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電影觀後感
A. 海洋天堂觀後感
90分鍾的海洋天堂,像一部溫情細膩緩慢而又充滿感情的小說。我以冷眼淡漠的看著前80分鍾的一個一個真實的生活細節,毫無動搖,甚至懷疑電影的索然無味,更無一點點感動湧上心頭。然而這種感覺,在最後的10分鍾內,讓近乎無法抑制的淚水給了自己強烈的反擊,雖然預料到的結局,卻不曾預料到的情感爆發。
一個沉溺於自己世界的孤獨症孩子,他開心時的笑臉,真誠的雙眼,讓人溫暖。他幸福時修長的手指晃動在空氣中歡快的搖曳,他寒冷時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實的觸摸感,他害怕無奈時大聲的喊叫,他憤怒委屈時不停抽搐的身體以及在父親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兒,他失落時靠在麥當勞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淚水,他自由時像魚兒一樣在海洋中的無拘無束...這一切都昭示了,他是一個和普通人一樣有各種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表達,只是他充滿了懼怕,所以他選擇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留下孤獨的自己。該怎麼說明他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紛亂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單的自己,還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難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剩下自己又怎樣?有那麼偉大的父親的愛,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龜,有溫暖的陽光,又寬廣的大海,難道他是不幸的?
影片的最後,看著在父親墳前蜷縮著身體,有手指觸摸溫暖的大福時,我是溫暖的。在看到大福自己脫衣服,自己上下車,乖乖的把電視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認認真真的拖地,自己煮蛋的時候,情感在冗長的沉睡之後,盛大的像自己撲來,眼淚無法抑制,也無法敘說真正哭泣的原因,文字的蒼白與單薄被自己深深察覺。那些父母親在瑣碎的生活中給的點滴的愛,只有在一個人承受的時候,才會被自己察覺,才會猛然間醒悟,那些深沉,那些無私是多麼彌足珍貴。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自私,發現自己的渺小,發現那永遠報答不完的深深的親情。
海洋天堂,一個永遠有自由,有父親,有依靠的地方,那是內心最後的歸宿,最舒適的棲息港灣。。。
這愛與孤獨的矛盾,讓我深陷...
B. 海洋天堂讀後感
那是深深的深深的海洋。那麼請讓我墜入海底。
讓人無可自拔。人類長久以來眼高於頂,只放眼藍天,卻從未想過海洋才是更加神秘更值得探索的未知世界。海洋里的生物,在人類無法觸及的地方靜靜地繁衍生息,經過千百萬年,才有了如今的模樣。海洋是他們的家,在這里他們捕食,繁衍,遷徙,直至自然死去,生物圈的循環以緩慢的速度進行著。一切是那樣的井然有序。
在海洋這片廣袤的水域,生活著他們的捕獵對象,也生活著它們的天敵。但是和諧共生是海洋的主基調,就像它的顏色,那是沉靜的藍色,永遠冷靜而自持。海洋生物集群而生,有我們非常熟悉的,也有我們完全叫不上名的。它們長久的生活在海洋里,很自由,很快樂。直到有一天,人類開始向海洋開疆拓土,這片寧靜,就此被粉碎了。海底油田泄漏,生活垃圾傾倒入海,污水未經處理就向海洋無休止的排放。如今的海洋,變成了全人類的垃圾回收站。人類污染海洋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海洋的自凈能力,於是,在衛星雲圖上,我們看到的是被毒害的傷痕累累的海洋,污染像毒素一樣蔓延,並且無處不在。然而最卑劣最殘忍的還是海上捕獵。人們捕殺鯨魚,鯊魚,於是血染大海。很多時候,捕獵鯊魚只是為了魚翅,然而被割掉魚翅的鯊魚,也只有死路一條。永不知足的人類,就像是劊子手,一步步把海洋生物推向滅絕。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子孫只能夠在標本館里看到曾經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那將是多麼可悲的世界。
《海洋》的那種藍,是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投身其中的藍色。這部電影,震撼而美。在中國這種快餐文化佔主流地位的時代,也許很少有人願意去電影院看這樣一部生態紀錄片。但這部片子,確實真真正正值得人們去觀賞,去感悟,去思考的。這部電影,我直到片尾曲結束才肯離場,電影中的聲聲海浪,卻一直在耳邊回響。
C. 一篇《海洋天堂》的觀後感,英文的70字
海洋天堂又是一部感人的電影,由文章、李連傑主演,汪洋大海之上飄盪著一隻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
無望地看著遼闊的大海,然後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王心誠(李連傑飾),他22歲的兒子大福(文章飾)從小患有孤獨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為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打擊自殺離世,王心誠獨自一人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為命。然而此時,王心誠被確診患晚期癌症,生命只剩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誠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著大福一起離開這個世界。這是一個愚蠢的選擇因為大福水性好,在沉到海底時解開了繩索將他的父親就了回去。父親的得了癌症,兒子又無法獨立生活,最終父親選擇將大福送進慈善機構,為了讓孩子獨立生活,開始教孩子做飯,上下車,為海洋館清潔打工。因為大福喜歡游泳爸爸在最後一天的生命中辦成海龜陪大福游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後剩下了大福自己,他現在能自己生活了,此後在海洋館游泳總是與海龜玩耍,與海龜結下了不解之緣!
