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張愛玲電影觀後感

張愛玲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20 17:20:51

❶ 讀《張愛玲傳》有感

讀《張愛玲傳》有感
她,於千萬人之中脫俗著,於千萬年之中寂寞著。如一朵塵埃里的小花,沒落里透著驚艷。
終於看完了張愛玲傳。一本破損封面的小綠皮書,封面的一側印著張愛玲側面的一小張黑白照片。本以為這本傳記會和大多數傳記一樣,充滿著記事的年表和蒼白的對事件發生的白描,但是現在看來,這也算是我所讀過的傳記里較佳的。
很早以前就讀過張愛玲的文集。但讀下去,不得要領,想來也是因為被繁瑣的對話,故事情節所嚇退,並未讀完讀全。後來才知道,張愛玲的小說有很大一部分舊式小說的影子,比如《紅樓夢》和《海上花》。才漸漸覺得,有時候張愛玲對人物心理活動和穿著的描寫真真的和紅樓夢有一些相似,盡管紅樓夢也是我覺得繁瑣看了一半又舍棄的名小說。就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塑造來說,紅樓夢和張愛玲的大部分早期小說還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張愛玲幼年從貴族到落魄的生活狀態也和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相近,可能這就是她讀紅樓夢如此親切的原因之一。張愛玲對於服裝色彩的獨到見解,也使她對人物出場的描寫細致不亞於紅樓夢的篇幅細膩。
張愛玲是早已成名的人物,她有個著名的理論:「成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自然是描摹成功者的喜悅。但對我們而言,張愛玲趁早的努力是更應該提到的。首先是書讀得早,讀得多,讀得專。這也要歸功於她的知識家庭。這使她自小有書讀。有人指導她的母親在他三歲的時候讓她背唐詩,傭人也常常給她講「三國」。
《張愛玲傳》是一本詳細描繪張愛玲人生經歷的書。書中詳細介紹了張愛玲的出生背景。令人驚訝的是張愛玲是出生在門第甚為高貴的家庭中的長孫女。關於她那顯赫的家世,她在歷史上曾經留過聲名的列祖列宗,在張愛玲走紅的時候,就曾引起過一些人的議論,然而,曾經顯赫的家族並不能提高他們後裔的價值。相反,倒是後人自身的光彩又照亮了他們的家譜。
本書還介紹了她的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胡的政治身份,給張愛玲的面目蒙上了一層迷霧。第二段婚姻她與美國著名戲劇家賴雅。賴雅也是張愛玲的精神家園,但他們的物質生活依然艱難。在賴雅的勸說下,她打掉了孩子,兩人過著相濡以沫的生活。張愛玲走過了人生最繁華的路段,也經受了人生最蒼涼的景象。這種人身的巨變使她在70年代已經停止了寫作。
張愛玲的一生從興到衰,走過了人身的最繁華,經受了人生的最蒼涼,她以洞穿人世滄桑,在時空的輪回中升華。她給後人留下的只是幾本小說,但這些小說在當時篇篇震動文壇。張愛玲的文學創作幾乎瞬間登上了文學高峰,紅遍上海。它的魅力現在還影響著世人。張愛玲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幾本書,從字里行間里更讓我們看到了她的特立獨行的性格和她那的惟妙惟肖的描摹。
讀了本書後我更了解到了張愛玲的生平事跡,讓我更清晰的解讀到了只屬於張愛玲的優雅!

