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親電影觀後感300字
Ⅰ 爸爸的假期觀後感300字就夠了
羊年一開,「爸爸」就集體上陣了。開始還是小火苗,後來忽啦一下子,滿電影院都是名為「爸爸」R 電影,躲也躲不開。
不過,你得承認,所謂「爸爸」,包括以「爸爸之名」的親子電影——《爸爸的假期》,前前後後里里外外,都透露出一股老少咸宜的快樂氣息。
王岳倫執導的《爸爸的假期》一開場就出現三個家庭和事業同樣落魄的爸爸——老郭、岳倫兒和亮子,三個同樣的倒霉蛋兒在田教授的提議下,集體前往韓國參加一個名為「帝王假期」的旅遊項目,孰料,每個中國爸爸遭遇一個很不靠亦的國際大盜JIMMY(林志穎 飾),從而陷入一場國際珠寶失竊大案。之所謂,度假有風險,出國需謹慎。
不過,如果你真的以為該片是旅遊片或觀光片的話,那就真的錯了。在這部與爸爸有關的旅遊艷遇中,同樣,幾個倒霉蛋兒爸爸的寶貝兒子亦興匆匆地踏上夏令營之旅。只不過,相比孩子式的童真來說,成人式的冒險遭遇反倒多出了幾分詼諧幽默的味道。
在生活中,老郭本是一個被降職的老職員,此番在韓國「帝王假期」之旅中,則變身一個富有的高麗貴族,甚至受到美女的激情誘惑,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幕則有些搞笑的味道了——幾個倒霉的老爸被誤為國際大盜,不僅錢包被偷、遭遇通緝,甚至被追打的過程匆匆地爬到冷藏車里,此中遭遇可謂凄慘之極。
不過,也正源於幾個爸爸身處逆境,置身生死關頭,才始以重新思考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可以說,這次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給幾位中國爸爸上了很好的一課。所以,我們稱《爸爸的假期》是一部無假包換的「親子電影」絕不為過。
編劇岳倫兒在影片中調侃說:「回眸一笑百媚生,春江水曖鴨先知。」毫無疑問,「親子電影」《爸爸的假期》中處處充滿諧謔自嘲的味道,這種自嘲讓人想笑,笑完又想哭。在整部影片的情節推進中,影片慢慢地由輕松向理性靠擾,在成人旅途遭遇的背後,孩子的童稚和天真慢慢浮出水面。
Ⅱ 微電影《致父親》觀後感500字作文
希望果,多麼神奇的果子。給他們力量吧!
請不要低下頭來,我們都是祖國的希望。
當你認為你不幸福的時候,請不要去抱怨,因為你相對與別人是幸福的。當你認為自己幸福的時候,你一定要和不幸福的人,分享你的幸福。當你處於幸福之中時,你要小心,因為下一個不幸者就是你。當你是不幸者時,你要相信總有你幸福的到來。
今天我再次聽著邁克爾傑克遜的《我們同屬一個世界》去體驗他對世界人們的呼喚,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讓我們去幫助非洲的人們。他的歌聲中,充斥著他童年的夢想,讓世界上的每個孩子們有著快樂的童年。這首歌非搖滾,而是以搖滾來激發人們潛在的愛心。他值得我們去學習。
面對國家的發展,國家需要大量資金去援助那些無法讀書的孩子們。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我們每人應出點愛心。國家的強壯是看我們這些芽兒,去奉獻的。西部的發展會拉著東部的腳。但是我們因用手扶起西部。盡管現在已經好多了,但仍需要我們的幫助。
Ⅲ 勵志電影觀後感300字左右,不要太多300字就行了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
對我來說,《肖申克的救贖》打動我的地方不僅於此。
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鯊堡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鯊堡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鯊堡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鯊堡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鯊堡,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人們一定會說「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練」雲雲。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盡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鯊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鯊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湯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可是他年輕幼稚不懂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諾頓和海利謀殺。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鯊堡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奸狂,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其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鯊堡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湯米被諾頓和海利謀殺之後,安迪拒絕為諾頓洗黑錢,諾頓就曾以此威脅。但博格斯最終也是因為欺負安迪,影響了諾頓和海利們的貪污而被打成廢人。
當然還有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鯊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鯊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為什麼要安排老布這樣一個人物呢?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絕大多數囚犯們的未來。