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需觀後感
『壹』 地道戰觀後感 要600字的哦
觀【地道戰】有感
——團結就是力量
在寒假期間,我又一次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光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我看到,電影中的人們那麼英勇的對抗鬼子,電影中的人們面對生死還有國家民族的利益抉擇時對國家的無條件奉獻,我便被深深的觸動了!因為,這部電影也只是一個歷史的縮影,是一個民族在崛起時偉大的抗爭。仔細看一看,在地道戰的抗爭中,中華兒女表現出了英勇無畏、頑強拼搏、機智努力的大國精神。看著老百姓們從容地面對著毒氣與水淹,百姓們大膽的、機智的面對鬼子的花招,我的內心又再一次充起了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無比自豪與驕傲。
去年,10月1日,當庄嚴的國歌在天安門上空響起,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看著軍人們踏著整齊的步伐,殲8殲10飛過藍天,想起中國艱難的60年崢嶸歲月,想起中國在60年的坎坷中艱難挺起,中國不容易!
雖說現在我們還沒有傑出的諾貝爾獲獎者,還沒有象美國人一樣踏上月球,甚至在科技上還超不過曾經侵略過我們的日本,但是誰說這不可能,誰說這是中國人的空想。中國早已不是那頭沉睡的雄獅,有朝一日,中國一吼天地也要顫三顫世界聞名的寶座終將被中國搶奪。這不是預言是無數炎黃子孫的期盼,無數龍的傳人的夢想,不過請相信這種將成為現實,世界高端的科技終將被中國人掌握。
看著地道戰,中國兒女的團結也將我觸動,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永放光芒,這是中國千年不變的凱歌與法寶。看了【地道戰】我更加深信,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垮中國,團結的中國人民可以取得勝利。激昂的歌兒又響了起來,讓我們齊聲唱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
『貳』 「中國地觀後感」
[「中國地觀後感」]
因為喜歡看亮劍,喜歡於幼斌的表演,所以平時基本不看電視的我,這次還是堅持把中國地看完了,「中國地觀後感」。說句心裡話,於幼斌和薩日娜的表演那是沒的說,真棒啊,把個人物演的活靈活現的,讓人身臨其境。中國地的劇情也不錯,但是結局過於悲壯了。如果說滿分100分的話,給中國地85分,85分都是給劇情和生活場面拍攝的,扣掉的那15分,都是因為戰爭場面,戰爭場面拍的不怎麼樣,一看就知道導演的戰爭場面拍攝經驗匱乏,連我們這經常看電影的人都不如,還不如早期黑白電影拍的好呢,細節不說了,最好笑的是鬼子的隊長永遠都走在第一個,好多戰爭基本常識都沒有,哎。還有就是感覺結局拍的太倉促了,好多沒有細扣的地方,也是比較遺憾的地方。另外,還有幾個想不明白的地方,(一)老三自殺的時候,為什麼不先把本村給殺瞭然後再自殺,要不是老三腦殘,要不是編劇腦殘,觀後感《「中國地觀後感」》。(二)最後一集,永志回去久清風嶺的時候,本來是圍點打援的,結果北村沒有上當,永志回去救清風嶺,一路上哪裡來的鬼子阻擊,而且還犧牲了,是奔跑著被鬼子小鋼炮炸死的,太假了。(三)老噶大姑娘叫啥來著,想不起來了,最後知道三骨棒是漢奸了,讓姨媽帶孩子走的時候這么重要的消息為什麼沒讓姨媽告訴清風嶺,不明白。(四)老噶被活捉的時候居然沒有被捆綁,而是被鬼子壓著,而且居然有機會拿下來鬼子的手雷,最費解的是老噶一隻手怎麼能把手雷引信拉了,導演拍的最後急於收場了,都沒心情細扣這些情節了,也是遺憾。看亮劍就沒有這些感覺,越看越過癮。「東邪西毒觀後感」
/blog_7b8d8c6d0100wh4b.html
「世園會觀後感」
/blog_7b8dc6290100u9io.html
「世博觀後感」
/blog_7c91b4640100t138.html
「丑小鴨觀後感」
/blog_7b6558d70100tpj0.html
〔「中國地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叄』 「中國地觀後感(二)」
[「中國地觀後感(二)」]
永清媽:這是一位朴實、勤勞的農村婦女,她自稱是老趙家的「長工」,家務事兒都是她一個人的,既不喊冤也不抱屈,不像今天的婦女在家裡跟男人要平等,「中國地觀後感(二)」。聲明一下,我不是認為男女之間不應該平等,但是男人和女人絕對的平等是不存在的,至少從分工上要有區別,這個要看兩個人的各種能力,比如男人比較弱勢、女人比較強勢,那就男主內、女主外,這沒有什麼不合理,如果相反,又要在任何事兒上追求平等就不應該了。
永清娘心甘情願地把趙老噶當作自己的「當家的」,大事兒上都依著自己的男人。但是如果對自己的男人百依百順,是沒有什麼可貴的,可貴的是她在很多事兒上能夠給老噶提醒、出主意,比如杜二腦袋來到清風嶺之後,她就勸告自己的男人要讓出一個尖兒,不能事事對著干。還有永清後來和翠翠的結合也是她給趙老噶提議的。
