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亂世佳人電影專業影評

亂世佳人電影專業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20 14:18:01

1. 如何評價《亂世佳人》這部作品能不能從專業的角度來說說這部電影

《亂世佳人》評價該片前半部如同一首史詩,重現一百多年前繁榮的種植園文明的沒落,亞特蘭大五角廣場遍地的傷兵,不斷的逃難槍殺大火等場面規模宏偉,色彩雄渾後半部則是一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再與內心的沖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



角色介紹

1、斯佳麗演員: 費雯麗

一個貓一樣的女人。有著貓一樣的目光,貓一樣的微笑,貓一樣的步伐和貓一樣的敏捷。在困難的時候敢於承擔責任,雖然也有動搖,但最後仍然承擔責任。她敢於去愛、無怨無悔,她的整個青春都在愛著阿希禮,沒有回報但她仍沒有放棄努力,直到能力的極限為止。

2、艾希禮演員 :萊斯利霍華德

學識淵博,溫文爾雅,具有貴族特有的騎士精神和榮譽感。他英俊的相貌和深邃的思想令斯嘉麗一見鍾情。為了榮譽他參加了一場他並不熱衷的戰爭,戰敗他放棄了逃跑的機會,拒絕在戰後用非法的手段發家致富用翻慣了書頁、撫慣了琴弦的手去劈木頭。

(1)亂世佳人電影專業影評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塔拉庄園的千金小姐斯嘉麗愛上了另一庄園主的兒子艾希禮,但艾希禮卻選擇了溫柔善良的梅蘭妮。斯嘉麗賭氣嫁給梅蘭妮的弟弟查爾斯。南北戰爭爆發後,查爾斯上前線並戰死。斯嘉麗成了寡婦,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艾希禮。

斯嘉麗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相識,但拒絕了他的追求。目睹戰亂帶來的慘狀,任性的斯嘉麗成熟了不少。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但正巧梅蘭妮要生孩子,斯嘉麗只好留下來照顧她。戰後斯嘉麗在絕望中去找白瑞德借錢,偶遇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發戶弗蘭克。

為了保住家園,她勾引弗蘭克跟她結婚。弗蘭克和艾希禮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艾希禮負傷逃亡,在白瑞德幫助下回到梅蘭妮身邊。斯嘉麗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白瑞德前來向她求婚。

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白瑞德結了婚。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他跟斯嘉麗的感情卻因她忘不了艾希禮而破裂。斯嘉麗再次懷孕,但在和白瑞德的爭吵中滾下樓梯流產。白瑞德感到內疚,決心同斯嘉麗言歸於好。

不料就在這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梅蘭妮終因操勞過度卧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禮和兒子託付給斯嘉麗,斯嘉麗不顧一切撲向艾希禮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無法再忍受下去,轉身離去。

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艾希禮,斯嘉麗終於明白,她愛的艾希禮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當斯嘉麗趕回家裡告訴白瑞德,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斯嘉麗,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

被遺棄的斯嘉麗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2. 電影《亂世佳人》的專業評論

一.從時代背景的變遷看郝思嘉性格的發展

通篇看來,郝思嘉彷彿是一個倔強,桀驁不馴,甚至堪稱野蠻的女子。她有些時候不分好壞,不辨善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此,雖然郝思嘉魅力四射,她的一些所做作為卻令人不恥甚至厭惡。然而,當我們把她人格的成長和變化放在南北戰爭的時代巨變的背景下,就會發現,郝思嘉的性格是隨著生活和環境的變化而轉變的。作者密西爾把郝思嘉的個人命運融會到美國重大的歷史變革中,表現了郝思嘉性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換合乎邏輯的發展。

南北戰爭前夕,郝思嘉是一個任性而不諳世事的16歲的小姑娘,生活在遠離塵囂,粗獷而富有詩情畫意的陶樂墾植場。她出身於富有的庄園主家庭,母親有法蘭西望族的血統,要求她恪守大家閨秀的傳統。可她從小「偏偏喜歡跟田裡的小黑炭和鄰居家的男孩子玩,而且她會爬樹,會扔石頭,跟那些野孩子一模一樣。」她的父親是暴發的愛爾蘭移民,他希望她能與臨近的任何一個富家子弟結婚。可她敢於違抗父命,像北佬似的為戀愛而結婚,她還嘲笑父親的政治觀點迂腐。

南北戰爭爆發,郝思嘉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里由少女變成少婦;又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由少婦變成寡婦。她敢於沖破舊傳統的束縛,從寡婦的繭子里咬出來。她不守婦道,不肯守節,儼然是「一個火熱的叛徒」。戰爭期間,南方軍節節敗退,她因為對衛希禮的承諾,照顧著媚蘭並幫助她順利產下嬰兒。並在白瑞德的幫助下,冒著生命的危險,帶著她們回到了因為戰爭而變得一片荒涼的陶樂。

這時,經歷了郝思嘉人生的轉折點,戰爭帶來的貧困和家庭創傷給了她沉重地打擊,她突然發現原先受到萬千寵愛的自己一下子被拋到了一個完全陌生和殘酷的世界,她突然發現貧困原來是這么猙獰恐怖,她茫然無助並且手足無措。不是每個人都會面臨郝思嘉同樣的困境,沒有遭遇過貧窮的人也許永遠無法理解貧窮的真正滋味,所以也就無法理解為何有人要用出賣肉體或出賣靈魂這些方式來逃避它。當郝思嘉在荒蕪的農田裡瘋狂地找尋食物並飢不擇食的時候,當郝思嘉面對蒼天發出呼告決不屈服於命運的時候,相信沒有一個觀眾不會因她的堅強而動容。面對凄慘境遇,她沒有氣餒,沒有退縮,她沒有懦弱地接受一切,而是在沉默中爆發,堅決地向前邁進。曾經象孩童般天真無知的郝思嘉成熟了,以她自己的方式。

郝思嘉的性格里充盈的父親一輩南方的種植園主的那種大氣和粗獷,她好像並沒有遺傳自己母親的一點性格――一個典型的矜持的為家族操勞一生的女性。在美國的那個時代,一個女人如果缺少了這些,就會被視為一個不合格的人,一個叛逆的人,一個為禮教不能容的人。但是,郝思嘉恰恰如此。她的性格決定了她不會默默無聞,不會像其他的女性一樣過完平凡的一生。所以她在失去家園的片刻絕望後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對天發誓一定要度過難關。在失去了母親,失去了父親,失去了伺候他們的奴隸,她最終還是憑著自己的那股不肯低頭的倔勁爬了起來,走到了社會的上層,得到了最初的金錢和地位。但同樣的,由於在別人看來她過於鋒芒畢露的性格,她所經歷的艱難也是其他人無法想像的,無論是她的事業,還是她的愛情。郝思嘉具有那種不論在任何困境下都不放棄的精神,任何困難都不會打倒她。哪怕是除了塔拉什麽都沒有了,只要站在那片紅土上,也會有力量。

