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找一篇影評

找一篇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24 06:04:57

㈠ 求一篇1000字左右的影評

《我是傳奇》影評——人類因為某種病毒導致幾近滅絕,在荒蕪的紐約,身為舉人的科學家,獨自一人生活著,試圖破解這一毀滅人類的病毒。整部大戲,一個人,一隻狗,堅毅的生活,頑強的生存。故事情節簡單,甚至可以說有些俗套,可就是這么一個科幻片,卻在首映時狂攬7600萬!使美國電影市場猶如噴井式的在這2007年末又掀起一層滔天巨浪。而圍繞著一連串奇跡的人,就是此片中那唯一生活在紐約的黑人--威爾,史密斯。這個片子的名字我看取的實在是不錯,不是針對劇情,而是針對威爾,史密斯這個人。他在當今好萊塢的確是個傳奇了,自他接受的電影,種類繁多,從動作到科幻,從愛情喜劇到劇情片,他能演任何題材的片子,並且每部作品都是票房冠軍。就只這一點,放眼整個影壇,真是除此一家,別無分號!在西方世界裡,我是傳奇這樣的類似科幻驚悚片其實在這個日子上映非常難以討好,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合家歡樂的節日,都喜歡看喜慶幽默的電影,可就是這么個完全不符合西方人們定義應該是在節日里看的片子,卻硬是敢逆著這小半年低糜市場上市,並且取得了如此如此令影評人震驚的成績。7600萬,這個恐怖的數字超出了所有人預期的范圍,無怪乎製片人和老闆笑的嘴都閉不上,連連誇贊威爾,史密斯。因為威爾,史密斯值得他們的誇贊,我相信美國老百姓能夠進入電影院,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威爾,史密斯,這就是史上最有權威的男影星的實力,權威!所以這個「我是傳奇」在我看來,更符合現實生活中的威爾,史密斯,而不是電影里那個虛構的人物。很多人在看完電影後,對於影片很有些微詞,但看了那麼多的影評,幾乎質疑的都是導演的功力以及某些情節的設置不合理,但是對於威爾,史密斯幾乎算是一邊倒的給予肯定和贊美,而我對此的看法是,我是傳奇這個片子,其實很完美,很經典,刨除威爾,史密斯,其實這個片子有很多可以稱為經典。首先,對有些人質疑前半部分經典,後半部分草率,尤其結尾,更是有垃圾的嫌疑,在我眼裡,結尾恰恰是非常值得稱道的,想必大家都看過,這幾年類似的電影,無論是驚變28天,還是驚變28周,或者DOWN OF DEAD,或者生化危機系列,結局幾乎都是大通小異。象28天和28周,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逃出升天,結果卻是席捲了整個世界。而OWN OF DEAD 更是跑到島上發現那裡的人也是感染者而所有逃出的人全都GAME OVER。至於生化危機系列,由於游戲的緣故以及想拍續集的暴利趨勢,使的每部結局都不是圓滿收場,而是昭示著更大的危機即將出現。這么看來,就好象但凡病毒導致人類變異毀滅世界的電影,結局如果不出人意料,不驚世駭俗,不讓觀眾們張大著嘴巴腦海里徘徊著「竟是這樣!」而會認為拍的很失敗。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樣邏輯以及想法,在我看來,結局的驚變固然是需要的,固然能夠給影片錦上添花,但如果千篇一律,反倒成了俗套,而「我是傳奇」恰恰走回了很多年前我們認為的俗套--最終人類研製出了解葯,這個世界還是被挽回了。我是傳奇敢於在前一種結局大行其道的整體氛圍中不依照潮流而行,僅僅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欽佩,何況它所設計的這種結尾又恰恰超出了所有觀眾的預料,至少對於我,在觀看的時候總是在猜測結局應該是非常絕望的,或者維持著現狀,甚至當女人說有個隔離區時,我也跟威爾,史密斯的想法一樣,沒有什麼所謂的隔離區,等歷盡艱辛到了後卻發現,又將會是另一個夜魔之地,而我按照著自己的「經驗」如此判斷之後,卻在面對著真正結局到來時,有了意外,所以說,此片的結尾我覺得恰恰是成功的,當世人都在劍走偏鋒只時,你正常拔劍,反倒取得了跟好的效果。而且對於有些人說威爾,史密斯領悟上帝太過迅速,之間沒有什麼過度,沒有一定的情節鋪墊,我則不以為然,試想,在那樣一個絕望的年代,人的想法絕對不會和現在我們的想法一樣,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沒有什麼大的動亂和坎坷,我們怎麼能理解在那樣一個人類滅絕,而且全都變成吃人的魔鬼世界裡,能夠存活下來的人的思維方式。換句話說,當威爾,史密斯三年來認為自己也許是這個世界最後一個人類之時,卻有兩個人在他一心尋死之時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而他僅僅是在餐桌上發了一頓脾氣,而後自己躲在浴室里,想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就接受了這個現實。這樣的一個人在面對著從不心上帝到最後的相信上帝,還需要有多大的過度,多大的鋪墊來幫助他慢慢的,仔細的慢慢體會出這個上帝的萬能?我覺得在那樣一個危機的時刻,在他的眼中,破碎的玻璃顯出那樣的一副圖案,耳中聽到女兒聲音,足以讓他瞬間有所頓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過於收尾之嫌。至於說什麼裡面變異人類的造型問題,我覺得這有必要和本片的題材聯系在一起來討論,說實話,我是傳奇真正該遺憾的是誕生晚了,如果它在驚變28天之前面世,那我想現在該受到責難的就不是前者,而是後者了。並且對於造型的設計,確實比較象生化危機里的某些造型,但我想人類在這一點上估計已經走到了極限,再怎麼想突破也不太可能,試想,你總不能期望因為病毒產生變異的人類會變成其他動物吧?貓?狗?還是獅子?所以在這點上責難,我覺得沒什麼必要。並且我對於有些人自己的觀察力不足卻還對著電影說三道四很反感,象有些人說紐約三年荒蕪,威爾,史密斯家怎麼還會有電?我真是為導演的苦心不足,在影片開始階段,當威爾,史密斯從外面打獵回來時,導演特意給了發電機一個特寫,不敢停留的太長,怕影響劇情的連貫,並且是安排在他鎖上那道厚重的大門之後,希望發電機的特寫鏡頭出現的更合理,這種煞費苦心換來的居然還是「怎麼會有電」的置疑,我真是無語了。並且我想說的是,這樣一個科幻片,絕對不能象某些懸疑推理片一樣進行著100%的推敲,不然你不會獲得觀賞的樂趣,只能陷進找茬懷疑的疲憊當中(當然,也有人正是以此為樂,那就另到別論了)。總的來說,這應該算是今年非常不錯的電影,而且再一次證明了威爾,史密斯巨大的票房號召力,很符合這個電影的片名---我是傳奇PS1:片中威爾,史密斯對女人介紹歌手的那段對話,可以稱為本片畫龍點睛之筆,借用威爾,史密斯講解那個故事的機會,向觀眾點出了威爾,史密斯內心深處到底一直堅持著的是什麼,他的理想到底是什麼。而本片最後的女人的旁白也恰恰呼應了這一點。不過在我眼裡,如果非要給這部影片選一句最能讓我有感觸的話,我則選擇威爾,史密斯在電台里的那段錄音,三年來這從沒有改變的話,在我眼裡卻是人類最終能夠生存的根本,一種莫名的希望,一種無言的堅持,一種對生命最高的尊敬。"我是羅伯特,內羅.我是紐約的倖存者.我在所有AM頻道上進行轉播.我會每天中午在南街海灣,當太陽升到最高處時.如果你能聽到我,如果任何人能聽到我,我能提供事物,我能提供住處,我能保障你的安全,如果你能聽到我,任何人,回答我,你並不孤獨."

