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振高先進事跡觀後感
A. 張麗麗事跡觀後感
觀看張麗莉老師事跡的觀後感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事跡在感動中國的同時,也給我們每個人最真實的感動,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師,我要向張麗莉老師學習,學習她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英雄氣概,學習她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張麗莉不用後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動,她都沒有生命危險。可她毅然選擇了飛身上前,將即將被車撞到的兩名學生奮力推開,而自己卻被無情的車輪重重碾過,造成雙腿高位截肢,至今仍沒有脫離生命危險。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80後青年女教師張麗莉危機時刻勇救學生的義舉,迅速傳遍全國,感動國人。張麗莉的瞬間抉擇,絕非來自於她偶然的條件反射,而是來自於她最美心靈和無遠弗界的人性大愛,來自於她平常每月資助困難學生一百元錢和寧可自己挨餓也要把飯送給學生等價值觀和道德心的修養歷練。也正是她這種處處以他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為重的「道德理性」,才會有她生死時刻的自然而然之舉。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近些年來,我們聽到和看到的那些不願聽到和看到的丑惡事情,曾經讓我們甚是困惑迷茫當兩歲女童小悅悅被車軋過,而身邊18人路過視而不見被車二次碾軋致死;當地震來臨第一個跑出教室的老師「范跑跑」還在振振有詞;當「彭宇案」一度讓人不相信這世上「還有好人」在;當老人摔倒無人敢扶怕遭反誣……一件件沖擊道德底線事件的頻頻出現,人們不禁嘆息當今社會的浮躁不堪、人情冷漠和道德淪喪。連溫總理也曾在一次座談會上感嘆:「如今社會誠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這一件件讓人心寒心痛的事情,使得人們對這個社會道德底線還能堅守多久一度產生質疑,對一些人的冷漠麻木深感迷惘焦慮,甚至對未來失去了應有的信心。
人間正道是滄桑。正當我們這有著幾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戰與沖擊時,我們的身邊也在不斷涌現出人間大美大愛的感動事跡和感動人物來。像奮不顧身用手臂接住從10層樓墜落的兩歲女孩而受傷的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歲女孩無懼危險用「天使之吻」救下輕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劉文秀」,像湯原冒著大火幫助貧困戶往出搶救財產而被燒傷的三位青年農民,像剛剛發生的生死關頭捨身救學生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
正是他們的大美大愛,猶如一根根擎天巨柱,撐起了我們這個社會道德的藍天,讓我們在灰暗的感嘆中驚喜地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輝的閃耀。也正是他們一次次善良和美麗的義舉,在一次次激發我們社會一種向善的力量。這種力量就像一塊塊鋪路基石,當這樣的基石一天天多起來時,我們前行的道路就會越發平坦,我們的內心就會生發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們的生活才會擁有溫暖和感動,我們頭頂的道德天空也就會更加蔚藍,我們這個社會也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黨中央高瞻遠矚,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著力推動社會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讓文化建設,尤其是道德文化建設來純潔和豐富我們的精神家園,以此提升我們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和道德水準,讓越來越多的人的血管里都流淌著道德的血液。我們由此欣慰,我們由此期望。
張麗莉今天的又一次壯舉,再一次讓我們靈魂受洗,也讓我們更加堅信未來。正像著名詩人食指在《相信未來》里寫到的那樣: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今天,我要飽蘸張麗莉大美大愛心靈的「雪花」,同樣鄭重寫下:讓我們相信未來!
