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電影影評
『壹』 需要給影評,原創的700字左右 急~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注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可以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可以在音樂里去旅行,可以尋覓到自己的愛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擇的自由,但他面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裡,人生是一場悲劇。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悲劇,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悲劇。「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擇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復復地聽1900幫助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像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可以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沖浪。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裡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擇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彷彿置身孤島,這時我那麼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麼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貳』 寫一篇愛國主義電影的影評(700~800字)
建國大業
所謂的歷史片,一定是打了時代的標簽,《建國大業》所講的,其實是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國家編年史,並順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產黨的勝利和國民黨的失敗,歷史書上已經講了無數遍,正義和邪惡也擺的明朗,《建國大業》所突破的一個思想關卡,就是把國軍從牢籠中解放,用「國民黨也是人」的全新觀念替代了「國民黨是吃人老虎」的陳腐思想。這當然是思想領域的一大進步,既順應了「和諧社會」的理念,又弘揚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峽那邊的朋友聽到這樣的消息,也會覺得寬慰的吧。
看過《建國大業》,你應該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那個歷史反復的年頭風雲詭譎,充斥著爾虞我詐和暗地紛爭,黨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懷回應紛至沓來的利劍,毫無計較本方的利害得失。從重慶談判、政協會議的和平時光,到烽煙再起、內戰轟鳴的殘酷歲月,作為中國旗幟的共產黨屹立不搖,靠的是領導人的氣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漸升級。黃建新的任務基本上是在還原歷史,他拋棄了明暗對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黨派的歷史視點,主席說的好:「民族資產階級有種兩面性,我們要把他們爭取過來」所以這部片子的重心,並不是耍槍桿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萬萬革命者的氣場、無窮無盡國民軍的沮喪、隔岸觀火的民主黨派之轉變來看待人心問題,這個江山並不是打來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換來的。
民心所向,意味著大多數人支持,《建國大業》在「數量」這個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參與出演的人數創下了國產片記錄,其他諸如布景、道具、服裝也都刷新了歷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獨擋一面的好手,擺在一起都能開春節聯歡晚會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離不開主旋律的號召力,它證明了我們黨依然擁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這絕然不是空話,譬如說《建國大業》省下了三四個億的演員工資,大腕只拿飯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愛黨愛國熱情驅動,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釋的理由了。當然有些猥瑣輿論會批評這些演員擺姿態、唱高調、假熱情、馬屁精……我想說這話的人要不是心理陰暗,就是自由主義、資產階級分子,如今社會開明世風日上,方才會放他們一馬,要是換階級斗爭時代,估計早就拖出去槍斃掉了。
當然,「數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達形式,蔣公能坐下來和偉大毛主席心平氣和的談判,就是因為咱有幾十萬條破槍,那時候還是「雙十協定」,國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約,末了蔣公反悔開火,民主黨派開始認清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並在情感上倒向了我黨一方;國際友人也同樣識趣,不管是杜魯門、馬歇爾、司徒雷登還是斯大林,都緩緩的開始對失落的蔣公說「不」。環境的顛覆更映襯了雙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邊團繞了無數赤膽忠肝的角色,有范偉扮演的廚子、黃曉明扮演的解放軍,登高一呼開城牽馬的傅作義,戰功顯赫無人能及的林副統帥……甚至在淮海戰役之後,主席和周、劉、朱等幾位統帥醉酒當歌,更是難能的灑脫和氣魄。張國立扮演的蔣公雖然足夠壓場,能表現的卻只是落寞惆悵,一個在風雨飄搖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國之君,脫了軍服坐在冰冷的石級上,勝敗也早已一目瞭然,編劇不會忘了給蔣公的痛處撒把鹽,於是又安排了馮玉祥的燈籠會、蔣經國與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蔣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訴我們國軍內部早已不合,從而不動聲色的反襯我方同志大團結的和諧局面。
片中戰鬥打響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來就是人山人海,《大決戰》曾經給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視角,《建國大業》用一個全鏡頭就可以壓倒這種氣魄。西苑機場的閱兵式成就了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毛主席氣鎮全局,儼然揭開了歷史新的篇章;聞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講台下同樣是人頭攢動,這個中學課本上描述過的場面講的還是「數量」的意義:殺了李公朴,還有聞一多,殺了聞一多,還有後來人……革命先烈是永遠殺不完的,所謂的前仆後繼就是這個道理,聞一多死在明亮的燈光下,等於豎起了一個大大的豐碑。黃建新當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頌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個向毛人鳳出賣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細,後來一出現就被槍斃掉了,歷史上的爭議人物也沒有給與迴避態度,譬如東北野戰軍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國軍百萬兵」的誇贊;對國民黨高官的刻畫,黃建新基本上是寬容化的,不過一旦轉到毛人鳳和特務分子,就總是陰險和姦詐,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至於蔣家父子被描寫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顧台灣同胞的情緒,不過就我目前看到的這個版本來說,去寶島上映的概率應該是零。