父愛如山,這是多麼的感人,這就是父母的愛呀!我們生活在經濟良好的狀態下,父母還為我們操那麼多的心,何況這個修理工呢?又何況這個孩子是殘障孩子呢?每次想到這里總是禁不住掉眼淚……
(2) 「穿過河流是海洋,
穿過海洋是遠方,
站在心的方向,
張開愛的翅膀......」
每當聽到這首歌, 我就會想起《海洋天堂》,想到那如海洋般深闊的父愛。影片《海洋天堂》主要是講述一個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大福,他的母親早逝,於是他和他的父親相依為命。可是在他21歲的那一年,他的父親查出自己肝癌晚期,於是父親便開始努力地讓自己的孩子學會生活自理,還不斷地幫他找一個自己死後可以有人照顧的地方。
大福他並不孤獨,他的身邊有很多有愛心的人在幫助他。一個馬戲團的小丑給了大福快樂,並教他接電話。福利院的老師義務給他居住的地方。他的鄰居時常給與他們父子倆幫助。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他的父親,他怕自己死後兒子會更加孤獨,於是自己做了一個海龜殼,背著和兒子游泳,讓兒子以為自己是一隻海龜,不會因為自己離開他而更加傷心孤獨。
我和媽媽一邊看一邊哭,為大福的不幸更為他爸爸的那份濃濃的愛而感動,爸爸那種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時時刻刻保護兒子,分分秒秒為兒子著想,給孩子一個精神上的依託。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社會,有多少人真正的為殘疾兒童著想?有多少人在實施「我為人人」的高尚行為?片中父親把孩子托給孤兒院,孤兒院嫌他大,送到敬老院,又嫌他小。沒有一個地方能接受他這樣的病人。父親不得不自己照顧孩子,直至自己患病死去。
想到這里,我又一次被那濃濃的父愛打動,我們一定要珍惜和父母所處的時光,還要學會獨立不要讓父母擔心。長大後為社會貢獻力量,尤其是對殘疾人要多關心,讓整個社會都變成愛的天堂
D. 《海洋天堂》觀後感1000字
《海洋天堂》觀後感
《海洋天堂》講述的是一位父親與兒子相依為命的生活,而由李連傑主演的這位父親得了晚期癌症,兒子卻是不能自己獨立生活的有自閉證,由此,父親就在最後的這幾個月時間裡面為兒子今後的生活而做准備。
兒子大福從小就失去了母愛,並且有自閉證。父親在游泳館工作,而時刻要照顧好大福,由此大福的水性也相當的好,而父親也只能天天帶著大福在游泳館以便照顧。
父親為了兒子大福可謂費盡心思,引導大福煮雞蛋做飯,教導他如何乘坐公交車,教導他如何學會拖地以求得基本的生存……所以的努力和心思在這位父親身上顯示出來,父親希望在最後有限的時間裡面可以安置好大福的未來生活,能夠獨立生存,能夠獨立地生活,那他就沒有什麼遺憾的了。
這位父親的所作的為讓我們肅然起敬,天下的父親何嘗不是如此?現在細細想想,我父親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女而活的,從我們出生開始,他就開始為我們的未來做好打算,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圍繞我們這些兒女著想。但是我們卻沒有感覺到父親對我們所做的一切,老感覺好像父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從而沒有過感激之情,但是我錯了,因為以前一直都沒有考慮父親曾經所做的事。就知道自己的世界從來就有這么一個人應該為自己做很多事。《海洋天堂》所想表達的是一位父親所能表現出來的父愛是怎樣的,從而引起我們的思考,給我的感悟很多,劇中的父親面對死亡並沒有感到害怕,而最害怕的是兒子將來的生活該怎麼辦?兒子的一生怎麼度過?所有的思考,父愛已經占據了他思考的一切。兒子就是他的一切,生命的一切。這樣的一位父親難道不是我們所值得尊敬的嗎?社會在變,唯一不變的是父親的愛,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都是一樣,兒女就是一個中心體,我們身為兒女並沒有完全了解作為父親的心是怎樣的,或者只有等我們也成為了父親的時候才真正感受到父親的愛是怎麼樣的。
