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生影評
❶ 求一篇3000字以上《恰同學少年》的觀後感!
電視劇《恰同學少年》3000字觀後感
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的求學生活為背景,真實表現了毛澤東、蔡和森、易禮容、何叔衡等一批偉大的共產革命先驅青年時期的成長歷程,同時再現了毛澤東與陶斯詠、楊開慧,蔡和森與向警予等在這個時期美麗純真的愛情故事。看完了這部電視劇,我主要以下有幾點感想與看法:
一、人物形象設計飽滿,基本符合歷史事實。
初看此劇,一股青春活潑之風立即撲面而來,有種「民國年代的青春偶像劇」之感。劇中人物個個光鮮亮麗、朝氣蓬勃、個性鮮明,實在是賞心悅目。尤其是扮演楊開慧、向警予的兩位演員,不僅有一種大家閨秀的溫婉氣質,更把聰慧、開朗、大膽、不服輸的新女性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毛澤東的形象也值得一提,本劇沒有找特性演員,而「重表演不重形似」,。不過這個毛澤東身材高大,英俊瀟灑,想必比歷史上的毛澤東形象更好,這種做法也是容易被觀眾接受的。
劇中第八集講毛澤東偏科的問題。校長孔昭綬由此請各科老師座談,老師們意見不一。「有的說毛澤東既聰明又勤奮,有的說是他聰明不勤奮,有的說他是勤奮不聰明,還有的乾脆說他是既不聰明也不勤奮。」(第八集孔昭綬語)為此,楊昌濟老師的解釋是「我國之教育,向來就有貪大求全之弊,如此駁雜而主次不分的功課設計,這科學嗎?這種恨不得將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全才的教育模式,本來就為教育界的有識之士所詬病。」楊先生愛才之心有目共睹,但把偏科的問題歸到教育體制的錯誤上,這種說法有為毛澤東開脫之嫌。我們在正確認識毛澤東他性格中、才知上的不足之處,既無損他的光輝形象,反而可以為他增添一分親切、真實之感。
毛澤東是個理想化的浪漫主義的詩人,一個天生的反叛者,他性情中豁達、豪邁、不拘小節的一面,在本劇中也有多處表現。毛澤東一人誦《少年中國說》,後引致全校群誦(第六集);眾人大雨登嶽麓,在雨中狂歡(第十集),不禁讓我們感慨青年豪傑的滿懷豪情與欣欣向榮之貌;當年的學生們也真是敢作敢為,新校長上任大動干戈、推行月考,學生們為了反對他,全校三分之二的人都故意考不及格(第十三集)。
毛澤東在青年時期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學生領袖,學生老師都對他厚愛有加。楊昌濟因為看了毛澤東的文章決定在一師任教,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一次次地接濟他;袁吉六先生起初不欣賞毛豪放的文風,但毛的作文終於得到了袁的肯定,對文章大加贊賞,後來因為張干執意開除毛澤東,他說「假如張校長要開出毛澤東,袁某現在就辭職。」(第十五集)
再說說全劇中的「大反派」劉俊卿。後來查證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無此人,劇本創作者可能為了更加突出偉人的光輝,這也解釋了他無法避免的悲劇性命運。劉俊卿從小家境貧寒,靠老父親賣臭豆腐,妹妹在別人家裡當丫鬟做工勉強維持生計,供他讀書。他又是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可惜利慾熏心,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只看重官位高不高、薪水多不多。這與毛澤東在臭豆腐攤上交劉俊卿的父親和其他小攤販識字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的外在是貧窮的,內在是少爺般的,他好面子,貪慕虛榮。不僅如此,他品質惡劣,嫉妒心強,不擇手段。他為了拿第一,偷了蕭子升兄弟的入學考試文章。在學校里他只同富家子弟王子鵬作伴,裝富擺闊,看不起學校的伙食,嘲笑吃剩飯的蔡和森,自己的家境條件又何嘗比他好呢?他與周南女校的趙一貞相戀,卻被一貞的父親反對。他從作弊開始,指控校長,印書案中告發原來的同學,搜查母校,走上為非作歹的不歸路。
紀墨鴻督學是劇中的主要反派之一,他宣揚讀書功利論,且在劉俊卿的犯錯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他的形象有血有肉,並不是單一的「扁平人物」。新校長張干就增加學費一事與他交談時,紀墨鴻說:「槍桿子面前,誰跟你講法律?」「人在屋檐下,你就得低下這個頭!」(第十四集)實則是客觀、無奈之言。
二、在情節設計上,本劇連貫客觀、合情合理、不嬌柔造作、不落俗套,注重細節。
第十二集中,劉俊卿的父親替校長擋槍身亡。早在第十集中,編劇就安排了劉父生病進學校治療,碰見作弊被抓的劉俊卿,由此劉父在校謀得一雜事之職。後來劉向湯薌銘告密一師舉辦「明恥大會」,帶人來抓校長。劉三爹勸孔校長穿自己的衣服逃走,回頭卻趁人不備,自己穿上了孔校長換下來的衣服,假扮孔校長引開了搜捕的士兵,最後卻慘遭殺害。劉俊卿幾乎親手殺了父親,痛不欲生。這鮮明的矛盾沖突,觀眾不得不佩服編劇的構思巧妙。
