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電影評論
『壹』 著名電影的影視評論論文
《泰坦尼克號》 年代:1997年 /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 主演:里奧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
《看電影》的一句話評價:一份讓少男少女撕心裂肺的愛情。
這是一艘曾真實存在的巨輪,它的沉沒奪走了上千人的生命,成為一場史無前例的海難;這是一個虛構的愛情故事,它的悲劇奪走了億萬觀眾的眼淚,成為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大片。不論有多少人對這部電影指手劃腳,但是你無法忽視那全球累計18.45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以及迄今難以逾越的賣座程度,還有奧斯卡上的11項大獎的冊封,而十餘年來觀眾對該片的持續發燒也是最好的證明。詹姆斯.卡梅隆斥資之重令人咋舌,可終究為其贏得了世界級導演的聲譽,同時也成了自己無法超越的高峰。而他也通過本片樹立了「災難+愛情」的模式,為災難片增添人情味,為愛情片增添觀賞性。可以說,一艘大船的沉沒卻成就了一種電影文化現象的誕生。
84年後
電影的片頭是一段發黃的老鏡頭,但是其實是運用技術手段模擬出來的效果,其用意就是再現當年這艘船出發時的壯觀景象,令觀眾的思緒飄回到那個發冷的日子。1912年4月10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號稱「永不沉沒的客輪」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普頓出發,計劃的目的地是美國紐約,開始了這艘「夢幻郵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兩小時四十分鍾後,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為人所知的一次海難。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了解這個事件之後就打算將本片改編成電影。但是在這之前,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已經四次搬上過銀幕(其中1958年的《冰海沉船》最為中國觀眾所知)。卡梅隆就自己構思了一個發生在這艘輪船上的一個關乎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沒想到成為了經典。
在這一段鏡頭中,我們可以聽到一段十分舒緩而熟悉的音樂,在本片中也多次出現,代表了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這段音樂是著名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的作品,由他創作的《勇敢的心》《燃情歲月》等電影音樂都以動聽的旋律深得全世界觀眾的喜愛和收藏。通過他的作品可以聽出他本人的音樂創作受到愛爾蘭地方音樂的影響很大,風笛等元素的加入使得這些音樂擁有了如夢似幻的唯美特質。《泰坦尼克號》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其中音樂的緊密配合顯得尤為重要,下文會提到。
影片採取倒序的結構。一開始的時間是1996年,一艘比較先進的深海探測船潛入大西洋3821公尺的深度,船艙里的探險隊員是要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中尋找一塊價值連城的鑽石「海洋之心。跟隨他們的在迷宮一般的沉船里游弋,能夠看到當年乘客們的皮鞋、眼鏡、破敗的鋼琴。終於,探險隊員們找到了一個保險箱。當他們上船後滿懷期望敲開後卻發現裡面只有一灘毫無用處的泥漿和一張畫稿。那幅畫稿經過清理之後,竟然可以看出是一幅裸體女人的畫像,而女人的脖子上正掛著他們所要尋找的那塊鑽石海洋之心。這一段鏡頭明顯看出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船發出的光居然可以照射到海底。類似這種缺乏常識的穿幫鏡頭在電影中比比皆是,接下來我就不多揭穿了,因為很多著名穿幫都已經路人皆知。不過通過這一段,可以感受到這艘大船如今的凋敝,並且可以想像出當時沉船時震撼人心的畫面。
這次打撈行動通過電視轉播出去之後,引起了一位白發蒼蒼、臉上布滿皺紋的老太太的注意,她自稱羅斯,並且說畫中的那個女人就是她。探險隊員為了找到「海洋之心」的下落,請來了羅斯太太。於是羅斯太太就跟大家講述了當年她在這艘輪船上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影片用了前20分鍾時間表現沉沒後的泰坦尼克,而且跟觀眾交代了整艘船沉沒的模擬過程,便於觀眾理解以下的劇情。
