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觀後感
1. 友情的化學反應讀後感
友誼,是人復生最珍貴的感情之一制.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名人用多少優美的詩句來歌頌與贊美過它 曾經有一位偉人說過:」得不到友情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朋友就是友誼的代言人.他們不曾嫌棄任何人與放棄任何人
2. 《我們需要化學》觀後感400字
看完點映,我想給五星,並非片子已臻完美,而是為了這個題材。如果能夠多一些這樣的題材,以電影撬動(也許是敲動)現實,即便劇作不夠完美劇情不夠觸動又如何?大陸的影院里可以放映這樣的片子大牌的演員可以比較沒顧忌(片酬和得獎壓力)地出演這樣的片子,即使商業立足點又如何?何況黃渤和郝蕾的演技已經無法用喜歡或者很棒來置評。只是導演誤把苦難當情懷。提筆很重,落筆太輕。我承認我哭了,但終究有隔靴搔癢之感。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題材,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多得是,田文軍和魯曉娟這樣的父母。孩子並非一個超大版的錢包,而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的延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所在。我們都無法體會那種丟失帶來的巨大空洞感和絕望感。只是你可以嘗試去感受一下,從演員們精湛的演技里,觸摸到丟失孩子為人父母的疼痛和絕望。但是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講失蹤兒童父母痛苦或宣傳打拐的電影,導演的立足點應是在倫理和法律的沖突上。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討巧的點,也是在打拐背後隱藏的更大更深的關注點。離婚夫妻面對孩子丟失所引發兩個家庭的動盪,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生二胎是否對丟失孩子的背叛,為生二胎給丟失小孩開死亡證明的法情沖突,丟失孩子對人販子養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聯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農村婦女,善鑽法律漏洞的律師與法律的沖突,無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責任推給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帶,人販子妻子的懷孕,以及埋的副線——教師母親和罪犯女兒,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像中威嚴庄嚴的法庭也不太一樣。這些沖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沖突本身都振聾發聵。有法律問題(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倫理問題,的是法律和倫理的沖突,這個內核是非常多好萊塢電影的內核,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討巧的點。而意義自不必說,陳可辛導演是個文化導演,他和他的編劇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思考產生的表達野心。可惜的也在於此,太多想說的,反倒一個都說不好。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講丟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作為電影來說,這裡面的沖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進去的東西太多,顯得太倉促。所以在鏡頭結束在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在醫院里因為懷孕而痛哭時,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啊,結束了!而我的反應是:我以為剛開始。我知道這個結束的意味,但不認可。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題,也試圖做了一點探索,但並沒有提供導演和編劇的思索。只是泛泛帶過,然後終結在一種奇妙的荒謬感。誠然,這個設計很精彩,但這樣一個主題的片子落點放在人販子老婆的懷孕上,無論如何都算是一種有意識的玩弄技巧。哪怕是結束在孩子帶著一口安徽普通話開始新生活上也好啊。畢竟,這是一部曾用名為「親愛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莫要為戲劇沖突走得太遠而忘記最初想表達的東西。至於編劇,細節處自是動人。包括黃渤訴說後來發現有人騙也是好的,包括片頭在繁雜的網線里找紅繩找網線的特意設計,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種小孩對另一個世界的渴望甚至貧富差距,包括小孩學方言的細節(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講普通話,黃渤認為陝西人的小孩就該講陝西話,最後找回來的小孩卻講一口安徽普通話),包括張譯守在黃渤家門口,被黃渤發現時閉上眼睛裝睡、然後給黃渤發的那條簡訊。
3. 求一篇參觀中國科技館的化學部分的觀後感,化學部分!!謝謝!
A、牙抄膏是最常用的日襲用化學品之一,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質、摩擦劑、保持牙膏濕潤的甘油等物質.牙膏摩擦劑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甘油的水溶液有保濕潤膚的作用,二氧化硅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於水,故A正確; B、化學合成和分離。
4. 化學結束語讀後感
學習化學有感
什麼是「化學」呢?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我到初中二年級,才讓我悄悄地從朦朧中解開。
在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裡,不僅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物質,而且物質還在不斷變化著;化學就是要研究物質及其變化,它不僅要研究自然界已經存在物質及其變化,還要根據需要研究和創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質。
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我從中遇到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如: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的元素組成表示方法,怎樣寫化學方程式等;也知道化學元素有100多種,也明白了什麼是物理變化、什麼是化學變化;在實驗課上,小蘇打與醋會產生二氧化碳,還會生出許多白沫......