作者馬格麗特·密西爾並沒有一味給郝思嘉帖金,她同時也寫出了郝思嘉骯臟的一面。就象白瑞德所說,她不擇手段,有時候甚至像個卑鄙的流氓。她殺過人,搶別人的丈夫,直到巧取豪奪...不過,我們應當看到,她並不是存心要做流氓,她從小也想像母親那樣曳著幽雅的長裙子,不住忙碌著替別人服務,以次博得別人的愛戴和尊敬,做一個上等女人。郝思嘉生逢亂世,她為了自身的安全而槍殺逃兵;她不殺人,別人就殺她。她深深知道「世界上惟有土地這東西是天長地久的!」她不搶妹妹的情人,就要失去陶樂;陶樂失去,十幾口人賴以生存的條件就會喪失…郝思嘉經歷過憂患,困苦,深知錢是生存的基礎,所以,為了求生,只得把自尊,自傲,誠實,和氣之類好禮貌好道德這些「無關重要的東西」拋開。她說:「等到我有了很多的錢,我也什麼好人都會得做了,我也會規規矩矩起來了。」米歇爾曾說:「我的這本小說如果有主題的話,那就是生存。」郝思嘉的形象有力的體現了這種生存意識。她走出閨房,親自經商,她的膽識、勇氣和才幹,不啻給上流社會扔了一顆炸彈。

郝思嘉,這個曾經是嬌慣了的闊小姐,在1861-1873年短短的12年中,經歷了戰爭的磨難,嘗遍了生活的艱辛,終於成為一個干練的,事業上的強者。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適應重建時期的社會需要,代表了新的資本主義南方。她的主導性格閃耀著堅韌不屈,才華出眾,力挽頹勢的光芒。而自私,卑劣,冷酷,狠毒等等,也是戰爭背景下,適者生存的競爭法則在她身上烙下的印記。

二. 郝思嘉的愛情

雖然郝思嘉最終成為了事業上的強者,在戀愛婚姻上,她的命運卻非常坎坷:她結婚三次,都無愛情可言,正當青春年華,卻兩次做了寡婦。第三個丈夫給她帶來了財富和深情,又因為沒有珍惜而失去。爭強好勝的郝思嘉直到28歲孤身一人時才懂得人生的真諦。

郝思嘉的愛常常是錯位的。她一直認為自己深愛的衛希禮,不僅碌碌無為,而且並不愛她;郝思嘉14歲那年,衛希禮從歐洲留學回來,衛希禮的朦朧的充滿笑意的灰色的眼睛,像音樂似的聲音,深沉的性格,對人淡淡的的不即不離的態度都使她著了迷。詩意的初戀往往刻骨銘心,影響終身,這就為郝思嘉執著追求衛希禮埋下了伏筆。她對衛希禮並不了解,惟其不了解,才有一種引起好奇的神秘性,就像一重沒有鎖也沒有鑰匙的門。郝思嘉「天真得像火,像風,像野生的東西」,她總是坦率地向衛希禮表白愛情,無所顧忌地一再要和他私奔。該怎麼分析郝思嘉的的感情呢?她的內心似乎不能容忍半點懷疑,她不能刻意掩飾內心任何真實的想法,因為那對她意味著莫大的痛苦。正是由於這一點,從她確信自己愛上了衛希禮之後,不管周遭出現了如何的困擾,不管他們隔了多遠的距離,甚至他已經娶她人為妻,她都不曾想過就此妥協和放棄。因為這在她看來,是背棄了自己,背棄了自己活著的理由。

所以,郝思嘉對白瑞德始終表現出一種出自內心的抗拒。她一直嚮往著向母親一樣做一個淑女,因此她才會被衛希里身上的紳士風度吸引,如果說她對艾希利的愛是熱烈的、純潔的、執著的,那麼她對白瑞德的勾引則是源於佔有,利用和操縱欲,盡管他們曾經約會過,曾經在炮聲和戰火中共同出生入死,盡管他們其實是如此的相象:一樣的自私,一樣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就像白瑞德所說,「我們倆太像了,我們都是叛逆者,自私、狡猾、能把事情看透,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絕不虛偽。只要有利可圖,可以不擇手段,名譽是一文不值的。」然而,郝思嘉卻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始終不知道自己內心的真正所愛。

由於郝思嘉對這段感情的長久漠視,也因為白瑞德不適當的冷嘲熱諷和謹慎怯懦,這段真愛終因營養不良而日漸凋萎,回天乏力。是郝思嘉的盲目執著,也是他們彼此性格的缺陷共同導致了感情的破裂。郝思嘉爭強、好勝,即使在愛情中也有很強的控制欲。而白瑞德則不能勇敢地表白愛情,用他自己的說法,就是,對郝斯佳的表白會變成她手裡的皮鞭,用來無情的抽打他。而這,其實也正是白瑞德對自己怯懦性格的掩飾之辭。女人需要男人的表白和許諾,哪怕是虛情假意的。白瑞德卻反其道而行之,在與郝斯佳交往中,不斷強調自己的獨身主義,來掩蓋對郝斯佳的真實感情。甚至結婚後,也妄想僅僅通過金錢、物慾的刺激來籠絡郝斯佳的心。而這顯然適得其反。於是在郝思嘉的眼中,她始終斗不過他,他總是那麼冷靜,那麼深不可測,她永遠猜不透他在想什麼;而在白瑞德的心裡卻是:為什麼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只有她不明白?影片結尾處,白瑞德久歷人世滄桑後發自肺腑的嘆息縈人心懷:他愛郝思嘉,最了解她的強處和缺點,然而,他在人生路上已走得太疲勞、太乏味了。他就像一個長跑運動員,在抵達終點的最後關頭,卻選擇了放棄。而此時的郝思嘉卻突然明白她丟掉的靈魂不是衛希禮,而是白瑞德,她才開始明白,瑞德才是她的真愛,才是與她心有靈犀的人,她苦苦追求冥想著的愛情,殊不知一生的真愛一直就在身邊。面對白瑞德的離去,她想留住他,可又是那麼地無可奈何、力不從心。盲目的追求虛幻的人,卻不懂得珍惜真實的情感,郝思嘉的悲劇就在於此。假如白瑞德不曾離去,《飄》就不會成為經典。

