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話劇觀後感
『壹』 《暗戀桃花源》這部話劇主要講什麼的
首先,暗戀和桃花源分別是兩部話劇的名字。
在一個話劇場里,這兩部話劇(「暗專戀」,「桃花屬源」)的劇組都和劇場簽了同天晚上租場地排練的約。。。因而由此產生的種種爭執,並最後雙方將舞台一分為二,各自排練的一出奇觀。。。
『貳』 暗戀桃花源話劇的創作特色 賴聲川
《暗戀桃花源》講述了一個奇特的故事。「暗戀」和「桃花源」,兩個不相乾的劇組,都與劇場簽訂了當晚綵排的合約。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相讓。舞台上,兩個劇團都著急要排戲,互相搶舞台。後來,舞台上的兩個劇組終於決定共用舞台,一團一邊,各自把自己的戲排完,兩出戲因而開始微妙地交織在一起……
江濱柳與雲之凡在大上海相戀,卻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尋找桃花源的老陶,卻在目的地看到一對仙人與自己的愛人和情敵長得一模一樣……還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劉子驥」,是為「戲外戲」。無論是「暗戀」、「桃花源」還是「戲外戲」,每個故事的核心都是尋找遺失的愛情。
該劇總策劃水晶表示,這出長達3小時的戲,其實是一座迷宮,每個人的感受都會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劇情,意蘊是回家後自己去慢慢體會的。觀眾表示,每一次看「暗戀」都比上一次更感慨愛情無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劇性在第二遍看的時候就不那麼突出了。
而在我看來,這是悲傷時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帶淚。冬到盡處桃花開,悲到極致而美麗。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傷輕輕地,壓在心頭,揮之不去。每一個劇中人,都有一種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這個名姓?莫道是一語成讖。
雲之凡:流雲降凡間
「你是晴空的流雲,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開,就聽到江濱柳這句帶著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彷彿是預示了他們之間終究未竟的愛情,雲之凡就像是晴朗藍天上飄過的白雲,像漆黑子夜裡劃過的流星,只能夠有相遇的剎那,卻不能夠享受擁有的幸福。
流雲降凡間,終究是會化作水霧,煙消雲散的。遺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裡那晶瑩的淚。
「雲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開放的,最美麗最動人的白色山茶花。」這是導演心裡的雲之凡,也可以說是這部劇對塑造這個角色的靈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語是「謙讓和理想的愛」。它總是在晚秋天氣稍涼時,靜靜地開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個花朵掉落下來,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謝,直到生命結束。那麼小心翼翼的凋謝方式,不就和人們追求理想中伴侶的態度一樣嗎?所以漸漸地山茶花就成為對心中愛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幾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開格外令人覺得溫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點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種來說,紅色多見,而白色少見。物以稀為貴,所以其實在劇中的這個比喻,也是為了向觀眾闡述雲之凡的稀有和高貴性。同時也暗指了她終不能被江濱柳所得。而劇中雲之凡的命運也正如這白色山茶花一樣,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橫貫一生的,伴隨著慢慢地老去。沒有轟轟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雲之凡這個人物設計,就是通過「流雲」和「白色山茶花」這兩種事物,運用象徵手法,將人物命運暗合到其中,意蘊悠長。
江濱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戲劇的第一場,就是發生在黃浦江邊,或者說江濱柳與雲之凡那短暫的一季相戀,都是發生在這黃浦江邊的外灘公園。江,就是黃浦江。江濱,就是「連水裡面的燈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灘。
整部《暗戀》只有兩幕戲,卻如此深刻地演繹了一段讓觀眾唏噓不已的戀愛,讓人生發出「悲傷得讓人想結婚」的願望,這正是話劇內容所體現出的高度濃縮性所引起的效果。將悲傷濃縮,讓舞台跨越時空來演繹,從年輕時代那場依依不捨卻對未來充滿重逢希望的分別,一下子進入到垂垂老矣瀕臨生死別離的場面,這樣的安排,有點「殘忍」。
導演說「這場戲你不給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場戲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沒有回憶了。」這部話劇里運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潛台詞的雙關性。導演的話不僅僅是字面的表達,它也暗寓了江濱柳的命運:一輩子的記憶都模糊了,或是飛快地穿越生命以至於我們都沒有機會了解,生命走到盡頭時,只有這短暫的一幕,成了記憶中的唯一的永恆。是啊,如果沒有這么刻骨銘心的一個夏天,就會正如江濱柳所說「我……我沒有辦法想像,我們如果在上海不認識的話,那生活會變得多麼空虛啊!」可是這一生卻從此被填得滿滿的,被思念填滿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麼。然而豐滿至斯,又應作何感想?