㈡ 求一篇任何電影的影評

讓子彈飛 集黑色幽默 動作 感情等於一身 很好看
讓子彈飛》的一些暗線,隱喻,野心和吹捧。 姜文拍電影,也圖個被認同。他的四部風格各異的電影,都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每一個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內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電影表現出來的選本、選角的眼光,節奏、鏡頭的把握,講故事談思想的水平等硬實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聖。但姜文不滿足,他追求更廣闊的認同。《鬼子來了》被禁,《太陽》票房不佳,這些不認同的聲音在姜文心裡絮絮叨叨揮之不去。
兩年多後,姜文射出來的,是經過精心構化,尋求破局的子彈。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眾,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認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賺了。
我從沒見過國產導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這野心聽起來又如此的不可實現。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脫離大眾,大神要高於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認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認同。大眾同行還算容易同時取悅。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這三群,在態度上冰炭不容。
現實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贊之後,電影自身素質迅速贏得了同行和大眾的青睞。 廣大小裝青年們在短暫的觀望後,看到寧財神同學的一句「姜文王朝來了!」後立即拜倒投誠。羅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來,「日,評價這么高,不至於吧。(這電影沒啥思想啊)」,「下次拍個更有追求的電影」,「你們到底為什麼激動啊」。 更極端一些的人開始咒罵,「姜文背叛了我們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著,也能掙錢」這種事在他們眼裡是沒門的。 「你媚俗了大眾,讓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經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諷刺了,你就已經跪下了!」。
連我這個不合群的小裝青年,看完後也充滿了疑惑。前兩小時被導演帶著高速狂飆,爽透了,結尾的節奏變化卻讓我無所適從。張麻子打倒了黃四郎, 最後卻一無所得,兄弟女人也離他遠去。他騎著白馬緩緩離去的場景讓我十分落寞。雖然最後的那場「起義」傾向危險…但這就是姜文電影里想說的么?
子彈呼嘯而來,透體而過,我卻沒一點感覺,好像沒打中一樣。搞的我連影評都不想寫了。
姜文說:「讓子彈飛一會兒」。
電影的開頭,張麻子對著白馬開了一槍,這槍瞄準繩結,打中卻不打斷。白馬繼續跑,繩索已不能吃力。讓「子彈飛了一會」,繩索終於斷裂,白馬才四散跑開。電影的結尾,姜文對我開了一槍。 白馬在我腦中賓士一夜一天,繩索終於斷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見了那思緒拖出來的暗線,就會明白寧財神說錯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到來」
影評這么多,吐槽點最多的就是周潤發飾演的黃四郎了。這個地主惡霸,說單詞,玩「介錯」,還總要拽拽文,錢也多的離譜。這些特質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開暗線的線索,就在於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線,幾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姜文專輯看《讓子彈飛》《鬼子來了》《太陽》的朋友可以到銳影網www.ruifilm.com在線高清觀看 。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么? 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 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 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么? 當然不是
電影里很明白的說了, 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啟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勛,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 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邦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 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 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
問題是,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 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 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 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 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 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夥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 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我更傾向於後者, 因為黃四郎和張牧之,顯然都在日本混過不短地時間。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 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
日本人不愛上吊愛切腹,他們覺得切死自己挺光榮的。 但切腹挺難操作,一刀捅進去,一時死不了還特別疼。身體倒得七扭八歪,掙紮起來滿地的血,死相難看,特別不體面。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讓一個信賴的朋友當「介錯」。介錯人手持長刀站在其身後,在自殺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間砍下他的腦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錯就相對冷僻。 更別說在沒網路和電視的1920年, 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相當熟悉的人,根本說不出這倆字吧。
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說「要是這三個人供出我來,我就切腹,請兄台當我的介錯」。 張牧之說「你搞錯了,介錯人用的是長刀」。兩個人應該都在日本待過相當長的時間。 尤其是黃四郎,好端端的中國人沒事誰能扯到切腹去。張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為1904年蔡鍔回國後就沒怎麼去日本(其實我也不熟,蒙的),作為蔡鍔的手槍隊長,張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鍔病重去日本治病,當時張牧之一定跟著去了日本,但估計這段時間他可沒興趣研究什麼切腹。何況11月初蔡鍔就病逝了。
回答了這5個問題後, 我們重新看黃四郎這個人。 他留過西洋,也留過東洋。說話愛拽文,冒成語,國學功底算不錯。你若把他看作一個土財主,這些設定顯然有很蹩腳;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 那些設定就很恰當。
黃四郎,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土財主。 他是一個腐化的前革命者,現當權派。 在鵝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總結一下暗線:
1900年,張牧之追隨蔡鍔到日本,並與黃四郎有一面之緣。
1900-1911年,張牧之和黃四郎在同一個革命陣營,但無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義,黃四郎為核心成員。 10月30日,蔡鍔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張牧之也算核心成員。
1911年-1920年.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黃四郎,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利斂財。他投靠了實力軍閥張敬堯(還是張宗昌? 其實我沒聽清楚。 總不能是張孝准吧)這座靠山後,愈發肆無忌憚,橫征暴斂,更以故鄉鵝城為根本苦心經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其財。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張牧之,不求權錢,繼續追隨蔡鍔。 1916年蔡鍔死於日本,此後張牧之對時局失望,乾脆落草為寇。
1920年, 張牧之馬邦德來到鵝城,電影開始。張黃鬥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鵝城起義,勝利後張牧之分文不得,心愛的女人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走了。這場「革命」,正如當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麼也沒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別的man抗走了。
這就是姜文在此電影里內藏的政治隱喻。 誰會投入革命?蔡鍔這樣的英雄會,袁世凱這樣的梟雄會,但最後得權的一定是袁世凱;張牧之這樣的爺們會,黃四郎這樣的投機者會,但最後得利的一定是黃四郎。 當張牧之再次掀起鵝城革命,他不為財也不為權,不為女人也不為大眾。他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如果你們覺得這個隱喻還不夠過癮, 鴻門宴上還有句台詞。「彼時彼刻?」 「恰如此時此刻」(謝絕聯想,請勿跨省)。
問題6:姜文要干什麼? 「讓子彈飛一會」

