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馬背上的白衣天使觀後感

馬背上的白衣天使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18 12:25:08

1. 觀後感作文

我校會集體觀看《感動中國頒獎禮》,心中是一片激動與期待。看完欄目,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神,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裡最軟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麼多人,有尊嚴並善良而有質量的活著的時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氣。 「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孟祥斌,一名中國的軍人,在他的身上,我們讀懂了軍人的使命,讀懂了人間的大愛。他為了救一名落水青年,不顧自己身有疾病,不顧自己的安慰,立即跳水救人。然而最後落水青年得救了,而這位可個可敬的英雄,卻將生命舍給了冰冷和喝水。我彷彿看見孟祥斌的女兒提著爸爸的鞋用嘶啞的聲音喊叫著「爸爸,爸爸……彷彿聽見孟祥斌妻子悲哀的大叫「孟祥斌跳河救人死掉了!」在我看來他不僅是失去至親的心痛,更是對未來生活的迷惘。我們為孟祥斌鼓掌,我們被孟祥斌感動,我們為這個人民的子弟兵,為這個人民的好兒子而驕傲。感動,長存…… 「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陳曉蘭,她無私無畏地堅守醫德,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良知。陳曉蘭曾是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她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超過20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 在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陳曉蘭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以身試針」。良知,這是白衣天使的良知,一個醫生所具備的基本良知,然而我竟驚訝地發現,在中國,這種良知竟少得可憐。陳曉蘭現在已經不能再穿上白大褂,不能她當她喜歡當的醫生,不能幫助人們救死扶傷。然而這個勇敢執著的醫生,卻擁有著高於常人的品質和精神。在全中國人的心中,她是我們最負責,最好的醫生!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我們身為中學生,無力是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 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2. 課文中的〈〈白衣天使 〉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我們應該在南丁格爾的身上學到什麼呢?首先,我們應該學習她的敬業心,像她熱愛護理事業專那屬樣熱愛學習,把學習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樣,我們才能學得更加出色,更加優秀。同時,我們也要學習她的愛心。去年的小悅悅事件,11個路人竟無視身負重傷的小女孩,致使她陸續被兩輛車碾過,最後被一位掃大街的中年婦女發現。這足以喚醒我們的良知。所以,我們也要學習她的愛心。
南丁格爾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她的精神永存於人世間,讓我們行動起來,把她的精神發揚光大

3. 看電影白衣天使觀後感作文

在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里,功不可沒的是我們可愛的醫務工作者,是她們不顧生命危險,為SARS病人們撐起一片藍天.
是啊,有多少
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連續好多天都沒有回家了,她們遠離親人,遠離孩子,她們毅然決然地投身到工作中去,投身到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去!她們不怕犧牲,正是她
們的這種精神,鼓舞了我們,使我們恐慌的心理,得以平靜下來.當然,也有許多白衣天使因不幸傳染上非典而永遠離開了我們.這時,我們是多麼思念犧牲的白衣
天使啊,也多麼痛恨非典這個無情的惡魔,剝奪了多少無辜的生靈,但這也會更加激勵我們,要同非典抗爭到底!
54歲的耿文燦是灌南縣長茂鎮馮村人,
他1964年學醫,幾十年來一直工作在衛生防疫崗位上,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非典疫情發生後,耿文燦的兩個兒子、媳婦都在蘇州打工,一個上小學的孫子
要他接送,他自己年齡雖然較大,但還是義不容辭地站到了抗「非」第一線.13日下午4時左右,耿文燦感到身體不適,但他還是一直堅持工作.下午6時左右,
正在給過往旅客登記體檢的老耿突然感到頭疼得厲害,一起值班的同事都以為他太疲勞了,勸他回家休息,他說:下一班的人還沒來,我再堅持一下.6:40,耿
文燦回到5里外的家中,頭疼得更厲害了,就叫10歲的孫子去喊醫生,村衛生室醫生耿龍洋到時,只見耿文燦坐在院子里,臉色發白,滿頭大汗,還伴有嘔吐等症
狀,耿龍洋立即給他量血壓,低壓達到170毫米汞柱,高壓達到230毫米汞柱.這時,耿文燦說累了,想睡覺,說著人就倒下來.當喊來車子准備送往醫院時,
耿文燦的心臟已永遠停止了跳動.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醫務工作者,就這樣倒在了抗「非」第一線.
我們衷心祝願,所有白衣天使幸福平安,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戰勝非典,托舉起勝利的霞光、明天的太陽!