柳綠桃紅微時再?楊柳依依話今昔。
春花:春桃不勝艷
跟白色純潔的山茶花相對的,應該是紅色活潑的桃花吧?正如「暗戀」與「桃花源」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對照一樣。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斷接,讓一個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還余留,那邊廂,隨著輕快的京劇式的鼓點伴奏,妖嬈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場了:手裡拎著一束花,提了一包東西,嘴裡悠悠揚揚地唱著和情人袁老闆的「情歌」,搖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桃花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濕。
說桃花是春花一點沒有錯。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卻能夠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最終又等同於失去了兩個男人,真可謂是空有春花燦爛,不勝美艷,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闆,他們是上了發條的鐵皮玩具,總能找到動力,自得其樂。 在《桃花源》里永遠不怕有冷場。但實際上,這冷場,比起《暗戀》更凄涼。
如王國維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暗戀》里的悲劇,是以戰亂紛飛的大時代為背景的。正如江濱柳的一句台詞「在那個大時代當中,人變得好小,到今天這個小時代,人變得更小了。」《暗戀》的悲可以歸因於時代,《桃花源》的悲卻要歸因於「人」本身。我們總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結果有些東西因此永遠地失去了。詩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過是同一段人生透過不同角度的解讀而已。我們無法以微薄的個人之力扭轉時勢,所以我們會咬咬牙認命。但如果是親手打破了從前自以為的美好,就會是一出讓人啞言的悲劇。因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於不發生的。
故所以笑中帶淚,春花的悲劇比起雲之凡的來說,更深一層。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水流,怕有漁郎來問津。」想當初,春花和袁老闆偷偷摸摸地在家裡幻想著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計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後卻親眼見證自己的悲劇。
雲之凡和春花,一個是遺失了愛情,一個是在愛情里遺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們中國人心中的理想國。賴聲川用一種顛覆性的喜劇形式讓《桃花源》成了一個貌似喜劇的悲劇。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夢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實是在我們心中,就像《暗戀》里江濱柳用一輩子來思念雲之凡那樣。從本質上來說,《暗戀》和《桃花源》講的其實是一回事。誠如第一個「老陶」李立群所言:快樂是痛苦的縮短,痛苦是快樂的延長。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罵間成為經典。
老陶是註定屬於落寞的——卻不是失敗。他的生活里處處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後面所有行為的語言契機。他有什麼都不相信的自負,所以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開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個無能改變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註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這個地方,它根本不是個地方,窮山惡水,潑婦刁民……」
但是他確是整部話劇中唯一超脫(或者說是解脫)的人。有個德國畫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記得他在一次訪談中有這么一段話:
人家問他:「你為什麼那麼喜歡懷舊?」
他說:「啊,我不是要懷舊,我只是要記得。」
是啊,讓我們盡量記得。 雖然,「記得」也可能是一種世間苦。 但是這一重苦,我們若不肯嘗,就是斷了太多的聯系,與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個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氣和塵世的煩躁全都滌盪而去,反令他帶了些許超然的仙氣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許久,老陶卻也開始想念起並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別戀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愛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為有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應該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闆也都可以一並原諒。 在桃花源那裡,他從驚愕於白衣男女的長相,繼而抓狂,直到後來面對著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闆,飄飄乎說著「不足為外人道也」。
有時會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會不會一直供著他的牌位並在又一次婚姻失敗後開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嘆」,當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記悶拳。然而,唯獨是他自己從此超脫了。凡塵俗事,就這樣走到了幕後。同樣是一個人,同樣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敗的。
袁老闆:原來不是你
「爭取時間了啊,武陵三角來了。」話劇語言包括了人物語言與舞台說明的作用。在這里,袁老闆,一語道破天機,這也是一句具有雙關性的潛台詞,不僅向觀眾說出這一幕的名字,同時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斷的三角關系。
袁老闆,戲里戲外,這就是一個雙重身份,雙重定義的人物。
在《暗戀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個三流戲劇劇團的老闆,也是劇團的演員「袁老闆」。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著房東「袁老闆」,同時也是春花的情人。戲里戲外,呼呼喝喝,極有排場。然而,在這樣高分貝的話語掩埋著的是所謂「勝利者」的失敗。
從「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給老陶夫婦並且為老陶代售小魚的袁老闆,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讓春花邊疊尿布邊憤而發問「你是什麼男人」,袁老闆這個形象,從理想的神台上走下來,走進了真切的現實中。當初表現出來的虛幻的、變形的、誇張的美感全部消失,變成了連細節都真實的個體。這就徹底幻滅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闆他自己提出來的「心中一個偉大的抱負」。
春花開始懷念老陶,在袁老闆走下神壇的時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寫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樣虔誠地用香燭和鮮花供奉起來——那個曾經被春花瞧不起的窩囊廢的男人。
這就是審美距離感在起作用。傳統美學總是要求審美尺度具有一種距離感,旨在表明:藝術不同於生活,藝術是源於生活而必須高於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裡,又能怎樣呢?到頭來不是失卻了一份絢麗的美?保持距離,存留空間,正所謂遠觀並不褻玩。這應是對美好事物的最好認可與欣賞!
