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入黨
㈠ 入黨積極分子看建國大業的觀後感
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主題深刻,寓意豐富,至少有以下幾個:「得會議者得天下」、「開大會者事竟成」、「只要你會開的比我好、什麼都難不倒」、「不要迷戀哥,哥只是愛開會」,以及「最恨你那麼久都不來叫我開一次會,最愛你當台上傳來你的發言。最容易想起,最難忘記,最想要得到,最害怕失去,最初的陪伴,最後的需要,最遠的距離,最近的心跳」。
故事是這樣的。正如西哲薩哈夫所言,每一次戰爭都是為了開好一次會,每一次會開不好都將引發戰爭。救亡戰爭勝利後,藍營的張國立就邀請紅營的唐國強前來,商量以後怎麼開會的事情。本來,大家說好了,開大會,人人都能上台發言。但是藍營內部有反對意見,認為這樣人多嘴雜的,椅子也不夠,開會不盡興。張國立聽從了這一派的意見,自己開會,不讓紅營參加。這還得了,不開大會,只開小會,唐國強答應,人民都不答應。那些粉紅系的小營就更憤怒了,他們和藍營紅營不一樣,手裡沒有槍,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開大會,見者有份,他們才不會被落下。唐國強太了解他們的心思了,就向他們承諾:只要你們支持我把藍營滅了,我主持會議,一定是人人有份,誰都能發言。這樣一來,粉紅系紛紛倒向紅營,建立了「開大會」統一戰線。很多學生上街,很多知識分子寫文章,譴責藍營「開小會」路線。藍營內部也有分裂,對於張國立的小會作風多有不滿,陳凱歌反在明處,王學圻和尤勇反在暗處。後來,外國兩大營的態度都變了。美帝疏遠藍營,蘇聯力挺紅營。此消彼長,紅營掌握了局勢,戰場上節節勝利,會議也越來越多。從探討辣椒和紅燒肉,到爭論隊旗和校歌,話題廣泛,氣氛熱烈。而在這一過程中,唐國強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確切地說是開大會的天才,本來有不好意思參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統統前來鼓掌獻花。最後是經典的大團圓結尾,唐國強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會議,從室內搬到了廣場。大會勝利,小會滅亡,人潮澎湃,舉國若狂。
會議開不好,後果很嚴重。一部電影說出這樣的道理不難,難就難在要說得有道理。韓三平做到了,他說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為什麼藍營實力強大,最後卻慘敗在紅營手上?影片通過一系列細節對比,非常雄辯地告訴我們,這是歷史的必然。對會議的態度不同,決定了成敗。藍營不是不開會,他們也開會,但都是壞會議,採用投票制,大家發言不踴躍,場面冷冷清清。紅營就不同了,他們採取舉手制,熱熱鬧鬧,爭先發言,這是好會議。張國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臉,喜歡談心散步,而不是開會。兒子陳坤也是這樣,愛搞私訪,開家庭小會。當然藍營不愛開會,和他們的老婆比較辣有關系,下班必須回家慰妻。電影中有一幕,張國立的老婆去美使館,門口的黑人士兵驚嘆,她真辣!紅營就大不相同了,絕大多數是單身漢,唐國強也是光棍,反正沒見他愛人出鏡。沒有辣老婆,自然毫無牽絆,可以通宵達旦地開會。他們形式也搞得非常活潑,會前有人專門抓拍,會後一定合影留念。有時候開完會還會唱K,幾個大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大唱《國際歌》,場面十分感人。和張國立相比,唐國強的性格真是太開朗了,完全是開會型的,談笑風聲,嘻嘻哈哈。他真是開會迷啊。有一次開會,蠟燭不夠,他就吹滅了,說開黑會也要開。真的就像歌里所唱的「我最愛的就是那個會議,愛到可以去死,愛到整個世界燈全熄滅,最後還要給你體貼。」 還有一次,他開會太晚,第二天醒不來,敵人的戰機來轟炸,他穿著睡衣就被擔架抬走了,可是自己的炊事員,因為他沒吃早餐,就留在廚房不肯走,被敵軍炸死了。唐國強非常悲傷,想到那次會議被敵人利用,害死了廚子,就更加堅定了「槍桿子里出會議」的信念。這也像那首歌里唱的:「我最恨的就是那個會議,恨到可以去死,恨到快把自己的全部忘記,最後還要刺青銘記。」
毫不誇張地說,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能把「會議」這個主題拍得如此深入。如果不是由一個擅長開會的人掌鏡,恐怕根本就拍不出這么多神髓。完全可以肯定,沒有人比韓三平更勝任此片導演——在官場里,他最藝術;在藝術里,他最會議。片中的演員表演也非常精彩,相對而言,港台明星遜色一些,演技有待提高,也許與他們平時缺少會議訓練有關。但我們內地演員非常出色,每一次大會小會上需要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他們全都演出來了。這里就不一一表揚了。但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最精華的表演都是在不收片酬的情況下做出的,可見金錢並非動力,而是對藝術的腐蝕。所以,我建議以後拍戲最好不要給他們發片酬,如果有意見,就讓他們開會。中國的事情,只要開了會,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
㈡ 為什麼要入黨 心得