《三
國演義》中諸葛亮第4次釋放孟獲時孟獲去禿龍洞求助,禿龍大王借了啞泉、滅泉、黑泉、柔泉四個毒泉消滅蜀軍。啞泉水喝了會啞巴,幾天後便死了;滅泉水滾
燙,如果用這水洗澡,就會骨肉盡脫;黑泉的水看似清澈,濺到身上就會渾身烏黑而死;人喝了柔泉的水就會渾身冰涼而死。天氣炎熱,人馬爭先恐後的喝啞泉里的
水,結果個個都說不出話來,生命危在旦夕。諸葛亮也沒有辦法。幸好一位老叟指點喝了萬安溪的安樂泉水才轉危為安。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原來是銅鹽在作怪。
人只要喝了含有銅鹽的水就會吐字不清,因為它可以麻痹人的聲帶,最後因痙攣而死,那為何喝了晚安溪河裡的水可以轉危為安呢?因為該水中含有較多的鹼,鹼和
銅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Cu(OH)2沉澱而不會被人體吸收,因此達到解毒的功效。
化學的奧妙可真多呀!
5. 視覺之旅 神奇的化學元素讀後感500字
大佬們,給點分吧
哈哈哈
在城市燈光還沒有太污染天空的時候,天文學可能是最能激發人們求知興趣的學科。接下來的學科可能就是化學了。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都在和化學打交道,比如,鈉的焰色反應大概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
可以說,相比其他基礎學科,化學算是一種「生活的知識」,雖然系統性不如數學和物理,但是和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且非常「顯見」,不像數學和物理那樣隱藏於現象之下。中學時,化學是我學得最仔細的學科,化學教課書我都會通讀,因為那些化學知識非常有趣。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中學時的化學教科書就是「趣味化學」的頂峰了,直到我前幾天看到《視覺之旅:神奇的化學元素》。這是一位收藏家寫的書,寫得很有趣味,裡面有些知識讓我耳目一新。一位收藏家為什麼會寫一本化學元素的書呢?因為他是元素收藏家!
在這本書里,除了能看到各種大塊的純金屬、各種稀土元素鑄造的硬幣外,還能看到美麗的礦石和各種過去生活中神奇的物件(例如:放射性保健品——當時的人們對放射性確實是無知。)。但是,最讓我耳目一新的還是一些之前不知道的知識。比如說,鎵的熔點是29.76攝氏度,銫的熔點是28.44攝氏度。之前我學到的是,汞是唯一在常溫下為液體的金屬,這也是為什麼汞的偏旁是「水」而不是「金」。我要是中學時知道在30攝氏度時鎵和銫也是液體,那麼我定會對此產生疑問。由於鎵的低熔點,一種鎵的合金Galinstan在-19攝氏度下還是液體,所以如今溫度計里的「汞」可能早已換成Galinstan了。而密度最大的金屬其實不是銥(此前的書都搞錯了!),而是鋨,而且這密度也是理論上算出來的,不是測出來的——完美的樣品是不存在的。而有的元素是讓元素收藏家沮喪的——因為它們很不穩定,無法制備,這些元素不一定是那些在加速器里製造出來的原子序數很大的元素周期表最後的元素,砹就是讓元素收藏者沮喪的這樣一種元素。
本書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中學時我看到此書,也說不定我就去學化學了。
6. 《化學很奇妙》讀後感
《化學很奇妙》的讀後感
《化學很奇妙》揭開化學的神秘面紗,探索撲朔迷離的科學疑雲;讓你身臨其境,保受益無窮。化學也並不是一門多麼高深的學問,在普通的生活中化學處處可見,時時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懂一些化學常識,對於我們的學習與工作都會起到相當大的幫助作用。讀過《化學很奇妙》,會使廣大青少年朋友頓感身邊還有許多神秘未知的事物等待他們去觀察、思考、探究,當然,也只有有心人才會發現身邊奇異的現象。
如果肯定我的回答 請選為最佳答案 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7. 化學必修二 讀後感2000字
您好:第一單元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3) 所有單質都顯零價
3——單質的熔點
(1)同一周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
4——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及其判斷)
(1)同一周期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因此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電子,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因此隨著電子層數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電子,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判斷金屬性強弱
金屬性(還原性) 1,單質從水或酸中置換出氫氣越容易越強
