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影評
㈠ 求美麗人生影評。100字左右就可以啊。。急
看了《美麗人生》,來碼這個算是影評的字兒,心裡沉甸甸的,被那樣的父愛和那樣樂觀的生活態度所打動著。
我始終覺得有滿滿的親情就是幸福的人,可能我們漸漸長大了,會發現,其實生活中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情感的,和小夥伴玩兒時的友情,和另一半牽手的愛情,都是幸福感產生的來源,而後開始稍微有那麼一點點(一點點總是有的)降低了親情的地位,再然後,隨著時間的沉澱,發現,那才是生命之本。我們這一代開始比較能接受單親家庭這件事兒,但我遇到的朋友當中,單親的孩子就明顯沒那麼歡樂,其實他們平時比誰都high,可熟了你會發現他們都是些思維敏感、感情易受傷的主兒,無論是男是女,多是如此,不像那些在健全家庭生長的孩子,可以真正地沒心沒肺,想想也會知道,家庭的氛圍和基調對小孩兒的影響。
原文地址:http://www.guanhougan.net/yingpingjuping/5453.html
㈡ 身邊的美麗的影評400~600字
熟悉的地方也有美麗的風景,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熟悉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仔細品賞,難點不能發現美嗎?習慣了朋友、親人的愛護,驀然回首美盡在其中xn美,就在我們身邊。戴上耳機5漫步於曾經的校園,聽著朗朗的書聲,心中不禁思緒萬千。還記得在操場上幸福地追逐快樂地揮汗;還記得在教室里奮力地讀書,激烈的辯論。可是年少輕狂的我只知大把大把揮霍著快樂的時光,根本沒有過仔細的咀嚼。如今,一幕幕曾經美麗的畫面又浮現眼前,心中一片溫暖。回首往事,未嘗不是一種美麗。行走在公園里,在樹林間消散自己的愁緒。草地青蔥,土地松軟,風像輕紗一樣拂過我的臉龐,樹葉也跟著「沙沙」地笑。一泓小泉從橋底流瀉而下,好一幅空靈、自然的圖畫啊。融入自然,也是一種美麗。徜徉在大街小巷,到處洋溢著夏天的氣息,柳絮被風輕輕的推送著,為空寂的大地染上絢麗的雪花。看著孩子們快樂的打著沙包,玩著捉迷藏,消逝的童心又找了回來,彷彿尋到了自己心中最真實的夢。沐浴在這充滿童趣的氛圍中,所有的陰郁一揮而散。找回童心,更是一種美麗。回到家中,望著餐桌上騰著熱氣的飯菜,心中升起了滿足感。有家,真好。有為自己操勞、擔心的父母更好。和父母坐在桌前,享受著家的寧靜,時間彷彿定格在這溫馨的一刻。感受溫情hlp這也是一種美麗。美麗,就在我們身邊,珍惜身邊的美麗,感受身邊的美麗,生活也將變得更加絢麗。
㈢ 要電影《美麗人生》影評
我曾告訴自己,悲劇其實並不可怕,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在遭受不幸的時候,絕望或許是人性脆弱的本能體現,但這一定不是強者風范,上帝給予的永遠只能是同情,在悲劇面前,誰不流淚誰就是上帝,這不是無知也不是殘忍,而是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最難得可貴的堅決與樂觀,我相信這樣的人或者這樣的民族一定是最優秀的。看完《美麗人生》我安靜了好久,眼淚悄悄的滑落,流淌在臉龐沉澱於心底,感慨於猶太民族那個年代遭遇的苦難,感激於共和軍和平坦克帶來的安寧,感悟於駕凌在悲劇上的美麗人生,更感動於主人公基度最朴實的親情愛意……
這是一部反思戰爭的影片,我相信這世界有愛,人類的互相殘殺這似乎是不可原諒的錯誤,一直都不明白納粹的人性丟失在哪一個角落,將人類囚禁在惡劣的集中營其實就是對人類的尊嚴最大的侮辱,戰爭的代價是巨大的,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因為不道德。《美麗人生》似乎想要表達一種美好的願望和訴求,它沒有《辛得勒名單》那樣慘烈的色彩,而是選擇將納粹的罪惡隱藏在一段普通喜劇游戲當中,但是如此平淡的故事氛圍卻能震撼每一個觀眾,因為它讓人更深刻的體驗到戰爭給基度一家甚至整個猶太民族無法磨滅的傷害,這是反差也是以小見大,我們從基度編造的游戲中感受著戰爭的可怕,因為基度一家是無辜的,猶太民族是無辜的。影片中小約書亞有這么一句話:野蠻人和蜘蛛不許進書店 。我相信這是導演刻意安排的一種暗示,這句出自孩子的話其實就是所有猶太人的一種心聲,這句話包含太多的情感,對納粹的痛恨,對和平的渴望。現在想來,德國的反思是誠懇的,他們正彌補著過去納粹的滔天大罪,更是重新拾起人類曾經遺失的尊嚴。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的影片,在死亡面前,任何人都有權選擇你的心態,《美麗人生》觸動我的是基度對生命由衷的寬容,這是他的氣質,更是義大利人的氣質,影片中的基度以及他的周圍或許都只是一個縮影,基度的幽默基度的樂觀都足夠證明他已經完全征服了生命,已經當之無愧成為生命的主宰者,這是猶太的民族的驕傲。基度的人生是個游戲,同時基度游戲著人生,在集中營死亡谷中,他沒有一絲表情詮釋著死亡的氣息,沒有一句言語透露出對死亡的畏懼,而是僅僅的將生命看成一個游戲,一個會有收獲的游戲,這是常人無能企及的,我想,基度的思維應該和托洛茨基一樣,托洛茨基在等待行刑時寫下的一段文字:人生是美麗的。我忽然受到了很多的啟迪,人生也許殘缺不全,生命也許陰霾昏沉,但我們可以選擇寬容的心態去包容一切的遺憾,我們應該懂得自己才是人生這個游戲的主宰者,我們該做的是永遠微笑。
這又是一部關於親情的影片,基度是一個成功的男人,成功在於他的人性美,他所制定的游戲其實是一個愛的游戲,為了保護心愛的兒子小約書亞,基度冒著生命危險當了翻譯,將納粹殘忍的制度美化編造成一個適合兒子小約書亞的游戲規則,即使游戲規則不真實,但基度的父愛無比真實。感動我的還有那一段廣播,基度的幾句問候給多拉送去了人間最感人的愛情,多拉哭了,我哭了。在影片結尾,基度再三囑咐小約書亞不能離開小鐵箱,在被納粹兵抓去途中仍做出滑稽的動作試圖讓小鐵箱里的兒子相信游戲的真實性,在生命的最後,基度用滑稽的動作以及最不舍的心情表達了對兒子小約書亞的濃濃的舐犢之情。
基度的一生終究在納粹的槍口下結束了,我們似乎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局,因為我們太愛基度了,但或許導演這樣的情節安排更能讓人共鳴,我們並不痛心,因為我們記住了基度,記住了他的一生,而且我們應該慶幸,因為游戲終於結束了,反法西斯的和平坦克已經成為小約書亞最大最珍貴的獎品。
我不哭,因為坦克很精緻,因為花兒開了……
㈣ 美麗人生的影評,從拍攝手法,鏡頭語言等專業角度
《美麗人生》--偉大的父愛
