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在我影評
透過覆蓋我的深夜,
我看到黑暗如深墳。
感謝萬能的上蒼,
賜我不可征服的靈魂。
就算逆境猶如地獄,
我也從未退避哀求,
哪怕命運的棒喝下,
我也要流血不低頭。
這怒與淚的塵世外,
恐怖幽靈悄然出沒,
但面對歲月的威脅,
我絲毫不感到畏縮。
不論案卷寫滿懲罰,
還是前路門有多窄,
我是我命運的主宰,
我是我靈魂的統帥。
『貳』 求影評~~~!
鄧小平紀錄片觀後感
鄧小平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是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卓越領導人。他思想解放、實事求是,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他熱愛人民,聯系群眾,總是把群眾擁護不擁護、群眾贊揚不贊揚、群眾高興不高興、群眾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判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看完影片,我再一次深深地被小平同志的偉大人格和魅力所感動著。我思索著:為什麼小平同志每每能在危急時刻挽救黨、挽救國家呢?為什麼小平同志總能在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作出正確的抉擇呢?我想,這除了小平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馬列主義者、能堅持用實事求是的辨證觀點看待問題之外,與他心裡時時刻刻裝著人民、千方百計為人民的利益著想是分不開的。
回首那段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發生的歷史,十年的動亂,十年的文化浩劫,十年的發展建設停滯,各種錯誤思想的充斥和四人幫的橫行霸道,終於在1976年被畫上了句號。這段慘痛的歷史雖然已經結束,但各種問題卻接踵而至。幾位國家領導人的相距去世,無疑給問題的解決雪上加霜。在這關系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千鈞一發時刻,小平站出來了!
他首先從人民的思想認識著手,端正他們的錯誤認識,糾正文革以來他們在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問題上所犯的錯誤提出了要客觀正確的認識毛澤東思想,結合實際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和繼承毛澤東思想,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接著恢復高考,重視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力恢復發展生產;大膽嘗試,在沿海地區劃分經濟特區,以沿海地區經濟的首先發展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祖國和平統一問題上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方針,和平解決香港澳門回歸問題。他以他的深謀遠慮,縝密智慧,大膽創新,使中國擺脫了歷史的陰影,以嶄新的姿態走向了世界,贏得了全世界的矚目。
小平同志對當時中國的貧窮落實是十分焦心的,他恨不得讓全國人民都能立即過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時,他要沖破重重阻力使「大包干」在全國范圍內得以推行,終於使廣大農民逐步擺脫了貧困。這就是世紀偉人,這位中國人民的兒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設計師,不平凡一生的縮影。他用他的行動和思想鑄就了一段輝煌的中國發展史。無論是困難時期的沉著冷靜,深思熟慮,還是走訪歐美各國時的沉穩干練,智壓群雄,無論是面對記者媒體時的睿智謹慎,顧全大局,還是面對蘇聯解體及由此而來的各方的懷疑責難,在中國改何去何從問題上的有力回擊和回答,都展現了一位政治家,一位改革設計師,一位偉人的風采。他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樹立了一面鮮明旗幟,他用畢生的心血為中國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
我深切感受到沐浴在黨無處不在的溫暖和光明之中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作為大一的學生,我深知要努力學習的必要和責任,我們的祖國走到今天不容易,我們能在這么好的條件下接受教育,應該學會珍惜
學校近日組織同學們看《青雲之路》這輯紀錄片,看了這輯紀錄片後,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紀錄片——《青雲之路》分為兩輯,在第一輯里,記者專門采訪了李偉強先生,其中李偉強先生說的一句話,令我深受感動——「滴水之恩,永不敢忘!」大家想一想,江穀人民給李偉強先生的,只是滴水般的恩情,但李偉強先生卻永生也不敢忘記。這正體現了李偉強先生是一個知恩圖報,有恩必報的人呀!