4. 看直播預告的白衣天使的觀後感怎麼寫300

看直播預告的白衣天使觀後感可以寫一下自己真實的感受的感動

5. 醫者仁心觀後感

醫者仁心觀後感(1):
《醫者仁心》,中央8 播的又一部講述醫院故事的連續劇,被同行們一次次感動的一塌糊塗!
熟悉的工作場景,熟悉的事件,熟悉的案例,感同身受,不能不動容。
從醫太久,一直努力堅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讓自己在重復的、甚至是機械的工作中麻木,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人,是生命,萬不可大意;關注著年輕護士們的操作,婆婆媽媽地提醒她們嚴格執行各項操作,保護患者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對患者負責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負責。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敬業的,看了《醫者仁心》,暗自汗顏,心還是不知不覺間變得有些冷硬了,不再那麼柔軟,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著,快忘了什麼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只道別人俗,卻不覺自己庸。
劇中一句台詞,讓我頗震撼: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這句話讓我心痛,真的心痛!
「大家一定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啊,保護病人,也是保護咱們自己」,這是我近年來重復的最多的話之一,尤其最後那句,有時還要特別強調一下。今天一句「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讓我不免心虛,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哪個醫生護士願意時時生活在防衛狀態呢?什麼時候起醫患變成了對立方?甚至敵我?互相防範、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關系變得那麼糾結?扭曲的醫患的關系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傷害著雙方!是什麼造成的呢?今後醫患該怎樣相處呢?
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恆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持的和諧的醫患關系的建立是遲早的事,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學醫三年多了,可以說現在沒有什麼感覺,確切的說沒有強烈持久的目標,一切都在慢慢的摸索中,不知道我們畢業後是什麼樣?剛才看完衛生部拍的一部片子《醫者仁心》,他們說這部片子是在為醫生平反,的確,講述了醫生的點點滴滴,很實際,很苦很累,各種醫療糾紛,人情世故,很適合醫學生看。看過這么多部電視劇都是在看劇情,場景,沒有認真去想過自己將來面臨的是什麼,只是一笑而過。而看這部片子時我的眼鏡卻濕潤了很多次,這是從來沒有的,很切實際。說不定我們以後就會這樣,應該是說基本上就是我們以後的生活,還有面對病人,面對家屬,面對各種生命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精湛的手術,冷靜的心境是一個好醫生必備的。做一個好醫生,做一個優秀的醫生不是我們在大學這幾年就能學好的,只是在了解皮毛,太少了,更多的東西是自己以後在臨床上摸索出來的,這是出自一個著名的心外科主任醫生之口,或許他們只是個演員,但是他們的每一句話都道出了作為一個醫生的心聲,醫生的辛酸。
你明白嗎?或許只有醫生本人才能理解這種心情,醫生現在是最苦最累的職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也許很多人認為醫生是高收入的職業,我只想說那是他們辛勤勞動應得的,每天的夜班,急診,手術,在手術台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想想你自己幾個小時一直站在一個地方,我相信除了軍人沒有人能做到,有句話說一個外科醫生必須有個好膀胱啊,那是必須的,必須練出來的。是什麼原因給了他們那麼大的毅力?是生命,是責任,是承諾。每個醫學生入學之前都要宣誓,那就是承諾。
以前醫生是個很崇高的職業,受人尊敬,而現在醫療商業化,利益化,完全被金錢控制。而醫生也為之不得不為了保護自己而按部就班,甚至違背良心的做事,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原諒,醫療糾紛就這樣產生了,於是醫生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面容,變得和街上的流氓差不多,他們失去了尊嚴甚至自尊。病人,家屬,社會的不理解,國家的重視不夠等等導致醫生就是在刀口邊上過日子,整天提心吊膽,一切都變了變得那麼沒有意義,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而現在呢,更多的是迴避病人,家屬的追打與質問。哎,悲劇
我不想說了,一切都不是這邊日誌能改變的,我們要做回醫生本來的面目, 維持一切正義。

