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2觀後感
㈠ 觀後感,題目:為了我們的明天
《為了明天》觀後感 範文1:
昨天,由學校組織了一次集體活動。是去電影院看電影。其實所謂的看電影我們是常去的。只不過事先並不知道這次的真正「意圖」罷了。像往常一樣,我們到了影劇院。然而出乎我們所料的。這並不是什麼所謂的「電影」。而是一種具有教育意義的專題片。具體什麼題材,我也不大清楚。畢竟不是專業的搞藝術人員罷。題目是《為了明天》,主持人是敬一丹。是個很出名的人。大概吧。反正我不大認識她。
總的來說,主題是關於青少年犯罪的事情的。看著一卷卷的案宗。不僅令人觸目驚心!說白了就是一些未成年的青少年「畫得押」。一些博士人員給介紹了一些案例。其實也都是常見的案例而已。
比如,第一件事「『小魔女』闖江湖。」講得是一個16歲的未成年少女去買手機。本來挺平常的事情。不就一部手機而已。然而,那些錢呢?那些所謂的「零花錢」也太多了吧?8萬多?太奇怪了。工作人員偷偷的報警。經過調查才知道,這些錢是她經常不去學校在外面鬼魂騙來的。第一個已經夠嚇人的了。可是,第二件、第三件......這么多這也算輕的了。說件常發生的事情,就是校園暴力,哥兒們義氣。本來是挺好的好朋友,由於在學校追逐一會,把對方的衣服撕破了。其實道個歉這事也就過去了。無所謂了。結果事情卻鬧大了。頂多打一架,合個好,還是朋友。可是經過旁人的挑撥,兩人又開始摔跤,最後又打起來了。日以黃昏,被打倒在地的學生,謾罵著勉勉強強站起來。走回家。殊不知,他已受了重傷。最終還是因為脾臟破裂失血過多而身亡。還有早戀的、吸毒的、黑客的......其實他們的起始點都是好心的,都並沒有敵意的。然而,他們的家境背景。多一半都是父母離異,父母拋棄造成他們的惡習。常人說,人性本無善無惡。他們性情的善惡完全取決於旁的客觀因素而已。
人們常說,青少年是即將開放的花朵;可是還沒等真正的綻放顯露迷人色彩醉人清香,就這樣匆匆凋零。不僅又令人黯然神傷。他們又有哪些過錯?無疑是那些所謂的「朋友」教唆的?還是其他?其實,我們還有更好的明天,我們還可以感受到更加燦爛的陽光;還能觸摸到更加溫柔的春風;還能撩起那更加清澈的泉水.......一切一切美好的夢,即將就會實現;一切一切怡人的風景,說不一定就在下一秒鍾出現。我們為什麼不去堅持自己的理念,堅持下去,等待光明?為何有反而走向那反方向,黑洞洞的道路,我們要摸索著走過去。可結果呢?卻一敗塗地........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的祖國就靠這些青少年了。國家的明天,就靠他們來托起。他們的肩上,寄予了多少的希望?真希望他們,能夠知道點什麼。希望他們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國家做點貢獻。這樣也不枉國家培育他。
想想再去那些失去家園失去校園的孩子,的青少年。你們還有什麼理由去犯罪呢?
我們這些青少年應該謹遵這些教訓。為了將來,我們都應該奮鬥起來;為了明天,我們都應該攜著充滿愛的心去迎接新的一天!
《為了明天》觀後感 範文2:
看了《為了明天》這部影片,那一幕幕觸目驚心的鏡頭,不斷地震撼著我的心靈。
中學生張瑜和王佳為了一件小事就打架,旁觀同學不僅不加勸阻,反而在一旁扇風點火、推波助瀾,引發張瑜和王佳兩位同學在放學路上再次大打出手,導致王佳內臟出血過多,搶救無效而身亡;中學生王亮和劉瑩早戀鬧出人命;十六歲的女孩因涉及毒品而喪生;李小敏從小過份講究吃、穿、玩,而淪為罪犯……
他們都是祖國的花朵,為什麼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呢?這引起了我深深地沉思。
他們無知、不懂法,生在優越的環境中,追求享受,心中只有一己私慾,把國法一股腦兒丟了。釀成悲劇,使家長、老師痛心疾首。
他們不求上進,沒有積極向上的目標。青少年是祖國的明天,祖國的希望,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認真學文化,學本領,把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學習上,不斷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不斷地增長才幹,長大建功立業,報效祖國。而他們卻忘了自己的職責,辜負了黨和國家的希望,也辜負了老師對他們的教育、培養。
他們忘了本。黨和國家為青少年的成長,為培養下一代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開創各種優越的生活環境和條件。他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忘記了黨的教導、老師的教育。我們的國家需要的是雷鋒式的接班人。雷鋒是我們光輝的榜樣,我們青少年應該學習雷鋒,忠於革命忠於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公而忘私熱情工作;像雷鋒那樣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艱苦樸素,認真學習。做一個國家所需要的人,做一個社會所歡迎的人。
黨的教育是陽光,國家的法律是春風。我們要從小學法、懂法、守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雷鋒式的優秀品質。要做到文明禮貌,艱苦奮斗,從小學好本領,為了祖國的明天奮發向上。
範文3: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來到電影院觀看了《為了明天》這部電影。電影里通過一些案例告訴我們應該終身遠離犯罪。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
電影向我們講述了六個真實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其中,《網路黑客,淪為罪犯》這個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這個故事講了一個16歲的青少年被電腦這個網路世界深深地迷住了。於是,他的爸爸媽媽借錢為他買了一台電腦。漸漸的,他迷上了「黑客」,便禁不住想試一試。他利用電腦破壞了一些公司的網站,導致工作不能照常進行,給那家公司帶來了重大損失。最後被警察依法逮捕。看了這個故事,我想:電腦已成為現代高科技產品,人們可以利用網路來查找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這個青少年卻利用網路干出了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不但沒有充分地利用電腦,而且還辜負了爸爸媽媽的一片苦心。他們四處湊錢為兒子買了電腦,不就是希望兒子能在這一方面有所成就嗎?可沒想到……最後,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而《校園暴力,觸目驚心》這個故事也令我頗有感觸。故事講述了兩個中學生因為一點小事而動手打架,後被老師看見、勸阻,並向老師保證以後不再打架。可放學後,在一些同學的起鬨和不正確的誘導下,他倆又開始氣勢洶洶地打起來。其中一位同學被打重傷,後因搶救無效死亡。這個故事又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呢?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全靠我們這一代接班人去建設。而同學們之間怎能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毆打,破壞友誼,並且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那麼,那些起鬨者又該不該懲罰呢?該!如果沒有他們那刺激人的話,也許就不會造成這樣悲慘的結局,也許那個中學生就不會死亡。我想:同學之間的友誼應該彼此好好珍惜,難道非要等你失去了它的時候,才會感到如此珍貴嗎?
這部電影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為了自己的幸福,我們應該終身遠離違法犯罪。難道不是嗎?