B. 觀莫振高事跡有感800字
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觀莫振高事跡有感
學習了莫振高的先進事跡,我被他用微薄工資托起300名貧困生的學習夢的事跡與學生以自家創造的財富——青菜——感謝師恩的片斷感動著,但對我影響較大,讓我覺得必須學習的卻是莫老師堅持再貧困也不能貧困學校,學校教育裝備一定要跟得上國家發展水平的工作理念。
莫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入:「固然生活在大山裡,但必須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我們培養的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莫老師這類與時俱進的精神正是現在的我所缺少的。特別是在帶了一輪完全的高中以後,我連續三年都執教高一,有時候覺得內容都很熟習了,課本都倒背如流了,備課甚麼的已沒有必要了。實在,隨著時代發展,科學研究進步,知識網路是不斷更新的,而知識利用體系的變化更是飛速前進,沒有拓展學習的我已能感覺到教學內容的陳腐提不起學習學習愛好的現實。另外,教學對象的更新,學情的變化也讓原封不動的教學方式顯得蒼白無力。只有建立在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用當下最新發生發展的客觀存在來豐富教學內容,才是好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樂於學習,學會學習,並在學習過程當中體會到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息息相干,從而更有動力往學習。莫老師教會我,我亦師亦生,我不能「死教書,教死書」,必須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讓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學會科研教學,堅持教研相長,才是進步教學教育水平的硬道理,是一位合格的教師的基本功。
莫老師精神永存。
C. 教師先進事跡觀後感 優秀教師事跡觀後感 十佳教師先進事跡
1、危難時刻鑄就閃光師魂
——聽重慶×××優秀教師群體報告有感
昨天,我校全體黨員觀看了《重慶×××優秀教師群體事跡報告》使我受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深深地被×××優秀教師群體的事跡所感動。在「井噴」和「洪水」兩次特大災難威脅到×××中小學生的生命安全的危急時刻,×××的優秀教師群體以保護學生為天職,捨生忘死,兩次進行轉移,兩次創造了學生零傷亡的奇跡。從這個優秀教師群體的身上,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人民教師」四個字的分量,這四個字里包含著多少愛心、責任,以至生命的代價。×××優秀教師群體的英雄事跡,充分展示了新時期人民教師在危難時刻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高尚師德情操和無私奉獻精神,他們在井噴事故和洪水考驗面前,把學生安危放在首位,臨危不懼,捨生忘死,團結協作,保護學生的英雄壯舉,是對教師高尚師德的最好詮釋,危難時刻鑄就閃光師魂。×××優秀教師群體在災難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極端負責的精神令我感動和敬佩,我要很好地向×××優秀教師群體學習。
我們要通過學習×××優秀教師群體先進事跡,促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學習×××教師關愛學生、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做一名純粹的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教師。
2、朴實無悔方鑄英華良才
看到王茂華只有腳底皮膚部分完好的圖片,筆者的心深深地被揪了一下。是什麼力量讓他在那一刻,沒有任何猶豫地沖進火海,而且一次、兩次、三次地往返,即便滿身是火也未放棄,直到爆炸發生的瞬間。同樣的情景也發生在王茂華的岳父譚良才身上。難道他們不顧危險?難道他們不計後果?難道他們不怕傷痛?到底有股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他們?
或許很多人和筆者一樣試圖找到答案,又或許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默默地為他們祈禱……
對於現實中太愛索取的我們來說,雖意識到為他人服務的重要性,但更多希望自己屬於被服務的類群,而忘了真實的自我是需要為他人服務,忘了這是一種最朴實的力量。同時我們還把焦慮感、壓迫感推責為社會製造,彷彿自己被死死摁住,呼吸和表達都困難,無力感匯集到一起,變得心態浮躁,言語浮華,把黑看得太濃太重,逐漸忽略了理想、信念和精神的力量,王茂華、譚良才用行動告訴我們,這三種力量存在於每天的呼吸中。
他們火光中的身影,能把我們內心的黑驅散。讓我們與他們做個比較,這一比較不是一時言語上的,也不是一次行為上的,而是清晰探測心靈,比較兩者的差距。
翁婿兩人一步一個腳印,不去計較地付出,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相:其實,他們不過在做自己而已。他們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後代,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有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辦什麼事也會屢屢受挫。他們的不如意正像許多人的不如意,他們是常人。但他們每天做的一些事又異於常人,之所以異於常人,是因為他們堅持為他人服務。他們實實在在地認定只要他人有需要,他們就會付出,不間斷,不動搖,深深地把理想、信念和精神埋在朴實無華的行動中,堅守關愛他人的道德准則。於是,為街坊鄰居排憂解難,就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次,他們燃燒體膚,激活的卻是生命,讓更多人傾瀉真愛。我們呢?是不是太容易放棄,太容易屈服,太容忍自己,這才是不正常的。
我們內心對不平凡有著渴望和沖動,都願意做英雄的崇拜者。翁婿倆朴實無華的日常生活,為我們提供了參照,提醒我們每個人要做自己的拯救者,找回失落的理想和信念,還有勇氣和韌性,直面人生。
抖落天地萬重陰霾,朴實無悔方鑄英華良才。別忘了英雄更需要的是同路人,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小段,而改變的鑰匙在每一個人的手裡,寄託在每一個人都能往前的腳步里。
D. 讀感動中國人物莫振高有感800字作文
有感於「化緣校長」莫振高
作者:陳慶林
今晚我認真的看完了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一直是眼含熱淚,感動之餘對這些人想要有更深的了解。
最讓我感動的要數廣西的「化緣校長」莫振高。我在網上搜索了莫振高校長的資料,讓我吃驚的是,他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憑借一件事兩件事感動大家,他在平時的工作中,平凡中透出偉大,他當之無愧,只可惜頒獎播放的畫面都是灰色的!