本片由義大利國寶級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和愛情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感人肺腑。該片曾獲得嘎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多部大獎。是值得各位收藏的一部佳作。
樂觀開朗的猶太青年圭多和朋友駕車來到城裡,途中邂逅了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互生情愫。幾經磨難,兩人結為夫妻。但好景不長,就在他們的兒子生日那天,圭多和兒子被強行帶到了納粹集中營,原因是他們是猶太人。多拉沒有猶太血統,但為了和丈夫兒子在一起,也登上了通往集中營的火車。在集中營里他們被分開關押。圭多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就「欺騙」他說這是為他的生日而舉辦的一場游戲,游戲規則是不能哭不能鬧不能想媽媽,率先得到1000個積分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輛真坦克,兒子信以為真。圭多還要想方設法向妻子報平安。最終圭多為了兒子的安危,自己慘死在德軍的槍口之下。
反映二戰時期的影片有很多,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過多地渲染死亡和血腥。但這些在這部影片中沒有直接體現,而代替它的是更多的歡笑和淚水。首先圭多是一個勇敢的男人,他喜歡上了多拉,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論路途有多麼的崎嶇,最終他做到了。其次圭多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當他們在集中營的時候,圭多一刻也沒有忘記呵護自己的兒子,也沒有忘記和妻子取得聯系。在他心中親情和愛情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所以最後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全兒子,由此可見父愛的偉大。影片中有幾處場景值得一提:首先是圭多冒充視察人員來到多拉的學校跳「脫衣舞」的滑稽場景,這一幕是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從而體現圭多是一個既勇敢又富有幽默感的男人。其次是圭多在被處死之前向藏在鐵窗中的兒子擺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勢,這是為了不讓兒子害怕,並且快樂的走向死亡,體現了偉大的父愛。最後是兒子和母親相聚,對母親說:''我們贏了,我們得到了1000分,我們贏了。」這是最為傷感的一幕,我們為圭多的犧牲而傷心,為孩子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而感動,圭多死得值得。影片告訴我們痛苦只是暫時的,唯有樂觀的人們才能得到美麗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懂得珍愛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好父親,那麼這部影片你一定要看。
父與子的生死游戲 :《美麗人生》
—— 銀幕視覺經典 :《美麗人生》
編劇:溫琴佐 切拉米 羅貝爾托 貝尼尼
導演:羅貝爾托 貝尼尼
攝影:托尼諾 德利 科利
音樂:尼科拉 皮奧瓦尼
主演:羅貝爾托 貝尼尼 尼科雷塔 布拉斯基 焦爾焦-坎塔里尼
出品: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
譯制:上海電影譯制廠
實在的說,在看到這部《美麗人生》之前,對喜劇類型的藝術電影,總是懷有些許微詞的。而且再說這部《美麗人生》又是反映與描寫大戰期間納粹暴行的片子,所以總能想到 ,一個專事喜劇創作的西方電影人羅伯托•貝尼尼,能夠拍得過大導演史蒂芬 斯彼爾伯格徹底悲情的《辛德勒名單》嗎?能拍得過羅曼斯基完全悲愴的《鋼琴師》嗎?我比較懷疑,恐怕羅伯托•貝尼尼連鬼才導演法斯賓德的反納粹名片《莉莉 瑪蓮》的一半深度,也不會有吧?不是搞笑,是說深度。沒有看過羅伯托•貝尼尼的這部《美麗人生》以前,真的就是這么想的 。再加上,那些戰爭本身就是殘酷和悲烈的,彷彿根本不有什麼喜劇可言。這一點常識老幼皆知。記得有位大的影評家說過 :喜劇本身常常不能承載重磅眼淚 。這部《美麗人生》由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出品 。哦對了,看到的這個版本是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後來偶然一個機會,去看羅伯托•貝尼尼的另外一部影視片子,在場觀者,好象無一不提及他的這一部《美麗人生》 。人們往往感嘆這部影片的收獲成果,說它前前後後獲得了太多大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二十八項國際影壇大獎。還說《美麗人生》在戛納電影節試映落幕之際 ,全體觀眾就地起立 ,舍淚鼓掌長達12分鍾之久 …… 就這樣感召下,我也終於,打算去認真看一看,這一部喜劇的《美麗人生》了。看《美麗人生》這一天 ,正好還是一個臨近紀念人們共同父親節的日子。影片《美麗人生》是由義大利藝壇所謂的「國寶級」人物羅貝爾托 貝貝尼自編自導自演的。表面上,在這里,貝貝尼拿了一種極為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大庭觀眾喜劇性地講述了一個大戰期間極為悲慘的三口之家的故事。特別認真的講,《美麗人生》開片將近一半時刻,我仍然沒有看到並且感受到,人們常常提及肺腑之痛 。反爾隨著銀幕故事,我總是笑口常開的樣子 ,不時跌入在喜劇導演善常的連環搞笑的場景裡面。
換一個視角說,也就是在《美麗人生》的前半部,沒有發現任何有關納粹或者戰爭的悲劇色彩以及暴力疑點。也就是說,《美麗人生》至此一半,還屬完完全全義大利人喜劇的味道。有人說,義大利人喜劇的味道,與他們地處的天然環境有關。甚至想到,義大利明星羅伯托•貝尼尼自費編導演的這《美麗人生》,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個全世界都拍爛拍絕的影視題材。《美麗人生》故事背景是戰爭前的義大利某處一個小鎮。逍遙樂天的猶太青年人基多有點混世味道,用了英雄救美女的一招,嘻嘻哈哈出現在銀幕之上。基多特有女人緣,他在進大城市投靠開餐館叔叔時,又有多次巧遇美麗女教師多拉的天作機會。真有一點天賜良緣的意思。《美麗人生》愛情場面有一些類同小學生謄印描紅,動效拍得,實在象一些國產電影中的乏味愛情故事一樣,平淡收斂,死水微讕。如果認可這樣一句話: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那麼導演貝貝尼的感情生活,大概理聽應當是一帆風順的。電影正如觀眾所料那般 ,熱烈追求,花言巧語,棄富奔貧,情人們隨天從願,而且不久,基多夫婦生活裡面,發生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約書亞 。