實際上,永清娘不只在家裡是一把好手兒,在外邊也是趙老噶的得力助手。趙老噶脾氣爆、不服輸,所以有些「外交事務」都由她出面,比如夜裡去想兒家送些東西;到二爺家提老二回來的事兒;陪杜二腦袋喝酒等等。
說起喝酒這個事兒,我覺得永清娘簡直就是一位女英雄。她陪杜二腦袋喝酒的過程就顯出她的豪爽之氣。還有一次,趙老噶出門去追七巧,這時候有人來找趙老噶說是發現有幾個鬼子來,永清娘當機立斷,立即拿出小手槍帶人沖了出去。我不知道,永清娘本來就是這般性格,還是在趙老噶身邊時間長了,也沾染了一些英雄之氣,觀後感《「中國地觀後感(二)」》。
目睹親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永清娘堅強的挺了過去,不是她不心疼,只是她明白,抗日是民族大義,抗日就會有犧牲。
她是中國普通婦女的真實寫照,一位有母性的媽媽,一位賢惠的妻子,一位優秀的中國女人!「中國地觀後感(一)」
/blog_7b8dc6290100u9iu.html
「中國地觀後感」
/blog_7b6558d70100tpj3.html
「兩個性飢渴艾滋病人偷情記——顧長衛導演作品最愛觀後感」
/blog_5f92fb050100wboj.html
「東邪西毒觀後感」
/blog_7b8d8c6d0100wh4b.html
〔「中國地觀後感(二)」〕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肆』 地理中國觀後感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慶縣千家店鄉幾個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叢間遍布嶙峋怪石,紋理密布、年輪清晰、栩栩如生,經過地質專家的研究是火山噴發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發現
在海南的密林間兩座圓形的池塘赫然出現在科考隊員眼前,水塘外形規則依照圓弧形狀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人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說這兩塊水塘很有靈性是兩座神湖,地質學家懷疑村民的說法,為了揭開謎團,隊員展開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後發現,這兩座池塘是火山噴發的結果。
天柱山地質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潛山縣廟口村附近發現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經過專家探究,在石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科學家由此推斷石頭所在地曾經經歷過超高溫高壓的洗禮。科學家們又在天柱山一帶進行進一步勘測,終於得出了結論。在1.3億年前,由於地下岩漿的不斷涌動,將地下花崗岩層推擠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萬年前,一條地下超高溫高壓帶被帶到了地表,這也是揚子和華北板塊的碰撞、俯沖、折返的有力證據。
《神奇的硅化木》
上個世紀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慶縣的山區被當地農民發現,引來地質學家的關注。由此,專家們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科考,最終確定,硅化木孕育於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而它的形成,則是億萬年復雜地質運動和外力作用的結果。本片將跟隨地質專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謎
《大峽谷的奧秘》
四川大渡河大峽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之一。正因為深,在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質時代的岩層,從谷底向上整齊排列。岩石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及生物衍變的教科書」,厚達數千米的完美地質剖面,記錄了十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的歷史。
望採納,謝謝(只有5篇)
『伍』 急需五篇地理中國觀後感400字
中國國家地理》觀後感
昨晚我百無聊賴地來到了學校讀書館的期刊室,隨手拿起來兩本書:《旅遊學刊》和《中國國家地理》。隨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書的目錄,感覺那本《旅遊學刊》好像沒有什麼好看的。《中國國家地理》還不錯,裡面有說到格聶的「第十三女神」——格聶山,新疆的紅色作物、還有鹽路……不過最吸引我的是《難以相信中國發現大量的棄老洞》!