總結

《亂世佳人》場景豪華、戰爭場面宏大逼真,人物性格鮮明強烈,人物心理刻畫細膩而層次分明,加上大時代動亂背景對女主人公的成長歷程烘托得宜,這部史詩般的巨著自始至終都能緊緊地控制著觀眾的情緒,隨著劇中人的關系變化而起伏。

《飄》把美國人奮斗於逆境,追求個人獨立、尊嚴、愛情,永遠樂觀進取的民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郝思嘉,這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歷經了情場失意、內亂戰火、家園重建、愛女夭折、丈夫出走等一連串巨大的困難和挫折,卻始終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從不膽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動權奪回到自己手中。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不管怎樣,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這是郝思嘉留給讀者的最後一句話,也是最耐人回味的話,這句話總結了她對生活對愛情的態度,是她樂觀自強人生的最好表白,也是她對命運的生生不息的詮釋。

3. 對電影《亂世佳人》的點評

有這樣一部小說叫做《飄》,讀過的人都感動不已。有這樣一部電影叫做《亂世佳人》,看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如此動盪的年代,卻孕育了一場偉大的愛情,而這場愛情之所以偉大,只因為它誕生在戰爭年代。

《飄》,如此為這部暢銷小說命名,象徵女主人公的命運也只是短暫的曇花一現,一切終將成為泡影,隨風而逝。《亂世佳人》,如此為這部好萊塢大片命名,亂世,一個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為背景的電影,佳人,一位高傲、美麗的千金小姐為主人公,象徵即使擁有幸福,最後所有的一切也只能隨著南方塔拉庄園美夢的結束而終結,曠世的愛情也終於破滅,此情只可成追憶。

早在幾年前,我就有幸拜讀了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但那時卻無法體會出作者的深刻含義,只是很喜歡《飄》這個名字,她帶著淡淡的哀傷和感懷,似乎又帶著對女主人公的命運的悲嘆,卻不知所謂的「飄」並非指的單獨的個體,他(她)們是一群人。他(她)們自命不凡,一切都相信自己,雖然擁有強大的靈魂與軀體,卻無力抗爭冥冥中命運之指的輕撥倩弄,最終還是用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他(她)們失敗了,卻始終相信有明天,這成為了他(她)們失敗的主要原因。
幾年後的今天,在我第一次觸碰到由《飄》改編的《亂世佳人》時便被那凄美的愛情深深吸引,然而,《亂世佳人》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永恆的愛情蘊於宏大的戰爭中」的主題,還有它光顯之後的深思。南部種植園經濟由興盛到崩潰、奴隸主生活由驕奢淫逸到窮途末路、奴隸主階級由瘋狂挑起戰爭直至失敗死亡、奴隸制經濟為資本主義經濟所取代這一歷史規律從《亂世佳人》中得到體現。從影片中,我了解了瑪格麗特·米切爾《飄》中真正所要傳達的是:珍惜身邊美好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爭取。正是這樣的主題帶給人們的震撼,造就了好萊塢電影史上最值得驕傲的曠世巨片,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飄》與《亂世佳人》,不同的文學題材,卻共同描述了一個對於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無動於衷,直到失去才真正懂得了里自己真正需要的,然而幡然醒悟之時,青春、愛戀、以及愛人的火熱的心和眼神卻已幾乎全盤淪陷。即使是女人中的極品斯佳麗都不能免於如此大慟,只因為無知的驕傲,這樣的悲涼一演重演……
佳人以如風而逝,留給我們的卻是沉重的思考……