入黨的原因有千千萬萬種,那麼你入黨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2篇「為什麼入黨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什麼入黨心得體會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好多黨員幹部對眼前利益看得越來越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變得淡薄了,理想信念不堅定了。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有必要在內心深處時時刻刻問自己當初究竟為什麼要入黨?現在入黨後為黨幹了些什麼?今後為黨留下什麼?
關於為什麼入黨,這里涉及到每個人當初入黨的目的動機問題。在戰爭年代,多少仁人志士,他們入黨就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那個時候,革命先輩門入黨的動機是單純的,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為的就是新中國的誕生。如今,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們年輕一代,在多元文化影響下的年輕一代,我們入黨究竟為什麼,就值得每個入黨的人去認真思考!不管你當初是為了隨大流,為了自己好找工作,更或者是為了一己之利入黨的。入黨動機肯定存在多元化,但是,組織上入黨只是一個過程,思想上入當才是一輩子的事情。因此,今天,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深刻反省自己當初入黨的動機。不斷加強黨的知識學習,認真學習黨的理論、黨的歷史,深入了解建黨90年的光輝歷程、豐功偉績、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增強知黨、愛黨、興黨意識,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
關於在黨干什麼,這里涉及到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究竟為黨做了些什麼工作,為人民謀了些什麼利益的問題。做為一名黨員幹部必須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建功立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心繫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先群眾之憂而憂,後群眾之樂而樂。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扎實開展為民服務的創先爭優活動。密切黨群關系,切實解決老百姓關心的民生問題。努力排查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參與平安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今後為黨留什麼」問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將來是要讓自己無愧於黨員的光榮稱號」,有的說「將來既要給後人留下自己創造的物質財富,更要留下一名黨員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我個人認為關鍵是「在黨干什麼」,真正為民辦實事,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這些做好了,今後為黨留什麼的問題就已經明了。
㈢ 黨員讀後感
[黨員讀後感]黨員讀後感在現今中國這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溫飽已不是問題,人們追求的,是一種更高的境界——和-諧,黨員讀後感。
在我們國家5千年歷史文化古人早已有了和-諧的概念,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說過:「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而在古希臘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說過:「美在和-諧。」而許多民間諺語,比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都體現了和-諧在人們心中的價值與地位。
和-諧社會,是指民-主法制的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誠信友愛的社會,充滿活力的社會,安定有序的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它的涵蓋面非常廣,在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體現出來。和-諧表現了人的高素質,高修養,靠的是人們的合作,人們的團結。大家要互惠、互利、互補、互動,彼此包容,同舟共濟,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和-諧的氛圍。