㈡ 宮崎駿作品觀後感
宮崎駿的作品雖然互有參差,但風格卻十分統一,每一部作品拿出手都有其值得一說的地方。似乎貼上「Ghibli」或者「宮崎駿」的標簽,這部影片本身就是質量的保證。在此選取宮崎駿作品幾個時期的代表作——分別是《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ユタ)、《龍貓》(とないのトトロ)和《千與千尋》(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並以此為依託來就宮崎駿的作品做一些評析,也是淺嘗輒止的欣賞。
《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ユタ/Laputa:Castle in the Sky)》(片長124分鍾/1986年8月2日首映)
1985年,Studio Ghibli(吉卜力工作室,Ghibli是地中海附近的一種旋風的名字)由宮崎駿和高畑勛一起創立,這個規模不大的工作室擁有最好的製作人員,但是工作室的基調卻是有一些反商業化。在這樣的環境下,吉卜力工作室開始製作《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是宮崎駿早期作品的著名代表。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之後的開山之作。作為宮崎駿早期作品的個案加以分析當然是再合適不過:
不論是《風之谷》、《紅豬》或者《魔女宅急便》——乃至於這一部《天空之城》——宮崎駿的大部分影片都以華麗炫目的飛行動作為亮點,幾乎所有的主人公都認為天空是夢想實現的地方。而《天空之城》則是宮崎駿飛行夢最初也是極端化呈現——相對的說,《風之谷》的飛行是戰爭需要、《紅豬》的飛行是對世界的逃避、《魔女宅急便》的飛行則本身是一種能力,無所謂夢與不夢——而《天空之城》中形形色色的飛行器、以及那個包含在「尋找天空之城Laputa」之間真正的「飛行」的內核,構成了《天空之城》最寄託夢之記憶的氛圍。
影片是一部由Jonathan 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而成的電影。其主要故事框架為:
??小姑娘露舒達是傳說中「天空之城Laputa」的後裔,其所坐的飛艇遭到空中海盜的襲擊而開始。爭斗中露舒達從萬米高空的飛艇上跌落下來……被故事另外一個主人公少年巴斯(PASU)所救。但嗅覺靈敏的海盜很快就找上門來了。兩人在逃亡的過程中被軍隊的人抓住。而為了避免天空之城的能力被壞人利用,巴斯和露舒達展開了一次冒險,並且終於阻止了壞人試圖統治世界的野心。
故事本身並沒有脫離當時動畫故事中常常出現的「拯救世界」的老式主題,還保留有英雄主義的影子,和對「人類」大主題的關注。然而《天空之城》一劇則充滿了很多吸引人的元素。電影近乎完美地刻畫出了故事所發生時代的世界景觀,有點科幻色彩(形形色色的飛行器),也有點神話色彩(天空之城),最讓人欣喜的是,作品有一種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諸如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黑漆漆的礦洞,飛空艇,如同泥塑般的機器人等等……這部作品甚至可以說是日本動漫畫界對工業時代的熱戀的開端——這種西方工業革命情結在那一部《蒸汽男孩》里表現的可謂極至,這也算是別的日本動漫畫工作者對宮崎駿的一種致敬吧。
《天空之城》充盈著緊張激烈的情節,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尖銳的沖突淡化得更耐人尋味——尤其是露舒達被巴斯所救的第二天早上,巴斯在屋頂吹著小號時,突然入鏡的那個俯視的小鎮風景。這一剎那間安靜的景象予人以深深的依戀與嚮往。這樣溫情的場面,在劇中還有多處:比如,巴斯和露舒達兩人站在飛艇頂上看著星夜的畫面;比如,留守天空之城的機器人拿開巴斯和露舒達墜落時壓在了鳥窩上的飛行器……而留守機器人那個寂寞的背影,它放在墓碑前的鮮花,它特意采來給露舒達的那朵鮮花……還有它在人類走後,一直看管著城市與墳墓的孤獨。
夢想是早期宮崎駿中顯性的主題:少年巴斯的夢想是要找到天空之城——他做到了,也收獲了友誼與冒險的經歷,並和露舒達一起經歷了考驗,一同走向了未來的生活;礦井裡的湯姆爺爺是一個串場的人物,但幾乎每一部宮崎駿的作品中,都會有這樣一個善良的人物:對生活與自然有著清晰透徹的認識,並給予主角人生的指點。湯姆爺爺在黑暗中傾聽著石頭的聲音……豈不是一個美麗的,追夢的姿態?而海盜們的夢想是收獲財富——自然,海盜的夢想也是夢想,夢想無所謂高貴與俗陋——更何況這一群海盜是如此的可愛,在與巴斯和露舒達相處的過程中,漸漸的顯露出他們善良的本性……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宮崎駿才願意讓他們最後收獲了大筆的財富吧?
宮崎駿的作品,大多數是女孩子的成長過程,男孩子雖然也出現,但女孩子顯然才是最為重要的角色。然而那些男孩子每每給我們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些少年單純而充滿熱忱的模樣,豈不是我們曾經的模樣嗎?只是我們在被社會浸染的過程中,如同是某種必然一般的漸漸失卻了對人生與理想的熱忱與希望。這也是宮崎駿的作品受眾面廣的原因之一。在它童趣而明快的表象之下,還總是有一個堅強的內核,有一顆關懷的心。宮崎駿所有的作品都在不停的討論心靈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所以在《天空之城》中,露舒達的心靈力量才最終戰勝了慕斯卡的XXX炮。而露舒達所說的那句「……我明白天空之城為什麼會沒落,因為即使擁有再高的科技,只要脫離土地,人就是不能生活的」,則更是宮崎駿對孕育了生命與文明的大地的深情贊美。也是對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中,人心漸漸為物質所侵害的一種反感。
《天空之城》在剪輯上還有一些生澀的地方,但音樂卻很飽滿。宮崎駿的音樂搭檔久石讓,就是憑借這一影片奠定了自己在日本電影配樂界最初的大師地位,而這一次的合作,也堪稱是久石讓配樂生涯的巔峰之作。
《龍貓(とないのトトロ/My Neighbor Totoro)》(片長86分鍾/1988年4月16日首映)
《龍貓》是STUDIO GHIBLI的第三部電影,也是真正的頭號作品,同時,龍貓也是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的形象代言,至今工作室的標識都是「龍貓」,每一部作品都必然會有一個龍貓的LOGO畫面。
因為這部電影,使這種虛構的可愛生物在全世界都家喻戶曉。宮崎駿本人的說法是:「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里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
正是這個宮崎駿在幼年時所聽到的傳說,以及他始終念念不忘的在鄉下渡過的美好時光,才促使他編織了這個精巧的夢。作為宮崎駿轉型期的代表作,《龍貓》雖然依舊帶有其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但視角卻開始了從「人類」到「人」的轉變。
影片的故事框架為:
小女孩皋月和妹妹梅跟隨爸爸一起搬入了鄉下的新居,由於爸爸經常要去醫院探望有病的媽媽,兩個女孩只得自己去認識周圍這嶄新的環境,而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兩個孩子體會到了以前從未感受過的欣喜。
有一天梅獨自在院子玩耍尋找橡樹子的時候,意外的看到了憨憨的小龍貓,小龍貓慌忙的想甩掉梅,卻把梅引到了正在睡覺的大大的龍貓身邊,……有一天下雨的傍晚,皋月姊妹等在爸爸下班回來的車站旁時,大龍貓出現了,皋月借給它一把傘卻被它當作非常有趣的玩具。
夏天快過去的時候皋月姊妹收到醫院的電報,媽媽身體不舒服,拖延了回家的時間,而梅又失蹤了——原來她想自己走到醫院看望媽媽,皋月四處尋找梅的時候,想到了龍貓,就這樣,龍貓喚來了貓巴士車,終於找到了迷路的梅,後來,貓巴士車又帶著姊妹倆來到了媽媽的病房窗前,遠遠的看到一切平安的媽媽,姊妹倆不知道有多麼快樂……
《龍貓》選取充滿著大自然氣色的鄉間作背景。使整部作品充滿著閑適而恬妥的溫情色彩。其間除了讓人心儀的童話場景,還遍布著對親情的描寫。
至今想起那個在寧靜的鄉間夜晚吹著奧卡利那笛的龍貓,都會有一種溫軟的感覺。想著與胖胖的龍貓一起在夏夜裡種橡樹……見到栽種的橡樹籽在月光下長成大樹……然後站在陀螺上隨著龍貓一起飛過田野。這樣溫暖而美滿的夏夢,是足以讓任何一個人動容的。(加上背景音樂,絕對讓每一個不忘記夢想的人哭泣,是感動的哭泣!!!!)