《亂世佳人》影評之一
無論他們是在守望什麼,他們都是一群守望者。
思嘉在守望著金錢,守望著不再讓塔拉的人再挨餓,守望著希禮的愛,守望著已經破碎的夢,守望著成長。
瑞德守望著思嘉,以及她生命的延續小邦妮,守望著一個男人能給予一個女人的全部的愛。
希禮守望著過去的生活,守望著那個隨風而逝的年代。
媚蘭守望著愛,愛每一個人,愛亞特蘭大,愛生活,她守望著丈夫和兒子,守望著希禮有一天真正的站起來。
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以起獨特的女性視角在描述美國內戰的作品中獨樹一幟,備受讀者青睞。作品中雖也有對戰爭恢宏場面的描寫,如亞特蘭大破城當日五角廣場的遍地傷兵,驚心動魄的逃難,槍殺等等。但女作家始終是以細膩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畫見長,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文學人物在作者流暢的文字作用下,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橫看全書,是一部老南方種植園文明的沒落史,一代人的成長史和奮斗史;而縱觀全書,則似一部令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與內心的沖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所以看《飄》,就猶如走進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也許,文學性格可以用現實顏色來描述,來形容,那麼,就賦予思嘉,黑色的堅毅;
瑞德,冰藍色的深邃;媚蘭,粉紅色的善良;希禮,青灰色的憂郁。
思嘉的堅毅一直是本書的一大亮點,賦予其黑色,因為黑色有純粹的一面,如思嘉對生活終極堅定的信仰;黑色還有模糊的一面,如思嘉在夜霧中奔跑的迷茫,因為她一直看不清真愛的對象。
思嘉絕對稱不上是一位完美的女性。但她的魅力卻超出了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她堅強,自信,對生活充滿激情,卻又吝嗇,迷信,欺侮弱小,還無意地把幾個人送上西天。但就是這種褒貶不一的性格使她更為迷人。現實中人無完人,文學中也應如此。在那個風雲突變的亂世中,能夠在倍受創傷和打擊之後,不留戀以前豪華高雅的生活,堅強的站起來,下地摘棉花,不惜讓自己嬌貴的雙手長滿老繭,而目的只是為了讓住在塔拉的人不在挨餓。她在塔拉紅色的土地上得到了黑色的堅毅,如她父親郝嘉樂所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土地與日月同在。這股強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愛爾蘭血統潛在的反叛思想,使她我行我素,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想,不在乎道德的束縛,公開在亞特蘭大和摧毀他們家園的北方佬做生意,而毫不在意作為丈夫的弗蘭克會無地自容。所以思嘉是自私的,但她的自私不僅僅建立在為己的基礎之上,她為了很多人,為了塔拉十幾張要吃飯的嘴,為了她愛的人和他的妻兒,為了白蝶姑媽,遠房的姨媽們,甚至還包括塔拉以前的黑人,思嘉的自私眷顧了很多人在挫折襲來之時,她也曾無數次的失望過,但從未絕望。就像方丹老太太所說的,她們是薺麥,風一吹,低頭,彎腰,吹過之後,又挺起腰板,繼續更好的接受陽光。始終有勇氣站起來,高昂著頭,接受風雨的洗禮。而支撐她這么做的只是一件金燦燦的光環下籠罩的完美禮服,一個虛無的靈魂,一個固執而倔強的信仰。思嘉對愛情的執著是她一生堅不可摧的信仰。為了實現對希禮的承諾,她在亞特蘭大成為一片火海之時,堅持照顧她的情敵,希禮的妻子,一個即將臨產的孕婦。她原本可以守在母親的身邊,尋求呵護,尋求安全,可是她不,她寧願面對北方佬的鐵蹄,也要實現對愛情的許諾,為了照顧虛弱的媚蘭,她把千方百計找來的食物給媚蘭吃,把家裡唯一的一雙鞋子給媚蘭穿,而自己則餓著肚子赤著腳下地摘棉花,這決不是一個自私狹隘的女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她擁有對愛情的絕對信仰,只是搞錯了對象,在守望愛情的征途中。
瑞德說思嘉像一個哭著要月亮的孩子,恭手放棄手中的幸福,且任性,倔強地死不回頭,我想在黃道十二宮中,她一定是獅子座的。只是思嘉在一味的追求那套「完美的禮服」時,怎麼也不會想到即便是瑞德周圍的空氣都潛藏著對她無邊幸福的追求和熱愛。所以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瑞德因為她的固執而筋疲力盡,黯然離去。但她也終於成熟了,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對於她來說,她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我等待著思嘉能再一次從塔拉得到力量,讓瑞德再一次回到她身邊。我喜歡這樣的結局,不是大團圓的,帶著點淡淡的悲哀,但算不上是悲劇,因為有希望存在,在思嘉心裡,也在我們心裡。
對於思嘉來說,其生命存在的真實意義在於有欲可求,她從不懂得知足,也不能知足。學會滿足是對她生命的褻瀆,也預示著生命之花的枯萎。她只能夠不停的追求,獵取下一個目標,最早是愛情,守望希禮;然後是溫飽,守望金錢;接著又是希禮,最後是瑞德,她剛剛意識到的自己的真愛。所以思嘉註定不能提前知道自己的真愛是瑞德,而一定要在愛女夭折之後,媚蘭去世之後,瑞德因為徹底失望而要離開之後,才能明白。生活彷彿與她開了一個無以倫比的玩笑,卻又是真實的存在,她需要為自己的執拗和任性付出最慘痛的代價,在一切都隨風飄過之後,思嘉成熟了。《飄》是思嘉的一部成長史.
瑞德是冰蘭色的,是火焰最外層的顏色,是火與冰的交界。我喜歡他曾經的執著,更喜 歡他最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離開。他都做的完美

經典回憶之亂世佳人

這是一部美國大片,1939年獲奧斯卡金像獎(第12屆最佳故事片獎),共4碟。反映美國南北
戰爭時期,美麗任性的南方大農場主的女兒郝思嘉歷經戰亂,由驕縱千金成為一家之主,為保護家園,她
對內勞苦操作,對外應酬籌措,但深藏於內心的盲目愛情,卻未曾動搖。她一直愛著年輕的莊主阿希禮,
而阿希禮卻心儀媚蘭妮,到她認識到至愛白瑞德時,真愛卻疲憊褪盡。郝思嘉回望前塵,想起父親的遺
言:世界之大,不及故園,乃作回鄉之舉,從此以後人事茫茫,此恨綿綿。

有一篇報道這樣寫道:《經久不衰 風靡世界的<亂世佳人> 》

<<亂世佳人>>是美國電影史上影響最大的影片,在1939年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的角逐中獲八項大
獎,是好萊塢電影史上無以倫比的輝煌成就,堪稱好萊塢的一部經久不衰的經典愛情影片,在1939年問世
以來,受到世界各國觀眾的歡迎,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和創下的票房記錄是任何影片無法比擬的。本片敘
述的是在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喬治亞州的一個名門望族的興衰經歷,美貌而倔強的望族千金郝思嘉(費雯·
麗飾)與年輕商人白瑞德(克拉克·蓋博飾)的曲折的愛情故事。

著名影星費雯·麗所飾演的喬治亞州種植園主的大家閨秀郝思嘉,是一個貌似天真卻富於心計,爭強好
勝又倔強堅韌的"第一美女", 令當地的男士們如醉如痴。但很少有人知道,1939年為拍《亂世佳人》所
進行的試鏡,也創下了空前絕後的記錄。一共有60位女演員參加試鏡,耗去黑白底片約15萬英尺,彩色
底片1.3萬英尺,這次浩大的試鏡活動共花去105,000美元,把全部的試鏡片放映完,要用30個小時,
而《亂世佳人》一片全長3小時51分。製作單位花了八倍於該片的時間來尋找合適的女主角,可想這部經
典名片的得來不易了。

1999年,為了紀念好萊塢名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問世60周年,全美各重點影
院自6月底起隆重上映了運用當代數碼技術重新製版的這一歷史巨片。當影片開場女主人翁郝思嘉
(Scarlet O'hara)與父親並肩而立,眺望故鄉黃昏的瑰麗景色,優美、宏大的音樂撲面而來,無數觀
眾都為之深深感動。

美國電影學院最近評選出美國電影100部佳作,《亂世佳人》無可爭議地名列前茅。《亂世佳人》早
已名揚世界,《飄》的女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在亞特蘭大的私人故居博物館中收藏有世界許多國家出版該
小說並上演《亂世佳人》的檔案記錄。其中也有30年代末該影片在中國上海上映時的電影海報,鮮紅底色
的海報上赫然寫著:"藝術傑作,光芒萬丈, 永垂不朽。"

這部影片把美國人奮斗於逆境,追求個人獨立、尊嚴、愛情,永遠樂觀進取的民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
致。郝思嘉,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歷經情場失意,內亂戰火,家園重建,愛女夭折,丈夫
出走等等一連串巨大的困難和挫折,但是她很少膽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動權奪回到自己手
中。"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畢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便是她樂觀自強人生的最
好表白。女主角費雯·麗那艷麗任性但不失高雅華貴的氣質,散發出無限的魅力,遠超過她在"魂斷藍
橋"(Waterloo Bridge)中的表現,令廣大影迷永遠懷念,她在劇中飾演的郝思嘉一角,由嬌縱刁蠻
到歷經戰火洗禮成為擔負重建家園責任的時代女子,的確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風格。扮演白瑞德船長的男主
角克拉克·蓋博,更是風流倜儻、豪放磊落的典型,有富家公子哥兒的瀟灑,卻無紈胯子弟的低俗無知。而
李思廉·霍華飾演的艾希禮,則溫和儒雅、文質彬彬,鮮明表露出紳士風度及書卷氣息,內蘊豐富,令人願
意親近。奧麗薇·哈蕙蘭則把賢惠溫婉、充滿女性內在美的媚蘭刻劃得使人心痛垂淚。

這部以通俗劇結構為藍本,卻拍得有歷史劇風格的上乘巨作,在人類文化史上永遠佔有無以倫比的偉
大地位。60多年了,《亂世佳人》與每顆自強不息的心靈同在!