和-諧,在各種各樣的小事中都可以體現。平時坐公交車,經常能看到讓座的和-諧景象;在報紙上,時常有獻愛心的新聞出現;在路上,也總有一些學生搞小隊活動,在掃地、募捐……而這次汶川地震,更是體現出了人們之間的高度和-諧。大家有錢捐錢,有力出力,幫助災區人民度過難關。有一個乞丐,捐出了自己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30多元錢,這才是真正的無私!這要比別人捐100元,1000元更可貴,因為這是他的全部積蓄啊!毫無保留的愛,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說明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的呢?還有潭千秋老師,危難當頭,卻還要在最後用自己的生命挽救4個學生……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又何況是全中國13億人口,甚至全世界64.77億人口呢!人人都需要和-諧,和-諧需要人人參與!只要每個人都能努力去做,和-諧其實並不難。
和-諧不光是愛心,另外,和-諧社會也是行為規范的社會。俗話說得好: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社會規范的內容很廣泛,風俗、道德、法律、紀律、宗教等都屬於這個范疇。在法律的約束下,很多基本的規范人們都能做好,但是一些考驗道德水準的,不受規定的呢?比如不亂扔廢紙,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人們就做得不夠了。要想擁有一個和-諧的社會,離不開人們的自覺與修養。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很基本的一點,同樣也是很簡單的一點。只要每個人能經常地提醒自己、剋制自己,這非常容易。
和-諧,讓人想到的應該是溫馨、和美的吧。「家和萬事興」,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是必要的。在花園里,常常有一家人——有的還帶上老人,拖上孩子,一起散步,說說笑,聊聊天,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這不能不說是和-諧啊!
讓我們一起努力,為營造社會和-諧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不足道卻又必不可少的力量,讓這個社會煥發出朝氣和力量!【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讀後感《黨員讀後感》。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㈣ 求入黨積極分子看完基層優秀黨員教育片後的觀後感3000字左右
您好,我看到您的來問題很久沒有人源來回答,但是問題過期無人回答會被扣分的並且你的懸賞分也會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你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
二,您可以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那裡聚集了許多專業人才,一定可以為你解決問題的。
三,你可以向你的網上好友問友打聽,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關網站直接搜索.
四,網上很多專業論壇以及知識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資料,我遇到專業性的問題總是上論壇求解決辦法的。
五,將你的問題問的細一些,清楚一些!讓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麼意思!
謝謝採納我的建議
㈤ 《我是黨員》觀後感1000字
僅供參考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科教頻道推出四集紀錄片《我是共產黨員》,節目選取近年來在不同行業、地區和民族中具有突出代表性的16位優秀共產黨員,以朴實的視角還原百姓身邊黨員最本真的狀態;以細膩的鏡頭語言記錄基層黨員生活中最真摯最感人的情感,彰顯出「身邊的榜樣,信仰的力量」的主題,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各項工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節目中有從事疏撈工作38年,上下窨井幾萬次的排水工金幫紅;有用十一年時間逐夢天塹通衢,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當家人」林鳴;有退休後選擇回到偏遠的獨龍江,帶領鄉親們修路架橋、脫貧致富的高德榮;有救助困難兒童,幫助殘疾人就業的麗達·皮爾拜;有行程約40公里,27年投遞郵件總量60萬件的鄉村郵遞員王收秋;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硬生生鑿出一條「麻懷出路」的鄧迎香;有在戰亂、動盪地區駐守1200天,屢次作為中國媒體唯一代表參與重大戰役事件報道的焦翔;有29年堅守基層,罹患肝癌,依然在一線為百姓辦事的朱忠華;有視農牧民為親人,十幾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的民警寶音德力格爾。