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摩登時代影評
卓別林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雖然他沒有獲得過什麼大獎,但是他的電影,他的表演以及他對社會周遭的理解,深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語說的那樣「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沖突」。即使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在看影片時,同樣產生了很多共鳴。
男主人公夏爾洛是個摩登時代大工廠的一個流水線工人,一天到晚神經質般的重復著同樣的工作,連去廁所抽根煙的享受都被無情自私的資本家剝奪了,最後由於不堪重負,夏爾洛精神失常,被工廠送到了精神病醫院,同時他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卻被警察誤認為是工人暴動的領袖而關入了監獄。在監獄中,他又誤食海洛因導致興奮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誕的情節發生在夏爾洛身上,最後他被提前釋放,監獄長對他說:「你自由了。」可夏爾洛卻說:「可以在多關我幾天嗎,我待在這里很好。」也許只有在那個荒誕的年代,才有夏爾洛這樣荒誕的想法。
的確,他在外面確實還不如在監獄中,雖然獲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卻依然生活在一個更大的牢籠中,在這個牢籠中,有錢的人隨心所欲,無產者無家可歸。後來,夏爾洛遇到了同樣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後,女主角愛上了夏爾洛,他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堂——一個河邊的小破木屋。他們曾經也幻想過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個富人家的別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貨商場中的快樂時光,但是這些僅僅是幻想,真正屬於他們的天堂,也僅僅是那個河邊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這里,我看到了他們從來沒有的溫馨與幸福。
影片最後,夏爾洛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這一章的標題是「黎明」。我想卓別林更希望他們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夏爾洛看到女主角緊鎖著眉頭,他告訴她應該笑,應該向著黎明微笑,這也是卓別林帶給我們一系列艱辛,悲苦,荒誕以及黑色幽默後給我們的一絲希望。
七十多年後的今天再看這部影片,絲毫也沒感到時間的存在,就在我的身邊又何嘗不是每天都在發生電影里的故事呢。也許我的周圍就有許許多多的夏爾洛,也許根本我就是夏爾洛,誰知道呢。
寫到這里,想起影片一開始的一個片段,第一個鏡頭是許多羊群爭先恐後的擠出羊圈,隨後緊接著切入了一個許多工人下班擁擠的走出工廠的鏡頭。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上下班時的地鐵站口,我隨著成千上萬的人群進進出出的場景。我認為摩登時代一開始的那兩個鏡頭完全有理由成為電影史上最偉大最經典的蒙太奇。
突然想到狄更斯的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❷ 摩登時代觀後感
您要是能加點分就更好了…
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影片拍攝於1936年,眾所周知,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經濟危機,是有史以來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一次,這次經濟危機深刻動搖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根基,與此同時,資本主義世界也從自由競爭階段逐漸過渡到壟斷階段。《摩登時代》恰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工人夏爾洛在工廠幹活,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動餵食機整得死去活來、甚至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系。夏爾洛最終失業了,無意中被當成了共產黨領袖而鋃鐺入獄。但即使在艱難的生活中,夏爾洛和流浪女相濡以沫的場面溫,也給人以溫馨感動的感覺,煥發著人性美的光輝。影片的結尾,夏爾洛和流浪女攜手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奮。
《摩登時代》主要採取了諷刺的手法,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問題。
在影片一開頭,工人們蜂擁而至,猶如綿羊被牧羊人驅趕一般,他們也在被資本家們驅趕著。資本主義世界宣揚人人平等、自由,但實際上,我認為工人們並非真正自由。相比於奴隸社會的奴隸,工人確實有了人身自由,但工人仍沒有經濟上的自由。正如馬克思所說:「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雇傭工人則是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裡」。究其原因,關鍵在於生產者(即工人)與生產資料相分離,這個歷史過程稱為資本主義原始積累。
