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一做觀後感1000
㈠ 大學思修課學後感(1000字左右)
思修課——生動的思想教育
想不到傳說中枯燥的思想課,竟然讓我每每打消用課堂時間學習數學或是小憩一下的念頭。我對這學期形式豐富多彩的思修課很喜歡。記得第一堂課,老師就提出了三個哲學終極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解答這三個問題並不容易。這需要我思考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要給自己准確定位。帶著這三個巨大的問號,我開始了這學期的思修課。
接著老師布置了第一個作業,采訪親朋好友學長學姐,詢問關於大學生活學習情感方面的問題。這對於初入大學感到迷茫的我,無異於雪中送碳。更為創新的是,老師還要求我們用PPT的形式展現自己的采訪結果。開始,我因為自己不會使用PPT,寄期望於別人做。後來我意識到,學會做PPT是一個大學生必備技能之一。於是我充分利用了國慶放假的時間,在家學習製作了PPT。思修課真是與我的大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堂課啊。
第二次PPT作業是了解自己的專業及其就業前景。這次我和其他同學一起搜集了大量資料,認真研究了這些東西後,消除了對於自己專業的種種顧慮,打消了盲目轉專業的念頭。我想,也許轉專業不成功,還會心理受挫對現學專業產生更大的排斥感。了解了專業的就業前景,我由此制定了大學四年的學習規劃,明確了畢業後的去向是出國留學。因為真正的金融工程在英美,那裡的大學把數學在金融里運用得才是淋漓盡致。而且就我個人喜歡而言,我渴望走出國門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是感受一下西方的教育制度對人開朗的性格、合作的精神、創新的思維等方面的影響。我更意識到這需要我加倍的珍惜時間,因為商科留學的獎學金競爭相當激烈。
再後來我們做了一個更有趣的作業。老師讓我們以小品、辯論賽、PPT等形式展現。開始我認為這個作業耗時耗力,沒有很大的參與慾望。為了滿足我小小地娛樂一下的心願,我報了小品組,想演個小角色就算了,這樣也算做了作業。結果中途舍友說,辯論賽組的兩個院辯論隊成員要打比賽,不得不退出,於是我感到盛情難卻就又加入了辯論賽組。加入辯論賽之後,我們班那兩位不得不「揮淚」退出的辯手,每天督促我們搜集資料,然後一起在東園討論怎樣辯論。當我第一次坐的東園里,吹著由門外送來的寒風,我心裡有種強烈的反抗感。但礙於整個隊伍的團結,我忍下了。後來第二次、第三次,漸漸深入辯論賽的准備,我開始喜歡上這個理性分析辯題的過程。
准備完辯論賽後,正當我以「打醬油」的心態去演小品時,竟發現我要演的角色是男主人公的妻子。(團支書大人先用她家鄉的美食賄賂了我,我才不得不答應。唉,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吶。)而且最關鍵的是,我不喜歡這個看起來不是很具有現實意義,形式主義較強的劇本。於是我在徵得團支書的同意後,連夜自己操刀寫了個新劇本。在寫劇本的過程中,我通過與幾個同學的交流,激發了創作靈感,聯想到了自己平時看到過的新聞故事,將它巧妙地融入劇本中。
這次演小品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了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樂趣。以一種消極的心態來完成作業,我不可能收獲這些創作快感和成就感。真正到了全班作品展示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班的作品不是最好的。統計班的「新聞亂播」嚴肅認真的口吻,諷刺地播報了種種諸如「地溝油」、「李剛門」等社會熱點。讓我深深地佩服我們的創意。同時也明白了,作為一個大學生要有關注社會的習慣,要改善社會的責任感。
在這學期的思修課即將結束時,我回顧了自己學習這門課的歷程,寫下了這篇心得。當我正想回答這開始提出的三個終極問題時,我卻遲疑了。我認為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程度還遠遠不夠。目前的認識是,首先對於自己應該相信有能力完成理想,這是基於曾經通過努力做成一些事的成功經驗。這些寶貴的經歷讓我成為現在的自己。其次,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感興趣的還是討厭的,都要抱著樂觀的心態去處理,也許開始反感的東西中也能發現樂趣。生活中處處有驚喜。最後,明確的自己要到哪裡去,就要作出進一步的詳細規劃,嚴格自律,一步步地走完預設的路。這樣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讓時間溜走,在每年新舊交替時回首舊年卻說不出到底做了些什麼。在以後垂垂老矣時,才後悔光陰虛度。另外,我認識到自己一直生活在社會這個大集體中,享受著種種便利。這些都是社會中的每個人共同創造的。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我也有責任為這個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當然,這三個哲學終極問題不可能是我一個十八歲的懵懂大一新生通過半年的思修課和過去的經歷就能想透徹的。在今後的日里,我帶著這三個問題不斷思考自己的人生,以此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㈡ 初二作文一學一做心得體會六百字左右
孩子 好好寫吧。。被我們編輯發現你在這發。。。多不好啊 而且你才給十五分。。一般沒人給你寫的 都是網上找的 到時候一校對 就知道了
㈢ 為什麼做教師讀後感1000字
看完了李曉春老師寫的《今天怎樣做教師》這本書,裡面通過一些真實的案例來分析各種教育問題,讓我學會了如何去處理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系問題、管理問題,解決了我很多的困惑,使我受益匪淺。
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個德育教育者,又想當好一個學科老師。可是這樣的兩手抓,似乎在實踐當中沒有收到我想像的結果,往往顧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認為我是負責任又盡心盡力的。對於每一個學生,一開始的時候我都給予平等的愛,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愛漸漸的變了:對於好學生聽話的學生,我是打從心裡喜歡他們;而對於那些老是犯錯誤而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我甚至有點消極的情緒,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違反了師德,是不是不配當一個稱職的老師?