基多一家的幸福生活,這時候才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美麗人生》由喜漸悲。納粹來了,生活不在喜劇。美麗的人生,加上了血腥。我們看到,《美麗人生》的電影故事進展五年之後,第二次大戰爆發了,基多被迫帶上小男孩約書亞,在刺刀威逼下登上了開往集中營的悶罐火車。妻子朵拉捨去求生之望,尾隨家人一起,主動跟上基多和約書亞,來到殘忍強暴,不堪血腥的猶太人集中營。這時候我發現 ,男主人公曾經一向開懷的那種大笑,不再顯得由衷。這時候的基多,他掛在臉上的,是苦苦的笑。隱痛的苦笑。基多開始心事重重。基多為了保護自已可愛的孩子,不讓他的小約書亞心受創傷,於是父親仍然貌似開懷。基多總是騙自已的孩子說,我們在這個集中營的生活,只是暫時的,這只是玩一個掙分的游戲。這是一個掙夠了一千分之後,我們就可以贏得一輛坦克車,並且獲得人身自由的游戲。小孩子約書亞喜歡玩具坦克車,那是每一個孩子純真深中的自覺天性。游戲是孩子的生活一角。
《美麗人生》中,游戲對於父親,一方面是為了迎合親兒子。另一上方面又是老爸的童心未泯。這是一個真實而又美麗的謊言。一個讓人笑看又心痛的動情故事。這是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人生》這種藝術情境的手法,顯示了義大利民生開朗樂觀的一面,並且影片隨時隨地用逗樂搞笑效果,神奇的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童活般故事搬上銀幕,娓娓道來。基多用游戲的方式讓小兒子的未泯童心不受任何傷害。天真好奇的兒子對父親的話信以為真,他崇拜這個永遠打不垮的樂天老爸。這個看似喜劇的父親的心,是那麼的神聖與高潔。悲情隨著喜劇畫面,漸入佳境。如果說,悲劇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看到《美麗人生》以後 ,我更加深入理解了悲劇的這一定義。後來以為,《美麗人生》是悲劇的,而不是喜劇的。《美麗人生》是借用了喜劇的基本原素,進行悲劇演生與鋪排。喜劇只是《美麗人生》的一個善良外套。《美麗人生》的真正核心,應當是悲情的。是一種天哭的慟情。她還是大悲之中的人情呼喚。
影片《美麗人生》中間,父親基多一點一滴都不願意,讓自已兒子幼小的心靈因戰爭苦難而異暗。基多害怕小約書亞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陰影。於是導演盡量渴望,把《美麗人生》拍得童真再顯,拍得實如溫暖。在影片《美麗人生》當中,有這樣兩處場景,鏡頭表達的寓意非常。第一處場景,書店前的父子對話:小約書亞問父親:為什麼商店門上掛著猶太人與狗不準進入牌子?父親回答說:我們開的書店就不掛這種牌子。小約書亞說:我們也掛一個。父親說好,牌子寫什麼?小約書亞想了一下,拿格外的孩子氣說 :野蠻人和蜘蛛不許進書店。第二處場景 敵寇關押猶太人集中營里,放送的廣播歌劇 :在敵寇慘無人道的血腥集中營里,基多一面求生心切,另一方千方百計想和隔壁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他渴望向多拉報一個信息,告訴多拉,這一邊父子平安。終於有了一個機會,基多利用敵軍廣播喇叭,播放了多拉從前喜歡聽的奧芬巴赫的歌劇。聽見這動人樂聲,多拉心裡,明鏡一樣明白了,那邊的父與子還活著。艱苦卻樂觀的活著。父與子,還有母親,一家人,一邊游戲著暗炎人生,一邊艱難渡過每一天。
影片里,世界民族大解放來臨前夜,納粹准備逃走的時候,基多一反笑容,嚴肅冷靜地將兒子藏在牢獄角落的一個鐵櫃里,並且千叮嚀萬囑咐,不讓約舒亞發出任何動靜,也不要探頭出來。直到完全天亮。接下來,忠誠的基多化妝女犯,又趁亂跑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不幸的是,可憐的基多被核槍實彈的納粹發現。納粹押送槍斃基多,經過的舒亞密藏的的小鐵櫃時,基多仍然還是裝出一副樂觀開朗的模樣,甩開正步,顯出慣常喜氣,巴望著兒子走過去,同時暗暗示意兒子千萬不要出來。再接下來,監牢大牆角落深處一聲槍響,基多慘死在納粹槍口之下。天終於放亮了,小約書亞小心從鐵櫃里爬出來,他站在空盪盪的牢獄大院子里,杳無一影。這個時候,一輛標記五角星的真坦克車出現在約書亞面前。小約書亞爬了上去,紅軍坦克隆隆地開去。直到重逢母親。小約舒亞和父親母親一起,肩並肩挨過飢餓,熬度恐懼,忍愛寂寞,並且戰勝了黑暗,贏得了一千分,收到了爸爸許諾給他的禮物。那是一輛真正的坦克車。
這是獻給孩子的禮物 。是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的禮物。直到影片《美麗人生》一片終了時刻,我看著小約書亞乘著紅軍坦克遠遠開去,路上孩子找到了他的媽媽,當小約書亞擁入愛母懷抱時候,我不禁站起身來,為了這個小男孩約書亞重見母親,為了孩子收獲到了這樣一份人生大禮物,深深的致示敬意 。同時,也為了小約書亞的爸爸和媽媽們表示由衷敬意。向他們祝福。我為他們的美麗的人生用心鼓掌。用心淚流。我真的,為了他們在那一段暗黑生活中,苦苦掙扎中的慘痛每一天 ,安靜地流下來眼淚 。掌聲和眼淚,為了這一場電影里的純真游戲 。一場父與子的生死游戲 。笑容與欣慰,為了電影裡面這個美麗的人生。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的人生。