而片中的候車片段則堪稱宮崎駿作品中最細膩溫情的片段:頂著一片荷葉的龍貓、破舊路燈下昏黃的光暈、滴落著的水滴、以及龍貓的一系列細微的表情變化,從繪畫到影片的鏡頭調度都獨顯功力。尤其在小女孩等待父親的焦慮中,那種幻境般童真的陪伴感,更是尤感溫馨。
《千與千尋(千と千尋の神隠し/Sen to chihiro)》(片長124分鍾/2001年7月20日首映)
2002年2月17日,第52屆柏林電影節破例把金熊獎授予了兩部影片,讓評選委員們做出這一打破歷史的決定的正是日本導演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在柏林電影節的歷史上,還從未把最高獎授予一部動畫片——這一次,宮崎駿真正使動畫片脫離了幼稚藝術的范圍,並且向人們證明了動畫片同樣是嚴肅的藝術形式,它是適合所有人的電影。其作品中所帶有著的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關懷的思想終於被電影界真正的認同。對熟知宮崎駿的人來說,《千與千尋》並非是宮崎駿最好的作品,但卻是宮崎駿後期作品中最成熟、風格最鮮明的一部作品。因為宮崎駿終於完成了從「人類」到「人」的轉變,使他的作品在一個小的世界中卻呈現出了無限的張力。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現代,卻是一個帶有幻想色彩的作品。其主要框架為:
十歲的荻野千尋和父母在搬家過程中誤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小鎮。在那裡,千尋的父母誤食了給神吃的食物而變成了豬。千尋被少年小白所救,在鎮上的澡堂做工,但是她的名字被澡堂的主人湯婆婆奪走,只剩下「千」一個字。如果忘記自己本來的名字,千尋就永遠無法回到正常的世界;如果不及時救出父母,他們就會被吃掉。面對這些從未遇到過的困難,千尋從內心深處爆發出了「生命的力量」,最終拯救了朋友和父母,離開了這個幻境。宮崎駿的作品往往有關於一個少女的成長,而這一次的成長不同於《魔女宅急便》的成長,這一次的成長要更被動,是環境造成著這一次成長。
千尋是一個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女孩,她虛弱、從未遇到過危險,對外界一副冷漠、毫不關心的神情。然而,在困境中,她卻能顯示出令人驚嘆的勇氣和毅力。這不是尋常意義上的冒險,而是一次心靈的冒險。影片反映了千尋的成長過程。而作為一部動畫,它能將這種成長以更直觀的方式予以呈現。
最後,千尋不但找回了自己的,同時也解救了他人。而她所明白了的「要讓自己找回本來的自己」這一點,無疑是對於現代人的忠告。宮崎駿從孩子的視線出發,把整個故事講給所有人聽……同時也藉以千尋的經歷來影射現代人在溝通中所遭遇的困境,並依此探討現代人的生存狀態,解讀人類生存之意義所在。而宮崎駿,也以最東方的美德完成了一次奇異的成長禮。
影片除了千尋本身的成長之外,還另外衍生著多條支線,使影片因其復調性而更有其隱喻的含義。千尋身邊的人物以及各式各樣的精靈,無不在當今的社會中有著寓意式的指向。
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而變成了豬。從表面看起來似乎小題大做,但究其影片劇作的根源卻大有背景:「貪吃」是聖經中的七大原罪之一。而這七大原罪的根源就是人類對於性、對於錢、對於物質無休止的慾望。這是宮崎駿在對這個日益發展,日益畸形的社會的一種控訴。科技改善人的生活,也使人的生活更放浪。慾望越多,距離自己也就越遠——這一點在鬼神世界也同樣顯露出來。可見宮崎駿對這種生活樣態的反感之深。而故事的發生地——那個廢棄的主題公園——預示著所有的災禍都來自於人類本身的貪欲。而河神身上眾多污物,則更是人類污染環境的明證。
無面神的故事,則有著些許悲涼的色彩:漂泊無依的無面神偶然地走進了慾望之家,他貪婪地無節制的狂飲暴食,卻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在被慾望漸漸填滿的過程中走向了死亡——幸好有千尋,有千尋帶他離開,帶他到一個可以躲避風雨的處所(這又何嘗不是都市人偶爾念及的想法)。
寶寶的故事則更是因為千尋而圓滿。寶寶雖然已經有了成年的身體,卻因為始終躲在搖籃裡面而不可能真正的長大,而因為一次意外,跟隨著千尋外出短暫旅行的寶寶發現外面並沒有可怕的病菌,這個世界外面,是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而成長需要的,也只是一個廣闊的世界。所以,寶寶、千尋和無面人,乘著火車去往一個善意的地方,他們在黑夜的旅途中靜靜守侯著屬於自己的光明……直到遠處透出一道微弱的光亮……那裡有錢婆婆,一個善良的女巫,錢婆婆說:「用魔法做的東西,沒有一件是好用的」,錢婆婆送給千尋發帶:「這裡面是大家的祝福」——宮崎駿終於用他的動畫語言和風格,說出了對工業時代的眷戀,說出了對世界與人心的祝福。
宮崎駿被稱做是日本卡通動畫的黑澤明。他不但將日本商業卡通帶上了國際舞台,更創造出了宮崎駿式的人文精神。在一個電腦繪圖的時代依舊固執的採用手繪……反商業,反都會,深深地沉溺於對已逝歲月的追戀……這是他的偏執,也是他的魅力所在。所以他所帶給我們的歲月與夢的聲音,才會充盈著別樣的溫軟美感。
㈢ 魔女的封印讀後感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時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有些內容是為了告知感觸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談論作好襯托。這有些一定要傑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說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觸有直接聯絡的有些,省略與感觸無關的東西。
(2)亮明根本觀念。挑選感觸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練的語句清晰表述出來。這樣的語句可稱為「觀念句」。這個觀念句表述的,即是這篇文章的中間觀念。「觀念句」在文中的方位是能夠靈敏的,能夠在篇首,也能夠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佳選用開宗明義的辦法,把觀念寫在篇首。
(3)環繞根本觀念擺現實講道理。這有些即是談論文的本論有些,是對根本觀念(即中間觀念)的論說,經過擺現實講道理證明觀念的正確性,使觀念愈加傑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進程應注意的是,所擺現實、所講道理都有必要緊緊環繞根本觀念,為根本觀念效勞。
(4)環繞根本觀念聯絡實踐。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有必要長於聯絡實踐。這「實踐」能夠是自個的思維、言行、閱歷,也能夠是某種社會表象。聯絡實踐時也應當注意緊緊環繞根本觀念,為觀念效勞,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根本思路,可是這思路不是原封不動的,要長於靈敏把握。比方,「簡述原文」通常在「亮明觀念」前,但二者先後次第交換也是能夠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進程擺現實講道理時所擺的現實即是社會表象或自個閱歷,就不用再寫第四個有些了。
㈣ <<開心大冒險>>觀後感作文400字以上
開心大冒險觀後感
成人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就像兩個平行的空間,父母和孩子雖然同處一個屋檐下,卻各有各的想法,思考問題和處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
羅翰是玩具公司的銷售經理,每天上班都要遭老闆擠兌,老闆在電梯里放了一個屁也要賴到羅翰身上。羅翰總是笑嘻嘻,對老闆唯唯諾諾的一副窩囊的樣子。在家裡,他是羅開心的全職保姆,哄著孩子起床吃飯上學,既當爹又當媽地照顧羅開心。羅開心就和中國千千萬萬的小學生一樣,早上不想起床,看到考試就頭疼,喜歡玩遙控賽車,在學校會遭大塊頭的男孩子欺負,卻從不會跟老師或家長說。
羅翰和羅開心這對父子,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沒有思想的交集,彼此不理解,直到——一次地震讓他們兩個交換了身體,他們去體驗對方的生活,逐漸了解對方,走進對方的心裡去認識對方的世界。介入到對方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處理事情,各自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偶遇珠寶大盜,共同打敗珠寶大盜,最後又換回各自的身體,羅翰抱得美人歸,羅開心也更懂事了。
我們常說,父母和孩子要多溝通,要多了解彼此,多體諒對方,這件事說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卻往往很難。若不是自己親臨對方的處境,該如何深切地體會到呢?父母和孩子的興趣點和思考方嚮往往又南轅北轍。父母閱歷廣,常希望用自己的閱歷和經驗去指導孩子,而孩子往往更注重自己的需求和心理滿足,對於父母的命令式言傳身教往往不買賬。 代溝的形成,其實並不純粹是年齡的緣故,更多的是思維方式不同所致。小孩子的世界真的很難懂,他們會莫名其妙的熱衷於某樣東西,而在我們看來,那可能是一個無聊透頂的玩意兒。他們通常又特別認死理兒,愛鑽牛角尖,認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沒有變通,也不肯退讓,更不懂得從別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之前,有個小女孩跟我散步,她說她苦惱死了,於是我問她,你苦惱什麼呢?你只要看書考試,簡直幸福死了。她淡淡地冷眼看了我一眼,說,我每天都是兩點一線,周末還要補課,連出去玩的機會都沒有,我好想出去玩啊。然後又接著BLA BLA說了一堆,說著說著竟然就哭了。就因為一直悶在家裡不能出去玩就哭了,我趕緊安慰她叫她別哭了,同時我也不僅在心裡感嘆,小孩子的思維方式真是太奇怪了!