解決了前5個問題,我們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時取悅小裝,大神和官府三個群體了。 那就是打時間差。這是一部讓子彈飛一會兒才能被解讀出的電影,子彈中的火葯藏在喜劇和商業的外殼之下,躲過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無誤的指出黃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統治階級的惡棍,配合最後的「鵝城運動」,那這片死的絕對比寧浩的《無人區》還慘烈。等子彈飛完,官府醒過神兒來,影片都下映了。
從技術手段來說,姜文為追求這個飛一會兒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將每一條重要的線索後埋一個包袱以轉移注意力。 比如張牧之剛剛自陳身份,說自己跟松坡將軍混過。 觀眾還沒轉過筋想清楚松坡是誰,葛優就跳出來插科打諢:「那一年,我十七歲,她也十七歲...」。在逗笑大家之餘,將觀眾的注意力從「松坡」,「十七歲」這樣的線索上轉移開。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電影愛悄悄的牽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彈對著官府打,未免自討死路。他准備打向誰? 這就是本文最後要討論的問題,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們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別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寫。我覺得他把槍口對准時下電影界,對准某位電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掙了」。這點野心,觀眾都看的出來,也不難理解這句有點揶揄悶頭掙錢的馮小剛。馮導豈是在於這點揶揄的人?還主動客串了湯師爺,和葛優聯袂出演賺錢眾。(馮導不但拍片賺錢發揮穩定,客串也是穩定的頭五分鍾就死。)湯師爺落水而死, 葛優演的馬邦德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湯師爺。 可以說,在電影里,葛優代表了馮小剛。馬邦德說的,就是湯師爺說的。也是馮小剛說的。
湯師爺要賺錢,他向誰跪? 官府代言人「黃四爺」。 他怎麼著掙錢? 黃四爺帶頭出錢,其他人就得跟著出錢,回頭把錢還給黃四爺,得利三七開。
張牧之要站著掙錢,也得在湯師爺的配合下,先忽悠「黃四爺」先出了一百八十萬兩銀子才行。
關鍵問題來了,湯師爺想賺錢得跪官府代言人黃四爺,馮導演想賺錢得跪那位爺?
時下電影圈裡, 有沒有一個「爺」,是公認的官府代言人呢。這位爺,如果像黃四爺一樣惡劣,已成中國電影的毒瘤,就夠好了。這位爺,如果像黃四爺一樣發家,先投身於「導」,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攏,終究成「爺」,就再好不過了。
有沒有這樣的一位爺,讓姜文這種爺們電影人覺得。「X爺,沒有你,對我很重要」。線索還在電影里
理解子彈的政治隱喻,突破點在於姜文相對於原著,對故事發生時間的改動。
理解子彈的現實所指,突破點在於姜文相對於原著,對角色姓名的改動。
在原著里,黃財主的原名叫黃天榜,」黃天棒」. 在電影里,叫作黃四郎,「黃四爺」。
韓三爺,您得多麼的無畏,才敢於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這片兒的出品人上? 您給這電影投了多少錢來著, 別是一千八百萬
(原著師爺姓陳,沒縣長這人。 電影里分別安上湯,馬二名。將將是個「馮」字,有點附會,放括弧里圖個好玩吧)
在電影後半, 張麻子對著黃四爺派出來的馬車,虛射一槍,「讓子彈飛一會」。 片刻,槍聲四起。
《讓子彈飛》上映一會後,終會成燎原之勢。其它手裡有槍的導演,編劇,演員,雜志,評論家們,都會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彈打出去。
姜文必將瓦解一個「三爺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讓黑馬們倒下,白馬們得以掙脫沉重的束縛。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來臨。他會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讓別人搬走。自己騎上白馬,悠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化為一個傳說。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㈢ 我想找一篇電影的影評《盛夏在左,光年在右》,謝謝

