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深度影評
我是在迅雷電影上看到的很多關於 《千與千尋》的影片的解析,挺不錯很有深度。很多影評人說《如果全世界的電影只剩下一部,我願意是它》。全世界當然不會只剩一部電影,但在這段電影票更貴而票補稀少的歲月里,許多人在一個周末只會選擇一部電影,尤其是動畫電影,而更多的人,選擇了宮崎駿。
還有人說:小時候看《千與千尋》,看到的是一個小女孩闖入異世界的冒險之旅。
初高中看《千與千尋》,看到的是白龍、千尋和無臉男的愛情故事。
現在再看《千與千尋》,感受更多的,其實是千尋在成人世界跌跌撞撞的成長歷程......
建議你可以去看下,很精彩
❷ 如何寫一篇有深度的電影影評
首先認真觀看電影,然後和人生、生活等相結合進行思考,只有你用心思考了才能寫出有深度的影評。
❸ 求 韓國電影 娜塔莉 深度影評
你說復:藝術家愛的是制給予他靈感來源的女人胴體,還是由此洐生的永恆作品?其實都不是,而是出現靈感和實現作品的美妙過程,這個過程如同記憶中驅之不散的眼幕電影,恆久而深遠。給他力量!而女主角期望和期待的是與藝術家一起組成家庭,過甜美的家庭生活,兩者的需求差異才造成目前的悲劇!
❹ 電影香水影評
影片以格雷諾耶鼻翼翕動展開了電影的敘事過程,也展示出主人公格雷諾耶的與眾不同之處:正是在其天賦異稟的嗅覺指引下,格雷諾耶的生命在世界上才得以存活、發展、興盛終至毀滅。
雖然影片將故事發生的年代返溯至18世紀,但影片以嗅覺的指引、以對香水的找尋為敘事線索,透過格雷諾耶這一人物形象,為觀眾揭示的卻是一個現代社會中個人自我實現的神話,歸屬感和愛的缺乏導致了神話的覆滅,這正是影片的主旨之所在。(《電影文學》評)
(4)電影深度影評擴展閱讀
《香水》主要劇情:十八世紀,讓-馬普蒂斯特•格雷諾耶(本•韋肖 Ben Whishaw 飾)出生在巴黎最骯臟、最惡臭不堪的地方——魚市場上。格雷諾耶天生對氣味有著驚人的天賦:無論惡臭還芳香,他都一一記住,並能輕易分辨各種氣味。
當他在孤兒院長到13歲的時候,被院長賣給了制皮匠。格雷諾耶在制皮鋪過著犬馬不如的生活。機緣巧合,格雷諾耶在香水巴爾蒂尼面前展露了其過人的天賦,進入了香水鋪工作。
但格雷諾耶並不僅僅滿足於製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夢想學得如何保存萬物氣味的方法。巴爾蒂尼告訴格雷諾耶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裡的人知道保存氣味的方法。格雷諾耶拿著巴爾蒂尼的推薦信來到了格拉斯。格雷諾耶愛上了青春少女的體香,為了把這種香味保存下來,格雷諾耶最終走上了殺手的道路。
❺ 電影橫空出世的影評
我不厭其煩地反復提及這部所謂的內地主旋律電影,不是因為它出色的攝影、美術、錄音等技術層面的因素——雖然它的製作非常考究,曾戲言《橫空出世》就像《指環王》橫掃奧斯卡那樣橫掃了金雞華表——而是因為被其中真摯的情感打動,被演員准確的表演征服。
(上)動人的情感
激情
一直很喜歡發生在建國前後的故事,總覺得那個年代的人很純粹,也只有那個年代的故事才會讓我熱血沸騰。
激情,是影片打動我的首要元素。
一部電影可以沒有親情,沒有友情,甚至可以無關愛情,但絕不可以沒有激情。在一片死氣沉沉萎靡不振的呻吟聲中,總該有一聲怒吼來振奮一下民族精神。這些男導演總算拍出一部有陽剛之氣的電影來了。
影片在誇張的蓋章聲中拉開帷幕,畫面中是一份份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檔案材料。「你願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簡簡單單一句話重似千斤。對於以陸光達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最大的犧牲不是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是精神上的孤獨。如果陸光達不毅然決然地投身戈壁,也許他也會得諾貝爾獎。物質上的優厚待遇對知識分子來說並不重要,他們需要的只是一種肯定。而陸光達放棄了所有的榮譽和光環,放棄了家庭,連這聲肯定也放棄了。在放棄中有一種堅守,「一輩子隱姓埋名」。這是面對孤獨苦悶面對懷疑審查對祖國始終不改的忠誠。