醫者仁心觀後感(2):

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是一部從多方面反映醫院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生活的優秀劇作,劇中那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更多的是引發我對事件背後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從鍾立行搶救一位不願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鍾立行本著「生命第一」的信念,忍著悲痛將自己親妹妹的心臟移植給病人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願」名義的控告。看到這里,不由使我得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的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為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縮手無策,孕婦最後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為」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務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守法律的尊嚴?如何使傳統觀念與現實法律統一起來?二者能否統一?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矛盾怎樣解決?雖然不是我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我想把問題提出來,讓大家思考並能夠幫助回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到醫鬧的糾纏;有時病人的正常死亡,也會遭到病人家屬的無理取鬧。當我看到我們醫院的院長受到病人家屬的圍攻堵截;當我看到我們的醫生受到醫鬧們的辱罵毆打;當聞及兄弟醫院的同仁們被病人家屬打傷後放在水晶棺里……我的內心十分酸楚,難道病人的生命與醫生的生命有高低貴賤之分嗎?我們醫生也是人啊!面對浩海無邊的宇宙世界,人類尚未掌握的秘密太多了,它也需要人類的探索和發現。再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呀!誠然,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假如醫生面對一名生命垂危而無人監護的病人,見死不救,那麼醫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你是一名醫生與不是一名醫生又有什麼區別呢?假如不顧一切去堅守職業職責,那麼由此給醫院和醫生帶來的困難和意想不到危險,誰又能來為他們承擔?假如醫生處處來保護自己,病人的利益誰來保護?人性要不要泯滅,法律需不需要健全?這些亟待值得引起醫學、倫理及法律界等人們的重新思考和關注。
另外,我們在病房經常聽到有的病人抱怨,為啥賬上無錢就給我們停葯?為啥葯費這么貴?為啥看病咋這么難……病人明明有錢,卻不交費;清楚的診斷,醫生何必再要求去做體檢;醫生安排的治療,病人滿腹狐疑;醫生的各項交代,要求家屬的名字簽全。有人這樣評價病人與醫生之間關系,不信任,卻又依賴。防備,卻要獻媚,希望掠去信息,又要自己判斷,這樣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造成這樣的根源在哪裡?我想這不是醫生的問題,也不是病人的問題。是溝通、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更是現行醫療體制、機制的問題。問題的症結真的如此嗎?我同樣希望得到幫助和回答。
《醫者仁心》電視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有知識淵博、技術精湛、胸懷寬廣的鍾立行;損人利己、拉幫結派的王冬;埋頭苦幹、挨打受罵的劉敏……不過,本人是護士出身,我更關注的護士長劉敏的命運:一個被同志們公認的好護士長,一個挨打的護士,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妻子,一個用自己鮮血救人的醫務工作者,一個沒法照顧家庭的女人,最後卻迷失了自己……劉敏遺書里「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日夜顛倒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年復一年中煎熬中,一點一點地變老,一點一點變得絕望」這段話,讓我十分心痛。是啊!這就是我們護士們的心聲,這就是我們的現狀。曾經的理想、信念紛紛被現實剝離,造成這樣根源是什麼?我也曾多少次暗自叩問自己,是堅守,還是放棄?如果不改變我們護士的現狀,我真擔心會有人穿不過名利富貴的誘惑,穿不過紅塵俗世的迷離。
《醫者仁心》這部作品裡面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關於家庭、醫患、同事、同學關系……通過這些說出了醫生、護士們心中的酸楚、病人們的無奈和期盼、領導們的苦衷、職工們的煩惱、它是醫生和患者的代言劇,它為醫患之間的溝通架起了橋梁。
《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看點很多,感悟博多,引起的思考也很多。總之:醫患之間相互信賴、理解、支持、和諧是大家共同期待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6. 《馬背上的法庭》觀後感