從小到大我都是在他的教育下所長大的,但是他對我的教育是盡了他所有的能力,他的文化不高,但是他深知,知識能改變改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對於我的教育相當的重視,所以時刻都是關心我的學習。在我印象中,他在我小時候就很兇惡,尤其是在我成績不好的時候。對我非常的嚴格,但是相反他卻給我買很多那些教學的光碟。在我再大一些的時候,他還是不變他的風格,還是按我是小孩子一樣的教育,雖然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但是他已經習慣了,我也習慣了。所以我只能做個大小孩子。這就是他的責任,他覺得這是他的義務,是作為一位好父親所必需具備的條件,否則就不算是一位好父親,他經常跟我說,只要你能夠讀好書,有個好前途,那就算你以後不回來看看他,他也感到滿足了,他覺得,做好一位父親就是要保證自己的兒女有一個好前途。在他眼中才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父親。
謝謝您!謝謝您給了我一切,我親愛的父親!我為您感到驕傲!
E. 海洋天堂觀後感作文
(1)
海洋天堂又是一部感人的電影,由文章、李連傑主演,汪洋大海之上飄盪著一隻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
無望地看著遼闊的大海,然後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王心誠(李連傑飾),他22歲的兒子大福(文章飾)從小患有孤獨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為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打擊自殺離世,王心誠獨自一人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為命。然而此時,王心誠被確診患晚期癌症,生命只剩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誠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著大福一起離開這個世界。這是一個愚蠢的選擇因為大福水性好,在沉到海底時解開了繩索將他的父親就了回去。父親的得了癌症,兒子又無法獨立生活,最終父親選擇將大福送進慈善機構,為了讓孩子獨立生活,開始教孩子做飯,上下車,為海洋館清潔打工。因為大福喜歡游泳爸爸在最後一天的生命中辦成海龜陪大福游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後剩下了大福自己,他現在能自己生活了,此後在海洋館游泳總是與海龜玩耍,與海龜結下了不解之緣!
父愛如山,這是多麼的感人,這就是父母的愛呀!我們生活在經濟良好的狀態下,父母還為我們操那麼多的心,何況這個修理工呢?又何況這個孩子是殘障孩子呢?每次想到這里總是禁不住掉眼淚……
(2) 「穿過河流是海洋,
穿過海洋是遠方,
站在心的方向,
張開愛的翅膀......」
每當聽到這首歌, 我就會想起《海洋天堂》,想到那如海洋般深闊的父愛。影片《海洋天堂》主要是講述一個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大福,他的母親早逝,於是他和他的父親相依為命。可是在他21歲的那一年,他的父親查出自己肝癌晚期,於是父親便開始努力地讓自己的孩子學會生活自理,還不斷地幫他找一個自己死後可以有人照顧的地方。
大福他並不孤獨,他的身邊有很多有愛心的人在幫助他。一個馬戲團的小丑給了大福快樂,並教他接電話。福利院的老師義務給他居住的地方。他的鄰居時常給與他們父子倆幫助。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他的父親,他怕自己死後兒子會更加孤獨,於是自己做了一個海龜殼,背著和兒子游泳,讓兒子以為自己是一隻海龜,不會因為自己離開他而更加傷心孤獨。
我和媽媽一邊看一邊哭,為大福的不幸更為他爸爸的那份濃濃的愛而感動,爸爸那種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時時刻刻保護兒子,分分秒秒為兒子著想,給孩子一個精神上的依託。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社會,有多少人真正的為殘疾兒童著想?有多少人在實施「我為人人」的高尚行為?片中父親把孩子托給孤兒院,孤兒院嫌他大,送到敬老院,又嫌他小。沒有一個地方能接受他這樣的病人。父親不得不自己照顧孩子,直至自己患病死去。
想到這里,我又一次被那濃濃的父愛打動,我們一定要珍惜和父母所處的時光,還要學會獨立不要讓父母擔心。長大後為社會貢獻力量,尤其是對殘疾人要多關心,讓整個社會都變成愛的天堂
F. 海洋天堂讀後感,400字左右。
昨天一天的行程滿滿當當的,早上去看了《海洋天堂》,很不錯的一個片子,感動,同情。
感動是因為父親的愛,一位父親,為了自己患有孤獨症的孩子,能夠如此付出,誰可以不為之動容。
