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觀後感
A.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1000字
當我們,還只是羽翼未豐滿的鳥的時候,祖國就以他博大的胸懷包容了我們的存在。從1949年的建國大典到2012年的今天,中國已整整走過六十個春秋,當我們回首翻看五千年前的中國,不得不承認,中國,終究是一個奇跡!
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曾是如此輝煌,然而現今,其三已在滔滔歷史長河中沉浮……可是,中國——這個立足於不敗之地的國家,經過五千年風雨的洗禮,並無消沉,卻在一天天走向輝煌!
翻開《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封面,叫我如何不為自己的祖國而自豪!
在泱泱中華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譜寫了多少不朽的篇章:《堯舜讓位》、《大禹治水》、《周公輔政》……還有那春秋戰國的管鮑之交、廉頗的負荊請罪……從公元前221年的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到陳勝吳廣大澤江起義;從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到漫漫紅軍長征路二萬五千里的偉大勝利,一直到1949年10月1日響徹天安門城樓上空的禮炮……《上下五千年》一直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為我們展現了中國的歷史,激勵每一代華夏兒女的前進。 我寫這本書的讀後感,不是寫什麼名人名事,什麼歷史變遷,而是專寫古代的一些刑罰.
具體的刑罰最早是在五帝中顓頊當政時發行的,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了,刑罰開始後便開始了封建社會,但官職系統尚未明確.
到了夏朝,因為產生了貧富分化,隨之出現了犯罪現象,大禹便建立了各種官職,還加強了刑罰,又制定了稅收,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當夏朝傳到了第十九代王時,出現了"五馬分屍"與"炮烙"這兩種刑罰."五馬分屍"顧名思義就是用五匹馬相對拉扯,把人分成五~六塊;"炮烙"是讓人站在燒得通紅的管子上行走,最後掉進下面的火爐,活活燒死.
到了秦朝,增加了"烹刑":一旦有人敢欺上瞞下,便會被放進一個大缸里,加滿水,把人煮熟致死.
漢朝,呂後曾把人砍去四肢,挖去雙眼,割掉鼻子,耳朵,還給人吃啞葯,最後扔進豬圈.竇太後還罰當官的儒生赤手打野豬,十有八九是去送死.
依照明朝的法律,貪錢一兩者可能會被扒其皮,晾於衙門口.
……
各個朝代的刑罰不盡相同,但今日看來,充滿血腥與殘暴.看來無論何時,都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開朝帝王篇
今天,我們來說說各朝的開國皇帝.
首先,我們先說說漢高祖劉邦.說到劉邦,他原來只是一名平民,只因得到縣蕭何的幫助,做了亭長.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囚徒去服苦役.途中,劉邦仗義地放了所有的囚徒,其中的十幾個壯士留下來跟隨他.忽然,出現了一條白蟒,他一劍砍去,把白蟒砍成兩段,祭天起義.很快,他的軍隊發展到八千人,一舉攻陷咸陽城,他進城之後,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償命,傷人辦罪,偷盜嚴懲.這時,另一支由項羽統領的軍隊開到了咸陽旁的鴻門,邀請他來赴宴,想借機殺了劉邦,而劉邦在陳平和樊噲的幫助下,幸運地逃走了.最終項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劉邦稱帝.
再說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幼飽讀兵書,到了中年,曾以二千兵馬幫助隋煬帝退突厥百萬雄師,從此在朝野中一舉成名.後來,其父李淵太原反隋,此時的起義軍幾十支包圍了長安城,隋煬帝在內亂中被殺,同時,李淵的起義軍最先攻進城裡,佔領了長安這座古都.而李世民在多年的東征西討中積累了經驗,屢建奇功,出奇制勝,並收服了尉遲敬德,徐世績(即李世績),秦瓊,羅成還有陳咬金等婦孺皆知的名將.中原土地統一以後,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卻一直想加害他和他的部將.終於,一次在被害中毒又痊癒後李世民再也忍無可忍,召集眾將士開始商討反擊的計劃.次日,李建成與李元吉剛一進入玄武門邊被他攔住,李建成與李元吉拈弓搭箭,但還箭沒射出去,便被尉遲敬德帶七十名精銳鐵騎兵殺死了,這就是震驚朝野的"玄武門事變".事後李淵迫於其勢力,讓位李世民.
