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八伯影評

八伯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25 07:28:48

1. 《德伯家的苔絲》影評

曾以為作家的偉大在於多產,在於創作大量經典名著。看了Thomas Hardy的名作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絲》),才知道好著作只需一部足夠。哈代筆下的苔絲曾被多位出色的女演員演繹過,1979年德國女演員Nastassja Kinski出演的電影《苔絲》獲得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三項Oscar金獎,後來相繼拍成了其他演員擔演的電視連續劇,其中我最愛Justine Waddell飾演的Tess---1998年BBC推出的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 好的故事因有好的情節,演繹的出色不亞於情節本身。 有人說曾獲得Oscar獎項的電影《苔絲》不如BBC於98年的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因為女主人公的扮演者不同。據說Nastassja Kinski太野性,她的經歷使她難以演繹出哈代筆下的苔絲---美麗的英國鄉村少女的形象;而Justine Waddell有種英國式的古典美,既優雅甜美又有種說不出來的孤寂感,所以與哈代筆下的苔絲的形象更為接近。 我也更喜歡98年的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五年前買了《德伯家的苔絲》電視劇VCD(片長約3小時,共3張),痛快地看了又看,越看越著迷,叫人心碎…五年後的今天,對苔絲的眷念仍不減,執起筆來,重溫些許插曲與片段,細細回味劇中的氣息,濃郁的悲情… ★ 我的「苔絲情結」 1. 潔白如詩那般美,令人迷醉 Tess很美。她的姣好與玲瓏映襯在一身的潔白下。她很白,白的那麼純,不可褻瀆;白的那麼美,無與倫比;白得那般艷,令人驚羨。那般白,曾盛開在燦爛的日光下,奔放在原野綠叢中,舞動在庄園秋色里。那般白,曾如此的出奇奪目、嬌艷動人。當火紅的玫瑰戳傷了手,鮮血沾染了潔白,Tess的白,開始讓人憐惜。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否將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麗溫婉。」(出自我最愛的詩歌---莎翁十四行詩之18) 很自然想起這首詩,就學著它那樣來形容Tess--- 「Shall I compare you to an Easter lily? You are more pure and pretty.」「我能否把你比作百合?你比它更純潔更美。」 2. 影音與命運雙重奏,撩動人心 無論快樂與苦痛,Justine的真情演繹,皆發自內心,毫不虛掩。盡管命運一次次變著戲法,給無知的Tess開玩笑,幸福一次次繞過她身旁溜走,她依然亭亭玉立,猶如一朵鮮花,嬌艷欲滴,沁人心脾。我不禁震懾住了,內心涌動一股悲情,哀Tess所哀,愁Tess所愁,我相信觀者定能感受到,並與之共鳴。 令我驚詫的,還有劇中反復奏響的樂曲,那淡淡的憂傷。那樂曲多麼美妙動聽,讓人如痴如醉,百聽不厭。佳音好比天籟,就象莫文蔚的一曲《盛夏的果實》,誰也計算不了曾經醉過多少天下人,歌曲里那淡淡的憂傷,和諧的韻律與無窮的韻味令多少人為之傾倒! 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的插曲與故事情節如此吻合,激起了我心底萬般柔情。故事的情節不失浪漫,浪漫之餘卻散發著憂傷,彌漫著宿命。情節與畫面交織的天衣無縫,影音與命運的雙重奏,給純潔的Tess蒙上了宿命的色彩。主旋律、背景音樂與摻和的曲調穿插於劇情中,訴說著淡淡的憂傷、綿綿哀怨、柔弱、孤苦與無助,預示著冥冥中的命運。 3. 咽著淚水那一幕,百折不回 當歷盡磨難的Angel決定從巴西重返英國,與心愛的Tess言歸於好,便有了Tess含淚帶笑,默默注視Angel的一幕。Angel的歸來,猶如一把利刃,徑直刺向Tess的心坎。「Too late...Too late!...」 一切都來的太晚! 多少個日夜,Tess企盼著丈夫回心轉意,回到自己身旁。抱著一線希望,她給Angel寫信,懇求丈夫迅速歸來保護自己。可是伴隨她的卻是孤獨、悔恨、憤慨、絕望,最後,她只能甘受屈辱和苦難。 Too late! 聲聲悲切。這遲來的相見,是命運的捉弄,天意弄人。 想起韓國影視的女角色都愛哭。為感動而哭,莫名、單純地哭,天真可愛甚或淘氣地哭。如My Girl(《我的女孩》)里李多海飾演的「周幼琳」,一把鼻涕、滿臉淚花,毫無保留地把一切溢於言表,以淚水宣洩…而Tess,則將所有的冤屈與苦痛以及對愛人的思念都統統深埋在心裡,默然含淚,淚往心裡流,此情此景,言語怎來得及思索? 4. 死亡是苦難的終結,肝腸寸斷 苦難終有盡頭。在一個靜謐的黎明,Tess被捕,被處絞刑,至此,全劇終了。然而,與電視劇不同的是,小說的結局燃點了希望:Angel懷著懺悔和苔絲的妹妹開始了新的生活。這種希望,是否預示著新的愛情的萌生?就好象許多愛情故事一樣,妹妹繼承姐姐的愛,和男主人公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可是真能幸福快樂嗎?當初愛得那般死去活來、肝腸寸斷,我懷疑這種愛的繼承,至少,在《德伯家的苔絲》里我相信愛是無法繼承的。就象《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愛人?》里的故事一樣,愛,無法彌補,沒有替身,也沒有退路,只能按著原路走,唯一條路,一直走下去…… 只有在懸崖,斷腸人才得以解脫