比較揪心的是在兩個多小時里講完四年多的故事,實在是一件和抗戰同樣艱巨的任務,劇情趕得很緊,事件、會議、人物一個接一個,看著壓根就不嫌煩,就是有點短了。如果能延長到十幾個小時(指環王三部曲就這么乾的)俺就更願意看,而且樂的再多買兩張票支持票房。片中會議賊多,壓縮了故事情節和人物戲份,就免不了走馬觀花的感覺,腕兒們在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們本人都能當做標簽,即使人物賊多,我們也壓根沒法認錯。影片中對歷史會議、歷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釋法,顯得有點臃腫,不過為了普及中國人的歷史知識,這些標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納悶的是字幕還能講歷史,那些貼片廣告是幹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電影的片頭貼上十幾分鍾的廣告,實在是夠我崩潰的,如果是宣傳國產品牌我也認了,但是看來看去好些外國牌子就有些不倫不類了。
話說回來,《建國大業》的雄渾不僅表現在數量上,還在質量上,在電影里,那就是氣場。唐國強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壓住場自然不成問題,張國立也演過帝王,當然也不差,這二位爺擺在一起,估計誰都不敢再上鏡頭湊熱鬧。愛「飈戲」的孫紅雷號稱搶戲王,平日搶的人家主角慘白,這次跟二位爺打了個照面,就輸的很慘,戲沒搶到還換的賤相百出,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姜文這個戲精倒還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搶了張國立不少風頭,甚至是那位帝王專業戶陳道明,在車里密謀的一場戲中也黯淡下來。馮小剛的氣場是假的,陳凱歌卻是真的,只可惜那版馮玉祥一臉賤相,狠狠的顛覆了人們對這位梟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凱爺朝特務腳底開槍,命令他們不許搞暗的,耳邊不自覺的又冒出當年那句話:「做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國軍的軍裝還是比咱的漂亮,據說腕兒們今年搶著做國軍,就是為了跟劇組要一套衣服,整部劇中的明星大體掃一眼,兩伙陣營還是分得很明顯:我黨領導人還是那些特型演員,基本特徵就是形神俱備,名氣就基本上扔一邊了;扮演國軍的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兒要緊,像不像就不算問題了,王學圻、尤勇、胡軍、李連傑、陳寶國、劉德華等人赫然在列,就是為了能壓得住場。還是有些演員的戲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陳賡,李幼斌版的報社記者、鄧超版的徐悲鴻都沒了,那些有笑點的演員卻都還保留著,范偉、葛優、王寶強、郭德綱、馮鞏等人出來就是讓你樂,這也反映了咱們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電影」的跨越,《建國大業》告訴我們革命歷史題材不必瞪著眼握著拳看,咱們完全可以靠著椅背伸懶腰,可以大笑,還可以吃爆米花,所謂的嚴肅,都可以丟垃圾桶了。
除了國共兩黨,民主黨派的刻畫同樣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黨派屢屢受毛主席邀請北上,雖心有所屬,採用的策略還都是打太極。張瀾、李濟深、宋慶齡等人還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他們的軟弱(這是毛主席說的),他們作壁上觀、靜待時局,不輕易為動,更加重了他們本身的復雜性以及身處這個水深火熱時局裡的身不由己。這些民主黨派在大局落定之際投誠,毛主席不計前嫌親迎接納,並許以國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從而將共產黨、毛主席的豁達胸懷鋪展的淋漓盡致。影片最後以定國歌、國旗而結束,眾代表在激烈討論選定四星環繞的五星紅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國大業其實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個風口浪尖的年頭,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叄』 求一篇名著改編電影影評,600~700字
【電影明天】其一: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禁形式,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了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抵禦毒品的危害,
今年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際禁毒日」,今年是開展禁毒斗爭的第17個年頭了,今年禁毒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
為了迎接「6.26禁毒日」我們學校專門開了一個報告會,特意邀請了戒毒所的一名教官和學員來為我們獻身說法。
那名學員是一位正處在花季的少女,但她已經被毒品摧殘的體無完膚了,她每天都在與可怕的毒魔作斗爭,而她那雙腿也在毒魔的侵襲之下變得千瘡百孔。當她每次看見與她同齡的少女們穿著漂亮的裙子,自信的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她都感到非常難過,因為她那雙被毒魔「親吻」過的腿已經不可能示人了。而她自己也再也無法像正常的人們一樣生活,當她自己走在大街上時,她都覺得自己是異類,而這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是因為她接受了毒魔的邀請。
在她的自述中,我們知道了她是多麼悔恨自己當初的無知,她希望可以用她的親身經歷來告誡我們,讓我們知道毒品的危害,也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親情之外所有其他的東西都要付出代價。
同學們想想,一位花季少女,遠離學堂和親人,第二次進了戒毒所,在四面高牆中獨自忍受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還失去了自由……,那是我們無法去想像的地獄生活,所以我們要遠離這個可惡至極的毒魔,珍愛自己的生命。
而在最後,我真心的希望這位女孩可以戒掉毒癮,能夠重新開始,回到那個原本屬於她的家庭和生活,我想她一定會迎來自由的那一天的。
讓我們共同「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吧
『肆』 電影心理罪影評觀後感700字
電影《心理罪》正在熱映,影片由人氣演員李易峰、廖凡等主演,雖然李易峰陽光版的方木不太符合小編心中對陰郁的方木的想像,但是總體還是很好的,哭戲很走心,以後可能他的形象就會成為我腦海里的方木了。廖凡好辛苦,打戲好多,一直被打。不過影片節奏很快,影院里的很多人都是伸著頭在看尤其是影片後半部分,看的時候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停歇。