在第二輯里,記者們采訪了青雲老校友——陳大展先生。他為了懷念在江谷佛仔堂生活的時期,專門出了一本漫畫冊,也是青雲的校史。可見陳大展先生對過去的青雲的懷念之情,也是血濃於水,深不可沒的呀!記者在采訪陳大展先生的時候,陳大展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也是令我深受感動的——「只要我還能拿著筆,我一定會繼續畫下去!」啊!多感人的一句話呀!這足以表達出陳大展先生對青雲的熱愛之情。陳大展先生還告訴我們,在佛仔堂生活、學習的條件是多麼的艱苦呀!你瞧,那黑板是掛在樹上的,桌子是一塊小木板,上課時,學生也只不過是坐在樹頭罷了,連課余的時間都要到地里去耕種一些瓜呀,菜呀,稻穀呀等等,來供應生活……但在這艱苦的條件下,學童的意志並沒有動搖,一心只想著為祖國而學習,用學來的知識回報周之貞先生。
我覺得我跟那些青雲學童比起來,要差勁多了,起碼他們有那堅強的意志,在艱苦的學習、生活環境里,仍然沒有動搖。他們之所以能有這堅定不移的意志,靠的是什麼?他們靠的正是一種頑強不屈,自立自強的青雲精神。唉!但我在這優越的學習環境中,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上課仍然有開小差的現象。不過,從現在開始,我決定改掉這個壞習慣,以後絕不開小差,要專心聽老師講課。做一個擁有著頑強不屈,自立自強的青雲精神的青雲人。還是那一句老話——「我要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李偉強先生。」
『叄』 求一部電影的影評
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電影:我,機器人 影評
我,機器人
一開始,對《我,機器人》這部電影就沒抱多大希望,甚至有點等著看笑話的意思。原因很簡單,我也算半個阿西莫夫的fans(初中時,我對圖書館謊稱把《我,機器人》搞丟了,以三倍於書價的錢很不光彩地留住了這本書),而他老人家的《我,機器人》實際是個包括了8個小故事的短篇小說集,把它放在一個影片里表現出來,怎麼能拍得好嘛。
現在看來,我確實小瞧了好萊塢的編劇們,小瞧了導演普羅亞斯。不能不說,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雖然影像上繼承了導演在《烏鴉》和《黑暗都市》中對暗色調的偏愛,但節奏非常流暢舒服,除了開頭有一點點沉悶外,全片絕無冷場。影片里2035年的紐約顯得CG痕跡重了些,但那輛超酷的奧迪跑車和幾場「人機大戰」絕對能滿足你的視覺渴望。它既不像《銀翼殺手》、《人工智慧》那樣厚重壓抑,又不像《終結者3》那樣空洞乏味。動作、場面、演員,包括劇本深度,都給人一種剛剛好的感覺。
當然,令人不夠滿意的地方也就在這兒。看完影片,你可能會覺得其中要表現的東西太多了:人對機器人的恐懼;機器人與人的友情;機器人的反叛、覺醒和自由;男主角對心靈陰影的治療……主旨反而不太清楚,被淹沒掉了。說到底,它還是一部中規中距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好看、不乏溫情、在不會讓你累到的程度上產生一些思考,略具形態,淺嘗輒止。要是你期望它能像普羅亞斯以前的《黑暗都市》那樣獨特不凡,恐怕你會失望的。
阿西莫夫,機器人
《我,機器人》從開拍到上映,一直籠罩在「阿西莫夫」的光環下。國外雜志評論說,光那些《我,機器人》的書迷,就能把影院填滿。不過這些科幻迷可也不是好伺候的。電影還沒出來,就被很多阿西莫夫的死忠fans罵得狗血噴頭,說這部影片是給阿西莫夫的一記耳光。其實,影片只是用阿西莫夫的「三定律」搭了個架子,借了阿西莫夫書名來打打旗號,這叫做suggested by book(受小說的影響),而不是based on(基於小說改編)。
阿西莫夫到底何許人,值得科幻迷這樣抵死捍衛?這傢伙一生出了500多本書,既有內容幾乎涉及了所有科學領域的科普作品,更有氣魄宏大、嚴密巧妙的科幻小說。最有意思的是,這位思維觸手延伸到無數光年外的幻想家居然絕不坐飛機,從不出門旅行,每天只是8小時以上地用打字機寫作、寫作——以每分鍾90字的速度!