世界之大,不及故園。這與水滸上的一句話頗為相像: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水滸上的話,有鼓
勵建功立業的思想氛圍,而只有在經歷磨難之後,才葉落歸根,像郝思嘉

4. 電影《亂世佳人》的影評

「有一種感情叫做愛情,橫亘了時間,超越了空間,也跨越了俗世間的種種阻隔;有一種意志叫做堅強,承受了歲月,洗練了滄桑,亦拋卻了陳腐的累累束縛;有一種心態叫做從容,化淡了苦痛,撫清了酸澀,只留下一顰一笑間的雲淡風輕……」

有人說愛情是永恆的話題,不管什麼時候談起都保持著它最初豐韻的顏色。所以愛情永遠是人們談論的經久不衰的話題,愛情題材的文藝作品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記就會深刻的多。

《gone with the wind》(飄)是這樣一部作品,不論何時談起愛情人們都會先想起它。但它又不僅限於此,它所涵蓋的主題要遠比愛情寬廣的多。這才是它長盛不衰的原因,它是一部史詩,把對一個民族的思考,把美國內戰時期的南北的對抗,把尊嚴和人性,穿插在一段愛情的糾葛之中,讓人看完之後不禁唏噓不已,但同時也可以感到它內在的厚實的文化底蘊。

一部擁有神話一樣地位的作品,從一個叫斯嘉麗的年輕的女孩的心路歷程向我們娓娓道來。

有人稱這部小說是中國女人必看的一本書,恐怕說的意思是讓被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壓迫的中國女性去看看一個女權主義的典型,是如此為爭取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夢想而奮斗的吧!

對,斯嘉麗從小便如此,她的性格里充盈的父親一輩的南方的種植園主的那種大氣和粗獷,她好像並沒有遺傳自己的母親一點性格――一個典型的矜持的為家族操勞一生的女性。而在美國的那個時代,一個女人如果缺少了這些,就會被視為一個不合格的人,一個叛逆的人,一個為禮教不能容的人。但是,斯嘉麗恰恰如此。

她是一個異數,她的性格決定了她不會默默無聞,不會像其他的女性一樣過完平凡的一生。所以她在失去家園的片刻絕望後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對天發誓一定要度過難關。在失去了母親,失去了父親,失去了伺候他們的奴隸,她最終還是憑著自己的那股不肯低頭的倔勁爬了起來,走到了社會的上層,得到了最初的金錢和地位。但同樣的,由於在別人看開她過於鋒芒畢露的性格,她所經歷的艱難也是無法其他人無法想像的,無論是她的事業,還是她的愛情。

她的內心不能容忍一絲懷疑,她不能去刻意的掩飾內心任何真實的想法,因為那對她意味著莫大的痛苦。正是由於這一點,從她確信自己愛上了艾希禮之後,不管周遭出現了如何的困擾,不管他們隔了多遠的距離,即使他已經娶她人為妻,她甚至都不曾想過就此妥協和放棄。這在她看來是背棄了自己,背棄了自己活著的理由。這是怎樣的一種性格呢?這讓我深思,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她的堅持了絕決仍會讓大多數人汗顏,能夠堅持自己內心的東西而不受外界的影響是件太難的事情,更多的人會在忙忙碌碌和昏昏噩噩中漸漸的迷失了最初的自我,甚至不會發覺。但是對於感情來說,這種絕決卻不一定會帶來最終的幸福,如果一味的勉強沖撞帶來的傷寒就不會只是對於自己的了。斯嘉麗始終沒有這個道理,她倔強的性格也不會想到這個高度,所以當她最終大徹大悟發現自己最愛的人其實就是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丈夫瑞德的時候,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了。由於她的不肯妥協和頑固的堅持,他們之間的裂痕已經無法彌補。

瑞德,這個幽默,聰明,帶點叛逆和憤世嫉俗的男人和斯嘉麗有著太多相似之處。正因為如此,他一直深愛著她。他愛她的與眾不同,她的天真和她的叛逆。這些在旁人看來瘋瘋癲癲的性格在他看來簡直可愛至極。他什麼時候都顯得那麼的運籌帷幄,好像一切都可以在他的掌控之下,唯一讓他擔心的,就是斯嘉麗最心底里想著的那個人,他無法去強制把她的心扭轉向自己,尤其對於這樣真實的一個女子。所以即使他們已經結婚了,但他仍然覺得沒有真正擁有她,他能做的,只有用加倍的物質和精神呵護對她好,希望她能夠最終回心轉意。

結果讓他絕望,當他最終選擇離去的時候我甚至絲毫不感到奇怪,只是可惜斯嘉麗覺悟的太遲了。他和她其實是完全相同的一類人,斯嘉麗不能欺騙自己心裡的感受,難道他就可以忍受嗎?擁有了自己深愛的人,卻無法抓住她的心。與其承受這種折磨,他寧可選擇不顧一切的離開,這同樣是一種絕決,一種不能忍受一絲感情上瑕疵的絕決。
本來可以幸福擁有彼此的兩個人,卻最終還是各分東西。正因為皆大歡喜的圓滿總是人們期待的童話結尾,所以悲劇也總是讓人唏噓不已。但這個悲劇卻讓我們思考了更多的東西,看似只差了一步就能圓滿的故事,其實早註定了悲劇。他們共同擁有的那種苛求完美的性格讓他們看到了彼此太多的不完美,這樣的積聚是無聲無息的,但結果卻是無法避免的。

這也正好印證了題目,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不明白「飄」到底為何意。看完之後突然靈光一閃的清晰了起來,其實如果《gone with the wind》直譯作「隨風逝去」的話會更好理解。

這裡面有兩層含義,斯嘉麗和瑞德的感情因為那些波折和中間的太多傷害最終像風一樣逝去了,這是無法挽回的,即使倔強的她每次都會在絕望的時候安慰自己:我現在不去想它,明天再說。但明天真的就會有希望了嗎?風明天會吹到何處呢?