讀《張愛玲傳》有感

近些日看了《張愛玲傳》,看這本書的目的來自對張愛玲的好奇和喜愛,這個傳奇的女子到底有怎樣的身世,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是什麼讓這個女子會再文壇上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
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家庭富裕,背景顯赫。是洋務派名臣李鴻章的曾孫女,她在小學時就已經顯露出她得文學天賦了,年紀輕輕的她可以創作出滄桑的作品,不得不讓人嘆服。之久就讀於聖瑪利亞女校,香港大學,在學校這段時間是她積累壯大的時間,經過自身的不斷發展,她得作品受到了無數名人的好評,代表作有《傾城之戀》、《金鎖記》、《色戒》、《半生緣》,如今有些作品被拍成了電影,無論在何時何地,她對文學的熱情之火不曾熄滅,也是她積極上進的心,讓她在文學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國文壇獨樹一幟,人生是舞台,個人脫不了要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人生舞台上遠遠眺望著,她不是導演,卻如勝似導演,用筆娓娓動聽地為我們講述過去某一場或正在進行的人生戲劇里的諸位角色。
記得老師說過,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先從模仿開始,對張愛玲的文字我反復琢磨推敲,雖然我妹有經歷她得人生,沒有她那麼復雜的背景,但是我可以模仿她得寫作風格。但是相比寫作風格來講,我更應該有她的堅強和獨當一面的能力。和她一樣對文學永遠充滿信心,永不放棄。

文章好句: 1、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帛緞子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

2、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3、你年輕么?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

4、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然後開出花來。

❷ 張愛玲作品讀後感一百字內容

看張愛玲,體會到一句話,何謂「強極則辱,慧極必傷」。她為何就不能有一會兒糊塗的時候?她為何就不能在這滾滾紅塵里有一會兒的麻醉沉迷?

「她覺得過了童年就沒有這么平安過。時間過得悠長,無窮無盡,是個金色的沙漠,浩浩盪盪一無所有。只有嘹亮的音樂,過去未來重門洞開,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這一段時間與生命里無論什麼別的事都不一樣,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她不過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夢的河上劃船,隨時可以上岸」

這是她跟胡南成戀愛後寫的一段話,「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可想愛對於她生命的意義,然而在這樣的時刻,她想到的亦是隨時可以上岸。「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可以看出,這幾乎等同於她的信仰,信仰又怎麼能和現實的生活有任何關系呢?

說她紅顏薄命亦是對的。張愛玲的美是在骨子裡的,是近似於與蓮花,與月光,與雪山般代表的美,是清冷的美,是出世的美,是幾乎靠近於神的美。與世俗中令人溫暖的美是相反的,因此她的美只能存在於意境之中,遠觀之中。然而這便是她的命運了,她若不屑改變,如不能英年早逝,就只能悄然孤身終老。

古往今來,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這樣的女子還有如林黛玉,如李清照,當然前者只是創造出來的人物。藝術家有才華,創造出傳世的文學作品的多不其數,然而能將自己的人生也寫成一部著作的,又有多少呢?

張愛玲的美,是以生命作為代價,是以幸福作為祭品,來追求的美。難怪胡南成的書里,總嘆她驚為天人,字里行間透露出跟她在一起的沾沾自喜,然而真正要陪著在身邊的,卻還是小胡,小蘇或是其他的女子。你說他矛盾嗎?其實真還不是的。只是嘆這世間,神仙偶爾是有的,然而神仙眷侶,卻還真的是不易有。。。

❸ 《半生緣》電影的影評~~100分找原創!!!

你好
樓上轉載了一篇張愛玲的作品
不過,你應當是編導專業的學生
你應該清楚
文學影評內和我容們所寫的專業或考試影評是大相徑庭的(就是完全不一樣)
我么看過這部電影 也沒時間邦奇看完再寫影評了
這樣 你找一個沒人稀用的搜索引擎 找50頁之後的
或者張冠李戴
老師說 大段大段抄算剽竊 一篇文章是十個人的傑作是合理引用
你要珍重啊