西部,一隊志願軍在歸國途中神秘失蹤。如果說陸光達的犧牲是自己清醒地選擇,那麼戰士的犧牲則是國家賦予他們的使命。
茫茫戈壁,一支隊伍蜿蜒前行。隊伍中傳達著一句話:「不知道干什麼,不知道到哪裡去。」相對於偉大的國防事業,他們是一個個渺小的個體,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改寫著歷史。而他們無怨無悔,一樣地賣命,一樣地奉獻犧牲。此時傳來豪邁的音樂,一股悲壯的感覺在我心底油然而生。在這些無名英雄對祖國無條件的服從中自有一種崇高,一種更加純粹的崇高,這種崇高令我肅然起敬。
無論是陸光達恪守信仰的理智,還是戰士忠於祖國的情感,到一聲巨響震驚全世界的時候,都化為發自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影片真實地再現了當年的情景,彌漫在歡呼雀躍的人群中的是當代人難以體會的堅定信念實現理想的單純的幸福。
本片是有氣魄的,但不失浪漫。燃燒的激情被富於詩意地表達出來。主角馮石本身就是個詩人,他把原子彈工程比作寫大詩寫好詩,這種革命浪漫主義使他極具人格魅力。從「千古飛天夢,何日上九天」的翹首企盼,到黃沙漫天中的夯歌,再到蘑菇雲升騰時的淚光閃現,革命激情化作鏗鏘的詩句洶涌而來。
友情
記得有人說過,比愛情更動人的是男人之間惺惺相惜的友情。這樣一部大氣的影片能用如此細膩的筆觸描述兩個男人的友情是我意料之外的。
友情,是我觀影的意外收獲。
兩人並非一開始就十分默契,他們有隔閡,甚至有爭執。他們的矛盾代表著知識分子和軍人在觀念上、作風上的種種沖突,這種沖突和兩人感情一波三折的發展使影片具有了戲劇性,也使友情成為本片的一大看點。
第一次爭執,關於水。陸光達的一絲不苟和毫不妥協給馮石上了一課,讓馮石意識到與他合作的是認真嚴謹的知識分子,他馮石面對的是生死攸關的大工程。
第二次爭執,關於是否起用違反規定的汽車團。我想這次是馮石給陸光達上了一課,他要讓陸光達明白,他手下的士兵不是冷冰冰的數據、機械,而是生死與共的兄弟。原子彈光靠技術是搞不出來的,還要靠戰士的出生入死,他們的赤膽忠心傷不得。
這兩件事與其說是爭執,不如說是磨合。在磨合中,他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對方,被感染的同時也欣賞著對方。
馮石開始對陸光達生活無微不至的照料也許只是對人才的一種憐惜。比如,為陸光達送去自家縫制的布鞋,准備好咖啡,讓車開得慢一點以便陸光達休息。而後來陸光達為馮石帶來《毛澤東詩集》,帶來下酒菜,則幾乎完全是朋友間的情分了。
寒夜裡爐火的滋滋聲中陸光達平靜的訴說,夕陽下馮石情難自已的傾吐,飛機上的相視而笑,人群中緊緊相握的手掌,每一個細節都讓我感到男人間心靈的對話原來也可以這樣的令人沉醉。
愛情
自從那年春節在北京台一個電影專題中看到了夫妻大雨中重逢那場戲,我就再也忘不掉了。之後別人又多次對我講,我也多次對別人講這場戲,足見其感染力之強。
愛情,是我觀影的全部動因。
對言情劇不甚感冒,倒是常常對主旋律中的感情戲津津樂道,可能是因為我認為最好的言情往往在非言情中。愛情只有放在一個精心構建的背景下才顯得厚重、崇高,有了深度和高度的愛情才更有滋味,不會失之膚淺和蒼白。
也一直很喜歡知識分子的愛情故事,志趣相投、心有靈犀,平淡溫婉卻不失學人的浪漫激情。就像陸光達和王茹慧這樣的學者夫妻,兩情相悅、志同道合。
因為不是全片的主線,他們的愛情並沒有完整的故事,追求的是華彩段落的沖擊力。在麻省理工如何相知相戀無從想像。回想一下,他們的故事不過四個擁抱。