所以,對於春花來說,這是一個近觀之後瞭然無趣以至於生厭的過程,走到近處才發現,眾里尋他千網路,原來不是你!
劉子驥:南陽故音也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這是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並序》中的最後交待。細細想來,原來這痴痴尋找劉子驥的女人便是穿綴全篇的線索,是話劇的魂!
「那一天在南陽街下著毛毛雨,我們約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遠都忘不了那一種,酸酸辣辣的感覺。」一個活在現代的女子,苦苦尋找著十幾個世紀之前的人。也許,她已經尋找了幾百個輪回;或許,她還要找下去。「我要找劉子驥!」她向每一個經過她身邊的人宣告、詢問,卻又不知道哪個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許她的概念中已沒有時間和空間,她惶惑而又執著地探尋著,每一個人都那麼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間變得似曾相識。或許,她的劉子驥正藏在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幾千年的尋找和思念化作空蕪而又紛亂的夢魘。她是否還記得他的模樣?是否確定他真的出現過?或者,劉子驥只不過是她虛無的夢。
「那一年,在南陽街,有一棵桃樹。桃樹上面的花開了……」女子在話劇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這里剛剛還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轉眼間風吹雲散。她旋轉著,張開雙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黃紙,她在祭奠誰?「尋病終」的劉子驥?自己找不到的愛情?劇中每一段不完滿的感情?抑或是世間上所有的愛情?整出戲劇看上去,彷彿這個神秘女子是游離在整個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戲劇沖突的人物。但實際上,最具有戲劇沖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瘋瘋癲癲的行為和語言,實際上是表現著人物內心的尖銳而激烈的矛盾沖突。她遊走在《暗戀》與《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現實與虛幻中穿梭,虛實相生,給了我們一種意境創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尋找的劉子驥,是一位潛藏在每一個人心中的南陽故人!是每一個人生命里都會尋找的知音,只是區別在於,我們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傷時唱首歌
人世間所有飄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們的故事,是愛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盲亂和期冀中尋找著永恆而真實的愛,誰會最終找到呢?是江濱柳與雲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戀在少年時代,而付出了一輩子的相思和尋覓?是漁人老陶溯洄而上,為了贏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為不舍,從桃花源而重返,而終又離開?是春花和袁老闆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著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鬧鬧中發現了這遺憾的平凡?
可是,他們要找的又在哪裡呢?江濱柳的「白色山茶花」在歲月中風蝕,老陶再也沒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闆和春花的美夢被柴米油鹽磨作塵土。雲之凡呢?江太太呢?小護士呢?她們一樣地被生活捉弄,被命運大聲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戀」的導演、順子、繪畫師等等,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尋找的桃花源。
最後,沒有人找到劉子驥,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他只一閃身,就與所有的人避而不見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說出了每一個人心裡的話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樣的心情,差別只不過是,有的人壓抑在心底,有的人高聲地宣讀,有的人憤怒地發泄,有的人黯然地神傷……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為沒有人能再到達,所以才成為眾人心中那個希冀的夢,牽引著苦苦尋找的思緒。就好比春花和袁老闆,他們是幸福的,最終能夠依照自己的心意結合,彷彿是尋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們是不幸的,因為桃花源里,也沒有蓬萊仙山的珍異,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過是換了場景罷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傷時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夢幻綺麗,反照了人世間紛繁瑣碎的喧囂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著人們永遠朝著美好、懷著理想去發展。在悲傷時不哭泣,唱首歌,換種情緒,繼續出發。
這也許是賴聲川想告訴我們的罷!