我們中國不是以敬老愛幼為傳統美德么?怎麼會有棄老洞的存在???我帶著一大堆的問號往下看。
在我國的湖北等地大量的棄老洞,它們的存在與當地廣為流傳的棄老傳說,對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提出了質疑和挑戰。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些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蠻人所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現在的山西也有類似棄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個活生生的老人放裡面,想著就讓我覺得難過。
但是更讓我心寒的是:居然會有自殺型的棄老洞!!設計這個自殺裝置的設計者,要麼是一位徹底無情的嗜血殺手,要麼是一位完全絕望的溫情孝子。這個自殺孔的設計,究竟是對生命極度的冷漠,還是對親情的最後眷顧?是對無奈命運的屈服,還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
但是潘世東教授卻認為棄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觀。
我對他的這種說法不甚贊同,既然是順其自然為什麼還要做一個洞規定人家要在裡面死?為什麼要做什麼自殺型的孔,不讓其不順其自然的死呢?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就在於我們個人的想法了。但是我還是認為孝敬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他們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我們該回報他們!
『陸』 跪求地理觀後感,800字,謝謝
大型紀錄片《故宮》全面、客觀,又細膩、生動的向我們展現了它的歷史,那恢弘的建築,不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貴的文化精髓,都給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饕餮視覺盛宴。本片為清晰,客觀的將這偉大的奇跡展現給觀眾,在製作上獨具特色。高超的特效,完美的聲畫處理,精彩的鏡頭語言,最大程度的滿足了觀眾的需求。
以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為例,以時間為線索,向我們講述故宮的修葺過程。緊閉的宮門緩緩打開,鏡頭慢慢向後拉,由細小的人物一直到俯拍故宮的全景,瞬時造就了一種大氣磅礴的基調。精彩的特效便是本片的獨到之處之一。片中多次出現電腦特技、三維動畫等技術進行歷史的還原,情景再現。當歷史還原到建文帝朱允文於燕王朱棣二人的「靖難之役」時,逼真的特效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生產生活水平,空曠的天地下一陣寂寥的簫聲奏起,給人十分真實質感。
大量的推拉鏡頭、降格拍攝等塑造了獨特的視覺效果。在對光線的控制上也把握的很好,天空中流動的浮雲,表現出了時光的流逝,歲月的滄桑。具有運動感,動靜結合。
片中還善於製造懸念,伴隨那個極具歷史厚重感的聲音,我們會思考,那大量的木材是如何運送到目的地的?那些沉重的石料又是怎樣運輸的?然後再運用特效將歷史還原,俯拍的河流中飄滿巨大的木材,仰拍眾多的採石礦工,逆著陽光,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付出的艱辛。不同角度對各種工匠的特寫,突出了故宮建造工程的浩大與難度。正是因為這無數的人的自我奉獻、犧牲精神,才有了我國建築,文明史上的奇跡。
本片的聲畫結合也是相得益彰。無論是恢宏大氣的樂曲伴隨著宏偉的宮殿,還是故宮修葺時急切的鼓點,抑或是製造懸念時那空靈飄渺的中國古典樂曲,無一不使得影片整體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那個極具表現力的解說詞,也起到了靈魂般的作用。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本集中將我國的文化特色充分的體現了出來。 故宮,正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個縮影,片中將我國的繪畫藝術也融入其中。《燕京八景圖》中精妙絕倫的景色獨具特色,細膩的筆法描繪出當時北京的美景與風情。