他是不是也象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人的未來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們的主人公,他是一個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說是一個「Strong man」,而安迪則是一個「Great man」,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說,盡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准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裡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們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再比如建設監獄圖書館、教湯米識字和幫助他考試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幕,那個情節非常恰當地體現出,安迪的救贖確實對鯊堡眾囚頗有意義,而安迪也是一個真正的救贖者。特別是,當諾頓和海利們站在門外向安迪發出警告的時候,安迪卻面帶微笑地把留聲機的音量調到了最高——可怕的懲罰就在門外,但是安迪沒有退縮。這是真正的勇者!一個偉大的人!以至於我有這種感覺,安迪來到鯊堡壓根就不是作為囚犯去的,而是作為救贖者去的。
寫到這,可以回答以下問題了:《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如此打動我?又為什麼如此打動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對人性的摧殘。片中多處對此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提示。長的如老布這個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語,他在假釋後,不用向誰報告請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再有象其他犯人,對於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讓海利甘心請犯人喝啤酒,放歌劇給犯人聽,甚至每一個和獄方對話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們覺得安迪的所作所為真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對『institutionalizing』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而作者把所有我認為正確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點:
首先,對人生要保有希望,永遠不棄。前面說到了,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說:「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還有一個情節我也覺得說明了這一點,再進鯊堡的前幾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幾次毒打和輪奸,但是在這樣的黑暗生活下安迪並沒有沉淪,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安迪心中獲得救贖嚮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斷的給予著他希望。(連理想和希望都沒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不管他富可敵國還是貧無立錐。)
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安迪首次面對海利時;面對莫格斯們的侮辱時;特別是為犯人們播放歌劇時,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對著生死考驗,但他毫無懼色,沒有勇氣怎能做到!(有理想而無勇氣,那這理想幾乎等同於無。)
第三,要有堅持行動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書中的小榔頭,用近20年時間鑿出一個逃向自由的隧道,沒有毅力是絕對不行的。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也是片中著墨較多的反映這一點的情節。(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夢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動的智慧。這一點不必多說,相信看完全片,你會在心裡贊一聲安迪的才華和智慧。他的計劃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贖並處罰諾頓與海利們,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氣、有毅力,卻沒有智慧,那最終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結束的時候,我清晰的記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紀念艾倫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贖》編導弗蘭克.德拉邦特的經紀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於AIDS的並發症。生前的他和無數的女人在一起過,也有過子女,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有結婚,據說他的慾望強到離開伊藤猛鬼就沒法活的地步,我想這也是他過於混亂的的生活才會死於艾滋吧。
1994年的奧斯卡太強了,《低俗小說》、《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如此之多的強片。《阿甘正傳》最終成為最佳影片,但如果讓我選擇得獎者,我更鍾意《肖》片。因為,我認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體現了美國的社會特點和美國人的價值理念,換句話說,它更像一部美國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體制化」(institutionalizing)問題,對於中國社會更有意義。我對影片中的那段話,「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極有共鳴——這個可怕的過程正是我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救贖對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Ⅳ 致父親電影影評350字
《致父親》:親情似水,父愛如山!