李老師通過這些案例指導了我今天怎麼去應對這種困惑。李老師說「教師首先是一個教育者,然後才是一個學科老師」。師愛是教師應盡的師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這是一種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一視同仁地把這樣的愛獻給學生的。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們是無法強求的。比如說對於一個說謊成性的人,如果我們還打從心裡喜歡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教師了。我們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一點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並不防礙我們關心和幫助他,也不是代表我們已經放棄了他們,我們還是要盡自己的力量來教好他們,這才是人性的師愛!我明白了自己並不是放棄了學生,正是這個「矛盾」的愛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個好教師!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磨練,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做到怎麼樣的愛學生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健康成長。
在教學方面,雖然我們強調了教育課程改革,但是到現在為止,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的教育中應試教育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形勢和現實所迫,我們不得不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們教師壓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貪玩的、不愛學習的;學生所感興趣的並不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課外的東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著學生令人頭疼的分數,一定會令我們心裡充滿了壓力。我們有時候都會困惑為什麼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為什麼那麼難教。其實這個當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師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課堂沒有接近學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許沒有教學的藝術。李老師指導了我們,學生的因素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師的因素則可以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要當一個合格的學科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自己的知識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與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課堂,認真備好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㈣ 魯班學藝 讀後感1000字
讀完魯班學藝,這篇帶有傳奇色彩的民間故事,我深深被魯班刻苦學習版,吃苦耐勞權的精神所感動了。這本書通過魯班告別父母,千里迢迢,歷盡艱苦,學成本領,報答施恩。教育我們只有勤奮好學,不怕吃苦,才能成用。
在我看來,魯班有兩種真本領,是要我們學習的。
一是他學藝的時候非常刻苦。自從他被領進門,他一學期來就全神貫注,廢寢忘食。現在我只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只有好好學習,回報父母的恩情。在學習,我還要學習魯班的精神。師傅隊魯班說過;"學習不能三心二意;不要以為自己有點小聰明,就驕傲;學習只能老老實實的,才能攀登到知識的頂峰。
二是魯班做任何一件事,有著不半途而廢的精神還記得我上二年級的時候,參加了航模小組,開始更著老師學做小木船,我以為造紙小木船很容易,可做起來可真要命,小刀鋒利的把我小手指割了一條口子,當時我便泄了氣,再也不學了!「唉,比起魯班,心裡感到不是滋味。」
老師曾經說過:「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他就強!」向魯班學習,碰到困難,就要迎難而上。爭做強者。
㈤ 一學一做心得體會500字作文怎麼寫
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福建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在家排行老三。在學校里,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不是很好,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初中時,陳景潤遇到了讓他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沈元是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因戰事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針對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帶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里,寂靜地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回響。「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復復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沈教授說到這里,教室里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教授繼續說:「二百多年來,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卻無人能解」。