2. 八百影評

《八佰》講述淞了滬會戰末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的歷史故事。影片讓我們感受到了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為深刻!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戰士們做好准備,將炸彈綁在自己身上,一個接著一個報著自己的名字和家鄉,往下跳的那一幕,眼淚就止不住的流。太慘烈了,他們血肉喚醒的不止是蘇州河對岸的國人。

還有銀幕前的觀眾,國難當頭民族氣節顯得尤為重要。電影拍出的戰爭臨場感帶來的最直觀的震撼尤為強烈,很難想像自己身處這樣環境下的時候,能不能做出這種犧牲自己的決定!看完以後久久不能平復自己的心情。

看看這安逸的社會,都是血與淚保衛而來的!中國崛起!人民團結!珍惜生活!勇敢面對!我敬佩的是在這個國家一盤散沙時每一顆沖上去粉身碎骨的沙子。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2)八伯影評擴展閱讀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彼時,這場中日首次正面交鋒已持續近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奉命死守最後的防線——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有800人,這便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預告呈現了震撼的戰爭場面,日寇從地面到空中輪番進犯,4天4夜戰火硝煙彌漫不休。在武器裝備、參戰人數均處於明顯劣勢的情況下,四行孤軍明知獲勝希望渺茫,仍選擇正面迎戰。

為了最真實還原抗日戰場的殘酷,據煙火指導尹星雲透露,本片僅地面子彈點便設置近5萬個,超過10部大型戰爭劇集的總和;每個戰斗場景,一般也會設置60個以上炸點。

而為了將這一切以最好的視覺效果呈現在銀幕上,攝影指導曹郁使用了業內最頂尖的ALEXA IMAX攝影機,本片也成為亞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

3. 關於泰坦尼克號的影評

「你相信愛情嗎?」當一個陌生人變為熟人,我有時候會這樣問他。如果他回答:不相信。我會不由地戒備。一個人,連愛情都不相信,他的心一定不會柔軟,不會光明,他一定只相信了金錢、權利、也不大會相信友情。他可能受過失戀的打擊才這么想,那麼他一定非常悲觀:看見一片落葉,就懷疑整個森林枯萎了。可能他覺得談論是否相信愛情的問題有點可笑,那麼他這輩子一定沒有愛過。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當一個熟人變為朋友,我說不定這樣問他。如果他回答:不相信。我會有點失望。一個人,連一見鍾情都不相信,他的心一定不會浪漫,連做夢的能力都沒有了。最悲哀的事情是什麼?不是抵達不到夢想,而是——已經沒有夢了!甚至還嘲笑這個夢,如麻雀譏諷大雁:「你要飛到哪裡去?沒有溫暖的南方啊」。

