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街麻花觀後感
1. 十八街麻花的介紹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點。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麻內花店,與天津狗不理包子容、耳朵眼炸糕並稱的「天津三絕」,位列其首。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國首屆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1996年被中國國內貿易部命名為「中華老字型大小」,曾榮獲國家部優金鼎獎、亞太地區博覽會金獎,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津市名牌產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標。
2. 天津十八街麻花的來歷是什麼
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在這個巷子里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型大小喚作「桂發祥」。他炸的麻花真材實料,選用精白麵粉,上等清油。每天做的麻花香味能傳遍整條巷街,人們聞到香味紛紛蜂擁到他的鋪子購買,因此他的鋪子總是顧客盈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越來越覺得麻花有點乏而生膩,漸漸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老人家不甘心。後來店裡有個少掌櫃的,一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一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麼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一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鍋炸。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樣,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氣撲鼻,味道可口。按照這個方法,劉老八是盡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條和麻條之間夾進了什錦酥餡。至於配料,更是苦思冥想,頗費了一番腦筋,桂花、閩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還有青紅絲和冰糖,而且香氣四溢,味道香脆可口,滿口生津。如今的「桂發祥」的招牌是由書法名家趙半知所題寫。 就這樣,經過反反復復的精心研究,劉老八終於創造了金黃油亮、香甜味美、久放不綿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從此「桂發祥」麻花著稱於市,廣受歡迎,成為天津衛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絕」之首。
3.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的評價
說到天津一定會想到狗不理包子和天津大麻花吧,可以把麻花當零食吃,現在口味內也多種多樣,黑芝麻容的,山楂的,冰糖的等等,這家的麻花算是天津麻花的領軍 了,就算去天津旅遊帶回來的也大多都是桂發祥十八街的麻花,很好咬,很酥脆。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物美價廉。
4. 十八街麻花的風味特點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因店鋪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人們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改造專後又在距屬原址200米處,新建了桂發祥大沽南路店。每個桂發祥麻花中心夾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紅絲及香精水等小料配製的什錦餡酥條。麻花成型後,放進花生油鍋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夾上冰糖塊,撒上青紅絲、瓜條等小料。
5. 十八街麻花
你好 我是天津人
我朋友是回民 上次我陪他去買麻花
他告訴我桂發祥專的十八街麻花 回民是不能吃的 上面沒有屬清真標志
所以不能吃 上次他是在桂順齋買的麻花 上面帶情真標志的
不知道你是哪裡的人 如果想買麻花 當然是來天津買了
天津的南市食品街 最正宗
6. 怎麼寫天津十八街麻花作文
如果是我我就寫第一次吃麻花的情景,不喜歡味道,後來經歷一件親情或者友情專的事,你感動時吃到了屬麻花,後來再也沒再吃過,有一天見到舊時友人或是親人的什麼事,你又想起了麻花的味道吃到了麻花,你發現有時愛就像那一排排把面條擰在一起的麻花,感情纏繞,要用心加熱才能品出不一樣的酥脆,桃仁、桂花、青紅絲、冰糖等各種配料就是讓生活和感情更有滋有味的作料。如果可以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經歷和18街麻花創始人創業精神創業史聯系一下,這樣文章更豐滿,不懂可問我
7. 十八街麻花的歷史典故
