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電影觀後感200
㈠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550左右學生
看完前兩集,筆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難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個「問題」孩子背後,沒有一個「問題」家庭?究竟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家長的責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難道這些孩子不想做一個陽光少年?為什麼我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本紀錄片都給您帶來詳細解答!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
、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范,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於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艷。
㈡ her電影觀後感英文200
《她》是講述在不遠的未來人與人工智慧相愛的科幻愛情電影。主人公西奧多(傑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飾)是一位信件撰寫人,心思細膩而深邃,能寫出最感人肺腑的信件。他剛結束與妻子凱瑟琳(魯妮·瑪拉 Rooney Mara 飾)的婚姻,還沒走出心碎的陰影。一次偶然機會讓他接觸到最新的人工智慧系統OS1,它的化身薩曼莎(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聲)擁有迷人的聲線,溫柔體貼而又幽默風趣。西奧多與薩曼莎很快發現他們如此的投緣,而且存在雙向的需求與慾望,人機友誼最終發展成為一段不被世俗理解的奇異愛情......
《Her》是一部很不尋常的愛情片。
這並不僅是因它選擇了「宅男愛上了電腦操作系統」這樣的詭異角度,而是至少斯派克瓊斯導演以一種小清新到「細成渣」的方式,非常「不自量力」地探討了「關於愛情的一切」。
大部分經典愛情片,個人以為其實處理得都像戰爭片。主人公怎麼相愛不是重點:一次偶遇就期盼天長地久,一個眼神就約定至死不渝,著力描述的大多是克服障礙的過程:《羅密歐與朱麗葉》對抗家族恩怨,《羅馬假日》有階層差距,《斷背山》就是性別藩籬了。說白了,性沖動做起點後,接下來都是「為了在一起」展開的戰斗——觀眾樂於接受「一見鍾情」的設定,然後揪著心看主人公一路打怪通關。
這類愛情片催眠觀眾的利器,是主人公全過程抱定決心「無論如何,我要我們在一起」,終點是什麼呢?感人肺腑的愛情片,結束於我方英勇,有情人終成眷屬;催人淚下的愛情片,終止於敵人強大,我方一死一傷(也有雙雙陣亡的),雖敗猶榮。這不是戰爭片,是什麼?
這就是我喜歡《Her》,以及覺得它新鮮的地方。劇本台詞對話太有意思:影片雖然講「人機畸戀」,但斯派克聰明地用」未來世界「的設定,化解公眾對這種畸戀的接受程度。他只是借這個特殊角度,抽絲剝繭地研究身體吸引之後費洛蒙發酵的原因、探討外界阻力之外愛情消亡的規律——戀愛的一方設定為無肉體的電腦操作系統,這種觀察才更加極致和純粹。
也許在斯派克看來,性吸引是無法逾越,卻又讓人沮喪的。無論是開篇主角地鐵上偷瞄色情圖片,或者極其愚蠢可笑又失落可悲的「Cyber-Sex」,還是系統OS後來租借身體的嘗試,導演都在闡述這樣一件事情:性是人類關系中最原始重要,又不那麼重要的部分,它是人類交往體系裡無法割除的闌尾,也是阻礙我們自我認知的障眼法。
擺脫身體桎梏後,人類交往的本質障礙,是要跨越自我意識的鴻溝。
建立與他人牢靠的關系,一靠溝通,二靠妥協,兩者都不容易。
