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邦三世觀後感
Angel beats 這個我覺得是今年夏天劇情和畫質制勝的一部好作品。13話已完結,劇情很緊湊,世界觀設定也很好。
迷糊餐廳 今年的搞笑片很多,這個搞笑元素也非常充足,人物設定非常有意思。
荒川爆笑團 也是搞笑型的,因為銀魂的完結於是搞笑片開始冒頭,這個算是佼佼者了。
妄想學生會 看這個其實就是因為裡面的神吐槽,和絕望先生不同,這個完全就是為了告訴世人現在的妹子心靈有多麼狂野。
振臂高揮 不知道這個你看過沒有,呃,運動型的動畫,現在在出第二季,僅僅說第一季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畫質相當的好,劇情也很不錯。棒球少年很有愛。
會長是女僕 呃,少女動畫,意外還是可以的,我是不太看少女動畫的人,但是這個還是吸引我看下來了,而且,男主很有愛。
東之伊甸 世界觀的設定相當龐大,我覺得整個故事結構相當不錯,動畫只有11話,還有兩部劇場版。怎麼說,有點爛尾但是不失是個好動畫。
秘密 清水玲子很出名的作品了,這個畫風乍一眼看很普通但是看下來還是很順眼的。內涵片啊。有點虐。
天月 覺得畫風很是不錯,劇情還是很不錯的。
隱之王 也是虐。不過還是很不錯的。
2. 手抄報關於電影宮崎駿
宮崎駿(Miyazaki Hayao,1941年1月5日-),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1] 。1963年進入東映動畫公司,1985年與高畑勛共同創立吉卜力工作室。2013年9月6日宣布引退。宮崎駿動畫作品大多涉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平主義及女權運動,出品的動漫電影以精湛的技術、動人的故事和溫暖的風格在世界動漫界獨樹一幟。
早年經歷
宮崎駿1941年出生於的東京都文京區,在四個兄弟中排名第二,父親是宮崎家族經營的「宮崎航空興學」的職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他所在的家族經營一個飛機工廠,屬於軍工企業,所以戰爭後期物質匱乏中也能保持頗為溫飽的生活,宮崎駿度過了相當自由的幼年生活。然而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宮崎駿卻意外地對家族的特權產生了懷疑。由於身體不好,故不擅長運動,也因此對靜態的繪畫很有天分,特別對於飛機感到興趣,並成為終身的愛好,他後來許多作品當中都反復出現飛行的概念,尤其是在其2014年的作品《起風了》,主人公是一名夢想設計出日本最優秀的飛機的工程師。高中3年級的時候,他邂逅了第一個戀愛的對象:就是東映動畫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電影《白蛇傳》裡面的白娘子。之後宮崎駿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大學裡面沒有漫畫社,所以進入了與之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傳說社員只有宮崎駿一個人。這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漫畫,也曾向貸本漫畫出版社投稿,不過似乎是沒有完結的作品。當時風起雲涌的安保運動中宮崎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僅僅在最後時刻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了一下。宮崎駿也在思想上開始傾向社會主義,蘇聯解體對他的思想構成了很大沖擊,雖然面對社會主義敗北的現實,但是他對勞動者和革命的肯定立場一直沒變。宮崎駿在1994年連載完漫畫《風之谷》後,決定放棄馬克思主義。[2] 東映動畫宮崎駿於1963年4月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從事動畫師的工作。由於宮崎駿是次子,有長子繼承家業,所以可以按自己喜歡的選擇自己的職業。放棄漫畫選擇動畫的原因據本人說是因為被人說自己的作品是在模仿手冢,在自己並不這么認為的情況下。他意識到自己無法超越手冢這樣的漫畫家,於是選擇了即使不是原創也無所謂的動畫。東映動畫是由東映電影吸收日動映畫株式會社而成立的。在1961年手冢治蟲的蟲pro成立前,幾乎是日本唯一製作動畫的企業,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悠久的傳統。蟲pro是以價格低廉的電視動畫打開影響的,而當時成本高,畫面精細,富於傳統的動畫電影則還是東映的天下。宮崎進入東映時僅僅是最底層的原畫人員。當時戰後文藝界一派左派風潮(安保運動剛剛結束),社內充滿民主氣息,作品的很多東西都靠大家討論決定。而勤奮、高學歷的宮崎因此在討論中嶄露頭角。他第一次參與製作的動畫是《汪汪忠臣藏》(製作人為白川大作),其不凡的才能被發現後,升職為主要製作人,並擔任了東映動畫的公會書記長。1964年,社內開始工會活動,領導是大冢康生,副委員長是高田勛,書記長就是宮崎駿。宮崎駿於東映動畫公司認識了在他動畫生涯中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前輩高田勛,在此期間參與了《狼少年肯》(是東映首部動畫電視劇)、《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高田勛執導)、《穿長靴的貓》(製作人矢吹公郎,1969年公映)等動畫的製作,擔任原畫或場面設計的職務。社內的老前輩大冢康生發現了東京大學畢業的高田勛等人的才華。1965年,工會的這群人開始一起製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大冢為作畫監督,當時尚為新人的高田勛被他提拔為監督。由於宮崎駿在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大家為他發明了一個職位:場面設計。富有文藝才華的高田勛給這部作品帶來了嶄新的概念,裡面加入了更多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表現,可以說這是日本第一部不僅僅是為兒童製作的長篇彩色動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工會和資方談判待遇和勞動條件的活動干擾了工作,這部動畫於1966年10月製作中斷,1967年1月繼續製作,1968年7月正式放映。這期間,1965年宮崎和同事太田朱美結婚,1967年長子出生。由於製作者們精益求精的精神,這部作品不斷延期和追加預算。然而,這部作品雖然在後來受到很高的評價,在當時卻並未在票房收入上達到收支平衡。完成這部作品後,鬧過工會又弄出赤字的大冢康生離開了東映動畫,加入A-Pro。宮崎駿跟著高田勛、小田部羊一這些前輩一起繼續在東映動畫工作,職位仍然是原畫。1969年他開始在報紙上以秋津三朗的筆名連載短篇漫畫《沙漠之民》。這可能是後來《風之谷》的一點原型。[3] A-Pro動畫1971年,宮崎駿、高田勛、小田部羊一一起從東映動畫跳槽到大冢康生所在的A-Pro。作為新企劃《長襪子的皮皮》的主要創作人員之一,宮崎首次出國旅行到蘇格蘭考察。不過由於原作者的原因,這個企劃最後被放棄了。原本宮崎駿就喜歡歐洲村鎮的風景,這次經歷給他的印象出現在很多以後的作品中。接下來諸人一起參加了大冢康生主導的TV版《魯邦三世》第一季的製作。《魯邦三世》至今幾乎每年都有TVspecial或者劇場版問世,而魯邦從身居豪宅的大盜變成如今大家熟悉的平民形象,高田勛和宮崎對原作的擅自改編可謂影響深遠。演出高田勛、作畫監督小田部羊一和宮崎駿的組合創作了大量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熊貓家族》。該作品首次以描繪日常生活為主,是高田勛以後的新風格的第一次嘗試。在熊貓熱中,這次冒險評價倒是非常不錯。[2] 1974年,三人一起轉到Zuiyou映像,即後來以「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而聞名的日本Animation的母公司。三人合作的第一部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可以說是奠定整個系列風格的作品,高田勛描寫日常生活為主,強調動作時間安排的導演風格就此形成。這種嶄新的動畫風格獲得了大成功。宮崎駿這次的職務是Layout和畫面構成,又是為了配合新的作畫形式發明的新職務。