馬背上的法庭觀後感 法庭,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詞,儼然是神聖的。這部《馬背上的法庭》 ,也是從一個 側面講述了這個司法權力運作的空間維度。 影片講述了一個「司法下鄉」的故事,五十多歲的法官老馮、因為法官職業化而行將退休 的摩梭族書記員楊阿姨還有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的彝族大學生阿洛三人組成了一個特殊的 法庭——馬背法庭,在這個移動的法庭上,他們在情與法碰撞中定紛止爭。 在一般的法律人或中高層階級的眼中, 糾紛應該通過傳喚當事人到法庭的方式解決, 但 對於基層甚至是底層司法來說,卻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馬背上的法庭》中, 「法庭」是處 於一種主動上門服務性質的,這也油然成為了中國法制的一大特色。因為地區差異的關系, 另外再加上種種自然的、 人文的和歷史的不定項及無可避免因素, 我國的國家權力對某些農 村鄉土社會的控制相對來說還是較為松動和薄弱的,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思想基礎,以及 各方面不等的基礎層面,因此, 「司法下鄉」一詞也成為了國家權力在其權力的邊緣地帶試 圖以法律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權威的有效屏障和保證,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使得國家意求的秩序 得以了貫徹落實。 在浩瀚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國家權力對廣袤的農村都是顯得望成莫及,渺小而卑微,曾 經的「農村包圍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如今,卻也只是沒多大性質度的存留,而 在影片中,也只有國徽和法官服昭示著國家權力的存在,彷彿成為了一種信仰,有些許宗教 意味了吧,但或許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已。 「豬拱罐罐山案件」或許是對這部影片的一個 小概括,在這個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話語系統,一種是以老馮為代表的鄉土性 話語系統,一種是以阿洛為代表的精英化話語系統。精英化話語系統是現代化的,在現階段 中國話語系統中處於強勢地位, 它總是表現為一種對傳統的革命態度, 對西方文明的推崇備 至,以法治為其主要精髓。而鄉土性話語系統是中國傳統的表述,一種依靠傳統生活的生存 態勢,它注重倫理親情、傳統習慣,法律成為解決糾紛的補充性手段,是退而求其次的策略 性手段。 現代化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 但是, 中國不應該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迷失方向。 迷失自我。 一個社群之所以稱其為民族, 就在於它擁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模式, 法治究其實質就是規則之 治,是一種能夠有效運作的生活模式,在建構規則的過程中,不能總是照搬西方模式,更應 該的是「量體裁衣」。

開始關注《馬背上的法庭》這個片子,是由於一部一直未能觀看的霍建起的《那人 那山 那狗》。而想看《那人 那山 那狗》,則是由於看了一個影評,把這部片子點評為「自始自終都是淡淡的敘事,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一段溫暖的感情」。後來在小區里問了幾個影碟收藏愛好者,均未能有所獲,真是遺憾。

《馬背上的法庭》是青年導演劉傑執導的影片,並摘下了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的桂冠,聽說在廣州的票房並不好。

這部在寧蒗縣拍攝的影片,並沒有給我的感官帶來一次美好的享受。山是光脫脫的,完全不能體現雲南那亮麗的風光,也許正好印證了一點,森林都被砍伐的差不多了,環境也是日益的不如以往了。

帶著唯美的觀點來看《馬背上的法庭》根本就是錯誤的。如果說看《那人 那山 那狗》心裡會有一絲溫暖的感覺,《馬背上的法庭》片則會讓人覺得有些冷。

《馬背上的法庭》可以看作是一部記錄片,記錄了馮法官、楊阿姨、阿洛的一次下鄉行動。過程中充斥著法律與民俗的沖突,例如豬拱罐罐山的處理、國徽被偷後的處理、阿洛和新娘私奔的處理等等,整個影片簡單而又真實,也沒有刻意的去製造一些讓人感動的情節出來,卻讓我感受到影片彌漫著時代氣息與人文關懷。

影片啟用了大量的當地群眾演員,雖不能說演的好但卻可以稱之為本色演出。而影片中的農村情況的卻是現實的寫照:貧窮依舊、法律意思淡薄,與法治相比略顯落後的陳舊風俗,影片處處無不顯示著法律與民俗的沖突,而如何處理好這些沖突,就成了影片的一大兩點,我們看到了老到的馮法官與初出茅廬的阿洛之間的區別。中國的普法之路,仍然是任重道遠。