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剩餘價值。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延長工時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指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剩餘價值。片中主人公所處的時代,還正處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所以資本家們通常採用第一種方法來剝削工人。片中老闆不停地讓傳送帶加速,減少休息時間,甚至一根煙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資本家們還發明了自動餵食機,來變相的延長工時。馬克思對這種做法作出了這樣的抨擊:「它靠縮短工人的壽命,在一定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間。」
影片同時也表現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徵的經濟危機。影片中也有所反映,大批生產企業減產或停工,工人們紛紛失業。有的靠要飯為生,有的去偷去搶,更多的則是上街遊行示威,整個社會一片混亂。外邊的生活,還不如監獄中的來的安定、愉快。這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弱點所在。
看完影片後,我還有許多想法、感受,比如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以及基本矛盾的問題,還有資本主義是如何從自由競爭進入壟斷階段,也許正如電影開篇的一句話:「《摩登時代》是一個關於工業時代的故事,其中講述了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沖突。」希望今後,人類社會,無論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多花些心思在治理這個社會上,好讓人人都能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摩登時代觀後感
開頭利用深沉的交響,奠定了影片深沉的主題。
第一個畫面是一群綿羊,這一畫面我反復看了好幾遍,因為我的腦海瞬間搜索到了英國圈地運動。
接下來出現的了Subway和Car,以及後面的劇情讓我了解到《摩登時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的時代,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裡集中。
而卓別林扮演的一個無產階級工人角色,隨著這場工業和社會變革洪流到來的是大量淪為機器工業文明附庸,在技術革命的旋渦中迷惑,然後成為這個機器社會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微不足道,隨時可以被無情拋棄。《摩登時代》作為表現20世紀初社會化大生產的最為著名的影片,為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
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表現,笑中帶淚、喜中帶悲的詮釋方式,辛辣尖銳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以其卓越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
抓住資本主義的本質,進行深刻而激烈的揭露,把資本家最大限度的榨取剩餘價值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無產階級的壓榨和摧殘的丑惡面目,展現的淋漓盡致!
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通過對電影里一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的分析,我漸漸更深層次的了解。
一
工廠老闆不斷的苛求加快生產線的速度,工人只好忍氣吞聲。主人公查理被機器卷進卷出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一開始的大鍾內部齒輪運轉的特寫,便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里的壓榨荒唐的行為。
二
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想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
三
在碼頭偷香蕉的美麗女主角,得到香蕉後臉上天真快樂的表情,逃跑時俏皮的動作。以及她與家人間的互相鼓勵,互相安慰,相親相愛的場面。
家人是我們永遠的依靠,家永遠是我們最溫暖的避風港。怪不得,當時的人們那麼希望能擁有一座房子,即使房子表面上看起來並不堅固,但在它的主人心裡,房子就像家一樣,是最牢固可靠的。
男主角為女主角擦乾眼淚,然後屏幕上出現了"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勵,一起微笑地攜手走向前路……
很多人為這一幕所感動、贊美,我個人倒認為這種從悲劇里產生的希望才真的是諷刺的悲劇,對黑暗的臣服和逆來順受使人永遠背離光明。
所謂的「摩登時代」是一個十份特殊的時期,兩次工業革命的相繼發生完成,工業社會徹底取代了農業社會,人類從農耕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社會化大生產成為生產的主要方式。
在這一歷史轉型期中人們忙亂而無助,資本家私下偽善的畫皮露出惟利是圖的本質,勞動者則順理成章的成為資本家攫取剩餘價值的工具。他們都身不由己的踐行著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此時此刻,我也想到了我們,生活在這么一個「摩登時代」,忙碌緊張的工作學習生活。
很多時候都不清楚這種忙碌,這種追逐,到底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怎樣。
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社會洪流里的一份子,
我們人類共同的理想就是為了真理自由的或在這個世界上,為了美好的未來一同努力。
摩登時代觀後感