第二層含義就涉及到小說的大背景了,作者不光光滿足於一個愛情故事的挖掘,她把它升華到了民族的高度。美國內戰,最終以北方獲勝而告終。大多數文藝作品都會站在北方的角度和歷史的高度來弘揚一統之後種種好處和北方軍隊的英勇和善戰。《飄》令人稱道的是,它自始至終關注的,是南方種植園的民族的興衰,它讓人們換了一個角度來看待一些看似顯而易見的事實。最終的融合確實是大的趨勢,強勢吞並弱勢也是歷史的必然規律,可人們卻忽視了這期間南方的人們的抗爭,他們失去家園的痛苦,他們從最初的與北方的完全對立到最後漸漸的和北方的合作。這是一個民族的轉變,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一種文化和另一種文化的碰撞乃至融合。在轉變的過程中,那些曾經的田園生活,那些曾經的桀驁不馴,那些純朴的粗獷的文化氛圍,已經慢慢的消失殆盡,像陣風一樣,飄散在歷史滾滾向前的洪流中,不留一絲痕跡。

愛情與戰爭,退縮與奮進,堅持與放棄,融合與抗爭。縱橫交錯的脈絡確實讓人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這是一種厚實的滄桑和一種中立的慨嘆。古人說:讀史使人明智。這部史詩級的作品讓我們在失望和希望之中反復,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徘徊。

當然,在茫然無錯的時候,不要忘了給自己信心。

畢竟,tomorrow is another day!

5. 亂世佳人電影觀後感

「Ther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of Master and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for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b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引自電影《亂世佳人》

她沒有埃倫的溫柔嫻熟,待人謙遜而又富有教養,她有的是精明能乾的頭腦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沖勁;她沒有媚蘭的善解人意,寬厚慈愛,深得別人喜愛,而是張揚放肆,敢愛敢恨。他繼承了父親嘉樂的豪爽、不拘小節、暴躁的性格,又接受了母親埃倫大家閨秀的教育,造就了她矛盾而富有特點的性格,她就是——郝思嘉。

郝思嘉出生在美國的南方種植園家庭,理應生活無憂無慮,所要做的就只需向一個名門閨秀一樣,嫁一個如意郎君,生一群孩子,然後相夫教子,平淡地度過一生,然而她的性格與命運決定了這一切的不可能。她的美麗與豪爽使她的身邊總是圍繞著許許多多正當青春的男孩子,而他則傾心於看似風流倜儻的衛希禮。希禮的拒絕使她賭氣嫁給了她不喜歡的韓查理,也就在這時,南北戰爭開始了,查理的死讓她婚後一年就成為了寡婦,而她也來到了查理的家鄉亞特蘭大。當戰事臨近,亞特蘭大淪陷,她再回到家鄉塔拉時,塔拉早已物是人非,母親去世,父親精神崩潰,她一個年輕姑娘用瘦弱的雙肩承起塔拉的一切,她打死過一個來偷盜的北方士兵,獨自勇敢面對闖入塔拉劫掠的北方軍隊。戰爭結束後,她又肩負起重建塔拉的使命而在塔拉受到要挾,一家再度面臨流離失所的危機時,她回到亞特蘭大,毅然將妹妹小有資產的男友弗蘭克奪來,挽救毀滅邊緣的塔拉,即使是面對許多人的職責。思嘉再嫁給弗蘭克後又一次拙出了一個旁人看來離經叛道的舉動——買下一家鋸木廠,她運用自己的才能在流言蜚語中使生活重新變得井井有條,她的經營也如日中天。當生活看似又回到自己所希望的軌道上,卻誰知一系列出人意料的災難接踵而來,弗蘭克的死、再嫁白瑞德、愛女夭折,最終當她發現自己深愛的是白瑞德而非衛希禮時,白瑞德已經心如死灰,執念離開了,但是面對這一切,堅強的思嘉依舊不放棄「畢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也許,郝思嘉身上時有太多為人詬病的性格,她固執、自私自利、拜金、吝嗇,她背叛當時婦女的道德觀;剝削手下囚犯的勞動,甚至是狡詐,但是人無完人,這一切並不能成為否定她的理由,她任何的缺點都不能掩蓋她性格中的亮點。

她有著絕對的責任心,當希禮拋下媚蘭參戰,僅是一個小小的口頭託付,讓她在戰火紛飛、混亂的亞特蘭大不顧自身安危照顧她當時打心裡不喜歡的媚蘭。當她帶著剛生完孩子,病懨懨的媚蘭逃難回塔拉時,作為嘉樂和埃倫的長女,她又不得不負起照顧兩個妹妹和已經失去理智的父親的責任,她原本是塔拉的小主人,享受榮華富貴,只需要讓下人滿足自己的需要,但此時她卻得放下夫人的身段親自勞動,親自參與耕種這些曾經只需要黑奴乾的苦活,即使如此,她從沒有選擇放棄,因為她有這個責任,來拯救與重建這個命運多舛的家族。

在思嘉的所有性格中,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在面對災難與痛苦時堅強與勇敢的精神。從小說的開始直到結尾,她面對過太多的痛苦與失意,卻從未因此而崩潰。就像故事中寫的,當戰火降臨,她試圖回到生養她的塔拉,找到可以容身的避風港時,她看到的是無盡的悲傷,她面對的是一無所有,可是這一切並不能使她氣餒,因為自暴自棄不能起任何作用,她下定決心要保護塔拉,她能做到曾經只屬於黑奴的苦活,為了挺過這一切的艱苦她可以不擇手段,雖然這會為她招致非議。她從未向命運低頭,無論面對多麼深重的痛苦,她都堅持自己的信念,而事實證明,天無絕人之路,她戰勝了每一個對他這么一個弱女子來說不可能的挑戰,也勢必會戰勝未來不可預見的更多挑戰。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和開放的時代,我們不必去為生計擔憂,也不必擔心隨時降臨的戰火,但是,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起伏坎坷呢?我們也許會為一場考試的失利而懊惱失意;會為事業上的坎坷而痛苦傷心,我們繞不開那些必經的曲折,就只能像郝思嘉一樣,勇敢地面對它們,而不是退縮、放棄。很多時候,命運總是在和我們開玩笑,我們對它哭,它只會讓我們覺得更痛苦;我們對它笑,它就會帶給我們希望,既然如此,何不放開已不能再改變的過去,來把握一個屬於你的明天?畢竟,再多的痛苦與失敗也只屬於昨天,明天只屬於自己,只有自己能改變命運,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的努力與奮斗。不論思嘉選擇的路正確與否,她在痛苦面前不屈服的勇氣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正是要用他那種永不言棄的精神來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一切紛擾與失意,成為生命的強者。