這時,教室里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而這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後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苦思冥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贊嘆、但贊嘆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雖然在這堂課上,一個大學教授和一個孩子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斗一輩子!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經過10多年的推算,他在1965年5月,終於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奧秘之門,讓全世界為之矚目。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都說了些什麼,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㈥ 多媒體課件製作學後感(1000字)
多媒體課件製作學習心得
這學期選修課我報了多媒體課件製作,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覺得收獲還是很大的,心得體會如下;
多媒體課件製作是21世紀最熱門的十大產業之一。由於教育具有其特殊性,並且課件是由教師或受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直接使用,因此課件的設計與製作需體現一定教學目標,表現特定的教學內容,反映一定的教學策略。它不僅可以儲存、傳遞和處理教學信息,還能讓學生進行交互操作,並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多媒體課件是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綜合起來輔助教學的計算機教學程序。因此它突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立體化方式把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具有知識密度大、表現力強的特點,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同類型的多媒體課件,由於目標、特點和要求不一樣,具有不同的特點,但製作精良的多媒體課件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1) 圖文聲像並茂;
(2) 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
(3) 友好的交互環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4) 豐富的信息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5) 超文本結構組織信息,提供多種學習途徑。
我認為多媒體課件可分為以下幾類:
(1) 演示型;
(2) 指導型;
(3) 操練型;
(4) 測驗型;
(5) 資料工具型;
(6) 游戲型;
(7) 模擬型
(8) 網路課件;
(9) 積件;
(10) 綜合型。
通過對所學課程的總結,我認為一優秀課件製作流程應包括如下步驟;
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流程
要想製作出好的多媒體課件,必須把握好多媒體製作中的幾個重要環節。多媒體課件製作的環節及過程是:選題→學習者分析→教學設計→系統結構設計→原型開發→稿本編寫→素材製作→系統集成→評價和修改→發布和應用→升級更新。
1、 選題
選題和學習者分析統稱為需求分析。這是課件製作的關鍵。在製作的關鍵。在製作之前,教師要充分做好選題論證工作,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投入。要選擇那些學生難以理解、教師不易講解清楚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特別是那些能充分發揮圖像和動畫效果的、不宜用語言和板書表達的內容,對於那些課堂上較易講解的內容就完全沒必要採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
2.教學設計
進行教學設計是課件製作中的重要環節,是製作多媒體課件的前提。課件效果的好壞、課件是否符合教學需求,關鍵在於教學設計。設計者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對象的特點,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依照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解決問題有效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資源,確定教學知識點的排列順序,根據教學媒體設計適當的教學環境,安排教學信息與反饋呈現的內容及方式,以及人機交互的方式等。
3.系統結構設計
進行系統設計實際就是對多媒體課件的總體設計,其設計的要點包括:頁面設計、層次結構設計、媒體的應用設計、知識點的表示形式設計、練習方式設計、頁面鏈接設計、交互設計、導航設計等。
4.原型開發
在開始製作多媒體課件之前,選擇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單元,設計製作出這個教學單元的課件原型,通過原型設計,確定多媒體課件的總體風格、界面風格、導航風格、素材的規格以及編寫稿本的要求和內容。
5.稿本編寫
稿本設計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與系統設計的要求,在一定的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對每個教學單元的內容和安排以及各單元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設計,設計出具體的表現形式,編寫出講解的文稿,要顯示的文體,所使用的圖形表格、圖片、動畫視頻等,還要寫出頁與頁之間相連接的交互方式等具體內容。稿本描述了學生將要在計算機上看到的細節,它是設計階段的總結,也是技術人員製作課件的依據。