影片中有3個地方比較感人:

1、馮法官在長腿墮崖處,喝酒、吸煙,再加上簡單的幾句話語,整個畫面朴實無華,也無豪言壯語,卻讓我深深的感動了一次,有友如此,此生無憾。

2、阿洛新婚之夜,馮法官向新娘敬酒,一些話想說又還沒說,「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大概也就是這種意味了。

3、結尾處馮法官離去後,楊阿姨悵然若失的表情,凄然而下的淚水,讓勞資很是心酸啊。

這部影片值得一看,但別期望太高。



《馬背上的法庭》是一部「全國政法系統推廣放映」的主旋律影片,它取材於雲南省寧蒗縣法院基層巡迴法庭的真實事跡,但是就是這樣一部主旋律的影片卻被評為以藝術性為標志的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最佳影片。

影片講述了三名司法工作者進入滇西少數民族山區巡迴審判短短幾天里處理的案件以及發生在他們和周圍人身上的故事。46歲的摩梭族女書記員楊阿姨因為沒有文憑,按照政策被安排離崗退養,辦完案件後她將留在當地的家鄉;年輕的彝族大學生法官阿洛作為接替者第一次跟隨下鄉,除了辦案外,還將到未婚妻的村寨完成婚禮;五十幾歲的鄉村法官老馮是這支隊伍的主心骨,遇到棘手的案件總還得靠他處理,他的一位同事20年前因為意外永遠留在了這條路的陡峭山崖下;還有一頭失而復得的老馬,沉默而嫻熟地馱著國徽一路行進在蜿蜒曲折且不無險況的山路上。在普米族的山寨,老馮熱心的處理了豬拱罐罐山的事件,在摩梭人的沼澤,阿洛因為不慎,丟失了象徵國家權利的國徽,老馮一行人求助當地的女長老,終於找回了國徽。最後,他們走到了阿洛新娘子的家鄉,在這里,因為一個意外發生的小案件,他們的命運和情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由於和老馮的見解和看法的不同,阿洛帶著新娘子逃跑了,背叛了這條在他看來沒有前途和希望的路。退休的楊阿姨留在寨子里了,失去了相濡以沫的夥伴,忽然衰老的老馮一個人走上了那條孤獨的路……

影片採用了類似紀錄片的拍攝方式,用平實的敘事手法來展開敘述,但是就是這樣的平淡感染了我,因為它在不經意中流露了濃濃的悲情,正是這些悲情引發了我更深的思考和心靈的震撼。

作為一個接受過專業法學教育的大學畢業生,在骨子裡面總是對自己有一種法學精英的心理定位,就如影片裡面的阿洛,擁有豐富的法學知識和現代法律職業素養,但是這些知識在影片設定的場景中卻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在豬拱罐罐山事件中阿洛的一句「國家不管封建迷信」差點引發了兩個家族的武力沖突,在過界羊事件的處理中阿洛對村規民約的不支持甚至使他的老岳父把女兒藏起來不嫁給他,所有這些都在拷問和顛覆阿洛的職業信仰,因此影片表現了法律職業本身在滇西這個世外桃源的悲情。

另一角度對法律職業的否定是通過對代表國家權力本身的法律否定來進行闡釋的。影片講述了老馮巧妙化解矛盾的案子,比如摔了妯娌爭執的罐子,買了債務人的小豬讓債務人有錢還債等,這些案子雖然體現了老馮對當地風土民情的深刻洞悉和他的機智圓滑,但是繞過法律解決糾紛的方式本身就反映了法律對當地鄉土糾紛的無能無力,因此國家的法律在這里也無法獲得權威,偷馬賊只能由當地的女長老處理,而在越界羊事件中當事人甚至都不再承認馬背法庭。司法權威式微集中體現在了對國徽進行迷信崇拜活動這一情節上,雖然最後國徽被從草海中撈了出來,並被懸掛起來當圖騰瞻仰,但是在當地民眾完全不像老馮那樣把國徽理解為國家權力的象徵,而是把國徽理解為了一種老馮隨口而出的「神」,影片正是用一種反諷的方式突出了國家權力在這里的悲情。對於西方國家而言,法律與規范是內生的東西,社會對法律的認同度很高,我們學習了西方的法律,但是這些法律並不是內生於我們的本土文化,雖然送法下鄉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這一影片反映的就是鄉土社會對外來的一廂情願的法律天然的無動於衷。