2,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1—20號,K最強;總體Cs最強 最
非金屬性(氧化性)1,單質越容易與氫氣反應形成氣態氫化物
2,氫化物越穩定
3,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1—20號,F最強;最體一樣)
5——單質的氧化性、還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陽離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推斷元素位置的規律
判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應牢記的規律:
(1)元素周期數等於核外電子層數;
(2)主族元素的序數等於最外層電子數。
陰陽離子的半徑大小辨別規律
由於陰離子是電子最外層得到了電子 而陽離子是失去了電子
6——周期與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長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鑭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為主族元素;ⅠB—ⅦB為副族元素(中間包括Ⅷ);0族(即惰性氣體)
所以, 總的說來
(1) 陽離子半徑<原子半徑
(2) 陰離子半徑>原子半徑
(3) 陰離子半徑>陽離子半徑
(4 對於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的離子,原子序數越大,其離子半徑越小。
以上不適合用於稀有氣體!
專題一 :第二單元
一 、化學鍵:
1,含義:分子或晶體內相鄰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
2,類型 ,即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
離子鍵是由異性電荷產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鈉以離子鍵結合成NaCl。
1,使陰、陽離子結合的靜電作用
2,成鍵微粒:陰、陽離子
3,形成離子鍵:a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
b部分鹽(Nacl、NH4cl、BaCo3等)
c強鹼(NaOH、KOH)
d活潑金屬氧化物、過氧化物
4,證明離子化合物:熔融狀態下能導電
共價鍵是兩個或幾個原子通過共用電子(1,共用電子對對數=元素化合價的絕對值
2,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對產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價鍵是兩個原子借吸引一對成鍵電子而形成的。例如,兩個氫核同時吸引一對電子,形成穩定的氫分子。
1,共價分子電子式的表示,P13
2,共價分子結構式的表示
3,共價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現型、NH3—三角錐形、CH4—正四面體)
4,共價分子比例模型
補充:碳原子通常與其他原子以共價鍵結合
乙烷(C—C單鍵)
乙烯(C—C雙鍵)
乙炔(C—C三鍵)
金屬鍵則是使金屬原子結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離域的共價鍵。
二、分子間作用力(即范德華力)
1,特點:a存在於共價化合物中
b化學鍵弱的多
c影響熔沸點和溶解性——對於組成和結構相似的分子,其范德華力一般隨著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點也增大(特例:HF、NH3、H2O)
三、氫鍵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點:比范德華力強,比化學鍵弱
補充:水無論什麼狀態氫鍵都存在
專題一 :第三單元
一,同素異形(一定為單質)
1,碳元素(金剛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紅磷)
2,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換——為化學變化
二,同分異構(一定為化合物或有機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結構不同,性質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異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體分類
離子晶體:陰、陽離子有規律排列
1,離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為離子間作用力
分子晶體: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所形成的晶體
1,共價化合物(CO2、H2O)