6. 素材製作
媒體素材設計就是設計和構思為了表達學習內容所需要的各種媒體,如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和虛擬現實等。素材製作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A、對文字的設計
多媒體課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設計時要做到:
(1) 文字內容要簡潔、突出重點
文字內容應盡量簡明扼要,以提綱式為主。有此實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如名詞解釋、數據資料、圖表等,可採用熱字、熱區交互形式提供,閱讀完後自行消失。
(2) 文字內容要逐步引入
對於一屏文字資料,應該隨著講課過程逐步顯示。這樣有利於學生抓住重點。引入時,可採用多種多樣的動畫效果,也可伴有清脆悅耳的音響效果,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3) 要採用合適的字體、字型大小與字型
文字內容的字型大小要盡量大,選擇的字體要醒目,一般宜採用宋體、黑體和隸書。對於關鍵性的標題、結論、總結等,要用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字形和顏色加以區別。
(4) 文字和背景的顏色搭配要合理
文字和背景顏色搭配的原則一是醒目、易讀、二是要避免視覺疲勞。一般文字顏色以亮色為主,背景顏色以暗色為主。以下是幾種一般具有較好視覺效果的顏色搭配方案:
文字顏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黃色 黃色 黃色
背景顏色 黑色 綠色 紅色 藍色 黑色 紅色
B、對聲音的設計
多媒體課件中的聲音主要包括人聲、音樂和音響效果.人聲主要用於解說、范讀、范唱,在多媒體課件中應用較少。而恰當的一些音樂和音響效果,可以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習興趣。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可以調節課堂的緊張氣氛,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
設計時應注意:
(1)音樂的節奏要與教學內容相符。重點內容處要選擇舒緩、節奏較慢的音樂,以增強感染力,過渡性內容選擇輕快的音樂。
(2)音樂和音響效果不能用得過多,用得過度反而是一種干擾信息,效果適得其反。
(3)背景音樂要舒緩,否則會喧賓奪主。
(4)要設定背景音樂的開關按鈕或菜單,便於教師控制,需要背景音樂就開,不需要就關。
C、對於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的設計
多媒體課件中,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圖像占較大比重,設計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反之,也會趕到負作用。設計時應注意:
(1)圖的內容便於觀察,圖形、圖像等畫面設計要盡可能大,圖的主要處在屏幕的視覺中心,便於學生觀察。
(2)復雜圖像要逐步顯示。對於復雜的圖,如果一下子顯示全貌,會導致學生抓不住重點,也不便於教師講解。應隨著教師講解,分步顯示圖形,直到最後顯示出全圖。
(3)對於動畫和視頻圖像,應具有重復演示功能。
對於動畫和視頻圖像,學生可能一次沒看清,最好設計重復播放按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重復播放。
7.評價和修改
在課件製作過程中,要不斷地對課件進行評價和修改工作,它是課件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件質量的保證。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並且是面向學習資源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在課件開發的過程中實施的評價,它為提高課件質量提供依據,目的在於改進課件的設計,使之更加符合教學的需要,便於提高質量和性能;總結性評價是在課件開發結束以後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對課件的性能、效果等做出定性、定量的描述,確認課件的有效性和價值,為課件提供改進意見,並總結課件製作經驗。在課件製作過程中,要根據評價結果合理地進行修改,以進一步提高課件質量和效果。
8.發布和應用
課件製作完成後,用戶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來發布自己的作品:磁碟、光碟和網路。多媒體課件經過多次修改完善後,就可以投入使用,除自己在教學中使用外,同時還可以進行交流。推廣或發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使用課件後,可能會發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此,課件投入使用後並不是萬事大吉了,還需要不斷地收集課件在教學應用中的反饋信息,不斷地對課件進行修改、完善與升級,使之更加適合教學的要求,達到實用好用之目的。
當然,在學習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多媒體課件製作並不是很簡單的.要想做好一課件,需要注意的有很多,現將我掌握的注意事項寫下;
多媒體課件製作注意事項
1.注意色彩的合理應用
色彩的應用可以給課件增加感染力,但運用要適度,以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為原則。如:色彩搭配要合理,色彩配置要真實,動、靜物顏色要分開,每個畫面的顏色不宜過多。
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實際運用中的問題,如:計算機屏幕與投影機投的效果不一定一致,由於投影機使用久了燈泡的亮度會降低,而投影機的亮度會直接影響色彩的顯示效果,使實際使用效果與最初設計不一致。
2.盡量加入人機交互練習
設計多媒體課件時,適當加入人機交互方式下的練習,既可請學生上台操作回答,也可在學生回答後由教師操作:這樣做能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注意字、圖、聲的混合