窮小子和富千金
一個鏡頭切換,殘破的沉船瞬間變為1912年即將起航的豪華巨輪,碼頭上人山人海。17歲的羅斯身穿白色禮服,頭戴紫色大禮帽,顯得分外富貴典雅。這身著裝表明了她出身名門的千金身份。她挽著她的未婚夫卡爾登上了「泰坦尼克」,准備到美國結婚,可是羅斯「心裡卻在不停吶喊」,因為她根本就不愛他,她是迫於家族的壓力勉強這樣做的。
此時,在碼頭上,窮小子傑克和他的朋友跟兩個俄國人賭博,結果意外的贏得了「泰坦尼克號」的船票。這兩個小兄弟興奮的奔上輪船。他倆最後一個上船的,船員還擔心他們身上有虱子,可見當時人們等級觀念十分嚴重。
接下來傑克和羅斯的住宿條件更體現出了身份的不平等。傑克他們只能住在下層的狹小的卧鋪,而羅斯和未婚夫的頭等艙包間則金碧輝煌,寬敞明亮。階級的懸殊是羅斯和傑克相戀的障礙之一。
「泰坦尼克號」在茫茫大海中平穩的行駛著,一派溫暖祥和的景象。傑克和朋友站在船頭看著水中的海豚,這些景象對他們來說是那樣的新鮮。傑克大聲大喊著:「我是世界第一。」如此豁達暢快,讓人痛快淋漓。電影用了大量的鏡頭和電腦特技來展現輪船行駛中出現的情景,可以說:嘆為觀止。
羅斯厭倦了整天無休止的舞會和宴會,想要逃離這種生活的束縛。相比之下傑克卻活得很自在,沒事的時候坐在船舷上畫畫,可以看出傑克也是位業余畫家呢。而當傑克無意中看見羅斯的時候,立刻被吸引住了。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
這天晚上,羅斯終於忍不住了,跑到船尾,准備跳海自殺。傑克當場趕到,在一番勸說下,羅斯終於回心轉意。結果一腳踩空,險些掉進海里。是傑克奮力將她救起來。可是此時恰好被船員看到,因為傑克對她做了什麼不軌的事情,立刻把他扣上手扣。是羅斯急中生智編了個謊言才使傑克獲得自由。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可以說兩個人各救對方一次。這也就為以後的交往打下了基礎。
第二天羅斯來找傑克道謝,並且發現了他繪畫的才能。羅斯就非常喜歡畢加索的繪畫,所以兩個人有了共同愛好就更容易溝通了。他們的這次聊天既是愉快的也是不愉快的。當傑克問羅斯是否愛她的未婚夫的時候,她表現出非常無奈的樣子;而當傑克教她向海里吐口水的時候,又充滿了快樂。莫莉太太非常欣賞傑克的見義勇為,在晚宴前給傑克換上禮服,把他打扮的英俊瀟灑,就這樣,傑克混進了上流社會,第一次感受貴族們奢華的晚宴。由於不了解他們的就餐禮儀,傑克做出了很多可笑的舉動。飯後,傑克約羅斯參加一個屬於他們下等人的派對。我本人非常喜歡這個派對場景,歡快的蘇格蘭音樂聲中,傑克和羅斯在嘈雜的人群里跳舞,兩人還大秀踢踏舞,玩得很High。這些人雖然地位卑微,卻依然擁有這種純粹的快樂,連我們這些旁觀者都看得熱血沸騰。因此這個段落也是很多觀眾的心頭好。
熱戀
羅斯的母親不允許羅斯再去見傑克,而讓傑克嫁給卡爾,而目的就是為了將來獲得他的巨額財產。卡爾對羅斯的舉動也大為不滿。就這樣,他們的感情又面臨家人的阻礙。
在傑克想羅斯表白心意之後,羅斯被打動了。她那顆驛動的心終於找到了歸宿。那個下午,她和傑克站在船頭,迎著夕陽,展開雙臂,感受飛翔的美妙。「泰坦尼克號」成為了這對戀人的背景,也見證了他們的愛情。對於這個場景,我只能說:太浪漫太浪漫了。詹姆斯.卡梅隆就知道這個鏡頭會成為影史經典,所以才拍攝了這個場景,盡管略顯刻意,可仍舊被觀眾所津津樂道。在一部商業片中出現這樣唯美而曼妙的畫面,誰都會為它動心。
接下來也是流傳甚廣的「作畫」的段落了。羅斯只帶著那顆卡爾送給她的「海洋之心」,在傑克面前寬衣解帶,躺在沙發上。這讓傑克驚得瞠目結舌,可仍然祥裝鎮定的畫完了這幅肖像。從畫面上看,凱特.布蘭切特確實露點出鏡,可是在電視台播出的版本中這個鏡頭被理所當然的剪掉了。但可以想像這個鏡頭在我國公映時帶給觀眾怎樣的震撼。而詹姆斯.卡梅隆又適時的滿足觀眾的胃口。車中做愛的場景盡管只有那隻疲憊的手以及兩人汗涔涔的頭部特寫,卻成為眾多少男少女性幻想的場面。
濃情蜜意之後,電影迅速變了調子,畫面變得晃動和緊張。因為一座冰山意外的出現在前方,由於發現的過晚,導致船的底部撞倒冰山。大水漫進船的底部,船員迅速關上了防水門。底層的卧鋪已經進了水。不一會兒,三個貨艙和六個鍋爐房被淹。據估計,兩個小時後,這艘載著2000多人的泰坦尼克號將會沉沒。
可就在這個時候,卡爾還要「捉小偷」,他謊稱自己的「海洋之心」被盜了,又派人將這塊鑽石悄悄的放進傑克的衣兜里。就這樣,有理說不清的傑克就被手銬關押在了底層的一個房間里。卡爾的嫉妒心發作了,他一定要制傑克於死地才善罷甘休。
全船的人都被要求穿上救生衣,按順序轉移到救生船上,羅斯看不慣母親嚴重的等級觀念,憤然離開他們,隻身到船艙下層去營救傑克。冰水已經沒腰深了,等光忽明忽暗,羅斯到處找人求救卻沒有一個人肯幫她。最後她只好自己揮起斧頭解救被困的傑克。氣氛緊張的令人喘不過氣,湧入的海水隨時都會淹沒他們。幸運的是他們終於成功了。他們砸碎鐵門,讓那些下等艙的乘客有了生存的希望。
生離死別
傑克讓羅斯上救生艇。漫天的煙花照亮了甲板上的傑克,救生艇的羅斯仰頭望著他。那一刻羅斯感覺到自己和傑克離不開了,他們願意一同赴死。於是她竟然毅然跳出救生艇,和傑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愛情在此時讓他們有了共同面對生死挑戰的勇氣。