三、人物個性特點與歷史一脈相承。
有句古話說「三歲看到老」,從毛澤東青年的求學生活中,我依稀可以看到今後的毛澤東是個什麼樣的人。蔡和森說毛澤東「不是那種被規矩框住的人」,包括他為被偷考卷的蕭子升兄弟代答考卷,這也和他執政之後缺乏法治思想是有聯系的。另外,毛澤東上一師范的時候,數理化成績不好,在校長教導之前,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以後「可以不當數學老師嘛」(第九集),這也反映了他忽視科學的缺點。建國以後,他沒有採納計劃生育的政策,還提出了「人定勝天」等不正確的口號;開展大煉鋼鐵運動,制定不切實際的糧食生產指標。這都給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十九集中,蕭子升貧家毛坐「霸王船」時說「他不是捨不得出這個錢,是你根本天生就想跟人對著干。」為此毛的解釋是「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蕭對此是明確反對的,這成了他後來廣為人知的名言,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解釋文化大革命的發生。
第十集中,眾人跑入雨中登嶽麓,蕭子升一直停步不前,最後是被旁人拉去的。這既符合他的個性,或許也暗示了蕭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蕭瑜不是很十足的激進分子,他為人溫良恭儉,當毛澤東提出比較大膽的主張時,他總是加以勸阻。針對創建新民學會一事,他認為「改造全中國,這個目標也定得太高了,做人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我本來就沒想過當什麼英雄豪傑,改良社會,必須是積跬步而致千里的過程。」(第十八集)蕭子升沒有加入共產黨,一生信奉無政府主義,曾任國民黨北平市黨務指導委員,解放後長期旅居國外從事文字教育事業。
四、電視劇與歷史的出入之處。
毛主席給蕭子升兄弟各寫了篇文章,考進湖南一師,這是不對的。毛澤東與蕭子升的相識是在湘鄉縣東山學校,他們在這里同窗共讀只半年時間,但志趣相同,感情深厚。1911年兩人先後又到了長沙,蕭子升考入了省立第一師范。蕭子升進一師的時候,一師還是叫湖南中路師范學堂,到1914年才改名叫湖南公立第一師范。1913年毛主席考進第四師范,讀了半年的樣子,第四師范合並到一師。毛主席和蕭子升又成了校友。
在影片中,陶斯詠、向警予因毛蔡的入學文章二人得知二人;在毛澤東化名徵友中,四人正式結識(第八集)。第十八集中,蔡和森和向警予心心相印、互吐情愫,成為令人羨慕的一對。歷史事實是,向警予在長沙時,因與蔡和森之妹蔡暢的同學關系而結識蔡和森和毛澤東。1919年底,蔡和森、向警予、蔡暢等五十多人乘坐「盎特萊蓬」號法國郵輪從上海啟航前往法國。在35天的航程中,蔡向兩人經常一起觀看日出,討論學習和政治問題。在談到個人婚姻問題時,他們都強烈地反對舊式婚姻,主張大膽追求新式愛情和理想的完美結合。當郵輪停靠在終點站法國馬塞港時,他們倆都驚喜地發現自己完全被對方吸引住了。於是,「向蔡同盟」的愛情之舟揚帆啟航了。
劇中當年的學生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何叔衡、羅學瓚等,教師方維夏等都在二、三十年代獻身於民主革命,他們中的大多數犧牲時還很年輕,若能 這樣說來,毛澤東是很幸運的,他既有一幫陪伴他成長的良師益友,在革命中經過多次劫難,也終得保全性命。毛澤東能成為新中國的開創者,有他自己的實力和膽魄,但運氣也是必不可少的。
❷ 韓國電影《老男孩》的主要內容和觀後感
韓國導演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中的一部(2003年)。2013年美國翻拍了同名電影,情節大體類似。
(版本一)
影片開始,一個頭發蓬亂的男人,也就是吳大秀,發現了一個想跳樓的男人,就揪住他,沒讓他跳,還講了自己的故事:十五年前,吳大秀因為醉酒惹事警察局,他很不爽,因為那天是女兒的生日,他買了一對天使翅膀當女兒的禮物。朋友珠樺把他帶離離開警察局後,朋友電話解釋他為何遲到時,莫名其妙地被人綁架,關進一間屋子,看到電視報道:妻子被殺、自己是嫌疑犯,女兒也不知所終。這么一關就是十五年,每天只能看電視,食物只有煎餃。他痛不欲生,振作起來後天天鍛煉身體,在牆上挖洞,洞挖得差不多時,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在外面了,其實已經被人催眠了。他講了自己的故事後,沒聽那個想自殺的人訴說,揚長而去了,結果那個男人還是跳樓了。
吳大秀後來做的事就象是有人指引,有人給送錢和手機(李有真安排的),他去一家料理店,見到了年輕的女廚師美桃,美桃對他頗有好感。吳大秀住進美桃家,先調查了女兒的下落,得知女兒生活在國外,於是開始了自己的報復。他找了朋友珠樺,在美桃和朋友的幫助下,先設法找到了送煎餃的店,又找到了與此事有關的一個老闆(以前關押他的秘密監獄頭目),總之一路打打殺殺,後來找到了幕後的李有真。當然這個過程很復雜。李有真與他打賭,若是吳大秀能弄清為什麼會被關十五年,李有真就自殺。吳大秀後來訪問舊日同學,再加上自己的回憶,一點一點明白了上學時的一件事。