有兩篇文章,不知道哪個是你要的

一。
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盛夏、光年點綴的美麗,Eternal Summer,帶來彷彿永恆卻總是在流逝的似水光年。殘碎的青春的故事在這個盛夏里靜靜的走來,又悄悄的離去。或許這就是一個奇怪的現實,愛戀也許會永遠的藏在心中,僅僅淡落在彼此的記憶里,沒有任何人會碰觸彼此心中的那一根輕柔而顫動的弦。
當深藏在彼此內心中的依戀淡淡的被打開時,也許還在刻意的含蓄的掩飾這場不知所措的感情。也許從來沒有想到,就是在日久的陪伴下而萌發出的一種淡淡依賴的情愫。

這部影片里,彌漫著頹廢而沒落的青春色彩,淡淡的校園色調的鋪蓋下,依然是一種很低沉的色澤。殘缺的愛和相互的理解和認知也許就是這最動人的地方,男生與男生的耽美,男生與女生的含蓄,就是在那片沙灘里,也許就是在那片淡淡的海洋里,隨著落日晚霞的消沉而走到了最和諧最溫馨的結局。

「我們的友誼開始於一個規定。」或許當初正行拒絕了老師的請求,也許就沒有這段是有非有的友誼,也許就沒有這段是有非有的愛戀。或許守恆還是往昔的調皮好動,也許他永遠也不會發現自己內心隱藏許久的寂寞,他也許只會在失落中度過這淡淡的生命。或許慧嘉沒有這種失落而又疼痛到欣慰的變化,慧嘉也許會帶著她的飄飄長發和著正行奔跑在台北的大街上。

宇宙中的行星和恆星安靜地存在著,直到彗星出現,彗星就像時光長河中的一段偶然,而所有的規則都會在彗星到來的那一刻失去意義。幼年的時候,老師的這段話也許一直都會隱藏在真心的心裡。當正行與守恆在生命之中相遇的時候,擦起了一片火花。

當慧嘉因為被老師羞辱而和正行蹺課時,兩個人獨自乘坐去往台北的列車散心。兩個人奔跑在台北的街道上,兩個人親密的抱在一起,兩個人一起住在賓館里。慧嘉和正行兩個人靜靜的躺在賓館里的床上,兩個人緊緊的相互擁抱。當慧嘉的眼裡滿是這個平日里不起眼,只有淡淡的微笑而沉默寡言的男孩時,她將自己的靈魂與身體一起交給了他。當伏在紅唇上的男孩的嘴唇還沒有在這片干脊卻又鮮艷的土地上深埋時,當覆在女孩嬌小而輕柔酥軟身體上的男孩軀體還沒有親密的和女孩融為一體時,正行突然停住了自己的動作。他並沒有佔有她的慾望,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內心,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失落的疼痛。

「你是不是喜歡他?」「……我們是很要好的朋友。」或許是一種敏感,或許是一種依賴而不肯放棄,在苦苦的追查中,在一陣很平靜而有氣氛很洶涌的對話中,慧嘉開始明白了。或許正行並不是愛他的,在他的心裡也許已經根深蒂固的有了一個更為重要的人。

當在慧嘉的對話中,正行才真正的發現了自己內心裡守恆的不可替代的位置。而這個事實是那麼的不可接受,是那麼的讓正行感到一種害怕。他選擇了逃避,他選擇了躲避守恆的目光,甚至是慧嘉,他也總是一中很漠然的態度。他不敢正視這件心裡的積垢,他害怕這個現實,她把這當作是一個秘密,暗暗的隱藏在心裡,始終不肯打開。而只有慧嘉,只有這個同樣沉浸在一種失落的悲傷中的女孩,才知道這個他縈繞在內心裡的心結。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最近失戀了。」慧嘉選擇了傾訴,在一場籃球筆賽,一次雀躍的歡呼外表下的眼淚中,她向著守恆說出了很久以來藏在內心的故事。他們相愛了,就是在那片昏暗的微黃路燈下,兩片嘴唇相互吻在了一起。這也許是另一場失落的開始,也許又是另一次內心大門的敞開,也許有發掘了另一個很深邃的心靈。

「剛剛慧嘉有打來,你在騎車沒有接到。你們最近很熟啊,所以你們在一起咯。」 「慧嘉是我的好朋友,你是真的喜歡她,還是玩玩而已?」當正行在很低沉很嚴肅的的聲音下問守恆時,當正行默默一個人在公車後排落下眼淚時,他也許想到的是內心的矛盾,是應該開心還是應該失落。他不知道怎樣來看待這一系列的背叛,慧嘉愛上了守恆,而守恆卻沒有告訴正行而瞞著正行偷偷的和慧嘉戀愛。他痛苦的踟躕著,這或許對他是一種解脫,他脫離了慧嘉的矛盾愛戀,可是他又失去了擁有守恆的感情,一個悲傷的離別。