不得不讓我想起了另外一部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氣勢同樣是大氣磅礴,多運用電腦科技,復原了大量的歷史原型,用歷史的眼光進行情景再現。這兩部歷史題材的紀錄片,在價值上平分秋色,表現上卻是有些雷同。我們會發現,國內所拍攝的宮殿廟宇的影片,通常以開、關門為表現手法,不免有些單一。這類紀錄片的難點之一就是講述歷史事件,由於時間的跨度,人物,事態的發展很難表現的盡善盡美,本片在這方面做的已經相對完美了,在人物的動作,語氣,場面調度上都顯得相當細致。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了這根深蒂固的封建皇權與沉重的歷史,天際的太陽緩緩而落,映紅了天空與雲霞。《故宮》是一種歷史的記載,是一種文明的延續,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當鏡頭又一次拉出、俯拍故宮全景,我們看到這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世界共同的文化遺產。我們知道,歷史的車輪雖已漸行漸遠,但文明卻猶如一張永不退色的水彩畫,為世人所銘記。
『柒』 「中國地觀後感(一)」
[「中國地觀後感(一)」]
40集電視連續劇《中國地》今天終於看完了,該劇是以普通民眾抗日的故事為題材,真實的塑造了一大批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中國地觀後感(一)」。看完之後,每個人物的形象依然在腦海里閃爍,所以就有了這個觀後感。
先逐個評析一下幾個主要人物:
趙老噶:一個性格特別倔強的人,因為一樁醜事,把老二趕出了清風嶺,從而建立起了他在清風嶺的威信。日本人佔領朝陽縣城,老噶憑著一腔「清風嶺是中國地」得到了二爺的支持,這時候的趙老噶只認清風嶺這塊「中國地」,嶺外的地方和他沒有任何關系。但是我認為這一點就是最可貴的:第一,如果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都能夠拿起武器抵抗日寇,中國的抗日戰爭估計能夠縮短很多;第二,正是這種「小我意識」的存在,經過曹軍長和馬政委的影響,才有了最後「打敗了鬼子,我們中國就是一塊大的中國地」的「國家意識」;第三,這種想法本身符合沒有文化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他不是什麼大人物,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也正因為這一點,才體現他這種樸素的保護家園而不顧其他的小農意識。
老噶,有些事兒(例如相信生辰八字,把永志的女朋友趕走;看永清不順眼,見面就罵他;為了清風嶺和杜二腦袋結親等)看上去是一個倔強到幾乎不通情理的地步,但這不是他的錯兒,在封建落後的山區,沒有幾個人能超越他。而且在他倔強的性格背後,他能夠聽取二爺、王先生、老三、永清娘的一些建議,才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說二爺是老趙家的老輩兒,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威信不得不徵求二爺的意見的話,王先生就是他的軍師,老三就是他的後勤部長,永清娘就是他的生活助理了,觀後感《「中國地觀後感(一)」》。
無論他做什麼事兒都是為了清風嶺著想,在他的心目中,清風嶺的事兒就是天大的事兒。這也是為什麼與他有家仇的二爺仍然能夠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重要原因。不管在什麼時候,這種全局意識總比自私自利的想法要好多了。就是在幾十年後的今天,社會進步了一大截兒,民眾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了,舉目看去,有全局意識的人能有幾個?