2,共價單質(H2、O2、S、I2、P4)
3,稀有氣體(He、Ne)
原子晶體:不存在單個分子
1,石英(SiO2)、金剛石、晶體硅(Si)
金屬晶體:一切金屬
總結:熔點、硬度——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
專題二 :第一單元
一、反應速率
1,影響因素:反應物性質(內因)、濃度(正比)、溫度(正比)、壓強(正比)、反應面積、固體反應物顆粒大小
二、反應限度(可逆反應)
化學平衡: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變化,到達平衡。
專題二 :第二單元
一、熱量變化
常見放熱反應:1,酸鹼中和
2,所有燃燒反應
3,金屬和酸反應
4,大多數的化合反應
5,濃硫酸等溶解
常見吸熱反應: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氣)
3,Ba(OH)2晶體與NH4Cl反應
4,大多數分解反應
5,硝酸銨的溶解
熱化學方程式;注意事項5
二、燃料燃燒釋放熱量
專題二 :第三單元
一、化學能→電能(原電池、燃料電池)
1,判斷正負極:較活潑的為負極,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為氧化反應,陰離子在負極
2,正極:電解質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得到電子,生成新物質
3,正負極相加=總反應方程式
4,吸氧腐蝕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氣
Fe和C→正極:2H2O+O2+4e—====4OH—
補充:形成原電池條件
1,有自發的 氧化反應
2,兩個活潑性不同的電極
3,同時與電解質接觸
4,形成閉合迴路
二、化學電源
1,氫氧燃料電池
陰極:2H++2e—===H2
陽極:4OH——4e—===O2+2H2O
2,常見化學電源
銀鋅紐扣電池
負極:
正極:
鉛蓄電池
負極:
正極:
三、電能→化學能
1,判斷陰陽極:先判斷正負極,正極對陽極(發生氧化反應),負極對陰極
2,陽離子向陰極,陰離子向陽極(異性相吸)
補充:電解池形成條件
1,兩個電極
2,電解質溶液
3,直流電源
4,構成閉合電路
希望對您的學習有幫助
滿意請採納O(∩_∩)O謝謝
歡迎追問O(∩_∩)O謝謝
8. 10篇化學小故事及讀後感
百煉成鋼
公元前600年中國已掌握冶鐵技術,早期的煉鐵是將鐵礦石和木炭一層夾一層地放在煉爐中,在650-1000℃和上焙燒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使鐵礦石中的氧化鐵還原成鐵,冷卻後,取出鐵塊。這種煉鐵方法叫塊煉鐵,用這種方法煉得鐵質地疏鬆,還夾雜著許多雜質,不堅韌,並無多大實用價值。後來經過不斷的實踐,人們發現把這種鐵,加熱到一定溫度下經這反復鍛打,就可把夾雜的氧化物擠出去,此時鐵的機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在反復鍛打鐵塊的基礎上,古人又得出塊煉鐵滲碳成鋼的經驗,這是最早的鋼。西漢時,為提高鋼的質量,人們又增加了鍛打的次數,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從而得到所謂的"百煉鋼"。
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但取粗鐵煅之百餘火,每煅稱之,一煅一輕,至累煅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這就是"百煉成鋼"。
語源:晉•劉琨《重贈盧諶》:"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現意:比喻人經過多次刻苦的鍛煉,非常堅強,或成為優秀的人物。
此地無銀三百兩
銀,是一種白色柔軟的金屬元素,熔點961℃,是導電、導熱性能最好的金屬,有很好的延展性。銀在自然界的儲藏量稀少,但比黃金多近四十倍。銀的化學穩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但與空氣中的硫化合而變黑。
銀一般與鋁礦共生,在冶煉鋁時,銀被還原出來。大約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人們就已採用這種"吹灰法"提取銀,數千年來,銀與金一樣,應用價值都不大,除了用作貨幣、裝飾品外,幾乎沒有其他用途。直到現在,白銀才在工業上發掘出大量的用途,如,人們發現銀是導電性最好的金屬,可以用於計算機、導彈等精密電路上;銀的反射性能高,可鍍在玻璃上製造鏡子及在保溫瓶內膽防止熱量的散失; 銀的殺菌性能也很好,是氯化物的十倍,可用於醫療上的收斂及消炎;銀的溴化物遇光即分解,具有非常靈敏的感光性,可以用於照相底片及X光片生產,這是銀的最大用量的用途。
語源:民間傳說:"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下,上書'此地無銀三百兩',鄰居王二偷去,回書'隔壁王二不曾偷'。
現意:比喻要想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愈加暴露,弄巧反拙。也作"此地無銀"。