原來,李有真與自己的親姐姐有私情,正好被吳大秀看到,就隨口告訴了別人,這事越傳越過分,吳大秀轉學走了,而李有真的姐姐最終自殺了。知道了真相,美桃勸吳大秀放手,她覺得吳大秀有錯在先,這事就不要追究了吧。但吳大秀一心復仇,他把美桃託付給那位老闆。吳大秀來找李有真時,有這樣一個細節,他想用電梯,但電梯始終告訴他密碼是錯的,這暗示了他找李有真是錯誤的決定。果然,把吳大秀關十五年只是李有真報復的一部分,他是用這段時間等吳大秀的女兒長大。他給吳大秀看了一本相冊,吳大秀就這樣看到自己年幼的女兒一點點長成美桃。此時的美桃正在老闆那裡,打開一個禮物盒子,裡面是一對天使翅膀,正是十五年前父親給他的禮物。李有真說,那位老闆手裡有一本一樣的相冊,現在就可以給美桃看,吳大秀差點急瘋了,他用各種各樣糟蹋自己的方式懺悔,最後剪掉了自己的舌頭。李有真終於沒讓美桃看那本相冊,離開時在電梯里自殺了,對姐姐的死,他始終懷有愧疚,姐姐掉下水庫時,他放手了。吳大秀想讓催眠師幫他消除這部分記憶,但見到女兒時,他發現自己的記憶還在,所幸女兒不知道真相。
(版本二)
《老男孩》是朴贊郁導演的「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它的故事十分有戲劇性。接下來我把時間線弄順來講一下,因為電影不是順序講述的。
它講了男主(吳大秀)因為在讀書時看到了另一個學生(李有真)和他的姐姐(李素兒)在做親熱的事情,但其實並沒做,而男主看到這個事情後本來想保密的,結果告訴了他的基友(珠樺),然後基友又去告訴別人,一傳十,十傳百,而且越來越離譜,越來越嚴重,最後姐姐忍受不那個學生的姐姐忍受不了這樣的羞恥自殺了。
長大後,男主有了妻子女兒,女兒三歲那天,他被陌生人綁架了在一個秘密監獄關起來,這一關就是十五年,從電視里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經被殺,自己是嫌疑人,他先是消沉,之後又振奮精神鍛煉身體,用鋼筷子挖牆打算逃走,15年過去時,幕後黑手放過了他,他出去第一件事就是想到去復仇,他來到曾經被綁架的那個地方,遇到了一個年輕女子(壽司店女廚師,美桃),美桃得知了這件事,就想要去幫助他,而男主不願意,但後來看到她跟一個網友聊天發現那網友竟然知道自己的事情,於是就以為這女子也是他們的一夥,但女子說自己不是,後來男主通過調查確定了那網友就是那幕後黑手,而女子也是無辜的,就在要去報仇的時候,幕後黑手卻又抓住了他,並問他:「如果你知道了我為什麼要綁你,我就自殺。」
原來這幕後黑手就是讀書時候的那個學生李有真,他也因為內心的復仇心理而找到了男主,但男主此時也十分憤怒,當他想要殺了他時,幕後黑手丟出了自己的大招:
其實他被綁架的地方是故意安排的,就是為了讓男主和那女子相遇,而也是特意讓男主發現那女子聊天的網友就是他,讓他找到自己發現真相,然後錄下了男主和那女子做愛的音頻,並記錄在一個盒子裡面,裡面還有一個可怕的證據,那女孩原來是男主的女兒。男主此時羞恥和痛苦縈繞於心,而且幕後黑手告訴他此時他的女兒也收到了這樣的盒子,男主於是上去哀求他不要把盒子給她,甚至剪掉了自己的舌頭。原來的復仇竟變成了現在這樣子,跟之前幕後黑手的姐姐的狀況如出一轍。而那幕後黑手告訴他你現在知道原因了嗎?而男主此時也想起了前因後果(電影里男主是最後才知道了真相),痛哭了起來,幕後黑手看到了男主已被「毀」得不成樣子,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自殺了。這一場復仇的戰役,幕後黑手全勝。
最後,男主請求催眠師去消除自己對於那件事的記憶,催眠師告訴他這不能保證能百分百成功,後來他女兒找到了他,很明顯,幕後黑手並未把盒子給她,當他女兒抱住了他時,女兒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面容,而男主卻是百味雜稱,他並未被消除記憶,他的一生,都將被籠罩在羞恥和黑暗之中,他也不能告訴他女兒真相,因為這也會毀掉她。
長話短說——
長話短說:——影片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主人公吳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被囚禁在一個私人監牢中長達15年之久,在得以重見天日之後,他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在復仇的過程中,他遇見了年輕的壽司女店員,並藉助同窗老友追尋仇人,成功懲罰了監獄看守一番。與此同時,幕後仇人李有真也浮出水面。
故事的最後所有理由得以解釋:囚禁主使者也是為了自己的復仇,他與姐姐當年的不倫之戀被男主無意發現,姐姐自殺,於是主使者經過周密的計劃,讓男主愛上了自己的女兒(女店員)並發生了關系,這一切在他看來,就是自己最好的報復。
男主與女兒已經相愛,因為一些原因,他用催眠讓自己忘記這一切,依舊和女兒生活在了一起。——編劇導演居然這么搞?!