❹ 求張愛玲作品讀後感

我心中的張愛玲

我敬佩每一個作家,但,對她,我卻不能用「敬」字。她來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別人的評價,她是為了「完成」她該完成的事業。
她本不普通,她是貴胄的後裔,只要讀過近代史,人人都知道她顯赫的家族,纓絡鼎食之家,「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曾有一條街都是她的祖業。吳音,刺綉,園林,外灘的洋行,繁忙的商阜……,這里曾給予了她文學的素養,讓她初出茅廬就伸手不凡。
但她實在又太普通了。她並沒有太多的父母親情,從小在下人們中長大,遭遇了父母離異,後母的虐待,從大家庭中奔逃出來,只求自由。從此為生活所迫,在香港失陷時挨過餓,受過炮火的驚嚇,也享受過很純的讀書的時光,漂亮的旗袍,各種的小吃零食;老年以後,她也不愛做飯,只是買點熟食充飢。
她走進我的視野太平常,只是一本自傳,一本小說集,還有一本尚未捧讀的散文。遠不及巴金,遠不及魯迅,遠不及老舍,更不及朱自清,他們都曾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她走進我的視野並不豐厚。但是她走進我的視野又太不平常。有賈平凹的贊美,有傅雷的批評,有當代的少男少女對她的崇拜,勝過三毛,勝過瓊瑤,報紙上時不時的閃出她的芳名,她的冷麵,她的才華,她的愛情,尤其是那旗袍的身材。她是誰?
她神秘,又不神秘。她是蓄足了勢,張足了本,才姍姍從小說中向我走來,她席著三十年代大上海的紛雜世情。她的筆中浸著殖民地時的含辱的眼淚,她的文字是飽含了大家庭的世故,從權勢欲強悍的太太,到柔弱病態的小姐或姨太太,中國的三四十年代的舊制家庭的特別的生活,高牆深院中的悲歡離合,齷齪的一幕一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破碎,情的破碎,碎,碎得讓人冷漠。而她又不是神秘的,那大家庭中不幸都是那麼的普通,沒有太多的政治目的,更沒有激烈的信仰交鋒,都是「利」與「情」、「欲」導演的家庭的悲劇,太平常了,那些主人公的小伎倆雖然很小,但是在生活中卻又讓人耿耿於懷,讓你讀之就生一種同情,一種同感,一種自憐。
她能不尖刻嗎?一代舊生活的記錄者,上帝將她拋於這個世界卻並沒有賜予她太多的溫情,「樂不抵苦」,她的文字帶著冷風,冷嗖嗖的風。她一生如轉蓬,應該一如李商隱吧,都是名門之後,都能詠詩作賦,然後是四處漂泊。但是李商隱能詠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因為李的人生中有一段世情羨慕的愛情,李的少女時代「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多麼天真純情啊。可是,她沒有,她少年老成,她如北地里荒蕪之地的轉蓬,從大陸到香港,從香港到美國,由美國又到香港,再到美國,迫於生活她來到台灣,竟沒有錢飛到家中,又轉到香港,最後死於美國一間小房子,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甚至沒有一個人知道她怎麼死去的。她曾經有一份遲到的愛情,卻並不為周圍人的贊同,丈夫的不忠與離棄,給她很大的打擊,雖然中年再度結為連理,卻是承受著疾病與貧困,然後是死亡的陰影籠罩。一個大家閨秀,看到的是鴉片,姨太太,太太,錢,錢,欲,欲,一群艱難的生活的人們,她的文字犀利尖刻,缺少溫情,像她周圍的世界。又怎能讓一個柔弱的肩負起這一切的責任?她並不尖刻,她只是如實地記錄,當了一個歷史的記錄員。一位很執著的書記員。
她是個完完全全的俗世的作家。有人將她與曹雪芹相提,我以為只講對了一部分,他們都是再現了日常生活中的男男女女。我以為曺的作品可以用「清」字去品讀,尤其是黛玉,晴雯,史湘雲,尤三姐,哪一個不是清清的如水的人物兒,這些仙女一樣美麗,水一樣清純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是極少的,即使有也不及曺的性靈之脫俗出塵。但她卻將王熙鳳,趙姨娘樣的人物兒挖了也來,吹上些氣兒,改了服飾,變成主角,人物的心計雖不及趙姨娘的狠毒,手腕不及王熙鳳的刁鑽陰詐。但讓人讀了恨不能切齒,憐又不能容其俗下。那一幕幕,一位位,更讓你感到是生活的原型而不是藝術的升華。
《我的天才夢》中她寫道「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她就是這樣地寫中國三房四妾中的太太、姨娘,大小姐,三少爺的生活,寫幾世同堂的矛盾,寫為生計的爾虞我詐,不論是嘶心裂肺地哭鬧,還是暗地裡的使壞,都是一部真實的舊中國的最末記錄,用低沉的筆記錄,沒有一個小說的矛盾可以與「轟轟烈烈」掛鉤,只能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太普通了,在紛亂的三四年代,不入主流文化,也不能歸於哪門哪派,俗之又俗的人,俗之又俗的小事,但是她卻孜孜以求,沒想到一個女流之輩竟然自己獨辟了一個門徑,展卷就能感受其中獨特的時代與文化。從此不會再有這樣的作家用一枝筆全力地展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俗文化了,尤其是女人的文化,舊家庭的文化。
她很寂寞,很少交往,更不會應酬。她曾在文章中表白「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她為寫作而活,直到大限到時,在羅切斯特街的公寓三樓,她躺在地毯上,不驚擾一下這個世界就走了,無聲無息,好安靜,好冷清,岩石的桌面上還攤開著一部尚未完稿的長篇小說《小團圓》。
她就是紅極舊上海灘的天才奇女——張愛玲。