紀錄片《我是共產黨員》強化時代性,突出中國夢,充分表現當代共產黨員所面臨的偉大任務和追尋的偉大目標。突顯中國共產黨人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不變的宗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作最神聖的職責;要展現共產黨人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以及所具有的無限忠誠、堅定信念、不畏犧牲、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等高尚品質。
我是共產黨員觀後感(二)
央視《講述》欄目播放了中交三航局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林鳴同志作為一名擁有35年黨齡的老黨員,是如何依靠自己的熱情和遇到困難不退縮的意志,攻克一個又一個世界性超級難題的。
追隨著鏡頭,看到林鳴白發叢生,可想而知他操了多少心,流過多少汗,又有多少個日夜未眠。看到海風捲起千層浪時,他微蹙的眉頭,5天4夜連軸轉的忘乎所以,一套套施工方案被否定時的焦灼擔心,看到成功將沉管埋藏在深海時,林鳴臉上終於洋溢幸福的微笑,是什麼信念支撐著這位年近花甲的三航人征服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又是怎樣強大的意志才能克服重重困難?是三航人對工程飽滿的熱情和共產黨員吃苦耐勞敢於挑戰的韌勁!只有像林鳴總工程師一樣,將自己所建設的工程視為一種熱愛,一次次建立起新的觀點再推翻,直至總結出最出色的那套方案,用5天4夜不眠不休的熱情換來「半鋼性」的創新,推翻了中國人不可能擁有這項技術的結論。
觀看完這部紀錄片,心裡有許多感觸,平日生活里的種種抱怨、牢騷,工作中所遇的困難、生活中承擔的壓力,在看過這部宣傳片後便石沉大海,我們所遇到的這些困難,在這個被稱為「新世界奇跡」的大工程面前猶如滄海一粟般渺小,當鏡頭中的林鳴揚起嘴角,也是整個紀錄片里最感人的一幕,同樣身為三航人的我們雖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卻可以理解其中承擔的風險、承受的壓力和背負的責任有多重。
我們當然要向林鳴同志學習,不僅學習他有強大的知識技術,更要學習他對建設事業的熱愛和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堅韌意志。我想當影片記錄他每天早上5點多起來跑步,用飽滿的熱情開啟新的一天時,這份對生活、對工作的熱愛就已經值得我們大多數人學習和敬佩了!
㈥ 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觀什麼有感
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觀《驚沙》有感敬愛的黨組織:
在自動化學生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全體入黨積極分子集體觀看了一部紅色影片——《驚沙》。這部紅色主旋律以秦基偉將軍年輕時為原型,演繹了一段西路軍後勤部隊臨澤突圍,以少勝多的戰役,這部紅色主旋律振奮了我們在場的所有觀眾。故事發生在西路軍高台失守,第五軍全軍覆滅,緊接著臨澤被圍。依然清晰記得一名被抓到的第五軍戰士臨死前的一句「如果我們有你們十分之一的補給和彈葯,那麼我們今天的位置就要換一下了,」明知不敵,但仍血戰到底,這種自我犧牲,堅持革命的崇高信念值得我們學習。
臨澤被圍,面對多於自己十倍的馬家軍,紅軍戰士在缺少糧草,彈葯不足的情況下,依然和彪悍、裝備精良的馬家軍持續戰斗三天三夜,最終突出重圍。這支隊伍內無糧草,外無救援,仍血戰到底,毫不畏懼,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必將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們為革命犧牲一切。
在被圍期間,有寧死不做俘虜的桂芳,有小錯誤不斷最後英勇犧牲的桂芳的丈夫——老韓,有看來書生氣十足,卻視死如歸的彭定山,也有稚氣未脫的幺妹,但仍堅持革命,毫不退縮。其中的戰友情,夫妻情,兄妹情與父子情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盪氣回腸,催人淚下。
最後看到秦部長作為將軍參加閱兵式的氣勢磅礴,感到歷經50載,我軍壯大的不易與坎坷,更為我軍在艱苦的條件下,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而自豪、驕傲。我認為,有這樣優秀的將領,這樣有血性、強悍的軍隊,還有什麼敵人、什麼敵對勢力是不可戰勝的。回顧現在,生活富裕了,我們不必再過著戰爭時期老一輩哪樣的艱苦生活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忘卻那一段歲月。老一輩先烈們的歷史使命是中華民族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奮戰,而我們的使命則是保護這個用血與淚打下的江山。