刀耕火耨
火耨(nòu)者,用火燒去草。古人在播種前放火燒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火燒後的草木灰含鉀5-12%、鈣5-25%、磷0.5-3.5%,是一種高效鉀肥,除了供給土壤鉀磷等多種元素外,還可降低土壤酸性,對小麥、油菜、紅薯、煙草等農作物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可別小看"刀耕火耨"這種原始的農業耕作方式,它可是最早的化學肥料的應用。
宋•許觀《東齋記事•刀耕火種》記載了這種耕作技術:"每欲布種時,則先代其林木縱火焚之,俟(sì)其成灰,即布種於其間,如是所收必倍,蓋史書所言刀耕火種也。"現在,無機化工已經能夠生產出各種各樣的化學肥料,刀耕火耨的 耕作方式已經基本消失了。
語源:《舊唐書•嚴震傳》:"梁、漢之間,刀耕火耨,民耒(lěi)耜(sì)為食。"
現意:指原始的農業耕作技術。也作"刀耕火種"。
點石成金
黃金在古代時,是作為財富的象徵。歷代都有一些夢想點石成金的人,如劉安、漢武帝、王莽等等,這些人組織了一大批人才,耗費大量的時間、資金用於煉金術。《史記》記載:"而事化丹砂,諸葯齊為黃金。"《抱朴子》記載:"神丹既成,不但長生,又可以作黃金。"哪些在當時可以稱得上為一流的化學家,企圖利用當時已經得到的各種化合物,如銅、鉛、鐵、錫等金屬,丹砂、雌黃、硝石、礬石等無機化合物,統稱"五金八石",在煉丹鼎中,通過採用加熱、蒸餾、升華等化學過程,使低賤的金屬點化為黃金,當然,最終除了得到一些鋅銅合金,色如金而無金性的"偽金",幾乎一無所獲。
從今天的觀點來看,他們哪種經過人工處理,改變物質的性質及結構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的,煉金術所依據的天然物質隨著時間的延續,自然朝著自我完善的方向轉化的"自然進化論",是一種非常革命的思想,現代的化學工業無不是由各種各樣千變萬化的化學反應構成的,實際上,現代的化學家已經成功通過人工核反應,用快速中子轟擊汞原子得到金,實現了古代煉金家數千年來夢寐以求的願望。
語源:劉向《列仙傳》:"許遜,南昌人。晉初為旌陽令,點石成金,以足逋賦。"
原意:傳說中古代方士的一種法術。
現意:比喻把別人不好的文章改為好文章。
沙裡淘金
金是一種稀有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分布稀落,主要來源為山金及砂金,山金夾在岩石和礦石中,含量極少,提取極為困難,砂金本也是山金,歷經千百年來的風吹雨打,被沖入江河,與沙一起沉積成礦床,通常每噸沙中約含金3-10克,從古到今,人類都是採用"沙裡淘金"的方法開采黃金,即用重力選礦法,利用黃金與沙子的比重差異,用水反復淘洗得到,過程異常艱苦,收獲甚微。
金,柔軟金黃,熔點1067℃,化學穩定性高,不易被氧化,歷來成為財富的象徵,古代常常作為流通貨幣,至今仍被許多國家作為金屬硬通貨幣儲備。
唐朝詩人劉禹錫有一首詩,生動地描述了"沙裡淘金"的艱辛: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王侯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語源:宋•王讜《唐語林•賞譽》:"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原意:從沙里淘出黃金。
現意:比喻從大量的材料里剔出糟粕,選擇精華,有時也用來形
容做一件事情十分困難,用力很大而收效甚微。
石破天驚
毫無疑問,能產生"石破天驚"的,只有火葯的作用。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葯的基本成份為硝石(硝酸鉀)、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熱後,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光和熱。
火葯的發明來源於古代的煉丹術,硫磺、硝石等都是煉丹家們的主要原料,它們混在丹鼎中的機會是很大的,一旦被加熱,發生爆炸事故,於是,於偶然間發明了火葯。唐代的鄭思遠《真元妙道要略》中就記載了此事:"有以硫磺、雄黃合硝石並密燒之,焰起燒手而及燼屋舍者。"當時一些身兼"軍事參謀"的術士對此深感興趣,於是對此作了改進及改良,並首先用於軍事用途。唐德宗時,藩鎮割據,李希烈據汴梁,劉洽去攻,李的部下方士用火葯箭燒了劉的軍事設施,這是最早記錄火葯的用途。從此,冷兵器時代逐步進入火器時代,徹底改變了人類戰爭的規模及面貌,早期的火葯極不穩定,進入十九世紀,逐步被更穩定有效的TNT炸葯所替代。
凡事必有兩重性,火葯一方面用於戰爭,造成大量的生靈塗炭,另一方面,也用於日常的工農業生產,造福人類,無論架橋鋪路,還是開山取石,火葯都是必不可少的,隨著一陣陣"石破天驚"的巨響,"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語源:唐•李賀《昌谷集•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原意:形容箜篌樂器聲音高亢激昂,出人意外,不可名狀。
現意:比喻對某一事件感到意外震驚,或對文字議論出奇而驚人。
水乳交融