「你相信有人為一見鍾情的愛情獻出生命嗎?」當一個朋友成為好朋友,我忍不住會這樣問他。如果他回答:不相信。我覺得真遺憾:如何和他談論《泰坦尼克號》呢?他看《泰坦尼克號》不會被感動的。象一塊堅硬的石頭,不會理睬雨水的溫柔。

即使,只是坐在房間,故事只是發生在小小的屏幕里,還是一樣的沉船,一樣的愛情。

看《泰坦尼克號》許多次了。懷疑人性的時候,會看看《泰坦尼克號》。沒有什麼好電影可以看的時候,再溫習一遍《泰坦尼克號》。很早就想寫寫《泰坦尼克號》的觀後感,只是這樣的感覺難以用語言表達。語言最精緻,也比不上電影的震撼。現在閱讀文字,很少被感動,而欣賞電影,常常淚盈眼眶。可能只有電影才能完美演繹動人的愛情,其他的都無法。

我總想:一艘最豪華的郵船的沉沒,只是為了譜就一曲永恆的愛情悲歌。而一段凄美愛情的誕生,卻讓泰坦尼克號和它一起永垂不朽,流傳在需要愛情的人群之間,溫暖每一顆相信愛情的心靈。

看《泰坦尼克號》,總想起兩個愛情故事,一個是莎士比亞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個是中國的民間傳說《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為愛人而徇情的傳說,都是因為家族壓力而破滅的凄美愛情!只要世界上還有文學,《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定不會消失。只要還有一個中國人活著,《梁山伯和祝英台》一定會繼續流傳。只要世界上還有電影,《泰坦尼克號》肯定在眾多影迷的影碟上,翻來覆去地播放。甚至,世界上沒有了電影,《泰坦尼克號》也會通過另種媒介,繼續著。

《泰坦尼克號》的愛情,相比以上的兩個愛情,更加純粹、干凈、有力、直接植入靈魂最柔軟的深處。因為傑克和羅絲的愛情不是由於世俗而幻滅,而是災難。如此動人的愛情,在悲愴的災難面前,努力抵禦其帶來的毀滅,最後讓災難成為它的注腳。猶如一朵盛開的曇花,非常想開的更長久些,更長久些,最後不得不讓凋謝注釋它曾經的燦爛。

傑克和羅絲的愛情是完美的,「You jump I jump"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從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他真的會為她跳下去。但是冰山嫉妒這個完美,沉船嫉妒這個完美,海水嫉妒這個完美,所以它們一起打碎了這個完美。如水晶嘩的一聲,摔在岩石上,粉碎了。看到如此完美的愛情被毀滅,我們禁不住地流淚,好像為他們在哭,其實都為自己而哭。哭自己曾經那麼刻骨銘心的愛情,在生命中妖嬈地豐滿過,經不住各種小小的災難,嘩的一聲,消瘦了,枯幹了。於是生命里的最美麗的渡船,沉沒了。原來以為可以借這葉小小的扁舟,就能劃過人生的苦海。誰知道,它就這樣沉了,沉了,慢慢地沉沒於心海,淹了,淹了,被時間的流沙悄悄地淹沒了。人的感觸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一直很希望看到船到美國後,Rose跟著Jack一起離開的樣子,現在的我被它深深感動。也許以後再看這部片子時,也許我會得到等多的感慨

4. 電影意外影評

看完影片的驚喜遠遠要高於大佬杜琪峰的《復仇》,放在今年的港產電影里,《意外》一樣值得好好推薦。由於製作周期比較長,光是後期就拖了近一年。趕工趕拍、現拍現編的痕跡也不是沒有,因此很多人會覺得這第一口氣里有微弱的部分。我嘗試用比較通俗和相對玄乎的兩種手法去解讀《意外》,看能不能說明白它到底好在哪裡。