合上厚厚的書本,回想似是與郝思嘉共同經歷的那段艱苦歲月,不禁感慨萬千,為她的歡樂而歡樂,為她的悲痛而感傷,為她的勇敢堅強而欽佩,這段歲月屬於生命真正的勇者。感謝作者米切爾·瑪格利特用她精湛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留下了一個難以磨滅的形象,給於每一個被生活所困的人生存的信念。

抬起頭,遙望今夜無星的天空,明天是這樣得不可預知,但是我仍要向她微笑,因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6. 請一篇電影《亂世佳人》的影評

影片《亂世佳人》歷經三年時間,由三位導演輪流執導,耗資400萬美元,橫空出世,她的誕生,同樣標志著好萊塢電影進入「恢弘巨制」時代。1939年,《亂世佳人》一舉問鼎第12屆奧斯卡的8項金像獎,轟動世界影壇。這部長達三個小時四十五分鍾的影片,以其恢弘的氣勢,亮麗的色彩(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豪華的場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戰爭場面,細膩的心理刻畫和男女主人公天衣無縫的 完美組合,給人以視覺上又一次《飄》的極大享受。她的原底片被安置再一隻金罐里,成為電影史上一件珍貴的文物。該片前半部如同一首史詩,重現一百多年前繁榮的種植園文明的沒落,亞特蘭大五角廣場遍地的傷兵,不斷的逃難,槍殺,大火等場面規模宏偉,色彩雄渾;後半部則是一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再與內心的沖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
郝思嘉成為電影史上最難產的一位女主角,有1400多位新老藝員參與角逐,最後由名不見經傳的英國女演員費雯*麗雀屏中選。沒有費雯·麗就沒有《亂世佳人》的巨大成功。她的「思嘉」較一般試境者多了一點深度,多了一點激情,多了一點奔放熱辣。費雯·麗那一雙透著靈性的精明而貪婪的綠色眸子,將郝思嘉的魅力表現的淋漓盡致。她對於角色的熱情,像一團火,且永沒有燃盡的一刻。費雯*麗狂熱的歇斯底里的表演讓她一舉成名,問鼎奧斯卡影後。
男主角克拉克·蓋博則是好萊塢三四十年代的頭牌影帝,由他出演風度翩翩,詼諧幽默的白瑞德乃十眾望所歸。《亂世佳人》問世之後,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這一對熒幕上斗氣冤家的形象,成為迄今為止都不可超越的經典極限,沒人敢來挑戰,他們遙不可攀,讓我們無法親近,我們只有崇拜它,愛它,別無選擇。

影片上下兩部都以土地作結。上部思嘉獨自站在塔拉的荒田上抓起一把紅色泥土,對天發誓決不讓塔拉的人再挨餓,在雄壯有力的主題曲旋律的高奏之下,畫面從思嘉站在土地上昂然面對未來挑戰的剪影鏡頭中淡出;下部思嘉望著遠去的愛人瑞德,悲痛欲絕,耳邊突然響起了父親郝嘉樂雄厚德聲音,「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日月同在。」塔拉!家!塔拉!家!對,回家!她一定能在紅色的土地上重新得到力量,一定有辦法讓瑞德回來,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樂!思嘉德眼睛重新現出了無盡德希望,高昂德主旋律再一次響起。
《亂世佳人》是不朽德,令人難忘的。歲月流金,經典無價。隨著時間的流逝,她並未「隨風耳逝」,而是在藝術的桂冠上,一「飄」再「飄」…… …… ……

愛情,人生中最美麗的片斷,電影中最動人的題材。我們為了愛情,或許痛苦,或許悲傷,但我們都不會後悔於曾經的心動。希區柯克曾說過,電影就是剪掉平凡後的生活。在我看來,電影是一面雙面鏡,美國人透過電影看世界,而我透過電影看美國。

從十四歲,讀到米切爾的《飄》後,我開始喜歡上了文學,而這本小說則成了我的最愛。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我懷著對原著的喜愛,看了這部拍攝於1939年改編於原著的《亂世佳人》。在我看來,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就是小說中的瑞德·巴特勒與斯嘉麗·奧哈拉。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再也不會找到比他們更接近原著人物的一對。克拉克·蓋博,費雯麗的成功演繹也成就了這部影片在愛情電影中甚至世界影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雖然在拍攝時蓋博和費雯麗的關系並不融洽,蓋博還在拍片之中迎娶了新娘,而女主角和導演更是一換再換。但正是在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他們才完美地詮釋了瑞德與斯嘉麗之間時而互相憎恨,時而相愛卻又互相嘲諷的復雜情感。他們就是原著中的瑞德·巴特勒和斯嘉麗·奧哈拉。以至於幾十年後的今天,他們在影迷心中的形象永遠不會被超越。

《飄》展現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動亂的社會現實。以「亂世佳人」斯嘉麗為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情糾葛。女主角斯嘉麗年輕貌美,但她的所作所為顯示了沒落奴隸主階級的某些本質特徵:殘酷、貪婪、自信,為了自己和庄園的利益可以把愛情和婚姻作為交易。但同時斯嘉麗又是勇敢、堅強,對愛情有著火一樣的狂野。我想這正是吸引瑞德的地方。而男主角瑞德,則是放盪不羈、玩世不恭,豪邁卻時而透露著紳士風度。不同於平常愛情的愛情,註定會讓人難忘。一個像風一樣飄乎不定沒有根的男人卻深愛著一個自信殘酷貪婪的女人,只有如此才能證實愛情的偉大。