乳液是一種多相體系,其中至少有一相液滴均勻分散於另一種和它不相混合的液體之中,此種體系皆有一種最低值的穩定度,這個穩定度可因表面活性劑的加入兒大大增強。乳液的類型很多,一般分成兩大類,一類為水包油型(O/W)型,水為連續相,油為分散相,如牛奶、天然或合成膠乳;另一類為油包水(W/O)型,油為連續相,水為分散相,如黃油、雪花膏等。"水乳交融"當指前一類,這類乳液可用水無限地稀釋。乳液在工農業生產、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大量的應用,牛奶就是蛋白質、脂肪通過乳酪素為乳化劑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營養品。 天然膠乳是熱帶橡膠樹分泌出來的聚異戊二稀樹脂的水分散液,是一種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化學工業上的乳液聚合也是利用乳液形成的原理,如今已成為一種重要高分子合成方法,生產的膠乳可以直接用作塗料及粘合劑,經過凝聚乾燥後,又可得到固體樹脂或合成橡膠。
語源: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九:"師呵呵大笑:'如水乳合。'"
原意:水和奶汁混合在一起。
現意:比喻關系密切,十分融洽,或結合得十分緊密。也作"乳水交融"。
塗脂抹粉
從古到今,婦女們都喜歡通過塗抹脂粉來裝扮自己。實踐證明,適當使用脂粉能使人的皮膚光滑、潔白、潤澤,既保護皮膚,又美觀可愛。塗脂抹粉所用的胭脂,古時是用紅藍花或蘇木,加入牛髓、豬胰素等壓製成分塊,這就是我國最早的日用化工產品。今天通過不斷發展起來的各種各樣的化妝用品,也仍由顏料、粘合料、香精、色素等基料構成的,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油劑型:脂肪含量高,適用於乾燥皮膚,如香脂、冷霜等。
2、水劑型:水份含量高,適用於油脂多的皮膚,如杏仁蜜、雪花膏等。
3、葯劑型:添加了各種葯用成份,有一定的營養及治療效果,如珍珠 霜、人參霜等。
當然,使用化妝品要適可而止,否則,會堵塞皮膚毛孔,影響皮膚正常的新陳代謝,導致皮炎或過敏,對健康有害無益。
語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其妻塗脂抹粉,慣賣風情,挑逗富家郎君。"
原意:女子化妝打扮。
現意:比喻對丑惡的東西進行掩飾,欺騙別人。
青出於藍
"取藍"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商代《詩經•小雅•采綠篇》記載:"終朝采藍,......",到了漢代,"取藍"的規模已經相當發達,《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千畝卮茜,其人與千戶侯等。"
"取藍"的原材料-藍草是一種木蘭屬一年生草木植物,葉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無色的吲哚酚,染在紡織物上,經日曬氧化成了藍色的靛藍化合物。這種取藍技術在中世紀經中亞傳入歐洲,影響廣泛。1883年,法國化學家Bayer測定出了靛藍的分子結構,是一種雙羰基、雙苯環含氮化合物。1897年西德BASF公司首先採用工業合成方法生產靛藍。用靛藍印染紡織品,顏色鮮艷,經久耐磨,至今仍舊大量使用,當代最流行的牛仔褲就是這樣染成的,當然,所用的靛藍已非"青出於藍"了,而是通過有機合成而得到的。
語源:《荀子•勸學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原意:靛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而顏色比藍草更深。
現意: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超過前人。
如膠似漆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國,人們就用動物皮、角、骨來熬制骨膠、牛皮膠等,用來粘合各種物件,這就是最早的化學粘合劑。相傳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也是用石灰、糯米糊等混合調配的粘合劑把無數的石塊粘接起來而建成的,這種無機-有機混合膠,強度高,防腐,經久不壞。隨著高分子材料技術的日新月異,如今的粘合劑幾乎可以粘合任何物質,從日常用品到太空梭,粘合劑都是必不可免的。
生漆是我國的特產,古稱"中國漆",是由天然漆樹分泌出來的粘性液體,是最早的化學塗料,《禹貢•夏書》記載:濟河的作用"唯兗州......貢漆絲",可見,生漆與絲綢齊名,同為我國古代的貢品。如今,漆的品 種繁多,在建築、傢俱、五金等等都要用到,起到防護及美觀的作用。
粘合劑和油漆,使用時都非常注重它們對物件的附著能力,因此,用成語"如膠似漆"比喻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是最恰當不過了。
語源:《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感於心,合於行,親於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眾口哉?"