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的人生 …… 據說第一個提出父親節建議的是華盛頓的約翰•布魯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們全部培養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准備為他舉行慶祝活動,同時她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於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1910年6月人們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已故的人們,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親在世的人們佩戴紅玫瑰。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是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象徵,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香作為父親節的象徵。直到1934年6月才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後來全世界有多個國家通過儀式,用心和禮物來紀念父親節。父與子的生死游戲。美麗的人生。
㈤ 求電影美麗心靈影評或觀後感想。只需要100字左右。需要精闢哦~
當聽說某個偉大人物,原來是位精神病時,我們雀躍狂喜,得意忘形。這種認識給我們的平庸生活,引導出一種閃亮的假設:我的內在很偉大很智慧,其實我也是有點精神病的,要不是一直被人管著,被社會壓抑著,我也就成大精神病了,我也就發明博弈論了。
《美麗心靈》,豆瓣上的歡呼者們,看見了納什的非凡成就,忽略了他終生未愈的精神病患痛。歡呼者的選擇性失明,證實我們願意看到的,是為自我的瘋病欲求,找到一個結實的借口。瘋病是時代的誘惑,但是我不是天才,我喪失了瘋病的理由,於是茫然無措,倍感憋屈,於是我們崇拜納什。
「做一個精神病挺好!」我聽到很多人這樣說。當然他們都是在胡說,其中若有深意,我覺得是:要是我想幹嘛幹嘛,又沒人管我,多好啊!這想法很是正常,贊成個性,強調自由。說要當精神病,應該只是開玩笑而已。但我只想強調一點,千萬別把精神病,和個性自由混淆在一起,要知道,納什很痛苦,納什的親人,也因他的病患,更加痛苦。我們就不要沒心沒肺的,因為自己的一點點小壓抑,就去贊揚他們的痛苦了。
我沒能耐發明博弈論,我也更不想變成精神病。繁復多姿的感性生活,卻有人用數學程式來妄圖干涉。冷冰冰的符號與方程,歸納分析出了我們的生活,這樣的情景,讓人不寒而慄,這樣的科學家,怎能不成為精神病?納什的博弈論的影響,在此時代漸進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成了小精神病,納什們都是罪魁。
還想再看一遍。
特別是當他再看到小女孩的一瞬間,然後沖到車前面,說「她沒變老!」。就好像Matrix里Neo取下了子彈丟在地上的瞬間。
也只有一個數學家才可以從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找到Bug。
看完電影以後,我立刻就奔去買了本博弈論的書。
年輕,自信,意氣風發,恃才傲物,John Nash初進Princeton時儼然是一個不可一世的天才,認為所有人的論文都是一文不值的垃圾,堅信自己可以創造能夠改變世界的理論。的確他也做到了,博弈論的誕生使許多領域的游戲規則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有人說天才不是早死,就是瘋掉。Nash很長命,所以他瘋了。
本以為會看到Nash如何從正常人變成瘋子的,但導演沒給我們機會,原來從影片開始他就已經瘋了。起初還真以為Nash是被人陷害才住進精神病院的,看了一大半才知道,原來有一半人物都是虛構的,這正是導演高明之處,因為這樣就可以讓觀眾真正體會Nash的感受。
覺得遇上一個好的女人真的是一個男人最幸運的事情了,Nash遇到了。和一個瘋子過一輩子,想起來就可怕。而Nash本身就過於木訥,從他酒館搭訕就可以看的出來。很難有智商和情商都高的人,這個數學天才,情商就低的要命。Russell Crowe曾經和真正的John Nash會面,而那次John Nash居然用了15分鍾考慮是喝茶還是咖啡。然而就是這么一個木訥,靦腆,神經質的老人,卻用他的智慧改變了世界。也許就像電影的宣傳語說的「he saw the world in a way no one could have imagined」
㈥ 《美麗中國》的影評
從雅克·貝漢《鳥的遷徙》開始,現代紀錄片對看慣央視大江大河的我們產生了一次心靈上的顛覆,記得當時看完DVD,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跳出來。後來經過一系列諸如《帝企鵝日記》的灌輸,又看到高清的《行星地球》時,依然讓我升級的目瞪口呆。
如果說BBC的《行星地球》產生了一次視覺上的震懾的話,那麼,《美麗中國》就是一次心靈上的清洗。
很多人覺得《美麗中國》確實養眼,但充其是娛樂,內容空虛、或者又狹隘的扯到政治上說外國人埋怨中國環境,這么說你真是被CCTV教育的很好。要不形容此紀錄片對白含糊不清,不足以表現中國博大芸芸,而且全篇都在描述動物……
一.國內外紀錄片的角度
對於這次記錄首先說一下拍記錄片的角度,紀錄片貫徹的宗旨就是客觀,客觀是紀錄片本質,我國很多紀錄片,尤其央視的格調與世界上其它國家迥然不同,其原因在於我們常常把紀錄片拍成宣傳片,當一個記錄輕飄飄的煽情與美化時它也變的不足為信甚至讓人反感,失去了呈現真實,揭露真相,記錄片也就變的沒有力量。
記錄片難拍重點不是技術,而是創作者的勇敢與關懷,理性的追求真相與探索心靈並且能夠打動世人內心的工程是艱巨的。
有人說《美麗中國》膚淺時,我們想一下《遷徙的鳥》,全片幾乎沒有什麼對白,但是震撼了全世界人的心,因為有太多看似簡單的事物卻被我們忽視了,紀錄片的工作就是用心來觀察周圍任何看的到的事物。就好像在中國,我們周圍有很多的窮人、沿街乞討乞丐,當他屈膝於你時,你可能和你女朋友厭惡的躲開了。但是各個論壇都在發什麼最震撼國人照片,這個時候你又被莫名其妙的感動了。這不是在說現代人的虛偽和被蒙蔽,而是在說一個好紀錄片不在於把一個事物詮釋的多麼全面與挖掘的多深,比方泱泱中國怎麼可能用6集就展示它的美?六萬集都不夠,而是如何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深入淺出的表現出來。就好比中國紀錄片拍長江,會用大量生硬考究的解說,樂此不疲的詳述著它的歷史與宏偉,這個如果給BBC,一個壯麗遊走的航拍就達到目的了。這里也有個技術問題,我們一拍就把直升機拍進去了。
所以說國內外記錄片的區別在於,成熟的記錄片應該是用鏡頭說話,而我們是了為解說詞的順理成章去拍那幾個鏡頭,更像是電視散文,失去了紀錄片發覺與探索的樂趣。
中國真正好的紀錄片其實誕生在民間的DV記錄。
二.定位
《美麗中國》遠離的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生活的在其間的人,從它們身上表現出中國幾千年根深蒂固的淳樸與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理念。這個定位是異常准確的,因為現代都市的人與生活中,中國的特質已經被湮滅了。