「那……我和慧嘉……」當看到慧嘉突然造訪守恆的系舞會時,正行不經意間的問到守恆。守恆面對的是一種令頭皮發麻的尷尬,於他看來,這也許是一個很奇怪而有很據有選擇性地難度問題。他躊躇著,一遍又一遍地讓正行重復著這個問題,或許他是想讓這個問題不斷的敲擊他的內心,也許他也在尋找著這個問題的答案,他擁有一個很好很好的朋友,他擁有一個很好很好的女朋友,他很難抉擇。這也許就是人在感情之上溢於言表的貪婪,他想擁有所有的真情,而感情的代價是很難負起雙份的現金的。

「我們不是好朋友么?好朋友有什麼不能說的?你現在還在瞞我什麼?」當守恆的話一字一珠的針鋒相對的指向正行的內心時,正行的淚落下了,他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好說的,也許就只有逃避,逃避開來好朋友的追問才能狗很平靜的生活下去。「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我們的事不要老是摻和在一起好么?」正行的話響在心裡,這也許是為了守恆的生活,他於心底是愛著守恆的。

「好朋友是吧?好吧……我告訴你,我從來就沒有自願做過你的朋友,都是老師逼著我做你的朋友的。」正行對守恆說道。或許這就是一場掩飾,一場根本騙不了人的把戲。他的眼神,閃爍著一種戀戀不舍的火光,他的心裡,也許還有著一種揮之不去的依戀。但是他決絕的離開了,他狂奔著,在狂風里跑著,他想甩去這一切的痛苦,雖然這是一筆百無聊賴的徒勞。

或許就是這場終於張開內心的對話,讓守恆也敞開了自己的內心,他正視了和正行的戀情。他騎著車在公路上肆意的狂奔著,卻不經意間在路上出了車禍。正行在接到了電話後,匆匆的把守恆從醫院接到了自己的家裡。而在公路上盤桓行駛的過程中,守恆輕輕的將自己的頭依偎在正行的背上,透著襯衣的溫度體會著正行後背的溫度。

「你可不可以答應我一件事。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們都要好好的在一起。」當正行給慧嘉留下了這樣的話語時。隨之而來的應該是一種破裂的感覺,一種彷彿青春在這片陽光下撕碎的感覺。在正行的家裡,守恆主動的和正行發生了所謂的關系,他輕吻著正行的嘴唇,他撫摸著正行的身體,他趴在正行的背上,從他的身體里進入。他們在夜幕中開始了這份耽美的戀情。或許仍然是一種不可躲避的矛盾,正行選擇的還是離開,他還是撥通了慧嘉的電話,把正在熟睡的守恆留給了慧嘉來照顧,自己悄然的離去。

「後來正行出現了,我做什麼事情他都陪著我。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後來你也出現了。我真的不能失去你們兩個的任何一個。我們真的長大了,人長大了,真的什麼都變了。」這是多麼的痛苦而有悲傷的對話。當守恆含著一種哀傷的淚水對著前來的慧嘉說道時,他表現而來的是一種脆弱和一種放不下。他愛著一位這樣善解人意而又溫馨漂亮的女性,他同時有喜歡一個自己最最要好的同性朋友,他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面對的是一種選擇,選擇自己的喜愛與選擇自己的未來。可以說,守恆也許就是那種永遠放不下的人,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這樣的一種情感,追求可是有放不下理想。或許這就是人的貪婪,永遠想十全十美的得到一切,而現實往往是事與願違的。

「好朋友有什麼不能講的?」

「你聽了這個秘密之後,還會不會在想和我做朋友?」

「余守恆,我不是真的和你當朋友,我是真的喜歡你。」

「我有一個秘密要告訴你。其實我一直都知道,你是被老師規定的。我一直知道,你不是自願跟我做朋友的。我本來要讓你跟我一起被罰。但是,我發現我沒有辦法。我真的太寂寞了。康正行,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不曉得怎麼來形容這種復雜的心情,當三個人在蔚藍的海水蔓延上岸的時候,都暗暗的留下了眼淚。當海風吹過發梢,當海風吹拂起三人的頭發,一種莫名的酸楚用上了心頭,這是一種很輕浮的傷痛,沒有很強烈的感覺,沒有過分洶涌的麻醉,而只有一種沉澱的難受。眼淚很難來表達出一種殘碎的美麗。

我喜愛這部片子,是一種很落寞很含蓄的故事,一份很淡淡卻又很洶涌波濤的感情。三個人的世界,三個人的電影,三個人的悲傷。一份青春的疼痛,三份不知結局的愛情,一種不知結局的未來。這也許就是一種朦朧的愛戀。我們每個人可能會有著同樣的經歷,同樣的故事,只是綻放在不同的季節,或許不是盛夏,或許不是一種光年。也許就是一份愛,不需要著上過多的色彩,不需要太多的季節時間的搭配,它定然會有著一種很本源的感動。

在這里,男孩與男孩的愛戀並沒有太多的其他顏色,應該是一種很純真的,純正的愛情。耽美的美麗就在於他的一種本真和純粹。當兩個男孩繾綣在床笫之上時,沖之於內心的是一種很自然的愛情。同性間的愛戀或許並不一定能夠盡如人意,或許逃不開世俗的視線鄙視。但是他們有著最純粹的人性本身的吸引,或許比那些純粹為了利益而結合的異性戀更為真實更為偉大。

青春的痕跡或許就是這么的不堪一擊,或許就是這樣的在海水的沖擊下就化為退浪緩緩的流下岸去。當我們在若干年後再次以一個平常而輕松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時,我們可能會很輕松的發現了我們生活中的種種殘缺,種種不盡人意之處。這是一部喚起我們內心真心的電影,在一場耽美的愛戀中,我們發現了自己落入了一個自己都難以解釋的矛盾陷阱之中,我們生活中還有沒有真實的愛存在。

兩個男孩,讓我們審視了自己虛偽而不肯顯露的外表,耽美,或許,讓我們看到了更多,也許就是發現內心的缺憾與失真,這也許就是這里最為可貴的地方。

二。
No One Wishes To Be Lonely,Neither Do We?
沒有人應該是孤獨的,
我們呢?