父母和孩子,有時候就像是兩個陣營的「敵人」,要達到溝通理解對方的世界,「靈魂交換」還真是個捷徑,但這終究只是臆想,畢竟還是要靠雙方多體諒對方,並且努力找到一個最好的途徑交流彼此的想法,了解彼此的世界,如此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親情關系。首先,應當是傾聽;其次,要毫不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三,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要學會換位思考。當然,因為閱歷和知識的限制,雙方自然不可能在同一個問題上完全一致,可至少通過交流和溝通,達到互相尊重和理解,父母能多傾聽孩子的呼聲更好地引導孩子,孩子又能多體諒父母,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成長為更好的人。
不光父母和孩子,不同群體之間,同樣互相不了解,多點交流,多體諒對方才行。
《開心大冒險》觀後感 東城小學 五年級【2】班 今天下午,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開心大冒險》。 電影中的「開心」是個小男孩的名字,他跟他的爸爸生活在一起,他的媽媽因車禍去世了。 開心很不聽爸爸的話,爸爸說什麼,他總是反著做,還經常哭著說: 「媽媽,爸爸不要我了。」 後來,地震了,開心屋子裡的大櫃子倒了下來,爸爸撲了上去保護了開心,當他們倆醒來,突然發現彼此交換了身體了,他們用盡了辦法,也沒有把身體換回來,開心只好去幫爸爸上班,爸爸也只好幫開心上學,他們體驗了對方的生活都很不容易,開心知道了爸爸上班有多難,爸爸也知道了開心心裡想的什麼。 有三個國際大盜,偷了一個寶石,價值5000萬元,他們身手敏捷,他們很厲害。 就在學校郊遊的時候,國際大盜把寶石放在了一個小熊的毛絨裡面准備逃走,路上遇到一輛送玩具的貨車,貨車突然一個急剎車,車里的小熊玩具全下來了,國際大盜也剎了車,老師讓小朋友們幫著叔叔們把毛絨玩具放進車去,開心把裝寶石的毛絨小熊從那個人的手上搶過來,扔到了毛絨玩具堆里!國際大盜們惱火,就派小魔女去尋找!開心的爸爸為了找靈感寫稿子!國際大盜為了找寶石!開心和他的小夥伴們是為了裝修汽車,都在同一天來到了開心爸爸工作的玩具廠。開始了一場惡戰!開心通過他爸爸的智慧,和他的夥伴們用他們的勇敢和聰明把三個大盜給打敗了,並且找到了寶石,爸爸通過開心的聰明,贏得的更多人的欣賞,工作得心應手。 通過這個電影,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無論干什麼,要多為別人著想,換位思考一下,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有時候自己很想自己長大會怎樣怎樣,看了影片之後,我還是希望自己慢慢的長大。 這部電影還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任何困難都打不到我們!
㈤ 《千與千尋》觀後感
隧道的另一端有想像之外的幻境,所有不可能發生的事都是這個城鎮的理所當然,它和人界比鄰而居,但人類的雙眼永遠不能捕捉到它的存在。因為有治癒百病的溫泉,幻境里聚集了無數神仙精靈。迷路的十歲少女千尋,無意間掉入了這個人類的禁地。為了在幻境中生存,千尋被魔女湯婆婆把名字改成千,徹底脫離人界的生活;她還成為湯婆婆手下的工人,在這個專橫的魔女所控制的溫泉浴池裡不停勞動。
千尋從釜爺爺、鈴鐺姐姐和神秘美少年小白的鼓勵里得到生存下去的勇氣,在溫泉拚命工作避免淪為動物。漸漸的,在她身上沉寂已久的「生命力」被冷酷的生活喚醒了,原來人可以實際的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千尋第一次有了這樣的體驗。
溫泉里有個叫「無顏」的面具人,他整天只會嘟囔著「冷」,「俺都要,俺有錢,拿來」,「千,餓了」這樣的詞,脾氣暴躁粗野,喪失了與人溝通的能力。一心要活下去的千尋體會到了生之美好,她不希望自己和無顏有同樣的下場,於是努力尋找解放無顏靈魂的方法。同時,曾經保護過她的少年小白刺傷了湯婆婆的女兒錢娘,千尋毅然決定拯救小白,挑戰魔女的權威。
取勝的魔法只有一句話——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對於生來就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為何物的千尋,不啻為一次全新的考驗。
萬物重生的早晨,來到寂靜無聲的窗口。放棄無盡需索,復歸於零的時刻,人類才會得到滿懷的所有。
2.《千與千尋》,這部拍攝於2001年的大型動畫,可以說是宮崎駿及其「吉卜力」班底最為人津津樂道也同樣最被稱贊的宮氏作品之一,直至今日,提及於此,仍舊會耳聞眾多譽美之辭。的確,再次回顧,依舊被影片豐滿的、值得深思的內在「容量」所深深折服與動容……
影片日文原名是《千與千尋的神隱》,在日語中,神隱一詞,指「若隱若現消失的神秘事物」。似乎在片名中,拍攝者就已向眾人透露了在影片中將隱藏著諸多需要揭開的秘密與隱情……
從少女千尋隨其父母出遊的迷路,以及途徑深山老林中一座座詭異的建築及石像,影片一開始便營造出了一種略帶「恐怖」氣氛的前奏,似乎預示著某種不詳。而當到達那空城死域般神秘叵測的城寨、爸爸媽媽被無人看守的美食所吸引、大快朵頤之後瞬間變化為兩頭巨豬之時,畫面和情節將影片倏時帶入高潮。
從此刻起,千尋便進入了一個鬼魅妖魔主宰的「人間地獄」般的世界,它們控制著被下了符咒的、或變為豬玀或成為奴隸的人類們。以控制者的「理由」——只因人類的無休止的貪婪與慾望犯了「天庭」——也就是妖魔們的眾怒,便要終生服役與任「人」宰割於此。
其實千尋的爸媽本是善良的,只是因了「人類」的惡名且誤入了歧途,被連帶卷進了策劃者的陰謀,成為了這異域之地的犧牲品。而極盡諷刺的是,妖魔們的世界並非「和諧、美好、團結」,這些打著「貪婪制裁者」旗號的牛鬼蛇神們似乎比人類的貪欲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加變本加厲——這又何嘗不是寫實著現實人間某些寫照?——主人公小千尋的千里之尋便在這樣充滿膽寒與驚悚的氛圍內展開……
但丁在《神曲》里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排列了人類「七宗罪」,它們分別是: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嫉妒、暴怒以及傲慢,當年好萊塢曾拍攝過同名電影,而《千與千尋》的出現,我們大可解讀成動畫版的《七宗罪》,這些惡行,在片中眾妖魔身上「活靈活現」般展露得一覽無余!
為實現解救父母於危難這一目標的少女千尋,「無間道」般打入了「敵軍」核心內部——鬼魅城中心的所謂「娛樂洗浴中心」,以她與鬼怪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機智、善良、勇敢、純真,通過險象環生的次次探索,與各色鬼神、變異物種的接觸、周旋與斗爭,漸漸深入了這「金玉其表,敗絮其內」的妖魔王國,一層層剝絲抽繭,揭開一幕幕充滿了扭曲的內部真相,暴露了「鬼」世界中充滿罪孽的紜紜眾生之臉譜。
宮氏動畫的精華之處,在於總能透過非人之物來展現現實中人類的真正本質。那一襲襲黑衣的面具人,你看不到任何一張面孔,似乎面具下隱藏著太多不為人知的內心陰暗角落,而這些面具人,不正刻畫著現實中人類虛偽、偽善的面孔么?那永遠吞噬不滿其胃口、甚至連「活人」都吃進肚子的大胃王,不正是人間饕餮者的寫照?另人作嘔的腐爛神,難道不是直接揭露了毀壞摧殘著自身與外界的人類必將面對的精神肉體的雙重腐爛?那湯婆婆巨人般的大頭娃娃兒子,正象徵著封閉的、病態的、被欺騙與愚昧禁錮著的人們;以及那些似人非人、似物非物、青蛙蛤蟆蟲豸般的魑魅魍魎,更「過目不忘」的沖擊且刺激著觀者的感官神經。這一幅幅骯臟、頹敗、委靡的末世圖景,不啻為一幅人類未來的警視卷軸!