希望可以幫到你
『叄』 如何評價話劇《暗戀桃花源》
暗戀桃花源》可以說是賴聲川的新年大手筆,據悉,此次賴聲川是拿自己的得意之作「開刀」,重新編導,給這部經典名作一個嶄新的更有藝術情趣的新面貌,讓話劇與中國第二大劇種——
劇照
越劇玩「聯姻」。他把《暗戀》部分依然按原版保留,黃磊、孫莉這對伉儷仍是台柱子,穩穩撐著「暗戀」這邊的天空。而《桃花源》部分則大刀闊斧地植入越劇基因,詞、曲、服裝統統翻新,桃花源部分的台詞由專業越劇編劇顏全毅全部重寫,因此,黃磊、孫莉等話劇的原班人馬和越劇名角趙志剛、謝群英、徐銘等結合在一起,所以說,賴聲川徹底顛覆了自己。「戲越往後面演,越劇的力量會更強,越劇本身的唯美和哀沉,比原本的話劇版更有魅力。尤其是經過改造後的老陶回家這一幕,我感覺用越劇來演,比話劇更『酸』,更有味道。」因而,他把這個2010年重新製作的經典名劇改名為《新暗戀桃花源》。
劇本特色
《新暗戀桃花源》首次加入的越劇元素,使紅了24年的《暗戀桃花源》再一次讓觀眾們笑到飆淚、悲到心酸。昨晚,賴聲川的《新暗戀桃花源》在溫州東南劇院上演,這是該劇全國巡演的第一場。話劇與越劇的顛覆組合,呈現了無限的魅力。座無虛席的東南劇院,再次驗證了賴聲川的創新能力。
黃磊和孫莉這一對已將「暗戀」演得爛熟的夫妻搭檔,為新版本增添了不少新意,比如台詞中加入了「為了排這個戲,《非誠勿擾》節目請我參加我都給推了……」而由越劇名角趙志剛、謝群英、徐銘主演的「桃花源」部分,則從完全顛覆以往「越劇王子」形象的趙志剛上台一開腔,就引發笑聲不斷;老陶、春花和袁老闆三個人之間糾纏不清的三角關系,更是用完全不同於傳統越劇才子佳人的誇張搞笑方式表現,讓觀眾們樂得前仰後合。
《新暗戀桃花源》中矛盾沖突最激烈、最出彩有趣的部分,是「暗戀」和「桃花源」兩個劇組同台表演的一場戲,只見一悲一喜、一古一今這反差極大的兩台戲在荒誕奇特的氛圍中渾然成一體
演出照
,再加上話劇和越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的「混搭」,更是帶來了奇妙效果。
『肆』 暗戀桃花源話劇講的是什麼故事
《暗戀桃花源》講述了一個奇特的故事:「暗戀」和「桃花源」是兩個不相乾的劇組,他們都與劇場簽定了當晚綵排的和約,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相讓。由於演出在即,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綵排,遂成暗戀桃花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錯的舞台奇觀。「暗戀」是一出現代悲劇。青年男女江濱柳和雲之凡在上海因戰亂相遇,也因戰亂離散;其後兩人不約而同逃到台灣,卻彼此不知情,苦戀40年後才得以相見,時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濱柳以瀕臨病終。「桃花源」則是一出古裝喜劇。武陵人魚夫老陶之妻春花與房東袁老闆私通,老陶離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後,春花已與袁老闆成家生子。此時劇場突然停電,一個尋找男友的瘋女人呼喊著男友的名字在劇場中跑過…《暗戀桃花源》一劇以奇特的戲劇結構和悲喜交錯的觀看效果聞名於世,被稱為【表演工作坊】的「鎮團之寶」。
『伍』 校本課程學習之欣賞《暗戀桃花源》 觀後感(3)
[校本課程學習之欣賞《暗戀桃花源》 觀後感(3)]
觀《暗戀桃花源》有感 文/吳迪
這部話劇講的是一個叫暗戀的劇組和一個叫桃花源的劇組,因為劇場工作人員的安排失誤而在同一個舞台上排練所引發的一串搞笑的事情,校本課程學習之欣賞《暗戀桃花源》 觀後感(3)。同時2個劇組的故事穿插在其中給我們展現。
首先講講暗戀這個劇組。講的是一對戀人江濱柳與雲之凡在大上海相戀,卻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知道江濱柳年老病重的時候通過登報尋人的方式才最終見到了雲之凡,單詞是一對戀人彼此對有了自己的家庭。相愛卻最終不能在一起,暗戀講述的是一個悲劇的愛情故事。而女主角雲之凡最後說的一句話「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卻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有時候,人心裡往往都會有一個最初而又真實的夢想,我們一直都在為那個夢想不斷努力,但是幾十年後,回過頭去想一想,卻已經變得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觀後感《校本課程學習之欣賞《暗戀桃花源》 觀後感(3)》。時間終究會抹去這些印記的,而人也是敵不過時間的,要好好把握的是現在。就像劇中的2人一樣,正西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關於桃花源,那是一個人人都想去的地方,沒有紛爭雜質,一個淳樸美好乾凈的世外之地。在劇中,老陶因為妻子春花的出軌沖動來到上游打漁而誤入桃花源,也因那兒的美好而愛上了桃花源,就這樣時間飛快的過去了,但他還惦記著他的妻子,甚至還回到了故土想把春花也帶到桃花源去,而此時,袁老闆與春花因俗世中的各種事情吵吵鬧鬧,更是把老陶當做了神經病。盡管無奈,老陶終究是沒辦法,隻身又回去尋那片凈土。由此可見,在世人看來,桃花園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但到底是他們不正常還是老陶不正常呢?答案顯而易見,是春花和袁老闆這樣的世俗之人。他們被世俗蒙蔽了雙眼和心靈,而純粹的桃花源人也就因此而顯得不正常了。可是為什麼我們不讓自己的升華變得簡單純粹一點呢?少一點猜忌,少一點紛爭,少一點計較,那麼人心就會干凈很多了,世界也就干凈很多了。