第一個擁抱帶著陸光達長期不回家的歉疚,雖然他們分居是迫不得已;第三個是在作為臨時的家的窩棚里,昏黃燈光下的溫情讓人倍感溫暖,第四個是勝利時刻的含淚相擁;當然最難忘的是第二個。
這次重逢最後一次相見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那次相見兩人中間還隔著衛兵,而且不僅僅是衛兵,忠誠信仰、階級斗爭等等太多的阻礙,但再多的障礙也隔不斷那情絲纏繞。
相見前有很長時間的鋪墊,吊足人的胃口。當陸光達看見水中的妻子,王茹慧也看見雨里的丈夫時,他們反而都愣住了,王茹慧急急忙忙去找掉進水裡的咖啡,在發現找不到時,一臉孩童般的沮喪,沮喪中似乎還帶著上次丈夫回家時沒為他准備好咖啡的自責。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情節設置,就像動人樂章前的休止符,所有的感情都在那一刻凝聚,然後再爆發出來。滂沱大雨、晃動的鏡頭、激昂的配樂都極具感情色彩。小小的咖啡罐差不多有催淚彈的功用。
朋友怪我向她推薦的愛情故事太簡單,幾個擁抱而已。而我笑了笑說,一個擁抱足矣。
(下)准確的演繹
李幼斌
我很高興在這部電影里看到了李幼斌許多的笑容:投籃命中時得意的笑、對馮石會心的俏皮的笑、望著妻子幸福的笑……這些笑容既如孩子般沒有一絲雜質又有智慧的靈光閃耀,它讓人相信正在微笑的這位男人只能是頭腦最復雜、心底最純凈的知識分子。
僅從這些笑容就可以看出李幼斌在塑造陸光達時十分用心,更何況用心之處還遠不止於此。
在風沙中觀測氣象表現出知識分子的嚴謹,飲酒時微微皺起的眉頭表現出知識分子的文弱,果決地否定蘇聯專家表現出知識分子的自信。
打傘一場是耐人尋味的,其中透露的不光是陸光達的傲骨,還有一絲他作為知識分子的稚氣與直率。我想如果一位外交官遇到類似情形,可能會巧妙地反擊而不是自己站在雨中。
我最欣賞的是李幼斌表演的含蓄。少有肢體動作,沒有誇張的表情,語氣平穩,感情內斂。但這些並不影響他表演的魅力。在李雪健的爆發力和陳瑾的投入的映襯下,他的含蓄反而異常突出。與眾人的歡呼雀躍相比,陸光達壓抑的淚水最令我動容。
可無論是形象還是表演,李幼斌都延續了他慣常的硬朗風格,這就使陸光達和我們一直以來心目中的知識分子形象略有差距,觀眾和專家一時都難以適應。可以說這是他表演的不準確,不過不拘泥於傳統模式何嘗不是一種新意?這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陳瑾
王茹慧戲份之少和拿獎之多形成鮮明對比。陳瑾笑稱:「我也不知道王茹慧有這么大魅力呀。」
在這部影片中陳瑾將表演的細膩發揮到了極至。寥寥數場戲,僅憑體態表情就將知識女性的柔弱矜持與孤傲准確地傳達出來。陳瑾總能讓人誤以為她就是她所扮演的那個角色。
看到分別已久的丈夫踉踉蹌蹌地走進家門,有一絲驚訝和不知所措,更有一絲憐愛和嗔怪;面對誤解,用隱忍和壓抑的微笑詮釋一名知識女性應有的素養;在丈夫的懷中,她痴痴地笑著,清高的外表下原來也有著連綿不絕的似水柔情。
最為人稱道的是給老將軍上課的一場戲。全場戲她只有一句台詞。王茹慧忐忑地走上台階、走進教室,當她明白眼前的一切意味著什麼的時候,她的眼圈微微發紅、喉頭微微顫抖,翻書的動作也因為緊張而變得不熟練。
所有的表演在沉默中完成,非常細致,有層次感,我甚至可以聽到她急促的呼吸聲。而能用手演戲這一點幾乎可與《鋼琴課》的女主角媲美。
也許就在這一刻,王茹慧已不知不覺抓住了觀眾、也抓住了評委,那些紛至沓來的獎項陳瑾受之無愧。王茹慧就有這么大魅力。
豪華龍套
高明因為之前和陳國星導演有過多次合作,所以這次甘當綠葉,友情出演了一個小角色。可回首老爺子漫長的演藝生涯,這個小角色卻在角落裡熠熠生輝。
高明是有官相的,這次飾演的老將軍也很有威嚴和震懾力。他老人家的勃然大怒讓馮石氣勢洶洶地來,灰溜溜地走。