老噶做事兒講究證據。杜二腦袋的人欺負女人一事兒的處理,還有許三骨棒回來之後,盡管王先生、七巧等人一再提醒他,他還是相信許三骨棒,直到後來證據確鑿。他這種嚴謹地作風正是我們很多人所不具備的,不然歷史上會少很多冤假錯案,人際之間會少很多相互猜疑。
趙老噶還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有家仇的二爺一支、杜二腦袋和許三骨棒甚至像梁三、牛大洪一樣的漢奸都是他團結的對象。此外,他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別人有難,他一定是先考慮別人,然後才考慮自己。
眾多的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才構成了一個抗日英雄。「兩個性飢渴艾滋病人偷情記——顧長衛導演作品最愛觀後感」
/blog_5f92fb050100wboj.html
「東邪西毒觀後感」
/blog_7b8d8c6d0100wh4b.html
「世園會觀後感」
/blog_7b8dc6290100u9io.html
「世博觀後感」
/blog_7c91b4640100t138.html
〔「中國地觀後感(一)」〕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捌』 關於地理的紀錄片觀後感2000字
篇一:地理紀錄片觀後感
制度有歷史的規定性,因為這一原因,對歷史背景敏感是必要的。即使在革命之後,新制度的建立者也並不是從歷史的真空中起步。最終無論何時,習俗、規范、宗教信仰,以及許多其他被繼承的制度都制約著行動。這幾天想靜靜地思考一些問題,閑暇之餘,得以有機會系統觀看前不久中央電視台2頻道播放的大型紀錄電視片《大國崛起》,對九個大國的興衰史作了一個扼要的、生動的介紹。看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諸強的興衰變遷。簡要地就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先談談個人的幾點觀後感,然後再把該片的簡介附後,供您回顧和參考。如有不妥,並請指正。謹致謝忱!
本來西方大國還應該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和奧地利等,可能這些國家的歷史還不夠典型;而荷蘭盡管有其曾經的輝煌,但我總覺得是曇花一現,進入20世紀鮮見有其突出的大國地位,我個人認為仍屬「小國」之列,如果替代,可能義大利是比較好的替代品。由此可見,影片對大國的定義,並沒有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而多以鼎盛時期的輝煌稍作界定,且尚不夠統一。這點或許需要改進和完善!
那麼,該片所定義的大國,有什麼共同點呢?
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大規模的殖民擴張行為,給被奴役國家帶來了先進的理念,是一種被奴役的改進;
二、曾經或正在稱霸世界、或進行殖民統治,都曾盛極一時,且從其衰敗的歷程給其他國家以警示;
三、曾經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制度;
四、曾經或正在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引領時代的進步,用更時髦的話講就是與時俱進;
五、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發生過重大影響(包括正反兩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歷史的發展。
影片所介紹的九個國家,基本上都具備上述的條件。顯然,中國是個東方大國,但卻不能「入圍」世界大國之列,甚至連日本都不如。何故?因為在過去的幾百年間,我們幾乎不曾具備上述大國標准中的任何一條,成吉思汗時代盡管用無力征服了世界的諸多地方,但畢竟是曇花一現,並未維持多久,就盛極而衰,迅速退出歷史舞台。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在明朝(當時GDP比重比現在美國佔世界比重還要大)竟然常有倭寇襲擊我沿海地區。清代中後期以來,泱泱中國更只是西方大國列強的蹂躪對象和殖民地。
那麼,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學習西方、進而趕上和超過西方呢?
有人說,我們的制度不行;有人說,我們的人才不行;有人說,我們的科技不行;有人說,我們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說,我們的人種和民族性格不行,有種民族的劣根性。「狼圖騰」一書就指出,農耕社會使漢族人天生就養成了「羊」的性格,恐怕連山羊都不是,屬於綿羊。在大漢王朝時候體現了這一點。《漢武大帝》中,劉徹之前盡管有文景之治,但仍遭到匈奴人的滋擾和侵略。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盡管改變了這個現象,但由於連年征戰,最終人才凋敝,國庫空虛,給大漢王朝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埋下了隱患。此後,綿羊的劣根性更是彰顯無遺!別說像成吉思汗那樣橫掃歐洲了,一見到日本兵打過來了就哆嗦,當漢奸、偽軍的中國人就多達幾百萬,比日本侵華軍隊人數還多(按照曹-剛-川文章的說法,當年被我軍殲滅的日軍和偽軍的比例是一比二)。不僅如此,台灣還有不少中國人去充當日本兵,到東南亞為日本人賣命,李-登-輝的胞兄不就是當了日本兵、死在菲律賓的嘛!