〔校本課程學習之欣賞《暗戀桃花源》 觀後感(3)〕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陸』 暗戀桃花源 評價
看《暗戀桃花源》到最後,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心裡是還雀躍著那目睹桃花源荒誕的竊喜,還是已被牽入那綿延一生卑微的思念。這是一部哀而不傷的劇目,白幕落下,眾人離場,只留絲絲感嘆,九曲回腸。
循著賴聲川導演的筆觸,我的心也開始在現實與虛幻中回盪。《暗戀桃花源》就如一股洪流,輕易地將我的注意力捲入,又在臨近高潮時戛然而止。兩個劇組離奇地相遇,兩名導演離奇地叫停,兩台演出離奇地交錯,卻演繹出了一個並不離奇的人生。它不是鬧劇,不是讓人啼笑皆非的娛樂,而是人們內心的呼喊,是理想與現實沖撞出的花火。
《暗戀桃花源》中最明顯也是最具隱喻性的線索莫過於那個走著過場卻不可或缺的神秘女子,聲聲呼喚的「劉子驥」是否有些似曾相識?抓住那依稀的記憶,是了,就是那句「劉子驥,南陽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一語道破,盤結的片段倏爾連結成完整的詩篇,《暗戀》或是《桃花源》,看似隨意的毫無關聯的搞笑組合,卻扯出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都是在迷茫,都是在摸索,都是在追尋著自己心中的伊甸園。不,不僅是他們,是所有人,所有徘徊於世間覓求著幸福又無奈於現實殘酷的人們。
不知不覺間,我已開始在《暗戀桃花源》中找尋自己的影子。漸漸地,舞台上不再是僅僅幾個演員在表演,每一個人都能在《暗戀桃花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人們的自私,人們的貪望,人們的理想,人們的無助,賴聲川導演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手法打破了時空限制詮釋了一個有關人性及人類最深層情感的問題。
莊重卻詼諧,通俗而不失智慧,擯卻了社會現實帶給人們的沉重感,巧妙地將思考上升了為藝術。觀眾們的心情隨著劇情沉浮,又在悲喜交替中恰到好處地脫身,從而能始終站在客觀的角度審視劇中的恩怨,
江濱柳、雲之凡有著悠然與甜蜜,春花與袁老闆除去了曾經的阻礙,老陶也順利地找到了桃花源,,如若戲劇到此為止,就不會有以後的遺憾。愛情因戰火而分隔,熱情因時間而淡漠,安逸因執念而歸為奔波……曲終,人,散。
人生如戲,戲似人生,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僅存在於舞台之上,也存在於生活之中。多少此情可待竟成追憶,多少信誓旦旦終貳其德,多少羅帶結未成而江頭潮已平……現實與幻想總存在落差,有的人粉身碎骨,有的人卻樂在其中。鬧劇結束,劉子驥已逝,只留下觀眾的嘆悟。江濱柳、老陶用盡生命去思念,他們太固執於心中的幻想,遺失了身邊的幸福;春花、袁老闆達到了目的,卻體會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人,需要一個夢想並為之努力,然而我們並不需要為追尋未果而怨艾。無論是轉變朱顏亦或是熏梅染柳,無論是人生長恨亦或是流水長東,只要愛過、思念過、追求過、努力過,沒有退縮、沒有怯懦,就是完滿,也就不需要失望和抱怨。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忽而釋然,也不再留戀。我追求太陽,卻不因失卻它的光輝而流淚,因為我還能擁有群星。不因等待天上飛鴻而錯過無數人間明月,珍惜現在所擁有,不欲它求。
白衣女子輕聲一嘆,百卉太息,繁花落地。歷史的疑惑,人們的茫然,都已歸為靜默。藝術家悸動的思緒,隱藏的哲思,都在塵埃歸定後留給我們慢慢回味與思索。
『柒』 話劇 暗戀桃花源 觀後感怎麼寫
《暗戀桃花源》講述了一個奇特的故事。「暗戀」和「桃花源」,兩個不相乾的劇組,都與劇場簽訂了當晚綵排的合約。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相讓。舞台上,兩個劇團都著急要排戲,互相搶舞台。後來,舞台上的兩個劇組終於決定共用舞台,一團一邊,各自把自己的戲排完,兩出戲因而開始微妙地交織在一起……
江濱柳與雲之凡在大上海相戀,卻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尋找桃花源的老陶,卻在目的地看到一對仙人與自己的愛人和情敵長得一模一樣……還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劉子驥」,是為「戲外戲」。無論是「暗戀」、「桃花源」還是「戲外戲」,每個故事的核心都是尋找遺失的愛情。