父親節這個洋節日中國人這幾年才算剛開始過,電影市場還沒有專門針對父親節的電影作品,但製作形態更為靈活的微電影,已經開始專門為這個節日打造作品了,本片就是如此。雖然是某汽車品牌的定製微電影,但整部影片絲毫沒有其他同類微電影濃重的廣告氣息和過於露骨的產品展示,而更加註重品牌理念與影片內涵的融合,讓這個波瀾不驚的故事產生出令人怦然心動的情感張力。
知名演員李晨在片中扮演一個小有成就的攝影師,一日被父親叫回家給街坊拍照,意外得知開照相館的父親的視力出現嚴重問題,而此時一個出國工作的機會擺在面前,需要他立刻返回。李晨走到半路,想起父親的病情,毅然決定放棄出國機會去問清父親的病情,在與父親推心置腹的交流中,重新感受到濃濃的父愛,從而一舉消除了內心同父親的隔閡,人生也彷彿豁然開朗。
雖然影片主打父愛和親情,但走的是溫情和生活化路線,絕沒有那種刻意吸引眼球的撕心裂肺和矛盾沖突的戲劇化情節,而是通過李晨和街坊女兒這兩條情感線,表現兩代人的代溝和父愛母愛的偉大。街坊女兒處於叛逆期,總是嫌母親管得太多,讓自己不得自由,而李晨幫她回憶小時候母親跑幾站路為她買棉花糖的往事,讓她認識到了母親一直以來無微不至的關懷,從而摘下叛逆的面具,重新做回母親的乖女兒。而這這一番開導似乎讓李晨自身也有所領悟,回到家中追問父親眼疾原因,沒想到問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心結——開個人攝影展時父親未到場,這並非父親對他表示不認同而不去捧場,而是去的時候突遭眼疾,目不能視,只能困於家中,等到視力恢復已然錯過展覽。這番話語讓李晨的心結徹底解開,深切感受到了那份平淡如水而又沉甸甸的父愛,反思了自己因為工作而疏遠父親的冷漠態度,最後用街坊母女合影以及父子合影兩張照片,向親情致敬、向父親致敬。影片所表現的兩代人的隔閡與誤解,以及因為繁忙的都市生活而淡漠了親情,無疑是讓大部分年輕人都會感同身受並自我反思的話題,本片能以如此不動聲色的故事講述,達到令人怦然心動的情感張力,導演對影片整體把控的功力還是相當穩健扎實的。
雖然本片是汽車品牌的定製微電影,但汽車品牌在片中的展示恰到好處,絕沒有喧賓奪主而拍成廣告片。車只在前中後三個場景出現,分別對應李晨回家,掛記父親眼疾而臨時決定從半路返回,以及同父親冰釋前嫌之後,帶著滿足的笑容駕車駛上回城的路,使得該汽車品牌也同片中的親情一樣,成為一種舒適自在、溫和貼心的存在。(
Ⅳ 微電影《致父親》讀後感700字
希望果,多麼神奇的果子。給他們力量吧!
請不要低下頭來,我們都是祖國的希望。
當你認為你不幸福的時候,請不要去抱怨,因為你相對與別人是幸福的。當你認為自己幸福的時候,你一定要和不幸福的人,分享你的幸福。當你處於幸福之中時,你要小心,因為下一個不幸者就是你。當你是不幸者時,你要相信總有你幸福的到來。
今天我再次聽著邁克爾傑克遜的《我們同屬一個世界》去體驗他對世界人們的呼喚,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讓我們去幫助非洲的人們。他的歌聲中,充斥著他童年的夢想,讓世界上的每個孩子們有著快樂的童年。這首歌非搖滾,而是以搖滾來激發人們潛在的愛心。他值得我們去學習。
面對國家的發展,國家需要大量資金去援助那些無法讀書的孩子們。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我們每人應出點愛心。國家的強壯是看我們這些芽兒,去奉獻的。西部的發展會拉著東部的腳。但是我們因用手扶起西部。盡管現在已經好多了,但仍需要我們的幫助。
吳宇航:親愛的孩子們,我看了你們的生活情況:矮小的房屋,小小的電視,簡單的飯菜,破舊的衣服,身患重病又年邁的奶奶,還沒上學的弟弟、妹妹……實在是太苦了。你早上天還沒亮就起床在土灶上做飯,照顧弟弟、妹妹起床,吃飽飯還要刷鍋洗碗,給妹妹梳頭,走路上學。放學回到家又得到田裡幹活,一邊學習一邊照顧妹妹和身患重病的奶奶。衣服都舊了、破了還在穿。
所以我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這么好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抱怨什麼,對嗎?你們同樣和我們一樣是祖國的花朵,但為什麼你們卻得不到好的環境去學習。也許你會比我們城裡的人更加有出息,我看你們吃的「飯」 根本不是飯,而在我們這里的人卻十分浪費不珍惜糧食。所以這也引起了我的不滿,但我也無能為力,因為我是個學生,但是沒關系不久的將來,我會用自己的雙手來給你們貧苦地區創造別樣的風光,或許是十年,二十年。反正我會努力的。