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在這個巷子里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型大小喚作「桂發祥」。這個人炸麻花有一手絕活,炸的麻花真材實料,選用精白麵粉,上等清油。他的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店面。開始還算是賓客滿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越來越覺得麻花有點乏而生膩,漸漸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後來店裡有個少掌櫃的,一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一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麼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一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鍋炸。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樣,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氣撲鼻,味道可口。按照這個方法,劉老八研究在麻花的白條和麻條之間夾進了什錦酥餡。桂花、閩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還有青紅絲和冰糖。為了使自己的麻花與眾不同,增強口感味道,把放置時間延長,取材也是愈來愈精細,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嶺甫種植甘蔗製成的冰糖、精製小麥粉等等。如今的「桂發祥」的招牌是由書法名家趙半知所題寫。最終形成什錦夾餡大麻花,「桂發祥」麻花成為「天津三絕」之首。
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和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質獎。1991年榮獲全國馳名商標提名獎。
8. 介紹一下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天津的特產。 麻花的特點是:香脆。 十八街麻花與其他麻花不同處是回:表皮不黑答不糊,芯部也非常鬆脆,沒有硬芯。老人也可以吃。什錦麻花更是多種口味, 有一種越嚼越香的感覺。 麻花雖好也不能多吃或總吃,油炸的嗎, 呵呵 你懂得。
9. 天津十八街麻花的由來
十八街大麻花的問世之日要比以上"二絕"晚了好幾十年,它始創於20世紀30年代。以"桂發祥"和"十八街"為商標的天津大麻花,因它的發祥地就在如今天津河西區東樓十八街一帶,所以俗稱"十八街大麻花"。
十八街大麻花的創始人是河北大城縣人范桂林。他於1915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早亡,他與母親和兩個哥哥艱難度日。1924年,年僅9歲的范桂林與11歲的二哥范桂才,由母親帶著逃荒,一路要飯來到天津,借住在南樓村,謀求生計。
1928年,13歲的范桂林經人介紹,到東樓十八街的一家麻花鋪當伙計。他每天幫工炸好麻花,然後提著食籃沿街叫賣。過了幾年,范桂林又改去南樓村劉家麻花鋪當伙計,仍然干著炸麻花和賣麻花的活計。范桂林趁著在兩家麻花鋪學徒和幫工的時機,細心揣摩,認真學習,熟練地掌握了炸麻花的配料成分和炸制的火候、技術。從1936年起,范桂林便辭了幫工的活計,自己在東樓十八街附近擺設小攤,炸制麻花叫賣。他炸制麻花的技術很不錯,炸成的麻花好看又好吃,很受顧客喜愛,所以小攤生意很好,他很快就攢了一筆錢。范桂林懂得擺攤總不是長久之計,就出錢在小攤附近買下一間小小店面,正式開了一家麻花鋪,字型大小叫"桂發祥"。
油炸麻花是天津人喜愛的一種大眾小吃,當時全市有不少賣炸麻花的店鋪和攤檔,層次質量各不相同,競爭也很激烈。范桂林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便反復試制,設計出一套別出心裁的製作工藝。他把炸麻花用的面改為半發面,還在麻花白條中間夾放一條含有桃仁、桂花、青紅絲、冰糖等各種配料的酥餡。經過這樣製作的坯料,炸出來的麻花酥脆香甜,別有風味,而且只要存放在乾燥處,雖經多日仍然酥脆口味不變。此外,范桂林的麻花尺寸較大,能炸出幾斤重的大麻花,而且里外一樣酥脆,這是其他店鋪難以做到的。這些大麻花不僅色香味美,而且造型美觀,簡直像絕妙的藝術品,令人不忍下口。於是范桂林炸的大麻花出了名,"桂發祥"名聞遐邇,而"十八街大麻花"也成了天津著名的特產。
十八街大麻花出名後,范桂林依然堅持原來的投料標准和操作工藝,決不依仗名聲而偷工減料。他的配料都有嚴格標准,例如炸制一個半斤重的麻花,要用油4兩、白糖2兩5錢、冰糖半兩。在和面時,要根據氣溫的高低變化,適當增減食鹼數量。炸制時爐火不能過猛,須用溫火炸透。所以他炸出的金黃酥脆大麻花,深受顧客歡迎。
建國以後,這一具有天津風味的特色小吃逐漸走向全國。1959年,桂發祥的十八街大麻花參加全國商品展覽會,得到好評;1971年,又擺進了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贏得國內外顧客贊賞。從此,十八街大麻花名揚海內外。
10. 天津麻花說明文500字
提起天津的大麻花,小朋友們一定不會陌生。前幾天,爸爸提回兩盒天津內十八街大麻花容,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盒子,哇!金燦燦的大麻花展現在我的眼前。
聽爸爸說,天津桂發祥十八街大麻花始於二十世紀初,以香、甜、酥、脆的口味,久放不綿的特點贏得天津乃至全國人們的喜愛,被譽為天津的「三絕食品」之一。麻花的形狀是三股螺旋的。我把麻花拿起來左瞧瞧右看看,發現麻花上粘著芝麻、桂花、冰糖和核桃仁。我情不自禁地嘗了一口,啊!還正像爸爸說的那樣,津津有味,讓人吃了還想吃。又一次,乘爸爸媽媽不在家,我猛吃了一頓,只覺得肚子又脹又鼓,像個大皮球,晚上竟連飯也吃不進一口了。麻花師傅把面揉好後,用手搓成條,然後把大條切成小條;把三根小條連在一起,拉長;撒上調料後一扭;放在油鍋里炸。
一根黃澄澄的麻花就製成了。麻花製作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我做不了,我爸爸也做不了。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許多造型奇異、製作方法不同的特色小吃。我想吃遍全國的小吃,嘗嘗不同口味的食品。我希望所有的小吃都像十八街麻花一樣,使我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