女主角斯嘉麗的性格是多元的、復雜的: 她對初戀艾希利的愛是熱烈的、純潔的、執著的,但是熱烈中摻雜著虛榮,執著中透著強烈的自私,越是得不到艾希利,越對他念念不忘;便她又是聰明的、勇敢的、能乾的,性格中又有冷酷、貪婪的一面。爭強好勝的個性導致了她三次婚姻失敗的悲劇。正如影片中瑞德所說的那樣:「我之所以愛你,是因為我們太像了。。。。」瑞德和斯嘉麗的確太像了,所以瑞德越是得不到斯嘉麗的心,就越想得到。斯嘉麗從不掩飾自己不是上等人,雖然她出身在一個上等的家庭接受淑女式的教育,但她像她的父親,深信自己骨子裡流的是愛爾蘭民族的血而不是貴族的高雅。她會在吵架後,打對方的耳光,摔東西,說臟話,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心情和真實的面目。而瑞德同樣也是,以走私軍火起家的他,看待戰爭不過就是看做一個發財的機會。瑞德更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在他眼裡,南北戰爭還沒開戰,就已定出了勝負。就是這樣一個人,卻為也不完美的斯嘉麗付出了感動半個世紀的愛。直到瑞德被斯嘉麗傷透了心,離開後,斯嘉麗才明白與她同類的瑞德才更值得愛。斯嘉麗的愛是錯位的,三次失敗的婚姻就是最好的證明。她一直認為自己深愛的是艾希利,一個懦弱無能、只會回憶過去的沒落奴隸主,因為這個人是她的初戀,一段難以忘卻的情懷。因為對艾希利錯誤的愛,她對瑞德始終表現出一種發自內心的抗拒,就算住在大房子里,被瑞德疼愛著保護著,心裡對艾希利卻還難以忘卻。三次婚姻失敗後,斯嘉麗雖然仍然年輕美麗,但瑞德卻累了,他在人生路上已經走得太疲勞、太乏味了。他可以用錢買到女人,可是卻買不到心愛女人的心。尤其還是斯嘉麗那顆殘酷、貪婪、自信的心。瑞德說過:我的愛已磨滅了……你固執得像一頭猛犬,無論什麼東西不弄到手,決不罷休。」瑞德不願意把自己的心作第三次冒險,決定離開斯嘉麗。在飽經滄桑後瑞德發自肺腑的嘆息更是縈人心懷,讓人不僅與他那顆受傷而憔悴的心一同哭泣,為他那冷酷強悍外表下的脈脈溫情而動容。而此時的斯嘉麗卻突然明白她丟掉的靈魂不是艾希利,她苦苦追求的理想中的愛。斯嘉麗一直不知一生的真愛就在身邊,在她終於明白時,驀然回首,伊人已去。戰亂總是讓愛情不得其所,也許戰爭才是消蝕他們愛情的真正原因。「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這是《亂世佳人》中斯嘉麗的一句話,這句話充分表現了斯嘉麗的倔強、不屈。其實瑞德又何嘗不是這樣?兩個相像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強者,卻還想做感情中的強者,這是行不通的。

動盪的年代,對愛情的狂熱追求,主人公在困難與挫折前所表現出的勇氣與奮斗不息的精神著實讓我們感動。因為戰爭,愛情更變得彌足珍貴。在戰火中的愛情,更讓我們感動、難忘。

想用一句話,做這篇隨筆的結尾:如果這輩子我有遺憾的話,就是沒有為了愛情而死。

7. 電影《亂世佳人》的英文版觀後感

So wonderful is「Gone with the wind」that it』 still my favorite film though there are many great movies in the world.
As far as I'm concerned,Captain Rett is such a gentleman that he protect and take care of his wife,Scarlet, in real earnest. His love is deep as the ocean,however,the girl he loves doesn't love him.
Opposite to everyone else,I don』t like Scarlet very much,because of not only her cool,but aiso I really think she is so silly that she is guilty,to Rett. Although she is good at attracting guys,she doesn』t know who』s her true love,and never value Rett's love.That』s why she can't get Rett's trust in the end.
In short,love is gift that should be cherished and never forgotten,love can't lose after regret.
之前寫過這個作文。
純手打,望採納。

8. 求 亂世佳人 電影英語影評

中文:
美國女作家馬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敢愛敢恨,不斷進取的「亂世佳人」斯佳麗的形象。在南北戰爭的背景下,描寫了斯佳麗的生存歷程和愛情生活。展現了當時巨大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女性追求自我的不斷嘗試。本文是通過對她愛情、友情和親情的淺析,從而達到對斯佳麗人物性格的分析。它在一定層面上展現了當時美國的女性,為了尋求自己的幸福和價值,不斷努力、不斷摸索,教人鼓勵,教人感動。
英文:
The book "gone with the wind" wrote by Magret Michal,the authorees of American, created a character named Sijani who dare to love and keep forging ahead .it depicted her live's journey and her love as well as displayed the female kept attempts in pursuit of their self-conscious ring The Civil War, that significant history time .it is just the analysise article on Sijiani ,the figure in the book through her experiance of love, friendship, and affection.and further more ,in somehow aspects,showed the American female aspired and seeked after their happiness and values and made great efforts and explored new destinations continiously ,it encouraging and touching our heart!

9. 從視聽語言 鏡頭分析角度 寫《亂世佳人》這部電影的影評

場面氣勢恢宏,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
斯佳麗性格果敢剛強,電影中插曲與主人公性格命運相輔相成,起到了幾乎完美的襯托作用。
……

建議你上電驢查一下,上面有些不錯的影評摘要。

10. 求電影《亂世佳人》影評或觀後感 謝謝

看了《亂世佳人》,感想萬千。
思佳麗與韋特拿是同樣的人,因而相互吸引內,相愛甚容至是理所應當之事。但韋特拿比思佳麗幸運,他更了解自己的心。可憐的思佳麗因年輕的一段夢想而對愛無所頓覺,直到流產、直到邦尼的死,直到一切無可挽回,她才發現真正愛的只有韋特拿。可惜這時的上帝並沒有眷顧他們,明白彼此的心亦是分開之時。但我堅信,他們會再在一齊。正因愛能夠消弭一切誤會,愛能夠讓人獲得重生。
有時會想,什麼才是真愛?是有歡笑,又有淚水?韋特拿對思佳麗說;你永遠是個小女孩。感情面前,我們不僅僅要執桌,更要勇敢,勇敢抉擇。或許有一天我會遇到真愛,但我會不會猶豫不前,讓那份簡單的愛不在?期望自己能夠握住手心裡的幸福。
片中有許多關於南北戰爭的事。戰爭所帶來的傷害遠遠超過我的想像。看者片中車站躺滿士兵的鏡頭,心中有的豈止是驚訝,更多的是無言的痛。隨著鏡頭的漸漸拉大,像是一根針在一寸一寸地扎進心臟,想要流血而流不下。
有這樣一句話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生命啊,何等之重,重的讓我們不能窺其一毫,但在戰爭中,輕得連螻蟻還不如,怎不讓我們痛心、為之憤慨呢?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