上述兩種悲情成就了主人公老馮的悲劇性,老馮這個在綿延山路上走了二十多年的老法官,起初也是像阿洛那樣風華正茂書生意氣,但是他所選擇的這條人生道路卻讓他的妻子兒女遠離了他,並且絲毫沒能讓他看到成功的希望,因為在這條崎嶇的道路上走著走著,長腿摔下了崖,楊阿姨留在了家鄉,阿洛私奔了,只剩下下忽然衰老的他和那匹負重的老馬。人生很短,衣服還沒洗完就可以講完,用這么短的人生去實現那麼遠大的理想,結局的悲劇也就在所難免。

正如導演劉傑所說影片透過流動法庭的辦案之旅,制度下小人物的命運,折射出中國法制和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更直接表現出司法公信力的問題,在這里現代司法體制就像馱在馬背上的國徽在顛簸中緩緩向前行。雖然本片有悲劇性,但是讓人能夠有所思考就使它具備了一部優秀電影的素質,作為一個法律人,通過這部影片來觀照一下我們自己的職業理想人生追求便是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意義。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的說教,一切如同你在山寨里親眼所見一樣朴實無華,讓你覺得這本身就是一部未加裝飾的紀錄片。這就是4月27日中午,在縣電影院觀看了一部反映山區基層法官工作的電影《馬背上的法庭》後的一個總體映象。
說實在的,對於這類指令性且帶有點強制性的去「受教育」,我是有些反感的,糾其原因,是我們受了太多的「假、大、空」的說教,看到的正面人物,一律是「高、大、全」式的,反面人物都是陰險毒辣、壞透頂。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小時候來看,倒不覺得什麼,成年後,再看這些電影(包括其它形式推介的正面典型及警示類作品),往往就對其將信將疑了。於是,奉命來看電影,是抱著一種休息、無所謂的心態進的電影院,但是,坐下不久,我便被銀幕上的人和事深深吸引了。
沒有具體的名字,就只有一個個簡單的代號:老馮,一個基層老法官;楊阿姨——一個即將被清退的書記員;阿洛——一個剛到基層工作的年輕法官;一匹馱上國徽、帳蓬及文書的老馬,就是這個法庭的全部。這個法庭處理的事無非是妯娌分菜壇子、豬拱了罐罐山、羊偷吃了菜之類鄰里之間小糾紛。沒有復雜離奇的情節,沒有說教,就連打官司也很少聽到那枯燥的法律術語,聽那帶有「嘎」字尾音的語言,讓人感覺那就象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長在調處族人之間的矛盾糾紛。
作為基層幹部,老馮把自己置身於人民群眾之中,以真誠贏得群眾的信賴,在山寨有很高威信;作為法官,他把法律的原則性與操作的靈活性巧妙結合,使一些棘手問題迎刃而解;作為前輩,他對年輕法官沒有空洞說教,只是潤物細無聲的行為,盡管年輕人一時不能接受,但片尾所提:老馮因瞌睡失足跌下山後,阿洛接替了老馮,繼續行走在山寨;作為一個大男人,他也渴望兒女情,當他來到摩梭族楊阿姨家時,聽到楊家人問道:「幾時來走婚」 時,他樂了。
我十分欣賞老馮處理問題的睿智,雖然方法老土,但卻是很實用的:兩妯娌分家,因為一個菜壇子的問題打官司,這個不值5元錢的壇子,誰也不肯出錢,分給誰都不行,無奈之下,老馮把它砸了,給兩人每人兩塊伍角錢,兩妯娌不鬧了。遇此類問題,如若死扣法律條文,就算是眼下能調處得好,今後每當看到這個壇子,兩妯娌心中總是有個結的;兩如調處兩族人之間因豬拱罐罐山的事,按當地風俗,一方提出要進廟燒香作法事,這迷信的事法庭當然不予支持,但判決之後老馮適時說了一句法庭又不封廟門的話,既維護了法律的嚴肅性,又尊重了地方風俗,更讓原被告雙方誠服。我也為老馮的執著而感動:當載有法庭全部家當的馬不見之後,他想到的是那國徽,那少數民族群眾比作天天頂禮膜拜神一樣的國徽,當發現它時,他竟不顧危險,硬要沖進沼澤地去把它取回來,這不就是一個在艱苦條件下工作的法官對事業、對法律的忠誠嗎?
《馬背上的法庭》不僅反映了艱苦條件下基層法官的工作、生活,也是對工作在艱苦條件下所有政法工作者的真實寫照。我們在山區工作的派出所民警不也是這樣嗎?我們不也是有穿著草鞋爬山越嶺為老百姓辦事的《草鞋民警》嗎?不也是有在山區工作、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警界赤子》董敏嗎?看電影里的劇情,想身邊的人和事,卻得這電影特別親切,一句話,這部電影沒有白看。

