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影評
⑴ 觀《自閉歷程》有感,作文600字
在自閉症的陰影下,她漸漸地長大了。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母親堅持要把她送入大學學習。在開學之前,坦普到姑姑的牧場去玩,在那裡,坦普看到了人類對牲畜的殘酷行為,她對牲畜特別是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進入大學後,行為怪異的坦普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排擠和嘲笑。後來因動手打人被迫退學,母親把她送到另外一所學校。在那裡,經過科學老師的耐心教導並發揮自己對圖像極度敏感的天份,她憑借出色的表現重回大學,並順利完成學業。之後,坦普還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攻讀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畜牧科學碩士學位,進而又取得了伊利諾大學的畜牧科學博士學位。
成功後的她,與母親一起參加一個自閉症研討會,她勇敢地講述了自己的自閉歷程和成功經驗,並進行巡迴演講。坦普的成功無疑給眾多飽受自閉症折磨的患者及其父母帶來了莫大的鼓舞,同時,坦普的奮斗歷程也引起了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思考,給了我們許多借鑒和啟發。
總結起來,我認為坦普的成功有如下原因:
坦普自身的原因。首先,坦普對圖像的敏感,繪制,記憶能力以及藉助圖像思考的超強能力為她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鋪墊。坦普能借圖像過目不忘,她為姑姑的牧場自製了一扇門,她還製作了一個能讓自己情緒穩定下來的機器。這也為坦普順利探究科學老師布置的懸疑作業和完成浸漬槽的設計提供了技術保證。
然後,坦普對牲畜特別是牛和馬的同情憐憫之情,以及對人類殘酷行徑的憎惡為坦普的成功提供了內在動力。她喜歡躺在牛群里的感覺,她認為「大自然可以殘酷,但是我們不能殘酷」。這也激發了她研究畜牧科學的決心。
⑵ 《自閉歷程》的觀後感
《自閉歷程》觀後感
一部很乾凈的片子,講了一段很簡單的故事,孤獨症患者天寶的成長經歷,有母親的關愛不棄、姑姑的寬容理解、中學老師的點播式教導,還有牛的尊嚴、門的想像以及變形又久違的擁抱。
片子靜靜的放完,結束於天寶一個自信滿足的微笑,窗外夜幕黑黑,腦中卻翻騰著那些質問那些畫面。
擁抱,一個動詞,慣常是兩個身體的雙臂張開,將對方的胸膛納入自已的胸懷,將各自的頭放在對方的肩頭,傳遞著體溫更傳遞著愛意。中國舊電影是兩個戀人對跑過來站定再堅決的緊緊抱住,新電影則是情愛戲的前奏,接下來就該家長捂住小孩的眼睛—非禮勿視,大人們卻有些尷尬的故做無視。含蓄的上一輩是少有這個動作的,抱家孫外孫那是另一回事,現代化的這一代是熱愛這個動作的,無論是戀人還是熟人,時不時總會被忽然的一抱,當然還有後現代的80、90後,則新潮的發起街頭一抱,見誰抱誰,抱出一連串莫名的驚笑。片中天寶通過自製的木夾板來體味被裹脅的抱住,幾乎成為一種平定情緒的必需品,天寶的母親每每因天寶的拒抱而神傷,當在中學老師的葬禮上,提前離開的天寶在臨出門的一刻,克服著自已的不適給母親一個淺短的抱,也許是第一次與母親擁抱,讓母親幾乎呆住,接著是巨大的欣慰—久違了的一抱啊!象冰封的湖面在春潮中輕裂開來。身體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依戀依賴關愛寵愛,往往通過不自覺的肢體動作幾乎是無意識的流露出來,想一想上一次擁抱母親是什麼時候,上周上月上年或根本沒有記憶,愛,需要表達,說出來往往顯得肉麻做作,那就讓我們常常的抱一抱吧,獨處時環了雙臂抱住自已,相處時少些言語多些挽扶多些擁抱吧。
尊重,天寶善良的希望減少對牛的驚嚇,因為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對過度敏感的她的驚嚇,天寶夢想著牛兒們平靜的走向死亡,既然人們一定要吃牛肉,那牛終歸是要被殺死,那就讓它們無驚無嚇的快速死亡吧,這是對牛的尊重。忍不住會想,既然人也是一定要死的,我們該怎樣不叫死亡的恐懼成為黑影的惡夢,怎樣對於承受著病痛只求解脫的病人以尊重呢?有時看見臨時的病人,你甚至覺得地獄提早的到來,抽筋扒皮腐骨鑽心,十八層的煉獄都比之不及,我們眼看著疼痛慢慢的一口口呑食掉一個人所有的美好,溫和變成暴躁,豁達變成疑嫉,豐滿變成枯縞,眼見著人慢慢的變成鬼,這就是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嗎?我們是不是比那些牛還可憐,牛們尚且有天寶呼喊著「大自然是無情的,但人可以有情」,那做為我們自已的人呢?是否有死亡的教育,是否有更仁道的對病痛的態度,是否有瀕死的安撫和引領。獨獨的我們被拋了來,真的希望離去時可以更美好一些,夢想著有一天中國有聲音呼喊「生命是無常的,但人可以有情」。