銀河團隊的成員相對固定,鄭保瑞進入銀河,老大們給他的人員配置也還不錯。《意外》里的馮淬帆好久不見,葉璇的形象改變也讓人印象深刻,走也走得乾脆。演員上面,古天樂和任賢齊的表現也受到了較多好評,莫小奇等的出現也算一點驚喜。影片走先聲奪人路線,開場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意外式謀殺,某黑社會頭目被從天而降的玻璃給當場砸死。在周圍路人看來,這不過是一起意外,此人運氣背、沒辦法,死了倒霉。實際上中間有四個人在相互配合,展開秘密行動。帶頭的負責控制現場,其他人里應外合,牢牢控制了整個事件的進程,比如女人用車把路堵上,既把羔羊趕入了虎口,同時又拖延了警察的搶救時間,可以說是環環相扣。

這場戲的餘音也交代了團隊內部的矛盾:肥仔很精明,沒問題;阿伯粗心大意,會出事;女人撒小謊,不可信;最可怕的當屬帶頭的,通過手下提及他不近人情的暗示,他的冰冷讓人感到不寒而慄。《意外》很快交代了主人公不是正面人物,他做這種買兇殺人的行當,家裡疊了厚厚的鈔票,拿到錢似乎沒有太多快感跟樂趣可言。藉助主觀幻想,可以知道他的妻子也不在了,一個人的生活孤苦不已。這種人物情緒也給影片定下了基調,看起來不會讓人感到痛快,因為這個人為心魔所困,而心魔在哪兒,他不時拿出的那塊破表上有答案,表面的時間停止,所有一切指向了開頭的車禍。

接下來,從一些符號和意象上去解讀《意外》。有朋友敏銳地指出,除了結尾,每個死亡現場都有鮮血,紅色的、有點被誇張化表現的血。紅色在片中是跟死亡很近的顏色,紅色的車、紅色皮球、紅色衣物,首尾兩個事件都是車禍(就連中間的一起意外也是),摻帶不受人為力量干涉的宿命色彩。兩個女人的死亡直接導致了主人公心理崩潰,這點就好比在做愛場景裡面,女人總會占據住關鍵的女上位,她們在事實上主導了男人。顯然,《意外》是個帶有封閉感的故事,封閉就意味著沒有出路,不得解脫,因而影片處處製造了不同圓圈的意象,細心的人可以留意下電影中關於圓的場景和物體,可以說有上有下,相當之多。

天台偷窺監控一段,電影畫面就宛如一個巨大的「瞳孔眼球」,眼睛是《意外》的一大關鍵。觀眾處於上帝視角,能看見一切。而其他在現場的、不在現場的都 「看不見」,他們才會覺得是意外。片中任賢齊有一本書叫《死亡的眼》,它就把眼睛跟死亡聯系在了一起。古天樂沒能親眼看見妻子的意外,他認定那是一起人為兇案。而在結尾,任賢齊看到了古天樂的異常舉動,所以他相信了那不是一起意外,旋即實行報復。最後,我們看到了兩張表情古怪的臉,古天樂感受到腹部傳遞上來的一陣陣劇痛,卻好像明白了什麼。任賢齊激動又痛苦,他不明白眼前這個人為什麼要加害自己,又因為出手殺人,恐懼吞噬靈魂。

有幾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前面說到的開頭。影片里有三處製造出來的意外現場,場面調度都值得一提,交叉表現了不同人的視角,機位變化也可圈可點。《意外》並不藉助配樂和剪輯來製造緊張感,稍有不足的是結尾有點過了。中間的北角雨夜堪稱一場高難度拍攝,幾個人一直在等雨,反復不停地演練。迷霧一樣的飄雨,傾盆覆瓦的大雨,等到真正行動時,周圍充滿了緊張、詭異和不安的氣氛,最終導致了節外生枝,「意外」出意外。