電影《心理罪》根據雷米同名系列小說《心理罪》改編,在面對世面上流傳改編電影即是毀原著的說法時,雷米表示這是一種誤區。
「從文字到影像兩種形式轉化的時候,進行必要的改編、擴容甚至刪減都是非常必要的。」雷米表示演員的表演也是保留原著精髓的重要因素。
李易峰把方木從一個初出茅廬很傲嬌的犯罪心理學天才,歷經各種傷痛,最後終於成長和蛻變的過程拿捏得非常好。
而背負沉重「心理罪」的廖凡完成了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給他加了一段小說里原來沒有的前史,這是編劇一個很成功的改編,相信這部《心理罪》不會讓大家失望。
電影《心理罪》與其他犯罪類型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在犯罪類型的基礎上首次突出犯罪心理元素,也是國內犯罪電影的首創之舉。
電影《心理罪》講述了犯罪心理學天才李易峰和資深刑警隊長廖凡聯手調查一樁因血液不翼而飛的命案而引出的連環嗜血殺人案。
並在探案過程中不斷挖掘隱藏在血液危機背後神秘嗜血兇手變態扭曲的內心,在劇情上神還原了《心理罪》第一本《畫像》的開篇故事「血之魅」。
此次發布的心錨特效片頭從鏡像語言上完美升華了電影《心理罪》「血之魅」的主題,奔涌的人血和猙獰的血液人像暗示著人血危機暗潮湧動,觀眾在被暴力美學震撼的同時也被電影成功「心理入侵」。
而片中的連環嗜血案,變態飲血殺手是近年來國產電影鮮見的,這無疑為內地犯罪片注入新鮮的「血液」。
當中反復出現成為破案線索並且還是嗜血變態兇手以身試險極度渴求的人血牛奶,也將成為強刺激的「夏日特飲」,填滿觀眾血槽。
『伍』 求一篇700字的電影觀後感!!!
直接去豆瓣吧 上面大把的
『陸』 人在囧途影評700字
題目:如何從細節打造一部好電影
最近看了,談談。
鏡頭
你為什麼要動攝像機?
影片一開始鏡頭就往上搖,第二個鏡頭,還是往上搖,第三個鏡頭,換了固定機位,還沒放棄搖。第二場戲一開始,王寶強看個電視,你也往下搖。你不嫌煩嗎?很多人喜歡在開場搖啊搖,說是這樣「大氣」。可你並沒關心鏡頭本身的實際用途,是不是需要搖。王寶強看電視,你就讓他看電視好了,你搖他幹嘛。半主觀角度,看電視,挖耳屎,畫外音,給一個固定鏡頭,什麼都有了,鏡頭冷,還有冷幽默的效果,觀眾想,這王寶強幹嘛呢,還能抓住觀眾往下看。如果你是怕轉場太突然,想稍微帶點起幅,那種起幅也沒什麼意義,兩場戲之間你完全可以給一個空鏡頭來轉場,比如給養牛場一個固定鏡頭。裝修華麗的大樓內一段精彩的頗帶調侃的馴人完畢後,切到草地上牛們沒事兒吧唧吧唧嚼點草,再搞幾聲若無其事的牛叫,再切到王寶強瞪著大眼挖耳屎,冷不。這叫啥,這叫風格統一。當然,這只是隨便設想,調侃一下,好的分鏡頭方案還有很多。鏡頭亂了,故事再好,電影檔次也上不去。
我知道商業片要的是實用,不偏向任何一種風格,只要是電影本身能用的到的,照單全收,既會用現實主義的長鏡頭,也會用形式主義的超現實等手法,什麼巴贊啊、愛森斯坦啊,統統可以拿來賺取票房,美國人最喜歡干這個,不光電影,整個國家都是講效率、講實用的,現實的很,所以人們會愛看好萊塢,因為別人是誠心誠意地想賺你的錢,所以也會誠心誠意地弄出來東西給你看。他們多年的片廠制度和經驗告訴我們,他們每個鏡頭都會力求用得恰倒好處。即便再怎樣不限風格,鏡頭也不會用的毫無道理。
來看看《無恥混蛋》的第二場戲的第一個鏡頭,固定機位,俯視鏡頭,全景別,士兵列隊,軍官入畫站定,馬上切,第二個鏡頭,近景,軍官開始說話。干凈利落。即使在整個電影里,搖臂鏡頭也很少,只有一兩個,而且具有它的實際作用。要是碰上這種場景,我們中國導演肯定是不用搖臂死不罷休的,我們來試想一下,首先,高角度鏡頭,振奮人心的音樂起,鏡頭往下搖,一排士兵堅厚的背影,導演心想,嘿,這一搖的氣勢是多麼他娘的恢弘。然後切到一個低角度鏡頭,隊列最後一位士兵側面拿槍的手,鏡頭開始右45度角上搖到軍官四分之三側面的臉,軍官說話。鏡頭再切到一個個士兵臉上堅毅的表情。鏡頭繼續切換,一個高角度鏡頭,下搖到軍官的主觀近景鏡頭,軍官繼續說話……。在任務開始前的這段訓話,搖的是多麼地盪氣回腸,絕對的主流,絕對的正義之師。
有次跟一哥們聊天,老嘆沒資金。我說你要拍什麼國際大片,他說拍多小的片也要資金啊,機器、搖臂、軌道……這些,總得租吧。我說,你要那麼多玩意幹嘛,一台機器一個角架可以解決基本問題。他便與我爭論起很多設備的用途,比如搖臂。我說,你搖臂也不是天天用,最多用個回把兩回就差不多了,租金也就是一兩天的事,幾百塊錢,如果你的片是現實主義,這些東西就更加用不到了。他說了一句令我很無奈的話:我認為現在流行的就是鏡頭的運動組合,有時候鏡頭組合需要復雜一些。
很多人就是這種想法,包括做獨立製作的,總認為凡是與電影有關的,一切都是必要的。那是輔助設備,輔助什麼意思懂不懂,是自然機位達不到了才用,畫面需要了才用,沒事就不用它。鏡頭花哨,也要花哨的有道理。好電影完全是靠才氣的東西,並不是靠一堆設備來支撐的。你還不如把錢花在製片上。別人有錢都不這樣搞,你沒錢搞那麼大架勢干什麼。小製作,靠的就是打游擊,這才是王道。跑遠了。當然,《人在囧途》的投資再不多,弄點搖臂還是綽綽有餘的。
至於那每次定格時畫面上伴隨著BBB的聲音打出的幾行字,這絕對是毋庸質疑的敗筆,就好比《杜拉拉升職記》里頻繁的伴隨著唰唰聲的快速分屏一樣,還自以為特炫特時尚。簡直土到了極點,品位問題。拜託,這么山寨的小特效,就不要這么老用了,現在就連拍婚慶、業余DV都不玩這些招數了。BBB,唰唰唰,掉份。你完全可以切個黑屏,給一行字,這樣都比BBB要好的多。你就是不交待,那也沒什麼影響,台詞里不都道明了到哪哪哪嗎。你給不給那幾行BBB都沒人管你幾點幾分到了哪,觀眾只知道他們輾轉到很多地方,很費周折。至於前面人物出場介紹那幾行BBB,更是多餘。低級伎倆。
導演得到一個故事,變成畫面的時候首先就要知道該如何取捨,這部電影的鏡頭銜接至少還是流暢的,但光流暢是遠遠不夠的。
調度
我一直認為,喜劇片和恐怖片是最難調度的,因為這兩種情感都是人類最極端的情感之一,一個是極度喜悅,一個是極度恐懼。放在中國如何,喜劇片倒還好,你還可以用台詞濫竽充數去代替調度,製造一些只有中國人自己才看得懂的笑料出來,比如馮導的一些電影(這里的台詞笑料還不算低級),又比如越南寶盒、熊貓大廈、十全多美之類(這確實就沒法笑了)。我不否認台詞的重要性,畢竟自從電影里有了聲音問世之後,電影也不再是視覺本體單方面的事了,而形成了視聽。可你還是不能偷工減料、用台詞代替實質性的內容,還是得老老實實地場面調度不是。剛才說的是喜劇片,你還能偷懶,到恐怖片,我看你怎麼偷懶,你不可能寫得出一句即使忽略鏡頭也能讓觀眾感到毛骨悚然的台詞來,你沒法寫出視覺上恐怖的氣氛,這里有很多純調度的成份要去做,這些東西才能激發觀眾的心理感官,可見場面調度在裡面有多重要。內地還沒有一部上檔次的恐怖片,所以從這個側面去印證我上一個觀點,也可以說成,還沒有一個會調度的導演。因為沒人重視,或者說,沒人精通。除了這兩種類型片,其他類型的故事片就更別提了,這種現象無處不在。很多電影都能把故事說通順,但光能說通順是不夠的,我們有時候可以忍受一個故事的簡單平淡,但就是無法接受它鏡頭調度處理上的平淡無奇,你得把一個故事靈光閃現地轉換成視覺上的東西。這部電影就屬於這種的,不缺故事,但作為導演來說,拿得出手的東西不多。
同樣是喜劇電影,在法國喜劇《我一直想成為一名歹徒》里,從影片開始一直到進屋搶劫,都是沒有台詞的,但笑料不斷。一間郊區咖啡店外,劫匪從汽車里出來,由於絲襪顏色太深看不清路,撞到電線桿,回到車內摘下絲襪出來,發現車鑰匙忘在車里,一陣抓狂,不得以,空手入咖啡店,入室後手插在衣兜里作手槍狀開始行劫,誰知店裡人各忙各的,根本沒人看到他……。用的都是最基本簡單的鏡頭,這才是喜劇,全世界都能看得懂的喜劇,中國導演除了用編劇給你組織的劇情和台詞素材直接生硬的換成鏡頭去填補電影,難道就不能幹事了嗎。
也同樣是喜劇,即使是周星馳的電影,也不全是取決於演員的表演的,精彩的調度也一樣不少。我就隨便舉一段,《破壞之王》里周星馳向吳孟達拜師交學費,只用了一個普通的固定鏡頭:
一隻手拿著錢從左邊入畫(周星馳的),畫外音:師傅,學費!
另一隻手從右邊入畫正想接錢(吳孟達的),畫外音(以下都為畫外音):恩。。。
周星馳的手迅速收回:慢著!
吳孟達的手一顫:干什麼。。
周星馳的手將錢握緊:這些都是我的血汗錢!
吳孟達的手拍了拍周星馳的手,將周星馳的手指一個一個掰開,將錢拿過:哎呀,你放心,我明白的,我很快把你訓練成才的。
周星馳的手又將錢從吳孟達的手中搶回:慢著!
吳孟達的手又一顫:又什麼事啊。。
周星馳的手繼續將錢握緊:你不是說有潛力的不收學費嗎!
吳孟達的手豎起大拇指:問的好!繼而伸出食指,指著周星馳:你等一等啊。吳孟達的手出畫,一個紙箱入畫:其實這些錢不是我收的,是捐給中國萬千苦難同胞,使人人不止有書讀,還可以人人有功練!
周星馳的手鬆開:啊,原來這么有意義啊!
吳孟達的手揚了揚捐款箱:是呀,放下去吧!