但是,在宮崎駿的影片中,決非一味揭露罪惡與邪祟,鬼斧神工般對影片的雕琢,總能讓觀者在絕望之後看到希望與曙光。在片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到許多友善的或仍保有心底良知的面孔:這里有與千尋數次並肩戰斗,並幫助其尋找父母、尋找真相、尋找真理的白龍;還有給予熱情關愛的工頭小玲、鍋爐爺爺;連那兩位最具復雜意味的角色——那吝嗇、暴躁的湯婆婆及其復仇心作祟使自己變得性格扭曲的姐姐錢婆婆都有她們最後良心發現回歸「人」性的率真可愛一面;甚至,那吃人黑衣魔王的殘忍,卻在千尋的純真、善良面前不堪一擊而轉變為溫和順祥的另一形象……這些鮮活的多層次的角色,正告戒著人們,希望還存在,希望不在別處,它在你我手中、心中……
同時,隨著劇情的鋪開,眾多細微之處的暗喻,成為點綴影片的精妙絕筆。比如那根被千尋拔除後使腐爛神成仙升天的毒刺,正象徵著拔出人類靈魂中被慾望主宰的心靈魔鬼;那從其體內排泄而出的垃圾糟粕,不也正是我們需要拋棄的一切「腌雜之物」嗎?美少男白龍的化龍騰飛一躍,也升騰起希冀與展望;而在宮崎駿影片中屢屢出現的列車與鐵軌,似乎正承載著憧憬奔向光明……
最後的結局自然是美好的,千尋感動了也改變了周遭的一切,讓這鬼魅城池不再鬼魅,讓「人間地獄」回歸充滿生機的樂園……她找到了自己的父母,也幫助這里的「人們」丟棄掉罪惡與貪婪,找到了、找回了在慾望之船上被晃動得昏頭轉向的他們曾有的、卻早已被丟棄、遺忘的那些心靈的寶貴財富……
「不要忘記你自己的名字,否則,你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是愛!是愛!是愛改變了這一切!」
這兩句台詞甚為值得一提,也許正點出了本片所要表達的核心理念。
是的,是千尋用善良、真誠與愛在感動、改變著鬼魅之城的一切,反觀人類社會,那托起人類繁衍的生生不熄之火,不正是愛嗎?
影片的點睛之筆不在任何畫面上,而是小主人公千尋的名字,細心的觀者想必能初見端倪:千尋,代表著人類千萬次、千萬年、千萬里的追尋、找尋,尋覓那生命生存生活的真理與本質,尋覓內心中最真的那個自己……也代表著影片製作者通過少女千尋,願帶領所有觀看此片者一同尋覓的良苦用心。
然而,歡喜結局的背後,不由得隱憂了起來——這找尋是沉重的,關於此片,我的著筆也是沉重的,可我們何曾不願看到,這沉重有一天會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人類真正的輕松與快樂。
追尋,千尋,直到找到答案!
㈥ 還有像魔女游戲一樣好看的韓劇嗎
我的女孩(一開始不太喜歡女主角,因為她愛撒謊,可後來發覺她其實是一個內很善良容的女孩)
豪傑春香(一樣的男主角,一樣的男主角的爸爸,一樣精彩的劇情)
火花游戲(就是這部電視劇讓我愛看韓劇的,你說好不好看呢!)
愛在哈佛(雖然有些老了,但值得一看哦)
雪之女王(和幼熙一樣都是富家女,都是外表堅強,內心柔弱,女主角很可愛,男主角很善良,可是悲劇的結尾讓人難過)
最後之舞(看過台灣版的王子變青蛙嗎?就是抄襲這部電視劇的,而且抄得很么水準,看看有對比就知道了)
威尼斯戀人(那種等待中的愛情讓人感動)
幻想情侶(和美國一部電影的情節類似,電視劇拍得精彩又搞笑)
他們生活的世界(沖這男女主角也知道是一部好片,的確值得看)
不知道別人喜歡哪些,反正上面都是我喜歡的,你試試看看吧。
㈦ 韓國電影魔女大結局什麼意思
白衣女開頭沒有打死的女孩,並且也是一級的,而博妹應該之前也參與了造人計劃,在清理計劃的問題上有不和,繼而離開公司,收養了白衣女。
博美應該非常了解這個造人技術,白衣女已經徹底解除了病根,所以才那麼厲害。而女主應該血洗了研究所之後才發現博妹,總公司浩大,人才奇多,下一步都會有看點。
魔女是2016年金大又執導的韓國電影。
韓國著名網路漫畫家姜草的原著《魔女》即將同時搬上韓國和中國大銀幕。韓國投資發行公司 NEW 攜手中國製作公司華策傳媒,將於今年下半年同時在中國和韓國打造同同名電影,這也是 NEW 和華策繼去年宣布合作以來打造的首個項目。
(7)魔女2觀後感擴展閱讀:
《魔女》獲獎記錄:
2018年獲得《第27屆釜日電影獎》「最佳新人女演員獎「,獲獎人:《魔女》」金多美「 。
《魔女》劇情簡介
韓國版本《魔女》將由《方子傳》、《人間中毒》的導演金大佑執導,而中國版本將由《幸福額度》、《重返20歲》的導演陳正道執導,目前製片公司也正在和陳正道導演一同進行劇本開發工作。去年陳正道導演的《重返20歲》就是和韓國電影《奇怪的她》屬於一本兩拍,而陳正道導演也成功地將劇本進行了本土化改造,獲得了中國觀眾的認可,並獲得了票房好成績。此次中韓兩版《魔女》也將會根據中韓兩國不同的環境打造出不同的風格。
㈧ 三年級讀後感100字9篇
1.《老人與海》
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2.《童年》
這本書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高爾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了黑暗統治下的孩子從覺醒到長大的苦難歷程。阿廖沙是一個悲慘、可憐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充滿陽光和愛。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貪婪、自私;兩個舅舅也很自私、粗暴,這些都在年幼的阿 廖沙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當時沙皇統治時期的困苦生活,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熱愛生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3.《海底兩萬里》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海底兩萬里》,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兩萬里》中的冰山這一節內容深深打動了。 他們在南極地區航行,在回來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麼驚心動魄的一刻啊!想想他們,在危險的情況下,他們頭腦清醒,用智慧戰勝了困難。那我呢?我從小到大都很膽小,而且在困難來臨的時候沒有勇氣去面對、去戰勝它。而《海底兩萬里》給了我一些勇氣,我應該學習他們的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海底兩萬里》雖然只是一本冒險小說,但它卻給了我許多的勇氣,它讓我勇敢地去面對現實,不能膽小怕事!
4.《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記錄的是海倫.凱勒一生的事。書中感人心腑的故事,總是在我受到困難和挫折是鼓勵我,不要後退。海倫.凱勒從小就失去了聽覺、視覺和甜美的聲音。她也曾因自己的缺陷而放棄過,可她又很快振作起來。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著超人的毅力,不但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五種語言文字!她一生熬過了八十七個無聲、無語、無光的孤獨歲月!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並不懈向著目標努力奮斗,就不會被一些客觀條件束縛,你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去實現它!堅貞不屈、不斷進取的精神是海倫.凱勒所擁有的,我們——祖國的接班人更應該擁有這種美好的精神品質!