不過更迷人的是他那很有感染力的笑,那笑差點讓冷麵李幼斌忍俊不禁。笑里透著一點狡猾,透著一點瀟灑,透著「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舉重若輕。一位深明大義的老將軍的魅力就在這笑里散發出來。
老爺子的表演張弛有度、灑脫中自見功底。原來龍套也可以跑得這樣帥啊。
另一位老帥哥在這部影片里才被我發現。他白發蒼蒼、風度翩翩,舉手投足間有革命家的風骨,甚至有些周總理的風范。後來我才搞清楚他叫張勇手,從年輕一路帥到老,堪稱「跨越半個世紀的偶像」。
我不知道觀眾會不會注意到片中一個不起眼的演員——滕汝俊。這位不顯山不露水的影帝的表演非常貼近認真得有點一根筋、願為科學奉獻終生的知識分子。他昂著頭全神貫注地聽陸光達講製造原子彈的構想,一絲不苟地記筆記,老土的眼鏡片還泛著光。這嚴謹得有些刻板的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影片最高潮慶祝勝利的一刻,他的表演十分投入,比其他任何一位演員都要投入。
這幾位豪華龍套讓我深深感到,大明星塑造的小角色在不經意間也會放射出燦爛的星光。
終於等到了俏佳人降價的那一天,我樂呵呵地把《橫空出世》買來收藏,盡管那滾滾黃沙、獵獵紅旗,那激情與崇高、歡笑與淚水早已在我記憶中永存。
❻ 寫影評的時候可以從哪些方面對電影進行評價
我感覺寫好影評,在於好字。如果電影從各個方面比較完美的話,那就自然就有了好的影評。 角度的話應從電影內容開始寫,然後寫讓人激動或感動的地方,最後寫自己的感想吧。
❼ 求幾篇電影的影評。(觀後感)
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觀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後,驚嘆於斯皮爾博格深厚導演功力的同時,一些東西似乎壓在心頭,用一個誇張些的句子來說就是——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紅色電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記得小時候,一些電影,如《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厭的。更後來些,有了《大決戰》系列,更是讓人大呼過癮。同時,一種非常不好的觀念也油然而生,記得高中時,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說,「真希望現在有場戰爭,那樣咱可以大展拳腳」當時大家也隨聲附和。在我們戰爭題材的電影中,有領導人的英名決策,有戰士們的奮勇殺敵,有敵人的狼狽不堪,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們最困難的抗日戰爭時期,依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游刃有餘的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們的電影中至少缺乏了一個戰爭中必有的元素——殘酷。
從我們的老祖宗們開始,歷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當絕對的主角。在經典的古典戰爭名著《三國演義》中,如果從另一種層面考慮,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說。在主人公們談笑間牆壚灰飛湮滅的同時,是千萬生靈的塗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六齣祁山……哪一場不是數萬甚至十萬的死亡。記得有一段,諸葛亮把司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燒,我相信諸葛的腸胃應該是很好,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人間的修羅場。