自閉症,片中無數次提及,其實天寶不是自閉症而是孤獨症。曾參加一個自閉症扶助活動,看見那些自閉症的小娃,並沒有太多過高天賦倒是伴著運動、認知、智力的嚴重障礙,三四歲不說話、七八歲沒平衡,往往是到了入學的年齡發現原來在家中聽話不吵的寶寶忽然跟不上同齡的小孩,於是急得四下尋醫,但中國自閉症的相關機構太少,從判別到治療困難重重,於是許多的小孩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期(11歲之前),往往長成家庭和社會長期負擔。
中國人現在熱愛的電影是四五角的火辣戀情、萬盆菊花巨乳盛宴的埸面、無厘頭的作怪搞笑,弱勢的殘也好障也好老也好貧也好,誰看?沒有票房就沒有利潤!也許中國的影視什麼時候開始關注人性之本了,中國才真的算是富強了,富到可以關愛柔弱,強到可以理解不同。
⑶ 電影《星星的孩子》 從心理學角度的觀後感
母親是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的健康與否。在每年的4月2日,這個特殊的、被稱為「世界自閉症日」的日子裡,我們每個人是否也應該留意這些自閉症患兒及他們的親人,想想為他們做些什麼,給這些孩子多一些關愛與理解。 在今年母親節上映的影片《星星的孩子中》,就把焦點對准了自閉症兒童及他的母親這個弱勢群體。這部影片講述了梁靜飾演的母親從內蒙古帶著自閉症的兒子到廣東東莞尋找父親的故事,在片中母親用繩子綁在兒子的腰間,就是怕在新的城市兒子走失,這根繩子聯系著母子兩,同時也是母親心中的繩子。面對有自閉症的兒子,母親顯得很無助,在孤單陌生的城市,面對茫茫人海,不知該去往何處。 影片的動人之處在於緊湊而充滿人情味的劇情,他關注了被忽視的人群,試圖通過大熒幕去喚醒人們心中的柔軟。在《星星的孩子》中,梁靜塑造的很到位,與之前在《夫妻那些事》中的作女那依截然不同。母親是矛盾的,母親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男人,這時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就成為母親新生活的障礙,選擇新生活就得放棄兒子,母親試圖放開手裡的繩子,卻怎麼也做不到,她也不知道自己再做什麼,該做什麼。 總體上,這是一本主打溫情,反應社會問題的電影,值得一看。
⑷ 雨人影評
看完了《雨人》,驚覺親情的魅力竟是如此細膩而又震撼人心。當片子到了最後,面對即將來臨的離別,弟弟坦白出心中的不舍,憨憨傻傻的雨人竟然主動讓兩人的額頭相貼。那個鏡頭緩緩地延續了將近一分鍾,兩人心靈的溝通在一剎那間迸發。雖然電影沒有進行倒敘,然而之前二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卻一幕一幕地從觀眾眼前閃過。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弟弟閃爍的眼神透漏出太多感觸,然而終是沉默。就連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兩人無聲的共鳴仍不覺讓人感動。
他是個不幸的孩子,先天的智力障礙沒有使他得到更多的呵護。在弟弟出生以後,父母擔心他會傷害這個彌補了家庭缺憾的新生兒,所以將他送到了護理院,從此與世隔絕。
然而,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往往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雨人非凡的數學與記憶能力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地體現。每當那個時候,觀眾席上常常是鬨笑一片——與雨人木納的表情格格不入。
短短的旅程中,弟弟無數次的抱怨哥哥無法與自己溝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拂袖而去、大吵大鬧,內心的暴躁不安宣洩而出。可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詢問和傾聽,總是可以從雨人口中得知令人感動的秘密。
溝通的阻礙並不是因為智力問題,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懷,每個人都需要愛,只不過接不完的電話、處理不完的事務、解決不了的難題,讓弟弟忽略了傾聽。反觀這個五光十色的社會,何嘗不是弄花了我們的眼睛?