對於不會畫畫的高田勛來說,宮崎駿就如同他的手腳一般把他的想法變成畫面構圖。三人在世界名作劇場系列中高田勛還擔任了《尋母三千里》(1976年),《紅發少女安妮》(1979年)的監督。後來,修煉已久,有了許多TV單集主導經驗的宮崎駿1977年首次得到了監督的職位,這就是《未來少年柯南》(1978年)。和比較尊重原作、作風沉穩的高田勛導演相比,宮崎駿的特點是想像力和對於動作的表現力豐富。本來是悲觀色彩的原作被宮崎改成了明朗的少年少女故事。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後來《天空之城》等故事的影子。1979年,為了製作劇場版動畫《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轉入東京Movie新社(這也是宮崎駿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作畫監督是魯邦動畫系列的最初創作成員大冢康生。如果你對於GHIBLI的作品覺得不錯的話,請務必看看這部作品,他有著和後來GHIBLI作品相當的質量和魅力,至今仍然是傳說的中的經典。不過,當時受到機器人潮的影響票房只有前作的一半,在後幾年80年代初的電視放送中還是受到歡迎。之後,宮崎駿就在東京movie新社的新人養成公司TELECOM工作,繼續製作新魯邦的TV系列(作為監督和劇本創作了145集「死之翼信天翁」和最終的155集「再見,可愛的魯邦」)。在這里,宮崎駿提出了成為後來《龍貓》《幽靈公主》前身的企劃。當然沒有被採用。吉卜力工作室1981年,德間書店新創刊的動畫雜志《Animage》的總編鈴木敏夫想要製作動畫人員訪問專輯,本來是打算訪問高田勛,但被其拒絕,最終成為宮崎駿的訪問專輯。在鈴木敏夫和德間書店牽頭下,宮崎駿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動畫。劇場版動畫《風之谷的娜烏西卡》的企劃,最初由於沒有原作被打回,於是1982年宮崎駿在《Animage》上面連載其漫畫。緻密的作畫,深刻而多重的反思,使得這部斷斷續續連載的漫畫史詩達到相當大的成就。而宮崎完成製作《名偵探福爾摩斯》相關的工作後,離開東京Movie新社為新作做准備。1983年,從太陽王子時代就一起合作的人們再次集合起來,《風之谷》的動畫開始製作。宮崎駿一人擔任導演、腳本、分鏡表的全部工作。由於從最底層一直干到最上層,宮崎駿有著主導從故事到作畫,動畫大部分工作的能力。電影最後變成了宗教般的結尾,雖然製作者覺得不大滿意,但是在放映時卻意外的非常讓人感動。在該作的成功背景下,1985年在德間書店的投資下,宮崎駿聯合高田勛共同創辦了吉卜力工作室,該名字來自二戰時候義大利的一款偵察機,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熱風」,由於宮崎駿父親曾經是飛機製造廠工作,從小宮崎駿就對飛行和天空充滿著嚮往,這也是吉卜力的由來之一。也正因為這個宮崎駿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天空場景和各式各樣飛行器的刻畫。宮崎監督此間的作品則是繪本修那之旅。隨著新動畫天空之城開始製作,漫畫風之谷休刊。之後《風之谷》也一直隨著Ghibli動畫的製作而斷斷續續的休刊和再開,一直到1994年為止。《天空之城》也仍然是宮崎監督的個人表演。宮崎監督的富於動作和戲劇張力,充滿真實觸感和細節的幻想世界風格得到了完全發揮。1988年宮崎監督的《龍貓》和高田勛監督的《螢火蟲之墓》同時放映。盡管後者得到了文藝界的廣泛贊揚,也感動了無數觀眾,但是前者才是Ghibli一直最為人氣的作品之一。而Ghibli之後也形成了兩位監督輪流製作動畫電影的體制。1989年,《魔女宅急便》公映。宮崎駿導演首次挑戰少女成長的題材。完成了風之谷動畫後,跑到岳父家的山中小屋度夏的時候閑極無聊閱讀了高橋千鶴的《混凝土的坡道上》,和晚輩的小女孩們一起閱讀的經歷讓他職業性的想到了改編少女漫畫成為動畫的可能性。本來宮崎監督就是女性至上主義者的一種,以當代少女為主角的電影發想就此形成。1992年,《紅豬》公映。喜愛兵器的美麗卻討厭戰爭的宮崎監督在兵器模型雜志連載一些短篇漫畫,這個作品即為其中之一改編。1995年的《側耳傾聽》由A-pro時代就認識的近藤喜文監督,但是腳本、分鏡仍然是宮崎駿擔綱。1994年連載十年的漫畫《風之谷》也終於完結。不得不承認,1994年的同名動畫的成功和當時的環保思想不無關系。而這個作品在連載中見證了宮崎駿導演想法的不斷變化和反思。動畫以來的想法不斷被推翻否定,認為宮崎監督思想是簡單的環保的人應該仔細讀一下這個作品。1995年,被認為是GHIBLI的實驗劇場的《OnYourMark》、由恰克與飛鳥的歌曲製作的短篇作品在「SuperBest3」放映。講述了在被放射能污染的世界,兩個青年把有翅膀的少女送上藍天的故事。但宮崎駿想要表現的並不是「拯救」,而是「自己的希望」,這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東西。休整之後,宮崎導演開始製作稱得上總結性的《幽靈公主》。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中,一般而言,宮崎駿導演的作品更為活潑明了和帶有幻想色彩,更受觀眾歡迎。而他的作品也往往是當年國產電影票房的前三名以內。這部作品由於場面宏大,製作精美,加上宮崎導演隱退數年後復出的號召,還有這次前所未有的廣告宣傳,使得票房創造了日本電影的歷史。《幽靈公主》回應和總結了《風之谷》以來宮崎導演思想的變化,本來這應該就是宮崎駿導演的一個完美的句號,不過兩件事情卻打亂了計劃。第一是被作為接班人培養的近藤喜文導演過勞而死,第二是高田勛導演《MyNeighborsTheYamadas》(中文譯名:《我的鄰居山田君》)票房的失敗,影片虧損數十億日元。高田勛導演黯然退隱,宮崎駿只有再次出山。由於幽靈公主的票房再次被《泰坦尼克號》超越,這次的口號就是再奪第一。宮崎駿動畫作品(16張)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該作再次拿下總票房第一,超過300億日元的票房創造了歷史。而此時,日本動畫的年度經濟總額才5000億日元,而一般年度票房首位的作品往往不到30億。強大的宣傳攻勢,甚至動用到了首相來為首映捧場。宮崎駿的成功開始得到國際的承認,作品得到奧斯卡、威尼斯、柏林等國際電影獎項。《千與千尋》敘述了千尋的一個生活小片段,講述她在面對困難時,如何逐漸釋放自己的潛能,克服困境。這正是宮崎駿要觀眾明白的。宮崎駿自己也認為這是一部有別於他以往其他故事的影片,以往,他筆下的主角都是他所喜愛的,但這次宮崎駿刻意將千尋塑造成一個平凡的人物,一個毫不起眼的典型十歲日本女孩,其目的就在於要讓每個十歲女孩都從千尋身上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兒,也沒有特別吸引之處,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沒精打採的神態,更是惹人生厭。最初創造這角色時,宮崎駿還曾有點替她憂心,但到故事將近完結時,他卻深信千尋會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2002年新手接手的《貓的報恩》的票房的不如意,讓宮崎導演再次出手。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的票房估計接近《幽靈公主》,但無法達到千與千尋的程度。吉卜力工作室2005年4月脫離德間書店,成為獨立公司,並由鈴木敏夫出任代表取締役社長,宮崎駿與史提芬·艾伯特出任公司的董事。宮崎駿作品的版權及所有權也移轉至吉卜力工作室。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上映,獲得廣大好評。故事圍繞一個5歲的男孩宗介與想要成為人類的金魚公主「波妞」,宮崎駿說這個想法是從丹麥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話故事《美人魚》中得到的靈感。經過種種世事之後,他在全球動畫界無可替代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肯定和承認宣布退休代念聲明2013年9月1日,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4] 《起風了》在麗都島舉行了首映儀式,該片配音演員瀧本美織以及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主席星野康二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導演宮崎駿先生因為身體抱恙,並未親自出席。