在一旁的卡爾醋意大發,掏出一把手槍,惱羞成怒的他一定要殺死傑克。傑克趕緊帶著羅斯再次逃到已經滿是海水的下等艙。在這里他們又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我們看災難片其實就是尋找感官刺激,詹姆斯.卡梅隆的做法很滿足觀眾的胃口。相信誰看到這個場景都會為主人公而揪心。在處理災難場面時,導演張弛有度,一段優美的小提琴曲抒情優美,展現了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的人性美和對美好生命的歌頌;然後是緊張慌亂的沉船場面,落荒而逃的乘客、救命聲和呼喊聲、因傾斜而摔碎的物品,洶涌而來的海水,種種場面顯得如此的恐怖,前所未見,生命在這樣的打擊下也是那樣的脆弱、不堪一擊。
羅斯、傑克和這些驚慌失措的乘客一樣在苦苦尋找生存的機會。「泰坦尼克號」由於船頭進水過重導致嚴重傾斜,船舷成了一個大滑梯,沒有抓穩的人就滑落了下去。表現這樣的災難場景時,個體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可以看到,牧師還在為他的人民祈禱,一個母親死死地抱住自己的孩子,有的人喝酒壯膽,有的人乾脆就直接跳進海里了,可還是不幸撞上了螺旋槳的扇片。而羅斯和傑克來到了高高翹起的船尾——他們相識的地方。開始就要意味著結束,這難道不令人感慨嗎?
突然,由於承受不了船尾的重量,輪船從中間折斷了。船頭徹底沒入水中,船尾幾乎是呈垂直狀迅速沉進海里。沉船的場景是全片的重點,電腦CG技術和逼真的模型使得沉船無比震撼人心,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至少我覺得這種感覺難以言表,聽著他們的慘叫,我感到非常的揪心。這也是本片被稱為恢弘巨制的重要原因。
2000多名乘客落入水中,這種壯觀而又慘烈的景象絕對讓你目瞪口呆。還好,羅斯找到了傑克。她爬上了一塊木板,傑克在冰冷的海水裡守護著她。冰冷的海水將傑克的臉和手凍得發白,他顫抖地告訴羅斯「要好好的活下去」「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放棄。」最終傑克化成一座冰雕,漸漸的沉進了海水中。不知我是不是太多愁善感,看到這個畫面我總是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一份短暫的愛情就這樣被凍結在了海里,羅斯記住了傑克的話,決不放棄。她用盡全力吹響了口哨,終於被返回的一艘救生船營救了......
84年後
最終羅斯沒有嫁給卡爾。探險隊員們聽完這個故事之後唏噓感嘆,受了一次心靈的凈化,更加了解了生命的真諦。
那麼那個「海洋之心」究竟在哪裡呢?它仍然被羅斯保存著。年邁的羅斯拿著它,慢慢的踏上船的圍欄,虔誠的將這塊價值連城的藍寶石投進了大海中,願它與傑克的在天之靈同在。在災難中的人性顯得更加充滿光輝。這讓我想起了這次地震中發生的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我總會被他們所深深打動。災難無情,可是只要有愛,哪怕不能此生在一起,這份感情也會跨越災難的阻礙,成為永恆,封存在心中最美好的位置。
電影還有一個尾聲。在老年羅斯的睡夢中,我們又一次夢回泰坦尼克號,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傑克迎接羅斯,兩個人在大家的期待中擁吻,周圍的人無不為之歡呼鼓掌。導演在最後滿足了我們的心願,讓整部電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在最後響起。這也開創了大片貫用的「出片尾字幕在播放主題歌」的習慣。席琳.迪翁的歌聲穿透銀幕,回響在觀者的心中。
最後提一下,片中的幾個配角都有上佳的表現。比如莫莉太太、安德魯先生(泰坦尼克號的設計者),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位大鬍子船長史密斯。面對自己的船滿滿的沉沒,他知道自己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誤,為了給所有人謝罪,他一個人關在船長室,等待死亡的到來。海水沖破玻璃窗,他隨著自己心愛的輪船沉入海底,完成了一個船長最後的職責。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寫過一篇描寫這艘船沉沒過程的文章,其中就特別提到了這位值得尊敬的史密斯船長。
『貳』 如何評論電影
一份共同創作的電影評論網志。 請加入我們,分享專您對電影的想法屬!
http://www.movku.com/
『叄』 電影評論
唉,真是,哥們我辛苦復制粘貼半天,竟然被說「內容違規,不能發表」!真是……朋友,我把我看到的最好的幾篇關於這幾部電影的影評地址發給你,你看了就知道了,這幾個影評都是經典之極啊!!!
