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港者觀後感
① 誰知道最近一部叫做《命運》的電視劇的簡介啊!!!觀後感也行!!
電視劇《命運》講述深圳特區經歷改革三十年的發展巨變,一方面講述了宋梓南為代表的決策階層對於特區改革發展的掌控與大膽舉措,一方面講述了以馮寧為代表的普通民眾階層在改革浪潮中的人生劇變
② 命運 觀後感200字
200字觀後感
懷著感動心情,斷斷續續看完30集大片【命運】,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悲壯旋律回盪在我耳際;機遇和命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個人都應該好好把握的。
【命運】以深圳特區建設發展為題材,充分展示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城市之間命運的息息相關,它是在真實的時間、真實的地點、真實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真實的故事,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前進發展「命運」的故事。它充分說明,成功的機遇往往親睞那些大膽的改革者創新者。命運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該劇講述了深圳特區改革開放初期那驚心動魄勇於為先的故事。一方面講述了李雪健、高明飾演的決策階層對於特區改革發展的掌控與大膽舉措;另一方面講述了陳思成、曹曦文等飾演的普通民眾階層在改革浪潮中的人生巨變。雖然是主旋律題材,但故事的細膩刻畫,厚重表達,著實的引人入勝,它讓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老同志回憶那「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歲月。激起大批年輕觀眾在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同時,珍惜我們現在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000字觀後感
電視劇《命運》是根據作家陸天明同名小說改編,以恢弘的氣勢、感人的細節、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深圳建立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的艱難歷程,展示了中國的命運、深圳的命運以及改革者和普通人的不同命運……
該劇生動描寫了20世紀70年代末,處於我國改革前沿陣地的鵬城市委書記宋梓南,肩負黨中央改革開放的重大使命,團結市委一班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通過艱苦奮斗,力排困難和思想阻力,將鵬城這個只有3萬人口的小漁村,建設成有100多萬人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的感人經歷。
改革開放前期,由於老寶安與毗鄰的香港在經濟生活水平上的巨大落差,致使當地及周邊的居民紛紛舍棄自家祖業,涉險渡港,以致引發了多次內地逃港潮。政府目睹了此現象並加以制止,由此引發深思:難道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國人民過的就應該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以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正確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並想出了先拿一些地區來做實驗(即特區)的正確方法。深圳鵬城經濟特區由此產生,為了致富,宋書記和余濤同志積極接納新思想、新方法,力圖找到一個正確有效的發展方向。一個「四分錢」政策,帶來了效率的迅速提高,調動了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一個新的經濟策略,同時也是十分有效可行的,卻與當時的「大鍋飯」主義相抵觸,最後被迫停用。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由余濤同志倡議的蛇口改革開放發展的口號,使特區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了,引起了香港商人的投資熱潮,這時問題也跟著來了。基礎配套跟不上及政策因素阻礙了鵬城的發展。如不及時解決,有可能引發港商撤資。面對困難,舍我其誰的共產黨員精神鼓舞著特區建設參與者,不斷解決了各種困難。在宋書記、余濤等人帶領下,特區人民努力奮斗,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特區速度。隨著市場的需求、經濟環境的改變,取消了糧油肉布票,轉而搞市場經濟;工人實行獎金制度,開辦私營企業;引進外資建廠,搞股票交易投資,房地產投資等。這些現在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是不敢想像的事情,是要冒著坐牢甚至殺頭風險的,因此劇中經常引用前人變革流血故事,如譚嗣同的「變法革新需要流血,願從我開始」。
劇中人物「雷伴武」的人生結局令我們深思。雷伴武在改革開放初期為鵬城的建設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由於放鬆自律,抵抗不住金錢、美女的誘惑,導致令人惋惜的可悲結局。「一為不善,眾美皆亡」,「物必自腐而後蟲生」,重溫這一古訓,牢記這一原理,對於廣大黨員和領導幹部提高拒腐防變能力,為黨和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具有重要意義。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秉公用權、科學用權,可以為黨增光、為民造福;濫用權力、以權謀私,則會貽誤事業、斷送前程。所以作為黨員和領導幹部要做到秉公用權,保持清正廉潔,強化自律意識,加強道德修養,築牢思想防線,遏制貪欲,抵制誘惑,培養浩然之氣。
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鵬城已經變成了舉世矚目的信息化、現代化的大都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思維觀念的不斷改變,我們將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但挑戰和機遇往往是並存的。「失去了這次機會,我們(這些帶頭人)將成為歷史的罪人!」市委書記王榮四提電視劇《命運》,激勵全市幹部群眾「想干敢幹快乾」。「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順勢而為,我們要大力倡導學習特區改革開拓者那種以國家興盛、人民幸福為己任的責任意識,那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為特區的更美好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