5.《水滸傳》
《水滸傳》是部龐大、復雜的小說,它生動地描寫、反映出了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壯大直至起義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明確地描寫出了當時起義的社會根源和原由,並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義英雄的形象,且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開了起義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結果被逼上山落草.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們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6.《居里夫人傳》
《居里夫人傳》詳細敘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紹了比埃爾-居里的事跡,著重描寫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事態度。書中引用了居里夫婦的許多信札和日記,書的最後還附錄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獎金,獎章的情況以及羅列他所得的名譽頭銜,是一本很翔實的個人紀錄。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居里夫人從來沒有浪費時間,只有嚴謹的生活;沒有享樂的懶散,只有英勇的奮斗;沒有奸詐的人和事,只有和諧的空氣;沒有丑惡的畫面,只有純潔的靈魂---這是一本最精彩的歷史人物傳記。
7.《傲慢與偏見》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精緻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並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於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么?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像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了。
8.《永別了武器》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於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資料庫,已經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於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於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心世界.
9《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我在假期中已經看了好幾遍了,它是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其中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還能把它給背誦出來呢!
人應該怎樣地活著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行動回答了這一問題.保爾他殘廢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的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造.後來雙目失明了,這對於已經癱瘓的人來說,要是一場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他卻毅然拿起筆來,摸索著,堅持寫作,每寫一個字,他都需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勞動.經過頑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的寫出了小說《在暴風雨里誕生》的前幾章.讀著,讀著,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保爾•柯察金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保爾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這是什麼力量在鼓舞著他呢?我讀完這本書,在書中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那最偉大,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在召呼著他創造奇跡,這就是他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的動力.
㈨ 有誰看過 時尚女魔頭 電影觀後感 是職業規劃老師布置得作業 請發到[email protected]
別讓夢想中的世界因為一個逗號而死去
「我夢想有這么一個世界,人們可以因為一個逗號而去死」
本文標題的原句本應該如上陳述。第一次看到這個句子,是在法國人貝格伯德那本以揭露廣告圈內幕著稱的小說《99法郎》中。而這個句子的原作者、羅馬尼亞裔作家E.M齊奧朗並不被大多數人熟悉。有生之年裡他有意識地以離群索居的方式與世人隔絕,始終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他拒絕一切功利和誘惑、把榮譽視作糞土,被稱作「時間之外」的作家。不過在他歸於塵土之後,世界還是破壞了他有生之年堅持的生存法則:他的作品在越來越廣的范圍內傳播並受到越來越多人推崇,已經無話可說時榮耀卻為他戴上皇冠。
榮譽並非齊奧朗渴望獲得的,他在書中把自己定位於永遠處在「句子的中央」:他要做的不是開拓者,也不是終結者,而是一個永遠象徵著未完成的「逗號」。一篇文章中每一個逗號都代表著這個故事未完待續。在這里齊奧朗的話可以理解為他立志為未完成的夢想獻身並且無怨無悔。這樣的時代不需要太多人扮演偉人,而需要更多人無私地選擇逗號的角色,選擇為實現夢想而戰斗。這樣的逗號精神是值得人們記憶和尊敬的,
看《時尚女魔頭》的時候我不由聯想到了齊奧朗那個關於逗號的宣言,只不過此處的逗號被賦予的是完全不同的意義。影片中女主角安迪曾經獲得過布朗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為了實現自己到《紐約客》工作的夢想她卻毅然決然地放棄這個機會選擇了康奈爾大學新聞系。畢業後這個朴實的鄉下女孩以不修邊幅的邋遢形象迎來了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次面試,還因緣巧合得到了一份眾人夢想中的體面工作,誤打誤撞成了一家蜚聲世界的時尚雜志社的主編第二助理。在其他人看來安迪得到的是她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機會,但對於安迪自己這無異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委曲求全。在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之後,安迪不得不開始習慣給自己的每一次陳述加上一個逗號。比如說
是獲得一個機會,也是放棄另一個機會;
選擇了《天橋》雜志,也意味著失去了所有可以選擇的選擇;
終於要升職了,但為此付出的是所有私人空間;
認為自己沒有選擇,但實際上是自己已經做出了選擇;
我原來叫安迪,不過現在我的老闆給我起了個新名字叫艾米莉。
......
安迪也曾意氣用事地打算在這個駭人的時尚圈子裡做個過客,但最終這份自己曾經不屑的工作已經不再僅僅是通往《紐約客》的跳板 。世界上沒有什麼與自己是無關的,偶然出現在心中的面孔時間會帶走它們的幻像,就像那的些天真的夢想。安迪終於默認了這個逗號給她帶來的改變,並樂於把它當作一個良好的人生契機來看待。 小小一個逗號的力量如此強大,它不阻擋什麼但又的的確確是界限。從真實到另一種真實,有誰能夠跨越呢?
安迪曾經有一個夢想中的世界,不過現在這個世界似乎正在因為一個逗號而瀕臨坍塌和崩亡。加上一個逗號可以讓一個句子的邏輯層次更加分明,前因後果一目瞭然,顯示出的是作者在「成熟」中學會越來越清醒地分析一件事,甚至顛覆句子本來的意思。安迪的生活在改變,追求在改變,她的衣著品味乃至衣服尺碼也在隨之改變,她不可自拔地被捲入了一場虛妄卻沒法停止的競賽,與時間、與生活、與金錢、與無數難以記述、難以辯駁的必然理由競賽。也許她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面前這個穿普拉達、滿頭銀發的女人正在無休止地向她發出命令。就如電影里台詞說的,「那個讓你每次都接電話的人,才是你真正在乎的人。"因為她,安迪已經一頭鑽進了時尚圈,且下意識地開始決定要犧牲掉曾經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時尚女魔頭》並不是一部很深刻的電影。作者過於理想化的情節設置或多或少讓人覺得幼稚和不真實。不過它所反映的確實是現代生活的常態,相信每一個曾經在夢想和現實中徘徊過的人對安迪在犧牲與追求之間的猶豫都感同身受,也經歷過在心靈的掙扎中因為一個逗號的轉折在一念之間做出抉擇的過程,就此舍棄最初的夢想把自己的生命一再填充下去。夢想被一絲絲抽離、若有若無失落的時候,也許成就了其他?但是最終這些所獲得是否自己真正所缺乏所需要的?我們值不值得為這樣一個逗號心甘情願讓曾經心心念念的夢想死去?
如今這個年代倘若到了安迪那個年齡你還在談夢想談追求是很難被人理解的。你明明生活在原本被定義為風華正茂、窮狂極傲的階段,現在卻身不由己、理所當然地必須做出一臉滄桑、滿目風雲的姿態。不談幸福,你覺得那是少男少女們要斟酌的形容詞;不說夢想,如今這樣的詞眼較之於一個逗號來說顯得過於臃腫和矯情。你甚至還會滿含自嘲地反省,曾經未泯人世滄桑,年少輕狂地追求風花秋月的自己多麼傻。想到這里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小小一個逗號的強大?它不是哲學,卻是不存在的存在;至於夢想,你怕它無力負載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夢想有這么一個世界,人們可以因為一個逗號而去死」。
在我們正在經歷的時光中,很難找到通向這個逗號的道路。因為如今逗號正在我們的腳下扮演與前者截然不同的載體角色,護送我們到達一種理智的世界觀和目標。然後你目睹到的是無數個安迪和內特在昔日美好回憶中互道珍重彼此告別,在這個高度物質的社會里,理智的男男女女之間滋生出的真摯愛情從萌芽、燦爛到最終凋零都是不需要理由的。你會看到你身邊曾經熱愛文學的少年,在填報志願的時刻顫抖著寫上那些更容易讓社會高度認可、公司迅速錄用的專業名稱。每次我們抱怨環境帶來的壓力,把選擇的權利推卸給社會氛圍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承認自己對於誘惑、對於虛榮和世俗的不可抗拒。
沒錯,即便這么承認也並不可恥。如果是我,很可能也會和安迪作出一樣的選擇。而且我始終覺得故事的結局過於公式化。更加合理的情形是:安迪坐在車里,如同她剛剛來到巴黎的時刻那樣看著這個都市的繁華在眼前嘩啦啦地流過,安迪想念著那些已經被拋在身後的景色如同那些曾經的夢想,卻永遠不會再回頭。內特不會原諒安迪,盡管感傷無奈,愛情還是在他的心中漸漸消失,轉身之際一切正在忘卻,盡管離開她如此艱難。
不過如果是我,放棄夢想和真愛同樣也是會後悔的。因為我相信在內心深處,我們每個人都還是對最後那個把手機扔進許願池,瀟灑地離開白發魔女的安迪懷著憧憬的。我們的目光還是對那個重新找回記者之夢的女孩充滿贊美的。即便有人會說,生活,要比電影難多了.....