在我們的古典文學中,從來沒有一部是以一個士兵的角度來描寫一場戰爭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來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經有過兩次,戰士臨死時痛苦的喊著「媽媽!」,這大概是整部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鏡頭,在一個正常人臨死時,想到的一定會是自己最親的人。當然英雄在臨死時總會喊出些偉大的口號的,如《勇敢的心》中,華勒斯被行刑前那聲雄壯的「FREEDOM」。在我們的電影中,每一個戰士都是英雄,因為他們臨死時都會喊著「為了新中國,為了共產主義……」。
中國的文化傳統,與西方有著本質的差別,西方人從很早時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們心中人的生命、權利、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出現最多的大概是服從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忠、孝、仁、義,所有這些都是對別人的,自我這個概念,在傳統文化中,是被摒棄的。 有了這種文化傳統,我想就不難解釋,電影中為了什麼,什麼獻出生命言語了。
西方戰爭電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兄弟連》中的文特斯上尉等等,但英雄只是電影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拯》還是《兄》,其實是一種群像的塑造,他們是從不同的士兵的角度來反映這場戰爭,這些人人中有心腸軟弱,膽小萎縮的新兵,有經驗豐富,視殺人如家常便飯的老兵。無疑,這種手法使得兩部影視,對於戰爭的描寫有了種立體式的洞察。在我們的《大決戰》中,我們只看到了領導者的決勝千里,深謀遠慮,與士兵同甘共苦,而戰士們也都是一樣的英勇無畏,最多也只能算是兩個層面吧。
總言之,我們的戰爭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起著政治宣傳的作用,而美國戰爭片,則在揭示真實戰爭方面把我們遠遠甩在了後面。隨著國內的電影商業化逐漸普及,也許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兩種電影被觀眾接受的程度了。
望採納
❽ 關於電影《健忘村》的影評
《健忘村》是一部有著深度的愛情喜劇片,它用一種喜鬧的方式真誠深刻地展示了那個時代的縮影。不難發現影片講述的就是忘憂和回魂兩大主題,而在這兩大主題之下隱藏著太多內涵。《健忘村》即有政隱還有愛情故事。從黑色幽默諷刺角度來說,影片真正做到了含沙射影,電影通過荒誕的喜歡含沙射影出這么多的內涵,不得不說導演的功底還是很大的。
《健忘村》也不僅僅是一部女性題材的電影,電影中每個人物形象都極其豐滿,每個村民都有自己生動的性格和故事。影片有料有趣有新意,層次分明回味無窮,是一個風格獨特的奇幻喜劇。
早年的周星馳電影,看起來是喜劇,但是很多鏡頭都暴力血腥,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看似溫情脈脈,實則殘酷絕望。帶著一種導演強烈的任性、不妥協氣質,再摻雜一些時政隱喻,當然這一點,在徐克電影,或者不少早年香港電影中,都有。
在表達方式和影片風格上,《健忘村》和早年周星馳電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內里的殘酷表述和自殘式反諷上,它們一脈相承。