周星馳的手將錢從箱口放進去。
這一段絕對是視聽結合的最好體驗的例子,畫面空間和信息量延伸到畫面以外。而這種鏡頭在中國現今絕對是沒有的。
黑澤明說:「我要把《亂》拍成全電影!」。即能不用台詞代替的地方,盡量完全用鏡頭表現出來。三個字,一句「全電影」就全部概括了調度的重要性,多偉大的導演。場面調度是服務於電影的敘事形式的,醫生的叫醫術,畫家的叫美術,場面調度就是導演術。國際上曾有人說:一部電影,如果去掉聲音後,還能讓人看懂,那才是一部好電影。這句話放在視聽結合的今天來看,雖然有點偏極端,重視的只是視覺本體,但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純調度的重要性,能拍出這種片的人全中國可能只有杜琪峰。鏡頭有條理,調度有考究,風格自然就會統一。
《無恥混蛋》地下酒吧那場戲,亂戰過後,我方與德軍士兵對峙時候,一直只給了德軍士兵的鏡頭和地下室入口的鏡頭,只給了我方軍官的畫外音,並沒有交待我方是如何在另一邊互相使眼色、打手勢暗號、小聲商量著對策……。從這點可以看出,昆汀是一個懂風格的導演,相當會取捨,雖然也是商業片,但不隨好萊塢大流。這一段的調度就利用了一些現實主義里的特點,也可以說,比較的Dogma95。Dogma95的規則就是十分現實主義的,其中第3條就包括「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攝影機在場的情況下發生,但影片的拍攝須在故事的發生地點進行」。很顯然,這段用這種偏現實的手法要比信息量多的手法效果要好的多,從取捨的角度來講,用的是減法。
說到這方面,《人在囧途》里比較好的一段就是旅館里進錯房間被捉姦那段,我想很多人也一樣喜歡這段。為什麼這段能達到這種效果。這就是調度的功勞,如果按部就班的把他進錯房間,還有把他如何從窗簾後爬到門後拍出來,那肯定是失敗的,效果大打折扣。取捨就在這里。當然,這有可能是編劇的想法,也有可能是導演的想法。
美國一個電影工作者說過:「一部電影的前10分鍾很重要,過了前10分鍾還沒能讓人有耐心看下去的話,那麼這部電影就是失敗的。」雖然沒有道明,但我覺得應該是單指商業片。商業片的目的就是要抓得住觀眾。話雖稍片面,但很實用,直截了當。
我記得《僵屍肖恩》的第一個鏡頭就非常有才氣,西蒙•佩吉的主觀鏡頭,邊拿起杯子喝酒,邊瞪著屏幕發愣想事,畫外音起,有人叫他,他臉再轉向一側,開始答話,鏡頭後拉,其他信息入畫,原來他對面坐了個人。導演就這樣一步步的調著觀眾的胃口,一直在給觀眾問號,這個人為什麼一直看著屏幕,他要做什麼,鏡頭里沒有其他人,誰在說話……。此片作為一部商業喜劇片,有才氣的地方還有很多,當我把這部《僵屍肖恩》放到我的豆列里,當然豆列里還繼續添加著不少這類片,引來如下不屑,原話是:越後面越扯了(指我豆列里的電影)。言下之意就是,《僵屍肖恩》這類片如果當作一部有思想和文藝性的好片放在豆列里是嚴重不靠譜的。我想,這便是典型文青通常的思維方式了。無奈之極。我的回答如下:也許100部爛片至少有100個亮點,而100個牛片可能只有1個亮點。你要做的是,你該取捨什麼,而不是光想著去得到什麼。而《僵屍肖恩》作為一部商業片無論如何也不能算作是一部爛片的。你硬要說中心思想,別人也不是沒有,一個在生活中並不起眼的既平凡又失敗的小人物,要是生在亂世,那可能就是個英雄,別人連鬧劇都是鬧的有道理的。
以色列電影《樂隊造訪》,也是帶有喜劇元素的文藝電影。我們來看電影第一個鏡頭,固定鏡頭,全景別,長途汽車站,周圍沒有一個人,畫面中間一輛中巴汽車的側面,司機從駕駛台下車走到車尾,從車箱里抱出一個大氣球,再走到駕駛台把氣球放到後座,關門,汽車發動,從左邊駛出畫,一行人呈現在我們面前,數名身穿制服著裝整齊的人站在站台上,原來汽車另一邊一直有一群人,看來他們剛從這車上下來。多有才氣,導演並沒有去拍這些人是如何到站如何下車的。這段在劇本中根本沒辦法表現,可能劇本中這個鏡頭只有一行字:警察樂隊來到以色列的車站。好在編劇是導演本人,頗有喜感的鏡頭與調度早已想好,這段寫不寫進劇本都無所謂了。若是你從別處拿到的一個劇本,光這個到站下車,你就得拿出多少個鏡頭方案,拍出來俗不俗就看你的才氣了。
這些都是影片的開場鏡頭,創意很重要。甚至在整段戲中,你的敘事都要有創意,不按傳統套路出牌是信條,有才氣,定要使出來。在好萊塢電影中,很多也會事先把偷聽的人就安排好在鏡頭中,然後再給另一邊被偷聽人物的戲,再切回到偷聽人的表情或眼神,來回切換,為了增加氣氛或緊張感。《無恥混蛋》中昆汀就沒這么做,地下酒吧里,大家談話談到差不多了才掉下巴,裡面還藏著個蓋世太保,換作是有些導演,肯定事先就把這個給交待清楚了。在《低俗小說》中那更別提了,整個電影就是玩這些的。其實早年的時候,昆汀就在做這種事了。兩個劫匪,沖進一家加油站便利店,殺了店員和一名警察,然後把加油站燒了。換了是你,你會怎麼拍,你會先拍哪?老老實實按順序拍?我老說《殺出個黎明》的片頭戲看100遍,你能事有所成。很多人看不到這個亮點。要麼說夠B級啊,要麼說夠爛啊,這個片歷來是兩極分化的,昆汀成名後倒向另一極的多一些。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里不談。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大到整部電影結構,小到一場戲,甚至一個鏡頭,你的調度都要有創意。罰導演把《人在囧途》的片頭重新拍一遍。
劇情
這不是一部現實主義電影。商業片要的就是戲劇沖突,利用現實素材去重新塑造,何況這些內容和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存在的,劇本里只是把這些現象都編在了一起,用春運這條線串起來,形成一部電影。我不覺得有什麼太誇張的地方,國外把現實用誇張手法處理的電影多的是,你要做的是如何處理得自然,不顯得刻意而為之。
先來說說被女教師騙錢那段,很多人只從一個角度去看問題,我們來設計一下兩個編劇之間的對話。
甲:接下來怎麼辦?
乙:接下來碰到了一名女乞丐,要給孩子動手術需要2000塊。開始他們不相信,最後發現是真的。
甲:這太主旋律了吧,世上還是好人多啊?不行,還是得讓這兩人被騙。
乙:好吧,那這場怎麼收尾,騙完就這么算了?