打開了我的心門,走進了我的生活,
卻為何又一再逃離我的視線?

我隱藏,因為我喜歡上了一個不該喜歡的人;
我隱藏,因為我喜歡上了你喜歡.

我隱藏,因為我不知道這是友情還是愛情;

我逃離,因為我獲得了愛情卻不想失去友情;
我逃離,因為我擁有的友情和愛情讓我成了第三者;
我逃離,原來我們都只是徘徊在友情和愛情間無法權衡。

我愛你,你卻不明了;
我愛你,我卻不明了;
我愛誰,我都不明了。

為何你要打開我的世界?
為何你要走入我的生活?
為何我充當了那把鑰匙?

一種恆心的眼淚,

兩種情感的碰撞,
三種心聲的抵觸

羞澀,感傷,嫉妒,懵懂
青春,永遠都是那樣蠢蠢欲動
像盛夏午後暈眩的陽光
再也回不去的一光年

㈣ 請幫我找個影評

斷背山》英文影評,可以參考下內容:)~~

"Brokeback Mountain",it is a gay love story, I like it.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sincere love between the two and besides,the heros are handsome,especiallly Jack who has clearn blue eyes and red sexy lips.:) The question "will that matter so much wether you love a person of the same or opposite sex with you if you love sincerely" has been asked.Personally,i really admire their love.In this complex world to find a person who you care very much is a difficult thing.

During the day Ennis looked across a great gulf and sometimes saw Jack, a small dot moving across a high meadow as an insect moves across a tablecloth; Jack, in his dark camp, saw Ennis as night fire, a red spark on the huge black mass of mountain.

In the land where horses are horses and men are cowboys... this film is creating quite a stir but I imagine it'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US where horses are horses and men are NOT gay, no, no sir, never, no no, the good lord would not allow it.

㈤ 幫忙找一篇最近電影的影評

用愛織就生命的網——《夏洛的網》

20世紀的童話王國註定要銘記美國作家E·B·懷特的名字,其代表作《夏洛的網》與他的名字一樣廣為流傳.
《夏洛的網》是一本關於生命和愛的童話.在這個故事中,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愛則能溝通彼此,消除隔閡.所以當蜘蛛夏洛遇上小豬威爾伯,它們的友誼就能超越蜘蛛與豬之間的物種差異.在這里,生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沒有死生由命的悲觀,沒有人類邏輯中弱肉強食的現實.愛成為永恆的主題,它可以穿越任何現實的障礙,直達對方心靈的深處;它可以拋開任何世俗的習慣,讓生命的價值在蜘蛛網上蔓延.懷特讓夏洛織就一張生命的網,使每一個渴望溫情的靈魂相互交織,彼此關聯.
在童話的世界裡,生命是具有穿透力的元素.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友誼是《夏洛的網》體現生命價值的一種方式.在威爾伯歇斯底里的"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啊!"的哀號中,夏洛那一句堅定的"你不會死的,我救你"的回答猶如上帝說的"要有光"一樣穿透黑夜,振奮人心.夏洛說了一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的話:"我會做你的朋友,你醒過來,睜開眼睛,就會看見我."這就是夏洛的承諾,一個小小蜘蛛的承諾.為了這個承諾,夏洛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她不要求任何的回報,只知道"喜歡你所以就得幫助你;幫助了你,我的生命或許就會多些意義".看著一個朝夕相處的朋友在自己的幫助下贏得了更多生存的機會,夏洛的內心得到無限慰藉,她明白,對於自己這個渺小的蜘蛛而言,這就是最大的回報.在這里,沒有利益的誘惑,沒有權力的威脅,只有朋友間無私的關愛與生命中純粹的友善,一寸一寸觸摸讀者最柔軟的心房.
懷特是一位語言大師,在幽默風趣的文章中,那些最簡單,最直接,最容易為兒童接受的字眼充滿童趣,給上一代的兒童和今天的兒童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趴在窗檯上,抬頭看看夏洛的網,沿著那蛛絲之間的交織,我們一定能找到童年的感動與生命的啟迪.

㈥ 幫忙找篇影評

很多時候我們就象阿甘一樣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時候我們都遠不及阿甘,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輕易地半途而廢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這樣,就象片頭和片尾中那片隨風飄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一個轉身,總還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須盡力將它做得完滿,不要計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麼,你就可以越飛越高,你會發現,越往高處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並不是偶然。

阿甘有很多自己的理論,他坐路邊的長椅上和不相識的路上講述他的傳奇,他在每一個理論前面加上三個字:媽媽說。

----媽媽說,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嘗到什麼味道。

----媽媽說,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沒有。

----媽媽說,我只是告訴自己,當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就要盡力去做好它,比如我這輩子做了你的媽媽,這是我無法選擇的事,上帝把你給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須盡力做好你的母親,我做到了。

阿甘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這些話他都記住了,他說,笨人有笨人的作為。當珍妮叫他快跑的時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來,跑散了他記憶中第一雙神奇的鞋子,也發掘出了他的第一項潛質:跑。他一直在跑,開始是逃跑,後來他跑進了橄欖球隊,再後來跑進了大學,跑得了學位。在越戰戰場上,他仍是牢記珍妮的話,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榮譽和友情。