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有兩個系列:機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我,機器人》就是前者的代表作。8個有趣的小故事充滿了精彩的邏輯推理。比如說在《捉拿機器人》中,主角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從63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智能機器人中,找出一個存在著缺陷傢伙來。這個故事被巧妙地用在了影片當中,但威爾•史密斯與機器人鬥法的過程遠不如書里寫的那樣精彩。《推理》一篇更為有趣:被組裝起來的智能機器人竟然認為自己是上帝的使者,「三定律」在他看來是上帝讓機器人幫助弱者——人類提出的法規。在一個只有兩人的太空站上,該怎樣說服這個瘋狂固執的傢伙呢?每一次,阿西莫夫都把故事的主角推入進退維谷的境地,總出現機器人學三定律似乎失靈的危險狀況,然後你會發現,原來是人們對三定律的理解有偏差,而不是三定律本身有問題了。在這點上,電影賣的關子遵循了阿西莫夫的思路,可惜設想比較落好萊塢的俗套,不如阿氏自己的小說那麼出人意料——大概這就是阿西莫夫生前不願意跟好萊塢合作,把自己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原因吧。
影片的票房成功,為下一部阿西莫夫的巨著《基地》改編成電影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消息說,福克斯將把《基地》搬上銀幕,而導演則有意於拍過《伊麗莎白》、《四根羽毛》的謝加•凱普爾——在我看來,這傢伙有一定駕馭大場面的能力,但表現力卻不夠,缺乏迷人的風格,《基地》要落在他手裡,未必是什麼好事。
人,機器人
影片中,中央電腦viki的為了人類的「整體利益」,控制機器人,想把人類全保管起來,不允許他們出門,不允許他們做任何事情。這一思想其實已經超出了「三定律」故事的范疇,它的靈感顯然來源於另一位科幻大師傑克•威廉森。他在其一系列的機器人小說(例如《束手無策》、《機器服務人》)中描繪過和影片非常相似的場景。對人的「過度保護」,其結果就是人類的滅亡。這裡麵包含了對機器人(先進技術)和人(劣根性)的雙重不信任。有人說,在探討人與機器人的關系方面,傑克•威廉森比阿西莫夫更深入。
可要是從科學事實來說,機器人與人的關系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偽命題。在看得到的將來中,機器人威脅論都是一種鬼扯,是電影需要的噱頭。那些機器殺手代替的,實際是從前殺人狂、吸血鬼和怪獸的角色。而描寫機器人與人的友情,也不過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另一種表達罷了。阿西莫夫的三定律只是自己寫推理故事的一個依據,絕不是為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家或者製作機器人的生產商設定的。更不代表他有什麼對機器人的憂慮(可能恰恰相反)——這就好像寫福爾摩斯並不意味著對社會治安狀況的憂慮一樣,不過是一種環境設定而已。
波蘭的科幻大師,也是著名科學家,塔爾科夫斯基的名片《索拉利斯》的原作者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就曾說,將來,不大可能會有酷似人類具有個性的機器人出現。我們需要的,是機械手那樣分工各異的機械工具,不是一個有兩條腿,下班後會和其它機器人聊天,然後去找自己電子老婆的「人形機器」。
『肆』 急求專業影評
本片共有7個段落,講述人在境遇里的悲歡離合。 《狗沒有地獄》 講述一個囚徒出獄後帶著女友登上去莫斯科列車的故事,他是誰,影片沒有交代,只有去往莫斯科這個意象有著必然的政治讀解,而他給女友的戒指表達了他內心的堅定和意志的堅決。這不僅是愛的旅途,也是一次心靈對意識形態的皈依。 《生命線》 以1940年6月28日一個西班牙小村落寧靜、安詳的下午發生的意外(新生的孩子肚臍出血)為故事的開始,給我們講述了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導演以鍾擺的擺動、牆上的老照片、水滴的濺落、人的呼吸、樹上掉落的果子預示時間的流逝。而以聖母像和報紙上的納粹軍人的照片為前後呼應。預示著安寧的脆弱和世界的動盪。也給尋常人安寧的生活里抹上了一絲陰影,但是,影片最後孩子單純、甜美的笑容是寄予人類的希望,一種對未來的樂觀主義態度。 《幾千年前》 白人探險隊給巴西亞瑪遜河流域最後的原住民部落「烏哈烏呼」帶來「文明」的福音,同時也帶來他們沒有過的疾病和困惑,因此使得部落人群降低了天然的免疫力。多年後,我們發現他們的論理觀和生活觀已經開始轉變,美式的棒球帽和T恤已經讓他們遠離了傳統,而他們部落的明天也因為文明的善意「入侵」而成為種群的往昔,他們的家園隨著他們孩子渴望融入現代社會的心而漸漸遠去,同時,帶走的是部落的文化和人類對於歷史的記憶。人類,因為文明的產生、分工的不同而變得遲鈍和懶惰。 《國際組織·拖車·夜晚》 是一部關於因為車禍讓一個女演員滯留在救援車上短短十分鍾的故事。