❸ 《名揚天下》電影觀後感
宋朝,大宋西北有遼人虎視眈眈,東北與高麗沖突頻盈。在八賢王出面調停下,終與高麗簽得盟約,更得高麗國王應允,將甥女嫁與仁宗,令二國永結秦晉。
高麗護嫁使團來到中土,在廬州稍作休息,然就在此時,隨團出使的高麗太子、七皇子卻相繼被殺,這事牽起了兩國沖突,大戰一觸即發。八賢王受命到廬州緝兇,卻為龐太師諸多為難,最後,終憑包拯的機智,將真凶追查出來。原來兇手是遼國潛伏在宋境的間諜,欲藉此挑起宋及高麗之爭,乘機入侵大宋,幸得包拯將戰事消弭於無形,更因此案而名揚天下。
血祭壇
為應付即將而為的秋試,天鴻書院中各學生皆埋頭苦讀。然就在此時,命案一件一件的發生,包拯的同窗好友,有知遇之恩的院士,亦師亦友的老師,皆一一被殺,更有甚者,書院附近挖掘出了一個消失了的古民族之祭壇,書院內各人之死相,便如祭壇內所刻的咒詛般。書院中登時人心惶惶,眾人皆深恐自己是受了咒詛,將是下一個犧牲之人!包拯從不相信鬼神咒詛之說,誓要破除迷信,給同窗好友找出真凶,令其沉冤得雪。
在包拯的追查下,發覺那消失了的民族,原來是給人一把火滅掉的。當日手染鮮血之人,竟就是今天被害之士,而真凶,竟是書院里的一名死者。
隱逸村之秘
包拯別過母親,在紅顏知己楚楚及忘年之交、十一歲之小展昭陪伴下,上京赴試。眾人途經遠在深山的楚楚的老家隱逸村,稍作停留。
包拯發現隱逸村內各人皆神秘兮兮的,且在六家人的密室里,皆有一具缺了身體一部份的干屍。就在此時,六家人的莊主一個一個的相繼被殺,其中更包括楚楚的父親。包拯全力追查下,發覺這跟各人家人那具干屍有密切的關系,原來在廿多年前,六家莊主將另一名情如手足的兄弟一家殺掉,並將那家人的干屍藏起,以示各人皆有罪在身,互相牽制。包拯終查得真凶,原來是那第七名兄弟之後人,潛伏在村中,等候復仇。
案件了結,包拯、楚楚及展昭繼續上路赴京,卻不知,原來這六名莊主之所以要隱居避世,背後竟隱藏著一大陰謀,那陰謀直接影響到當今皇帝的帝統
❹ 榴槤飄飄 影評
剛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這部2001年金馬獎影片<榴槤飄飄>,本應是睡覺的時間,卻一口氣看完而且越看越精神.
關於榴槤,影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它被人用來當棒槌打傷了接送秦燕的小混混,當時後巷的洗碗妹阿芬看見了兇手卻不肯承認也不敢報警,小燕讓阿芬的媽媽去報警,但是雙方一個是妓女,一個是黑戶都不敢報案。第二次,阿芬的爸爸花100元買來了一整個榴槤送給女兒當做生日禮物,想讓她嘗嘗傳說中的水果之王,一家人圍著刺蝟似的「果王」不知從何下手,到最後總算是打開了卻沒人喜歡吃。第三次,阿芬從南方把榴槤寄給了已經回到東北的小燕家裡,在新年同學聚會時小燕把這個北方沒有的水果拿給同學吃,初次接觸這種帶有臭味的東西,同學們都難以享受它的美味,最後小燕把它放到家裡的冰箱里留給父母,父母也一動沒動,最後只有小燕一個人品嘗和體味著它給人的香甜與略臭的氣味。
在那個年代,內地人想在香港那個繁華都市生存就象榴槤很難被北方人難以接受一樣,似營養豐富,外表卻被硬刺包裹,首先體會到並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那堅硬的外殼和略臭的氣味。
關於小燕,一個現實的女孩兒,在她看來,家鄉是個不能賺到大錢的地方,她渴望出人頭地,過上富裕的生活,所以去深圳那個經濟特區闖盪,認為只有那裡可以淘金。她拿著三個月的香港通行證去那裡做起了妓女,對她來說性只是一個生存工具,她輾轉在各個旅館之間,不停的接單,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的雙手沖洗陌生男人的身體還要說笑著,在香港她是沒有靈魂沒有家鄉的,直到在港的最後一天她也沒有去過香港海洋公園,記憶里的香港只是一條條小巷,甚至連當地的榴槤都沒有吃過一次。
東北人都是愛面子,好臉兒的,至今如此。小燕回到家鄉後,父母為這個在南方賺了大錢的女兒擺酒席,宴請親朋。(我忽然想起了上大學時賺的第一個月工資回到學校後也都請同學好朋友吃飯花掉了,花的一毛沒剩。)她的同學羨慕她,她的表妹渴望追隨她,希望她能帶著他們去南方闖盪,但她每次的回答都是「完了再說吧」「我還沒想好呢」。她在家裡洗碗的時候會看著自己的雙手想起過去,覺得手臟,跟她的媽媽要膠皮手套想將雙手隔離開。故事中的小燕還是離了婚,目送朋友踏上南下的火車,得知表妹也去了深圳闖盪,得到金錢的她回來後又很快失去了家人朋友這些更重要的東西。面對一片片雪花,她找到真正的自己,回到了那個屬於自己的位置——戲曲舞台上。