[5-6] 在發布會的結尾,吉卜力工作室主席星野康二代表宮崎駿念讀了一份聲明,「我代表宮崎駿先生宣布,宮崎駿將於下周在日本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退休一事。他想在這里跟大家說再見。」星野康二話音剛落,媒體室便響起了一陣掌聲向這位高齡藝術家表示了致意。[7] 宣布引退宮崎駿2013年9月6日下午,日本動畫巨匠宮崎駿的引退記者會召開,宮崎駿表示這次引退「來真的了」。在記者會上,宮崎駿坦言雖然自己之前數次宣布引退,又食言復出,但這次是認真的:「估計會有人說怎麼又來了,但這次是認真的。因為是必須充分休息的時候了。我的長篇動畫時代已經結束了。」對於外界的挽留,宮崎駿稱他的每部動畫作品都要花5年才能完成,他本人自覺年事已高,未來可能沒有多少個「5年」可以完成作品,才下決心退休。同時,他也沒有再製作短片動畫的計劃。宮崎駿還強調,雖然不再製作動畫電影,不過他考慮再工作十年,擔任美術館館長致力於展覽等工作。宣布退休的著名導演宮崎駿之後出現在東京一家心血管專科醫院。宮崎駿不止一次到此醫院,而他退休的原因之一就是患上心臟病。宮崎駿常感到胸口不適,醫生診斷極有可能是心絞痛。心絞痛會引起心肌梗塞,一般需要患者進行減肥、禁煙等減輕心臟負擔的行動,必要時可能需要手術。[8] 終身成就2014年11月8日晚,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在洛杉磯好萊塢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他是繼已故導演黑澤明於1990年獲得該獎以來,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日本導演。宮崎駿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將會繼續短篇動畫的創作。[9] 2015年2月23日,宮崎駿再次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3. 求一份《天空之城》的觀後感。詳細一點的。高分相送。
1 這1篇非常詳細
運命之章
★雲端上的架空帝國
擁有人類難以企及的高科技,這座建立在雲端上的架空帝國,曾幾何時變成了廢墟,令人欣羨的飛行技術,可以不用耗盡能源便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這是人類窮盡此生希望達到的夢想,在動畫電影里,宮崎駿帶領我們提前進入這個原本存在於幻想小說中的天空之城拉比達(Laputa)。
天空之城的靈感及故事架構,主要來自於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所寫的《格列佛游記》,故事中Laputa是一座浮島。以下是格列佛看見天空之城的景象:「我沿著岩石邊上走了一會兒;天氣好的不得了,晴空萬里,炙烈的太陽,灑下金光,我必須把身體側向另一邊,才不致曬傷了我的臉。就在這時候,天忽然暗了下來,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因為那情形和平時從天空飄過來一片雲不太一樣。我轉過身來,只見一個巨大的不透明物體,浮在半空中,正朝著我所在的島嶼飛來。那物體看上去大約有兩英哩的高度,把太陽遮蔽了約莫六到七分鍾,但是並沒有讓我感覺到空氣變得涼爽,天空也沒有變得更加灰暗,這情形就如同我站在背陽的山谷處。隨著那東西離我所在的地方越來越近,我看它像是一個固體,底部平滑,在下面海水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我站在離海邊約兩百碼的一個高處,看著那個巨大的物體逐漸下降,差不多到了與我平行的位置,離開我已經不到半英哩了。我才取出袖珍望遠鏡,仔細地察看有些人站在那東西的邊緣,似乎正忙碌地上上下下。邊緣似乎是呈傾斜狀,可是我分辨不出那些人究竟在做什麼?」
按照格列佛的解釋:「Laputa 其實是quasi lap outed(拉丁文),其中lap的正確意思是「陽光在海面上跳舞」,quasi則是翅膀,不過我並不想將自己的意思強加附會,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注一)
這座架空的帝國,在文明破滅之後,依然繼續飄浮在天空中,靠的是島上非常高明的飛行石技術,而電影里戴著飛行石項鏈的少女,可以說是劇中命運安排好的角色,因為飛行石是天空之城皇室的象徵,擁有飛行石等於是擁有了天空的通行證。可是當少女架著飛行船在空中被海盜擊落時,她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借著飛行石的力量緩緩下降到地面來(位於礦坑小鎮),卻被礦山從事機械工實習的少年帕茲所救,故事於焉展開。
★彷佛天女降生
當少女渾然未覺身處的危險,以純潔的形象,緩緩下降到地面,從飛行石項鏈中發出柔和的光將她包圍,最後落在少年的懷抱里,這初次的相遇,把觀眾的情緒整個吸進去,彷佛命運註定好了似的,不可思議的邂逅,使得少年的心中,湧起一股無論如何要保護這個女孩的想法,這個畫面在心中停格了好久好久。
少年帕茲努力想要保護的,並不是海盜所覬覦的飛行石的秘密,也不是後來才逐漸解開的少女血源之謎,而是最初的邂逅,讓他覺得這女孩是值得他一生好好珍惜的,他在乎的是女孩本身,而不是圍繞在她身邊的東西。
當然,前提是宮崎駿所創造出來的是一位美少女(笑),有人說,宮崎駿畫的女孩總是長得差不多,但是神隱少女里頭的小千,就長得一副獃獃笨笨的模樣,足見導演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前期的長篇動畫作品當中,女主角的造型,總是設定在西方古典美的輪廓,隱含某種殘酷的悲劇性格,不管是風之谷也好魔法公主也好,都可以看出此一趨向。雖然天空之城乍看之下,好象是美少女與美少年邂逅的夢幻物語,不過在美麗的外表背後仍隱藏著無盡的悲哀,事實上,反映出現實世界,藏在慾望的背面往往是殘酷的人性在主導一切。
這樣的思考基模,正是牽動著故事向前推進的原動力,如同牽動著觀眾眼球朝銀幕聚焦的飛行石一樣。故事帶領著觀眾一起進入冒險世界,大家之所以會被這部動畫電影所感動,因為它點燃了我們內心冷卻已久的燃料——「想像力」。
沒有了想像力,天空之城如何能飄浮起來,盡管《格列佛游記》作者斯威夫特有著相當良好的數理背景,把浮島之所以能夠飄浮在天空中,描述得栩栩如生,不放過任何一絲細節,符合英國當時進入工業社會,倡導的機械主義美學。從寫實的動畫設定當中,可以發現宮崎駿在處理幻想世界的題材同時,眼光著重在現實的基礎上,倘若此一現實不夠穩固,則無法突顯或襯托出整個架空帝國的想像規模,動畫電影不再只是一般人眼中幼稚的卡通,也可以讓成人接受,它就是一部電影,同樣需要足夠地投入才能欣賞個中的奧妙,這一點宮崎駿的確辦到了!
守護著自己所愛的人,是少年邁向成長的必經之路,經由種種的磨煉,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在現實當中是一段艱辛漫長的過程。當我們看到他們兩人在即將要崩塌的溪谷鐵道的橋桁上,緊緊抓住的雙手鬆脫了,帕茲隨希達跌落到谷底,快要接近地面的時候,兩人又借著飛行石的奇妙力量,放開雙手飄浮起來,在空中翔舞之姿,是如此地美妙,這時候兩人還只是孩子而已,單純到沒有半點雜念,令人羨慕到不行。
注一 原文如下
"The Word, which I interpret the Flying or Floating Island, is in the Original Laputa; whereof I could never learn the true Etymology. Lap in the old obsolete Language signifieth High, and Untuh a Governor; from which they say by Corruption was derived Laputa, from Lapuntuh. But I do not approve of this Derivation, which seems to be a little strained. I ventured to offer to the Learned among them a Conjecture of my own, that Laputa was quasi Lap outed; Lap signifying properly the dancing of the Sun Beams in the Sea; and outed a Wing, which however I shall not obtrude, but submit to the judicious Reader."