《大笑江湖》:趙本山一個人的勝利 http://i.mtime.com/1381340/blog/5272594/
【趙氏孤兒】:凱爺的又一次早泄。 http://i.mtime.com/deereast/blog/5270717/
【電影發狂】《讓子彈飛》,史詩很風流(影評)http://i.mtime.com/olympia/blog/5337926/
《非誠勿擾2》:技術型向左,情感型往右 http://i.mtime.com/1381340/blog/5361877/
『肆』 影視評論的攥寫評論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一、影評的含義:它是藝術評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某種思想原則和審
二、影評的分類:簡單地說,影評就是一種專業化的議論文,而不是記敘文。
一般說來,常見的影視評論有六種:一是簡介式評論,二是廣告式評論,三是技術式評論,四是史學式評論,五是理論式評論,六是觀感式評論。需要注意的是,寫哪一種影評,應取決於寫作的目的和特定的讀者。
第一種和第二種,現在常在報紙上可以見到。比如《生活日報》每天都有一個版面,用來介紹當天的電視劇內容。只要在此基礎上加一點議論文字,就成了簡介式評論。而在「娛樂版」上,常見到「花絮」之類(不是明星花絮,而是作品花絮),則屬於第二種評論,即廣告式評論。這種影評的讀者主要是關心影視娛樂的人,這種影評的目的是為他們的讀者提供有關影視娛樂的信息。
第三種評論主要是專業性的,比如用光、布景、道具、化妝、音響、設備等方面。這種影評主要發表在技術性的專業雜志上,主要是寫給技術人員讀的。
第四種是學者型的評論,它們或者對作品進行藝術史的定位,或者從創作中總結出幾條經驗,上升為理論,使它具有更普遍的認識意義或指導意義。這種影評主要是寫給創作者讀的。
三、影評的特徵
(一)與政治評論相比:突出審美判斷
1、影視藝術反映生活有自己特殊的藝術規律,影視批評也應該遵照影視藝術美的規律和美的特徵進行評論,它首先必須給人以美感,讓觀眾在美的享受中潛移默化的得到陶冶。
2、影視評論不等同於從政治觀6、評是辯駁
(二)思維方式:邏輯思維,美的思維
影評是對電影現象本質和規律的概括,是科學的抽象,因此思維方文學批評最好變成批評文學,有風格和華彩。——黃葯眠
四、影評的要求
(一)先有所感悟,後發而為文
(二)新穎的角度,獨特的構思
1、文章要有立意和角度。角度就是給所表現的事物選擇一個最理想的著眼點和突破點。
2、立意要新穎。
3、角度要小,立意要單一集中。
(三)結構嚴謹,起落有致
影評常見結構:
1、倒論式結構把文章的結論放在前面,然後從各個方面開始論述這個結論,又稱演繹法。
2、事件發展式結構情節的開頭就是文章的開頭,結尾就是文章的結尾,基本上是按照電影發展順序 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伍』 《影》的評價怎麼樣在張藝謀的作品中處於什麼水平
張藝謀《影》自上映以來熱評毫不間斷,口碑迅速在各大平台開花並持續發酵,大多數影迷給其影片投出了10分滿分的超高評價,更有網友稱贊《影》是「銀幕必看,獨具匠心」。
張藝謀此次攜手《影》重磅回歸,可謂紅遍了半邊天,更是獲獎無數,可以說《影》這部大製作是張藝謀潛心數年的一部經典劇作,也是少數人可以挑戰和超越的,堪稱張藝謀的巔峰之作。
張藝謀在新作《影》中破舊立新,運用小人物影子為主線展開一段權勢之爭,水墨畫電影場景讓人賞心悅目,一句「人心如影」,不僅是影片主旨,更是現實寫照,在寫實與虛擬中來回交錯,卻可做到層層遞進。張藝謀與數千人耗時4年打造的大巨作《影》,是一次偉大的創新,亦是他到目前的巔峰之作。
『陸』 電影評論的影評知識
特寫:拍攝人像的面部、被攝對象的一個局部的鏡頭。它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現出來,造成清晰的視覺形象,得到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表現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
近景:攝取人物胸部以上的電影畫面。它能使觀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種形體動作,有利於對人物的容貌、神態、衣著、儀表作細致的刻畫。
中景: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的電影畫面。它有利於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有利於交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加深畫面的縱深感,表現出一定的環境、氣氛,而且通過鏡頭的組接,還能把某一沖突的經過敘述得有條不紊,常用以敘述劇情。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場景全貌的電影畫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的相互關系。在全景中,人物與環境常常融為一體,能創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畫面。
遠景:是指表現廣闊空間或者開闊場面的畫面的景別,是所有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空間范圍最大的一種景別。在電視節目中常用於表現地理環境、自然風貌和開闊的場景和場面。
大遠景:通常是從高角度拍攝的畫面,用來做為定場鏡頭或提示寬廣開闊的空間。 聲音:包括人聲、背景音樂、音響
人聲:交代說明、推進劇情、推動人物性格
背景音樂:烘托氣氛、渲染氛圍、深化主題、善於抒情
音響:增加真實感、烘托環境氣氛、抒情言志
畫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視覺的中心,意念的載體
景物:抒情言志、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道具:刻畫人物性格、串聯故事情節、抒情言志
聲畫結合:包括聲畫對應、聲畫分離、聲畫對比
聲畫對應:有什麼畫面,就有什麼聲音
聲畫分離:聲音與畫面分別敘述,兩者不具備明顯沖突
聲畫對比:聲音和畫面在意義和情緒上形成強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營造環境氛圍、構成創造思想
色調: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
冷色調:色環中藍、綠一邊的色相稱為冷色,它能給人以陰涼、寧靜、後退、深遠的感覺。
暖色調:色環中紅、橙一邊的色相稱為暖色,它能給人以溫馨、亢奮、前進、和諧的感覺。
光線: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畫人物形象 長鏡頭: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一般時長超過30秒。長鏡頭可以保持整體效果,保持劇情空間、時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可以如實、完整地再現現實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說服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要寫好一篇影評,首先應當認真觀看電影,並記錄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鏡頭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為亮點以及最新穎之處。一篇影評能否吸引人就在其於有沒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寫出別人一般想不到的內容,可以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常見問題:跑題、講故事、面面俱到、沒有觀點、寫成「豆腐塊」、本末倒置、常識問題、沒有細節。 思想評論: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而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見《銀海珠光》)。
2.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現實題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對你說》的評論重在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大寫的人》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