所以,別人敢於看不起我們、欺負我們,是因為我們自己太軟弱、太缺乏民族氣節。一個人,總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會有出息的;一個民族,不敢沖向世界、征服世界(通過合法途徑),就不會強大起來。所以我們要做大國,要崛起!
篇二:關於地理中國觀後感
今天看完了兩集的《地理·中國》紀錄片——走進百慕大之後,貌似一切都沒覺得那麼神秘了,不過,我還是覺得,這討厭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麼久,今天看節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後,雖然胃口下來了,但是卻是一腦子的無語。
我說勝春,你今天講的確實精彩,這點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過讓我無言的是,你們最後給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氣很糟糕,所有的「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為超雷暴、磁場或者電子霧所影響的區域性事故之後,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說勝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們說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氣所致,那麼還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這么早就下結論?還是說你們又在哪裡看到了什麼科學家的強有力證據?我算得上是一個強烈的百慕大迷,我覺得,你們說的這些,有些不可思議。
這樣說來,百慕大一點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說:百慕大的天氣可真夠糟糕啊,去了N多飛機,N多輪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氣原因,每次都是因為天氣事故,這可能嗎?上千上萬的事故,都是天氣原因?這樣,百慕大天氣不是也太糟了嗎?
說實話,我不信服於這個答案。
網上還暫時沒有下部,敬請期待。
至於為什麼不信,我想已夠清楚。
網上看完了以前的紀錄片追風而行,相比之下,我還是很喜歡這期節目的。講述了很多的龍卷風知識,而且還講述了怎樣逃脫,還講了龍卷風的一些內部數據,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歡龍卷風,從這期節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識,謝謝你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麼關於龍卷風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歡迎來我博客交流,成為朋友。
篇三:紀錄片美麗中國觀後感
在舒緩婉轉的傳統中國音樂中(我只聽出其中有一首是《陽關三疊》),伴隨著森林草原、戈壁大漠、雪山聖湖、江河湖沼等優美的畫面更替,種種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紛紛登場,一個可與趙忠祥為《動物世界》的配音相媲美的男中音,用同樣舒緩的口吻娓娓道來,講述動物的故事,自然地插入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等,比較客觀地反映出中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自然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的幅幅畫卷,引人遐思!
原來中國還有這樣美的地方!對此,製片者除了驚艷,也指出了人類的發展給自然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壓力與挑戰,但不是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非常理解地提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為與自然和-諧共存和保護環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與積極成效。特別提及,毛主席時代曾號召改造自然,相信「人定勝天」,但在總結經驗教訓後,中國已回歸傳統,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挑戰是巨大的,但自然也有著神奇的力量,中國的環境問題在以緩慢的速度逐步改善,「只要人類有意願(並付諸行動),自然界總會有辦法(恢復)」。這是影片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
這與西方媒體通常情況下一味炒作與渲染中國的環境問題有很大的不同。
秘魯也有很多人或出於無知,或源於偏見,往往追隨西方,刻意對中國的問題橫加指責。去了中國,才發現大不一樣,而驚嘆於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平衡各種復雜矛盾與關系的高超藝術。
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么多的中國人不僅要生存,而且要發展,中國政府不僅要對本國負責,而且作為一個大國要對整個世界負責,面臨的困難是外人難以想像的。有誰能真正肯定地給中國指明前進的方向?有誰敢誇口說放在那些個位上就有把握把中國的事情辦得更好?