該劇總策劃水晶表示,這出長達3小時的戲,其實是一座迷宮,每個人的感受都會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劇情,意蘊是回家後自己去慢慢體會的。觀眾表示,每一次看「暗戀」都比上一次更感慨愛情無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劇性在第二遍看的時候就不那麼突出了。
而在我看來,這是悲傷時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帶淚。冬到盡處桃花開,悲到極致而美麗。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傷輕輕地,壓在心頭,揮之不去。每一個劇中人,都有一種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這個名姓?莫道是一語成讖。
雲之凡:流雲降凡間
「你是晴空的流雲,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開,就聽到江濱柳這句帶著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彷彿是預示了他們之間終究未竟的愛情,雲之凡就像是晴朗藍天上飄過的白雲,像漆黑子夜裡劃過的流星,只能夠有相遇的剎那,卻不能夠享受擁有的幸福。
流雲降凡間,終究是會化作水霧,煙消雲散的。遺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裡那晶瑩的淚。
「雲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開放的,最美麗最動人的白色山茶花。」這是導演心裡的雲之凡,也可以說是這部劇對塑造這個角色的靈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語是「謙讓和理想的愛」。它總是在晚秋天氣稍涼時,靜靜地開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個花朵掉落下來,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謝,直到生命結束。那麼小心翼翼的凋謝方式,不就和人們追求理想中伴侶的態度一樣嗎?所以漸漸地山茶花就成為對心中愛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幾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開格外令人覺得溫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點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種來說,紅色多見,而白色少見。物以稀為貴,所以其實在劇中的這個比喻,也是為了向觀眾闡述雲之凡的稀有和高貴性。同時也暗指了她終不能被江濱柳所得。而劇中雲之凡的命運也正如這白色山茶花一樣,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橫貫一生的,伴隨著慢慢地老去。沒有轟轟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雲之凡這個人物設計,就是通過「流雲」和「白色山茶花」這兩種事物,運用象徵手法,將人物命運暗合到其中,意蘊悠長。
江濱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戲劇的第一場,就是發生在黃浦江邊,或者說江濱柳與雲之凡那短暫的一季相戀,都是發生在這黃浦江邊的外灘公園。江,就是黃浦江。江濱,就是「連水裡面的燈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灘。
整部《暗戀》只有兩幕戲,卻如此深刻地演繹了一段讓觀眾唏噓不已的戀愛,讓人生發出「悲傷得讓人想結婚」的願望,這正是話劇內容所體現出的高度濃縮性所引起的效果。將悲傷濃縮,讓舞台跨越時空來演繹,從年輕時代那場依依不捨卻對未來充滿重逢希望的分別,一下子進入到垂垂老矣瀕臨生死別離的場面,這樣的安排,有點「殘忍」。
導演說「這場戲你不給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場戲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沒有回憶了。」這部話劇里運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潛台詞的雙關性。導演的話不僅僅是字面的表達,它也暗寓了江濱柳的命運:一輩子的記憶都模糊了,或是飛快地穿越生命以至於我們都沒有機會了解,生命走到盡頭時,只有這短暫的一幕,成了記憶中的唯一的永恆。是啊,如果沒有這么刻骨銘心的一個夏天,就會正如江濱柳所說「我……我沒有辦法想像,我們如果在上海不認識的話,那生活會變得多麼空虛啊!」可是這一生卻從此被填得滿滿的,被思念填滿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麼。然而豐滿至斯,又應作何感想?