——Jonathan Swift - Gullivers Travels (Part III - Chapter II)
★血之章
★迷惑與回歸自我
後來帕茲被軍隊逮捕之後,懷有野心意欲攻擊天空之城的政府情報機關的特務將校,聽命於穆斯卡,甚至掌握了金權。這時候,他過得並不快樂,愈來愈憎惡自己居然成為野心家的走狗,他想回歸自我,回到那個曾經想念著少女希達的單純少年。藉由海盜朵拉(那個綁著麻花辮的老婆婆)的幫助,帕茲從火焰竄燒的國防軍要塞中順利將希達救了出來,並且合力對抗野心勃勃的穆斯卡。
當兩人從塔上奮不顧身地往下跳,這時候兩人的關系又重新確立了,少年是那個極力要保護希達的少女,而希達也是借著少女的守護而成長的少女,這就是宮崎駿想表達的愛和勇氣的過程,青少年這個階段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必須經歷過一些事情才能成長,也許中間會被利誘或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所迷惑,最終仍要回歸自我,找尋激起熱情的原始初衷。
從故事一開始,扮演壞人的海盜一族,最後卻與帕茲他們一起並肩作戰,銀幕的世界給了我們一個解放的空間,在這里善惡本來就不是對立的,在現實世界以外,電影或說是動畫片,它建立起一個新的秩序,在冒險故事當中,我們隨著角色們的善惡轉變的表現也提供我們內心某種凈化的作用。壞人不見得永遠是壞人,也許是時間未到,在某個關鍵時刻也許扮演的竟然是救命恩人的角色,這是承繼金銀島的故事傳統,還記得那個獨腳有眼疾的海盜船長,不是也曾幫過吉姆救了他一命,把善惡不兩立的傳統角色設定完全打破。
帕茲從軍隊的手中救出希達的一瞬間,兩人的關系進入了故事的高潮,這時候感情戲似乎凌駕在解開拉比達的謎之上,當然,就浪漫主義而言,這已經讓觀眾很感動了,但在故事的結構上就顯得張力弱了些。即使導演本人也坦言,當初在角色設定上,希達是拉比達王室的後裔,而帕茲的父親原本是個想見到拉比達的騙子,但帕茲卻讓父親的野心消失了,他是以單純的心去挑戰這一切。可惜的是影片中並沒有把這個隱藏在背後的內心戲完整地表現出來。
★血的宿命
宮崎駿的長篇動畫作品裡,多以少女作為主角,而且主角都背負著沉重的宿命,使得整部片子到了末尾,都會讓人感覺到相當悲哀,早期的作品1979年〈魯邦三世劇場版:卡里奧斯特羅城〉里頭的公主,還有1984年〈風之谷的娜烏
斯嘉〉的女主角娜烏斯嘉,就是明顯的例子。當然,後來拍攝的1997年〈魔法公主〉也是一例。相對於走寫實的溫馨路線頗受歡迎的1988年〈龍貓〉,它是一個天真的,屬於孩子們的童年故事,姊姊代替病弱的母親照顧年幼的妹妹小米,似乎不用去背負什麼宿命啊,歷史的,只要在大自然里充分感受就行了,只有心地純潔的人才能看得見多多龍(龍貓)喔!「純真」才是這部片最主要的著眼點。
我們再回到天空之城,穆斯卡想要奪取飛行石以遂其野心,然而此舉卻引出了原來希達的血緣來自消失了的拉比達王室,這樣的設定,不禁讓人聯想到了舊俄帝制時期的羅曼諾夫王朝,因為發生俄國革命,而毀於一旦,唯一生還者的公主安娜塔西亞Anastasia,彷佛命定的皇室繼承人,卻屢傳出假冒者,想要奪取皇室的遺產。究竟誰是安娜塔西亞?遂成了歷史懸案,這個故事曾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以及動畫片。希達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而是經歷一連串的事件才慢慢回溯她的記憶,被穆斯卡軟禁的希達,就在無意間念出奶奶曾教給她的咒語時,使沉睡在基地中的一名機械兵突然蘇醒,它的任務是保護持有飛行石的希達,但希達一直逃避,直到最後被炮擊而死的那一幕,機械兵將它的手伸到希達的面前,才使希達為了它的犧牲而感動,眼淚立刻奪眶而出……
其實海盜們的設定,在結構上也是屬於主張王室復辟的一派,他們落伍的裝備,過時的戰術,遠不及國防軍的戰備與謀略,但是他們依然為了保衛消失了的拉比達王室而戰,像是一支始終效忠的游擊隊為理想奮斗下去,如果你細心一點,還會發現老海盜朵拉房間的牆掛了一張年輕時候的肖像畫,長得跟少女希達好象,也許希達長大的時候也可以去做海盜唷!(笑)
我最喜歡的是鏡頭拉到天空之城拉比達的一幕,晴空萬里下,遠遠地可以看見雲一朵兩朵地飄過去,只見城內的花園里,只有一名機械兵緩緩走著、走著,有蝴蝶停在它的肩膀上,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那份安詳而寧靜的感覺,搭配久石讓的配樂(我有「大樹」交響組曲原聲帶喔)內心的灰塵頓時一掃而空!好想到天空之城去度假,即使心裡彷佛載了幾卡車、幾千噸的煩惱,瞬間如煙一般消失在空氣中!
★崩壞之章
★巴別塔的隱喻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他們彼此商量說:來罷!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罷!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世紀11:1-9
對海盜們來說,最初吸引他們的,其實是那顆擁有神奇力量的飛行石。
當希達從軍隊手中救出來之後,海盜和穆斯卡這兩路人馬的目標,就指向天空之城拉比達,但他們的動機是不一樣的,海盜眼中的拉比達是個金銀島,拉比達曾經統治過地面,搜括來的財寶不計其數,住在這里的人卻在一夕之間全消失;另一方面,穆斯卡的野心其實是想統治全地,成為新的世界霸權,在軍隊的設定上,使人聯想到曾經在義大利以法西斯政權統治的墨索里尼,這聯想並非毫無根據,因為天空之城裡頭礦坑小鎮的設計本來就是以義大利的山區作為背景,武器是帝國主義的附屬品,擁有了毀滅性兵器——機械兵,可以很快地瓦解原有的體制,建立一個新的帝國,這就是穆斯卡的如意算盤。
等到飛行船及巨型軍用戰機抵達飛行石所指示的上空,突然被強大的氣流渦漩捲入,完全反方向的風,彷佛黑洞一般,將他們吞噬,結果通過了所謂「龍之巢」的氣流狹壁(真空地帶),此時閃電交加,猶如群龍現身。等到撥雲見日之際,天空之城拉比達果然出現在眾人的面前,不禁為之贊嘆,這里好似天堂。
高科技建構的浮島帝國,不是以冷冰冰的金屬外觀,高樓大廈的建築來表現,卻是以花園,通天城堡以及大樹建構出來的島國,城堡建築的外型使我想到著名的巴別塔插畫(注二),大家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它們有多麼相似,宮崎駿應該是以此作為創作天空之城的藍圖,本文一開摘錄的這段經文正好和天空之城的歷史相呼應:穆斯卡和希達原本都是王室一族,到了地面卻分成兩族,從此分散了七百年,這不是神的懲罰嗎?巴別塔的潰散也是神給予巴比倫人的懲罰,因為他們太驕傲了,妄想能抵達神的高度,無怪乎聖經上會寫著:「敬畏神是智能的開端」。
人為的成就遭致天譴?是神的懲罰使拉比達的野心終止,只留下傲人的建築和看守這座無人墓園的機械兵,彷佛世界曾經慘遭劫火,文明只存在於想像,但文明的極致卻導致毀滅,這周而復始的輪回究竟是為什麼?馬雅文明、古埃及文明、秦帝國,我們還無法解開的謎,人類的未來卻是不斷在找尋過去,過去曾經輝煌過,科技甚至比現在還發達,我們自以為精良的武器和通訊系統在拉比達族人的眼中不過兒戲,穆斯卡進入中央控制系統,僅需藉由飛行石和控制室石碑文上的亞語,即可激活所有的機關,甚至只要一個指令,就可以讓拉比達自毀,多麼科幻的感覺啊!即使是星際大戰的設定,也沒有如此先進的技術。
但科技的進步終究未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穆斯卡和希達只是靠著失傳的亞語,在地面延續生命的王室遺族,科技並沒有繼續帶領人們前進,反而造成了毀滅,原因是操縱科技的那雙手,動機只要有一點點不單純,邪惡的勢力就會像魔鬼一樣佔領全地,慾望的背後原來是這么地可怕。整座天空之城即是巴別塔的隱喻,寓含警世的意味,也讓我們思考,原來周而復始的輪回,都是來自人心的的作用啊!