莫振高(1957年--2015年),男,壯族,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75年到廣西民族學院(現廣西民族大學)中文系學習。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原校長,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感動廣西十大新聞人物。
2015年3月9日,莫振高因心臟病逝世,多所國內著名高校以及海內外校友發來唁電。莫振高的離去,在當地引起巨大震動。他去世當晚,全校4600名學生自動集體熄燈,為他們心中的好校長默哀。他的學生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來弔唁、守靈、送別。
2015年3月15日上午,廣西都安,千餘人送別都安高級中學病逝的校長莫振高,隊伍綿延數百米。
1996年以來,即使擔任校長,莫振高依然堅持肩挑兩個畢業班以上的主科教學,每周上10節課以上,且成績優異。
在他的帶領下,都安高中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廣西示範性高中以及全國語文、數學、英語教學先進集體。1993年以來,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由當時的48.2%提高到幾近100%,而且連續27年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莫振高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校長爸爸」,連續35年(截止2011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進入大學;莫振高不惜一切籌資助學,到企業、工地為貧困學子「化緣」,也有人叫他「化緣校長」。近10年來,莫振高先後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在家人、群眾和貧困山區孩子眼中,他是一個「總是惦記著山裡貧困孩子」的校長爸爸,一個被瑤山的孩子稱作「莫爺爺」的好心人。
在鏡頭上,我看到了那麼多的老師學生還有家長在為莫校長送行,他們真摯的話語道出了對莫校長的真情流露,眼淚不能表達內心所有的情感,但是只有眼淚才能痛快地傾訴對莫校長的感激。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豪氣干雲的話語,但莫振高以畢生的心血,用愛與責任鑄就的豐碑,長留天地之間,聳立萬千學子心中。
如果說清貧是一種生存狀態,莫振高在這樣的狀態中鍛鑄了震撼人心的堅韌精神。莫校長病逝後,他的一個學生說,每次經過教學樓,莫校長那個雙手叉腰的高大身影仍然依稀隱現,激勵她跑得更快,用更優異的高考成績,告慰校長的在天之靈。
莫校長留下的是惠及後代的大愛,他的形象和精神激勵著這所學校和更多的人努力學習,積極進取。
願莫校長在天之靈安息!
E. 觀看最美教師王燕先進事跡的觀後感
隨著教師節無聲無息的到來,我們在校領導的帶領下觀看了「2015尋找最美教師」頒獎典禮。一幕幕感人的場面逐一出現,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最美教師也逐一走向屏幕,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沁人心脾、催人淚下。
從2015年開始,已成功舉辦四屆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正式更名為「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活動推選范圍由鄉村教師拓寬至全社會的教育工作者。2015「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著力尋找那些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無私奉獻,理想信念堅定、道德情操高尚、有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典型,大力宣傳他們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品格,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經過兩個月時間的尋找和推選,加措(西藏)、莫振高(廣西)、張龍(湖北)、陳先達(北京)、錢易(北京)、葉德元(四川)、譚蘭霞(湖南)、呂傑(甘肅)、蘇德礦(浙江)、徐菊萍(貴州)等十人獲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全國特崗教師群體獲「最美教師團體」榮譽稱號,劉秀青(青海)、王燕(天津)、趙芸逸(湖北)、徐光明(湖南)、李燕(河北)、謝小雙(上海)、潘燕(浙江)、曲建武(遼寧)、翟婉明(四川)、鍾揚(上海)等十人被推選為活動「特別關注教師」。
這些獲獎教師來自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幼教、特教、特崗和技校等不同類別學校,涉及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各個領域,以點帶面展現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宏觀圖景。頒獎典禮還運用新媒體手段,創新設計了「為老師送祝福」的活動環節,觀眾在收看節目時可通過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為自己的老師送上教師節的祝福。