導演將這部影片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出來,並且許多演員都是非專業演員,而女主角秦海璐也是因為拍這部電影回到了8年未回的故鄉,劇中的那些同學也是她以前的同學扮演的,這部影片是她的成名作。看這種電影多少會感覺有點沉重的,但是畢竟這是7年前的電影了,現在的東北也比劇中拍攝的好了很多,前不久有同學去香港旅遊,銀子花了一大把回來後說元氣大傷,去了趟迪斯尼回來說和大連發現王國那些玩的東西都差不多,話說我們東北這噶瘩現在也不錯地尼
❺ 列舉影評中描寫 人物 情節 音樂 攝影 的句子 求助 速度
《中國合夥人》黃曉明演技的一次突破
這不會是黃曉明將來容易被提起的作品,卻會是他證明演技的代表作。
人物: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三人攜手演出陳可辛繼《投名狀》、《武俠》之後回歸拿手的文藝情感之作,講述中國留學機構新夢想自八零年代至今的奮起,穿插三人的兄弟情誼,暢談那些年,人人渴望的America dream。黃曉明飾演成東青,鄧超飾演孟曉駿,佟大為飾演王陽。
情節:自大學時代,農村出身的成東青考上燕京大學後,開始努力學習著英文。當時的他土法煉鋼背字典,練發音。縱然他一開始像個書獃子,很是木訥,在片中被另外兩位同窗笑是土鱉。他以孟曉駿為典範,以王陽為知己,他當家教,卻又被校方認定私自兼課予以開除,學校教書的這扇門被關了後,自行辦學的窗卻被開啟了
音樂: 陳可辛運用了齊秦的「外面的世界」與香港樂團Beyond的「海闊天空」做為此片最有時代共鳴的點綴,同時也是促使全片的人生、夢想、世道、你我,盡皆揉合,使之立體的關鍵。
片中除了從辦學草創時期的艱困說起以外,也明確的刻劃出三個人各自的典型,包含了缺點與優勢,有人大膽,但可能過於沖動,有人中立,卻是三人之間的潤滑劑,有人保守,但也有自己的踏實。觀眾除了感受到八零年代中國的青春脈動以外,也從三人彼此之間對於其教育事業的理念中,看見三人的友情逐步由磨擦乃至於磨合,當中包含著青春歲月的浪漫與成熟入世後的感嘆。
或許有人會認為不過是中國人拍給自己看的自爽片,但實則不然,由於是透過香港導演陳可辛的執導,盡管片中有一番扳倒美帝的戲碼,卻也有「美國人攻擊中國大使館,中國人卻跑去攻擊自家留學機構」的現象,片中的成東青不顧一切面對抗議的群眾時痛心疾呼:「誰是民族罪人?誰是賣國賊?美國炸了大使館,你們就來砸英語學校,要是外星人來砸地球,你們要去砸航天部嗎?你們跟三十年前有什麼區別?你們就知道窩里橫,中國人打中國人,懦夫﹗」那段足以平衡這部電影在緬懷這些奮斗的過往之際,還能反省自身民族性的缺失。雖然我是台灣人,但看到那段時,仍不免心有戚戚焉。
中國一線男星的黃曉明,終於在這部片里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氣息,不再是陰狠、邪氣,跳脫出本身就具備的「狼」的氣質後,在這部片中竟多了一份自然的朴質,甚至不再如過去的角色那般英氣睿智,說他變得「蠢」了就是對於他的演技轉變最直接的描述。這份蠢不只是仰賴服裝與造型打扮的巧飾,更多的是他在呈現功成名就後依然將傲氣藏匿得很好的演技,成功的擺脫了原有的本色。
若滿意請及時採納
❻ 鄧稼先觀後感
永遠的鞭策——觀電影《鄧稼先》所感(2011-10-17 21:37:55)轉載▼標簽: 鄧稼先觀後感教育
鄧稼先,一個舉世聞名、婦孺皆知的名字,一位值得我們永遠敬仰、悼念、學習的偉大物理學家。
懷揣著崇敬,夾雜著些許好奇,觀看了電影《鄧稼先》。
電影以倒敘的形式從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問鄧稼先是否願意參加國家放一個「大炮仗」的工作開始,為我們再現了鄧稼先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祖國無私奉獻,直至生命耗盡的二十八年。
電影給了我很多的感動,其中一些片段更是讓我記憶深刻,感觸頗多。
當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問他是否願意參加國家的一個需要嚴格保密、從此隱姓埋名的「大炮仗」計劃時,他沒有任何的猶豫,而是激動地說:國家終於要搞自己的核武器了!他這是時刻盼望著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啊!所以當問到他時,才會感到激動而沒有絲毫猶豫。
當然激動過後也有幾分憂慮,從此自己就不能照顧家裡,不能陪在家人身邊了。或許是心中愧疚吧,當女兒要求他帶她去動物園看老虎時,他卻答成去看老鼠。好笑嗎?一點都不,為國舍家是大義,但人之常情總不免惦記家人。捫心自問,換成是我們,要我們為大家作出如此大的犧牲,我們能毫不猶豫的答應嗎?他並不是不顧家,只是為了大家,只能舍小家!