★離開泥土就活不下去
《天空之城》的架構,就內涵而言,更加地深化《風之谷》所揭示的人與自然共生的母題,空中花園,池裡的魚,飛翔的鳥兒,雖然都是我們不曾看見過的生物品種,可是卻能體會那種和諧的自然生態,被茂密森林覆蓋的架空帝國,整座島的核心不僅僅是巨大的飛行石,在綠色之間兀自閃爍著璀燦的藍光,同時也是以「樹」作為支柱,撐起這個新天新地。
「浮島」中心的情況在格列佛游記里,有著以下的描述:「島中心有一個直徑約為五十碼的窟窿,天文學家由此進入一個大的圓頂洞,叫做『佛蘭多納?革格諾爾』,它意謂著「天文學家之洞」。這個洞位於金剛石板上表面以下一百碼的深處。洞內有二十盞燈長明不熄,金剛石板面的返照又將強烈的燈光投射到四面八方。這地方收藏著五花八門的六分儀、四分儀、望遠鏡、星盤以及其它天文儀器。決定該島命運的東西是一塊形狀像織布工用的梭子一樣的巨大的磁石。(即飛行石)磁石長六碼,最厚的地方至少有三碼。磁石中間穿著一根極其堅硬的金剛石軸,靠這根軸磁石即可轉動。因為磁石在軸上絕對平衡,所以就算力氣最小的人也可以轉動它。磁石的外面套著一個四英尺深四英尺厚直徑十二碼的金剛石圓筒。圓筒平放在那兒,底部有八根六碼長的金剛石柱子支撐著。圓筒內壁的中部,是一個深十二英寸的凹口,軸的兩端就裝在裡面,可根據所需隨時轉動。」
★作品中寓含神話結構
在導演宮崎駿的構想里,天空之城並不是圍繞著空心的浮島,雖然飛行石供給天空之城的能源,卻不是唯一的核心所在,真正撐起天空之城的是「樹」,是那根參天巨樹,令人印象深刻!這棵樹使我想到神話結構的問題。為什麼是樹?而不用其它的東西?天空之城究竟是靠什麼樣的系統在維持,這個問題必須回到古老的農耕文化與狩獵文化/畜牧文化諸民族的世界觀來探討。
不管是父系社會也好,母系社會也好,農耕文化的世界觀,有一套公式可循,那就是〈大地-肉體-靈魂-生與死〉由這些來形成世界的圖像,進而內化到人們的心中,就好象中國以五行來看待萬物消長,而人的身體五臟六腑也以五行來說明內部的運作與調和;靈魂離開了身體,必須入土為安。在這個秩序里,大地佔了極重要的角色,就好象希臘神話里的大地之母蓋婭是孕育萬物的女神,而中國的女媧,也是以泥土造人,以泥土補天。萬物皆植根於大地,就好象希達面對穆斯卡最後說的「如谷之歌,與風共舞,與種子過冬,與鳥共鳴,無論多麼可怕的武器,無論擁有多麼可怕的機械兵,人一旦離開泥土就活不下去」。
然而狩獵文化/畜牧文化滋養的民族,他們基本的自然-世界觀,又是如何呢?以本來的素材〈森林-海洋-天空以及星辰-動物-力量〉建構的公式,更擴大了農耕文化的視野。如果我們把世界觀和神話擺在一起,就會發現它們的一致性,神話與其被創造出來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宮崎駿在動畫影片中也展現他的神話觀,從《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神隱少女》,一路走來,不變的是以「樹」撐起的神話結構。
像是《風之谷》因為人類的污染,造成「腐海」的蔓延,森林的功能在於凈化,以確保地下水源不被污染;像是《龍貓》里孩子們和胖胖的龍貓,在夏天的夜晚,種橡樹,只要心裡想著會長高,樹彷佛吹汽球一樣膨脹,快速地發芽、茁長,在孩子的心裡埋下種子,樹成為人格教育的隱喻,如同中國人所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像是《魔法公主》扣緊毀滅性武器禁絕後,人類文明的再生與發展的母題,而森林裡住著野豬(山神),麒麟(又名四不像,介於人與神之間的聖獸,其形體時有變化,神出鬼沒,掌管萬物的生命)當人們任意地開采自然資源時,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了生存就要砍伐森林,而森林的消失令動物無棲身之處。(像是亞馬遜的熱帶雨林正面臨相同的處境,為了生存,當地原住民必須燒林以闢田耕作)影片到了最後,則是以麒麟之死來交換自然環境的恢復,著實令人感到悲哀;像是《神隱少女》最終前往沼底的電車,來到了猶如《龍貓》片中出現的鄉間森林,也暗寓著日本必須重新回到過去的農業社會來思考資源過度浪費以及社會價值迷失的課題,無言的森林傳達了「回歸」的命題。還記得,千尋的爸爸也是開車在森林裡迷路的,失去的東西,卻等到拜訪了住在森林裡的錢婆婆才找回來。到了結尾,千尋和爸媽穿過車站的隧道,開車走出森林,故事始於森林也終於森林,這是善的循環,這也是輪回。
★轉生之章
★人與土地共生
天空之城的片尾,抱著必死的決心要拯救希達的帕茲,最後兩人被天空之城僅存的大樹樹根所救,暗示著財寶與武器爭奪戰的外部,應該還有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世界——「人與土地共生」的主旨昭然若揭。雖然並沒有詳細說明,未來「人與土地共生」將會是什麼樣的形態?但是從天空之城美好的空中花園,我們彷佛看見宮崎駿心中對於美好的未來透視圖,從《風之谷》的殘破荒蕪又倒退,回到他早期的作品《未來少年柯南》的時代,即使是高科技的帝國,還是被生命力強勁的大樹所寄生,整個城堡中到處都是蔓生的植物,猶如原始森林一樣。暗喻著文明破滅之後,人們依然可以找到新天新地,追尋自己的伊甸園,讓後代子孫能延續下去。就好象身為公主的希達,雖然眼睜睜看著祖輩的基業在瞬間瓦解,但是她澄澈的瞳孔中依然閃耀著希望之光。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毀滅性武器如原子彈、核武的威脅,以及獨裁者的嘴臉,甚至也預言了如果發動毀滅性武器,世界將藉由人類的手消滅,這部作品公開放映於1986年,當時各國仍在進行軍備擴張的競賽,也是冷戰結構將要徹底崩壞的前三年,1989年柏林圍牆倒了,東西德宣布合並,俄國共產體制瓦解,冷戰時代正式結束,進入了後冷戰時代。宮崎駿的先知先覺,開啟了世紀末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確實有激勵人心的作用,即使單純地把它當作一個故事來看,也能夠領會故事的背後,是一個人心所嚮往的桃花源。
★冒險故事現代版
回到孩子們最喜歡的冒險故事,我們看到了帕茲和希達兩人互相扶持,彼此搭救對方,彷佛受到命運的主使,但是他們兩人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個命運,也沒有逃避也沒有放棄,當希達為阻止穆斯卡企圖用飛行石及機器士兵來稱霸全世界,而念出毀滅的亞語「巴魯斯!」,整個「拉比達」旋即崩潰,好象解開了千年的咒縛似的,被王宮繁茂的大樹保護的兩人,即使沒有了手中的飛行石也絲毫不以為意,縱身跳下原先停在天空之城的飛行器與海盜們會合,這時候男女主角的表情和從前的冒險故事有著極大的轉變。現代版的冒險故事,並不是找到寶藏或是打倒壞人,故事就這樣結束,一場追尋自我,最後肯定自我的冒險之旅才是宮崎駿作品中所傳達的訊息。
天空之城不只有活在記憶里,只能在考古的素材中翻尋,看完這部片,我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天空之城,飄浮在未來的時空,向我們招手,也許下一個科幻版的天空之城,從你的手中浮現也說不定?