F. 看《校長爸爸莫振高》觀後感
心裡裝著學校與學生,當然是一名稱職校長的職業責任所在,也為整個社會所期待。但坦率地講,相信不會有人願意將一所學校的命運和自己的求學權利寄託在一位「好好校長 」的「化緣」之上。因此,我們在向這位「化緣校長 」致以敬意的同時,又必須明白,這絕不應該是一個理性社會哀悼一名「好校長 」的全部意義所在。
如果我們將觀察的目光折回到莫振高生前的付出中,就不難發現,與「化緣校長 」感人事跡所對應的,恰恰是某種令人心情沉重的基層教育現實——
即如在一位前來哀悼的學生所回憶的:「一條不標準的煤渣跑道,一個平房食堂里,停電的教室亮起的煤油燈,漏雨漏風的宿舍……」這樣一種乃至更差的場景,應該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甚至是一些孩子正身處的真實求學環境的寫照。
再比如,莫振高所管理的都安中學,有近一半學生來自貧困山區,每年高考結束後,莫振高都要四處奔走,為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籌集學費。假如這些貧困學生都能獲得制度性的助學支持,「化緣校長 」是否能夠少一分艱辛?
正是以一種近乎「化緣」的方式,30多年時間里,莫振高籌集到3000多萬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上學夢。在我們為此表達敬意時,另一組來自兩會的數據不應該被忘記:2014年全國各級財政預算共安排教育經費 2.4萬億元,實際支出2.29萬億元,有1千多億元沒有花完。兩相對比,不禁令人唏噓,莫振高30年來化緣所得的3000萬助學金,是否只是以一己之力來補缺某種制度化的教育經費 撥付的漏洞?
事實上,在基層中小學中,募集資金,扮演「化緣者」角色的校長,其實並不少見。莫振高或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而且,教育經費 要靠「化緣」所得,或還不僅僅是基層校長們的個人困境。於此而言,我們的教育資源特別是農村基層教育經費 的獲取,如何告別「化緣式」、「討錢式」的路徑依賴,恰恰是對於「化緣校長 」最好的告慰。
沒有人能夠否認一位如莫振高般的校長所彰顯出的道德力量與現實價值。但回歸現實,一位幾近聖人般的好校長 終究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高效而富有「良心」的教育支持體系,才是最可期的制度保障。
莫振高事跡觀後感500字
「莫振高同志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他一生辛勤耕耘、鞠躬盡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是看完莫振高同志的先進事跡主題情景報告會後的感受。視頻報告會中,莫振高生前同事、學生以現身說法的形式,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不同角度再現莫振高同志的感人故事。短短的1個半小時報告會里,莫振高校長一個個感人的事跡,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辛勤耕耘,鞠躬盡瘁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不平凡業績的高尚情操,讓在場的每一位聽眾情不自禁流下淚水。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認真負責的優良品質,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具體體現,也體現了「三嚴三實」的重要精神。
我們應該認真學習莫振高同志的先進事跡,因為他的感人事跡激勵著幹部們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動力,更加堅定我們要以榜樣的力量做好本職工作,用正能量引領社會新風尚。
G. 化緣校長莫振高的事跡對你有哪些啟示
莫振高,廣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長、全國勞動模範、2011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是一個連續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進入大學的善良人;是一個不惜一切籌資助學,到企業、工地為貧困學子「化緣」的好心人。
近10年來,他先後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
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在家人、群眾和貧困山區孩子眼中,他是一個「總是惦記著山裡貧困孩子」的校長爸爸,一個被瑤山的孩子稱作「莫爺爺」的好心人。
為了辦好學校他不惜力不怕苦
都安高中是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一所最好的中學,在廣西非常有名,因為教學質量高,連續23年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老百姓都拚命地把孩子往這里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廣西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長莫振高