❺ 求張愛玲《半生緣》讀後感

生命來是一襲爬滿了虱子的華麗自的袍子。 緣卻又是對相愛的人的極大諷刺與愚弄。——引子 張愛玲,這個文壇小女子用她一貫的冷色調勾畫出3對男女的愛「緣」,是孽緣?還是無緣? 顧曼楨與沈世均的緣=時間的沉澱 曼楨是一個表面柔弱卻又堅強的女人,清貧的環境造就了她那倔強、堅忍、執著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後的日子,她擔起了贍養家人的責任,與世均平淡而又真實的愛中,她在忙碌中找到一絲慰藉,為了家人,她作出了感情方面的犧牲,在世均的體諒中這個「弱女子」感到了幸福與快樂。在默默中,她撐起了一個家,然而曼璐在祝鴻才身邊的日漸失寵,在她的私心與母親和用人合謀草草將妹妹送入自己丈夫的懷中,在被實施暴行之後的曼璐被囚禁了,無顏面對自己深愛著的他。在堅忍的她終於又一次挺了過來,在病友幫助下,成功逃脫,開始了居無定所的生活,……

❻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

有人認為,"柳原意在求歡,流蘇意在求生,這是女性根本的悲哀,也是張愛玲的洞見所在"。也許,傅雷的意見僅僅代表著男性讀者的意見,這個意見對於范柳原是合適的,對於白流蘇則有些冤屈。站在女性的立場看,白流蘇的調情的背後,是生存的焦灼和無奈。因此,張愛玲對此批評並不服氣,她為此寫了《自己的文章》反駁說:"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同時,這也是一個關於"棄婦"的故事,是一個棄婦在進行垂死掙扎和自我拯救之後終於修成正果的故事。因此,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張愛玲版的"娜拉走後怎樣"的故事,一個關於"逃離"的故事。白流蘇雖然幾經努力得到了眾人虎視眈眈的獵物范柳原,成功地逃出了家庭,但是,作者並沒有因此而削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荒涼感。白流蘇逃出了狼窩,又落入了虎口,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沒有愛情的空城,而這座空城的獲得也僅僅是因為戰爭的成全,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雖然戰爭加快和簡化了許多人正式成婚的速度,但作者心裡最明白,這種婚姻肯定是靠不住的。

❼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讀後感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讀後感]