5. 800字影評

《2012》就是那種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達到類型片極致的的雄心壯志之作,是專為寬銀幕和至少720P畫質要求的下載資源預備的饕餮盛宴,從類型片的角度看,他甚至也將和魔幻片領域的《指環王》,科幻片領域的《星球大戰》一樣將單獨成為災難片領域不可逾越的標桿之作。可惜的是,國內不少影評人基於對大片審美疲勞產生的刻板影響,不例外的也立刻給予該片不少草率的批評和譏諷,為標榜影評人自己的品位而對一部大片所表現出的能力和真誠盡可能選擇性失明,這樣的狀況頻頻出現而又不可掙脫,中國所謂影評人在為電影的特效震驚之餘,又流露出小市民在逛完迪斯尼樂園後那種酸溜溜的特有的傲慢。 此類評論,若指責《2012》的故事單薄、敘事混亂,或許用在《後天》上面尚可,但《2012》顯然沒在此讓人不能接受,艾默里奇吸取了前作的教訓,明白自己可及和不可及之處,在毀滅地球的視覺特效中不遺餘力,對敘述故事卻保持這中規中矩的謹慎,雖無新意,但確沒有邏輯不清的硬傷。而影評人不惜吹毛求疵,指責該片的思維深度和哲學意義更是無稽之談,艾默里奇不是庫布里克,好萊塢大片作為工業化的電影產品,尋求的『大多數前去影院的觀眾』,而不是那些對精神體驗有著特殊要求的人,換句話說,你不能因為在家樂福買不到卡拉馬喬的油畫,而責怪家樂福沒有深度,你也不能因為在星巴克聽不到鋼琴家彈奏的《月光》而痛罵其缺乏內涵。而我目前看到大多數影評,在影片上映過程中即為其宣判全家福災難影片。無異於上述兩種行為。 在就電影本身談論之前,對另一些周邊問題提出我自己的看法,留給還沒看過此片但以被誤導的影迷今後自己判斷,影片上映之初關於導演因受汶川地震場景感動而加入中國元素的輿論,應該是某位三流記者或院線推手一廂情願的炒作,這位軟文編寫者一定有著一種微妙的大國情節,而且看了很多屆的《感動中國》,導致自己虛構了《感動美國》的美夢。我個人認為製片方或許考慮到了中國市場,但更多完全是出於主題和劇情的需要,對此我在後面會著重論述。與此相反,還有一些憤青因為在事關中國的場景中出現了『西\藏喇\嘛』而指責導演別有用心,指責導演在相關台詞涉嫌『辱\華』,這種用屁股的位置思考問題的人也實在多餘了些。任何人拍這部電影也會更希望用這個小喇嘛而不是IT精英的形象站立在雪山之上,至少畫面會更加優美一些,比如小說《天鵝絨》中的線索是豬肉,而姜文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把豬肉換成了魚鞋,於是我們看到某個場景一雙魚鞋浮在水面徐徐向前,而不是一塊豬肉咕咚沉到了水底。如果您確實有好萊塢需向中國市場諂媚的需求,那麼導演是不是需要在中國演員臉上寫上「漢族」兩個字,才能滿足您這種較為怪異的民族自尊心呢? 電影特技特效之前無古人不容贅述,影片中四個場景,四條線索構成的故事也並沒有一個顯得可有可無,以下: 1、 場景為洛城,作家柯蒂斯為拯救家庭街頭和空中的逃亡進程順序推動故事的進行、柯蒂斯家庭內部的沖突、柯蒂斯家庭與俄羅斯富商家庭之間的沖突作為次要矛盾突出戲劇張力。 2、 場景為美國白宮內部,首席顧問科學家艾德里安和總統班底成員的推動的亞特蘭蒂斯計劃為副線。 3、 場景為公海上的民用航船、艾德里安的老父親和其樂手搭檔作為一條不太重要的線索卻引發了全片最感人的淚點。 4、 場景為西藏、小喇嘛和其家人的逃亡准備。不動聲色的寧靜心態中緩和整個影片的緊張氣氛。 首先,作家柯蒂斯是有著明確目的的逃亡者,有主流的家庭觀念支撐其行為動機,有研究亞特蘭蒂斯的專業背景身份使他的覺醒更具有說服力,整個逃亡的過程仍舊是操縱交通工具在災難中迫在眉睫的賽跑,沒有也不太必要跳出《龍卷風》《後天》這種類型片的套路,汽車在洛城崩塌中的飛奔雖有著太多偶然性和違反物理常識的運氣,但導演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向人們解釋合不合理,而是夠不夠酷。待到乘坐飛機在上空時,鏡頭跟隨飛機的尾翼展現出天氣的變換,然後用主觀鏡頭的空中俯拍出整個洛城的毀滅實況。