是的,生活比電影難多了。所以要拋開自己眷戀的夢想和愛情變得理智也沒有那麼簡單。那個說出自己夢想的少年,那個愛上愛情的女孩,他們還能記得在媽媽子宮里呼吸的心態,他們還葆有邂逅愛情的戰栗,他們還擁有留下一行淚水的權利。就算會失望,會受挫,會感傷......可是對待感情所做的抉擇不就理當感情用事嗎?至少在面對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和事,你仍然真誠和善良,勇敢和自由。
讓夢想的世界逐漸死去的那個逗號,其實不過是我們的自私、貪婪和懦弱造成的絕境,這種絕境不是痛苦,而是較之更糟糕的麻木。惡魔從來都不是那個銀發的女人,而是她身上那件叫做普拉達的衣裳。
只有魔鬼的小助理知道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時不時會想到自己在IBM的三個月。同樣是一個位高權重的老闆,經過一個短短的面試,冒了一個險,把助理的位置給了一個初涉職場的女孩子。理由么,可能是原來的那些都不怎麼如意,何不試試初生牛犢?
就這樣,安迪得到了那個成千上萬個女孩子都想得到的職位,成了頭號時尚雜志《Runway》主編的2號助理。這個主編就是片名中那個穿著Prada的魔鬼米蘭達。
米蘭達有兩個助理,首席助理負責日程安排,2號助理負責其餘一切雜物,從買咖啡到幾小時內幫她的雙胞胎女兒搞到尚未出版的最新一集哈利波特,甚至在暴風雨之夜設法讓她從邁阿密飛回紐約。在小助理應對這一切足以導致心臟病發作的mission impossible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儀表,穿著尖細的高跟鞋一邊打手機一邊在任何地方奔跑。在一系列失敗和考驗之後,安迪漸漸適應了這份工作,幾次置死地而後生的勝利,和她不屈不撓的精神被米蘭達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漸漸的,米蘭達開始把首席助理份內的事也交給她做……
影片進行到這里,它的用意才真正顯現出來,這其實是一部為魔鬼翻案的影片。這就讓他比原著高了那麼一點點。也怪不得,梅里爾-斯特利普願意接下本片,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部喜劇。
片中對小助理「悲慘遭遇「的描寫頗為讓我感同身受,比如上班第一天,老闆一邊和人談話一邊歪過頭對助理說「給我接XX的電話」,然後接著和他人談話,留下小助理一頭霧水。我也曾經經歷了這小小一幕,記得首次見面的老闆對我說「Get XX on the phone",這個XX是個印度人,名字比長江還要長,根本不認識,更遑論電話號碼了。沒辦法,只能憑著零星的記憶問同事:「你們認識那個誰誰誰么?」 好不容易搞清楚身份,還得上網查他的聯絡電話,一查只有辦公室電話,打過去沒人,只能打對方助理的電話,問來手機號碼,老闆已經在隔壁叫「where is XX, I need to talk to him!「 沒辦法,一邊擦汗一邊撥手機,電話接通了剎那,對方一聲"Hello"聽著比親娘還親。
盡管影片的前半部著力描寫了魔鬼的種種苛刻,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也看到了魔鬼的身影不僅僅披著名牌,還在工作,要不就是是奔波在工作的路上。劇中有一幕米蘭達卸了裝在旅館房間里吩咐安迪工作,氣若游絲,那時的她簡直一下子蒼老了10歲。這讓我想到了我的那位IBM的VP,在一次長途出差回來後倒在椅子里對我說「I'm tired, I'm so tired!" 那一秒,這個我們私下公認的酷似Brad Pitt的德國老帥哥,用我中學某男同學的話講,瞬間激發了我的母性,讓我想上去好好抱抱他。
在外企幹了那麼多年,有一個體會就是,從CEO到前台,都是打工的。拿多少錢干多少活,沒道理多拿錢不幹活的。職位高也意味著責任大,沒有兒戲。米蘭達作為頭號時尚雜志的主編,一言一行要成為行業的風向標,不是天賜的,是自己打拚出來的。凡事有得必有失,關鍵是每個人的取捨。
影片最後兩人在汽車後座上的交談,其實讓人感到了一種溫暖。米蘭達其實已經把安迪認定為自己的心腹,流露出些魔鬼不齒的真情。也正是這一席話,讓安迪看清了自己究竟要些什麼。汽車到達目的地,車門外蜂擁的記者和相機包圍中的米蘭達又變回了那個不可一世的魔鬼,而安迪第一次沒有跟隨左右。
盜版槍片畫面質量不咋樣,字幕一塌糊塗,很多對話沒聽懂。但是我相信,安迪之所以苦苦支撐了一年,是在等一個肯定,當她最終從米蘭達口中確認了這一點後,一切都不再值得留戀。所以片尾選擇離開的她,前所未有的自信。相比之下的我,當年著實有點狼狽,逃也似地走了。要不是老帥哥臨走那天送的一大束粉紅色的玫瑰花,我真覺得自己是個徹底的失敗者。而所謂魔鬼,其實是外人看見的,魔鬼心中的苦,只有魔鬼的小助理知道。
HR看女魔頭
1、這個世界上有天才、專業人士、聰明人、平凡人四類人。
天才——Meryl Streep飾演的主編Miranda,對某一領域(如時尚)擁有極高的領悟力,可以登峰造極,卻對某些領域(如家庭)軟弱無力。天才絕對不是全才,上帝是公平的。
專業人士——Stanley Tucci飾演的高級編輯Nigel,對某項工作擁有極高的專業能力,與天才相比,他們的目標是超越同行,天才的目標卻是創造新的行業哲學。
聰明人——Anne Hathaway飾演的助理Andy,對工作方法擁有快速的領悟力,可以輕松勝任各種工作(比如記者或主編助理)。聰明人不會登峰造極,但至少可以游刃有餘,然而如果他們不夠認真,他們就一直在平凡人中游盪,同時不停地換工作。
平凡人——你我他飾演的各色人等,對所做的每份工作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是生活真諦。
Miranda是這樣解釋為什麼選擇了Andy作為她的助理的:「你既沒有2號的身材,也沒有時尚的品味,但是你有漂亮的簡歷,所以我認為你會比那些美女聰明點。」只有Miranda這樣的聰明人才知道,專業技能只是用來嚇唬笨蛋的,聰明人做什麼都沒問題。所以,所謂專業主義,只是通往職業成功的階梯,一旦你擁有了聰明的內在和專業的外在,就相當於找到了通往職業自由的階梯。
2、專業主義的意思是,一般來說大部分專業看起來都很低級,但天才們可以讓它很高級。
當外行Andy穿著一身藍色線衫嘲笑兩條看似相同的藍色皮帶時,專業人士兼天才Miranda對她說:「某期我們的雜志在封面刊登了某設計師設計的天藍色禮服,後來在幾個設計師的發布會上也出現了這樣的天藍色禮服,然後它在全世界的各大高級賣場、百貨公司、中低價貨攤發揚光大,所以,有一天,你才在連鎖店的減價堆里,買到了身上這件藍色線衫。你以為你跟時尚無關,時尚不重要,事實是,在許多季以前,這間房裡的人,早已替你做了選擇。」
如果你認為某個工作很簡單,沒有意義,那麼請你首先看看最頂尖的那些專業人士在為之做什麼,你就知道你該做什麼了。
3、如果你看到了天才們的工作,卻認為它很低級,那麼只有兩種可能:要麼你也是天才,要麼你根本不了解他們在做什麼。
Andy被Miranda羞辱了一番,跑到Nigel面前哭訴,Nigel冷冰冰地說:「好啊,那你可以走啊。你以為你盡了全力在工作,其實你不過是在應付,而不是在努力。如此多的人在為這個事業拚命,你卻它毫不關心,反而希望你的老闆親吻你的額頭再賞你一顆五角星。」然後Andy認真投入,了解何為時尚產業,不過,最終還是放棄了它。
你可以批評某種工作很低級,畢竟每種工作都有可悲之處,但你首先要完全理解它,並比它高級,才有資格發言,而且此時你的發言一定會有意義。
穿普拉達的惡魔與天使
