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風景觀後感
㈠ 觀後感該怎麼寫 是參觀景點後的感受
首先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然後按照游覽的時間順序,先介紹景點,再寫自己當時的所思所想.自己總該有一些體會吧,比如風景如何,文化背景等等拉~
㈡ 有感於景物的作文。最好是有關於珍惜時間的。
前幾天,我的一個好朋友倩倩邀請我去鄉下做客。我一直生活在城市,其實早就想去鄉下看看了,今天的一個機會肯定不會放過,我高興的答應。
七點未到,她就把我叫醒,我迷迷糊糊的爬了起來,草草吃過早飯,收拾一下背包,拉著她就走了。
來到車站,那裡的風很大,吹得我直發抖!早上八點,車子終於來到了我們的面前,我們開開心心地踏上了這段旅程。
一路上,我看到了一群農民在耕田,他們在春天下種,到了秋天,他們可以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一群燕子從北方飛向南方,它們排成一個人字,好像在說,人們多麼辛勞啊!
一個小時左右,就聽到車子的廣播清脆響起:「情語村莊到了,請大家准備下車!」這時,倩倩拉了拉我的衣服說:「到了,看,那朵花漂亮嗎?」說完,手指著車窗外的那朵五彩花。「是很漂亮!」我回答她。
下了車,我深深吸了一口新鮮空氣,好舒服啊!倩倩帶我去找她鄉下的奶奶,一路上,我看見了許多農家風光,讓我來介紹給你聽聽。
進了鄉村有10米路後,是一片綠色的田野,有些鄉下的小朋友沒我那麼大都在幫助媽媽割草了,農村的小朋友好懂事啊。想起我自己,竟然和弟弟搶一塊糖,和他們比起,我羞愧死了!
我一邊走一邊回想那片綠色的田野。「叮咚,叮咚!」是誰在唱歌?哦,原來是在我旁邊的小溪,它唱著歡快的歌,緩緩地流向遠方。那溪水中,還有五顏六色的魚在嬉戲。
到了倩倩的奶奶家,她和她的奶奶擁抱在一起,我想起了我我的奶奶,還沒來得及見到她,她卻早走了,唉...
倩倩的奶奶讓我留下來吃午飯再走。我吃完飯後,牽著倩倩的手到周圍走走。
在房子周圍,有一片竹林。那竹林投下了一片綠綠的濃蔭。在房子的右邊有一些花,有杜鵑、雞冠花、大麗菊,他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
屋子的後院,一大群的雞和鴨在覓食。雞,母雞帶領小雞在林子中覓食。鴨子們在水中嬉戲,不時把頭扎到水裡覓食。
太陽要落山了,我跑到山上,看著太陽一寸寸消失在山腳,覺得今天時間過的好快啊!
在回去的一路上,我看到許多人家把桌椅都搬到院子,飯菜也搬出來,在院子里天高地闊地吃起來。
我被這鄉村的風景吸引住了,下次如果還有機會,我再來「情語村莊」參觀風景。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㈢ 風景觀後感兩篇五百字
茅盾先生的散文《風景談》,構思精巧,文筆跌宕,結構嚴謹,富於變化,一向為人們所稱頌.文章共描寫了六個畫面,用五節概括性抒情議論的文字串聯起來,表在寫風景,意在歌頌人,在寫景頌人藝術上實在獨具匠心.
第一個畫面:沙漠駝陣
作者用靜景勾勒出猩猩峽外的沙漠,向我們展現的是「大自然的最單調最平板的一面.」顏色純白,聲音是寂靜.「然而」一轉,用動靜手法描寫了駝陣,形在變化,由遠而近;色在變化,由黑到猩紅,聲在變化,由丁當到和諧的旋律.這些一般的人類活動出現在荒涼而死寂的山摸上,就成了一幅風景畫面.
末句用抽象而簡括的文字,提示讀者,本文雖談的是風景,然而贊美的卻是人的活動,是文章不的樞紐一下子打開了.第二個畫面:農歌夜唱地點是黃土高原,時間是夜晚,對象是辛勤勞作、生產歸來的農民.先也用靜景手法來描繪背景,有梯田、禿頂的山、高桿植物.當寫到「三五月明」之夜,農民生產歸來,人和牛從山背上走過來,由遠而近,由少而多,並且節奏緩慢「姍姍而下」,在背景上形成了「一幅剪影」,但人走過後,由飄來了「繚繞不散」的「粗朴的短歌」,於是乎,藍天明月加上農民歌唱,就可稱為「絕妙的題材」了,把人類的活動,更推進了一層.