3.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砭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如評《甲午風雲》的《透過甲午的硝煙》不是泛泛而談「落後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系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評《南京大屠殺》的評論《城的斷想》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
人物評論
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收錄在《銀海珠光》中的評《背起爸爸上學》的4篇人物評論各有特色。《細節描寫與宏偉意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論。《在炮火中升騰的雪蓮》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裡、逐層深化的評析。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幹,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的《一團寂寞的火》改變了單純著眼於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贊頌,而更多地溶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
美學評論
1.藝術樣式評論。如《不庄不諧 笑從何來》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屏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了優秀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紅河谷:動人心魄的視覺交響樂》就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
2.藝術風格評論。如《充滿詩情的戰場寫意》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斗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較大爭議的《紅色戀人》,《詩電影的意象美》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給予肯定。
3.審美特性評論。《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如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的文章《「小鬼」為什麼逗人喜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
電影特性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等方面的評論。試舉例如下:
1、電影語言評論。《<紅高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
2、電影結構評論。《復合交融 巧織經緯棗<平津戰役>的結構藝術》。
3、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誇張、象徵、擬人等,如《<開天闢地>中的象徵手法賞析》。
4、電影節奏評論。《滿懷深情的韻律美棗談電影的節奏藝術》
5、電影懸念評論。《懸念迭設扣人心弦棗談美國片的懸念技巧》
6、電影音響評論。《摹聲會音皆有情棗中的音響》
7、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何偏愛紅色》《在「形式」中強化「意味」》。
8、電影細節評論。《耐人尋味的「納銀密賬」》、《一串閃光的項鏈》。
9、電影表演評論。《眼之魅》
10、電影音樂評論。
以上評論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交合、兼容的。評論的視角可以是復合的,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的評一個人,評一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照分析,也可以就幾部影片或某一類影片中同類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種創作傾向進行評論。如《憂患意識與英雄主義》對美國影片普遍性的主題的分析;「新時期軍人銀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員為什麼不能長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為什麼走紅」等論題是綜合某類影片創作傾向選的。
電影評論的文體樣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用書信體、對話體、問答體、隨感錄。也有散文體,散文體多以抒發情感為主,輕靈活潑、文筆優美,但一般缺少嚴密的論證,較少邏輯力量,理論色彩較單薄,在影評百花園中應當允許各種文體樣式存在。 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
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
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價,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系,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
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
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
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評論角度 評主題:1、抗日斗爭,揭露日寇罪行,歌頌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懷、崇高人性;2、生命價值與民族命運;3、對和平和期呼喚與社會的發展的期望;4、在人類之愛基礎上不同文化觀念的撞擊與交融。 人物評論:1、單一人物;2、某類人物;3、對比性人物;4、從人物關系評析,如中外、父女、民族與宗族等關系入手。 場景細節:幾次爭論;手榴彈的出現;小刀的運用;幾個人物對死的選擇;照片的作用。 懸念設置:人物命運為主線,將人物經常處於生死關頭,環環緊扣。 矛盾沖突:1、進步與反動、民族解放與法西斯專制;2、東西方觀念;3、宗族。 敘事線索:三種時態,現在時著眼於戰爭與和平的對比,調節情緒、深化主題,給作者一個自由的敘述時空;過去時表現矛盾沖突與情節發展的主線;過去完成時重點在揭露日寇罪惡。 情節與節奏:戰斗高潮與抒情段落的設置;緊張與舒緩情緒的起伏;鏡頭節奏快與慢的轉換。 中外影片比較:與《拯救大兵雷恩》相比,同是以回憶形式講述拯救生命與回歸家園,但《黃河絕戀》避開為什麼救人的爭論,避免說教,容納更多內涵;多種矛盾沖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鮮明個性;戰爭與愛情兩條線索推進,更富有抒情色彩。 與《紅河谷》比較:文明沖突的合理性;敘事特色強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對比中展現性格的發展,注意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有很多人認為看電影就看電影唄,評什麼?論什麼?但事實上,在你寫影評的同時,也是讓自己回溯在這一個半小時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爛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員,他們又是用什麼眼光來看?沒人願意製造一部人人唾棄的大爛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爛片是否有可取之處,是否製片、導演、演員們用著不同的想法來拍攝?