2
連續兩天,分別看了《千與千尋》和《天空之城》,有點翻老相冊的感覺。現在早不是小孩子了,看那些卡通人在歷險,坎坷又朦朧的愛意,看了徒增無限悵惘。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無數人用這個句子來懷念一段自己也想不清楚的感情。這種感覺只有過了懂,越想不清楚就越清楚。
所以,黃葯師大可不必拿來拿壇叫做「醉生夢死」的酒,因為有一天你就會發現,自己再也想不起哪個人的面目。當然也有更傻的人,像蓋茨比,要用自己走過路上的每一根羽毛來裝飾自己的夢,可等到和夢中人相見時,才發現現實中的人早已被被夢想遠遠甩在後面。只有失望和幻滅。
在尋找天空之城的人群中,有人為權力,有人為財富,有人為責任,有人只為了另一個人。我看見帕克和希達兩個人在草地上歡呼,躺在地下微笑,甚至能嗅得到青草的氣息。還有陽光,那麼明媚的陽光,晃眼。
大學時看《那時花開》,只覺得有點矯情,哪來的那麼多滄桑感啊。後來看到這樣的句子,心裡卻會觸動。「我們分道揚鑣,發誓不再提起往事。歡子就象從我們手指間流走的那種叫作歲月的東西一樣,偶而還會湧上心頭。」
昨天晚上看杜琪峰的《十萬火急》,裡面的一個場景讓我忍不住笑起來。女人是見習消防員,很喜歡自己的工作;男人則對這份工作很有意見。兩個人在爭吵後,男人說:「你來決定,到底要工作,還是要這個我?」女人停了一下,反問:「你現在讓我選擇?」
這個男人心裡肯定很難受,選擇太危險了。你怎麼知道她一定會選你?或者你明知道她不會選你,那你還犯傻為這樣的問題干什麼?真的挺悲哀。在這個社會中,誰還敢讓對方選擇啊。
比如帕克,為了希達拚命尋找天空之城。兩個人歷盡千辛萬苦找到後,即便到了這時,恐怕他也不敢讓希達在自己和城之間選擇,是要城還是要我?又假如這時希達說,我現在是城主了,而你只是個礦工的兒子,我們在一起怎麼合適呢?當然這就不是動畫片了,這是紀錄片。
忽然想起席慕容,自己都覺得好笑。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都已啟程
卻忘了是怎樣的一個開始
更不知該如何結束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略過
而你的笑容極淺極淺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隨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條影評 樓主這里找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1583/reviews
4. 有誰幫幫忙找找對宮崎駿的作品的評語(加分~~~~
宮崎駿老師是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傑出的動畫家。
他在日本動畫界,絕對可以說得上舉足輕重。 宮崎駿的作品,多是天馬行空之作,但含有深遠的寓意。這份寓意,其實都是始自對現實的不滿。宮崎駿就曾表示,東京(日本)都是拜金主義者,人們根本不肯放棄「金錢萬能」的意識。為此,宮崎駿說:「我希望能夠再次藉助具有一定深度的作品,拯救人類墮落的靈魂。」所以,宮崎駿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訊息,融合其中。
宮崎駿這份執著,不單只令全球人產生共鳴,更令日本動畫,受到全世界所重視,連美國動畫王國迪斯尼也不例外。不但爭取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發行版權(亞洲地區除外),還預算7月尾,安排《幽靈公主》在全美國公映。可以說,宮崎駿使日本動畫舉世觸目。
宮崎駿作品天馬行空,富想像力,不知是否與他愛看兒童書有關。宮崎駿在95年接受《東周刊》訪問時,曾說:「我愛看兒童寫的書,不看成年人寫的作品。當然,當中也要看反映現實的電視、電影,有時也看看其他年輕漫畫家的漫畫,嘗試了解他們想什麼。」可能就是宮崎駿的這份童真,化為映象後才能如此觸動你我的心靈。
簡單的人簡單的故事
許多人都會試著比較宮崎駿的世界,與迪士尼的異同,甚至揣想這東西 方最大的動畫園地,是不是能夠攜手合作?但宮崎駿曾在訪談中多次表示∶ 並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只是單純的歡樂、織夢樂土,在五十年前與五十年後 觀賞,只能達到一樣的娛樂效果;雖然他定位自己的作品,只是一個簡單的 人說出的簡單故事,但他也有十足的自信,認為自己絕非放棄理想而活的現 實主義者。
飛行、異國、少女,是許多宮崎駿動畫世界的基本要素,透過會飛的貓 ,<龍貓>里的小姐妹得以探望住院的母親,<天空之城>、<風之谷>的 主人翁藉由飛行捍衛家園,<紅豬>在翱翔的歲月中渡過璀璨的青春,找回 失落的信心,<魔女宅急便>的琦琦(KiKi),更在學習飛行的過程中 ,逐漸蛻變成熟。
將許多故事的舞台擺在異國,宮琦駿是希望超越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民 族性,傳遞他想說的故事。而選擇少女為主人翁,宮崎駿坦承這是時代的反 映,年輕女孩活的比男性更具朝氣與理想,而男性的確背負了許多包袱,落 入「男人真命苦」的窘境。
反都市性格與故鄉情結
在都會領導潮流的現代社會里,宮崎駿的作品裡充滿了「反都會」的性 格,<回憶點點滴滴>的女主角夕子,雖然從小就在東京長大,但早在十歲 時,就為了暑期的度假,有了「故鄉」的期望,在事業、感情都處於瓶頸的 ⒉⒎歲,她選擇到姊姊的鄉下婆家體驗農家生活,十歲的自己互換心事,也 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歡喜碰碰 >中,無法護衛自然家園, 只得化成人形在都市討生活的 ,重回森林與 群共舞的渴望,從來不曾被 現實的殘酷所抹滅。在利己主義、個人主義抬頭的時代,宮崎駿不斷在作品 中提醒善良、溫馨的理想人際情誼,<龍貓>里,鄉間的人家,對出來乍到 的小姐妹,像自家孩子般親切照料,焦慮小妹妹走失的心,宛如一家人。< 魔女宅急便>的琦琦,在臨海的城市裡,遇到聰慧貼心的麵包店老闆娘,摸 索自立的歲月里,有了相談與互助的朋友。
愛的深遠愛的寬闊
在宮崎駿筆下的男女之愛,相知相惜是最重要的元素,相戀的男女主角 ,幾乎不曾將「愛」字說出口,卻因為愛的深遠、寬闊而令人動容,<紅豬 >與海邊旅館的老闆娘,是情人更是知己,只要抬頭仰望飛行的姿態,便能 知情知意。<魔女宅急便>的琦琦,與熱愛飛行少年之間,因為對飛行共同 的嚮往與探索,培養出青澀又健康的愛情與友情。<回憶點點滴滴>里的女 主角夕子,遇見同樣朴實自然生活的農村青年,愛情自然地在友誼中滋長。
宮崎駿去年最新的作品<心之谷>,是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少女 漫畫式」小品,透過一段少男少女之愛,宮崎駿希望能夠告訴現代人,愛情 是什麼?主人翁對彼此的傾慕,鞭策自己在生活中,必須拿出超越自我的成 績單。在試片間里,我看到片尾小男主角在在晨曦中,鼓起勇氣對小女主角 說∶「也許現在我們做不到,但未來讓我們結婚吧!」對此純真不可及的愛 而發笑的都會人,笑中也許含著若干失落與寂寞吧。