第三個畫面:學員晚歸
地點仍同前一樣,時間是傍晚,對象是學員,各地來延安的知識分子,也是生產歸來.如果說前一節在寫人時高了一步,那麼這一節更側重於人物描寫.作者用工筆描寫的手法,刻畫了學員們職業不同、口音不同,但多唱著同一個調子,這是晚歸之景;還寫了個晚餐之景,畫面的色彩是金黃、翠綠、白沫、黃土等,並以河水嘩嘩流淌襯託了這些學員的愉快,更突出了他們為尋求革命來到延安的高尚精神.這一畫面,是「靜穆的自然和彌漫著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妙的圖畫.」
第二三兩景的聯系都是生產歸來,共一節評論文字.在寫人方面,更是強調了人的活動、人的精神、人的生命力.這一節議論,比前一節議論更拔高了一步.
\5第四個畫面:荒山雨景 作者換了一種表現手法,先寫「西裝革履」與「燙發女郎」在公園談情說愛的情景,再花大筆墨去描寫荒山、泥水、怪石、石洞這樣有個惡劣的自然環境,有有對解放區的青年男女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仍在一起抓緊時間學習,追求革命真理.通過對比,突出了後者敦厚朴實、好學上進的進取精神,突出了他們「是兩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是兩個清楚明白生活意義的人」,突出了他們「不倦怠,也不會百無聊賴,更不至於在胡鬧中求刺激」的高尚品質,而這些無疑是前者所望塵莫及的.這能不使大自然失色?這就是荒山奇跡.怎麼不值得去懷念呢?這一節評論文字,說明「人依然是『風景』的構成者」,而只有「內生活極其豐富的人」才能成為這里的主宰.這第三次評論,是我們更明白了風景與人的關系.
這一節文字表面上平淡無味,其實從文思的俯視角度看,寫得文姿跌宕,談笑風生.作者採用了抑揚法來寫景頌人.開頭句子寫得摸稜兩可,僅交代了「二三十棵桃樹」、「半盤石磨」、「幾尺斷碑」,石塊為凳竟以奢侈品的姿態出現.桃林旁還有一些莊稼.這也會成為風景?與公園比,豈不「貽笑大方」?但在這桃林茶社裡,由於有一群青年在熱烈追求革命真理,從一般的人物描寫角度(語言、行動、形態等)描寫了這些人,又從與「消磨時間」的人作對比的角度,突出了追求革命的濃厚氣氛.用這種抑景揚人的手法頌人,比前面又更高一籌了.
因此,這一節的議論文字說,「人類的高貴精神的輻射,填補了自然界的貧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內容的」.這「輻射」、「填補」、「增添」,更說明了人的精神尤其重要.作者隨感情的逐步加深,不禁發出了「人創造了第二自然!」的深刻感嘆.
這一畫面,作者又從形、聲、色的描寫了兩個戰士,寫得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作者由聽到「嘹亮的喇叭聲,破空而來」,而想起一張放哨士兵的側影.這照片是靜景,也是近景,作者著力刻畫了戰士嚴肅勇敢的神情.由這嚴肅勇敢,又聯繫到聽到的號聲,並著力突出了戰士高尚的精神情操和鮮明的形象.粉紅的霞光與象徵著勝利的飄動的紅綢子,刺刀閃著寒光,通過動靜結合、剛柔結合、遠近結合,突出了戰士的高大形象.作者浮想聯翩,「我看得呆了,我彷彿看見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為他們兩個.」作者直抒胸臆,公開地、純粹地歌頌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行文至此,作者不得不如筍剝殼、如繭抽絲,用第五個比喻句結束全文:「是真的『風景』,是偉大中之偉大者!」雖然用的是假設句,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顯得文詞委婉些,但這一驚人之語,尤如畫龍點睛之筆,把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軍民及超越一切的民族的高貴精神這一主題,在層層深化中表達得淋漓盡致.
"本文之妙,妙在寫景;本文之貴,貴在寫人.全文只有六個畫面加上五個議論句,結構完整.畫面內容各異,表現手法不雷同.形散而神不散,完全靠人類的活動、人的精神境界的逐漸升華來組織材料.真是非大手筆,決不會到次地步.