俞慧婷:看了看了微電影之後,覺得那些孩子生活的真的好苦,與我們簡直不可比。
身為同族人,我們更應該去幫助他們,進我們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麗溶:
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一些經歷,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們很可憐,但是他們有尊嚴,有敬師之心,他們會自己生活,卻不像我們,我們還在父母的保護成長,天天要父親母親操心,我覺得我們真的很不懂事。這部電影里有一種果子——希望果,那裡的孩子把這當成一種希望,覺得這是一種企盼。他們希望可以生活得更好,希望可以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希望可以為祖國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他們的意志比任何東西都堅硬,我們這些住在城市裡的孩子可能都沒有像鋼一般的意志,但他們有,他們對於外面的世界的嚮往,對於外面世界的渴望,那一雙雙無比澄澈的眼睛,望著鏡頭。
我多想為她們伸出一雙手,幫他們整整衣服,擦擦臉。對於我來說,這些孩子給了我一個警示:我們應該更珍惜我們身邊的一切,包括我們的父母,長輩。
希望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能好起來,變成透明的,干凈的。
葉炫清:
從來沒有想過,大山裡有這樣的一群吃不飽穿不暖的孩子,更不敢想像這些年,他們是怎麼過來的。
當那一張張讓人看了心酸的臉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的心似乎也跟著揪了起來,但那黑乎乎的臉上卻總是浮現出笑容,孩子們,你們知道嗎,你們的身上有一種讓所有人有勇氣面對困難的精神。這種精神,現在的大多數孩子是沒有的,坦白地說,我也還有欠缺的。我甚至懼怕那樣的生活,但你們卻做到了,你們做到了勇敢面對,我很敬佩你們,我想一切都會過去的,只要你們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我們都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加油,孩子們!
陳英傑:
人生有一個大岔口.
有一座大山把另一條路封得嚴嚴實實。
於是,有人想翻越那座山.
在山腳,他仰起頭,望瞭望山頭。
它直插雲霄,它不可翻越。
他的恐懼讓他無力。
日久天長,他的子子孫孫永永遠遠地被禁錮在了山中......
他們在耕田中苦苦等待,他們在泥濘的道路中苦苦等待。
終於,山頂上出現了一個高大的影子,他來自另一頭。
他們很驚奇他是怎麼翻過來的。
他一點一點地採石搬山,那裡的孩子都叫他「老師」。
三年後,他離開了這塊貧瘠土地,他帶著希望離去了......
山矮了!
一年後,山沒了,他們從大山深處走了出來。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們忘不了.他是戰場的先驅,是不怕流血的大寫的「人」.他翻山越嶺,只求希望之火燒了這座山頭。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這是世界需要的精神,也是我們追求的精神。
從大山裡走了出來的他們說:「外面的人太追求享受。」
我們擁有他們沒有的:寒冷中的溫暖,過多的只能浪費了的三餐……
他們也擁有我們沒有的最淳樸的快樂……
這些樸素而博大的擁有都是所有人存在的前提,因了它們,我們才能夠有這小小的生命。
人,一定要珍惜擁有的,即使這種擁有帶有一點兒缺陷或一點兒遺憾。
不要譏笑他人的缺失,應是同情。
這世界有太多不公平——許些人面前天生有座山
但這世界還有愛——讓一切變得公平。
我們擁有它,去翻山越嶺吧!