從表面看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但是導演還是通過救援組織許多為女演員服務不同膚色的面孔,解構了地球是個村落的思想,瞬間可以到達的通訊,中國快餐,音樂的世界性這些話題電影不露聲色地表現了出來。 《距離托那12英里》 描寫一個心臟病人自行駕車跨越荒野尋找求助的寶貴十分鍾,大部分時間描寫的是他行駛在荒漠里的艱難旅程。最後,他因為一個可愛的女孩凱特而獲救。最終是磨難之後的溫馨,當他在醫院睜開眼睛,看見了他的救命恩人凱特,凱特的微笑,就是天使的模樣。 《我們將被掠奪》 本段以戈爾參選美國總統的過程為背景,以紀錄片的訪談的手法,直擊戈爾幕僚的心態,並以對戈爾競選總統宣布敗選的最後十分鍾回顧,揭示政客的內心世界。 《百花深處》 喬遷到高樓大廈是百姓們的願望,在現代化名義下傳統正在推土機下呻吟,而遊子的晚歸,找尋的就是故土的一物一件,尋找祖宗的根,這種沒落的感懷是文化的回憶,我們在日新月異的建設里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因此失去了什麼? 小號篇包括:考里斯馬基的《狗沒有地獄》,講一個男子剛出獄,決定與心愛的女人到西伯利亞追尋新生活。風格維持了他一貫的冷硬敘事模式。
艾里斯的《生命線》以一個西班牙農家為對象,圍繞著嬰兒肚子出血而家人一無所覺的狀態,引發出平靜生活中潛藏危機的連串意象,頗有印象派的味道和大地耕作的凝重。
赫佐格的仿紀錄片《一萬年老去》講亞馬遜森林中一個原始部落的「快進」,信息豐富。
賈木許的《休息·化妝車·夜晚》是一個實時小品,講一個電影女演員在化妝車休息十分鍾的情況,戲劇性不強,但頗有幕後偷窺的味道。
文德斯的《12英里到特洛斯》兼具故事性和公路片風格,乃本集錦的上乘之作。它講述一個年輕男子因食物中毒,自己駕車前往醫院途中實在難以支撐,遂攔截了一個剛學會開車的女孩載他到醫院急診。主角在公路上的感覺,用非常感性的視覺形象加以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李的《我們被搶了》是紀錄片,講小布希和戈爾競選總統的爭議,重點是雙方陣營在關鍵十分鍾對選票輸贏確知,顯然戈爾一方認為他們是被犧牲了。
陳凱歌的《百花深處》優雅而傷感,通過一個瘋子讓搬家公司為他尋找已不復存在的故居,反映出時光荏苒,北京四合院的生活方式正消失於推土機的隆隆聲中,不勝唏噓。片中以動畫表現深巷舊宅的映像,頗有魔幻寫實的迷人魅力。
大提琴篇包括:貝托魯奇的《水的故事》講一個印度傳奇,中間穿插著移民和異族通婚等劇情,頗有點「南柯一夢」的味道。
菲吉斯的《關於時間2 》更具實驗性,四格畫面同時表現不同年齡的人物,「歲月不饒人」及人類溝通的主題頗為鮮明,但具體細節挑戰理解力。
曼澤爾的《瞬間》反映同一主題,但極為細膩而流暢,它通過捷克演員魯辛斯基不同年齡的鏡頭組合,呈現了一個帥小伙如何變成一個小老頭。
薩伯的《十分鍾後》講述一個妻子不慎刺傷醉酒回家的丈夫,是中規中矩的小故事。
丹妮斯的《面對南希》講一個教授和他的女學生在火車上討論外國移民對本國的影響,有典型的法國式嘮叨,但主題原地踏步,如同乏味的學生作文。
施隆多夫的《啟蒙》則妙趣橫生,古代賢人的語言配上生活中的點滴細節,組合成關於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精彩反思。
雷德福的《沉溺於星》索性用科幻故事反映天上和人間的時間差,片中的老爸從太空旅行回來,兒子已經比他老多了。
戈達爾的《時間的黑暗中》依然是高瞻遠矚的夢囈,將世界大事和時光流逝融為一體。額··夠了吧···累·····
『伍』 一篇600字的影評
《煎餅俠》觀後感
不管你是蝙蝠蜘蛛還是螞蟻,沒有夢想,就都是咸魚。——題記
煎餅俠這部電影講訴了一個意外成為大明星的小角色大鵬的故事,故事開場大鵬他享受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奚落粉絲、賣弄風頭更是常事,可是一場風波又讓他在短短幾天內變得一無所有,而那些所謂的朋友都紛紛離他而去,經過痛苦的煎熬與反思,他為了追求夢想,開啟了一場充滿意外的追夢之旅。直到最後,在夢想和金錢面前,他毅然選擇了夢想,完成了一生的夙願——當一次真正的超級英雄。
當看完這場電影,結尾曲響起了這樣一段歌詞:「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你是只蝙蝠蜘蛛還是螞蟻,星爺說沒有夢想就都是咸魚。」那一瞬間,我全身震撼不已。回想在平日生活中,多少人渾渾噩噩,如同行屍走肉般活著,對啊,沒有夢想的活著,再舒適的生活也不過是行屍走肉,而追求夢想的生活,卻是充滿價值。著名影星周星馳,人稱星爺,剛出道的時候也被稱作星仔,正是因為他不懈的追求夢想,堅持奮斗到底,最後才成為一代人記憶中的影帝。而中途他遭遇了無數次奚落、無數次磨難,也正是因為有夢想,所以才堅持了下來。經歷了風風雨雨,他拍的電影中的小人物,一個一個都成為了經典之作,正鑄就了那句話: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夢想,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是生命存在的意義,正是因為大鵬有了當超級英雄的夢想,才有了他失敗後的崛起;正是因為古人有了嫦娥追月的夢想,才有了今天人類登月的現實;正是因為人類有了無數宏大的夢想,才有了未來無限的可能!