1936年 2月5日,《摩登時代》在紐約利沃里劇院首映。當時正置世界經濟危機後期,資本主義國家工人普遍失業,社會動盪,經濟蕭條。在如今資本主義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資本主義剝削本質的影片,亦可看出資本家為了獲得剩餘價值不擇手段的做法,拚命地壓榨無產階級工人。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相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
在影片開始的鏡頭里,先是羊群擁護在一起走過,緊接著是一大群工人擁護著走進工廠,形式接近,給人一生種想啞然失笑的感覺,同時又使人對那個造成「機械化」的社會形態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運和羊群一樣,而查理正是這千百個人中的一個。再如影片還通過豪華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園別墅和現實中的破舊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在監獄里,人雖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飢餓所困擾。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難以充飢而痛苦。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概括了摩登時代的矛盾本質。在卓別林自己評論來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我永遠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機器卷進卷出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一開始的大鍾內部齒輪運轉的特寫,便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里的機械化的社會秩序。雖然其電影所敘述的歷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資本主義逐漸走向壟斷的時代,那個時代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低層階級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對機器時代的來臨,他們只能感到無所適從。
❸ 電影《摩登時代》的影評
卓別林熱火朝天演《摩登時代》的時候,正是三十年代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的時代,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裡集中。隨著這場工業和社會變革洪流到來的是大量淪為機器工業文明附庸的無產階級,在技術革命的旋渦中迷惑,然後成為這個機器社會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微不足道,隨時可以被無情拋棄。《摩登時代》被譽為一部經典的喜劇片,影片中的幽默與滑稽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諷刺和控訴。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是一個不變的規律。《摩登時代》正是為我們揭示了那樣一個時代的勞動者與當時社會形態的關系。
❹ 求卓別林電影《摩登時代》的影評
這是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因為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單純以他個人特點為賣點的悲劇性主題作品,改而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一些重要的問題。這是一部被當時美國政治家認為有紅色共產傾向的危險性作品。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在艱難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場面溫馨感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影片的結尾則是常見的「黎明曙光」,代表了好萊塢的一般模式,更被中國早期影片奉為經典。本片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影片,他有感於世界經濟危機給失業工人帶來的痛苦,決定用電影的形象語言來吶喊。1935年,電影已進入有聲時代,可卓別林認為,用滑稽誇張的肢體語言,要遠勝於對白,於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樂和少許音響就上映了。影片辛辣犀利的諷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資本家欺壓,榨盡他們最後血汗的嚴酷現實,招致國際資本勢力的群起反擊。卓別林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
影片《摩登時代》(Charles Chaplin in Modern Times)描寫的是人和機器的沖突。背景是當時的美國工業因為轉用機器而大量解僱工人所造成的失業浪潮,而主角夏爾洛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代表人物: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飯機器在他悲戚驚恐的臉上不住扇打……。這些影像無不反映了機器時代所帶來的恐懼與打擊。最後夏爾洛失業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無意中領導了示威運動的群眾,然而最後仍是改變不了他可憐的命運。唯一不用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監獄,所以為了進監獄,夏爾洛不惜主動替人頂罪。然而事與願違,監獄進不去,不過卻因禍得福得到了受他幫助的那個女孩的愛。
現實生活雖然困苦,但要懷抱希望的去生活。是而,影片結尾之處夏爾洛示意女孩改變一臉嚴肅的神情,滿懷期望與喜悅的和他去尋找新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中國竟然與當年一個建立在追逐利潤而忽視打工者權益的冷酷社會有許多相似之處,實應令某些人愧疚不堪才是。