中國有幾千年的智慧積淀,有海納百川,包容世界的胸襟,中國的問題只有中國人通過自身的和-諧發展才能解決得更好。
很高興《美麗中國》這部片子與我經常向秘魯朋友宣講的某些思想不謀而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與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近代世紀相比,今天我們可說是生逢盛世,怎當不備加努力。挑戰和困難永遠不會自動消失,但如能吸取教訓總結提高,前途無疑是光明的。
篇四:紀錄片美麗中國觀後感
又看了一遍《美麗中國》,再次感慨萬千,不得不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冰清玉潔的雪山,雄奇秀麗的山川,一望無際的草原,詩情畫意的湖泊,波瀾壯闊的大海,層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機靈可愛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威風凜凜的東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頂鶴,珍貴稀有的揚子鱷,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的內容涵蓋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域: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一遺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樂、畫面、解說詞配合得簡直是令人無可挑剔。尤其是裡面的解說詞,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時而俏皮,時而深沉,不經意間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啟迪著我們的思想。《美麗中國》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為優秀的紀錄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國的魅力所吸引,還有為國家今後的發展的擔憂,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史時間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十三多億的人口,五十六個名族,各型各色的傳統生活方式。雖然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及環境保護問題,但還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中國有寬廣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溫差可以從灼熱高溫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國有雲霧迷茫的叢林庇護者稀有動物,一望無際的曠野草原及豐饒的熱帶海洋。
而如今的中國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環境問題?令人矚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中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中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中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著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
篇五:經典人文地理的觀後感
《經典人文地理》是一個展現古老傳統,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電視欄目。它主要以人文地理的理念和觀點,以更為巧妙的方法和角度向更廣闊的地區和高端受眾講述雲南,直接促進世界對雲南的了解,以全新的視覺和方法,將雲南以外的經典人文地理紀錄片推薦給觀眾。 帶著對人文歷史的敬畏,帶著對大自然的謙卑,《經典人文地理》為您展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這是每一個曾經用腳走過大地,用心體驗過大地生命的人所了解的地理學,其中充滿了趣味與新知「人文地理」是國際電視業發展的必然產物。美國《國家地理》和《探索》是當今世界最受歡迎與贊譽的電視節目,兩套電視節目在全球145個國家通過有線網路等各種渠道播出,成為覆蓋全球的最有影響力的電視頻道。 近年來,中國幾乎所有的電視台都采購和播出《國家地理》和《探索》頻道的節目,但是這些節目中涉及中國的題材還不到1%。 以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五分之一的全球人口,以及最為豐富的自然、歷史與人文資源,我們需要自己的《人文地理》電視製作與播出,最應該也最渴望了解中國的正是我們自己。 電視《都市裡的戲班子》是一部反映老昆明傳統民俗文化的好片子。
整部片子以散文筆調的形式述說著花燈在昆明的鮮活故事,既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的成分,又有老昆明人熟知的調子,可謂人文經典。就片子而言,有優點,當然也有遺憾的地方。下面就自己的感覺,少談優點,多說缺點吧。
整部短片是紀實的,但在編排的情節與故事給人的感覺是有些倉促,若能娓娓道來,且能大大提高片子的質量,也更有厚重感。
裡面缺少經典的花燈唱詞、唱調,而這些又是許多昆明人,以及部分雲南人所熟悉的,假如在片中出現,會給人以久違了的感覺。這正是吸引觀眾與讓觀眾有親情感的最好的手段。
在拍攝演員的日常生活時,有表演的痕跡。由於這些人有表演的天賦,在舞台下,在生活中,當面對鏡頭時自覺不自覺地表演了起來,因而讓自然的生活情節,有了不自然的成分。這是一部好片子所應該避免的東西。
主持人普通話沒有特點、個性,缺乏感染力,本來影片最後的解說詞精彩、到位,但經他這么一說,顯得蒼白無力。
本劇一個突出的亮點是音樂配得非常好,舒展、悠揚的輕音樂,加上時髦的歌曲,深深地感動了觀眾,並引起共鳴。我們不在乎用什麼音樂,古典的、現代的、前衛的,或者是民間的,只要能感染我們,打動我們,只要我們喜歡就是最好的。
『玖』 求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一體性
自古以來就存在著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的觀點,特別是到了近代社會,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往往把自己擺在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針對這種觀點,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之中的」。隨著自然科學的大踏步前進,「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並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遠的自然後果。但是這種事情發生得越多,人們就越是不僅再次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而那種關於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來,人不是處於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產物和組成部分。他講的人與自然的一體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為自然的產物並始終歸屬於、依存於自然的屬性。