對,我說的是早年周星馳電影,早年香港電影。《西遊·伏妖篇》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被馴服。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觀點,僅僅是有助於你理解我在影院看到《健忘村》的驚喜,有點像早年看周星馳電影的感覺,並不是要把兩者進行直接對比。
事實上,《健忘村》和周星馳電影又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說周星馳電影里尚有對小人物的憐憫和共情,陳玉勛導演完全是上帝視角。
明亮的用色,歡快的音樂,很容易讓你有先入為主判斷的角色設定,看起來溫馨動人,但導演時時刻刻不忘打破你的天真期待。
什麼是好?什麼是惡?到最後,你也弄不清楚了。
❾ 電影意外影評
看完影片的驚喜遠遠要高於大佬杜琪峰的《復仇》,放在今年的港產電影里,《意外》一樣值得好好推薦。由於製作周期比較長,光是後期就拖了近一年。趕工趕拍、現拍現編的痕跡也不是沒有,因此很多人會覺得這第一口氣里有微弱的部分。我嘗試用比較通俗和相對玄乎的兩種手法去解讀《意外》,看能不能說明白它到底好在哪裡。
銀河團隊的成員相對固定,鄭保瑞進入銀河,老大們給他的人員配置也還不錯。《意外》里的馮淬帆好久不見,葉璇的形象改變也讓人印象深刻,走也走得乾脆。演員上面,古天樂和任賢齊的表現也受到了較多好評,莫小奇等的出現也算一點驚喜。影片走先聲奪人路線,開場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意外式謀殺,某黑社會頭目被從天而降的玻璃給當場砸死。在周圍路人看來,這不過是一起意外,此人運氣背、沒辦法,死了倒霉。實際上中間有四個人在相互配合,展開秘密行動。帶頭的負責控制現場,其他人里應外合,牢牢控制了整個事件的進程,比如女人用車把路堵上,既把羔羊趕入了虎口,同時又拖延了警察的搶救時間,可以說是環環相扣。
這場戲的餘音也交代了團隊內部的矛盾:肥仔很精明,沒問題;阿伯粗心大意,會出事;女人撒小謊,不可信;最可怕的當屬帶頭的,通過手下提及他不近人情的暗示,他的冰冷讓人感到不寒而慄。《意外》很快交代了主人公不是正面人物,他做這種買兇殺人的行當,家裡疊了厚厚的鈔票,拿到錢似乎沒有太多快感跟樂趣可言。藉助主觀幻想,可以知道他的妻子也不在了,一個人的生活孤苦不已。這種人物情緒也給影片定下了基調,看起來不會讓人感到痛快,因為這個人為心魔所困,而心魔在哪兒,他不時拿出的那塊破表上有答案,表面的時間停止,所有一切指向了開頭的車禍。
接下來,從一些符號和意象上去解讀《意外》。有朋友敏銳地指出,除了結尾,每個死亡現場都有鮮血,紅色的、有點被誇張化表現的血。紅色在片中是跟死亡很近的顏色,紅色的車、紅色皮球、紅色衣物,首尾兩個事件都是車禍(就連中間的一起意外也是),摻帶不受人為力量干涉的宿命色彩。兩個女人的死亡直接導致了主人公心理崩潰,這點就好比在做愛場景裡面,女人總會占據住關鍵的女上位,她們在事實上主導了男人。顯然,《意外》是個帶有封閉感的故事,封閉就意味著沒有出路,不得解脫,因而影片處處製造了不同圓圈的意象,細心的人可以留意下電影中關於圓的場景和物體,可以說有上有下,相當之多。
天台偷窺監控一段,電影畫面就宛如一個巨大的「瞳孔眼球」,眼睛是《意外》的一大關鍵。觀眾處於上帝視角,能看見一切。而其他在現場的、不在現場的都 「看不見」,他們才會覺得是意外。片中任賢齊有一本書叫《死亡的眼》,它就把眼睛跟死亡聯系在了一起。古天樂沒能親眼看見妻子的意外,他認定那是一起人為兇案。而在結尾,任賢齊看到了古天樂的異常舉動,所以他相信了那不是一起意外,旋即實行報復。最後,我們看到了兩張表情古怪的臉,古天樂感受到腹部傳遞上來的一陣陣劇痛,卻好像明白了什麼。任賢齊激動又痛苦,他不明白眼前這個人為什麼要加害自己,又因為出手殺人,恐懼吞噬靈魂。