同情是因為無盡的愛,一位父親,為了自己患有孤獨症的孩子,付出了所有的所有,再走之前仍舊不能安心的離開……
其實社會的愛無處不在,簡單的鄰居的愛,簡單的同事的愛,簡單的老師的愛,簡單的同情的愛,這就是大福的生活環境,在他的世界裡應該會有他的美麗,他愛整潔,他循規蹈矩,他執著,他努力,他對於大自然的理解在我看來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要透徹,至少在父親下葬的那剎那,那朵花色的野菊花讓我感覺就是大福對於父親重生的嚮往。當然,結局也是令人可喜的,大福學會了自理,生活依舊還在繼續……
最近世界盃的緣故,似乎最近總是不在狀態,呵呵,很難得靜下心來,偶爾在安靜的影院里,看著電影,擺脫世俗的煩惱,深入電影,隨著導演的視角,挖掘一下內心深處的愛,即使眼淚嘩嘩,那也是一種心靈的凈化,太過於功利的社會,對於美好事物的麻木不仁已經讓這個社會存在太多的冷漠,更多的人如同患有孤獨症那樣,不斷的接受著別人的愛,卻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更別提回報,電影里我們會同情可憐的父子,但是平日生活里,我們是否也會感恩對我們施於愛的人呢?
愛是無處不在的,我依然這么覺得,善於發現的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要回報,回報愛才是更高的境界,因為那是心中不再僅僅只是自己,為愛痴狂,為愛感恩,大愛出於無私……
G. 海洋天堂觀後感100字左右
昨天剛剛看了這部電影。海洋天堂是一部講述自閉症的人生活的電影,觀後然人有些難以說出的痛,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是確實存在的一類弱勢群體,他們都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正如電影中王心誠所說,他本該屬於大海可惜投錯了胎成了人,所以孤獨症了。孤獨症是患者的痛更是家人的痛,他們有自己的安全空間,在現實的世界裡他們的空間很容易遭到「侵犯」,因而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後果。他們的家人承受著一般人無法體會的壓力,他們要照顧孩子的生活,還要忍受旁人的冷眼,更要考慮他們離開人世間後孩子的生活,所以有些人無法忍受這種痛而選擇離開人世間。現實的社會中我們作為正常的人應該多些關愛,偶遇孤獨症者要給他們更大照顧與理解。
H. 海洋天堂電影觀後感三百字到五百字之間
海洋天堂,像一部溫情細膩緩慢而又充滿感情的小說。我以冷眼淡漠的看著前80分鍾的一個一個真實的生活細節,毫無動搖,甚至懷疑電影的索然無味,更無一點點感動湧上心頭。然而這種感覺,在最後的10分鍾內,讓近乎無法抑制的淚水給了自己強烈的反擊,雖然預料到的結局,卻不曾預料到的情感爆發。
一個沉溺於自己世界的孤獨症孩子,他開心時的笑臉,真誠的雙眼,讓人溫暖。他幸福時修長的手指晃動在空氣中歡快的搖曳,他寒冷時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實的觸摸感,他害怕無奈時大聲的喊叫,他憤怒委屈時不停抽搐的身體以及在父親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兒,他失落時靠在麥當勞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淚水,他自由時像魚兒一樣在海洋中的無拘無束...這一切都昭示了,他是一個和普通人一樣有各種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表達,只是他充滿了懼怕,所以他選擇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留下孤獨的自己。該怎麼說明他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紛亂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單的自己,還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難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剩下自己又怎樣?有那麼偉大的父親的愛,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龜,有溫暖的陽光,又寬廣的大海,難道他是不幸的?