這些,當你開始用心寫影評時,你的思路會愈來愈清明,想的范圍愈來愈廣大。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體會,也能將你的體會帶給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評中,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文筆進步了,看電影時能看到更多的細枝末節,能感動到心靈的深處,那麼,你就成功了。
當然,沒人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學創作者外),當我自己回顧一開始寫的文章,也覺得自己的文筆生澀,眼光不夠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發現自己很自然的就長篇大論了起來,當然,依然不夠好
最好的一句話是---- 「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
不是一定要中規中矩地寫影評,正面、反面、側面的見解都是很獨到。化簡為繁,化繁為簡,字字都是精彩。 題目
題目是任何寫作中的第一閃光點,影評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它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在看完電影後寫影評時,首先要找一個好的切入點,當然,這個切入點就要從題目開始入手了。影評的題目注重創新、新穎,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想讀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評題目越短越好,6-7個字為宜。
開端
閱高考語文作文的老師們都有一個習慣閱卷方法,即題目-開頭-(中間)-結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間部分寫的再好,但開頭卻弄得很差勁,這樣閱卷老師對這位考生的中間內容最多就會大體瀏覽一遍,有的甚至連看都不看,因此,開端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影評的開頭,可以開門見山地一上來就介紹你所要寫的影片最為亮點之處,或直接寫影片的高潮結局,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還可以運用「詩經六藝」中「興」的手法,也就是說,由你想表達的內容聯想到了什麼其他東西可以代表你的如內容;也可以先插入一電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贊、愛森斯坦等,這樣能為你的影評錦上添花。
中間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其實寫影評就是寫一篇議論文,因此我們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你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題,也就是說,你在影評中分析的內容,都必須要圍繞你的中心。
結尾
我們完成了影評的最主要內容之後不能就此結束,還應當有一個響亮的結尾。在結尾我們首先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一下總結,然後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表達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還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讓影評有一個好的收尾。
『柒』 電影評論怎麼寫
一般來說,當你看完一部電影,想寫點東西表達一下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想或者領悟,這都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你可以寫一篇跟自己心情有關的日記,也可以寫一篇根據電影某個情節所引起的感性散文,或者還可以寫一篇根據電影所描述的社會現象進行批判性的文章。基本上寫出任何東西都是值得鼓勵的。
2.1,寫影評前的准備工作
在寫一篇影評之前,我的建議是:
1, 選一部自己喜歡的影片。在評論前,評論者首先是觀眾,自己喜歡最重要。同時建議要多看電影,但自己不喜歡的電影不要勉強看。
2, 所選擇電影要多看幾遍。要尊重電影。
3, 盡量多的掌握一些電影評論分析的工具,盡量多的了解此部電影相關資料。
4, 搜集一下這部影片曾有哪些評論,以免重蹈前人說法。
5, 要勇於懷疑。
2.2,觀感與通過觀感進行對電影的初步分析
在觀看完影片以後,你的直接觀感就是對這部影片的最初評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事實上,對電影的最初分析已經在觀看影片時完成。當觀眾看電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向影片提出問題,「情節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演員所說的台詞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在電影進行中的每時每刻觀眾都會對影片的「真實性」產生懷疑,觀眾會試圖從電影本身的解釋中找到「合理」的邏輯性,也會時刻根據以往的個人經驗來審視著畫面的可能性。觀看好看的電影時我們會說,「是這樣啊」或者「哦,原來還可以這樣啊」 。我們不喜歡的電影往往是那種看著很虛假的「不真實」的電影,這種電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講的蹩腳謊言。當然,如何愉悅觀眾是電影製作人所要關心的,作為評論者來說,不但要找出電影好看(合理)的地方,還要試圖分析為什麼。