你不得不承認,其實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並不會因你的處心積慮而更接近終點,卻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給你的努力以一個最恰當的褒賞。他忠誠,所以在越戰中他獨自脫離了危險的時候,他仍然跑回叢林中去找他的戰友。他守信,他答應了戰友要共買一艘捕蝦船,但戰友死了,他卻在旁人不可思議的眼神中為他實現了遺願,也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財富。他執著,所以他會在珍妮離開後一跑三年,穿越了整個美國,一直不停,他告訴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東西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後,失去了雙腿的中尉一直對自己不能戰死在戰場上卻仍以殘廢之軀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惱怒,因為中尉是這樣一種人:他視榮譽高於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喚回他對生命的信心,使他發現,即使沒有雙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

阿甘並沒有遠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總是被聰明人嘲笑,他最愛的母親和珍妮先後離開了他......但對他並因為如此而沉沒,愛還在延續,他還有自己的孩子,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繼續,他不聰明,但他永遠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所以他也就贏得了榮譽,財富和愛,這些常人可能永遠不能兼得的東西。

這部電影為什麼如此深受喜愛?雖然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守信,執著,友善這些人性中最為熠熠生輝,優秀可貴的品質,看到了對生命的執著,對生活的希望,對信念的堅定.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人生.

當我們年華老去,回首來路,如果你可以對昨天的一切無悔,那麼你已經擁有了非常成功的一生。
阿甘正傳

㈦ 誰能幫忙找一篇英文影評

http://..com/question/53763739.html?si=1
http://..com/question/10474353.html?si=2

㈧ 請找一篇中國電影的影評

《武俠》的片名很容易誤導人。直到預告片和分鍾的片段曝光,我們一直以為這是又一部披著古裝外衣卻極有可能淪落平庸的所謂動作巨制,就像若幹部讓我們領教了新時代的武俠為何物的前作。武俠片作為中國特有的片種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觀眾心目中有太多約定俗成的東西,我們一方面懷念張徹、李小龍、徐克,另一面又為近十年來武俠片越來越荒腔走板感到無可奈何。《武俠》的公映日期「選在」7月4日,美國人的獨立日,或許不是有意為之,但風雲際會中,它擁有了一個從頭到腳都是橫空出世的樣貌。或許在李安的《卧虎藏龍》之後和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之前,這是華語影壇文藝氣質最為濃厚的一部武俠片,除了武打片段還讓人再想看第二遍的武俠片,歷歷數來委實不多。

陳可辛高調宣布他的這部最新力作要講「微觀武俠」,實在是一個聰明的選擇。作為一種媒介手段,電影最具優勢、也最有魅力的地方一般而言正在兩樣:大特寫和慢鏡頭。簡而言之,就是微觀。傳統武俠片最精彩最銷魂的部分其實不外乎打鬥,但嚴格說來這與「電影」無關,除去干凈利落的快速剪接,高手打架的場面一樣能讓人血脈賁張,蒙太奇只是讓它更熱鬧而已。陳可辛不滿足與此,他想讓觀眾看到熱鬧背後的門道,為此他搬來高科技手段助陣,使用大量特效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體解剖學試驗。如果說《卧虎藏龍》藉助視覺特效想要闡述一個人「為何被殺死」的高深命題,那麼《武俠》的態度則要謙恭得多:它只想解釋一個人「如何被殺死」。一定會有人認為「HOW」的問題在武俠的世界裡不足一提,有避重就輕之嫌,但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接近電影本位的東西,如果膠片能乾的事情紙筆、油彩或是樂符也能代替,那我們談論再多的江湖恩怨也是跑題。

還有人納悶海報上「甄唯武」的提法,覺得不知所雲。其實那大概是提醒觀眾三位演員在片中的戮力出演。戲份不多的湯唯在此按下不表了,但甄子丹和金城武(尤其是金城武)的表現驚艷得讓人回味。甄子丹這些年的用功和用心幾乎路人皆知,但他飾演的各種能文能武的角色並未擺脫固定的氣質,你可以把這句話理解成一個字:淺薄。但是《武俠》中的劉金喜因為隱藏了自己的秘密身世,先天就要求超級丹演繹出一個亦正亦邪的復合型人物,他必須藏得很深,但又不能深到弄巧成拙,畢竟觀眾單憑故事梗概就已經猜到了謎底。在密林告別的那場戲中,劉金喜捉摸不透的舉動迷惑了金城武飾演的徐百九,也迷惑了觀眾。甄子丹終於在演過無數好勇鬥狠的角色後,發現自己那雙不怒自威的眼睛還蘊藏著別的潛能。

金城武更值得特別贊揚。這位被稱為帥絕人寰的偶像派經過多年的淬煉,也經過在《如果·愛》和《投名狀》中與陳可辛的磨合,在《武俠》中來了一次華麗的變身,圓眼鏡、四川話、一根筋、強迫症,他似乎並非太用力,就讓徐百九這個角色看起來顯得完全是為他量身訂做。與這個有血有肉的儒雅智慧型形象相比,他在《赤壁》中塑造的諸葛孔明簡直就是一具假的不能再假的空皮囊。以李連傑(微博)的先例看,金城武憑借《武俠》獲得金像獎的肯定似乎也是可以期待的事。