影片的最後,看著在父親墳前蜷縮著身體,有手指觸摸溫暖的大福時,我是溫暖的。在看到大福自己脫衣服,自己上下車,乖乖的把電視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認認真真的拖地,自己煮蛋的時候,情感在冗長的沉睡之後,盛大的像自己撲來,眼淚無法抑制,也無法敘說真正哭泣的原因,文字的蒼白與單薄被自己深深察覺。那些父母親在瑣碎的生活中給的點滴的愛,只有在一個人承受的時候,才會被自己察覺,才會猛然間醒悟,那些深沉,那些無私是多麼彌足珍貴。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自私,發現自己的渺小,發現那永遠報答不完的深深的親情。
海洋天堂,一個永遠有自由,有父親,有依靠的地方,那是內心最後的歸宿,最舒適的棲息港灣。。。
I. 求《海洋天堂》的影評
平心而論,《海洋天堂》的觀影過程就像一次長途旅行,緩慢的節奏中夾雜著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到的辛酸苦辣。一對父子,一場人生,有著生離死別卻沒有悲天嗆地的煽情,卻有無論電影拍得如何,觀眾早已被片中滲透出的平凡的人生和真摯的情感擊垮。《海洋天堂》,是獻給2010年父親節的最好禮物。
《海洋天堂》改編自真實題材,一個癌症晚期的父親和自己孤獨症兒子故事。電影大綱有點像日劇,通過對特殊人士關愛來帶動觀眾的情緒。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這又是一出催淚彈。李連傑的棄武從文原本是電影的一大看點,原本以為在銀幕上善於塑造一代宗師的jet會在片中利用煽情來磨練一下自己的演技,但我錯了。《海洋天堂》根本沒有煽情,李連傑也不像以前猜測的那樣「老淚縱橫」的打動觀眾。電影真正依靠的是那種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情感來真正的打動觀眾。
其實要感動一個人並不需要山盟海誓、悲天嗆地的煽情,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甚至那熟悉的背影,都可以引起人們的共鳴,電影也是一樣。平凡的生活並不代表著平庸。就像結尾處,父親王心誠最終撒手人寰,而電影卻沒有展現父親彌留之際對殘障兒子的掛念以及兒子對已故父親的真情流露,反而直接略過這一段,直接表現父親亡後兒子的生活。單憑這一點就能看出,電影沒用廉價煽情方式,反而更加的貼近生活,也更加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文章飾演的大福,很大程度上算是中國的「雨人」,後者在達斯汀·霍夫曼的演繹下早已成為影史佳話。在這里並不是那文章這個角色和雨人相比,只是兩者在同為孤獨症的情況下,共同展現了特殊人士那種特有生活方式,也讓我們走入了孤獨症的世界。兒子在日常固定方式的生活以及對父親的依賴,種種細節都牢牢的抓住了觀眾,讓我們對這個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物更多了一分同情。由於這個人物無需承擔《雨人》中達斯汀·霍夫曼貫徹始終的核心作用,只需擔負起電影的感情的起點,對於專業演員的文章來說飾演自閉患者不是難處。
更加令人揪心的是李連傑飾演的父親,身染重疾卻不忘自己孤獨症的兒子,通過日常點點滴滴的生活,以及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照料,從小失去父愛的李連傑採用質朴的表演,把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展現的淋漓盡致。片中其與高大的兒子並肩在階梯上緩慢行走的背影讓人動容,他們臉上都面帶著微笑,而觀眾此時卻體會出那種淡淡的憂傷。父親這個角色是觀眾感情出發的點,李連傑這次表演說不上轉型,但在其身上一點也見不到昔日武者的影子,反而歲月的雕琢在老李臉上留下的道道痕跡,一顰一笑更像一個極具親和力的父親。
導演薛曉路編劇出身,在講故事方面不必懷疑其能力,但在鏡頭處理和節奏掌握方面還是有所欠缺。電影整體比較鬆散,敘事過程有點偏於流水賬,對於情感的展現也是在重復。但這樣一部頗具人文情懷的片子中,導演對細節的把握卻值得稱贊。孤獨症的大福那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得以通過細節體現,包括大福在家中對電視機上的玩具狗的擺放,與結尾處獨自生活的大福前後照應,令人動容。
就是日常生活的溫馨,點點滴滴的感動。使得這部內斂的電影在不需要煽情的基礎上,以這種平淡但極具真情的方式,不僅給我們灌下了一碗足劑的心靈雞湯,也刺激了我們的淚腺。這不是那種令人放聲大哭的煽情,而是一種內心深處令人嘆服的悸動,同時眼淚又偷偷爬出的那種感受,不忍回味但又不得不回味。電影在周傑倫的一曲《說了再見》中散場,回頭望去,電影催淚指數100%,情感在這一刻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