雨人之所以可愛,有一點是因為我們彷彿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永恆。當他笨拙地唱起兒時對弟弟唱過的歌;當他看到滾燙的熱水,歇斯底里的尖叫,我們才明白在他對弟弟的感情有多深。30多年的歲月沒有抹去他心中的親情,就算與家人相隔,他心底深處仍然死死地拽著那幾年與家人共處的回憶:他的「一壘,二壘」的喜劇對白、他的發黃的照片。這么大個人了,提到父親時仍喊著「爸爸」。那些回憶已經刻在他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一旦被觸碰,他就用最激烈的行為抗擊,執著地捍衛心中的寶貝。
300百萬美金,把兄弟倆個聯系在一起;憨傻的哥哥最終感化了弟弟功利的內心,金錢與親情的關系也到了如此微妙的地步。有人說,親情是一種野蠻關系,因為你無法選擇並且歷時一生。然而,金錢卻以更囂張的姿態插足於人與人之間,讓你無法阻止。
影片中,弟弟利用哥哥的特殊才能在拉斯維加斯賭城大獲豐收,背景音樂里歌手興奮的狂呼就是弟弟的內心寫照。雨人的表情是木納的,他一無所知,全然聽從。弟弟越是激動,這種反差越是扎人。什麼是親人?什麼是工具?什麼是親情?什麼是利用?雨人的單純像是一面誠實的鏡子,反射出人們急功近利的躁動。這是1988年的電影,到了今天,它依舊讓我們心生嚮往。
親愛的雨人,你在想什麼?
⑸ 我為什麼喜歡《自閉歷程》(自閉歷程)影評
同樣是說自閉症題材的,《海洋天堂》展示了爸爸照顧孩子有多難,社會福利有多不足。李連傑為文章有多操心,文章被視為包袱的機會則越大。說白了,整部電影解釋在怪政府對自閉症患者的重視不夠。不過,在我看來,其實片中李連傑爸爸其實也是把文章兒子當個成需要別人照顧的病人來對待了
《自閉歷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除了展示病人Different的一面之外,更多是在展示其No less的地方。整部電影中雖然也有展示母親照顧天寶的艱辛,但編導給了天寶足夠的尊重,沒有把她描述成一個包袱。最後天寶成功了,如果不是個真人故事,相信又可能被人看做是有一個美國夢。
如今看來,其實像美國佬那樣很傻很天真地做著美國夢也未嘗不好,正因為有美國夢,我們才能在他們的電影中看到諸多這樣的故事:有著不同心理問題的孩子,都會有著堅強的父母,這些父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堅信自己的孩子不比別人差,只是與眾不同。而這類勵志題材電影,通常都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這些故事強大到讓人相信美國是個有神跡的國家。
將《海洋天堂》和《自閉歷程》放在一起,或許多少能讓已為人父母的觀眾反思一下自己,試問一下,你願意做哪種父母?盡可能包辦孩子人生的父母?還是了解孩子,從小對其因才施教的父母?沒錯,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患上自閉症或者其他疾病,但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所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很遺憾,能懂得這點的父母,在目前的中國,我想還是非常珍稀的……
⑹ 戴著星星的孩子的故事觀後感
母親是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的健康與否。在每年的4月2日,這個特殊的、被稱回為「世界自閉症日」的日答子里,我們每個人是否也應該留意這些自閉症患兒及他們的親人,想想為他們做些什麼,給這些孩子多一些關愛與理解。
在今年母親節上映的影片《星星的孩子中》,就把焦點對准了自閉症兒童及他的母親這個弱勢群體。這部影片講述了梁靜飾演的母親從內蒙古帶著自閉症的兒子到廣東東莞尋找父親的故事,在片中母親用繩子綁在兒子的腰間,就是怕在新的城市兒子走失,這根繩子聯系著母子兩,同時也是母親心中的繩子。面對有自閉症的兒子,母親顯得很無助,在孤單陌生的城市,面對茫茫人海,不知該去往何處。