甲:那不行,還是得繞回來,不過得來點狠的。這女乞丐是一位教師,學生沒有飯吃,還有一個要動手術。於是她到街上來乞討行騙。
乙:這個太狠了,廣電通不過的。
……
我記得前兩年有個廣告:「我是103個孩子的爸爸……。」在上廣告前,我想這位鄉村教師過的並不比影片中這位女教師好,這種事情還有很多。呼籲一下社會關注教育狀況有什麼不好,能通過審查已經是好現象。老師到處找不到錢,上面的人也不作為,沒錢下來,外面你跟人明說也沒人信,沒人管,於是只能出來乞討、行騙了。這樣的誇張手法去處理,我覺得挺合理的。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還有說長途汽車乘務員的,這里已不是個體小巴,在長途汽車站買的票,下車的時候,他是最後一個,能撿到錢包的陌生人都早下車了,就是不記得乘務員的長相,也有發車時間車次登記,跑的了人還跑的了單位么。你能找到一切理由說乘務員私吞,我也能說難道全國十幾億人就沒一個像電影里的這種人么。別說全國了,信佛稍微虔誠點的就可能把這事給幹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關鍵是要把事情給說通,不要給人感覺為什麼別人沒遇到,就你遇到這么個好人,盡量處理好這種刻意安排的感覺。不自然的地方是,乘務員折騰一晚上到處找旅館來送錢包,別人就是個上班的,再好也只是上交公物,最多單位根據錢包里的信息通知家屬前去領取,通過電話的形式才算靠譜,這樣前面有些細節就要改動一下了。故事在大環境下來說,很多都算合理的,只是細節上不自然的地方還有很多,比較生硬。這里不能一一例舉,舉些個明顯的,比如摸獎那段,從女教師處出來,二人在街上走著,談著沒錢要去取錢,突然一人讓瞧前方,於是就摸獎摸汽車。這人物動機也安排的太刻意了,簡直就是奔著彩票那獎去的。這個地方應該再緩一緩,鏡頭定下來,其中一人去找銀行或上廁所什麼的,另一人就閑著沒事四處打量,這戲原本也是給王寶強的,人物設定是心善但摳門又喜歡貪點小便宜,於是閑逛正得瑟中呢,被一宣傳的喇叭聲吸引過去,就發現這么一地兒,心花怒放,等徐崢回來就死活拉著他要摸獎。這是隨便假設的一個方案,電影中有些細節很重要,少了就突兀了。
然後外面說的比較多的就是圍繞價值觀說的,又回到傻根的話題上了。這部電影主旋律之處不是在維護政府,而是主旋律的背後是人類本身。你既然知道這個社會風氣並不好,拍拍正面題材呼籲一下有什麼不好。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你經常失戀,漸漸對愛情失去信心,開始懷疑這東西,不相信有真愛,可人人不都還是說你會碰到真愛么,社會不還是說真愛存在么,連你自己也始終沒放棄希望,你還是想好好娶一妞,信它一回。要不然,大家都是王八蛋,誰也不相信誰愛誰,大家互相隨便操操得了,人類也該滅亡了。道理一樣。好或壞本來就是個辨證的東西,至少遵循人類普遍價值的大方向是合理的。好萊塢這種電影那可比我們多多了。你就是真擔心電影帶來的影響,觀眾也沒有誰會真那麼天真,看了個世上還是好人多的片子,出了電影院就到處無償幫助他人。呼籲一下大環境是好事,這本來就是一部主流商業片,又不是文藝片,你當拍《羅生門》呢,體現人性陰暗面。每部電影都有它題材的話語權,這部電影的定位就沒想要「世上人心多險惡」這種話語權,反思人性也是好事,從某方面來說也是積極向上的,這種留給其他電影,或者導演有這想法自己下回再去拍部作者電影專門講這個,這才是百花齊放。
幾處煽情橋段的處理手法也不是很恰當,煽情在電影里是個很重要的事,沒煽好就會不自然。電影里還有一些小幽默,非常有意思,特別是一些台詞,比如:「老闆,你還恨我嗎?」,「我已經習慣了。」等這些,既有趣又不低俗的幽默,這種風格應該要好好保持,當然,演員演繹的也很好。
配樂
極其失敗。對於配樂,無非就是兩種方法,一是音樂先行,二就是後期配樂。後期配樂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這個信息時代到處有大量純音樂素材,你可以隨處找來直接用,有很多甚至不用涉及到版權。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找人做原創,音樂要根據畫面的節奏走,比如我們都看過的動畫片《貓和老鼠》,動作做三下,小提琴就要拉三下,如此。很多時候,你要告訴別人你需要什麼風格的,或者什麼元素,比如你想給《阿凡達》的配樂里加點非洲鼓增加一點少數民族風味;又或者片頭幾個高中少年在校園內行走,你想把曲子配的有點拉拉隊唱的校歌的感覺,又不缺乏電子和搖滾元素還頗具時代感的《海扁王》;等等。(The Prodigy的這首Stand Up也有可能是先收錄在樂隊專輯,電影在後,這樣我們就要換下一種配樂方法了)。另一種就是音樂先行的做法了,顧名思義,就是音樂事先就存在的,已經准備好的。當你有了一段好情節,非常希望配上音樂,在開始拿出分鏡頭調度方案前,你會從你的大腦庫存中閃過一首首你已知的音樂,當確定某一首的風格能與整個影片或這一橋段融為一體時,你開始依照這首音樂的節奏和樂感去想這段戲的鏡頭和調度,這種做法其實表面和MV比較類似,但又有許多不同。我們知道昆汀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在音樂方面也是十分有鑒賞力的,他幾乎從來都不請作曲,他說過他本人就是一個樂庫,《低俗小說》、《殺死比爾》什麼的就不提了,那是無處不在,就拿不久的《無恥混蛋》來說,那段「電影院大屠殺前奏曲」就是大衛•鮑伊80年代初的Cat people。這一段更像MV一些,鏡頭進行的時間上是架空的,自由地根據歌曲的節奏變化而決定鏡頭的次序、禎數的快慢、以及疊畫這些特效,而且中間還有段插敘。《僵屍肖恩》也有一段精彩的「僵屍大屠殺前奏曲」,用的是皇後樂隊70年代的Don』t stop me now,這一段與剛才《無恥混蛋》那段用法基本上差不多,但稍有不同,不像《無恥混蛋》里那段無來由的加音樂,怎麼說呢,拍的很Dogma95,聲源必須來自鏡頭中,這里是現場點唱機里的發出的歌曲,而且時間上不能架空,你必須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銜接鏡頭。這一段拍的是非常有才氣的,動作節奏編排得和音樂節奏不時地吻合,還要做成給人彷彿不是刻意而為之的偶然感,絕對可以頒個Dogma95式最佳配樂典範獎。好的例子還有很多,《功夫》里群毆斧頭幫的那段民樂——四川將軍令;《槍火》里的這音樂我還真想不到形容詞,姑且就江湖味吧,反正和影片渾然一體就是了;《超時空要愛》里梁朝偉和李楓,在矮屋子裡邊跳舞邊對話那段就搭配的十分有意思。
《人在囧途》的導演是香港人,我不知道他生活的音樂環境是怎樣,暫且不談,但這片的配樂絕對是草率了事。內地這方面比較有意思的配樂我還沒見過。上一代導演我們不怪他們,79年才改革開放,要說誰誰在這方面多有見地,那也是唬人。時代是前進的,《猜火車》里有一句話「你不會愈來愈年輕,世界在變,音樂在變,連毒品也在變,你不能整天呆在這兒夢想毒品和伊基•波普」,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伊基•波普算不算過時,作為一個現代人,尤其是你還認為自己是個導演,如果你還不重視音樂,那就真的是過時了。連影迷都發現《西遊記》的片頭曲很歌特了,你還總幻想著配樂是別人的事而與導演關系不大,若是電影殺青,又不明就裡地不幸找到一個出賣了你的愛還背了良心債那樣的音樂人,那還真有可能把你的商業影片兒給弄犀利了。何為犀利,現實主義電影叫犀利,只能讓三峽移民唱愛大米,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小朋友從小就會,你有什麼辦法,你總不能讓三峽移民在小船上唱雷鬼吧,無奈,犀利。這取決於中國整個年輕人亞文化的環境,既匱乏又畸形,泡泡糖音樂和低俗選秀泛濫。你別說,周傑倫這種的音樂還真算靠點譜的了,雖然他也挺火的。這也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以上借《人在囧途》簡單從幾個方面聊了一下中國電影的一些弊端,中國電影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發揮,我不擅長於寫那種先把電影中所謂的認同或不滿找出來,再聯系一下自己的實際生活和經歷,最後再發一頓感慨,思想與內涵迸發,又不失文筆的文青影評。中國漢字含義深刻,我也不知道這個「評」的尺度是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才算「評」,實在的說,我們的電影是越來越豐富了,類型開始多種多樣,尤其是以下兩種絕不可少。
有一種就是商業大片兒,專討觀眾罵的,其實我覺得都挺不容易的,你沒必要日爹死娘地罵,說實話,別人也真是誠心拍的,沒有誰不想把片拍好的,關鍵就取決於這個導演的本事有多大了。我有時候看一片,跟所有人一樣,老百姓下班沒事,就為了圖一樂,發現那片雖不談不上好,但還是花了錢在做的,弄的華麗麗的,排場也十分考究,挺誠心的,我也就算了。商業大片不就是走一過場,你看完回來後還特認真的寫一觀後感去談思想談哲理,那不浪費時間嗎。