但是,都安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曾讓前來考察的專家感言「心都不安」——這里,人稱「石山王國」,九分石頭一分土。因為貧窮,過去全縣每年約有200名考上本科的考生被迫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窮」,提到都安縣,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字眼。上世紀80年代,都安高中也逃離不了這個「窮」字。當時,學校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1棟宿舍樓和3棟小教學樓。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這時莫振高都要冒雨,親自架著梯子,上房去檢修。
學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動手繪制掛圖。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為學生修理桌椅。
那時,莫振高還是普通教師,是學校為數不多的中共黨員之一,別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帶頭做。後來,他當校長了,下決心改變這一切。
學校沒有錢,他一點一點地向社會籌資。學校新建的教學樓就是這樣左一個5萬元、右一個10萬元「化緣」而得。
對新建的教學樓,他的要求很嚴,因為都安縣是在地震帶上。他知道,教學樓不結實,出了事,沒法向家長交代。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與工人們討論樓要怎麼建……就這樣,一點一點地將5層的學生飯堂、圖書館、綜合教學樓和3棟學生宿舍樓建了起來。
除了硬體設施,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也必須跟上。莫振高說:「雖然生活在大山裡,但必須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我們培養的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接著,一棟科技樓建成了,每個教室里配了兩台電視機、一台高亮度的投影儀,100台電腦也進了都安高中……
從此,瑤山的孩子知道了什麼是互聯網。
「只有不離開教學,才是一名人民教師。」當了校長,莫振高始終沒有放下教鞭,仍然堅持上高三畢業班語文。他說:「我更喜歡被稱為老師,而不是校長。」
每天早上6點准時來到學校,晚上11點半回家,這個「時間表」,莫振高一直堅持了35年。
瑤山貧困孩子家裡的「常客」
都安縣自然條件惡劣,莫振高挑起了改變貧困孩子命運的重擔。都安高中貧困生占學生總數的40%以上,而都安縣人均年收入才1600多元,貧困戶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幫一個貧困生,就是幫一個家庭!」莫振高感同身受。
莫振高走遍了每個村屯,走進每一個貧困生家裡。學校每年拿出一部分經費來幫助貧困學生。莫振高還常組織全校師生給貧困生捐款捐物,發動學校領導、團委幹部和班主任向各屆校友尋求資助。
家住古山鄉徳雅村的黃春茜考上了重慶大學,但家裡所有能賣的東西也湊不足300元,她只能無奈地放棄上大學。莫振高知道後,第一時間趕到黃春茜家了解情況,並拿出1000多元塞到她手裡。大學期間,為了讓黃春茜安心完成學業,莫振高每月定期給她寄去生活費。
其實,慷慨的莫振高並不富有,他唯一的經濟來源是當時每個月50元的工資。
愛是一種心貼著心的情感,莫振高對貧困生的愛,就是這樣一種心貼著心的情感。他感受著他們的痛苦,體會著他們的快樂。他說:「有困難,就找我莫振高。」
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餘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貧困生,很多學生報到時的行李只有一床破被子。一些家境貧寒的孩子因為沒勇氣報到,就在校門口徘徊。這時,莫振高就把「校長辦公室」搬到校門口,招呼為學費發愁的貧困生「先入學,其他費用慢慢想辦法」。每逢開學必「擺攤」,專做貧困生的「生意」,這一幕,在都安縣家喻戶曉。
托起數萬瑤山孩子心中的「夢」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993年以來,都安高中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從1992年的
48.2%到2000年的
93.75%,今年將近100%,而且連續23年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在莫振高的帶領下,都安高中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廣西示範性高中,全國語文、數學、英語教學先進集體。
而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幫助他們圓了大學夢。近10年來,他先後籌集到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
1.8萬名貧困生完成學業,最終實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美好願望,實現了讓所有貧困生「進得來,學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標。
一名考上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生,在臨行前的晚上,拿了一把苦麻菜、一把紅薯苗來到莫振高家:「老師,明天我就要走了,家裡沒什麼好東西,我就把這兩把自家種的菜送給您,以感謝您3年來對我的關愛。」
一把苦麻菜、一把紅薯苗!這份純朴的情意,讓莫振高流淚了!