此次拍攝,很多事物是被第一次展現在鏡頭上的,諸如雲南洞穴中蝙蝠捉魚的場面、熊貓的求愛交配,有時候真的內心在質問,這真的是中國嘛?居然有太多的驚奇與陌生,我怎麼完全不知道不了解?也許是我無知,但是我敢肯定很多人看過劇集都要有此感。
最讓我感動的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鄂溫克婦女,她們在世代游牧中悉心照顧森林中的馴鹿
這些生靈也都有了它們自己的名字,然而過這種生活的鄂溫克人只有30個了,幾乎所有的族人都放棄了森林生活,搬進了現代省事的鋼筋水泥房子里。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學校,說不出是同情還是羨慕。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保護了大量野生動物和原始的自然生態,那裡的人們貼靠著大地,向著伽拉薩山朝聖,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護關愛這片聖靈之土與萬物生靈,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人與自然那麼融洽,他們可能在你眼中是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清透,比你更了解腳下的土地。說白了人那才活的像個人本來該有的生活,城市人活的都像個奴隸,而且還津津樂道。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後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說:此物種已經瀕臨滅絕,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環境帶已經嚴重縮減。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現的物種除了蝦米小魚都感覺都已經所剩無幾了,然而這也是事實,當然BBC總也不忘討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經採取措施……對問題擔憂的同時也賦予了希望。
片子闡述了一個空前發展和人口爆炸社會下,環境的面臨的重大危機與壓力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是全人類當今最大的問題,放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成立。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思考留給大眾,我國號稱大型紀錄片常常把觀念框死,灌輸其形式而非客觀展現。西方傳媒幾十年依舊包羅萬象,我們感覺剛一上就黔驢技窮。
三.失落的世界
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境危機、還有文化危機,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麼?我們還在拿著四大發明找著大國的優越,其實這種心態就像個虛空的外殼脆弱不堪,文化內核早已塌陷,禁不起半點指點,當安東尼奧尼等一系列電影人把鏡頭對准中國時,驚起層巒疊嶂的罪名,尤其改革開放後,原因外國人他們沒有把鏡頭對准拔地而起的高樓,現在看來我們真應該感謝這些人給我們記錄了寶貴的影像,當央視把鏡頭對准日新月異的時候,國際影人才找到了真正的中國!不在深圳、不在上海,在小巷胡同、竹林深處,在香格里拉的密林,在風乾的樓蘭,一些我國的影像紀錄者聽起來就生畏的地方。當我們民族信仰出現危機的時候,要感謝BBC這樣的攝制組讓現代人看到信仰在何處,就是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捨的村民,當國家危難時,開賓士寶馬的都跑了,這些人會堅守到最後一刻。我們身後是冰冷的高樓,他們身後是聖潔的雪山。
我們跑的太快,遺失了很多東西,物質讓我們作繭自縛,軀體被附著的不透氣後,魂靈腐蝕的很快。
四.如何說教
中國人很含蓄,但是到說教別人時就變的很直白,西方人很直白,但是到了說教的時候就變的很含蓄。
諄諄教導可以用在中國古代,那時候人的誘惑少,可以平靜下來,但是放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這種不痛不癢細水長流的嘮叨,很輕易的被人以為蒼蠅蚊子煽打開來。所以當今倘若想讓人反思就需要刺激他。
你能說《難以忽視的真相》不說教嘛?但是它把說教留在了最後,首先向你拋出各種驚人數據,對你狂轟濫炸,深深把你刺激了,當你擔憂與思索的同時,之前的客觀記錄對說教部分起到了推波助瀾也水到渠成,煞費苦心的一方面讓你了解真相,另一方面就為了結尾那幾句教你如何做起。《醫療內幕》通過美國與其它西方國家醫療體系的對比,讓人產生巨大的落差之餘會質疑與探討與自密切相關問題。
環保紀錄片說教是必須的,只要把信息從灌入轉變為引導的時候它就會成功。所以這個模式大概是打你個巴掌再給你個紅棗。《美麗中國》是先給你一籮筐紅棗然後在給你記嘴巴。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眾多文明的源頭,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領略了神聖的恢宏之餘更多是對人類自我作踐,導致古老文明、現代文明危在旦夕帶來的震撼。
大體是,好看嘛?我們說好看,美嘛?美!馬上滅絕了,見不到了!由此我們心裡一沉,引發出反省,最後他也要給出你希望。
比如講到金先生捕鳥給上海有錢人吃,然後展現了他嫻熟的捕鳥技藝,當我們心裡低估怎麼炫耀起捕鳥的時候,原來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護著,捕鳥是為了給鳥體檢,然後放生。
其實這種轉變我在生活中也看到,之前麻雀被捕殺過度,如今成群飛舞,而且在我家院子里的麻雀都不怕人,人對動物的觀點多少在進步。節目完結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一味發展雖然導致中國自然環境的毀滅,而有計劃的生態旅遊將為野生動物帶來無限裨益,中國高速發展的後果造成對資源、生存空間以及環境質量的巨大壓力,然而這些問題也同樣考驗著我們,如果說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有能力解決如此大范圍的環境問題,那個這個國家必非中國莫屬。
說明了,這不單是中國問題,也是個世界問題與我們人類文化的問題。