還有一種就是削尖了腦袋往國際影展上鑽的,這本身其實並沒問題,但他們就專門喜歡找一些邊緣的、敏感的題材,然後還拍的不像樣,希望拿獎翻身,這是明顯的功利心,鑽這種空子,沒才氣的才這么干,我一個朋友說的對:自己不自信,才想去討好。你要拍現實主義文藝片也可以,你能把小明的一個上午老老實實地拍好,客觀地展現他的狀態,從而自然地透視出某種東西,就不錯了。從最基本最平常最小的東西開始拍,踏踏實實地學習,踏踏實實地拿獎,別老想著一步登天。我發現很多這類人只看到賈樟柯的成績,並沒認真看他的電影。
誠然,我們的電影,問題還有很多,環境、制度、素養,這些都是客觀上的因素。主觀上的問題,只有一個。我們知道《低俗小說》的故事就很簡單,換成別的導演,說不定就給拍成爛俗的槍殺片、黑幫片了。希區柯克就經常在小報上找爛故事來拍電影。《無極》不是問題,《隋朝來客》也不是問題,這些故事都能拍。小成本電影更不是問題,中國不缺只需要一半資金,就能拍的比原片好10倍的民間人士。小投資的B級片曾經練就出了多少大師,低成本賭的就是才氣。中國電影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劇本的問題,絕對是導演的問題。《血迷宮》不就換了個導演么,這是很明顯的問題。
『柒』 電影明天影評700字
其一: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禁形式,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了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抵禦毒品的危害,
今年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際禁毒日」,今年是開展禁毒斗爭的第17個年頭了,今年禁毒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
為了迎接「6.26禁毒日」我們學校專門開了一個報告會,特意邀請了戒毒所的一名教官和學員來為我們獻身說法。
那名學員是一位正處在花季的少女,但她已經被毒品摧殘的體無完膚了,她每天都在與可怕的毒魔作斗爭,而她那雙腿也在毒魔的侵襲之下變得千瘡百孔。當她每次看見與她同齡的少女們穿著漂亮的裙子,自信的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她都感到非常難過,因為她那雙被毒魔「親吻」過的腿已經不可能示人了。而她自己也再也無法像正常的人們一樣生活,當她自己走在大街上時,她都覺得自己是異類,而這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是因為她接受了毒魔的邀請。
在她的自述中,我們知道了她是多麼悔恨自己當初的無知,她希望可以用她的親身經歷來告誡我們,讓我們知道毒品的危害,也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親情之外所有其他的東西都要付出代價。
同學們想想,一位花季少女,遠離學堂和親人,第二次進了戒毒所,在四面高牆中獨自忍受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還失去了自由……,那是我們無法去想像的地獄生活,所以我們要遠離這個可惡至極的毒魔,珍愛自己的生命。
而在最後,我真心的希望這位女孩可以戒掉毒癮,能夠重新開始,回到那個原本屬於她的家庭和生活,我想她一定會迎來自由的那一天的。
讓我們共同「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吧!
禁毒作文
在人生中,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善與惡包圍著,我們必須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當壞人千方百計誘惑你時,不要被一時的假象蒙騙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840年,鴉片和大麻首先來到了中國。鴉片戰爭從此爆發。鴉片是由提煉纓素而成,可作葯用,但含有大量麻醉性毒素,一抽上癮,人就變得瘦柴如骨,精神萎縮。中國人吃了鴉片後,屢戰屢敗,使鴉片成為了洋鬼子一大功」。毒品害處多,吸毒就等於自毀前程。1985年,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勇奪兩金一銀的健將阿惠因吸毒變得骨瘦如柴,形如『老嫗』。碩士研究生江濤因吸毒傾家盪產,變成了社會上的一個廢物……許多例子告訴我們毒品是可怕的,是一個害人的壞蛋。新中國成立後,海洛因又到來了,弄得走私案一樁又一樁,中國人民痛苦不堪。盡管中國建立了許多座戒毒所,但是吸毒者和販毒分子就更聰明了,更隱秘了。
在這些信息中我們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時難啊,大家都在電視里看過,只要毒癮一來,如果沒有在吸毒品,那種痛苦將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堅強的人都忍受不了。我在各種禁毒宣傳畫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種方法來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的,有用頭撞牆的,有把牙刷望鼻孔里塞的等等。難道他們不痛嗎?他們也是沒辦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親戚騙錢。騙不到了就去偷、搶、去殺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販子的煽風點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你就試一下而已,再說你意志力不是很強嗎?沒事的。」這樣就會有人也這么想結果就去試一試。就是因為這么一試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杜絕毒品。
其二:
150年前的英吉利人,帶著貪婪的慾望,用鴉片敲開了中國的大門,既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屈辱的一頁。一日數次,從不間斷,不然涕淚齊下,渾身癱軟,最後在痛苦的煎熬中耗費掉所有的家財,落魄地死去。曾經以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的中華民族,居然在這東西的作用變得國弱民衰,任人宰割,落得個「東亞病夫」的恥辱稱號。有識之士如林則徐者,禁煙,繳煙,銷煙,終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應有的尊嚴。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曾經在新中國的建立後消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毒品「貿易」,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如幽靈般地重新回來。成千上萬倍的利潤,令不少想快速致福而動了歪心的人趨之若騖,鋌而走險,海洛因,大麻,搖頭丸,越來越多的花款被走私進了中國;又有多少先福起來的人為了追求所謂的新鮮刺激,所謂的潮流,又或者過分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從而走上了家破人亡的不歸路!?
靈魂在吶喊,耳邊卻只剩下魔鬼的聲音在回響;意志在掙扎,身心卻早被噩靈所摧殘!多麼可悲的現實!一旦被魔鬼所纏上,將靈魂交給了魔鬼,便幾乎永無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個人,竟然成了行屍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為了滿足到自己一旦發作的慾望可以做到拋妻棄子,六親不認,為了籌集昂貴的毒資,可以打家劫舍,偷訛拐騙,無惡不作。
嗚呼!嗚呼!前車可鑒!前車可鑒!君豈能在金錢的誘惑下忘記到歷史的悲劇?君豈能為片刻的無盡歡愉而忽略長期的痛苦?禁毒之舉,刻不容緩,宜重宜嚴啊!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但我們絕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重蹈覆轍。這可不是小問題,而是關乎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興衰啊!在我們走在看得見曙光的光明大道上的時候,可不能被魔鬼的呼喚所吸引,走上亡家亡國的不歸路啊!禁毒之舉,利在當世,功在春秋啊!
魔鬼是會化了裝出現的。當美好的外表,新奇的噱頭吸引著我們的視線,鼓勵著我們去嘗試的時候,多一個心眼,自覺抵制魔鬼的誘惑,否則隨時會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慘重的代價啊!