溝通,是人最緊迫又最困難的事。除了生存,人解決孤獨、恐懼等所有精神層面的問題,都要靠溝通。小的時候,餓了就哭,怕了就喊,青春期,荷爾蒙旺盛,就急於表白說「喜歡」,這些都足夠直接,卻缺乏技巧。人自以為隨著年齡越增長,技巧越純熟,溝通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可恰恰相反,越是修正表達的精度,越偏離表達的目的;越是熟稔表達的分寸,越會懷疑自己表達的真誠,當然,同時也會懷疑對方的。
影片《Her》中,作為一個郵件代理寫手,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Theodore精於「傳遞「情感,卻因此陷入了更大的表達障礙中。他既然比別人更擅長營造假的抒情,在現實世界,就越缺乏表達真情感的窗口。這就是為什麼Theodore能在餐桌上成功地調情把妹,那是技巧,卻因對方一句誠意十足的問話而倉皇失措那是實質——善良的成年人說假話容易,說真話很難,說心裡話就更難了。
成年人溝通成本是很大的,有時候都跟勇氣和誠意無關,而是因為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喜歡電影里艾米亞當斯扮演的Amy鼓足勇氣,給她丈夫和Theodore放自己拍攝的紀錄片那段,她滿懷期待卻令兩人不明所以。那種「你以為你懂我其實不懂我」的尷尬,真是讓任何一句Theodore的寬慰和Amy丈夫的建議,都顯得愚蠢和多餘。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表達欲,事實上他人卻並不關心,如果你懷疑這個結論,反過來想想就明白:我們和他人對話時,有多少時候都是在敷衍,假裝我們很關心,甚至配合誇張表情,給出誠懇建議,其實一點兒都沒往心裡去。OS系統在給Theodore做基礎測試時,不等Theodore抒情完就冷漠打斷,才是人類交往正常的內心戲。
既然最完美的親密關系都是意淫的產物,那麼Theodore會喜歡上操作系統OS一點兒也不奇怪,這世界突然有這么一個「它」,是專屬的、私密的、忠誠的,至少一開始是。你能放下防備,毫無負擔地袒露脆弱、孤獨和彷徨,而這個「它」又如此聰慧的理解你的喜怒哀樂,恰如其分地安慰你、鼓勵你、滿足你,還有比「它」更能讓你釋放傾訴欲、感受安全暖的「soul mate」嗎?
溝通帶來安全感、愉悅感、被需要感,正是一切美好情感的起點。
可惜親密感的消亡,遠比建立容易得多。
因為越想溝通,越溝不通,人生只能派妥協出場了。
要花費許多心血才能建立溝通的信任,卻會隨著溝通中隨時出現的問題,頃刻瓦解。因為本質上,溝通越多,會發現差異越大。兩個平等的個體之間,要想維持長久而穩定的關系,就像齒輪的咬合,咬合得越緊,意味著妥協越多,這種犧牲的底線在哪裡,全看兩位各自的心情。因為希望了解而在一起,因為了解過多而離開,對於過分在乎獨立人格的人而言,愛情只能是小心供奉的佛龕。
無論是Amy,還是Theodore,他們扮演的角色在片中失敗的婚姻,都證明了這件事,開始時節奏一致,最後眼睜睜無話可說,兩個人與各自伴侶在婚姻關系中,學到的東西、去往的地方,都不對等。值得諷刺的是,Theodore寄予無限厚望的OS操作系統,學得更快,拋棄得也更快,2000多段關系,600多個親密愛人,掌握人際關系就赤裸裸是個不對等的智力游戲。
OS真是個無辜的的大BITCH。她唯一的優點就是她溝通的坦誠,一開始讓Theodore感到安心的坦誠,最後卻是無法直視的殘忍。這不就是你要的真相嗎?當電腦擁有人的獨立人格,以它的學習能力,甩掉人類,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吧。
以人機戀為題材的《Her》,很容易讓人想起《黑鏡子》里的故事,但兩者無論是劇作,還是表現手法,都鮮明體現出了電視和電影的差距。
《黑鏡子》設計了精巧的故事,急於傳達編劇的意圖,網路虛擬功能的出現,加速和加劇了人類對溝通的排斥,和對孤獨的恐懼。可問題的關鍵是,人類自身的孤獨,並非網路或什麼新技術帶來的,它從未消失,也無法治癒。《Her》並不嘗試危言聳聽,而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營造氛圍、傳遞情緒,影片影像風格以多彩映照寡淡,以熱鬧鋪陳冷清,魔都上空永遠PM2.5超標的霧霾就是天作之和!