㈣ 時間怎樣地行走(遲子建)的讀後感 急!急!急!急!急!300字!
時間怎麼樣地行走
遲子建
牆上的掛鍾,曾是我童年最愛著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著去睡覺.雖然說有的時候我們還沒睡夠不想起床,在戶外的月光下還沒有戲耍夠不想回屋睡覺,都必須因為時間的關系而聽從父母的吩咐.他們理直氣壯呵斥我們的話與掛鍾息息相關:\'都幾點了,還不起床!\'要麼就是:\'都幾點了,還在外面瘋玩,快睡覺去!\'這時候,我覺得掛鍾就是一個拿著煙袋鍋磕碰著我們腦門的狠心的老頭,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給掀翻在地,讓它永遠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像中,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厲而又古板.但有時候它也是溫情的,在除夕夜裡,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可以在
子時鍾聲敲響後得到夢寐以求的壓歲錢,想著用這錢可以買糖果來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暢快地打幾個滾.
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放在掛鍾里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的不慌不忙,氣定神凝,不會因為貪戀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著固定的軌跡行走.我喜歡聽它前行的聲音,總是一個節奏,好像一首溫馨的搖籃曲.時間藏在掛鍾里,與我們一同經歷著風霜雨雪,潮漲潮落.
我上初中以後,手錶就比較普及了.我看見時間躲在一個小小的圓盤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靜悄悄的,不像牆上的掛鍾那麼清脆悅耳,\'滴答——滴答——\'的聲音不絕於耳.手錶里的時間給我一種鬼鬼祟祟的感覺,少了幾分氣勢和威嚴,所以明明到了上課時間,我還會磨蹭一兩分鍾再進教室,手錶里的時間也就因此顯得有些落寞.
後來,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時間棲身的地方就多了.項鏈墜可以藏著時間,台歷上鑲嵌著時間,玩具里放置著時間,至於電腦和手提電話,只要我們一打開它們,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有時間.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著,它悅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了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目前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的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尾紋.時間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越來越枝繁葉茂,讓車輪的輻條越來越沾染上銹跡,讓一座老屋逐漸駝了背.時間好似變戲法的魔術師,它能讓一個活生生的人瞬間消失在他們辛勤勞作過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就讓時間給無聲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腳印,只能在清冷的夢中見到他們依稀的身影.他們不在了,可時間還在,它總是持之以恆,激情澎湃地行走著——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在我們不經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我終於明白掛鍾上的時間和手錶里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於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如同一對伴侶,相依相偎著,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分輸給我把
㈤ 愛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的觀後感作文怎麼寫
《我與地壇》。我想,地壇一定是個很美的地方,但打開電腦搜索,卻讓我大為失望:大多是一些顏色陳舊的建築,一些老舊的大樹,人很少,甚至讓我覺得有些----荒涼。
為什麼在作者眼中,地壇會成為一處十分美麗的風景呢?哥哥告訴我,這和史鐵生自身的經歷有關。他在最美好的年紀卻意外變成了殘疾,心灰意冷的他一度想到自殺,但在地壇中流連的日子,他發現了很多倔強生存的小昆蟲、小植物,讓他明白了生命的可貴。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應該輕言放棄,就應該精彩地活下去!這讓我想起了「開學第一課」中的一個人----劉偉。當瘦弱的他、失去雙臂的他用雙腳彈奏出美妙的琴聲時,一下子,我覺得震驚又慚愧。
很多時候,我們只會埋怨,吃的沒有別人好,玩的沒有別人新奇,爸爸媽媽沒有別人的神氣……我們忘了,生命就是一份最好的禮物,對這份禮物,我們應該心懷感恩。