五.技術
當鏡頭從高空俯視中國大陸時,隆隆作響,這樣的鏡頭實屬厚重磅礴,當今的影像製作,除了要立場新穎,技術也尤為重要,尤其自身格局大的紀錄片,格局大就是不同於拍個體人的日常生活,或者簡單的訪談,倘若拍自然、拍太空或者拍故宮之類,沒有昂硬的技術支持、精緻的畫面,要想吸引現代人去看個紀錄片,真的很難。這個不止需要資金人力物理,更需要創作者的勇氣和艱辛,深入腹地,尋尋覓覓,紀錄片的拍攝也是一場探險。
有時候常常面對匪夷所思的鏡頭就想人家是怎麼拍的,為什麼可以在雪山白峰之間平穩的穿梭,拍一年四季的變化得是如何漫長的等待。《遷徙的鳥》膠片就長達460公里,最後剪出來也就一個多小時,所以在技術的保障下人家真實嘔心瀝血啊,比技術更為重要的是紀錄片創作的精神,團隊意識,冒險、豁的出去同時也耐得住性子。
cctv聯合攝制,央視真會給自己粉金。可能那幾個很模糊的鏡頭由於未能實地拍攝是央視提供的。
整個西亞、中華文明的神聖源頭喜馬拉雅,再過30年,山巒的冰雪將消融
六.自然紀錄片-本質的復興
從弗拉哈迪開始,紀錄片就帶有關注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如今我們看到幾十年前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彷彿凝視遠古,觀摩化石。弗拉哈迪從那時起就尊重人類各異的文化傳統,表現他們的智慧與尊嚴,關注人們的情感和命運。如今自然紀錄片再一次興起,是否是一種本質的復興?《美麗中國》與《行星地球》同樣讓人對波瀾壯闊的自然產生震撼與敬畏,但《美麗中國》更多了種人文關懷,對古老的喪志殆盡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的了解,而可能用不了多久這些人們的生活也只能在這珍貴的影像中找到,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境審視,就像《第十一個小時》里講,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消失的資源幾百萬年會重生,太陽依舊、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把自然與人分開來講是不負責任的,當五花八門的記錄片奪人眼球時,西藏雪山上的人與氂牛往往脫穎而出的吸引著人,這說明人類本來的潔凈的精神在對現代文明、現代文化進行的最後一次召喚。我們樂意聽到看到,證明著我們也依存嚮往。
七.原味的中國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整個系列看下來你會更加了解你居住的土地,以及生活幾千年的人和生物,雖然他們的習俗、信仰越來越鮮為人知,好在今天被記錄了下來,用節目里的話說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原味的中國,一個數個世紀以來傳送著的土地。
㈦ 美麗人生影評2000字
這部影片的視角與以往的二戰影片有很大的區別。傳統的二戰影片大多以正面描寫真實的戰爭場面來表現戰爭的殘酷,比如《中途島戰役》、《拯救大兵瑞恩》;也有的通過愛情故事來表現戰爭的殘酷,比如《魂斷藍橋》、《科林上尉的曼陀鈴》;還有以集中營為背景來表現戰爭的《死亡列車》、《辛德勒的名單》等等。《美麗人生》也是一部描寫猶太集中營的影片,但它使用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反映戰爭,觀眾在笑聲中含著淚水領悟著生命的真諦。 本片身兼導演、編劇、演員的羅伯特-貝尼尼是義大利著名的喜劇演員,他發揮高度的創意,用一種妙不可言的方式重新詮釋了殘酷的戰爭與生命的意義。貝尼尼的影片真實簡練,總是熱情洋溢、充滿笑容。《美麗人生》是他指導的第六部影片。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單是戰爭的殘酷,更多的是親情間的歡笑與感動。而他給予我們的也不僅僅是歡樂和淚水。而是人生的真諦,生命的真正意義和積極的人生觀。那麼,積極的人生觀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呢?影片把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分為了兩個層次,在和平歲月中的享受人生,和在艱難歲月中的笑對人生。 第一層、享受人生 享受,看似很簡單,能做到這一點卻很不容易。因為人的情緒是極為復雜的,即使沒有遇到什麼挫折,我們也會有情緒的波動期,也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那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享受呢,什麼才是真正的享受呢?電影的前半部分給了我們答案。 享受人生首先要自信並且具有浪漫氣質和幽默感。圭多具備這樣的優點,所以他知道怎樣享受人生。例如圭多在草垛里接著從天而降的多拉的段落。多拉想燒掉鴿棚里的黃蜂窩卻不小心從上面掉了下來,「早上好,我的公主!」幽默簡練的一句話,體現出圭多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鴿子飛翔,仙女從天而降,我要搬到這兒來。」圭多的幽默和自信在字里行間一點一滴的流露出來。還有在看完歌劇後圭多開車接多拉的那場戲,天下著雨,車又出了毛病,圭多拿汽車方向盤和坐墊給多拉做了一把雨傘。兩個人在雨中漫步聊天,圭多的幽默和浪漫氣質被充分地表現出來。自信、幽默、浪漫能使你每一天都保持快樂的心情並充滿活力。其次要辨別什麼是美什麼是丑。對於美好的事物要善於發現它、呵護它;對於丑惡的事物也不能一味地抵觸或排斥,應當在清醒地認識它的基礎上,用幽默的手段諷刺它,用美好的事物蔑視它,以保持心靈的純凈。例如,影片開場剎車失靈的段落,圭多和費魯丘的車從山坡上沖下來,前面的人群正准備迎接某個法西斯的傀儡國王。圭多從車上站起身揮舞右臂示意人們閃開的動作就像納粹黨的軍禮。人們以為國王駕到紛紛向圭多鞠躬敬禮。圭多在對丑惡的諷刺中使自己免受污染,讓自己保持樂觀的態度。又如,搶新娘的那場戲,圭多騎著一匹被塗成綠色,身上寫著「猶太種」的馬闖進餐廳,拉起多拉坐上馬背,兩人一起沖出餐廳。圭多並沒有像他的叔叔那樣十分在意那匹「猶太種」馬,而是把他當成一個玩笑,和多拉一起騎著馬沖出餐廳更體現了圭多敢於向黑暗的不公正社會做出反抗,並在這種反抗中重拾尊嚴、體味自由的快樂。天倫之樂是享受人生的最高層次。和自己最心愛的人在一起無疑是上天賜予的最美好的禮物。圭多知道什麼才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一個小小的書店,一個美麗的妻子,一個活潑的孩子。