現如今,國際戰爭接連不斷,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著各個國家的利益與和平。我們應該做的是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勤奮學習,報效祖國,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不再是冷兵器的時代,我們有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沒有經歷過什麼血淚人生,所以更應該珍惜現擁有的一切,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充實思想,關心國際大事,不忘歷史。
我相信,在我們這一代朝氣蓬勃的青年們,在我們這一群欲為國家報壯志的勇士們的不懈努力之下,中華民族必定會迅速崛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東方巨龍必定會騰飛於神州大地。
㈦ 求一篇關於視屏「入黨的日子」的觀後感
想想入黨的日子
汪金友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正下鄉在當地的一個村子裡。當時我們四名同志,都住在村部的院子里。7月28日凌晨,我睡得正香,同屋的老劉大喊:「地震了!快起來!」我翻身跑出屋子,還沒站穩,就聽西院有人聲嘶力竭地喊:「救人哪!快來救人哪!」這時我的腦海中,馬上閃過一個念頭:考驗我的時候到了。因為一年前,我寫了入黨申請書。工作組的領導說,有可能最近討論我的入黨問題。於是,我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把一個老太太從廢墟下救了出來。這一天,我一直都在幫助農民搭建簡易棚。
8月31日,縣里召開全體下鄉工作隊隊員大會。當場宣布,批准我和其他11名在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的同志「火線入黨」。
每當想起這段經歷,我就感到光榮和自豪。
入黨的時候,沒有想過好處,只想著追求進步。據說在井岡山時期,有個剛參加紅軍的青年問一位老黨員:「參加共產黨有什麼好處?」老黨員思索片刻之後,鄭重地回答:「小同志,讓我看,參加共產黨有九十九條都是『壞處』。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沖鋒在前,退卻在後;可能被殺頭,還會坐牢;危險的工作要搶著干;如果軍裝不夠,讓給別人穿;飯少人多,要讓群眾先吃。要說『好處』,我看只有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擁護你。」其實,我們絕大多數共產黨員,當初入黨都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好處」,而是為了干出一番事業,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入黨的時候,沒有想過危險,更不害怕艱苦。我剛走出校門,就被抽調下鄉,而且一去就是兩年,吃住都在村裡,天天和農民一起下地勞動。有時候,我也想,如果現在還讓我到村子裡去住,受得了嗎?如果還有自然災害或者罪犯行凶,自己還能夠沖鋒在前,退卻在後嗎?為什麼在入黨的時候,什麼苦都願意吃,什麼活都願意干,什麼險都願意擔,而入了黨之後,尤其是當了幾年幾十年的老黨員之後,就沒有了那種活力?沒有了那種精神?嘴上一個勁兒地說,要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而實際行動起來,卻害怕吃苦,安於享受?
入黨的時候,沒有想過權力,更沒有想過脫離群眾。有一年春節,記者在采訪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牛玉儒時稱他是「呼市這個大家庭的家長」,牛玉儒立即糾正說:「我不是『大家』的家長,我是為『大家』服務的,這個位置一定要擺正。」有很多人,把這個位置擺正了。也有一些人,剛入黨的時候,平易近人,禮貌待人,對工作勤勤懇懇,對群眾恭恭敬敬,而一旦當了官以後,態度馬上就變了。習慣於自己「說了算」,習慣於讓別人「圍著自己轉」,習慣於在別人面前,談自己的「見識」、「能力」、「成果」、「政績」,經常以「精英」自居。
鄧小平說:「共產主義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想想入黨的日子,就可以拂去心頭的「灰塵」,堅定奮斗的目標,保持旺盛的活力和不懈的追求。
㈧ 黨課有感:談談為什麼要入黨
第一,入黨是一種心靈的凈化,要樹立「入黨本身就是凈化『的理念。共版產黨是一個純潔的隊權伍,凈化心靈應是我們入黨的基本動機。入黨的過程就是認識黨、熱愛黨、發展黨和捍衛黨的過程,不能存在任何私心雜念,不能帶有功利慾和虛偽心入黨。入黨是一種覺悟的提高,要樹立「入黨本身就標志著思想進入一個新境界」的理念。
第二,入黨為了更好地工作,真正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到祖國的建設當中去。也可以了解實踐是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
第三,入黨可以實現以下目標:1.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為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3.在生產、生活、學習中起到先鋒模範作用。
㈨ 入黨的日子 觀後感 誰有啊 啊啊啊!急需!謝謝!