回到工作中,國家下決心造原子彈了,但有的卻只是從蘇聯緊急抽調回來的留學生,以及從國內高等院校中找的一批學生和將軍口中的鈾濃縮工廠、原子彈裝配廠、核試驗基地。
如何開始?先得把這批學生帶成核專家。俗語有雲:說得容易,實際實行談何容易。但鄧稼先愣是毫無怨言地接下了這個困難重重的任務。
從此,他從家人和世人的視野中徹底消失,撲身於原子彈的研製。穿梭於研究所與實驗場之間。領導大家設計,親自下到實驗基地,檢查實驗的進行,觀察實驗。面對本該有的蘇聯援助,最後卻沒有,他毫不懈氣,帶領大家一點一點地摸索,不屈不撓。甚至於在一次實驗發生了問題時,不顧危險親自去檢查,看到殘片時他毫不猶豫的撿了起來。確認問題後才反應過來,這是帶有核輻射的極度危險品,慌忙地扔掉。慌忙很正常,捨身為國,真的毫無懼怕?說不怕,肯定不現實。人有著求生的本能。不過是在另一種堅定信念支撐下即使有著這樣的畏懼仍能勇往直前罷了。英雄也是人,不是神!
為了祖國,隱姓埋名,在艱苦的條件下默默奉獻著。但在動盪的文化大革命中,仍沒能倖免。一回到北京,見到同事在被批鬥,他上前解圍。同行的人無奈的告訴他,快回家看看,你家也被抄了。匆忙回到家,看著一片狼藉的家,以及坐在家中憔悴的妻子。他開玩笑說,還以為走錯門了。言語中多是無奈,卻仍無甚怨言。甚至於後來因為一次實驗的失敗,集體被要求反思莫須有問題、錯誤,遭受無仁道的對待。危急時刻,所幸同窗好友楊振寧回國,要求見他,才得以回北京避過一劫。如此情景,不免讓人覺得心酸,一個大物理學家,卻不得不以如此方式才得以逃過一劫。或許這也就是文革的無理所在了吧。旁人亦覺心酸,他作為當事人卻硬生生地給忍下來了,支撐他的無疑是那顆火熱的「中國心」,那份濃濃的愛國情。
回到北京見到同窗好友楊振寧,同窗問到這些年在幹嘛,卻只能以「家還在北京」搪塞。好友說起留學時的趣事,鄧稼先卻已難以記起了。對於好友的問題,在政治條件下,不能回答,卻又不能不答,最後只能艱難地含糊其辭。好友不停地製造話題,卻仍無話可說。小心翼翼地應付自己的好友,換誰都不會覺得好受。好友給他帶來一張田園唱片,很驚喜,笑笑,讓人覺得有幾分失落,自己都快忘了自己有這么個愛好了。
送好友走,好友說出了憋了很久的問題:外國流傳是美國人幫忙中國才造出了原子彈,是真的嗎?鄧稼先的表情很憋屈,然而卻不能回答,得先問國家的意思,對於這么個問題該怎麼回答。回到家,接到國務院的電話,總理指示據實回答:是中國人憑借自己的力量造出來的。他立即動手開始寫信,一臉寫滿的是激動。接到這個肯定回答的好友楊振寧同樣很激動,激動地哭了。可見前輩們對祖國的熱愛是何等的深沉。
動盪的文化大革命終於過去了,科研環境也漸漸好轉了。鄧稼先成了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長,他的妻子卻是第一次踏入他工作的九院。妻子要來了,鄧稼先卻發愁了,沒地方住。警衛直言和他住一塊啊!他卻擔心自己住的地方也是院里大家討論工作的地方,怕與保密條款不符。是啊,他的工作室是保密的,嚴格保密,因此他在之中過了二十多年單身漢的生活。見到妻子,卻都已經老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給了祖國,給了人民,默默地貢獻了一生。擔心吃飯問題,警衛說到專家小食堂去打,他卻惦記著公私分明。
項目穩步進展著,他自己卻已經垮了。當年反應過來自己直接接觸了核物質時,他就知道自己會有這一天,他沒有料到的是這一天來的這樣快。躺在病床上,他心裡惦記著的仍然是核研究,甚至自己已經躺在床上不能動了,仍在口述著自己對於核研究的見解、計劃,惦記著我們不能落別人太多!