謂朝聞道,夕死可矣,人生的意義不是及時享樂,而是死而無憾!讓我們一起堅持夢想,為追求夢想而不懈努力吧!
『陸』 禁閉島影評 心靈的自我發現
雖然結局是開放式的,很多人也抱怨看不懂,但僅僅因此而抱怨電影不好可有夠白痴的。看完的那天晚上我上網找了些影評,發現同志們的看法基本有:Teddy瘋了,一切是他幻想出的/Teddy沒瘋,一切是演戲為了把他搞瘋兩種。之後兩天和看過的幾個朋友談了談,倒搞出幾個想法。
這是一部心理恐怖片,一部非常弗洛伊德的電影。弗老說「精神神經症。。。為潛意識的願望滿足」,而夢也一樣。從這點出發,仔細觀察電影的細節,分析一下,不難得出結論:『Teddy』,或者我們更該叫他Andrew,確實瘋了,而一切是圍繞他做出的心理學試驗。電影本來就是從他的視角拍攝的,主觀的敘述外加夢境代表的無意識應該能說明真相。
1。關於名字的暗示
主角叫Teddy Daniels,看似非常正常,非常普通的名字,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適合作恐怖片男主角的名字。為什麼用這個名字?
片中燈塔里院長Dr. John Cawley在紙板上標出了4個名字,雖然有點快(話說再詳細再慢點就成了柯南的解疑了),讓人一時反映不過來,不過可以拿來做分析的線索。
Teddy Daniels(主角) Andrew Laeddis(主角記憶中的殺妻兇手)
Dolores Chanal(主角之妻) Rachel Solando(失蹤的女病人/醫生)
仔細拆開名字中每個字母,可以發現Teddy Daniels = Andrew Laeddis,Dolores Chanal = Rachel Solando。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夢之解析的那套片語合的理論。
而 Dolores這個名字,在西班牙語中dolor是疼痛的意思。Teddy是Theodore的呢稱。而Theodore來源於希臘語,是「上帝的贈與」的意思。這都是夠明顯的暗示了。
2。一切都是演戲
a。作為一個marshal,在監獄門前交槍的那幕,chuck那半天掏不出的樣子只能說醫生你這事先沒排練好吧。
b。Teddy激情詢問醫護看守人員,而他們那心不在焉的態度很可以說明一些事情
c。Teddy詢問一個殺夫女病人的時候,為什麼這個女的把chuck支開就為Teddy一個人寫了個「RUN!」?
d。那個很老的精神病醫生Dr. Naehring對Teddy說話的態度可有夠親切的,就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溫暖。
e。那懸崖其實也滿好爬的,看似瘦弱的 Solando醫生都能爬下去,為什麼那麼多看似很壯的搜索人員不敢爬所以啥也沒搜出來?