有幾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前面說到的開頭。影片里有三處製造出來的意外現場,場面調度都值得一提,交叉表現了不同人的視角,機位變化也可圈可點。《意外》並不藉助配樂和剪輯來製造緊張感,稍有不足的是結尾有點過了。中間的北角雨夜堪稱一場高難度拍攝,幾個人一直在等雨,反復不停地演練。迷霧一樣的飄雨,傾盆覆瓦的大雨,等到真正行動時,周圍充滿了緊張、詭異和不安的氣氛,最終導致了節外生枝,「意外」出意外。
❿ 哭聲電影深度解析
外來的日本人是惡魔,做法用的祭台上都是黑羊頭,狗是黑的,烏鴉也伴隨著他,而且外表可見。
那個法師是為虎作倀,他協助惡魔殺人,因為結局時大師的·一個箱子里全是日本人家裡的照片,而且,每一個受詛咒滅門的家庭里,都做過一場法事,道具都和大師用的道具一樣,說明大師就是和惡魔一夥的。
那個白衣女的可能也不是人吧,我不敢肯定,但我肯定她是好的,首先惡魔很怕她,大師也怕,她可能是個當地的守護神,因為她對付大師和惡魔都不用施法動作,更不需要祭台,說明她法力強大。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都在一家滅門後下大雨,白衣女對鬼下的失敗的陷阱在開頭結尾都有出現,因為男主對白衣女的不信任 在很多受害者的家裡上映,所以導致了悲慘的滅門結局。
結局最後重復了電影開頭的一幕幕 正不勝邪 的場景,電影在給我們講:不要被「正」的外表所欺騙。也在給我們講現在的社會正邪難辨的現象,一旦走錯一步就像男主角一樣,和其他受害者走向同樣的結局。
(10)電影深度影評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一個不知名的神秘人物(國村隼飾)來到一座叫做谷城的小鎮,被當地居民蔑稱為「日本佬」的他,在遠離居民區的林子深處搭了座房子,自此,怪事開始不斷發生。鎮上的人得上了一種怪病,身上長滿疹子,脾氣變得非常暴躁。
之後,一對夫妻被發現慘死在兩人的小屋,犯罪嫌疑人是一位吃了某種神奇的蘑菇而發作的親戚。這起案件和隨後的一起導致多人死亡的縱火案,把警察鍾久(郭道元飾)嚇得不輕。
鍾久開始做惡夢,在夢里,他和一個怪獸搏鬥。當地的一個偷獵者聲稱,他見過長相相同的野獸在森林裡極速奔跑,還生吞了一頭鹿。鍾久出人意料地拿出了勇氣,帶著幾個不情願的同事前往調查,無意間誤入了日本佬的藏身之所——有一條黑色狗在外看守,裡面有很多秘密的房間。
接著,鍾久的女兒也得了奇怪的狂暴症,於是,他終於下決心要一探究竟。隨著邪惡籠罩了整個小鎮,所有的人物都難逃魔掌 。
幕後製作
1.創作背景
故事的發生地谷城本來就曾經發生過大規模迫害天主教徒的事件,而拍攝《哭聲》的契機正是因為羅宏鎮接連失去了兩個非常親密的朋友,死亡讓他開始思考更多 。
2.前期准備
在美術和道具方面,與其期待CG和後期製作,製作方更傾向於在現場盡可能打造大部分的實際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現真實的畫面。特別是骷髏模樣的金魚草,在片中非常引人注目,而片方在開機前幾個月之前,就開始種植栽培金魚草,從其中挑選出最接近骷髏頭模樣的,用於裝飾片場。
而黃正民飾演的巫師日光在片中所使用的多種多樣的道具,也都是搜集很多巫師的道具進行了再製作,就連祭祀的食物,都是跟真的巫師商議之後才得以布置完成。
3.拍攝過程
《哭聲》的劇本花了兩年左右,修改7次,選景花費六個月,拍攝歷時六個月,後期製作用時超過一年。創作劇本的時候,羅宏鎮在和「神」有關的部分感到非常困難,還曾專程拜訪許多神職人員,向他們尋求答案。為了得到更加多樣的解答,他還遠行至尼泊爾、日本等地。
拍攝之中為了自然光,為了拍攝的最佳時間,很多時候都需要等機會才能拍攝,而黃金時間可能僅僅只有兩三個小時。尤其是電影中下雨的場景非常多,雨天取景無疑也拉長了拍攝周期,增加了不少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