「記得把希望帶上」
沈敏瑞:以前,我只是從雜志上或者公益的公告上看到過那些山區的孩子,那是,只覺得他們的生活真的很苦,但,與我無關,我不可能過他們的生活。於是:家裡的水龍頭時常在滴滴答答的滴水,竟從沒想過他們那沒有足夠的水;餐桌上的剩菜剩飯被無情的倒在垃圾桶里,竟不曾想到他們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
看了《希望樹》之後,我深刻的感覺到了,他們與我們一樣,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希望我們大家能一起,獻出自己的一點點力量,讓那些孩子們過的好一點,再好一點。
讓我們的國家,乃至世界,更加美好。
感謝各位同學們的分享,就讓我們用小小的善心去溫暖這個世界吧,如同歌唱的那樣:讓愛傳出去,它像陽光溫暖我和你,不管有多遙遠,總有到的那一天~~
Ⅵ 電影父親讀後感一百字
微電影《父親》觀後感
很少有一首歌曲就能讓我們哭泣不已,但這首歌曲做到了,它的音樂它的詞句,都深深的烙印在我們心上。
每一個父親都有愛孩子的方式,每一個父親,無論貧窮,無論艱難都有永遠愛孩子的心。而每一個孩子,都對父親有種感覺,不懂和懂得感覺。懂了便分擔和沒有開始分擔,或者不理解的叛逆與傷害。
就像燕燕和她父親,年輕時他是女兒的驕傲,人老了,他不會讓女兒難堪,只為強忍病痛在她一輩子最重要的時候牽著她的手走一程,即便那一程不完美,但卻充滿多少苦衷。只不過是,為了女兒,一輩子肩上由青絲換做白發,由青春張揚得意到人老滄桑,總害怕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亂了方向學壞。他在經歷中得到的經驗,他吃過的虧想告訴我們,想傳授予我們,而在那個時候我們卻不從懂得他們講述的過程中有著難飲的傷痛,而我們卻在臉上浮出浮躁的表情,我想到了他那一刻的眉頭,緊了心頭。
看過《父親》,不禁想起我那日漸老去的爸爸,爸爸,忘不了您操勞的身軀,忘不了您疲憊的身影,雖然您對我沒有太多的話語,但我知道,您有一顆深愛著我的心,是您讓我對情感有了更透徹的領悟,爸爸,我會在您所賦予的時間中明白您給我的每一個關懷,燃燒的歲月,已將您的青春燃盡,但堅強的信念,仍在您的額頭閃光,您在我心中永遠高大偉岸,您的青春,在我的成長中流逝:您的黑發,在我的成熟里霜白;您的眼睛不再明亮,您的脊樑不再挺拔
當時代變遷,當這快速更迭的社會充滿了太多太多他認為神秘的事情。當面對社會的無情,當整個車廂年輕的青年圍觀一個頭發斑白的老者為社會公德和道義而獻身的時候,當脆弱的他面臨生命威脅的時候,那些人的良知泯滅,傷透了那個時代的人,而不僅僅是燕燕的父親。
當職場普通女性受到騷擾,不是敢怒不敢言,二十連怒都埋在心裡,只為生活,卻要遭到莫名奇妙小三的控告和人格的侮辱,在受盡傷害在大雨的夜卻一個獨自面對,對天哭泣的時候,卻迎來曾經懵懂的人。當所有人沒有在她受盡凌辱的時候出手幫助她,這個曾經記憶里的人卻為她撐開那不敢渴望的傘,一個渴望久久卻遲來的擁抱。當那個曾經被認為是不良少年的人再次出現在父親的面前,他還記得,找不到接受他的理由,不僅僅是他沒有給她女兒幸福的能力,卻觸犯了他自己的心傷。
好人卻為做好事,而受到報復。當電視中的警察用自己的武器殺死那個罪犯的時候,他在心底有了怎樣的觸動,假如當初自己也如同那人一樣,是否就可以避免自己受傷。而他卻只為敬畏生命。
當聽到女兒告訴她將和自己不中意的人結婚的時候,自己激動的小便失禁。卻在婚禮的時候出現,說「對不起我來晚了」從肖利婚禮上的魚肉朋友就可以知道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人以群居。可是雖然自己極大的不滿意,既然女兒的決定,而愛的深的一方只有順從,並深深的祝福她。不顧一切踏上了婚禮。然後在發病的時候匆匆離去……
是否有時候,我們的父親進入這新異的城市,對著窗外看,看著陌生的,充滿了好奇,驚艷事物的新奇,卻被誤會。就如電影里對裙子的好奇,卻被誤認為騷擾。是否有的時候,他是我們崇拜的對象,他高大偉岸的身軀是我們的避風港,是否等他們老了,為我們而生長的斑斑白發,到最後在我們的婚禮上為了給我們留足面子匆匆而去……
因為他,我們才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他我們才可以和富貴人家的子女在一所學校,在一個城市,然而他卻累卻苦,卻辛酸,卻面對我們的不理解,卻獨自承受自己的無奈,我們永遠欠他們的,即使從出生那一刻就還也還不起。
Ⅶ 《父親》觀後感
紀錄片《父親》反映了一個農村出身的大學畢業生的經歷。看完全片,想問一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錢,沒有權,要如何生活下去?