短短的100分鍾,再現了鄧稼先為祖國無私奉獻的二十八年。他對祖國的愛,化為了他二十八年的默默奉獻,無論祖國如何待他,都毫無怨言。祖國強大了,就是他最大的快樂。
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份愛國情操,讓我為之動容。看看今天身邊的一些人,嚮往國外,擠破了頭想要出國。當然我不反對出國留學,畢竟我們的科學技術確實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我們需要走出去,需要學習別人先進的技術、理論。然而,出國的留學生中真正學成回國的少之又少。有些人貪圖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卻還要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嚷嚷著科學無國界。科學真的是無國界嗎?即使科學是無國界的,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經常聽到人在說國外如何如何好,環境好,福利優。可是那些優越,哪一個不是建立在以天價出口科技產品,廉價進口高能耗低科技產品的基礎上的。或許出國的人會說那這也是全體國民的責任啊!但不要忘了,國家給了你為數不多的高等教育機會,投入巨大讓你接受優良的高等教育,難道為的就是讓你有一天用你所學到的知識為外國從養你的祖國那裡賺取巨額的利潤,然後再去為外國公民創造福利?老一輩科學家批評青年一代信仰缺失,我很贊同。真的,每天大家都在為了自己的那一點蠅頭小利而忙碌著。遺忘了很多很多!當然能者多為,平凡的我們做好本職工作就好。然而,自問,我們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嗎?
很佩服鄧稼先,佩服他能不畏艱辛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在艱苦的環境下從事著繁重的科研任務;佩服他對祖國無怨無悔,無論祖國如何對他,他仍毫無怨言;佩服他對祖國那份深深的愛、那顆火熱的中國心。
鄧稼先的一生,想了很久,卻無法找到合適的語句來概括,能想到的詞語,在他身上似乎都顯得很無力。他的一生,張愛萍將軍的悼詞給出了很好的概括,在此借用一下吧: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君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哀君早辭世,功勛澤人間。
如今給我們青年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我們總是很抗拒,很排斥。《鄧稼先》,一個偉人的傳記,給我們的,卻是最深沉的愛國主義教育;永遠鞭策著我們:記住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我們不能落後別人太多!
【作者來自:中國科技大學】
❼ 學會吃苦學會活著觀後感
[學生觀後感作文]幸福的方向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無棣縣第二實驗學校六(1)班高文琦 幸福是什麼?是班級中同學們的團結友愛、 互幫互助 ;是家庭里父母親人待你的和藹可親;是社會上奔涌的為國為民拼搏奉獻的滾滾熱潮…… 是的,這就是幸福,學生觀後感作文.盡管它可能不那麼的體面,不那麼的富貴,但你哪怕只有一絲心動,你也是幸福的! 幸福在哪裡?它既在和同窗的每一次埋頭苦讀,孜孜不倦中,又在與家人的每一次久別重逢,真情相擁時;它既在別人給予的每一句肯定的話語中,又在和著生日燭光的那一曲輕輕地祝福里;它既在光陰荏苒的每一顆 乳牙松動 中,又在見證自己生命之樹茁壯成長的年輪里…… 是的,這就是幸福.盡管它可能不那麼的豪壯,不那麼的長久,但你哪怕只有一絲沖動,你也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麼滋味?它有時甜如蜜糖,有時辛若姜辣,有時苦似黃連,有時又是一種難以言表的酸澀……但這正是真正的人生,用心靈品味生活,用理想感知社會,周圍的一切都會變得無限美好! 是的,這就是幸福,盡管它可能不那麼的暢快,不那麼的幸運,但你哪怕只有一絲感動,你也是幸福的! …… 昨天,我遙望幸福的方向; 今天,我昂首闊步向著幸福進發! 輔導教師 孫金華 幸福的感覺 姓名:李子彥班級: 六年級二班 今天,是開學的日子.像每年一樣,「開學第一課」又給我們推出了一個全 新的主題 —幸福!那麼,幸福的感覺是什麼呢?幸福又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來看看,幸福的感覺! 10歲小男孩劉浩為我們呈現了他擁有的幸福的感覺:他是一個盲童,看不見任何美好事物的他,彈奏出了及其美妙的音樂.誰又能相信呢?這全靠他媽媽對他的關愛!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所產生、所給予的幸福的感覺是偉大的!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只是看你想不想辦.幸福,是關愛的感覺;幸福的感覺,是關愛、是付出. 幸福是什麼?我說,幸福是快樂、幸福是無私的奉獻、幸福是關愛、幸福是……幸福的感覺又是什麼?幸福的感覺酸、甜、苦、辣,什麼都有.酸的讓人感動;甜的,讓人感到甜蜜;苦的,讓人感到艱難;辣的,讓人感到羞愧.我感受到,幸福是多種概念的;幸福的感覺是多味的.這些概念與味道是通過不同的環境得到不同幸福來定義的.只有經過各種環境獲得的幸福才是最珍貴的. 幸福和幸福的感覺,我們都知道了.就讓我們一起好好珍惜吧!