㈨ 誰能幫我寫下或查找一篇影評和一篇書評

電影《活著》觀後感
福貴背著有慶說,雞長大了變羊,羊長大了變牛,牛長大了到共產主義了。。。。。。
這么滑稽的解釋,這么可愛的父子的對話,在《活著》里樸素地滲透出來,那麼真實地展現著那個特殊年代的特殊的社會文化,時代印記。
出生於富裕地主家庭的福貴痴迷賭博徹夜不歸,傲慢無視妻子的勸告,最終把全部的家產輸給了皮影戲班主龍二。妻子攜女懷子離他而去,父親責其不孝以杖相擊力衰猝死,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可戲劇性的是,到了六十年代文革期間,龍二也就是因為富貴家的房子被戴上了地主帽子,批鬥而死。影片故意放大了這諷刺性地結局,富貴內心從恐懼到慶幸的大悲大喜被葛優表現得淋漓至盡,也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各種社會政治運動造成的社會結構的大變遷,社會地位,社會角色,社會制度的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影片講述的第一個悲劇,就是福貴和家珍的兒子有慶的意外夭折。影片中人民公社和群眾性的大煉鋼鐵反映了大躍進的基本概貌。這是一場社會運動,包括徐福貴一家都參加了組織在當地小學校里的沒日沒夜的冶煉勞動,福貴憑借自己的手藝演出皮影戲娛樂工人,家珍則為他們端茶送水,甚至孩子也參與了徹夜無眠的工作。依據影片鋪陳的線索,因為區長要來到鎮區檢察,徐家被通知要求回到學校參加下一夜的勞動。盡管父母意識到了他們的孩子已是筋疲力盡,但還是勉強的叫醒了有慶,一路辛苦步向學校。福貴背著睡意朦朧神志模糊的有慶,一路上仍在為了晚上的勞動調動他的精神。那一夜,筋疲力盡的有慶在沉睡之時意外的被區長的車撞死了,這位曾是福貴的老戰友的區長也因工作的極度疲憊以致在駕車時睡著了。過度操勞造成有慶和區長的筋疲力盡是導致有慶死亡悲劇的直接後果。
這個意外的巧合是春生疲勞駕駛的錯嗎?是福貴逼著有慶去學校煉鋼鐵的錯么?還是根本就是大躍進運動、那個時代的罪過呢?
在親人以非自然方式逝去時,活著的人常會說:"如果不……,他就不會走了……"可是人生,畢竟不是電腦游戲里的"虛擬人生",輸了,絕望了,可以重新再來。如果不怎麼了呢?沒有"大煉鋼鐵"的狂熱?沒有王春生的汽車撞到牆?沒有有慶在牆下睡著?還是家珍執意阻攔福貴送有慶去學校成功了?也許有無限的可能性,但也許偶然中潛藏著必然,那個時代的必然,可以說這完全是一個社會政治悲劇。
降臨於這個家庭的第二個悲劇是女兒鳳霞的難產不治身亡,影片在此時也達到了整個劇情的高潮。
《活著》就像一部史詩,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紅色文化的大潮下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中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里,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導演也正是用以小見大的民間敘事來反省、嘲弄那個曾經史詩神話式的中國,反思人性人心的回歸,國家形象的建構以及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遷。透過個人生活來理解和解釋社會的運作、國家權力的實踐以及意識形態的推廣,解釋執著於「活著」的普通人何以被發動起來投入到一場場政治儀式中,最終政治、道德理念被內化,幾乎整個國家的民眾都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解釋如何使整個國家由一個傳統的禮制國家,轉變為以展示性和表演性為政治模式的「劇場國家」,並改變人們的行動邏輯乃至重塑中國國民性的過程和原因。
影片的結尾不像小說那般慘烈,小說里最後只剩下爺孫倆相依為命,電影略顯溫和,但也頗引人深思。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有如中國社會的變遷過程。影片中的絕望、無助、無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轉變,變為中國人在艱難生存狀態下的忍受。活著就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余華曾在小說的序言里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也許這是那個年代人們對於活著的理解,我只希望不會成為現代社會人們生存的現實。
饅頭長大了,就趕上好日子了。。。。。。

㈩ 什麼是影評怎樣寫好一篇影評

A.在看影片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做筆記,多記錄,寫作時候才能從中挑選你可以用到的細節。思考、羅列感動你的地方、你認為值得寫的角度,梳理影片的內容和思想,在此基礎上確定中心論點。確定影評的題目、評述的角度、中心論點,以及分論點、論述方式,找出各自的論據。
B.在全面、整體地把握影片主題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影評的論點,以下的論證就要圍繞這一論點而闡發。影評中心論點的提出,可以遵循一定的範式:影片通過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反映了什麼樣的現象或者表達了什麼樣的觀點。可以設置一個主標題,直接概括自己的論點;還可以在主標題之外設置副標題,主標題是對論點的概括,副標題則表明論述的角度或說明。一般來說,影評都有副標題。
C.評論文章的主體部分,在這一部分中,應當對提出的論點展開充分的論述。在論述中,應當把每一部分的分論點視作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小議論文,即首先提出該分論部分的論點,這一論點同時又是總論點的分支論點。繼而,應當設置論據,採用影片中對於分論點最有說服力的材料,加以佐證。接著,應進行論證。要對總論點進行層層剝離式的剖析。應基於文章的總論點展開論述,旨在對於總論點進行清晰、透徹的辨析。可以以總論點為基點,找到一個切入點,區分和設置不同的層次,呈現為層層遞進的態勢。然後,論者可以依層次進行論述,每個層次均應視作一個相對完整和獨立的部分,均應有每個層次的論點,均應設置論據,並進行論證。其論點、論據與論證的要求與分析法類同。
D.分析之後的綜合,既呈現為對於各分論的集中與概括,同時又應在此基礎上得出一個新的結論。這一結論既應與文章的總論點相呼應、相吻合,同時又應在前者基礎上有所深化和提升。或者論者還可由此引發開來,得出更為豐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義,使人獲得更多的啟示。演繹之後的結論,既是對於論題的剖示,也是對於文章總論點的應和。演繹式寫作的層次遞進,其最後的層次可能就是結論。也可以在完成演繹之後,繼續有所深化和提升,得出更為豐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義,這些都可由論者根據需要去把握。
E.應把字體寫得工整、清晰,給改卷老師留下良好的卷面印象,盡量避免錯別字。寫完之後如果還有剩餘時間,再仔細檢查一遍是否有錯別字,是否存在語句不通等問題,然後加以修改。建議不要進行整段大改。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