f。Chuck建議Teddy乘亂去C區,當teddy碰到George Noyce時他可閃的真是時候。
g。2個看護討論額外演出費用時被Teddy聽到了(此條來自wiki,我只有那麼點印象)
h。那麼重要的燈塔的守衛居然就一個人。。。也真好ko
i。Teddy對Dr. Cawley說他在懸崖洞中遇到Solando醫生,而且他們永遠抓不到她。光頭冷笑:確實我們抓不到。
j。記憶/幻想中的 Andrew Laeddis長的實在是太魔獸了,有夠不現實的。可以理解為作為「善」的 Teddy(不喝酒又喪妻傷感的二戰老兵+國家認證marshal)分裂出來的那個代表惡,導致妻子死亡的自己的分身。而Dolores Chanal,Teddy之妻為什麼瘋了,親手殺了3個小孩?也許可以從「找到的病人」 Rachel Solando身上分析。可以想像,「teddy」參軍前與Dolores有婚約,Dolores在漫長的等待中有點不正常了。雖然人戰後回來了結婚了有小孩了,但是Teddy精神狀態不好有酗酒問題又經常出差(他是出差回來發現妻子殺子的,出差回來第1件事情倒是給自己倒了杯==),於是慢慢的Dolores就瘋掉了。Teddy意識到杯巨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悲痛之極把這段記憶給抹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Teddy和andrew兩個人格。
k。至於記憶是怎麼被自動修正的。我的建議是看south park 「 Fish dick」一集cartman是怎麼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的記憶的。話說開頭輪船在大海中航行的鏡頭拍的有夠影棚的,而電影從Teddy洗臉,然後看著鏡子中自己的臉開始,「假」,「幻覺」的畫面感一開始就開始塑造了。(老馬你向自己的電影致敬是吧!)
3。借古喻今
講述二戰士兵的戰後綜合症的電影,好像不多,也可能我看的不多。不過見過第一批進入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美國大兵的情節,讓我想起Godard在電影史1A中畫外音說的:「如果George Stevens沒有用16厘米彩色影片拍下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屍山的場景,也不會有後來(回到好來屋掌鏡)拍下的Elizabeth taylor在陽光下幸福的場景。」他也講到了「集中營屍山」的畫面是無法「想像」,無法「表現」的。對個人而言,納粹軍官企圖自殺漫天飛紙片的夢境/回憶似乎有點過於「表現力」了。而和妻子在一起的夢中房間里滴水=現實中天花板漏水漏他身上也過於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性了點。不過這不妨礙Shutter Island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原作寫於2003年,寫的是1954年的事情。為什麼選擇戰後這個人們已經達到普遍共識的年代寫?Dr. Naehring對Teddy提到的Trauma,指的是因為精神創傷造成的情緒過度反應甚至長期心理問題。美軍戰後綜合症已經不是新鮮名詞。這樣的新聞有很多。我可以摘抄幾段:
「美國防部統計顯示,2008年至少有128名陸軍士兵自殺。今年年初至4月份,已有48名美軍士兵自殺。此外,五分之一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歸來的士兵至今仍受沮喪、創傷性應急障礙和自殺傾向等精神疾病困擾,難以回歸正常生活。」
「一些心理問題專家提醒說,陸軍的這一計劃更像是一種實驗。但他們也說,這項計劃可以解答心理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能否教會人擁有堅強意志。
在一節「抗壓力」培訓課上,教官要求一級士官詹姆斯科爾和一名同學參加角色扮演游戲。情景是筋疲力盡的科爾和戰友們在一天快結束時接到命令,要求他們完成一個艱難任務。」
而前腦葉白質切除術lobotomy早已不是新聞,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躍瘋人院)便是經典。只不過70年代之後,這個臭名昭著的手術才被放棄。至於製造沒有意識的國家殺人機器,恐怕不僅僅是科幻和漫畫中的人才有的幻想吧。
為什麼說Scorsese寶刀未老,借二戰題材反映當代美國問題,也許是最聰明的選擇。電影最後「Teddy」為什麼對「Chuck」說那些」I can't stop thinking, do I want to live forever and being treated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saint?" 的話,明明他已經想起了一切?也許是因為他看著遠處的Dr. Cawley,Dr. Naehring和獄長,就像他們所代表的政權軍權和科學權威,統治著小島這個一個孤立社會的最高階層。他明白了自己是永遠不能逃出他們的掌心,而發瘋並不能使他忘記痛苦的過去,並不能幫他逃離責任和命運。他只能作為一個曾經的國家機器,並繼續作為將來的國家機器而存活下去。
