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寫作順序
㈠ 所有寫作順序有什麼
常見的寫作順序有5種:
1、按時間先後順序寫
2、按地點變換的順序寫
3、按事情發展的專順序來寫
4、按不同內屬容的類別順序寫
5、按總述與分述的順序寫
另一種說法是,常見的寫作順序有:
1、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
3、事情發展順序
4、邏輯順序。
㈡ 讀後感怎麼按順序寫
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編輯本段
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呢?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編輯本段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
㈢ 讀後感寫作的順序
先概述所讀的書的大致內容,就像語文概括那樣。然後表達自己的看法,最這本書的優點缺點進行論述,論述過程中最好引入書中內容,這樣會讓你的文章看起來不那麼枯燥,不會讓人覺得就你一個人在那無根據地自吹
㈣ 觀後感主要步驟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如何寫讀後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㈤ 觀後感應該按什麼順序寫。
先前那本書的大體意思。
然後和自己的生活作比較。
最後抒發感想。
我小學就這么寫的
㈥ 讀後感的順序
讀後感的內容要按如下順序寫:
1 簡要寫原作概梗;
2 引出思想並就思想進行分析;
3 引出自己的觀點(支持或反對),並申明原因;
4 結尾:總結得到什麼啟示,該如何去做好什麼事情。
㈦ 觀後感的寫作步驟
寫觀後感的步驟:
1、了解觀後感的意義。「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觀看了一部影片後的感受,只需要寫下來即可。
2、找到一部好的影片觀看,這不影片不宜太復雜,內容不要太多元化。最好是能把一件身邊的小事演的感人肺腑,影片背景不宜太龐大。真實平淡才能打動人心。
3、徹底的體會和了解這部影片,不一定要深入到作者,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體會和理解。一部影片包含的意義不止一種,每個人的見解不同,只需要對這個影片有感觸
4、寫的時候也要注意先後次序
5、開頭:首先用幾短話先要是的敘述自己所要表達的影片的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寫出。寫完後可以加一句你認為影片中好的句子(和你表達的意思有關)
6、中間:選出一段最能表達你的意思的一個片段,詳略得當,不可原模原樣的抄台詞。如果不能清晰的表達,可以通過適當的話加以提示。
7、結尾:聯系實際生活,將影片代入到現實中,寫出對你的啟發,深化主題。
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㈧ 讀後感的內容要先按什麼順序
讀後感的寫作方法
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呢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求,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哪些與書中相近,相似,哪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它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准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㈨ 小學生寫觀後感的步驟是什麼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
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9)觀後感寫作順序擴展閱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
如《火燒圓明園》的觀後感,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
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㈩ 讀後感順序怎麼寫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編輯本段
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呢?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編輯本段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