嘿嘿,又見面了,重寫讀後感,坐上四路車早上本來很高興,就構思了會回來怎麼寫的思路,結果回來打開網頁一看,沒有我原先的那篇了,給我刪了,哼╭(╯^╰)╮

還是言歸正題吧,不給你計較,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讀後感。前幾天看剛從省圖(山東省圖書館)借的張愛玲文集這本書,其中有《傾城之戀》這部,經過幾天的斗爭終於看完這本書,書中的女主角是流蘇,男主角柳原。流蘇是一位白家六小姐,結過婚有了一個小女孩,之後一點小事,離了婚,在那個時代,離婚是不光彩的事。現如今帶著回娘家避難,自己平時也賺了點錢,錢當初三年那他的錢炒股輸了,家裡人三嫂說流蘇是掃把星,老公得了病,把娘家吃窮了。現在流蘇要錢沒錢,離家也離不開,在家受氣還看不下去。正巧徐太太給白家七小姐說們,介紹一家大戶人家,說出國留學生,家裡好多財產,白家條件這么好,那我們家七小姐配不上,然而之後有些四太太和別人說;男的看不上七小姐的話,也帶著她的兩個女兒,別人說他的兩個女兒小,比男的小二十,不行,四太太說,男人喜歡嫩的.可同時剛好七小姐在旁邊聽到了這話生氣的回了房間。可是別人又說:「以前有好多闊家太太紛紛把自己女兒許配給他,他都沒看上,從那他就把女人放在腳下踩。」之後老太太把家裡的值錢的寶貝都給七小姐帶,還有好的布料拿去做衣服,就這樣讓七小姐和那男的見面。終於到見面的時間了,司機開車,然而只有一輛,只能坐五人,七小姐和六小姐都坐在了前面,後面有一位徐太太,此時四太太沒急著上車,說;「等兩個女兒,七小姐聽了很生氣,六小姐小下車,七小姐不讓下,之後他們趕緊催著要走,實在是坐不下,只好那兩個女兒沒去成。」

七小姐相親回來了。此時的她不高興,急忙把首飾摘下,太太們問怎麼了。太太們就問去的人,之後聽說是看電影她在那等的妝都掉了,然而又說跳舞,七小姐明明不會跳舞,就這樣流舒和那個男的跳起了舞。太太們在流舒的房間附近出特意讓流舒聽到:「說流舒跟她老公學會了這招,會勾引男,說的話處處傷人。」很長時間徐太太都沒有來白家,徐太太突然有一天來到白家說:「她老公去香港,他和老公一塊去,七小姐的事就放一下,由於那男的出國去新加坡。六小姐的那事,介紹的那男的有老婆了,突然插進一個做小三不合適,就這樣劉小姐的事沒指望了。要不我們去香港,六小姐也去,順便照顧我的孩子,路費我出,此時徐太太等六小姐的回話,六小姐之後就答應了。」他們收拾了行李,就這樣坐上了輪船,抵達了香港,流舒不知道柳原在香港等她,讀後感《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讀後感》。靠了岸,下了船,流舒看見海邊的風景,男男女女......,之後顧不上看風景,急忙回到旅館,此時柳原在旅館等他們到來,徐太太一家把行李拖到房間,隨後流舒和柳原說話,你怎麼沒去新加坡,柳原笑里長刀回答道:「我在這等你。」流舒沒再說什麼。就這樣柳原帶著流舒去了好多地方玩,有舞場、海邊,大家都認為流舒和柳原是一對,然而柳原卻不明說,也不告訴流舒,說愛她這些。自我感覺,男的好折磨人(自我小感慨)。然而流舒很明顯的愛柳原。徐太太說:「柳原不對六小姐說明,發生事後不用承擔責任,反正沒確認關系。」當時聽到這話我很生氣,男的就這得行(還是我的小感慨哦)。流舒的房間隔壁分別是徐太太的房子和柳原的房子,然而柳原半夜給流舒打電話說:「我愛你」之後就掛了,嚇得流舒沒緩過身來,柳原之後又打過去問:「你愛不愛我」流舒沒說什麼,又掛了。柳原只是帶著流舒玩,在別人看來,他們倆早發生過什麼,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只有柳原說國,之後把流舒安排好住處,還請了保姆,自柳原走後,流舒感到孤獨,房子大,很凄涼,沒有人和她在這房子里生活,感覺又回到了從前,孤苦伶仃。(感受:房子再大,經濟物質再好,沒有和親人在一起也是不幸福的。)然而此時外面炮聲連連,突然把流舒住的房子和炮親密接觸了一下,房子壞了,保姆看這情況就想跑出去躲,流舒不讓,覺得外面更危,流舒和保姆還有孩子抱在一起。正在此時,柳原回來了,流舒高興的不得了,問他怎麼回來了,柳原說:「船剛開出去不遠,就發生這事,他就趕緊回來了。他讓她拿了件衣服,柳原給了保姆點錢讓他們自己躲躲,柳原帶著流舒逃離到了船上,在船上糧食是有限的,每頓只吃一片麵包......。由於政府把這些開炮的人都抓住了,這場戰爭結束了,後來他們回到了原先住的房子,他們好好的生活,突然一天他們在街上買東西見到了什麼黑泥公主,公主見到他們挺高興,看見他們買了蚝,他們說他們回去做蚝湯,之後黑泥公主說自己很久沒有吃飽過了,跟著他們一塊回到了他們的住處,流舒做了蚝湯,他們喝著,公主叫白小姐,然而柳原說應該叫范太太,由於他們結婚了,當時戰爭期間登報。之後流舒很詫異,沒說什麼(感想;亂世見證真情)。黑泥公主祝賀了流舒。吃完飯黑泥公主走了,柳原說明天在報紙上登報結婚的事。就這樣一份愛情等來了,是高興,是艱辛,是漫長的等待。