『柒』 急求 一篇影評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1994年出品。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主演: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 第六十七屆奧斯卡七項大獎提名 好萊塢最有氣勢的十大巨片之一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里,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里,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鯊堡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沖動。在監獄里,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和以往那些講述陰暗晦澀牢獄生活的監獄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友情、困頓、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劇中的男主角冷靜的心態、不屈的鬥志、足智多謀的設計、鍥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這部電影最能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自始至終都能給予人們希望。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電影佳作。——《華盛頓郵報》 自由是什麼自由就是能在陽光下悠閑自得地呼吸。對於我們而言,它就像空氣,平常得讓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會怎樣,但是自由對於那些高牆內的囚徒,尤其是那些註定一輩子都要呆在那裡的人們又是多麼珍貴而又遙不可及。安迪最後逃出鯊堡監獄,是什麼實現了對他的救贖?是他心中對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影評人 米朵 在《肖申克的救贖》里,我深深地為主人公安迪對自由一刻不息的渴望震憾了,當他從下水道逃向外面的世界時,當他迎著暴雨和閃電怒吼時,我的心也隨著他一同律動著,安迪所獲得的身體和心靈上的自由讓我覺得痛快極了。——網友 燈籠 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無期徒刑,關在鯊堡監獄里。 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在大家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里很悠閑地散步,就像在公園里一樣。老犯人瑞德是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煙,糖果,酒,甚至是大麻。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石錘,他的解釋是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會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國際象棋。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他變態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同時他也逐步成為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由於安迪不停地寫信給州長,終於為監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於監獄圖書館的建設。監獄生活非常平談,總要自己找一些事情來做,安迪聽說瑞德原來很喜歡吹口琴,就買了一把送給他。夜深人靜之後,總可以聽到悠揚的口琴聲回盪在監獄里。 一個年輕犯人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這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說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是真凶。但當安迪向監獄長諾頓提出要求重新審理此案時卻遭到了斷然拒絕,並受到了單獨禁閉兩個月的嚴重懲罰。為了防止安迪獲釋,諾頓甚至不惜設計害死了知情人! 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變得很消沉……一天,他對瑞德說:「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獲得假釋,一定要到某個地方替我完成一個心願。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約會的地方,把那裡一棵大橡樹下的一個盒子挖出來,到那時你就知道是什麼了。」當天夜裡,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越獄成功。原來20年來,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錘挖洞,然後用海報將洞口遮住。安迪出獄後,領走了諾頓存的一部分黑錢,並告發了他貪污受賄的真相。而諾頓在自己存小賬本的保險櫃里見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聖經》,里邊挖空的部分放著一把幾乎磨成圓頭的石錘。 瑞德獲釋了,他在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金,兩個老朋友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贖》和《聖經·出埃及記》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被廣大影迷所喜愛的影片,在分析《肖》之前,我想先敘述一個故事,一個《聖經·出埃及記》的故事。 猶太人始祖之一雅各有子眾多,其中最受寵愛的是約瑟,其他幾個兄弟很嫉妒他,就趁一次一起外出的機會把約瑟賣給了商人做奴隸,而對父親謊稱約瑟在野外被野獸殺死了。 