例如,對於一些動畫,由於其自身不帶聲音,設計時,應為動畫配上適當的音樂或音響效果,這樣可以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聽功能,有利於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量。對於一些重點的字、詞、句,除了採用不同的字型大小、字體和字形加以強調外,也可以運用動畫、閃爍等技術,引起學生有意注意。
4.以課件製作流程為主線,增加一個系統性原則,整體和諧統一,注意與其它媒體的綜合結合
當然,製作中的應遵循的原則也很多,分別如下;
多媒體課件製作應遵循的原則:
雖然多媒體課件種類繁多,但其目標是一樣的,那就是為教學服務,因此製作多媒體課件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特點遵循以下五條基本原則:教學性原則、控制性原則、簡約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藝術性原則。
1. 教學性原則
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所以首先要關心利用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
(1) 選取那些常規方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
(2) 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
(3) 能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2. 控制性原則
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不能使教師和學生的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課件的調試和控制上,也不能把課件變成電影片,一放到底。因此課件的操作要簡便、靈活、可靠,便於教師和學生控制,使師生經過簡單的訓練就可以靈活使用。課件應具備以下特點:
(1)課件安裝要方便,可以自由拷貝到硬碟上。
(2)良好的操作界面。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按鈕和圖標,最好支持滑鼠,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菜單。要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後翻、跳躍。
(3)交互應答。對於學生課堂自學為主課件,要對學生的輸入做即時應答,並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訓練次數,訓練難度;對於演示型課件,可以現場輸入數據改變進程。
(4)誤操作處理。如果教師執行了誤操作,可以方便退出,或重新切入,避免死機現象,提高課件的可靠性。
3. 簡約性原則
課件的展示是通過計算機屏幕、大屏幕電視或大屏幕投影實現的,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視覺刺激,因此投影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信息干擾。注意動物與靜物的色彩對比,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字元的大小,以保證全班的學生都能充分感知對象。內容的切入和退出最好採用淡入和淡出,避免花俏的動作。我們可以把以上特點概括為簡約性,要注意以下幾點:
(1)畫面布局突出對象,同一畫面對象不易多,運動的對象一般不要超過兩個,對象的圖形要簡約化,避免單純的「求真實」傾向。
(2)同一畫面色彩數量不易多,以不超過四種為益。避免對表現內容無益的花邊、彩框。
(3)減少文字數量,過多的文字閱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干擾學生對物理過程的感知。
(4)不必作華麗的片頭(相當電影的序幕),內容的跳入轉出採用談入淡出,避免多餘動作(如文字一個一個地蹦到屏幕上,對象轉幾圈再定位等)。
(5)盡量少用音響,除非必要的物理現象的擬音,現象的描述和規律的陳述不要以聲音信號的形式出現。
4. 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知識性的錯誤,模擬符合原理。但是多媒體課件目前仍處於探索徘徊階段,課件的編制尚處於不成熟時期,如果片面強調科學性,就會束縛人的手腳,不利於廣大教師走進課件編制者的行列。具體應考慮以下幾點:
(1) 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可以淡化。
(2) 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誇張。
(3) 顯示的文字、符號、公式、圖表及概念、規律的表述力求准確無誤,語言配音也要准確,但個別的字元錯誤不宜指責為科學性錯誤。
5. 藝術性原則
具有較高的藝術性的課件是好的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一,美的形式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表現內容。這樣的課件不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其表現有:
(1) 展示的對象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審美性。
(2) 在不違反簡約性原則下,使對象更加逼真,如採用3D效果。
(3) 對象的連續運動流暢,無拖沓、跳躍的感覺。
(4) 必要的配音且音色優美。
藝術性和簡約性統一又矛盾,簡約本身就是一種美,而過於求美又破壞簡約。製作課件時要把好度,要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
通過學習,我掌握了一點課件製作的知識,但我深深的知道這還遠遠不夠,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盡力運用學過的知識,爭取做到學以致用.
㈦ 幫我搜一篇《一學一作》讀後感
通過學習完「一學一做」系列活動,我的腦海中總是回盪起梁啟超先生在百年前寫下的《少年中國說》——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它將中國夢與個人理想相互結合,給人一種通俗易懂的感覺。另一方面,它也激發了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我們青少年作為國家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我們當仁不讓地承擔起建設祖國振興國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