就在這最簡單的生活中享受著幸福。我們一定都記得圭多騎著單車帶著妻子和兒子的那場戲,圭多帶著一家人在小巷中穿梭,從斜坡上沖下來,多拉摟著圭多,兒子約書亞坐在車筐里開心地笑。一切都顯得那麼快樂、和諧。這不就是每個人心中所嚮往的那種幸福和快樂嗎!還有一家人在屋裡的那場戲。媽媽叫約書亞洗澡,約書亞不肯,就藏在一個沒有底的小櫃子里。爸爸發現了約書亞,站在一旁用雙手變魔術一樣給媽媽演示叔本華(希特勒最喜歡的哲學家,這里也具有一些諷刺意味)的魔力:「櫃子過來。。。。。。櫃子過來。。。。。。過來。。。」約書亞帶著櫃子一點點挪到媽媽跟前,接著從櫃子里跳了出來伸展雙臂說:「早上好,我的公主!」兒子繼承了父親,幸福的種子開花結果了。到這里可以說是全片享受人生的最高潮,快樂和幸福到了極致。 要做到享受人生的確是不容易的,特別是當代的社會中,人們似乎已經找不到真正的快樂了。每個人都奔波於生存。無休止的工作使我們失去了幽默和浪漫,黑暗腐敗的社會使我們難以分清是非,沉重的家庭負擔使我們難以體會快樂,家庭反而成為了我們發泄情緒的「最佳場所」。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因為周圍的空氣太骯臟,我們的社會太黑暗嗎?也許未必是這樣,也許我們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二層,笑對人生 在和平年代中,在沒有遇到挫折的時候,做到笑對人生也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可當災難降臨,原本幸福的一切都即將毀滅的時候做到笑對人生就顯得可貴了。圭多做到了,他不但笑對人生,還帶動家人一起面對災難,在災難中尋找快樂。 敢於面對災難是笑對人生的基礎。當得知自己要被抓進集中營的時候,圭多並沒有感到恐慌和不安,也沒有像自己的叔叔那樣沮喪和無奈。他把這當作一次旅行,一次全家人的快樂旅行。他告訴約書亞這是為了慶祝約書亞的生日專門安排的一次非常特別的旅行,大家都會非常開心快樂的。有了爸爸的這番話,約書亞安心的睡下了。有了面對災難的前提,就有了清醒的認識,為以後在災難中尋找快樂並最終沖破災難提供了可能性。游戲災難是笑對人生的第二層境界,也就是在災難中找到游戲的快樂。圭多告訴約書亞這是一場游戲,每一個人都要參與,誰最先掙夠一千分誰就會獲勝並贏得獎品,獎品是一輛真正的坦克。原本被集中營的氣氛嚇到的小約書亞相信了爸爸的話,露出了快樂的笑容。約書亞想到屋外玩,圭多告訴他現在是捉迷藏游戲,一旦被人發現就會扣分,坦克就得不到了。圭多還告訴他要是哭會全失分,要是想見媽媽會全失分,要是想吃點心會全失分。約書亞老老實實地呆在屋裡等著爸爸每天回來向他報告最新的得分情況。圭多一直用善意的謊言呵護著約書亞幼小的心靈,而且他不會放過任何一次體味幸福快樂的機會。圭多帶著約書亞趁廣播室沒人潛入進去,圭多和約書亞拿起話筒通過廣播和媽媽說話:「我每天都在想你,我的公主!昨晚做夢還夢到了你」,「媽媽,媽媽,我們現在的分數是最多的,我們會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多拉抬頭仰望廣場上的喇叭,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流下了快樂的眼淚。還有一段是圭多在德軍餐廳找到了一張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船歌》(他和多拉曾在一家劇院觀看這部歌劇)的唱片。圭多站在窗邊把留聲機的喇叭朝著多拉牢房的方向,把聲音放到最大,一個女高音在夜晚的集中營里回盪,帶著圭多對妻子的想念慢慢地飄向多拉的身旁。多拉也站牢房的窗邊望著黑夜的天空似乎感覺到丈夫就在自己的身邊。把災難當作游戲,用笑容征服一切,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你的愛人還在,幸福和快樂就永遠不會離你而去。最後戰爭即將結束,德國人倉惶逃竄,但他們還要殺光集中營里所有的人。圭多扮成女人闖進女子牢房尋找多拉,不幸被德軍發現。當幾個德國兵押著圭多准備槍斃他的時候,躲在小鐵箱子里的小約書亞看到了爸爸。圭多早就告訴了約書亞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出來,必須等到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不然就會全失分。圭多向兒子眨了眨眼睛,彷彿告訴兒子游戲就快要結束了,大獎一定屬於我們。是的,游戲結束了,父親死去了,德國人撤退了,白晝來臨黑暗消逝。小約書亞從鐵箱子里爬了出來,一輛真正的美軍坦克出現在他眼前。約書亞高興地投進媽媽的懷抱舉起雙手說:「我們贏了!」圭多的舉動把笑對人生推向了極致,也將整部影片推向了最高潮。 圭多為了自己心愛的人死去了,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他還是依舊的幸福和快樂。因為他知道游戲終將結束,光明即將來臨。而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現代人來說,也很少有能做到如此的笑對人生。我們往往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放棄希望,因為一些小小的矛盾而放棄整個家庭。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哪去了? 圭多之所以快樂、幸福。是因為他相信快樂和幸福,是因為他熱愛生活。他也不是單純地愛自己的妻子,單純地呵護兒子幼小的心靈。那都是他對生活熱愛的流露,是他對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歌頌和贊揚。在熱愛生活的前提下,學會在和平中享受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秒鍾;學會笑對人生,特別是在災難降臨的時候依然保持積極樂觀,就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在第七十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美麗人生》一舉拿下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音樂三項大獎;還獲得了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影片之所以在國際上大獲成功並贏得無數人的喜愛,不僅僅因為他給我們的歡笑和淚水,更多的是影片以全新視角所傳達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使很多人的生活從此改變。他闡釋的人生的真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是將來,都可以作為我們生活追求的目標。