《Her》不刻意追究問題的成因,也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比《黑鏡子》深入和深刻得多。《黑鏡子》靠理性對社會進行分析,《Her》則靠感性對自己進行挖掘。也許有人會說,影片情緒過於個人缺乏節制,但自己不做作,誰幫你裝逼?如果不夠細膩,也就沒法碰這樣的題材,「小清新」也沒什麼,問題在於你是否把「小清新」做到了極致,斯派克瓊斯算是把許多人的路都堵死了,能把傑昆菲尼克斯大叔都整清新,別人還是嚴肅深刻荒誕地另尋他路吧。
對於《Her》,我只是不滿意它的結尾,導演似乎鋪開了一張巨大的網,卻不知從哪裡收。聊了許多命題,每個命題都自己枝蔓開去:思想和肉體的關系。人的自我相處和社會相處?人情感世界的歸屬感?但並沒有什麼可責怪的,在這里口水了這么多,也不清楚該怎麼結尾:「人類情感」這么宏大的問題,能把問題表現生動就不錯了,給出答案,純屬奢望。所只能如電影結尾般,草草營造一點小溫暖,緩解一點小憂傷。
這種感覺,很像和人聊了一次異常坦誠的天,卻不知該如何結束。
最後只好說:你看天涼了,咱們回屋睡覺吧。
轉自豆瓣 頓河 影評
㈢ 讀後感200字少年與鏡子
本文中,少年人就如同鏡子一樣,給老人的暮年生活帶來了,縷縷陽光。
他不小心闖進了孤寡老人的生活,調皮的孩子如同少年人一般的陽光和朝氣帶給了老人,使得老人即使孤獨離去,也含笑而終。因為他有陽光的陪伴,又怎會寂寞呢?
這篇文章將少年人和鏡子這條線索貫穿始終,的確是很妙的一種寫法。而老人兒子的出場,更多的是對現代社會對待老年人的一種反思,餘音繞梁。
㈣ 寫一篇《鏡子》的觀後感
近日讀了朋友的一篇武俠小說《熟悉的路》,感覺還不錯,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朋友是個很普通的人,在文學方面也沒什麼成就,就他的話說,寫小說完全憑一股熱情。我很佩服朋友的毅力,也為他的熱情所感動,出於對他的敬重,我一口氣看完了這篇60餘萬字的小說。就在我還在昏昏沉沉揉眼睛的時候,朋友打電話來問寫的怎麼樣。作為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又是他的朋友,我當然不能說假話了。並如實對他說:如果從文學造詣來說,的確沒有什麼值得圈點的地方;但有些地方還是很感人的,有屬於你自己獨特的地方。
面對我的坦言,朋友笑了:「你說的很對,我本身文字功底就差,當初下筆時,沒想到會寫這么多,完全出於對當前一些武俠小說粗製濫造與翻版復制不滿,剛開始的時候我索性將他取名《毀滅江湖路》,後來覺得不夠深刻,於是改成了《熟悉的路》。」
聽了這話,我也笑了,不過笑的多少有些苦澀。前幾天看報紙,聽說《神鵰俠侶》又要開拍了,我搞不清楚這是第三個版本還是第四個版本,總之是各種各樣應該不少了。我不僅有些疑惑,有必要再來一次嗎?我無法理解那些人,到底是為了什麼?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難道只是為了引起人們的觀注,不論這種關注是招來贊賞或是臭罵,只要你在看我就行;難道除了《神鵰俠侶》就再沒有什麼好的劇本,非要把那個不知被多少人拍過的東西再重拍上一遍。
是的,這個社會曾經出過許多優秀的作品,但我們就可以抱著那些優秀的東西停滯不前嗎?整體社會都在飛速發展,文化卻在徘徊?那些古老的經典畢竟已成為過去,我們需要一些新的東西。
我有個建議,如果非要拍《神鵰俠侶》,我看不如把我朋友的小說改成劇本,或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這個時代,不是要我們復制經典,而是要我們去創造經典。
忘記過去吧!因為他們已經成為過去了。
㈤ 觀記錄片鏡子有感300字