代表作品
★《風之谷》1984年作品,亦是宮崎駿繼《雷朋三世之偽鈔堡壘》後,再度躍登大銀幕之作。影片深刻闡述人類破壞自然,自相殘殺的愚蠢嗜血行為。此片亦是宮崎駿蜚聲國際的第一部作品。
★《天空之城》宮崎駿繼《風之谷》後,又一大作。片中講述少男少女冒險故事,節奏明快;冒險情節,亦道出了少年人想飛翔的夢想。此片與《風之谷》一樣,在歐美等地放映時大受好評。
★《龍貓》以30年代日本農村為背景,講述兩姊妹巧遇民間傳說的奇異生物龍貓,帶出一段溫馨的田園生活故事。片中更畫出了戰後日本難以見到的山村之美。
★《幽靈公主》 1997年作品,創日本電影票房之最,當年票房超過90億日圓
其他作品
《阿爾卑斯的少女》 《飛天紅豬俠》 《平成狸合戰》 《魔女宅急便》 《魯邦三世》 《未來少年柯南》 《聽到濤聲》 《側耳傾聽》 《螢火蟲之墓》 《大提琴手歌修》 《太陽王子荷爾斯的大冒險》 《名偵探福爾摩斯》 《歲月的童話》 《熊貓、小熊貓》
《火垂之墓》是高畑勲在GHIBLI第一次執導的電影,獲獎無數,在海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故事講述了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兩兄妹成為了戰爭的孤兒,因為與被迫照顧他們的遠房親戚相處不來而到附近的廢棄防空洞下生活,最終逃不過飢餓的折磨而相繼死去。
哥哥與妹妹死去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所有觀眾的眼淚,的確整個故事是一場悲劇,在電影開頭用倒敘的方式由兩兄妹的靈魂和縈繞其中的螢火蟲來帶出悲慘的故事,觀眾的心馬上就已經沉下一大半了。
創作人員通過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警示人們戰爭的禍害。希望我們可以盡量地避免戰爭的出現吧。
《歲月的童話》也是一部由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漫畫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興奮點可以映畫化,只是以一個小學生為主角講述六十年代的小學趣事,但是高畑勲導演此片的時候加入了原創要素,將背景拖後了十餘年,和題目一樣,由快三十歲的女主人公一點一點地回憶以前小學時代的事情(原題直譯是「點點滴滴的回憶」),還加入了主人公在最後終於找到意中人的小插曲。
影片以追憶過去日本六十年代的小學往事為主,將支離破碎的小故事通過回憶串成一氣。同時為了力求真實,對過去的社會背景、風氣、流行事物都一一地回復重現在觀眾眼前。可惜國內的觀眾可能很少有機會體會到那個時代的日本,不能完全體會到製作人員的匠心獨到,少了一份親切感。
雖然背景不盡相同,但小學生的往事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或許也能在這部片子找到往昔的回憶吧。
《狸貓大作戰》是高畑勲導演的原創動畫。在完成了《紅豬》,後宮崎駿忽發奇想地將狸貓作為下一部動畫的主角,因此《狸貓》便這樣產生了。
在日本人心目中,狸貓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它們會使用一種類似障眼法的幻術,身體可以變成任意形狀,或者把樹葉變成錢什麼的用來欺騙人類。在《狸貓》中,一群住在東京附近的狸貓就想利用這種幻術嚇唬人類藉此使社區新建工程擱置,可惜因為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原因,結局還是挺無奈的。
劇中的狸貓的思想與人沒什麼分別,可能是製作者有意影射某個階層的人吧(可能是知識分子)。
動物向人類的挑戰,就沒有一種共同生存的方式嗎?
《紅豬》是以宮崎駿在一本模型雜志上連載的漫畫故事為基礎改編的動畫電影。該漫畫是《宮崎駿雜想NOTE》中的其中一個短篇,名字叫做《飛空艇時代》,全水彩編繪,共15頁。(在電影完場時播出的插畫就是出自該漫畫的)
《紅豬》將背景設定在二十年代的義大利,同樣是歐洲風味的背景和音樂,為了更加真實地表達出歐洲當地的風土人情,製作委員會曾到過阿德里亞沿海進行實地考查。期中一幕在阿德里亞海的黃昏底下,遠處點綴著波爾哥的紅色飛機,畫面非常吸引!聽說製作時最困難的其中一處是表達飛機在天空上飛的畫面,傳統的方法是將飛機的靜態圖在背景上移動生成動畫,但《紅豬》里有很多飛機空戰場面,所以製作組最終還是決定一格一格地將飛機的具體動作畫出來,這樣令製作成本增加了不少,不過大家看完影片後都覺得物有所值。另外,該電影的製作還起用了STUDIO GHIBLI的年輕新進工作者,所以影片的風格也有小小的不同。
《紅豬》是宮崎駿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宮崎駿自喻為劇中主人公波爾哥,將自己的那種處在俗世而身不由己的矛盾構思成波爾哥的傳奇故事。其實又有多少人不是在俗世中身不由己的呢?
整部作品情節連貫、緊湊,張弛有度。幾場空戰的場面緊張激烈,多次利用鏡頭重疊的手法,以期讓觀眾得到一種超越時間的速度感。結尾構思精巧,讓人感覺多少有些意料之外,但細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一句典型帶有宮崎風格的雙關語巧妙地將沉浸在惆悵與感慨中的觀眾拉回現實,並給予他們一絲重獲希望的懸念,確實是大師手筆。
帶著激情在藍天碧波間暢游,擁有名望和榮譽,卻也有孤獨和悔恨。這就是波魯克·羅梭,亞德里亞海上的「紅豬」。
〈聽到浪濤〉宮崎駿遺作。一張掉至地上的泳裝美女照,使杜崎回憶起國中時因抗議取消畢業旅行而與柳松豐結為死黨之事。他們一直維系著十分良好的友誼。然而就在17歲的夏天,因父母異離而跟隨著母親從東京搬到高知的美少女林嘉嘉,跟著轉學進了松豐就讀的班級。沒想到激起了杜崎的愛慕之情。
宮崎駿的作品。《幽》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間的斗爭。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一個古老的鋼鐵廠堡壘——達達拉。影片給很多觀眾帶來了震撼性的沖擊,《幽》的劇本醞釀長達十六年之久,膠片總數多達13萬5000張,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熒 光巨人、魔崇神等也運用了CG數碼合成技術(並不是象某動畫片只是使用二維的動畫和三維的背景勉強地拼湊起來)。雖然有著一系列視覺上的震撼,但主要的沖擊還是來自精神上的。
偶收集了很久找到這些的,有很多是東拼西湊上去的,雖然經過整理,還是有點亂吧。見諒!!