想想入黨的日子
汪金友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正下鄉在當地的一個村子裡。當時我們四名同志,都住在村部的院子里。7月28日凌晨,我睡得正香,同屋的老劉大喊:「地震了!快起來!」我翻身跑出屋子,還沒站穩,就聽西院有人聲嘶力竭地喊:「救人哪!快來救人哪!」這時我的腦海中,馬上閃過一個念頭:考驗我的時候到了。因為一年前,我寫了入黨申請書。工作組的領導說,有可能最近討論我的入黨問題。於是,我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把一個老太太從廢墟下救了出來。這一天,我一直都在幫助農民搭建簡易棚。
8月31日,縣里召開全體下鄉工作隊隊員大會。當場宣布,批准我和其他11名在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的同志「火線入黨」。
每當想起這段經歷,我就感到光榮和自豪。
入黨的時候,沒有想過好處,只想著追求進步。據說在井岡山時期,有個剛參加紅軍的青年問一位老黨員:「參加共產黨有什麼好處?」老黨員思索片刻之後,鄭重地回答:「小同志,讓我看,參加共產黨有九十九條都是『壞處』。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沖鋒在前,退卻在後;可能被殺頭,還會坐牢;危險的工作要搶著干;如果軍裝不夠,讓給別人穿;飯少人多,要讓群眾先吃。要說『好處』,我看只有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擁護你。」其實,我們絕大多數共產黨員,當初入黨都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好處」,而是為了干出一番事業,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入黨的時候,沒有想過危險,更不害怕艱苦。我剛走出校門,就被抽調下鄉,而且一去就是兩年,吃住都在村裡,天天和農民一起下地勞動。有時候,我也想,如果現在還讓我到村子裡去住,受得了嗎?如果還有自然災害或者罪犯行凶,自己還能夠沖鋒在前,退卻在後嗎?為什麼在入黨的時候,什麼苦都願意吃,什麼活都願意干,什麼險都願意擔,而入了黨之後,尤其是當了幾年幾十年的老黨員之後,就沒有了那種活力?沒有了那種精神?嘴上一個勁兒地說,要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而實際行動起來,卻害怕吃苦,安於享受?
入黨的時候,沒有想過權力,更沒有想過脫離群眾。有一年春節,記者在采訪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牛玉儒時稱他是「呼市這個大家庭的家長」,牛玉儒立即糾正說:「我不是『大家』的家長,我是為『大家』服務的,這個位置一定要擺正。」有很多人,把這個位置擺正了。也有一些人,剛入黨的時候,平易近人,禮貌待人,對工作勤勤懇懇,對群眾恭恭敬敬,而一旦當了官以後,態度馬上就變了。習慣於自己「說了算」,習慣於讓別人「圍著自己轉」,習慣於在別人面前,談自己的「見識」、「能力」、「成果」、「政績」,經常以「精英」自居。
鄧小平說:「共產主義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想想入黨的日子,就可以拂去心頭的「灰塵」,堅定奮斗的目標,保持旺盛的活力和不懈的追求。
㈩ 入黨積極分子建國大業觀後感
我給小學生答過一篇,發給你改改吧,都是我自己寫的,放心抄吧!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觀看電影《建國大業》之後,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歌詞久久縈繞在我的耳畔。
開國功勛們的身影在熒幕中穿梭,扣人心弦的情節在歷史中起伏,作為新時期的小學生,我們應當銘記歷史,飲水思源,勤奮學習,為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聞一多先生不畏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毅然決定出席李公朴先生的追悼會澄清事實,卻慘遭國民黨特務的暗算;馮玉祥將軍雖為蔣介石的盟兄,但忠貞為國,致力於和平民主事業,終也難逃厄運!隨之民盟被解散,國民黨右派召開一黨國大,制定偽憲法,公然實行專政獨裁,民主建國的目標終成泡影!
正是值此危難關頭,面對國民黨軍隊強大的軍事攻勢,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毅然決定展開聲勢浩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在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下,依靠人民英雄的英勇奮戰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以及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人民軍隊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在獲得各方民主力量支持的前提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它具有新中國臨時憲法的性質,標志著一個真正由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一幕嶄新的篇章!
我們應當繼承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將祖國建設成為21世紀的世界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