殘酷的戰爭鑒證了他們的愛情。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❽ 張愛玲經典讀後感

[張愛玲經典讀後感]

大概每一個夫君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多兩個,張愛玲經典讀後感。娶了紅玫瑰,一朝一夕,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照舊「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即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倒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於萬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萬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悄悄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於萬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萬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悄悄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我要你曉得,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中央,反正你曉得,總有這么個人。

愛情原來並不復雜,來往復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即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掃興,偶然候也是一種幸福,由於有所等待所以才會掃興。由於有愛,才會有等待,所以縱使掃興,也是一種幸福,固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如果我不愛你,我就不會思念你,我就不會妒忌你身邊的異性,我也不會失去自大心和鬥志,我更不會痛楚。如果我能夠不愛你,那該多好。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情緒和歲月也能悄悄撕碎,扔到海中,那麼,我樂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讀後感《張愛玲經典讀後感》。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願見,卻不明確.

你問我愛你值比值得,實在你應該曉得,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我喜好錢,由於我沒吃過錢的苦,不曉得錢的壞處,只曉得錢的好處。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水平,都是嚴格的考驗。
對付不會語言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
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要做的事情總找的出藉口。
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說你不是一個夫君;如果你調戲她,她說你不是一個上等人。
回憶永久是惆悵。高興的使人以為:惋惜已經完了,不高興的想起來照舊傷心。
一個知己就好象一壁鏡子,反映出我們天分中最精美的部門。
替別人做點事,又有點怨,在世才故意思,不然太充實了。
書是最好的朋儕。獨一的缺陷是使我近視加深,但照舊值得的。

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體現出天分中高貴的品格。這就是為什麼愛情小說永久受人接待——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人由於內心煩懣樂,才浪費,是一種賠償作用。

我要你曉得,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中央,反正你曉得,總有這么個人。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明確的塊樂,甜而惋惜,像忘卻了的憂愁。

一般的說來,活過半輩子的人,大都有一點真切的生活履歷,一點獨到的見解。他們歷來沒想到把它寫上去,事過境遷,就此埋沒了。
讀後感

對付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付年老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張愛玲經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❾ 多少恨 張愛玲 讀後感