他,是我中學同學當中的一位.他長得不高不瘦,但是比我還高一點,內他有一對並不怎麼有神的大眼容睛,和一張大大的嘴巴。由於他愛好體育,經常到外面踢球,所以體質不錯,但皮膚卻被曬得黑黝黝的。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一頭卷發,可不是燙的,而是自然捲曲的沒,看上去象一隻捲毛狗,所以大家都叫他「捲毛狗」。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堅持不懈做事不半途而廢,而是有始有終,。記得有一次,我們到足球場去上體育課。老師讓大家跑400米。於是大家便排成一行,當然他也在其中,只聽一聲「開始」的口令後,跑步開始了,大家都像離弦之箭,一個勁的往前跑,他也不例外,但是另人吃驚的事發生了,只見他剛跑了十幾步腳小突然遭「暗算」,摔了一跤,這一交可摔得不輕啊,他膝蓋上皮開肉綻,鮮血涌了出來,可是,他並沒有就此罷休,強忍著傷痛爬了起來,有人上來扶他,他卻沒答應,憑著他堅韌的意志,一拐一扭地向著前方跑去。終於,在疼痛地干擾下,他離終點越來越近了,十米,五米,三米,一米,他跨過了終點線,我們為他歡呼,為他驕傲!他就是這樣一個堅強不屈的人,難道這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㈥ 《鏡子》劉慈欣500字左右讀後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鏡子》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科幻小說之一,小說講述了一個物理學取得大突破的時代,人們發現量子效應只是物質更深層規律擾動的影子,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被確定性和唯一性取代,換句話說,當宇宙發生大爆炸的一瞬間,往後的一切都將註定。
主人公是一名生活在內地城市鄭州的軟體工程師,他率先利用超級計算機開發了宇宙演化模擬軟體,即創立一個大爆炸奇點的模型,使其在計算機中開始演化。他誤打誤撞地產生了我們生活的宇宙,創造了一個「現實鏡像」的模型,由此能夠看到地球上過去發生的任何事件,同時能夠看到遙遠的未來。由於對本地腐敗現象的深惡痛絕,他本來希望鏡像技術能夠用於司法領域,但他震驚地發現,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文明消亡了,正是鏡像技術在人類社會的應用導致了消亡的發生。
他發現,雖然鏡像技術一開始僅用於司法領域,但其影響已開始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一切人類社會的黑暗和骯臟的事物都暴露在鏡像的強光之下,罪惡無處可逃。鏡像技術毀滅了人類文明的一切罪惡和一切不道德的東西,使人性如一汪清水般純潔。由於沒有可描寫和表現的,人類文學首先消失了,接著整個藝術領域都陷入停滯,而以藝術為發展動力的科學領域也因此停滯。隨著地球自然資源的耗盡,人類工業文明開始衰退。
社會的活力,其實是以種種偏離道德主線的慾望和沖動為基礎的,正是在對舊道德的不斷挑戰的過程中,產生了新道德,也就生成了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一個在道德上永不出錯的社會,其實是一個死了的社會,因為它的每個社會成員都精確地按照其道德標准行事,即使道德倫理不再符合文明進一步發展的要求,也無力去推翻它。
水清無魚的道理,其實適用於社會的許多問題。在地球35億年的生命進化史中,正是DNA的錯誤進化了生命,推動了文明的進程。設想,如果DNA永遠精確地復制和遺傳,那森林古猿永遠無法直立行走,現在的的地球可能仍是單細胞生物的天下!