2007-05-25 14:56:21 來自: 盒子 (百戰無敵家庭主婦)
The Devil Wears Prada / 穿普拉達的女王的評論 5
如果一定要靠出賣靈魂和不斷的背叛來獲得成功和優越的生活,那麼我寧願選擇平凡和貧窮。若是以前,我一定會這么說。可是現在,現實教育了我,惡魔不是誰都能做的來的,哭著喊著追著撒旦將靈魂雙手奉上的,撒旦不一定看得上。
《時尚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in Prada》)告訴我做一個惡魔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聰明,勤奮,肯吃苦,還要狠心,對於絆腳石一律踢開,管他有辜無辜,來不得半點慈悲。但是,注意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實力,這年頭干什麼都要講本錢,連當惡人也是。
片中的女魔頭米蘭達是全美最昂貴的時尚雜志《runway》的女主編。她時髦、耀眼、有品味,一把年紀了還美麗非凡、與眾不同,在整個時尚界呼風喚雨,無數的設計師、攝影師、模特、銷售商唯她的馬首是瞻。同時她卻冷漠、傲慢、堅硬和沒有絲毫同情心。這個女人以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用輕視挖苦和各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折磨她的助理,一個土氣但是同樣聰明堅韌的姑娘安迪。要她立刻在颶風之夜為她訂當晚的機票。要她搞來未出版的《哈利·波特》給她的一對頑劣到可怕的雙胞胎……但是出人意料的事總是發生,各種不可能被安迪一一拆解。安迪還在最短的時間里變得和她一樣時髦和耀眼,受到時尚男人、帥哥作家不懈追求。米蘭達立刻另眼相待,美國人就這點好,只認實力不認人。但是成功需要代價,撒旦會用一個甜蜜的吻來吸走你的靈魂。要繼續向前,過上人人羨慕的生活,安迪也必須像米蘭達那樣堅硬和寡情。米蘭達要安迪代替同事艾米麗去巴黎,而且必須親口告訴艾米麗,否則就將在整個出版界混不下去。然而去巴黎卻是倒霉的艾米麗最美好的夢想。這大概就是壞人腐化一個好人的時候常用的最後一招,對垂死的人補上最後一槍,讓你的手也沾了血,回不了頭。作為一個來紐約尋夢的女文青,安迪覺得沒有選擇,盡管難過,她還是開了這一槍。
在巴黎,安迪意外的看到了眼睛紅腫、卸裝之後的米蘭達。此刻剛剛得知丈夫決定離婚的她,蒼白、傷痛,眼中充滿淚水與對孩子的愧疚。安迪的眼裡漸漸浮出了女人之間理解體恤的點點溫情,真誠的問:有什麼是我能為你做的呢?米蘭達瞬間恢復鎮靜,平靜的答:你的工作。
第二天早上,當安迪得知米蘭達即將被解僱,立刻甩開身邊的帥哥作家,玩了命的去通知這個對她並不厚道的上司。這已經絕不僅僅是善良那麼簡單,這是只有女人才能明白的貼心理解和肝膽相照,這是對努力的認可和對實力與職業生命的尊重。
就在這時候,女魔頭卻再次向安迪展現了她的冷酷和強悍。她為了保住自己,在關鍵時刻犧牲掉了一直忠心耿耿的納秋的畢生夢想。安迪開始抵觸和反省,可米蘭達卻說她們是如此的相像,因為對艾米麗的事件里,安迪做了與米蘭達相同的選擇,那就是:不斷向前走。這個華麗的世界就是這樣的強食弱肉,你死我活。生活的真相血淋淋的展現在安迪和我們眼前。震撼之後,安迪選擇了回歸平靜樸素、追求理想的生活,並且得到了大家的接納和原諒。
米蘭達是魔鬼么?也許,可是她的美麗、她的優雅、她的頑強,她的智慧,她始終如一、波瀾不驚的語氣,和她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還有片尾她對著安迪的背影釋然贊許的一笑所展現的胸襟,都讓我的天平不由自主的向她傾斜。這樣的女人就算惡,也惡的直接,惡的坦盪,惡的光明磊落、理直氣壯。在一片嫉恨和詛咒得聲浪里活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安迪和別人爭論說:米蘭達確實厲害,可假如他是個男人,就沒有人會這么在意她了,這只是她工作的一種方式。
安迪是天使么?她的美麗毫無疑問符合一個天使的標准,可是她的大度和善良,頑強和勇敢,樸素和坦然比她炫目耀眼的美麗更有力量的征服了我們。可是就是這樣的天使,也有軟弱,也有退縮,也會被虛榮和物質吸引,也有內心的掙扎和廝打。這又使我覺得她的平易和親近,不可超越又可以追趕。
影片里連像艾米麗這樣勢利、倒霉、永遠不著調的小丑角色都顯得細膩有人情味。這場女人之間的戰爭真是打得硝煙四起,背後又情意甚濃,熱鬧的緊,感慨之餘使人會心莞爾。
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小姑娘,樸素到簡陋,來到紐約追夢,最後在獲得成功的關頭,選擇放棄浮華虛榮,過忠於自己內心的生活。這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故事,剝開了看俗不可耐,可是卻被梅麗爾.斯特里普和安妮.海瑟薇這兩個女人演繹的如此動人。套用片中納秋的話:這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因為你能在裡面找到生命的氣息。戲里戲外這兩個女人我都喜歡,在《時時刻刻》我們體會斯特里普的不凡,在這里則看她的生動。在《公主日記》我們看海瑟薇的生動,在這里我們則體會她的不凡。
我喜歡美國電影,因為裡面有一種全民的,樸素的,粗魯的,野蠻的,平易的,進取的,頑強向上的價值觀,坦然面對人性的自私和缺陷,不置身事外,不自命清高,直白的告訴你生活的殘酷和無情,之後再坦然的表白自己是多麼嚮往美好和溫情。這種坦白和坦然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是的,在這個強調個性和人性化的年頭,我們說美國電影是浮華的,時髦的,程式化的,是只有美貌沒有靈魂的上流社會白痴淑女。好萊塢是名利場,為了追求票房金錢,扼殺了多少人性光輝。可是當我們動不動就以對好萊塢電影表示不屑來提升自己的品味,動不動就擺出一副不被人理解的藝術家姿態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最優秀的電影人才都蜂擁而去?為什麼最有力量的資本都如流水一樣傾瀉而至?為什麼那裡是全球產量最大的電影基地?為什麼我們眼裡看不到她的活力和熱情?為什麼我們求全責備的不允許她有敗筆,犯錯誤?
因為她在至高點,就像米蘭達。我們站在遠遠的地方看她的金屬外殼,泛著冷漠堅硬的光,於是我們指責她。那些從她身邊敗下陣來的人,帶著自己的偏狹和實際上是對殘酷現實的抱怨,也指責她。於是她的名聲壞了。她成了「勞工虐待狂」,報紙因為對她離婚的消息苛酷評價而大賣。如果說她對待安迪的方式是殘酷自私,那麼我們這種冠以慈悲和正義之名的指責何嘗不是人性的軟弱和自私?她只不過是身體力行的告訴我們,想要成功就要玩命工作,對於養活我們,給我們尊嚴和榮譽的事業,我們務必嚴肅和尊重的對待,而已。
你若真的認為她殘酷自私,可以離開她,就像安迪,平靜的,認命的,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對於這份職業帶來的利益和虛榮無法放手,是對自己已付出的辛苦和代價的不甘心,雖然這點辛苦和代價與米蘭達本人所付出的相比或許根本不值一提。我們都是凡人,既沒有米蘭達的狠辣執著,也沒有安迪的通透坦然。所以電影才要演繹米蘭達和安迪,因為她們不是凡人,她們都是神的寵兒,她們是惡魔與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