影片的動人之處在於緊湊而充滿人情味的劇情,他關注了被忽視的人群,試圖通過大熒幕去喚醒人們心中的柔軟。在《星星的孩子》中,梁靜塑造的很到位,與之前在《夫妻那些事》中的作女那依截然不同。母親是矛盾的,母親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男人,這時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就成為母親新生活的障礙,選擇新生活就得放棄兒子,母親試圖放開手裡的繩子,卻怎麼也做不到,她也不知道自己再做什麼,該做什麼。
總體上,這是一本主打溫情,反應社會問題的電影,值得一看。
⑺ 電影星星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的觀後感
母親是不會放棄本人的孩子,無論他們的安康與否。在每年的4月2日,這個特殊的、被稱為「世界自閉症日」的日子裡,我們每個人能否也應該留意這些自閉症患兒及他們的親人,想想為他們做些什麼,給這些孩子多一些關愛與了解。在今年母親節上映的影片《星星的孩子中》,就把焦點對准了自閉症兒童及他的母親這個弱勢群體。這部影片講述了梁靜飾演的母親從內蒙古帶著自閉症的兒子到廣東東莞尋覓父親的故事,在片中母親用繩子綁在兒子的腰間,就是怕在新的城市兒子走失,這根繩子聯絡著母子兩,同時也是母親心中的繩子。面對有自閉症的兒子,母親顯得很無助,在孤獨生疏的城市,面對茫茫人海,不知該去往何處。影片的動人之處在於緊湊而充溢人情味的劇情,他關注了被無視的人群,試圖過關大熒幕去喚醒人們心中的柔軟。在《星星的孩子》中,梁靜塑造的很到位,與之前在《夫妻那些事》中的作女那依截然不同。母親是矛盾的,母親找到了職業也找到了男人,這時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就成為母親重生活的障礙,選擇重生活就得放棄兒子,母親試圖放開手裡的繩子,卻怎麼也做不到,她也不清楚本人再做什麼,該做什麼。總體上,這是一本主打溫情,反響社會難題的電影,值得一看。這是關於電影星星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的觀後感的解答。856
⑻ 電影rainman影評
這是一部在奧斯卡的大名單中留下自己名字的經典影片,也是整個八十年代極具影響力的一部影片。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部嚴謹的,甚至有些刻板的好萊塢式教科書。影片力求達到所謂"學術"與"大眾"之間最為適當的交匯點,並在合適的時候將這一點發揚光大,一方面得到那些評委們的肯定,另一方面博得大眾的歡欣,這,也正是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影片選擇了"親情"這個具有無窮魅力的情感主題,並且貫穿在整部電影當中,使用道德的多重選擇來對"親情"概念加以烘托。所謂"道德的多重選擇",實際上指的是在片中作為弟弟的查理(湯姆·克魯斯飾)在對待金錢利益和手足之情上的兩種選擇,這也是構成影片矛盾的焦點所在。我們首先考察一下影片中的哪些因素對其情感主題起作用了。
本片導演巴里·萊文森一向以對社會事物及社會熱點的冷靜洞悉而著稱。他的電影大多風格內斂,在對鏡頭的處理上顯得中規中矩,常將鏡頭的焦點對准人物並以此為線索展開整個事件。在對主導動機的處理上簡單含蓄,顯得冷硬而規矩。影片開場時的第一個主導動機:吊在半空中的汽車,就直截了當地點出了整部影片敘事的主體——公路。而汽車則是影片中矛盾發展的載體。同時,這里也點出了影片主人公查理的人物身份。在接下來的工作間一場戲里,更是表現了查理的精明能幹、善於調和事物的諸多性格側面。另外,在空中的汽車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查理如日中天的工作背景,彷彿就像他架車行駛在天空中一樣,而處在景深空間的則是一幢幢高樓大廈。
接著,查理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於是去參加葬禮,卻發現了一輛車,便引出了對兒時的記憶。原來,查理因為偷開父親的車而被父親唾棄。車成為影片中矛盾的動因。正是由於車的原因,查理才會和父親不和,自己也因此幹上了汽車行當。在下面的段落中,同樣利用汽車,引出了本片的真正主角——"雨人"(達斯汀·霍夫曼飾)。於是整部影片的所有設置已基本確立,在剩下的時間里,就是利用這些設置製造並解決其中提出的矛盾。