7. 傑克倫敦馬背上的水手觀後感30字

各種經歷各種奔波各種坎坷各種轉折,似乎傑克註定悲劇一樣,賺很多的回錢,卻總是答負債累累,堅持自己的想法,共產主義者,堅持了大半生的原則終究會被打擊,身邊的人總是那麼不給力,不過成功人士總是有些共性的,時間井井有條的把我,定額定量的完成,不違背自己的內心。

8. 白衣天使觀後感導演陸詩雨

電影:
1984年《小島》
1985年《我只流三次淚》
飾演角色:小小
1994年《留村查看》
飾演角色:小芳
1998年《天浴》
飾演角色:文秀
2002年《我心飛翔》
飾演角色:虹
2003年《讓我們記住》(原名《記住》)
飾演角色:年輕護士林琳
2004年《關於愛》(又名《戀愛地圖》)(上海篇)
飾演角色:高中生蘊蘊
2006年《天堂口》(國際大吳宇森首部回歸電影)
飾演角色:素珍
2006年《白衣天使》
飾演角色:白若琳
2007年《PUSH》(好萊塢影片)
2008年《桃花運》


1984年《孔子青少年時代》
飾演角色:孔子
1985年《在我們的城市裡》
1986年《牛朗尋織女》
1987年《柏油馬路上的戰爭》
1990年《少年張三豐》
飾演角色:小蓮
1997年《母親》
飾演角色:靈芝
1999年《鄉野奇談之長壽不老猴》
飾演角色:翠煙
2000年《都是天使惹的禍》
飾演角色:林小如
2000年《迷俠》
飾演角色:阿咪
2001年《青春的童話》
飾演角色:莫南
2001年《少年張三豐》
飾演角色:明道紅
2001年《蝶舞天涯》原名《呂布和貂蟬》
飾演角色:耳朵
2001年《少年英雄之洪文定》
飾演角色:薊罘藟
2001年《紅色警戒》
飾演角色:魏亦鳳
2002年《天空下的緣分》之《城市的月光》(前5集)(泰國)
飾演角色:阿眉
2002年《絕世雙驕》
飾演角色:紫嫣
2002年《我的淘氣天使》
飾演角色:程小鹿
2002年《十三格格》
飾演角色:十三格格毓琳
2003年《大江東去》
飾演角色:沈冰冰
2003年《愛比恨多一點》
飾演角色:秦嬰子
2004年《赤子乘龍》
飾演角色:水玲瓏/翡翠
2004年《第一種危機》
飾演角色:肖弱語
2004年《風吹雲動星不動》
飾演角色:鈕曼蟬
2005年《八大豪俠》
飾演角色:樂千千
2005年《刻骨銘心的愛》
飾演角色:林小溪
2006年《奮斗》
飾演角色:楊曉芸
2006年《麻雀愛上鳳凰》又名《來電奇緣》
飾演角色:丁曉彤
2007年《敲敲愛上你》
飾演角色: 唐清舞
2008年《戰北平》
飾演角色: 柳蘩瑜

9. 讀《騎在馬背上的水手》有感 讀後感,800字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內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容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2] 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