影片小評:
本片是卓別林早期黑白電影作品之一。雖然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影片的配樂和特技都無法和當今的好萊塢影片媲美。但是,卓別林的喜劇表演天分使這部影片成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一。在1978年巴西《標題》雜志刊登的世界有史以來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位。
片中喜劇手法和視覺手段都有著卓別林獨特匠心的痕跡。而其主題則更為突出,圍繞美國當年工業起步時期美國勞苦人民的生活悲劇展開了詼諧的諷刺。查理這個普普通通的工廠工人在節奏異常緊張的流水線上瘋狂工作。毫無間歇的勞作終於讓他發了瘋,一見到圓形的東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緊。查理發瘋的一幕從形式上的確引人發笑,但實質上卻暴露出是發人深思的社會現象。在如今的中國,很多人無力承受生活和工作壓力,逐步走向了崩潰的邊緣。這的確是一個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
❺ 急求<<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觀後感
影片《摩登時代》(Charles Chaplin in Modern Times)以一句「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沖突」拉開了電影的序幕。故事的背景為當時的美國工業時代,因為機器設備的廣泛運用,大量解僱工人所造成的失業浪潮。主人公夏爾洛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代表人物,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飯機器在他悲戚驚恐的臉上不住扇打……這些影像無不反映了機器時代給人們所帶來的恐懼與打擊。精神失常的夏爾洛被送去精神病院,出院後隨之失業。失業的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在街頭撿到一面旗子,竟無意中被當作是示威運動的領袖,被捕入獄。在監獄的生活本來衣食不愁,偏偏又碰上了監獄暴動,誤食毒品的夏爾洛挫敗了罪犯劫獄的陰謀,從而被提前釋放出獄。片中的一段精彩的簡短對白:警官對夏爾洛說:「你自由了。」 夏爾洛卻回答道:「我覺得在這里很好。」在那個時代,唯一不用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監獄,夏爾洛似乎並不願意接受這似乎是人們期盼已久的自由。因為即使他出獄,重新獲得自由,卻仍然要進入資本主義的牢籠,不可脫身。在監獄里,人雖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飢餓所困擾。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飢餓而痛苦;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喜中見悲的詮釋方式、辛辣犀利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概括了「摩登時代」這一矛盾的本質。
片中主人公夏爾洛為了重進監獄,不惜主動替因飢餓而偷竊麵包的女主人公伊莎貝爾頂罪。然而事與願違,監獄進不去,卻因禍得福,得到了受他幫助的女主人公的愛。他們曾有過一段虛幻的幸福,無論是坐在私人別墅門前的樹下對豪門別院的遐想,還是那段商場守夜的短暫歡樂時光,可他們從未稱之為「天堂」。他們所說的「天堂」只是一間破舊的小木屋,理想中可以暢游的大海卻只是一塊低淺的水塘,可他們卻深愛著這里,只因為這里是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
"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片中的結尾,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勵,一起微笑地攜手走向前路……影片的感召力至此發揮到了極至,給人內心以強烈的震憾,它給了人們繼續奮斗向前的勇氣和生存的信念……也給了本部電影的一個完滿經典的結局。
❻ 卓別林<<摩登時代>>讀後感
摩登時代觀後感 開頭利用深沉的交響,奠定了影片深沉的主題。 第一個畫面是一群綿羊,這一畫面我反復看了好幾遍,因為我的腦海瞬間搜索到了英國圈地運動。 接下來出現的了Subway和Car,以及後面的劇情讓我了解到《摩登時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的時代,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裡集中。 而卓別林扮演的一個無產階級工人角色,隨著這場工業和社會變革洪流到來的是大量淪為機器工業文明附庸,在技術革命的旋渦中迷惑,然後成為這個機器社會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微不足道,隨時可以被無情拋棄。《摩登時代》作為表現20世紀初社會化大生產的最為著名的影片,為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 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表現,笑中帶淚、喜中帶悲的詮釋方式,辛辣尖銳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以其卓越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 抓住資本主義的本質,進行深刻而激烈的揭露,把資本家最大限度的榨取剩餘價值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無產階級的壓榨和摧殘的丑惡面目,展現的淋漓盡致! 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通過對電影里一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的分析,我漸漸更深層次的了解。