多年來,由於教學成績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薦到行政部門任職,被外地學校高薪聘請,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我愛我的學生。我要用畢生的奮斗,給瑤山的孩子們一片自由放飛的天空,踏上大學路……」
翻開厚重的榮譽簿,記錄了已經54歲的莫振高對教育無私奉獻、孜孜以求的執著精神:廣西「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感動廣西十大新聞人物」、「廣西十佳校長」、「全國勞動模範」、2011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這些榮譽,是社會各界對一位教書育人模範的崇高敬意。
H. 我喜歡他莫振高600字作文
莫振高,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中校長。一位平凡的校長一生堅守了一件事,也感動了一座城。
生前,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考入大學。10年「化緣」3000多萬元幫助近2萬名貧困學子圓大學夢。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瑤鄉山裡娃走出大山、勤奮求學,用知識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他,是大瑤山中築夢人,是瑤鄉師生的「化緣校長」。
身後,一公里的隊伍,數千學生不遠千里從各地趕回,送他最後一程,465個花圈,以至縣城花圈脫銷。莫振高先進事跡視頻觀後感莫振高先進事跡視頻觀後感。去世當晚,4600多名在校學生自發舉行「停電」儀式,數十間教室同時熄燈,時間長達3分鍾,他們這樣做只是為莫校長默哀。校友群、朋友圈、網路論壇,懷念、追憶如潮……他,是瑤鄉學子的「校長爸爸」。
莫振高,一位普通的中學校長,生前曾獲諸多官方的榮譽,但對於他來說,身後來自學生的如潮哀思,或許才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2015年3月15日早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城。數千人自發前來,人們抹著眼淚,送別離世的都安瑤族自治縣高中校長莫振高。
一雙拖鞋穿7年 工資微薄卻資助近300名貧困生
1954年11月12日,莫振高出生在都安縣高嶺鎮加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72年高中畢業後,他在高嶺擔任初中民辦教師,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到廣西民族大學中文系就讀。1978年畢業後分配到都安高中任教。1979年擔任都安高中團委書記,1996年起擔任都安高中校長。
出身貧寒的莫振高經常說,貧窮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它可以鍛造一個人的品格,可以鍛造一個人的毅力。
莫振高的家,位於都安高中後面,是一棟普普通通的居民樓。他的家裡,裝修得很簡單,記者沒有看到一件值錢的家什,一些傢具看起來還非常老舊。他的卧室只是簡單地批灰刷白,擺放著一張簡易床,對著床頭的,擺放著一個上世紀80年代的木櫃,櫃門已經損壞。
記者在莫校長家二樓的牆角看到了一雙黃里透黑的塑料拖鞋,上面寫著「2008」幾個字。這是莫校長在北京奧運會的時候買下的,鞋子質量不錯,在家裡他已經穿了7年。不過,鞋子已經從當初的黃色差不多變成了如今的黑色。在一樓的廚房裡,使用多年的一個老舊得變形的鋁制水瓢,也見證了莫校長簡朴的一生。
妻子黃西彥說,雖然水瓢難看點,反正還能用,就繼續用著。他的辦公室,刷藍色油漆的木門,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一張坐了十幾年的木凳子,掛著一條毛巾。因為身高體壯,他經常出汗,這條毛巾也陪伴了他好幾年。
30多年來,夫妻倆工資微薄,但也都把省吃儉用下來的錢,先後資助了周艷時、藍錦娜、唐金色、黃茜等近300多名學生,使他們完成學業,考上了大學。
10年「化緣」常吃閉門羹 籌集3000多萬元資助近2萬名學子
莫振高曾說,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自尊心強、內心脆弱而敏感,遇到困難時不善於向他人求助,而是選擇自己默默承受。曾有一名學生,在高考前夕把10元報名費借給同學,因同學沒有按時還錢而放棄了高考。還有一些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因籌不到上大學的路費和學費,竟連來領通知書的勇氣都沒有。擔心這些孩子因為貧窮而永遠走不出困境,莫振高決心靠自己的力量,為他們籌集助學金。
「我們學校學生的貧困面大,貧困學生很多,光靠政府和學校不能完全解決。沒辦法,我只有發動全校所有的班主任、行政領導出動,爭取外援。」莫振高說,為籌集善款,他們最初是在金城江、南寧這些附近的城市,後來去過江蘇、浙江,甚至到過深圳、香港、澳門。