㈧ 美麗人生200字影評
這是個簡單的故事。
像寓言,有悲有喜,
也像寓言,叫人不可思議。
故事開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兩個單純瘋狂如孩子的男人開著車一路駛來,就在這天男主角第一次遇到了他的公主。就如所有的童話一般,王子公主偶然遇見,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又馬上分別。
只是公主是真正的公主,而王子更像取悅大家的小丑。
他們偶然的碰面總是充滿了戲劇性
第一次小丑藉助從天而降的公主。
第二次公主被小丑撞倒在地。
美麗的愛情在邂逅中生長。
小丑知道,從接住這個女人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深深愛上了她。
那公主的愛呢?是從他冒充督察,在學校的桌子上跳舞開始的?是從走出劇院的那天晚上,他用魔法實現自己願望時開始的?還是早到她揭開面紗,看著他對自己傻笑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能知道的只是,她也愛上了他。愛上了他如孩子般不屬於她生活階層的天真。
他希望小丑能帶他離開。
最後,小丑騎著綠色的駿馬,在眾人面前,帶走了參加訂婚儀式的公主。
從此小丑和公主過著美麗幸福的生活,並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然而這不是童話,是1935年的義大利——一個正處於納粹鐵騎下的國家。
一切美麗都被戰爭的炮火擊得粉碎
他們被送進了集中營。
當年幼的孩子詢問父親這是要去哪裡時,父親笑著回答,這是一個生日驚喜,因此旅行的地點是秘密。
所有呈現在孩子眼前的黑暗都被父親變成了美好,所有的真實都成了一個謊言,
於是進入集中營是為了參加一個游戲,每天可以獲得積分,積滿了1000分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
所有戰爭的規則都被父親變成了游戲規則,傳達給孩子。
當最後父親被送去槍決,路過孩子藏身的鐵箱時,父親露出了唯一一個悲傷的表情,但轉瞬即逝,他又笑著向孩子做鬼臉,示意孩子不要出來。
街盡頭幽暗的拐角,德國兵把父親推進小巷,一聲清晰的槍響。
終於,黑暗過後的第一個黎明來到。
當孩子走出鐵箱,看到巨型的坦克停在他面前時,他不由得歡呼起來:「一輛真的坦克!爸爸,我們贏了!」
父親用生命編織了一個謊言,來保護孩子美好的童真。
導演美化了一切黑色的行徑和過程,用善良與美好讓這些黑色更加深刻。全片沒有一個關於戰爭的正面描述,全部只是關於一個家庭的故事。電影用這個幸福家庭所遭遇的不測,父母的良苦用心折射出了戰爭的殘酷。就像孩子最後激動地向母親訴說「贏了」時的歡欣雀躍,他卻不知道父親已經離開了。就在那一瞬間,我看到了一個父親的痛苦、隱忍、掙扎和艱難,也包括那個時代里的所有人民。
㈨ 求電影《美麗人生》影評
《美麗人生》--偉大的父愛
本片由義大利國寶級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和愛情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感人肺腑。該片曾獲得嘎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多部大獎。是值得各位收藏的一部佳作。
樂觀開朗的猶太青年圭多和朋友駕車來到城裡,途中邂逅了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互生情愫。幾經磨難,兩人結為夫妻。但好景不長,就在他們的兒子生日那天,圭多和兒子被強行帶到了納粹集中營,原因是他們是猶太人。多拉沒有猶太血統,但為了和丈夫兒子在一起,也登上了通往集中營的火車。在集中營里他們被分開關押。圭多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就「欺騙」他說這是為他的生日而舉辦的一場游戲,游戲規則是不能哭不能鬧不能想媽媽,率先得到1000個積分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輛真坦克,兒子信以為真。圭多還要想方設法向妻子報平安。最終圭多為了兒子的安危,自己慘死在德軍的槍口之下。
反映二戰時期的影片有很多,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過多地渲染死亡和血腥。但這些在這部影片中沒有直接體現,而代替它的是更多的歡笑和淚水。首先圭多是一個勇敢的男人,他喜歡上了多拉,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論路途有多麼的崎嶇,最終他做到了。其次圭多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當他們在集中營的時候,圭多一刻也沒有忘記呵護自己的兒子,也沒有忘記和妻子取得聯系。在他心中親情和愛情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所以最後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全兒子,由此可見父愛的偉大。影片中有幾處場景值得一提:首先是圭多冒充視察人員來到多拉的學校跳「脫衣舞」的滑稽場景,這一幕是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從而體現圭多是一個既勇敢又富有幽默感的男人。其次是圭多在被處死之前向藏在鐵窗中的兒子擺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勢,這是為了不讓兒子害怕,並且快樂的走向死亡,體現了偉大的父愛。最後是兒子和母親相聚,對母親說:''我們贏了,我們得到了1000分,我們贏了。」這是最為傷感的一幕,我們為圭多的犧牲而傷心,為孩子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而感動,圭多死得值得。影片告訴我們痛苦只是暫時的,唯有樂觀的人們才能得到美麗的人生。
........
還有好多就不貼了,在http://..com/question/25739804.html?si=4&wtp=wk里,自己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