2.3 電影評論的基本構成
影評通常包含的幾個部分:電影簡介,評論正文,引文出處。
電影簡介
電影簡介可以分為電影的基本簡介與服務於評論正文的擴展簡介。
基本簡介通常包括電影的原名,電影的中文譯名(別名),導演,主要演員,類型,片長,上映時間,國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這部電影的海報。這里除了電影名稱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寫項目。根據評論的需要,我們還可以加入劇情簡介。劇情簡介是對電影的再敘述,由於評論者對於電影理解的局限,再敘述時應盡量避免加入有嚴重主觀傾向性的解讀。建議劇情簡介不要超過200字。
擴展簡介通常包括對電影製作人員的更詳細的介紹,影片產生背景的介紹,影片所描述的社會背景介紹,影片所獲得的獎項等等。擴展簡介作為評論的資料性工具要有選擇的引述。擴展簡介如果沒有對評論產生直接影響,建議果斷的舍棄,或者可放置於評論正文之後。
評論正文
① 從觀感輕松切入評論
我們注意到,觀感往往產生於電影中最能讓觀眾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對觀感的分析也就成為對這部電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點。我們只要問一下自己,這部電影哪裡最吸引人,然後根據以往的經驗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為什麼吸引人,評論就產生了。
觀感作為最初對電影的評定,勢必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會因為評論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我們不必刻意減少這種差異,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差異,才使得評論更加開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為影評的目的是發揮綜合能力欣賞作品,同時將作品的豐美面呈現出來提供給別人,所以開放式的評論也就不必排斥專業分析工具。我們也不能誇大專業分析工具的功能,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影片分析方法並不存在。
觀感是電影對觀眾的影響結果,它意味著觀眾從電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麼。對觀眾來說,觀感從來就沒有對錯之分。作為評論者,要相信自己的觀感,不要被導演的名氣或電影所獲得過的獎項等非電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電影本身的東西只能印證觀感,而不能產生觀感。
② 列舉部分常見的評論切入點
1通過主題解讀評論:例如,你可以通過《不準掉頭》來解讀「倒霉」,可以通過《躲閃》來解讀「少年的愛情」,可以通過《著魔》來解讀「瘋狂」。觀感可以讓你對某些電影歸結出一個主題詞語,然後品味分析一下,電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讓你對這個主題詞有了更好的理解。一個電影是如何變成一個詞語的詮釋例證的?
2相似主題聯想評論:《兩支大煙槍》《尼古丁》。
3通過形式對比評論:例如,作為警匪片的《獵豹行動》對以往戰爭片形式上的借鑒,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拍攝警匪片的新方法。與之對比的對象可選擇《黑鷹計劃》。
4典型例證:例如,可以通過木偶片《美國戰隊》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國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討論:從茂瑙的《吸血僵屍》到《驚情400年》《刀鋒戰士》《吸血情聖》等這一系列以「吸血鬼」為主題的電影從內容到形式上有哪些變化。又比如說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櫥櫃里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又或者《異形》系列或《黃飛鴻》系列等等。
6倫理討論:例如可以通過《老男孩》與《發情日記》來比較東西方倫理差別,《關於我們的愛情》來討論母女關系。
7了解型電影:例如,從《夢想阿根廷》與《官方說法》中可以對「軍權政府」有個初步認識。也可以在《戲夢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氣息。
8結合他人的評論對電影的再評論。
9對某些導演或演員的偏愛也可以讓我們集中討論一下他們的特色。例如我比較喜歡的安德烈.佐羅斯基、蓋.瑞奇、伊莎貝爾.阿佳妮、夏洛特.甘寶等,他(她)們導演或主演的電影只要留意就可以搜集得到。
我們要小心的是通過「作者論」[注釋]來分析電影,這種分析方法使用不當就會變成是評論者的一廂情願。在某些不嚴謹的評論者那裡,影片被詮釋的面目全非,之後就可能是評論者對導演的非理性評論。本來單純地影片分析,變成了一個批鬥導演的檄文或是對某個「偉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證書。批評電影與批評導演當然是兩回事,批評導演更像是一種私人恩怨。