我們從小守著讀書改變命運的教育信條忍受著十年寒窗苦,某某某考上什麼大學了,某某大學畢業以後干什麼了,象牙塔在山峰頂端閃閃發光向我們搖搖招手,可是當我們真的抵達了那個地方,才發現有多少是海市蜃樓。我在大四的年紀看大一的小學弟小學妹改各種抱怨大學與想像不符的狀態,宣洩懷念高中的情緒,只想轉身對中國龐大的高等教育體系說一聲,你終於還是把他們騙進來了。
大學生這個定義真是太寬泛了,清華北大畢業的叫大學生,二本三本畢業的也叫大學生,什麼大專職業學校畢業的也叫大學生。每年高考完了統計出來的升學率就像浸了水的海綿,看似很大,其實很水。到找工作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又要學歷又要成績又要實踐又要證書,媽的你當我全才啊。
回歸影片。
父親韓賠印是最普遍的中國式父母的代表。勤勞朴實憨厚舐犢情深,父母就是這么個角色,你找他要錢,他哪怕兜里只有一百塊,也會想盡辦法湊個一百二十塊給你。所以我們看到片子里韓賠印這里借二十那裡借三十的湊兒子的生活費。紀錄片的好處就是生活化,人情冷暖,一看便知。有人掏錢有人支支吾吾有人索性不理,換做電影,早就一拍肩膀:老韓你兒子有出息哥幾個一起供他讀書。不需要去指責誰,沒有人規定一生下來就要樂於助人的,沒必要自己餓著肚子還為人家上層建築買單的。大家都不容易。
父親隨身帶著一個小賬本,記錄各筆借款,以便日後償還。有時候還寫點鼓勵性的句子,如果忽略掉他的職業,可以說父親也挺文藝的,對美好生活充滿想像,信奉書本上的那些勵志語錄。六十歲帶著家人去北京,寫下這句話的時候,不知道父親的腦海中是不是還浮現出天安門上太陽升的場面。他說那個時候我們都有錢了。父親的有錢是建立在兒子畢業找個辦公室的工作有空調有電腦的憧憬之上,可是現實是兒子畢業一年還在青海戶外干工程。一個月賺八百多塊還不如自己在西安給人家做水電來的多。於是我們看到了在現實面前慣常的一個表情:無奈。拍攝者問勝利,你父親會接受你做這種工作嗎?(服務業之類與「大學生身份」不符的職業)他說不接受也沒辦法。還是無奈。
這里存在一個矛盾,生活在底層的人不會去想也無暇去想是不是上層體制出了問題,或者說他堅定的信念出了差錯,而研究者只會待在溫暖的室內去開開會吃吃飯象徵性地討論出現的問題。有經歷的人無能力,有能力的人無經歷。曾經在會議室外等人,看著不知道什麼身份的人跟院長一起討論大學生就業的問題,討論的熱火朝天,掌聲陣陣,讓在寒風中等候的我聽得都熱血沸騰了。可是後來我一想,不對啊,你們在這兒紙上談兵,但是就業的主體——學生,不在這里啊,你不找學生來你怎麼知道他們身上存在哪些從象牙塔到社會人轉變期的問題。退一步說,容納就業人群的單位也不在這里啊,你不找企業來你怎麼知道他們需要怎麼樣的畢業生。總不至於大家畢業以後都進高校吧。
兒子韓勝利。其貌不揚,家境貧寒促成的靦腆害羞性格,轉了一圈招聘會出來一言不發,曾經以為可以留在城市,接受三百塊的月薪,哪怕不要錢跟著干也行,問及戀愛說再等等。憨厚的不得了。年輕人,你把一腔熱情滿腹學識捧到城市面前,城市是否會含笑接納?你要還讀書欠下的兩萬塊債務,你要還父母的養育之恩,八百塊的工資要幹上十五年。同樣,生活在都市的人,為一個房子不吃不喝也要十五年。這樣的繁榮昌盛背後是多少滴血心酸。
紀錄片拍到勝利的上課、吃飯、寢室,利用業余時間撿瓶子去賣,兩個塑料瓶五毛錢,啤酒瓶一塊錢,拍攝者問他,有沒有想過出去做個兼職賺錢,他只是沉默的搖搖頭。性格決定命運。弱肉強食的都市森林只合適放棄一切自尊驕傲厚著臉盆的推銷者,他們要匍匐在前輩腳下,把自己的經歷添油加醋不厭其煩地呈現訴說,就是棵白菜,卻恨不得賣出黃金的價。不要質問勝利大學幹了什麼,溫飽尚且不足,素質拓展職業規劃個屁。突然想到個問題,國家的助學貸款呢?要一個學生每個月只有兩百生活費,要一個父親終日低聲下氣地向工友借錢?