❽ 鄧稼先觀後感(寫出自己的感受為主)
「一代巨匠,譜寫中國強國之夢。兩彈元勛,照亮世界歷史天空。」在慶祝黨的89歲生日之際,集團公司黨委組織觀看了愛國主義史詩獻禮片《鄧稼先》,廣大黨員共同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滌盪。
影片藉助簡潔的場景、朴實的語言、入微的細節,真實還原出這位「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至愛真情。他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他身上集中體現出赤誠的愛國情感、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淡薄名利的無私奉獻和勇於創造的事業追求,實實在在打動了我們的心。
能夠成為大師,本身的經歷定是足以被稱之為「風雲」或者「傳奇」的,鄧稼先就是這樣的傳奇。心懷強國夢想的他,早已將個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甘願隱姓埋名於戈壁荒漠,一紮就是數十年,環境惡劣超出常人想像。但他為了神聖的事業,義無反顧選擇了堅忍。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組織上嚴格要求他對外界甚至是自己至親的家人都不能透露半點風聲,他深知利害,忍了下來;原子彈爆炸成功,他不能照相留下終身遺憾,不能發表研究成果,更無法與親朋好友分享喜悅,他嚴守秘密,忍了下來;明明是為國家立了大功的人,卻因為這不能說的秘密被抄家以致連累妻子兒女,他心痛且疚,還是忍了下來;美籍華僑楊振寧教授回國探親,他被點名參加接待,面對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獎得主的熱情關切,他依然是恪守紀律,訥訥地推說「不知道」、「不方便」。昔日同窗好友,今日遭遇反差如此鮮明,旁人看著心酸,他仍舊可以淡然地搪塞過去。可是在「中國的原子彈聽說有兩個美國人的幫助」這樣的問題上也不得不含糊其辭,卻讓他悶悶不樂,「感到不舒服」,因為這嚴重傷及的是他最珍視的民族精神和中國氣節!幸好周恩來總理及時作出了明確指示,鄧稼先連夜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成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餞行晚宴上,楊振寧看到這封特快專遞來的信,激動得泣不成聲。那一刻,我們讀懂了「中國心」的涵義,更為無數像鄧稼先這樣「中國的脊樑」式知識分子而揚眉吐氣。
心有大事業,成就大目標。世人看見的多是壯麗輝煌的果實,又有幾個人能了解這過程的曲折艱辛。一個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朝著既定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歷經磨難終不改其志,無怨無悔奉獻畢生,又怎能成就這偉大神聖的事業呢?鄧稼先作為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典範和楷模,雖然他經歷的時代已經過去,但他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與他的寬廣無私相比,當前倍受職場白領追捧的「杜拉拉」們內心裡那點卑微的一己之私,恐怕是要自慚到塵埃里去的。浮華時代,我們更需要向鄧稼先學習,繼承發揚「兩彈一星」的精神財富,踏實做人,認真做事,頂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的人受得起委屈。縱然不能成就驚天偉業,也要無愧於一個大寫。
《鄧稼先》觀後感
今天,我和婆婆一起去看了一部名叫《鄧稼先》的電影。
鄧稼先生於1924年6月25日。他的一生對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後, 他因為遭到氫彈的核輻射,在1986年7月25日,逝世於北京。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鄧稼先為了實現原子彈和氫彈成功爆破,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著,無私奉獻著自己的一生。最後他終於成功爆破了兩彈一星。
看了這部電影,我被鄧稼先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鄧稼先以自己嚴謹的科學態度,無私的奉獻精神換來了自己光榮的一生.他舍「小家」為「大家」,為了祖國,他認為就算為這兩彈一星死也是光榮的。他為這兩彈一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向鄧稼先學習吧!
「一代巨匠,譜寫中國強國之夢。兩彈元勛,照亮世界歷史天空。「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叫中國………遙遠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悅耳的歌聲唱出深深的情,為了這巨龍的騰飛有多少人付出血的代價!而有一個偉人,他沒有和毛主席朱德般戰功赫赫,但他以他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人們他就是鄧稼先。今天我去看了電影《鄧稼先》,讓我們一同走近鄧稼先的世界,感受心靈深處的震撼吧!
影片藉助簡潔的場景、朴實的語言、入微的細節,真實還原出這位「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至愛真情。他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他身上集中體現出赤誠的愛國情感、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淡薄名利的無私奉獻和勇於創造的事業追求,實實在在打動了我們的心。
鄧稼先生於1924年6月25日。他的一生對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後, 他因為遭到氫彈的核輻射,在1986年7月25日,逝世於北京。
他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第9天便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他來到了生活條件惡劣的戈壁灘為祖國國防事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白天的戈壁灘酷熱而晚上又刺骨般冷.他在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下,成功的領導了氫,原子彈的發射.
他是氫彈的開發者,他的成就意味著中國「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他是中國的功臣,而奧本海莫也是其國家的功臣.但二人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奧本海莫鋒芒畢露不拘小節,鄧稼先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截然不同的性格決定不同的人生.
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曾說:「他把畢生的經歷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楊振寧稱贊鄧稼先時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們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在國慶60周年緬懷和追憶英雄。是我永遠學習的動力,永不忘本。向為中華民族作出貢獻的人民致敬。
我們對比他和居里夫人的光輝事跡,便會發現許多驚人之處:一樣熱愛祖國,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一樣做出傑出貢獻;那我們便可以說,鄧稼先是中國的「瑪麗.居里」!
他的成就使千千萬萬中國人歡天喜地,慶賀中國這古老的巨龍騰飛了!但他仍不懈努力,為中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默默奉獻著他的一切.
中國人不可以忘記的人------鄧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