然而我們又不能完全否定「作者論」是一個很容易入手且簡單易行的電影分析的切入點。所以在評論的時候要多關注的是電影而不是關注導演,更不要試圖證明自己比那個導演還要了不起。
10對電影影象的評論,如從電影敘事、景框構圖、電影剪輯等做切入點。如對電影《羅拉快跑》進行分析評論。
電影評論當然不只局限於採取以上這些方式作為切入點。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觀感,並且不片面濫用自己的感覺,其實一切可以使你產生興趣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切入點。
③選擇一種自己所熟悉的評論工具。評論工具的范圍其實非常廣泛,復雜的如前文所述的一些專業工具,簡單的如個人的觀感。特定工具的好處是可以把某些問題分析得更具體,更深入。在特定工具的應用上,戴錦華對《玫瑰的名字》的精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當然她很可能是先分析了原著的小說的。那些特定的工具並非如我們想像中的難以掌握,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用符號學來分析一下《夢幻格林》,這將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④在分析與欣賞電影中間把握平衡。我們要警惕過度的分析對電影的欣賞性是有害的。有時候觀眾並不想變得那麼「明察秋毫」,做一回快樂的「傻子」也許就是觀看影片的初衷。蓋?瑞奇導演的《偷拐搶騙》我已經看過了7次卻一直捨不得分析它,因為害怕分析過後觀看的樂趣就沒有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抱著樂觀的態度,分析以後會發現新的樂趣,但這畢竟是要冒一定風險的。我認為好的評論同時也應該是一篇善意的推介文章,它要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還要保留原來電影的觀賞性。
⑤筆法。評論者的筆法與評論選擇的切入點密切相關,不同的切入點決定不同的筆法。如通過觀感來敘述影片帶來的感官審美影響,則很有必要藉助大量修辭的運用;如果探討影片的流派等歷史性內容,則對經典理論的引用和同時期其他作品的類比必不可少。寫評論時要把觀點寫清楚,行文要簡潔流暢,不要堆砌資料。臟話痞話或許是通往個人文風的一條捷徑,然而他們從來都不是嚴謹的,在評論的道路上我們甚至不需要反諷。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搜集影片的外圍資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當地使用外圍資料很可能會把你的評論淹沒在看似相關實則不知所雲的文字之中。外圍資料可以幫助評論者理解這部電影,但不應把這些資料變成評論者的依據。原則上我支持「要排除一切非取自影片內部的任何文獻或相關資料」的這一立場。電影評論並不會因為提到了一些大師的名字而變得更加精彩。
⑥個人風格。影評的個人風格需要逐漸形成,如同對於電影的口味一樣,評論的側重點與切入方式在不斷書寫影評中會逐漸形成風格,從而成為個人影評的某種標志。
⑦豐富你的影評。例如在以文字描述分析之外採用直觀的圖象,作為對評論的支持與補充,適當截取影片的畫格會使你的評論更直觀。除非是在評論影片剪輯的時候,製作表格或者圖解對評論者來說太費力氣。
⑧給自己的評論起一個吸引眼球的標題。
引文出處
在評論正文之後要列出評論中所引的文字出處,這是對原作者辛勤勞動的尊重,同時也方便讀者查閱相關資料。
3 在電影評論中應該避免出現的情況。
1, 要避免評論者的生活(經驗)過多的干預評論本身。比如,看《食神》以後,你說你學會了怎麼做叉燒飯。寫評論的目的不是讓讀者關注評論人,而應該強調所要評論的電影。吃了油條喝了豆漿去看電影,同餓著肚子去看電影的心情可能不一樣,但電影是一樣的。
2, 要避免在沒有敘述原因的情況下給出評論結果。例如:永遠也不要說哪部電影是最好的電影,哪部電影是最偉大的電影。在我看來,即使看了很多電影也不要給電影排名次,但是可以給電影定位。
3, 要避免東拉西扯,主題模糊。慎用排比。要努力把一個問題分析清楚,而不是要具體描述10個還未解決的問題。不要隔靴搔癢,甚至是滿世界找靴子。例如:評論《神話》的戰爭場面差,不能說它不如《勇敢的心》也不如《角鬥士》,而應該明確指出它具體差在哪裡。是場面調度問題還是畫面構圖問題?是剪輯問題還是電腦特技問題?
4, 要避免對演員導演等影片生產者私生活的關注。只有影片的宣傳人員或者八卦雜志才有需要關注那些問題。
5, 要避免死撐面子硬評論,滿眼都是某個電影的不足。應該放鬆心情,如果有部電影實在是差,那我們不去看它好了,更不用費心評論。評論是要把影片的豐美面呈現出來,捨本逐末的評論方式與悲觀的分析角度實在讓人惋惜。
6, 要避免一些對電影本身沒有意義的評論。電影評論不同於電影商業宣傳,評論要排除干擾。在選擇切入點上要迴避法律、社會學、心理學等各個人文學科對電影的探究,盡量從影片本身切入影片論述。
7, 要避免評論者主觀地對影片做過度詮釋。不要對自己假想中的錯覺揮動雙拳,使讀者莫名其妙。
-----------------------------------
[注釋:作者論的觀念,最早是由法國導演楚浮的文章〈法國電影的某個趨勢〉在《電影筆記》上發表而開啟。文章攻擊停滯的法國電影工業,並稱贊美國導演的作品,為作者論奠定基礎。作者論認為,電影的整體風格和內容的處理主要可歸功於一個人的理論。通常用來指具有可辨識風格和主題意識的導演,此理論也包括其它被視為一部影片的主要推動力的製作人員(編劇、演員、攝影、剪接)。作者論在邏輯上是一種以作品為重心的分析方法,然而實質上卻是一種影片的詮釋方式,影片的每項特殊因素都被分析者順著導演世界觀的方向加以詮釋。出自書目《當代電影分析》《電影批評面面觀》]
『捌』 影評,電影評論
有沒有你們雜志的風格樣稿?具體要什麼類型的電影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