從查理把"雨人"帶出醫院開始直到"雨人"返回醫院是影片的中心敘事段落,占據了整個影片的2/3以上。這一進展過程看上去更像是公路片模式,而汽車更是成了這一大段中重要的道具和承載體。影片的編創人員也有意識地要用汽車而不是其他交通工具來完成對片中"親情"主題的刻畫。當查理准備帶"雨人"上飛機時,"雨人"表現出了極度的恐慌與不安,並歷數了以前各個時期的飛機失事。查理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只好答應"雨人"搭乘汽車的要求。至此,編導們達到了利用汽車來延展敘事時空,營造一個相對廣闊敘事環境的目的。
汽車是整個事件發展的承載體,也是主題發揮的良好基石。在二人行到中途的時候,"雨人"突然想起自己的內褲,於是要求查理回到他指定的地方買那條指定的內褲。已經被這個怪哥哥弄的焦頭爛額的查理此時進退兩難。異常無奈的他氣憤地離開了汽車,獨自一人邊走邊大聲抱怨,可當他回頭再看時,哥哥也已經不在車內了,而是向賣內褲的那個方向走去。這時的汽車里空無一人,代表的是兄弟倆情感及思維方式上的隔閡與難以溝通,於是倆人相繼離開了他們心靈交流的場所——汽車,頓時造成了一種分離空盪的藝術效果。而當後來查理和"雨人"在賭場贏了一大筆錢後和蘇珊娜一同乘車嬉戲時,氣氛卻是暖洋洋的,因為汽車在這一狹小空間代表的是兄弟間心靈的溝通,讓他們同時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噴泉中的泉水也像是和著歡快的舒暢的背景音樂雀躍起舞,發出輕捷明快、滴入人心的水滴聲。在這兩個地方,汽車顯然是充當了"親情"溝通的場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且為情節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除了汽車之外,影片中還利用了諸如電話、電視之類的現代科技產物來對現實社會狀態進行一些側面的隱晦的折射,並產生了一定的社會諷刺作用。不過,影片中最大的諷刺還是出於"雨人"對查理的諷刺。
"雨人"指的是患有"自閉症"的一類人,是被排除在正常人世界外的。片中的"雨人"雷曼德便是典型。他做事情總是循規蹈矩,要求一切事物一陳不變。他害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接觸,對世界的一切都僅限於平面化的、教條式的認識,其行為舉止更是屬於"異類",完全不顧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只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行動。和以往表現"非正常人"的電影一樣,影片中的"雨人"除了先天性殘疾外,還具有某些"正常人"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長。在影片中,編導不厭其煩地表現他對數字的獨特興趣和超凡的記憶能力,並強化了這一個人行為上的主導線索,成為了整個敘事中重要動機而存在。影片還利用其自身的這一特性,營造出一種特別的喜劇效果和戲劇張力。從某種角度上講,"雨人"這個角色是影片整個戲劇性的焦點所在。片中的喜劇環節、矛盾的動因均在他的身上得以體現。如查理與蘇珊娜做愛時,不明事理的雷曼德闖進了他們的房間,並和蘇珊娜一起哼哼起來。這樣的以他個人無意識、無邏輯的行為創造出的笑料在影片中層出不窮。更重要的是,他的這一行為引起了查理的不滿,也為敘事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兩種對立性格層面的相互溶解奠定了基礎。
以後的敘事中心點基本上圍繞兄弟兩人性格、志趣上的格格不入深入下去。而"雨人"雷曼德則是二人關系中的支柱點。直到查理找到雷曼德身上可以為自己所用的地方,獲得了極大物質和心理滿足時,兩人的性格、行為沖突才被化解。由此可以確立此人物在全片中起著推動事件因果發展的作用。
對於營造良好的"笑果"一向以來都是好萊塢的強項,特別是在當一個"非正常"個體進入"正常世界"時的各種行為都會給人以怪誕、滑稽之感。影片借"雨人"大作文章,尤其是由於他的固執、苛守規章引出的連串喜劇,如前文中提到的闖入弟弟房間一段,在影片中段執意要買指定內褲以及當他借別人家收看電視時,家中小孩子們一個個面無表情地盯著電視與他像孩子般看得津津有味形成的反差。這些細節讓他的形象生動可愛,又讓影片整體的觀賞效果上了一個台階。