5. <<哈爾的移動城堡>>
哈爾的移動城堡
片名:Howl's Moving Castle
譯名:哈爾的移動城堡
導演:宮崎駿
編劇:宮崎駿
配音:倍賞千惠子
木村拓哉
美輪明宏
類型:動畫/幻想/愛情
出品:東寶映畫公司
上映日期:2004年11月20日
故事梗概
19世紀末的歐洲,愛國主義全盛的時代。荒地出現了一座移動的城堡,傳說城堡中的邪惡巫師哈爾會吃掉姑娘的心。
蘇菲和繼母、兩個姐姐居住在這小鎮里,繼母凡妮依靠制帽的薪水養活一家人,自從女孩們的父親去世後凡妮無以為繼,只好把兩個年長的女兒安排到制帽店當學徒,蘇菲的兩個姐姐萊特和瑪莎各有所好,一個寧願學習包羅萬象的巫術,另一個更希望成為一名麵包師。她們很快離開這家商店,而一直在旁打下手的小蘇菲反倒堅持下來,盡管蘇菲也對自己的生活不滿,但她仍希望自己製作的每一頂帽子都能令顧客滿意。
有一天,蘇菲在街上遇到了一個美貌的青年 哈爾。彷彿被什麼人追趕著的哈爾帶著蘇菲飛上了天空「空中散步」。但是這天的夜晚,蘇菲被名為荒地的魔女所詛咒,變成了一個90歲的老婆婆。這樣一來她不能繼續在家裡待下去了,於是蘇菲收拾了行李,去往遠離小鎮的荒地,潛入哈爾的移動城堡……
配音演員表
蘇菲:倍賞千惠子
哈爾:木村拓哉
荒地魔女:美輪明宏
卡西法:我修院達也
馬魯克:神木隆之介
小姓:伊崎充則
稻草人卡普:大泉洋
國王:大冢明夫
狗狗比恩:原田大二郎
莎莉曼夫人:加藤治子
「哈爾的移動城堡」 主題歌:世界的約定
作曲:木村弓
編曲:久石讓
演唱:倍賞千惠子
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為了躲避戰火,宮崎全家由東京搬遷到東北部的櫪木縣鄉下。這段鄉野生活對他日後的創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958年日本第一部動畫電影《白蛇傳》上映。正象當年手冢治蟲看到中國萬氏三兄弟的《鐵扇公主》一樣,年輕的宮崎駿決定投身動畫事業。
1968年,由東映動畫製作,高田勛監督的動畫《太陽王子-荷魯斯大冒險》上映。雖然現在看起來與《海爾兄弟》不相上下,但在當時的製作水平而言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壯舉。宮崎駿在這部片子中任原畫和場景鏡頭設計,得到前輩高田勛的賞識,隨後開始逐步擔負更重要的工作。
1972年和高田勛合作《熊貓·小熊貓》,宮崎駿擔任腳本創作,次年《熊貓》續集《雨中馬戲團》上映。
1978年4月,日本國營電視台NHK每周播出TV動畫《未來少年柯南》(港譯《高立的未來世界》)。這是宮崎駿首次擔任動畫監督一職。劇情方面也是首次在動畫中出現「被洪水淹沒的高度發達科技的未來」這一主題,主人公柯南和拉娜倒是一對標準的日本動畫男女主角搭配,勇敢少年+溫柔少女型。這與同一時期的《大白鯨》及《小飛龍》也很相象。
1979年12月,宮崎駿監督的動畫電影《俠盜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上映。從宮崎駿的這一次監督開始,《魯邦》系列成為日本動畫的保留節目。
1984年3月,《風之谷》公映,劇中獨特的世界觀以及人性價值觀深刻的影響了其後十餘年日本動畫的走向,女主角娜烏茜卡更是連續十年占據歷代動畫最佳人氣角色排行榜冠軍之位。宮崎駿也因此片而奠定了他在全球動畫界無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將他尊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同時作為漫畫家的宮崎駿並未就此停手,漫畫版的《風之谷》在德間書店動畫情報志《Animage》月刊上,從79年開始連載,歷時13年,於94年底才告完結。這時在東京有一位大阪年輕人名叫庵野秀明,一個不甘心自己的名字只在角落裡出現的動畫人,在看到《風之谷》後,決意創作屬於自己的神話。和《風之谷》一起上映的還有《名偵探福爾摩斯~蘭色紅寶石海底的財寶》,以及《未來少年柯南》特別篇。
1985年,GHIBLI工作室成立,宮崎駿開始了他個人動畫生涯中最為輝煌的十年,同時也是動畫大發展的十年。
1986年上映的《天空之城》是GHIBLI的開山之作,宮崎駿一人身兼原作、監督、腳本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使得這部作品從頭至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理念。宮崎駿的音樂搭檔久石讓,這次也達到了他配樂生涯的頂峰。
1988年上映的《龍貓》是宮崎駿根據幼年時在家鄉聽到的傳說,精心編織的精巧童夢。宮崎駿熱愛描寫自然,整部《龍貓》帶有其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到主角的意識流之中,讓觀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鳴。
1989年宮崎駿帶給觀眾的,是宛如空中飛翔的歌聲那樣明朗的《魔女宅急便》。宮崎駿是個非常偏愛飛行道具的動畫大師,從《風之谷》畫「御風使」開始,他就很擅長表現飛行中的物體,《天空之城》中幾乎就沒有不飛的時候,而在《魔女宅急便》一片中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充分完美的用足了每一秒鍾的動畫空間。
1992年,宮崎駿以《紅豬》表現了自我的追求,雖然是成人的故事但一樣得到青少年觀眾的喜愛。帶著激情在藍天碧波間暢游,擁有名望和榮譽,卻也有孤獨和悔恨。這就是波魯克·羅索,亞德里亞海上的紅豬,也就是宮崎駿自己的寫照吧。
1995年,被認為是GHIBLI的實驗劇場的《OnYourMark》、由恰克與飛鳥的歌曲製作的短篇作品在「SuperBest3」放映。講述了在被放射能污染的世界,兩個青年把有翅膀的少女送上藍天的故事。但宮崎駿想要表現的並不是「拯救」,而是「自己的希望」,這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東西。
1997年7月12日公映《幽靈公主》,至次年2月共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億日圓,全國觀眾三千萬人次,主題曲由久石讓作曲,宮崎駿作詞,米良美一演唱,單曲專輯當年發行38萬張。其實從1980年起,宮崎駿就開始策劃一部有關「少女愛的物語」,1995年終於全心投入製作,成本總計20億日圓。最後半年中,右手因過度疲勞,不得不一邊接受按摩治療一邊工作。《幽靈公主》就此成為宮崎駿的封筆之作。隨後宮崎駿宣布退出GHIBLI。1998年迪斯尼買斷了GHIBLI在海外的版權,《幽靈公主》在全美及歐洲市場公映。
不知是否因為《幽靈公主》至今仍大獲好評,加上愛徒近藤喜文(《側耳傾聽》導演)在1月尾逝世,激起雄心萬丈,宮崎駿撤回封筆宣言。
宮崎駿的作品,多是天馬行空之作,但含有深遠的寓意。這份寓意,其實都是始自對現實的不滿。宮崎駿就曾表示,東京(日本)碰口碰面都是拜金主義者,人們根本不肯放棄「金錢萬能」的意識。為此,宮崎駿說:「我希望能夠再次藉著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類墜落的靈魂。」所以,宮崎駿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訊息,融合其中。宮崎駿這份執著,不單止令全球人產生共嗚,更令到日本動畫,受到全世界所重視,連美國動畫王國迪士尼,都要斟介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發行版權(亞洲地區除外)。宮崎駿令到日本動畫舉世觸目,絕對功不可沒。
代表作
《風之谷》
《天空之城》
《百變狸貓》
《千與千尋之神隱》
《魔女宅急便》
《紅豬》
《幽靈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