都安高中資助辦負責人韋喜鳳回憶說,出去籌款,都是吃閉門羹的多。有的企業直接叫門衛打發他們;有的則讓他們在校門外等,門衛進去半天才出來說他們的領導不在,有時還會遭到一些人的奚落和誤解。不管是出去籌款,還是平時出差,但凡遇到校友請吃飯,莫校長的口頭禪總是「能不能把飯錢折成現金,給我的學生?」
莫振高的「化緣路」始於1995年。當時,在都安一家水泥廠工作的一位校友主動跟莫振高聯系,說他們廠可以為貧困學生提供助學金。然而,當莫振高帶了幾個學生的檔案去到那家水泥廠時,卻被告知企業目前很困難,沒辦法拿出錢來,只是對校長的做法表示理解。
第二次,莫振高去到南寧,約了一家企業的項目負責人到學校來,希望他們能扶助3—5個孩子,也沒有成功。
莫振高說,盡管屢次遭到拒絕,但他從不放棄希望。在十餘年的「化緣路」上,他得到的不僅僅是3000餘萬元的善款,更有許多內心深處的感動。他向記者述說了一次至今想起仍讓他感動不已的經歷。
那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莫振高帶著他的「籌款團隊」到南寧一家化學公司籌集善款。莫振高作完貧困學生的情況匯報後,公司老總沒有當即表態,而是提出要親自到學校看看學生。之後,公司老總兌現了諾言,帶著家人和副總一行十幾人,開著一輛麵包車來到都安,在莫校長的帶領下去看望家住東廟鄉的一位姓唐的孤兒。
當時是數九寒天,車子剛開到村口,他們就遠遠看見3個孩子在一個用彩布條圍成的木棚下生火,凍得瑟瑟發抖。這3個孩子在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在縣城附近燒石灰時又被滾落的山石壓死之後,便失去了依靠,只好相依為命。最大的女孩,就是他們專程要來看望的那名學生。老總下車看了3個孩子,問了問孩子的情況,沒有再多說什麼。回到學校後,他對莫校長說,他不但要資助這名姓唐的學生,這一家人他都包了。不管以後這3個孩子在哪裡讀書,他都會一直包到他們上完大學。
這件事讓莫振高相信,社會上像這位公司老總的愛心人士一定還有很多,更堅定了他在「化緣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
為讓千萬山裡娃走出大山 他把自己「鎖」在瑤山一輩子
「讓瑤寨兒女走向世界」,走進都安高中大門,一塊大理石上,9個燙金大字格外耀眼。這是都高的辦學理念,也是莫振高的畢生心願。為了讓孩子們「進得來,學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莫振高費盡思量。
上個世紀80年代,都安高中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只有一棟宿舍樓和三棟小教學樓。每逢下大雨,房子里就漏水,這時莫振高都要冒雨,親自登著梯子,上房去檢修。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一個學生睡不著,爬起來透過窗戶,看見莫振高正蹲在水溝邊專注地掏樹葉,雨傘歪斜在一邊,大雨把莫振高全身都淋濕了,可他全然不顧。原來,水溝被樹葉堵了,如果不及時疏通,宿舍一樓的孩子就要被淹。
從當校長的那一天起,學校的壓力讓莫振高在做老師的同時,多年從沒有離開「化緣」的角色。學校沒有錢,他一點點向社會籌資,就這樣左一個5萬元、右一個10萬元「化緣」湊夠修樓的錢。
對新建的樓,他的要求很嚴,因為都安縣在地震帶上,他知道,教學樓不建結實,出了事,沒法向孩子家長和社會交代。為此,他時常蹲在工地上與工人們討論樓要怎麼建……
就這樣,一點點將五層的學生飯堂、學校圖書館、教學綜合樓和三棟學生宿舍樓建了起來。
除了學校的硬體設施,現代教育技術也必須跟上。
莫振高說:「雖然生活在大山裡,但學生必須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我們培養的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而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
接著一棟科技大樓拔地而起,教室里都配了兩台29英寸的閉路電視、一台高亮度的投影儀和100台電腦……
從此,瑤山的孩子知道了什麼是互聯網。
知識,改變了一代代山裡娃的命運。如今,都安高中的學生遍布國內多個城市及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等國家,有上千名校友在北京工作。「讓瑤寨兒女走向世界」的目標正慢慢實現。
由於治校有方、成績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薦到黨政機關任職,也有外地學校拋出高薪橄欖枝。但莫振高都婉拒了。「我走了,娃娃們怎麼辦?」執此一念,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呆就是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