事實上,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不難發現,導演基本上是以純粹客觀的視角來進行拍攝的。我們幾乎看不到人物的內心視像,這是本片的又一大特點(這也是巴里·萊文森一貫的電影風格)。"雨人"的形象雖然生動親切,但也僅僅是豐富了影片的娛樂元素,推動了整個事件的進程。對於"雨人"自身來講,沒有多少人性特徵,他看上去更象是查理的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觀眾看到的是社會中人們所追求、崇尚的那些"實際利益",而在影片中則表現為查理的拜金主義和惟利是圖。可以這么說,查理這個人物形象就是美國的一個縮影,片中有一個地方表現得很出采,當委託人正在宣讀查理父親遺囑時,鏡頭所對準的是查理的一隻手,那隻手上套著兩枚戒指,正不耐煩地敲擊著桌子。這一形象化的描述把一個對財產視若珍寶卻對親情視為旁物的典型形象刻畫地入木三分。相對於查理,"雨人"對數字有著超乎尋常的敏銳捕捉及出色的記憶能力,但對同樣要依靠數字來分辨的金錢卻是一竅不通。於是,查理為了錢而與"雨人"走上了同一條路,"雨人"則用自己的各種行為讓查理認識到比錢更重要的東西——親情。當然,作為一部帶有明顯商業化烙印的好萊塢電影,宣揚的又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性主題,那麼結局的設置必定是具有明確道德立場判斷的。影片的敘事也努力地讓查理這個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劣性"一步步被"洗脫",最後使他在觀念上發生"根本的轉變",給觀眾一個"圓滿"的解釋,並把許多尖銳的諷刺以曖昧的方式進行了"自我化解",讓影片看起來不會過於惹眼,又有一定的深意。
本片最大的亮點還是達斯汀·霍夫曼那無懈可擊的天才表演。用可愛、精緻、偉大或是其他任何贊美之辭來修飾他都不為過。尤其是他在形體上的把握,使他無論在中近景鏡頭還是遠景鏡頭都是整個畫面最吸引人注目的焦點。霍夫曼對"自閉症"患者近乎神經質式的詮釋將"非正常人"的表現境界又提高了一步。相比之下,扮演弟弟的湯姆·克魯斯在他的光環下就顯得相形見拙了,純粹就像是一個花瓶似的擺設。
綜上所述,得出的結論是,《雨人》是一部值得玩味的不錯的情感片,但依舊是擺脫不了好萊塢模式的窠臼,以商業元素的介入為主,藝術樣式的創造為輔,製造出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道德標准被確立在主導環節,並對影片的敘事及藝術創造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類似的影片在美國比比皆是,只是這部《雨人》總體基調及細節上的把握更細膩、平穩,再加上天才的表演,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也從一個側面代表了奧斯卡的取捨標准——中庸的題材 傳統的手法。
⑼ 貼些比較好的影評或書評,謝謝…
最費腦力的14部電影
《盜夢空間》、《記憶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覺》、《禁閉島》、《穆赫蘭道》、《蝴蝶效應》、《恐怖游輪》、《傷城》、《盜走達芬奇》、《88分鍾》、《萬能鑰匙》、《決勝21點》、《沉默的羔羊》
走進12星座女孩內心世界的電影
《情人》白羊
《綠蔭下》金牛
《初戀50次》雙子
《黑暗中的舞者》巨蟹
《辦公室的故事》獅子
《傲慢與偏見》處女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秤
《布達佩斯之戀》天蠍
《艷舞女郎》射手
《楊朵兒》摩羯
《羅丹的情人》水瓶
《天使艾米麗》雙魚
16部講天才的電影
《美麗心靈》、《雨人》、《波拉克》、《暗物質》、《天才瑞普利》、《貓鼠游戲》、《香水》、《一級恐懼》、《心靈捕手》、《莫扎特傳》、《證據》、《海上鋼琴師》、《電鋸驚魂》、《沉默的羔羊》、《非常嫌疑犯》、《尋找弗羅斯特》
推薦給女人的十部電影
1、《亂世佳人》(堅強)
2、《母女情深》(親情)
3、《簡愛》(尊嚴)
4、《蒂凡尼的早餐》(虛榮)
5、《白領麗人》(才華)
6、《鋼琴課》(溝通)
7、《漂亮女人》(浪漫)
8、《紫色》(苦難)
9、《末路狂花》(女權)
10、《女人那話兒》(性愛)
推薦給男人的十部影片
1、《阿甘正傳》(執著)
2、《東方不敗》(才華)