只有感恩,我們才會珍惜每一點時間;只有感恩,我們才會欣賞每一處風景;只有感恩,我們才會去愛身邊的每一位親友。也只有感恩,我們自己的生活,才會像劉偉腳趾下流淌出的音樂,像史鐵生筆下的地壇,成為最美的一處風景。
㈥ 時間的旅人讀後感1000
《時間的旅人》
「我們都是時間的旅人,在每一個人生階段旅行,在每一片回憶的風景里努力修補自己」。拿到張曼娟的散文集《時間的旅人》(九州出版社),封面上有這么一句話深深吸引了我。我知道張曼娟這些年的內心是盛著細膩溫軟的時光的,她在這些時光里行走,回味,每一個自己的人生階段,都有著她匆匆走過再回顧的眷念。
被遺落在童年夾層中的娃娃,似乎也在提醒她,人生不必追求成就,讀詩與愛人已經是最大成就。而今年華碎了,花開幾度就是一個輪回,那些叫回憶的東西會讓張曼娟佇立在人生的岸邊等待一條從霧里航行的船,載上思念擺渡。對於時間,在張曼娟的概念里它是有意志的,她說在花開時,它不會得意忘形,狂妄自大,在落葉蕭索時,它依然昂然佇立,不致消沉,不管榮茂或是枯萎。我很少看到有作者對時間有這樣的深刻感悟。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這條路往往是來時鮮花鋪滿路,去時已荒蕪。張曼娟在自序里說,行走在大地上的我們,並不知道土地里的溫度是怎樣的,但是植物知道。一棵樹知道何時休眠,何時蘇醒,何時奮力開花,何時碩果累累,它知道關於生命的規律,或許比我們人的內心更深刻。就像樹與時間能定下盟約,彼此都不違背,安靜信守。可是人與時間有沒有盟約可以信守呢?就像張曼娟說的,她約友人一起到靈園看櫻花,盡管櫻花開得燦爛,沿途的美麗風景讓大家都不忌諱這個地方。但是走在靈園里,漸漸地作者還是感悟到,每個人也許都要走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路上。曾經以為旅行是一場空間的移動,漸漸地終於明白,旅行也好,人生也好,其實都是時間的移動,我們只是時間的旅人,聽憑時間的意志穿越,是過客匆匆,而不是時間的歸人,誰也無法從終點再走回去。
張曼娟在時間的概念上是從旅行開始記錄的。每走過一個地方,都是一縷光陰的記憶,像常青藤在時間里蜿蜒爬著。她說到上海裁衣去,到濟南炒全雞去,到日月潭騎車去,去過很多地方,很多地方就有她存在過的時間。這些時間是什麼呢?我想是生命的累積沉澱。
走遍千山萬水的人是浪漫的人,而浪漫的人是會有奇遇的。張曼娟走過很多地方,但是我喜歡讀她走過上海的時候寫下的文字。在上海,她尋找過張愛玲裁衣過的裁縫店。那樣的一個散發出古香古色味道的小小裁縫店有的不是豪華,而是上個世紀小女人生活味里的精緻。她說,如果裁縫阿姨將每個孩子每一年量身的記錄和圖紙都留下,全部展示出來,我們就能看見歲月是怎樣改變了我們的樣貌的。到上海裁衣是張曼娟的一段旅行願望,這個願望的意義在於裁剪一件衣服,也就找回了一塊童年碎片,關於一種量身訂做的,既貼身又獨特的回憶。
讀張曼娟的《時間的旅人》,我恍然明白,原來任你紅塵萬丈,還是要銜一枚素心品嘗。
㈦ 時間是怎樣行走的讀後感
讀《時間是怎樣行走的》有感
牆上的掛鍾,曾是我童年最愛看的一道風景。我對它又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我覺得左右搖擺的鍾擺就是一張可以對所有人發號施令的嘴,它說什麼,我們就得乖乖的聽。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我們得做課間操,我們得被父母吆喝著去睡覺。時間藏在掛鍾里,與我一同經歷著風霜雨雪,潮漲潮落。
後來,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時間棲息的地方就多了,項鏈墜可以隱藏著時間,讓時間和心臟一起跳動;台歷上鑲嵌著時間,時間和日子交相輝映;玩具里放置著時間,就使時間有了幾分游戲的成分;至於計算機和手機,只要我們一打開它們,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時間。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著,它越來越多顯得匆匆了。我喜歡聽時間前行的聲音,總是一個節奏,好像一首溫馨的搖籃曲,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經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著固定的軌跡行走。它不會因貪戀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時間久總是持之以恆、激情澎湃地行走著,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在我們不經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其實,掛鍾上的時間和手錶里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於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再漲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戲耍的笑聲中,在花開花落中,在候鳥的一次次遷徙中,在我們歲歲不同的臉龐中,在桌子椅子不斷的天心的劃痕中,在一個人的聲音由清脆而變得沙啞的過程中,在一場接著一場去了又來的寒冷和飛雪中……
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是一對伴侶,相依相偎著,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