這個災難場景之所以很難復制,是因為導演選擇了地殼移動消失殆盡的災難給予整個世界,從地震、地裂、火山爆炸到海嘯幾乎把能拍的災難都匯聚到了一部電影中,比《後天》更優美的是,影片有對於黃石公園的毀滅過程,有通過電視紀錄片風格再造巴西上帝山倒塌,有麥加清真寺和倫敦街頭的群眾恐慌,這種大量自然、現實奇觀實景拍攝與電腦特效相結合的部分比單純的城市樓盤倒塌更為暴力的視覺美感。 白宮內部的線索,視點主要集中在科學家艾德里安身上,這個片段是摻雜著陰謀論和政治博弈的劇情風格。劇本採用『瑪雅預言』『亞特蘭蒂斯』『諾亞』歷史宗教中這些稍顯陳詞濫調的符號,導演沒有打算深入就此末世論的真實性探討下去,而只是需要營造末世的氛圍。對照2012這個並不遙遠的年代,以及亞特蘭蒂斯計劃展開的時間,在看看黑人多數的內閣班底,這個電影應該是一部現在進行時的電影。導演將艾德里安和黑人總統作為這個片段中的正義力量,將白人副總統作為內閣內唯一的准反派,還不留情的揶揄了一把那位「他是個演員,他是在念台詞,不要相信他」的加州州長。導演個人的政治傾向似乎一覽無余,而最後讓黑人總統放棄逃亡,選擇與國民共赴死亡。其煽情段落確實天真的令人難以信服。 這條線索充滿了著選擇,如果說黑人總統的慷慨赴死代表了美國價值觀中的政治正確,內閣班底通過篩選人員才能搭乘亞特蘭蒂斯逃亡的計劃代表了精英主義,副總統及其支持者最後選擇金融寡頭、獨裁者、商業大鱷方能購買求生門票的選擇代表了資本至上的原則、那麼這最後一條才是最可信的,影片在此的邏輯是由世界G8峰會確定少數人逃生的計劃,因耗費巨大,所以由資本家購買十億元一張的船票成為現金流、交由中國製造。考慮到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人力成本廉價,且開展這樣大的工程或許在程序上不必遭受太多國會和議會方面的阻撓,又擁有著青藏高原的世界之巔。所以我在前面說,中國元素的加入完全是劇情的需要,是很合理的。如此這一條亞特蘭蒂斯方舟的產業鏈就形成了完美的一環。假如末世論和亞特蘭蒂斯方舟的陰謀論是真的,我斗膽站在高層的角度考慮也想不出比這更可能的解決辦法。 但導演給我們高層另一種可能的解釋,這就是白宮首席科學家黑人艾德里安的解釋,既然多數人必然不能存活,誰該聽天由命,誰該搭上這條生命之船呢,艾德里安的選擇既是不選擇。在他和另一位女科學家的對話中,他拿出一本由前面提到的作家柯蒂斯寫的『只賣出不過區區五百本的小說』,此書由艾德里安正在窗上的父親贈送,而他正在不停的閱讀,到此整個故事中至少有三條線索匯聚在了一起,父親買了作家柯蒂斯的小說,把他送給兒子,兒子帶著書活了下來,並將繼續傳播,只要這樣「美國文化就不會滅絕」,艾德里安活下來既是為了繼續傳播現代文明,在這種抓鬮式的生存心態中,艾德里安擺脫對生命的選擇,上升到更為可貴的文化選擇上。 之所以說導演擁有著雄心壯志,除了上述兩條剪輯飛快、動感十足線索之外,還體現在當影片的視點集中在公海上的民運航船時,內景拍攝上在心理節奏上選擇了相對平靜的固定機位和正/反打鏡頭來細細刻畫人物,配合著《1900》般優雅的光影效果和爵士音樂背景,完全COPY《泰坦尼克號》的輪船傾覆鏡頭和「你已經有二十五年沒喝過酒」『我不能離開哈里,離開我哈里根本常不準音調』等樂隊的兩個耄耋老人通過幾句簡短的台詞表現出的跨越時間的滄桑感,分別給家人打得告別電話,已經他們在死亡來臨之時的相互呼叫姓名,包含著濃濃的人間溫情和催人淚下的力量。和公海的場景一樣,盡管洛城和白宮已是兵荒馬亂、奔逃呼救,在西藏的場景里,片段風格也凸顯出一種文藝片的寧靜氣質,老喇嘛和小喇嘛在得知災難來臨時的品茗對飲,奶奶就算知道末日將來也要先做好飯再說的那種固執,無一不是原始的宗族社會對於現代的經濟社會的一種再教育。 作為一部好萊塢災難大片,這部片子堪稱卓越,但長達二個多小時還是能找出一些尿點(PS:意指在不影響情節和觀看愉悅性前提下以小跑去廁所的那個點)對於觀眾來說,影院票價如果太法西斯,也最好忍到720P的資源出來再下。最後,如果有人對我說這部片子「不過是一部好萊塢電影,毫無深度……特效還行,欠缺那種發人深醒的美感……」之類的話,我對此唯一的忠告是「小資是病,得治!」在國內影評的話語系統中,對好萊塢大片一直是不公平的,我只看到這個產業怪獸在不斷進步,而且沒有止境,誠然藝術評論是沒有國界的,但文化心態卻有,如果法國人憑借電影藝術起源地和新浪潮的餘波可以盡情嘲笑好萊塢,那麼中國影人一直憑的是什麼?是站在帝王的高度俯瞰草芥一般芸芸眾生的《英雄》?還是《建國大業》?洗洗睡吧。