約瑟被帶到埃及,又賣給一個埃及貴族做奴隸。而那個貴族的妻子看上了約瑟的才華,就百般地勾引他,結果被約瑟嚴辭拒絕。於是這個女人反咬約瑟調戲自己,約瑟被送進了監牢。 一天,法老的酒政和膳長也被關進監獄,晚上,這兩個人各做了一個夢,就找約瑟來解。約瑟說這兩個夢說明:3天之後,酒政要被釋放,而膳長要被處死。3天後,約瑟的預言果然都應驗了。 不久,埃及的法老也做了兩個夢,先是夢見7頭瘦弱的牛吃掉了7頭肥壯的牛,又夢見7個細弱的谷穗吞掉了7個飽滿的谷穗。誰也解不出這兩個夢,酒政就把約瑟推薦來,約瑟從監獄到王宮,告訴法老,這兩個夢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即天下將有7個豐年,繼之以7個荒年,荒年之害將遠大於豐年之得。他向法老提建議,在豐年蓄積糧食,在荒年售出,既度荒,又謀利。法老很欣賞約瑟,就把他從監獄里釋放出來,任命他為埃及的宰相。 事情果然像約瑟預言的那樣,7個豐年之後7個荒年來到了,天下絕糧,只有埃及有倉儲。猶太地區也面臨糧荒,約瑟的兄弟們也要到埃及來買糧食,他們沒有認出約瑟,被約瑟狠狠地報復了一通,最後兄弟和解,猶太人全族遷到埃及。 由此看來,《肖申克的救贖》與《聖經》中猶太人在埃及的遭遇在基本故事走向和情節構架上驚人地一致,曾經有人把《肖》比做《基督山伯爵》,而我則認為比做《出埃及記》更恰當一些,因為後者無疑與《肖》有更多共同之處。猶太人幾百年間的遭遇在《肖》中被濃縮到了20年,安迪則兼兩代猶太人族長約瑟和摩西於一身。 《肖》劇與《出埃及記》在大節上處處契合,正與西方人心理上的文化積淀引起共鳴, 這應該不是無意得之,而是精心設計的產物。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把視野從西方擴展到整個人類文化圈,受侮辱與損害者起而復仇、向施暴者連本帶利索還的故事,從來都為人類各個民族所喜愛。幾乎每個文化發達的民族都有類似的故事或傳說。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有語雲:歷史在很有耐性地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此話就歷史真實來看未必為真,但卻是幾乎所有人類社會成員的共同理想。 在戲劇里,一個人被打得越狠,被踩得越低,被欺壓得越萬劫不復,他的報復就越讓人痛快,戲劇性就越強,也最容易引起觀眾的認同。安迪在幾乎不可能站起來的地方站起來,在幾乎不可能活過來的地方活過來,從爛泥里站起來,從陰溝里鑽出來,從墳墓里爬出來,這種生命力已超越了人本身,是神的光芒。大雨沖刷著他的身體,盪滌著他的靈魂,他用地獄的眼光看著曾經真真切切發生在周圍的一切,他用雷一樣的聲音怒吼:「歸還的時刻到了!」 哪位導演能掌握住這種力量,就等於掌握住了閃電。
『捌』 徵求10篇經典電影的影評,500到600字。
泰國《愛在暹羅》(建議看186分鍾版)
導演:《暹羅之戀》由泰國年輕導演Chukiat Sakweerakul執導,他大膽起用年輕的新演員,經過四年籌備所打造出的一部圍繞著生命與人的愛情故事。
演員:
Pchy(演MEW):一個虛擬的人物要有生命 必須有人願意用自己的真實時光去交換 你把你的一段年少時光獻給了mew 換回了mew永恆的生命。由於他在《暹羅之戀》中的突破性表演,07年被提名為泰國國家電影協會獎最佳男主角。Pchy是這一獎項上歷史上最年輕的提名人。
馬里奧(演Tong):是一位中德混血兒2007年在電影《暹羅之戀》中擔任男配角,為此獲得了2008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更在泰國電影節獲得一座最佳男主角獎座。
劇情簡介:
影片圍繞Mew和Tong的成長和感情展開,也呈現了Tong的家人因為姐姐失蹤而遭受的痛苦,愛情、親情、友情等人類心靈相通的各種情感,始終是影片的關注焦點。 電影著重展現的就是一個懂得愛、學會愛、堅定愛的過程,電影里的每個人人的經歷不盡相同,但他們最後都領悟到了愛的深意,找到了正確的愛的方式,至少這種方式和最終的決定對他們自己來說是坦然的。
《愛在暹羅》主題的三次遞進:
第一次出現主題是借繆的內心獨白,實際上是提出了問題讓人思考:「如果真的愛一個人,可以接受他的離開嗎?離開了又真正能夠釋懷嗎?沒有愛,我們還能活下去嗎?」實際上都是圍繞著愛給人帶來的痛而發問的,離別的痛苦是因為愛,寂寞也是因為愛。這是硬幣的反面。
第二次主題展開就是「只要有愛,就一定有希望」。實際上是回答了上面的問題,因為有愛,支撐著我們活下去,愛帶給我們希望。這是硬幣的正面。
最後一次就是准姐的離開留下的那封信,導演借准姐的口吻給出了完整的答案,那就是——愛使我們可以彼此攙扶著活下去,但愛有時也帶給我們傷痛,我們也會因愛范錯誤,但即使這樣,也這總比沒有愛強。生活給了我們很多機會,犯過的錯誤可以改正,離別了還能重逢,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因為有愛。
影片中小木偶的秘密 :
鼻子掌管呼吸,是生命的動力 故象徵"愛" 故事開始的時候,MEW和Tong丟失了寓意"友愛"的鼻子 暗示後來彼此的分別 此後的分離使這種"友愛"在彼此的心中漸漸升華 多年之後的邂逅,友情已經變為"愛情" Tong曾經嘗試買那個鼻子 卻受到女友的干擾 暗示愛情的波折以及其內心的斗爭 後來在Ying的幫助下Tong終於入手了新的鼻子 又為後來Ying撒手將Tong送給自己深愛的Mew做了鋪墊 結束的時候,Mew終於從Tong那裡重新得到了新的鼻子 小木偶似乎終於完整了 但是新木偶鼻子的尺寸和原來的木偶不合 寓意他們終究不能在一起 故Mew的哭泣 既包含找回愛情的幸福,又蘊涵相愛卻又要分離的無奈 商店裡的少了鼻子的木偶,又暗示著等愛歸來的TONG。 小木偶貫穿影片 為時空穿梭之際第一個出場之物,又是電影結束之際最後一個謝幕之物 導演手法的高超以及電影的深度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