事實上,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的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的生命活動始終遵循自然規律。在自然界的長期演化中,人類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種的智能,並建立起極其復雜而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雖然人類同其他生物和無生命的物質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徵,特別具有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但是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而且始終同自然之間保持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沒有人類,自然照樣存在,即自然不依存於人類;但是人類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才能生存,即人類始終依存於自然。 理解人與自然的一體性,有助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定位。
二、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恩格斯認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強,是因為人「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的習常過程所作的干預所引起的較近或較遠的後果。」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是人類力量的源泉,也是人與其他生物最本質的差別。
在現實中,人們往往只是注意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近的後果,而對較遠的後果缺乏認識;等到這種較遠的後果經過積累而變得相當嚴重時才引起關注,最終造成巨大損失,甚至難以治理和挽回。這個問題在近代社會已經暴露,歐亞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災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富有遠見的關注,告誡人們要學會預見和控制生產行為干預自然所引起的較遠的後果。聯想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重溫恩格斯的教誨和告誡,人們應當有所啟示和感悟。
三、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頭頂的天空不像以前那麼蔚藍了,腳下也再不是一方凈土了.水龍頭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干?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於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自然媽媽她太慷慨了!我們習慣了索取,一旦這位慷慨的媽媽無法提供給我們生活的資源,或者我們的行為激怒了她,她要給我們顏色瞧瞧!那我們的下場只有是滅亡!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的生存須要依賴自然,我們是否該給她多一點關心,愛護呢?我們和自然必須平等對待,必須和自然結成一體! 馬克思說過:「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
說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砍一棵樹就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
有人說「人類創造和發現科學,最終毀於科學」!這句話說的也不無道理,想一想,我們天天想者要怎麼來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來做實驗,這樣是生活的好了,那~咱們的子孫後代怎麼辦呢?
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就得和身邊的朋友打好關系,以前欠別人的,要趕緊還一還.而這種事情光靠一人是絕對不夠的,這是你我的責任.最後,還是記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吧: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拾』 急需地理中國的觀後感五篇 每篇100字以上 謝謝
麓山的朋友啊你是幾班
看你不容易我把我自己的一份摘錄給你把
我也是麓山的初一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慶縣千家店鄉幾個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叢間遍布嶙峋怪石,紋理密布、年輪清晰、栩栩如生,經過地質專家的研究是火山噴發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發現
在海南的密林間兩座圓形的池塘赫然出現在科考隊員眼前,水塘外形規則依照圓弧形狀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人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說這兩塊水塘很有靈性是兩座神湖,地質學家懷疑村民的說法,為了揭開謎團,隊員展開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後發現,這兩座池塘是火山噴發的結果。
天柱山地質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潛山縣廟口村附近發現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經過專家探究,在石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科學家由此推斷石頭所在地曾經經歷過超高溫高壓的洗禮。科學家們又在天柱山一帶進行進一步勘測,終於得出了結論。在1.3億年前,由於地下岩漿的不斷涌動,將地下花崗岩層推擠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萬年前,一條地下超高溫高壓帶被帶到了地表,這也是揚子和華北板塊的碰撞、俯沖、折返的有力證據。
《神奇的硅化木》
上個世紀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慶縣的山區被當地農民發現,引來地質學家的關注。由此,專家們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科考,最終確定,硅化木孕育於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而它的形成,則是億萬年復雜地質運動和外力作用的結果。本片將跟隨地質專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謎
《大峽谷的奧秘》
四川大渡河大峽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之一。正因為深,在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質時代的岩層,從谷底向上整齊排列。岩石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及生物衍變的教科書」,厚達數千米的完美地質剖面,記錄了十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