生如夏花
我是一個張迷,家裡有一本《張愛玲作品集》、一本《張愛玲散文集》、一本《傳奇未完:張愛玲》(蔡登山著),我想以後還會買很多有關張愛玲的文字書籍。 那天在朋友的書架上看到一本張愛玲的《色.戒》,翻開一看,還有幾篇自己未讀過的小說,便討來一閱。
《多少恨》便是其中的一篇。《多少恨》的故事情節和框架結構,乍看有點像《簡愛》,細看還是張愛玲的文字,有這樣凄清的華麗,這樣老辣的天真,那意向的深邃和微妙真的讓人感到絕望,忍不住一讀再讀,百看不厭。
女主人公虞家茵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男主人公夏宗豫家給他八歲的女兒小蠻當家庭教師。之前,因為一場電影,他們有過邂逅,彼此說話不多,但已互生情愫。在兩次偶遇之後,他們才認識對方,似乎很有緣分。
夏宗豫35歲,在上海有自己的企業。他有太太,不識字,有病、脾氣古怪,現在一個人住在鄉下,夏對自己包辦的婚姻不滿意,一直想離婚。虞家茵25歲,年輕漂亮,又有文化,而且性格溫柔體貼,女兒小蠻也很喜歡她。他們一見傾心兩情相悅,如果不是外來因素干擾太多,走到一起是水到渠成的事。
就在他們開始相互戀慕之時,家茵的父親,早年為了另一個女人,離開家茵母女的父親,從鄉下來到了上海。家茵對父親的感覺是:外貌有這樣的改變,而她一點都不詫異——她從前太恨他,太「認識」他了。真正的了解一定是從愛而來的,但是恨也有它的一種奇異的徹底的了解。
家茵對父親是沒有好感的,想早點打發他走,就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給了他。她的父親卻沒有離開上海,把她給的錢很快揮霍完了,又跑來跟家茵要錢。當他發現,家茵和宗豫有相好之意,就直接找宗豫要求給他安排工作。宗豫為了家茵,接納了他。誰知,他花錢太快,幾次三番跟宗豫借錢。有一次,把別人捐給廠里的善款也給挪用了,這件事在廠里造成很壞的影響,他自己還不自知。宗豫為此發了火,辭退了他。宗豫向家茵解釋這件事時,家茵難堪極了。
家茵的父親得知宗太太從鄉下來到了上海,他還跑去游說,說勸自己的女兒甘願做姨太太,希望她接納家茵,又跑回來勸說家茵同意做妾,這樣就可以擁有富貴榮華的生活。
當家茵看到宗太太的傷心和絕望,盡管她在心底愛著宗豫,宗豫也愛她。他一直在跟她表白,願意離婚娶她。她還是決定離開宗豫,走的遠遠的,到另一個地方度過此生,永不相見。
這篇小說原載於一九四七年五月、六月上海《大家》第二、三期,今天讀來,仍然唏噓不已,悲從中來。是因為張愛玲的文字太精彩了,她的表達方式,處處顯出非凡的才情,這大概和張愛玲獨特的人生經歷、與眾不同的命運有關,就像曹雪芹寫出經典名著《紅樓夢》一樣。而今世間再無張愛玲(1920-1995),幸好有她的文字陪伴我們,看人生苦短嘆人世蒼茫,同時帶著種種渴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旅。
張愛玲曾經說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我想應該還有一恨,就是彼此相愛的紅塵男女,不管愛的有多深沉或多纏綿悱惻,終就抵不過俗世間的各種紛擾,最終分道揚鑣,遠走他鄉。
所以,當你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請一定要緊緊抓住,不要輕易放手,惜取眼前人。像勇敢的簡愛一樣,聽從內心深處的聲音,不管遇到多少困難,也要回到羅切斯特身邊,相伴一生,也就不會再有「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❿ 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讀後感

1、讀後感
小說的結局看似圓滿,實則浸透著蒼涼。正如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所言:「任憑張愛玲靈敏的頭腦和對於感覺快感的愛好,她小說里意象的豐富,在中國現代小說家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小說的悲涼氣氛正是源於胡琴、月、蚊香、鏡、空房等這些頗具悲劇意蘊的意象。
《傾城之戀》是一部比較集中表現張愛玲愛情觀的作品。書中的白流蘇是舊式大戶人家的女子,出嫁應該是門當戶對,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但婚後受盡夫家的毒打和欺凌,奮而離婚,可見舊式婚姻是無愛情可言,它只是女性對男性經濟的依附。流蘇只得回到娘家,但在資財被勢力窮酸的兄嫂哄盡之後,失去了經濟的保障,無一寸立足之地。這時候范柳原的出現,給了她一次下賭注的機會……在張愛玲眼裡,愛情就是女性求得經濟保障的一種手段,一種女性對男性經濟依附的關系,在世俗的婚戀中是沒有愛情可言。
張愛玲正是想通過自己的小說告訴人們:舊式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女性只有經濟上自立、自強,才能自主地去追求愛情、尋找幸福。
2、作品簡介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3、作者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09月0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