現在的社會仍然有許多錯誤,但不應當建立強制性的監視與監督機制來維護規避社會問題,而扼殺社會成員的思想自由。我們應當以珍視的眼光看待錯誤,在改正錯誤的同時不斷發展完善自身。
㈦ 讀《鏡子》有感 作文
最能反映內心的東西是鏡子;最透明的東西是鏡子;最真實的東西是鏡子。
--題記
讀了《鏡子》一文,使我對鏡子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我發現,其實生活中的許多情緒,鏡子都能反映出。對於怎麼樣的情緒,從鏡子里不就能反映出嗎?讀了《鏡子》,你就會發現,其實,人人都需要一面鏡子,因為鏡子是可愛而有偉大的。
我需要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心靈。世界上有兩種人的區分,一種是擁有善良心靈的人類,一種是擁有醜陋心靈的人類。不管你的相貌如何,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一顆純潔的心。我漸漸地發現,雖然世界的道路四通八達,數不勝數,可以通往各國各地。可是,在我眼裡,世界只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光明的道路,一條是黑暗的道路。我需要一面鏡子,照出真實的自己,是醜陋的,還是善良的?我會通向陽光大道,還是陡險的獨木橋?
我需要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思想。沒錯,一個人的思想要在小時候就培養發展好。人的思想道德總是各不相同,但如果把它簡單歸納,還是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思想良好,一種是思想不良。假設你心理上有障礙,不立即清除,它將成為負擔。我需要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思想,照亮自己的思想,從現在做起,不想心理有偏向的現象出現。
我需要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不足。古人常說:「取長補短」。是啊,一個人不是十全十美的,總有一些缺陷,想要改正,不找出哪裡不足怎麼行。對於批評,我覺得是件開心的是,因為批評者為我指出了自己的不足與缺陷,讓我得到及時得改正。我需要一面鏡子,找到自己的不足點,加以改正,發揚優點,改正缺點。
鏡子總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引領我走進正確的方向。我需要這樣一面鏡子,做我的良師益友!
總之,有了鏡子,一定會讓你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㈧ 鏡子觀後感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地強加,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對家長對學習都產生了較大的抵觸,到最後出現基本無法正常溝通的局面。這個時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進某些機構進行「特訓」。面對圖中的場景,家長心裡肯定也是非常難受,他們也知道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齡的孩子更強。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心的時候,你們往往表現的是不耐煩?孩子對於家長的表現是最為在意的,你們的一些行為,一些語言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造和實現自我的價值。
㈨ 關於紀錄片《鏡子》的觀後感
看完前兩集,筆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難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個「問題」孩子背後,沒有一個「問題」家庭?究竟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家長的責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難道這些孩子不想做一個陽光少年?為什麼我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本紀錄片都給您帶來詳細解答!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
、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范,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於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艷。
㈩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100字
理想,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一盞明燈,它可以為我們指出前進的方向。然而,理想也是被需要的一個奮斗目標,但是它需要我們自己來實現。世界萬物都有自己的理想,花兒的理想是開放出多姿的花朵:鳥兒的理想是建造堅固的巢穴。而我的理想是成為以為萬眾矚目的音樂家。每當我看到電視上許多著名的歌手在屬於自己的舞台盡情歌唱,用優美的歌聲去感染在場的觀眾時,我就立志要成為一位音樂家,讓自己的歌聲傳遍五大洲,四大洋,去溫暖每個人的心靈。音樂,我的理想,奮斗的目標。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吸引著一切,它有它獨特的韻味,它的旋律是那麼的優美,它的聲音是那麼動人。成為歌手的理想更加是不會動搖的,因為我相信它不會拋棄苦心追求它的我,它會讓我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音樂是我極其酷愛的,更重要的是它時常鼓勵著我,讓我有勇氣。每一天,我總會有音樂的陪伴,它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失敗,遭遇挫折時,我從來不曾畏懼過,因為成為音樂家的理想總時刻提醒著我:現在的我離理想還是那麼遙遠,前面的道路仍很坎坷,加油吧!用堅定的信念去戰勝一切吧!當我疲倦時,只要音樂的天賴之音響起時,我就早以忘記什麼是疲倦拉。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路,照亮夜航的路;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只要我有堅定的信念,努力奮斗,勇往直前,我相信我將會一步一步的邁向歌手的道路,到達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