原意:如同膠漆粘著一樣。
現意:形容相互之間情投意合、親密無間。多指夫妻感情深厚。也作"如膠如漆"。
9. 化學選修1讀後感1000字
個暑假,我讀了《綠色化學導論》這本書。
由於這本書,我改變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化學和污染聯系在一起。我發現原來化學生產也不一定會產生污染,只要處理得好,化學工業也照樣是環保的。化學工業之所以會產生污染,很大原因是化工生產沒有很好的和自然相和諧。企業只知道怎麼去盈利,卻忘記了怎麼處理反應使得它對環境友好。《綠色化學導論》講述的就是如何綠色的,環保的進行化工生產。我們可以改變反應產物(如加入環境友好的綠色助劑)使得生產綠色化。也可以通過處理產物製造一個循環或進行無污染排放。
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令人堪憂,全世界都開始高度重視環境問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化工生產產生的污染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化工廠排放的「三廢」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過去做有關污染化學題目老是有選擇題的選項是:增長煙囪進行排放。我覺得這種方法是非常可笑的。要進行無污染生產需要的當然還是先進技術和設備,我認為企業如果能花費大量資金來引進對環境友好的技術,不僅能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而且還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只有生產和環境相和諧了,過去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才會重現。不要等到拍賣世界上最後一滴純凈水的時候才後悔。
人類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物質文明不斷豐富的今天,正面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缺短、環境的惡化和生態危機等一系列世界性的難題。化學在為人類創造財富的同時,給人類也帶來了危難。而每一門科學的發展史上都充滿著探索與進步,由於科學中的不確定性,化學家在研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合成出未知性質的化合物,只有通過經過長期應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質,這時新物質可能已經對環境或人類生活造成了影響。 傳統的化學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已十分嚴重,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怎樣保護好環境和維持生態的平衡,如何從源頭和根本上解決好環境和資源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綠色化學理念便應運而生。
綠色化學有它的12項原則:
1.防止產生廢棄物要比產生後再去處理和凈化好得多。 2.講原子經濟,應該設計這樣的合成程序,使反應過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進到終極產物中。
3.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應出現,無論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設計合成程序只選用或產出對人體或環境毒性很小最好無毒的物質。
4. 設計要使所生成的化學產品是安全的,設計化學反應的生成物不僅具有所需的性能,還應具有最小的毒性。
5. 溶劑和輔料是較安全的,盡量不同輔料(如溶劑或析出劑),當不得已使用時,盡可能應是無害的。
6. 設計中能量的使用要講效率,盡可能降低化學過程所需能量,還應考慮對環境和經濟的效益。合成程序盡可能在大氣環境的溫度和壓強下進行。
7. 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術上、經濟上是可行的,原料應能回收而不是使之變壞。
8. 盡量減少派生物,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多餘的衍生反應(用於保護基團或取消保護和短暫改變物理、化學過程),因為進行這些步驟需添加一些反應物同時也會產生廢棄物。
9. 催化作用,催化劑(盡可能是具選擇性的)比符合化學計量數的反應物更占優勢。
10.要設計降解,按設計生產的生成物,當其有效作用完成後,可 以分解為無害的降解產物,在環境中不繼續存在。
11.防止污染進程能進行實時分析,需要不斷發展分析方法,在實時分析、進程中監測,特別是對形成危害物質的控制上。 12.特別是從化學反應的安全上防止事故發生,在化學過程中,反應物(包括其特定形態)的選擇應著眼於使包括釋放、爆炸、著火等化學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對於我們高中學生而言,學好化學基礎知識是當前最首要的任務之一。只有打牢了基礎,以後才能成為一個棟梁之才,成為一個祖國需要的人才,才能實現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