3、《美國往事》(人生)
4、《羅馬假日》(愛情)
5、《勇敢的心》(勇氣)
6、《辛德勒的名單》(責任)
7、《肖申克的救贖》(信念)
8、《E.T》(童心)
9、《現代啟示錄》(痛苦)
10、《第七封印》(哲思)
推薦給心理愛好者的10部經典電影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歌西卡》犯罪心理學;
《美國精神病》雙重人格;
《鋼琴教師》性心理變態;
《美麗心靈》偏執性精神分裂;
《記憶碎片》失憶症;
《藍絲絨》心理扭曲;
《雨人》自閉症;
《本能》性與暴力;
《沉默的羔羊》變態心理。
最值得欣賞的英式發音電影
《如果能再愛一次》、《成長教育》、《穿越時空愛上你》、《生死朗讀》、《猜火車》、《哈利波特》《女王》、《真愛至上》、《戀愛假期》、《諾丁山》、《真愛之吻》、《傲慢與偏見》、《莎翁情史》、《成為簡奧斯汀》、《福爾摩斯》、《霧都孤兒》、《兵臨城下》、《英國病人》
因為名字爛而被錯過的好電影
《三傻大鬧寶萊塢》、《刺激1995》、《搏擊俱樂部》、《機器人總動員》、《殺死比爾》、 《低俗小說》、《落水狗》、《午夜牛郎》、《洋蔥電影》、《蝴蝶效應》、《諾丁山》、《兩桿大煙槍》、《搖滾黑幫》、《十誡》
⑽ 通過看海洋天堂這部影片談談對自閉症兒童的看法300字
90分鍾的海洋天堂,像一部溫情細膩緩慢而又充滿感情的小說。我以冷眼淡漠的看著前80分鍾的一個一個真實的生活細節,毫無動搖,甚至懷疑電影的索然無味,更無一點點感動湧上心頭。然而這種感覺,在最後的10分鍾內,讓近乎無法抑制的淚水給了自己強烈的反擊,雖然預料到的結局,卻不曾預料到的情感爆發。
一個沉溺於自己世界的孤獨症孩子,他開心時的笑臉,真誠的雙眼,讓人溫暖。他幸福時修長的手指晃動在空氣中歡快的搖曳,他寒冷時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實的觸摸感,他害怕無奈時大聲的喊叫,他憤怒委屈時不停抽搐的身體以及在父親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兒,他失落時靠在麥當勞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淚水,他自由時像魚兒一樣在海洋中的無拘無束...這一切都昭示了,他是一個和普通人一樣有各種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表達,只是他充滿了懼怕,所以他選擇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留下孤獨的自己。該怎麼說明他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紛亂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單的自己,還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難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剩下自己又怎樣?有那麼偉大的父親的愛,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龜,有溫暖的陽光,又寬廣的大海,難道他是不幸的?
影片的最後,看著在父親墳前蜷縮著身體,有手指觸摸溫暖的大福時,我是溫暖的。在看到大福自己脫衣服,自己上下車,乖乖的把電視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認認真真的拖地,自己煮蛋的時候,情感在冗長的沉睡之後,盛大的像自己撲來,眼淚無法抑制,也無法敘說真正哭泣的原因,文字的蒼白與單薄被自己深深察覺。那些父母親在瑣碎的生活中給的點滴的愛,只有在一個人承受的時候,才會被自己察覺,才會猛然間醒悟,那些深沉,那些無私是多麼彌足珍貴。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自私,發現自己的渺小,發現那永遠報答不完的深深的親情。
海洋天堂,一個永遠有自由,有父親,有依靠的地方,那是內心最後的歸宿,最舒適的棲息港灣。。。
這愛與孤獨的矛盾,讓我深陷...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