他們也是我們,離家千里來到所謂的大都市讀書,用四年的青春,用一麻袋的錢換回一麻袋的書本,站在離開還是留下的十字路口,周圍人步履匆匆,自己卻找不到方向,何去何從?
一部紀錄片,看破中國高等教育的迷信。
Ⅷ 致父親觀後感請幫我在百度上復制下來發給我!
子女永遠都是父母最好的作品,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父母便專心的呵護與栽培這個作品,子女心安理得、理所當然的享受著家中父母給予的一切關懷與支持。當我們走出校門、走向社會之後,則總在不停地為事業奔波,為前途打拚,我們回家的次數會越來越少,我們會隔很久通一次電話,甚至就連父母親的額頭上何時刻上皺紋,何時走路會蹣跚,何時嚼食物會吃力,何時看東西會眼花等等我們都不曾發覺...
微電影《致父親》所要闡述的就是如此,它的故事很簡單,但卻極具創意的將主人翁鎖定在一對從事攝影的父子身上,兒子(李晨飾)平時工作十分繁忙,為了前途與事業很少回家,並因為當年父親沒有出席自己的攝影展而心有不悅。所以,當老父親打電話邀請他回家時,他極不情願的答應,最終因為一件小事而得知父親早已眼花的事實,他才真正意識到此前的種種誤會,以及作為一個兒子的極大疏忽與應承擔的責任。而這部電影選擇在父親節前後問世,顯然也是為了喚醒更多人對偉大父親的關懷與致敬。
在表現方式上,導演通過一系列的近景特寫鏡頭,著力刻畫出老人孤身一人的那種孑然一人的孤寂感,並十分巧妙的通過照片這個定格歲月永恆的載體,將回憶與現 實不斷穿插,形成一種時光易逝、親情可貴的強烈對比感。在鏡頭上,本片畫面顯得十分克制與內斂,沒有過的情緒宣洩與浮誇,而是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感動觀眾。在情節轉變上,兒子在權衡工作與親情的天平從從傾向前者轉變到後者,從而詮釋出成長不僅是要堅持自己的信念,更應該扛起自己的責任的宗旨。
而在人文關懷這個主題上,導演卻是不遺餘力地展現,摒棄了一貫的死板而單純的說教解讀,而是通過一連串的場景無間斷的呈現,而傳達出細水流長的親情關懷,同時得力於演員的恰當選擇,當紅實力小生李晨的加盟也讓本片在表演上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沒有聲嘶力竭的哭喊,而是藉助於小細節的表現以及精準的面部表情與精湛的台詞,這在很大程度上比吶喊更加打動人心,通過對父子的著力刻畫,使得影片在感人程度上無限溫情,同時絲毫不顯得濫情。
對比許多描寫愛情的微電影,描寫親情的微電影顯然更能直達觀眾的內心、戳中觀眾的淚點,而其將主角瞄準一對父子身上也極具代表性,恰如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一樣,缺乏長久的交流與溝通築成了父子間不可跨越的鴻溝,以至於我們總是享受著父親給予的濃濃愛意之時,卻還不停地因為一己的幼稚想法而怨聲連連,當歲月催老了父親的容顏, 促成了兒女的成長,親情與時光的彌足珍貴也愈發凸顯。從而也顯示出了父愛「無言中夾帶著力量,細膩中滲透著博大」的特點,所以該片所傳達出的親情更顯張力。
影片自始自終沒有任何道德的拷問,或者是控訴,但它所呈現出來的反思力量卻是相當驚人的,不動聲色的鏡頭與語言,到最後都將影片中的涓涓細流融為一股巨大的浪花,直擊觀眾內心最深處,發人深省。正如影片結尾字幕上的那句話——「每位父親都有一句不曾說出的贊揚,每個兒子都有一份未曾表達的感謝。」
Ⅸ 《父親》筷子兄弟 聽後感 300字
總是向你索取 去不曾說謝謝你
直到長大以後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離開總是裝作很輕松的樣子
微笑著說回去吧 轉身淚濕眼底
多想和從前一樣 牽你溫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風捎去安康
時光時光慢些吧 不要再讓你變老了
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一生要強的爸爸 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