6. 專業影評有哪幾方面的內容

一、對於片名的評價。
對於影評來說,剛開始評價的時候,第一個肯定就是影片的名字,因為一部電影首先你看見的就是電影的片名。在進行片名的評價的時候呢,要從它的文學性和統領全篇的意義方面進行評價。文化含義就是這部電影的製作者想要向觀眾表達和暗示的一定程度的文化內容。還有就是片名對於整個電影的一個統籌作用,會讓電影的內容是不是相關呢。

二、對於導演的評價
對於導演的評價來說呢,就是關於導演的構思、手段、風格、創造、還有就是作品主題。對於對於導演的評價還是比較全面的,所以一般要是自己寫影評的時候沒有地方下手的話,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去寫,效果還是挺好的,開拍藝術教育中的考生都是這么鍛煉出來的。

三、對於演員的評價
這里用最直白的話就是,演員的演技方面的評價了。對於角色的掌握和了解以及塑造出來的角色是一個什麼樣的呈現。

7. 看完《八佰》這部影片,你有什麼觀後感

哭到窒息,這個世界的安定是多少人的生命換來的,我們生活的這片熱土,有多少先人的熱血,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吾輩必須強大。

吾輩當自強,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真的信服,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我們這一代的人必須要自強,要守住前輩們用血肉換來的和平,好好的讀書,讓中國強大以來,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我們才對得起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太平盛世。

8. 《水滸傳》八百字影評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給我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劉胡蘭的義舉,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作為祖國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的後代培養成為新一代人才,以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更富強昌盛的國家。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9. 看完八百這部電影最簡單的觀後感怎麼寫

那你自己有什麼感受的話,你可以自己寫出來,例如你看完以後你是否有流過淚,那你為什麼流淚,這些過程都是可以寫的。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