柳綠桃紅微時再?楊柳依依話今昔。
春花:春桃不勝艷
跟白色純潔的山茶花相對的,應該是紅色活潑的桃花吧?正如「暗戀」與「桃花源」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對照一樣。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斷接,讓一個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還余留,那邊廂,隨著輕快的京劇式的鼓點伴奏,妖嬈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場了:手裡拎著一束花,提了一包東西,嘴裡悠悠揚揚地唱著和情人袁老闆的「情歌」,搖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桃花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濕。
說桃花是春花一點沒有錯。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卻能夠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最終又等同於失去了兩個男人,真可謂是空有春花燦爛,不勝美艷,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闆,他們是上了發條的鐵皮玩具,總能找到動力,自得其樂。 在《桃花源》里永遠不怕有冷場。但實際上,這冷場,比起《暗戀》更凄涼。
如王國維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暗戀》里的悲劇,是以戰亂紛飛的大時代為背景的。正如江濱柳的一句台詞「在那個大時代當中,人變得好小,到今天這個小時代,人變得更小了。」《暗戀》的悲可以歸因於時代,《桃花源》的悲卻要歸因於「人」本身。我們總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結果有些東西因此永遠地失去了。詩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過是同一段人生透過不同角度的解讀而已。我們無法以微薄的個人之力扭轉時勢,所以我們會咬咬牙認命。但如果是親手打破了從前自以為的美好,就會是一出讓人啞言的悲劇。因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於不發生的。
故所以笑中帶淚,春花的悲劇比起雲之凡的來說,更深一層。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水流,怕有漁郎來問津。」想當初,春花和袁老闆偷偷摸摸地在家裡幻想著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計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後卻親眼見證自己的悲劇。
雲之凡和春花,一個是遺失了愛情,一個是在愛情里遺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們中國人心中的理想國。賴聲川用一種顛覆性的喜劇形式讓《桃花源》成了一個貌似喜劇的悲劇。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夢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實是在我們心中,就像《暗戀》里江濱柳用一輩子來思念雲之凡那樣。從本質上來說,《暗戀》和《桃花源》講的其實是一回事。誠如第一個「老陶」李立群所言:快樂是痛苦的縮短,痛苦是快樂的延長。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罵間成為經典。
老陶是註定屬於落寞的——卻不是失敗。他的生活里處處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後面所有行為的語言契機。他有什麼都不相信的自負,所以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開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個無能改變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註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這個地方,它根本不是個地方,窮山惡水,潑婦刁民……」
但是他確是整部話劇中唯一超脫(或者說是解脫)的人。有個德國畫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記得他在一次訪談中有這么一段話:
人家問他:「你為什麼那麼喜歡懷舊?」
他說:「啊,我不是要懷舊,我只是要記得。」
是啊,讓我們盡量記得。 雖然,「記得」也可能是一種世間苦。 但是這一重苦,我們若不肯嘗,就是斷了太多的聯系,與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個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氣和塵世的煩躁全都滌盪而去,反令他帶了些許超然的仙氣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許久,老陶卻也開始想念起並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別戀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愛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為有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應該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闆也都可以一並原諒。 在桃花源那裡,他從驚愕於白衣男女的長相,繼而抓狂,直到後來面對著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闆,飄飄乎說著「不足為外人道也」。
有時會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會不會一直供著他的牌位並在又一次婚姻失敗後開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嘆」,當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記悶拳。然而,唯獨是他自己從此超脫了。凡塵俗事,就這樣走到了幕後。同樣是一個人,同樣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敗的。
袁老闆:原來不是你
「爭取時間了啊,武陵三角來了。」話劇語言包括了人物語言與舞台說明的作用。在這里,袁老闆,一語道破天機,這也是一句具有雙關性的潛台詞,不僅向觀眾說出這一幕的名字,同時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斷的三角關系。
袁老闆,戲里戲外,這就是一個雙重身份,雙重定義的人物。
在《暗戀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個三流戲劇劇團的老闆,也是劇團的演員「袁老闆」。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著房東「袁老闆」,同時也是春花的情人。戲里戲外,呼呼喝喝,極有排場。然而,在這樣高分貝的話語掩埋著的是所謂「勝利者」的失敗。
從「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給老陶夫婦並且為老陶代售小魚的袁老闆,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讓春花邊疊尿布邊憤而發問「你是什麼男人」,袁老闆這個形象,從理想的神台上走下來,走進了真切的現實中。當初表現出來的虛幻的、變形的、誇張的美感全部消失,變成了連細節都真實的個體。這就徹底幻滅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闆他自己提出來的「心中一個偉大的抱負」。
春花開始懷念老陶,在袁老闆走下神壇的時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寫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樣虔誠地用香燭和鮮花供奉起來——那個曾經被春花瞧不起的窩囊廢的男人。
這就是審美距離感在起作用。傳統美學總是要求審美尺度具有一種距離感,旨在表明:藝術不同於生活,藝術是源於生活而必須高於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裡,又能怎樣呢?到頭來不是失卻了一份絢麗的美?保持距離,存留空間,正所謂遠觀並不褻玩。這應是對美好事物的最好認可與欣賞!