在金三角,在哥倫比亞,有朝一日當一大片一大片靚麗的嬰粟花被其他植物所取代,魔鬼不再著附其身,離我們而遠去的時候,世界定必會變得更美好……
前一段,學校組織我們看禁毒宣傳片,那一幅幅不堪入目,血淋淋的圖片令人心驚膽戰,毛骨聳然.從一幅幅圖片里,我知道了許多觸目驚心的事實.有人因吸毒而導致家破人亡,有人因吸毒而瘋狂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為了有錢買毒品,他們偷,搶,甚至殺,嚴重地危害了社會治安。我看見吸毒的人個個在生死邊緣掙扎,他們骨瘦如柴,像狗似的蜷縮在地上,生不如死,他們的慘象是多麼可怕啊!
看了這些宣傳片,我感觸很大,有很多青少年因一時的無知、好奇,在所謂的「朋友」誘惑下,吸上了毒品,誤入歧途,以至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毒品,就像一隻無形的魔手,甚至比任何猛獸更可怕。它不斷摧殘人們的身心、摧毀人們的意志,為了不受毒發之苦,他們去偷、去搶、甚至去殺人,走上犯罪道路,斷送了美好的一生,這值得嗎?毒品不但使吸毒者受到傷害,還令他身邊的家人朋友為他傷心。難道毒品的危害還不夠大嗎?我知道的阿麗姐姐,她很美麗,但因為一次好奇,吸上了毒品,從此過著毒品賜給的行屍走肉的生活。父母的傷心、也沒有使她回頭。是社會的關懷使她毅然走入戒毒所,重新迎接她新的生活。誤入歧途的朋友們,趕快離開這個可怕的旋渦吧,靠自己的堅強的意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為了我們的明天,請珍惜生命,拒絕毒品,不要貪圖一時痛快,毀掉終身幸福!
各位青少年朋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不要做罪惡的犧牲品,讓我們斬斷魔爪,迎接光輝燦爛的明天吧!這奼紫嫣紅的,就是罌粟花。葯學家從它的果實中提煉出嗎啡、海洛因,是因為它們能為人類解除病痛。
陽光下也會有陰影。造福於人類的科學成果,在居心險惡者手中,也可能成為殘害人類的禍種。正如這組從鮮花演變到骷髏的造型。
毒品,通常指鴉片、海洛因、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前面提到的鴉片、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是毒品;而某些醫療應用葯物,如嗎啡、杜冷丁,當它們被非法濫用時,也成為毒品。請大家看展板和展櫃里的實物。
毒品為什麼能夠害人呢?為什麼一旦沾染上就難以戒掉呢?
任何人,只要沾染上毒品,都會產生雙重依賴。
一是身體依賴。毒品,比如被濫用的阿片類葯物,進入人體後,會使人的機體發生適應性改變,建立起新的葯物作用下的平衡。一旦停止用葯,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系列嚴重反應:不安、焦慮、忽冷忽熱、起雞皮疙瘩、流淚、流涕、出汗、惡心、嘔吐、腹疼、腹瀉等症狀,痛苦萬分。吸毒者為了緩解痛苦,就必須定時攝取毒品,並不斷加大劑量。吸毒者因此再也離不開毒品。
二是精神依賴。正常人腦內和體內的一些器官里,存在著內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體。當人體攝取毒品後,內源性阿片肽受到抑制,阿片受體只能靠不斷攝取阿片類毒品才能調節精神平衡。毒品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還會出現一種精神效應,使人對毒品產生強烈的渴求。
人體一旦出現身體和精神依賴,就是通常所說吸毒成癮了。即使經過脫毒治療,要完全康復原有生理功能,至少需要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更為嚴重的是,要消除對毒品的精神依賴十分困難。許多吸毒者經戒毒治療後仍一而再、再而三地復吸,就是這個原因。這也是目前世界醫葯學界尚待解決的一個難題。
毒品對人的摧殘,觸目驚心。它會對人體的免疫功能造成損害。這是吸毒者大腦、肺部發生病變的情況;這是一組把吸毒者變成行屍走肉的真實寫照。
靜脈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吸毒方式,最容易傳染各種皮膚病、性病,甚至艾滋病。據統計,吸毒者因使用不潔注射器而被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感染率高達22%和68%;截至1998年3月,我國檢測發現997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66%是使用不潔注射器的吸毒者。
大家看,這是一個感染艾滋病毒的吸毒者的雙腳,他的皮肉一層層地脫落,眼睛裡流出的是渾濁的膿液,小腿爛得像流淌的火山熔岩。
她叫張福娟,曾在電視片《中華之劍》中露過面的吸毒者。《中華之劍》拍攝時,她是惟一同意把自己毒癮發作的慘狀暴露在攝像機鏡頭前的人,目的是為警示他人,千萬不可沾染毒品。這張圖片是她注射毒品感染後,全身潰爛;那時,長春電影製片廠來昆明選演員,她是候選人之一。
一些吸毒成癮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白色魔鬼」驅使下,用切手指、砍胳膊、煙頭燙等自殘方式來緩解毒癮。這位姓郭的男青年,吸光了20萬元存款及全部家產後,熬不過毒癮,用切腹方式自殺,被發現後送醫院縫了18針。這些是用上吊、撞牆、跳樓、牙刷插鼻孔等方式自殺的吸毒者。一個吸毒人員追悔道:「敲開了毒品的門,挖好了自己的墳!」
搞不到毒品是一條死路,搞到了毒品是死路一條。許多吸毒者不得不靠一次比一次大的劑量來緩解毒癮發作帶來的痛苦,哪還顧得上過量吸毒會導致死亡。
她叫梁蓓麗,染上毒癮後,靠賣淫維持吸毒,終因吸毒過量而死於街頭,死時才21歲。
看過電影《長大成人》的觀眾朋友一定認得出,她就是該片女主角之一的扮演者朱潔。朱潔與著名演員江珊、徐帆、陳小藝等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同班同學,她的血管里流淌著愛新覺羅氏的皇族血統。在《長大成人》中,朱潔扮演了一個有吸毒經歷的人。誰也說不清,是為尋找角色的感覺,還是因為好奇,總之,她真的吸上毒了。結果沒等到電影公映,她已因吸毒過量而死亡。據導演介紹,《長大成人》的本意,是抨擊演藝圈內包括吸毒在內的頹廢現象。朱潔本該對導演意圖有更深的領悟,卻莫名其妙地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反證。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毒品則是毀滅家庭的炸葯。
五十多年前,遭受鴉片禍害的武漢地區流傳著一副對聯:竹槍一枝,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
遼寧省鞍山市王寶岩、高靜夫婦,1991年開始吸毒,三年中,吸光了包括兩幢樓房、一輛計程車在內的百萬家財,為吸毒又借了80多萬元的債。這是他們年邁的老母親帶著輟學的孫子流落街頭。
圖片中被燒毀的是湖南長沙市府後街的一處住宅,一家三口吸毒,因不堪忍受毒癮發作,一起縱火自焚。
這是一隻10歲女孩的眼睛,眼角垂掛著欲滴未滴的淚珠。透過這只淚眼,我們彷彿讀出了這個女孩茫然的哀痛、悲憫和疑問。
僅僅幾年前,她還生活在一個殷實富裕的家境中。父母經營飯館、服裝,腰纏萬貫。作為掌上明珠的她,被父母呵護得無微不至。然而,暴富之後的失衡心態,使父母沾染上了毒品,幾乎一夜之間,曾經擁有的一切,都在縷縷輕煙中化為烏有。父親進了戒毒所,母親為尋覓毒品不知去向,只剩下這個孤零零的女孩,不知所措地站在家徒四壁的房間里,一日三餐也要靠好心鄰居的接濟。面對攝像鏡頭和記者的詢問,她茫然無語,許久許久,早已噙滿淚水的眼裡溢出了第一滴淚。
吸毒,不僅耗盡錢財,更扭曲人的天性。1997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根據110報警電話,在和平里地區一套公寓中抓獲了兩名毒品持有者。當民警們搜查堆滿大量吸毒用的吸管、錫紙的一個角落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年僅3歲的男孩。他全身赤裸,雙手被綁,遍體燙痕,已經奄奄一息了。民警馬上把孩子送進醫院。
據兩名毒品持有者供稱,孩子的母親姓郭,外省人,在北京賣淫、吸毒多年。因沒錢償還欠下的毒品債,把親生兒子「丟丟」送來作抵押。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只要這二人毒癮上來,就把丟丟當作發泄對象,捆綁、踢打、煙頭燙、打火機燒……
經醫生檢查,丟丟全身大面積1度至2度燒傷並感染,門牙掉了兩顆,鼻子缺損,顱腦外傷,患有重度貧血和佝僂病,還伴有潰瘍性口腔炎。
《法制日報》女記者居楊將她拍攝的一組照片發表在《南方周末》上,許多北京市民和青年學生聞訊後帶著營養品和衣物趕來看望。
因非法吸毒和賣淫正被羈押的丟丟的母親也被民警帶到丟丟床前,看著遍身是傷的親骨肉,她冷冷地說:「我不認識他。」
三歲的丟丟看在眼裡,一聲未吭。母親離去後,他才對在一邊的記者說,他想要那張有媽媽的照片。
在兒童醫院特護病房裡住了三個星期,丟丟開始康復了。但醫院已經減半的5000元醫葯費卻沒有了著落。丟丟是民警送來的,住院卡上監護人填的也是民警,於是民警們又要為籌措醫葯費四處奔波。