一工廠老闆不斷的苛求加快生產線的速度,工人只好忍氣吞聲。主人公查理被機器卷進卷出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一開始的大鍾內部齒輪運轉的特寫,便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里的壓榨荒唐的行為。二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想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三在碼頭偷香蕉的美麗女主角,得到香蕉後臉上天真快樂的表情,逃跑時俏皮的動作。以及她與家人間的互相鼓勵,互相安慰,相親相愛的場面。 家人是我們永遠的依靠,家永遠是我們最溫暖的避風港。怪不得,當時的人們那麼希望能擁有一座房子,即使房子表面上看起來並不堅固,但在它的主人心裡,房子就像家一樣,是最牢固可靠的。 男主角為女主角擦乾眼淚,然後屏幕上出現了"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勵,一起微笑地攜手走向前路…… 很多人為這一幕所感動、贊美,我個人倒認為這種從悲劇里產生的希望才真的是諷刺的悲劇,對黑暗的臣服和逆來順受使人永遠背離光明。 所謂的「摩登時代」是一個十份特殊的時期,兩次工業革命的相繼發生完成,工業社會徹底取代了農業社會,人類從農耕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社會化大生產成為生產的主要方式。 在這一歷史轉型期中人們忙亂而無助,資本家私下偽善的畫皮露出惟利是圖的本質,勞動者則順理成章的成為資本家攫取剩餘價值的工具。他們都身不由己的踐行著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此時此刻,我也想到了我們,生活在這么一個「摩登時代」,忙碌緊張的工作學習生活。 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社會洪流里的一份子, 我們人類共同的理想就是為了真理自由的或在這個世界上,為了美好的未來一同努力。 《參考一下吧!》
❼ 誰有摩登時代(黑白電影)的觀後感啊
里劇院首映。當時正置世界經濟危機後期,資本主義國家工人普遍失業,社會動盪,經濟蕭條。在如今資本主義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資本主義剝削本質的影片,亦可看出資本家為了獲得剩餘價值不擇手段的做法,拚命地壓榨無產階級工人。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相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
在影片開始的鏡頭里,先是羊群擁護在一起走過,緊接著是一大群工人擁護著走進工廠,形式接近,給人一生種想啞然失笑的感覺,同時又使人對那個造成「機械化」的社會形態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運和羊群一樣,而查理正是這千百個人中的一個。再如影片還通過豪華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園別墅和現實中的破舊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在監獄里,人雖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飢餓所困擾。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難以充飢而痛苦。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概括了摩登時代的矛盾本質。在卓別林自己評論來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我永遠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機器卷進卷出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一開始的大鍾內部齒輪運轉的特寫,便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里的機械化的社會秩序。雖然其電影所敘述的歷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資本主義逐漸走向壟斷的時代,那個時代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低層階級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對機器時代的來臨,他們只能感到無所適從。
❽ 求 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默片時代最後的收尾之作。現在回顧《摩登時代》的拍攝年代,我們不得不佩服卓別林的強大。此部影片攝制於1935年,這時好萊塢已經是有聲電影的天下,無聲電影已經瀕臨退出歷史舞台的邊緣,而局部彩色片也在這一年誕生,這是一個電影攝制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
(8)卓別林摩登時代影評擴展閱讀
《摩登時代》主要劇情:二十年代的美國處於經濟蕭條時期,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人受盡壓榨,成為了大機器生產中的一顆螺絲釘。查理(查理·卓別林 Charles Chaplin 飾)就是一個底層市民,他在一個機器隆隆的廠房裡日以繼夜地工作,以賺取微薄的收入。
重復繁重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他把人們的鼻子當成螺絲釘來擰,捲入流水線機器的皮帶里,令人苦笑不得。查理盡管貧窮,但卻很善良。
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起生活,家裡破爛卻又溫馨。每次身無分文的查理為了找到吃的,都會故意犯事,以便進入監牢。光景一時間有了好轉,流浪女成了歌舞紅星,然而好景太短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