所以,對於春花來說,這是一個近觀之後瞭然無趣以至於生厭的過程,走到近處才發現,眾里尋他千網路,原來不是你!
劉子驥:南陽故音也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這是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並序》中的最後交待。細細想來,原來這痴痴尋找劉子驥的女人便是穿綴全篇的線索,是話劇的魂!
「那一天在南陽街下著毛毛雨,我們約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遠都忘不了那一種,酸酸辣辣的感覺。」一個活在現代的女子,苦苦尋找著十幾個世紀之前的人。也許,她已經尋找了幾百個輪回;或許,她還要找下去。「我要找劉子驥!」她向每一個經過她身邊的人宣告、詢問,卻又不知道哪個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許她的概念中已沒有時間和空間,她惶惑而又執著地探尋著,每一個人都那麼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間變得似曾相識。或許,她的劉子驥正藏在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幾千年的尋找和思念化作空蕪而又紛亂的夢魘。她是否還記得他的模樣?是否確定他真的出現過?或者,劉子驥只不過是她虛無的夢。
「那一年,在南陽街,有一棵桃樹。桃樹上面的花開了……」女子在話劇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這里剛剛還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轉眼間風吹雲散。她旋轉著,張開雙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黃紙,她在祭奠誰?「尋病終」的劉子驥?自己找不到的愛情?劇中每一段不完滿的感情?抑或是世間上所有的愛情?整出戲劇看上去,彷彿這個神秘女子是游離在整個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戲劇沖突的人物。但實際上,最具有戲劇沖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瘋瘋癲癲的行為和語言,實際上是表現著人物內心的尖銳而激烈的矛盾沖突。她遊走在《暗戀》與《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現實與虛幻中穿梭,虛實相生,給了我們一種意境創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尋找的劉子驥,是一位潛藏在每一個人心中的南陽故人!是每一個人生命里都會尋找的知音,只是區別在於,我們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傷時唱首歌
人世間所有飄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們的故事,是愛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盲亂和期冀中尋找著永恆而真實的愛,誰會最終找到呢?是江濱柳與雲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戀在少年時代,而付出了一輩子的相思和尋覓?是漁人老陶溯洄而上,為了贏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為不舍,從桃花源而重返,而終又離開?是春花和袁老闆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著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鬧鬧中發現了這遺憾的平凡?
可是,他們要找的又在哪裡呢?江濱柳的「白色山茶花」在歲月中風蝕,老陶再也沒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闆和春花的美夢被柴米油鹽磨作塵土。雲之凡呢?江太太呢?小護士呢?她們一樣地被生活捉弄,被命運大聲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戀」的導演、順子、繪畫師等等,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尋找的桃花源。
最後,沒有人找到劉子驥,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他只一閃身,就與所有的人避而不見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說出了每一個人心裡的話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樣的心情,差別只不過是,有的人壓抑在心底,有的人高聲地宣讀,有的人憤怒地發泄,有的人黯然地神傷……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為沒有人能再到達,所以才成為眾人心中那個希冀的夢,牽引著苦苦尋找的思緒。就好比春花和袁老闆,他們是幸福的,最終能夠依照自己的心意結合,彷彿是尋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們是不幸的,因為桃花源里,也沒有蓬萊仙山的珍異,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過是換了場景罷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傷時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夢幻綺麗,反照了人世間紛繁瑣碎的喧囂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著人們永遠朝著美好、懷著理想去發展。在悲傷時不哭泣,唱首歌,換種情緒,繼續出發。
這也許是賴聲川想告訴我們的罷!
『捌』 話劇《郵差》和《暗戀桃花源》的鑒賞分析
《郵差》賞析:
話劇《郵差》中的林和平,從呱呱墜地到花甲之年,從一個內普通生命的角度,以善感、溫容良和憨直的姿態講述著大半個世紀的顛沛漂泊和執著不悔。
和平,如信鴿般,傳遞著訊息,訴說著彼此安好。在歷史的洪流中,任何的動盪都無法阻隔親人、愛人和友人間的思念,滄海桑田後,依然如故。心如璞玉的林和平傾其一生傳遞著他人的思念與囑托,用堅定和責任托起了千家萬戶的希冀。
這也正是這部話劇的動人之處,我們會審視這個社會,反問自己的內心,如今是否還有「林和平」式的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層,人們對於真誠與善良的追求是永不停止的,林和平如一泓清泉滌盪在心間,滋潤著浮躁的靈魂。
『玖』 對話劇〈暗戀桃花源〉的理解
我這里能下載內容http://hi..com/liuguo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