丟丟出院時,來自民警及各地各界的捐助已近2萬元。許多善心的家庭表示願意收養這個失去母愛又飽受摧殘的孩子,負責監護他的北京市公安局卻無權對此作出決定。丟丟只好暫由北京一家敬老院里的爺爺奶奶們抱去。
民政部門終於作出決定,由丟丟母親戶口所在地民政局的一位幹部領養了這個孩子,並安排他進了當地最好的幼兒園。
廣西南寧市一位婦女,懷孕期間仍吸毒。孩子出世後忽而窒息,忽而痙攣。此後半年,母親哺乳前,必須先吸毒嬰兒才肯進食,否則孩子哭鬧不止。
吸毒耗資巨大,許多吸毒者在毒癮的驅使下走上刑事犯罪的道路。因吸毒而貪污,因吸毒而詐騙,因吸毒而盜竊,因吸毒而搶劫,因吸毒而敲詐,因吸毒而殺人……
劉瀾斌,雲南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染上毒癮後,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公款74萬元,被判處無期徒刑。
在他之前,「共和國第一大案」的主犯劉青山,也是因為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
這幅蒲松齡畫像,是畫家秦惠浪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時的作品,秦惠浪由此跨上個人事業的頂峰。然而,僅僅數十天後,1994年11月25日,他及他的一家四口,就被兩名破門而入的吸毒者殺害了。
這兩名吸毒者與秦家無冤無仇,甚至素不相識,他們深夜持刀闖入秦家,僅僅因為耐不住毒癮煎熬才鋌而走險。吸毒者在毒癮的驅使下,可能做出任何瘋狂的舉動,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飛來的橫禍。
1995年4月11日,兩名殺害秦惠浪一家的罪犯周西民、白俊傑被依法判處死刑。臨刑前,這兩名罪犯彷彿剛從「迷狂」中清醒過來,他們分別懺悔道:「但願人們千萬別學我這樣」;「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黑龍江大學孫景軍教授在銀行取款後被害,就是另一例證。
重慶市的這位母親,做夢也不會想到,在她頭上連砍28刀並且刀刀致命的兇犯,竟是自己不到19歲的親骨肉。19年來,母親天天用這把菜刀給兒子做飯,其間融入了多少母親的心血和期待?
是什麼使這位曾被母親百般呵護的兒子變得如此殘忍?如此喪心病狂?是毒品。
這是我國南方的一個農村,人,個個東倒西歪;地,片片荒蕪貧瘠。導演這幕人間悲劇的,同樣是毒品。
17世紀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強行在中國進行罪惡的鴉片貿易,使無數中國人墮入苦難的毒海。鴉片戰爭以後,這些毫無廉恥的列強,竟依仗著洋槍洋炮,血淋淋地將中國瓜分,迫使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賠款。這樣的奇恥大辱,我們民族背負了一百多年。
毒品不除,民不聊生;毒品不除,國無寧日
『捌』 電影《勇士》觀後感700字
《勇士》講述的是紅軍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這一段故事,以飛奪瀘定橋作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麼,何為勇士?勇士也會憤怒,會悲傷,會絕望,但他的與眾不同在於能保持理性,分析情況,用有限的條件,創造無限的可能。戰友犧牲?抹一抹眼淚接著前進。橋板被拆?用鐵鍋做的盾牌開辟出路來。一句」前進「的背後當然有恐懼,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會帶來任何好處,敵人就在身後,前進才能迎來希望,這份堅韌正是勇者的美學。勝利之後的從容淡定,總是令人嚮往,讓人以為這就是勇士該有的模樣,但勝利之前的血與淚才是成為勇士的必經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還是震撼!有血性,有黨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首先,就取景來說,很美,有竹林有動物有生氣,有石灘的氣勢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從頭到尾滲透著中式紀錄片的大氣與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細節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電影情感豐沛而多樣,使觀眾身臨其境,無論是神槍手老余與女兒的親情糾葛,還是紅軍哥哥與小女孩的戰場兄妹情誼,亦或是團長與戰士們之間的兄弟情義,都催人淚下,直擊人靈魂的最深處。然而最動我淚點的,還是中央軍炮手田生才與紅軍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紅軍小弟為了向炮手學習如何打炮,在炮手行進途中想要放棄的時候,選擇了背著炮手奔跑,只是為了學習打炮技能,然而,終是體力不支離開人世,這一打擊,讓炮手堅定了內心,為了紅軍奉獻自己,最終完成紅軍小弟的心願。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濕潤,心中酸澀卻不知如何言說。
『玖』 適合中學生看的科幻電影,最好再來篇600——700字的影評
人工智慧,英文名貌似是AI
溫情片,影評你自己看了自己寫吧
『拾』 看一部電影,寫一點影評 作文700字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陝北.
光陰荏苒,一晃70年過去了.70年前的長征,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跡,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茫
茫長征路,途中艱辛誰能體會?寒風刺骨,風如刀一般割在臉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在雲霧中蜿蜒盤旋,慢慢地蠕動……夜,伸手不見
五指.草地上坑坑窪窪,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堅強的紅軍戰士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7天內走過了
600多里的黑草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的《長征》讀起來總是那麼令人振奮,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敵人的圍剿算得了什
么?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麼?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得了什麼?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黑草地,這些被人們
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堅強的紅軍戰士征服了嗎?
雖然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士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
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他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對革命理想和對革命事業鍥而不舍的追求和無比忠誠.英勇頑強,勇於拼搏,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憧憬未來,
充滿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他們高尚的品格永遠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
劑,永遠激勵著我們.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庄嚴的歷史時刻,老一輩革命家點燃的革命火炬,無疑要靠我們擎起,祖國燦爛的明天也都要靠我們
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如今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應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要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讓我們發揚長征精神,好好學習,努力奮斗,迎接新的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