謝謝你做的一切 用雙手撐起我們的家
總是竭盡所有 把最好的給我
我是你的驕傲嗎 還在為我擔心嗎
你牽掛的孩子啊 長大啦
這是電影《父親》插曲的歌詞,聽著聽著就潸然淚下了。故事的父親是年輕時是一位警察,同時又是一位單親父親,一手把自己的女兒帶大。在女兒小的時候,他每天都會騎著他的警察車去接女兒放學,說一句「燕燕,上車」,女兒很親切地叫一聲爸爸,他的臉上那笑容看起來是那麼的甜蜜和滿足,眼裡充滿了父愛。為了女兒一直都沒有再娶,後來好不容易談了個對象了,他希望對方可以接受他的女兒,卻不幸對方不肯接受,他想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的願望泡湯了。女兒開始長大了,變得亭亭玉立了,談戀愛了,卻認識了肖利。父親一直都認為肖利是不務正業的男生,極力反對女兒和他一起。後來和女兒吵架了,卻是自己滾了。當女兒回家了,他裝作若無其事,說了句「你回來啦」,希望可以和女兒和好如初,卻不料女兒帶回來了一個未來女婿,那人就是肖利。父親好不給他面子,直接叫他滾。為了女兒的幸福,再丑再難看的事他都做得出來,只要女兒不和肖利一起就好了。
在一個晚上,父親遭到了以前一個被抓罪犯的報復。腦袋嚴重受創,以至於失憶了。可是失憶後的他只記得三件事情,自己是警察、女兒、肖利是壞人。每次肖利來看他,他都拿東西扔他,雖然自己失憶了,但是他還是和肖利斗爭到底。後來他看到肖利在醫院和女護士在說悄悄話時,就證明了,肖利確實不是好人。後來女兒告訴他要和肖利結婚了,他尿尿了,那是一個病人的反抗。女兒結婚那天,他從醫院逃出來了。當他穿著以前的警察制服騎著警車來到女兒婚禮現場的時候,他對女兒說「燕燕,爸爸來晚了」。那一刻,我以為他醒了,以為他記起所有的東西了,不再失憶了,他來祝福女兒的婚禮了。卻不料的是,他牽著女兒的手一直朝新郎走去,卻沒有把女兒的手交給新郎,很顯然,他還是不贊成這段婚姻。當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愕然的時候,他說了一句「燕燕,等你放學了爸爸再來接你」。那剎那間,我不禁失聲痛哭,原來他並沒有好起來,但是他卻記得女兒燕燕,記得自己作為一位父親的照顧女兒的責任。他做的這一切,看起來多麼像是一個神智清醒的人才能做得出來的,到底問什麼,神志不清的他可以做到這一切?這就是父愛,不會因為任何東西而改變,哪怕他失憶了,哪怕他神志不清醒了,但是他怎麼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感穿越了時間穿越了記憶,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這就是盪氣回腸!
Ⅹ 電影觀後感大全300字
舞動人生是一部有關夢想的電影,訴說著一個男孩,比利,實現他的夢想──當一個芭蕾舞者,中間經歷了許多波折與努力,最後終究實現了夢想。
比利生活在一個礦業的市鎮。他原本是學拳擊的,但是,在一次巧合中,他看到了芭蕾舞團的練習之後,就開始學跳芭蕾舞,他爸爸知道以後,堅決的反對,比利的
堅持和爸爸的反對,互相抗衡了些許時間。但是,就在一次的聖誕夜中,他和他的朋友──麥可,到拳擊場跳舞,在偶然之中,被他爸爸看到了,而他(電影觀後感
300字)這一次決心勇敢的表現他精湛的舞藝。這讓他爸爸心動了,答應他去參加舞蹈學校入學甄試,最後,他通過考試了,他成功了!他漸漸的實現他的夢想
了!
這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他顛覆了一般人心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也勇於實現他的夢想。在他實現夢想的期間,有許多人對他幫助甚大:有爸爸、哥哥等。這些人對他
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他的老師嘴上總是說著錢,但卻很關心他,他爸爸老是堅決反對,其實內心很柔軟,他哥哥表面上對他很兇,可是還是捨不得他離開。所
以,比利身旁有很多關心他的人,所以他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