又說宋太宗趙匡胤:他從小喜歡擺弄刀*,二十三歲時曾占卜:當兵可否 不吉.當縣令可否 不吉.當太守可否 不吉.當丞相可否 不吉.這時,怒火沖天的趙匡胤佔了最後一卜:當皇帝可否 吉!此時的他立即喜出望外,決定去投靠當時非常強大的郭威的起義軍,做了一名小頭目.很快,武藝高強的他升級成一位將領.後來,起義軍解散,他在陳橋起義,只十年不到,就統一了中原.
B. 關於歷史實的讀後感800字
郾城之戰——戰果最為輝煌的,是岳飛統帥的「岳家軍」在郾城的大捷。順昌大捷後,岳飛從駐地德安府,率軍出發,大舉北伐。高宗、秦檜又想趁機乞和,六月間派司農少卿李若虛到岳飛軍中,傳送「不得輕動、宜且班師」的命令。李若虛還未到,岳飛大軍已經北進。李若虛趕上,見到岳飛軍勝利前進,對岳飛說:「現在既已發兵,不應倉促班師。朝廷如果追究不肯奉命停師之罪,由我承擔。」岳飛得到李若虛的支持,按原計劃向北推進,派張憲、王貴、牛皋、徐慶、董先、楊再興等分路進攻,又命梁興(原是太行山抗金民兵首領)渡河,集結「忠義巡社」,攻取河東、河北州縣。岳飛自率主力,直取中原。 不久,諸路告捷。閏六月,張憲打敗韓常軍,攻克潁昌府,又與牛皋、徐慶會師,攻克陳州。王貴部將楊成、張應、韓清等收復鄭州。七月初,郝晸(音枕zhěn)等收復西京洛陽,張應、韓清又與河南兵馬鈐轄李興會合,收復永安軍。在這樣強大的攻勢下,宗弼被迫率領主力與岳飛親率的主力軍七月八日在郾城決戰。金軍以「鐵浮圖」居中,以號稱「拐子馬」的兩翼騎兵居左右,列陣進攻。岳飛指揮兒子岳雲等率軍應戰,令將士手持刀斧,沖入敵陣,上砍敵人,下砍馬足。楊再興單騎闖入敵軍,打算活捉宗弼,受傷數十處,殺死敵軍數百人,又殺出敵陣。兩軍鏖戰到天色將黑,全軍敗退。岳飛軍取得郾城大捷。 宗弼在郾城敗後,又在七月中率兵十二萬進逼臨潁。岳飛督軍迎戰。楊再興率三百騎做前哨,在小商橋與金軍大軍遭遇,殺敵兩千餘人,楊再興英勇犧牲。張憲率大軍趕到,連戰皆捷,金軍夜遁。宗弼重整軍馬改攻潁昌,岳飛早就料到,已派王貴、岳雲率兵防守。王貴、岳雲率軍與金兵大戰,岳雲手執一對鐵椎,率八百騎,往來沖殺,兩翼步兵繼進,董先、胡清又從城中發兵增援,金兵再次大敗,宗弼逃竄。 岳飛軍這次作戰,得到太行山和兩河義軍的有力配合。梁興約會太行山義士和兩河豪傑趙雲、李進、董榮、牛顯、張峪等,破金人於垣曲、沁水、濟源。喬握堅等收復趙州,李寶收復興仁。梁興在河北攻取懷、衛二州,大破宗弼軍,截斷了金軍從山東到河北的運輸通道。老百姓拉車牽牛運送糧食給義軍。岳飛注重聯絡河朔抗金義兵的工作已有十多年,現在取得顯著效果。河北、河東人民廣泛發動起來,支持「岳家軍」,給金兵以極大威脅。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軍已被「岳家軍」打得聞風喪膽了。金將投降或准備投降的很多。自燕京以南,金朝的號令不行。宗弼想簽軍(徵兵)繼續抵抗,沒有人肯從軍。宗弼嘆息說:「自我起兵北方以來,沒有像今日這樣挫敗過。」他不敢再戰,准備從開封北撤。 岳飛立即向高宗報告了宗弼已令其老小渡河的消息,說這是「陛下中興之機」,「金賊必亡之日」,請求趕快命令各路兵火急並進,發動總攻。岳飛自郾城進軍朱仙鎮,距東京開封只有四十五里了。岳飛全軍將士急切地等待著渡河進軍的命令。高宗、秦檜卻在勝利面前,再一次停戰求和。 高宗、秦檜一面急令張俊、楊沂中等從宿州、亳州和泗州撤軍,使岳飛軍陷於孤立;一面又以「孤軍不可久留」為理由,勒令岳飛退兵。岳飛上書力爭,說:「金賊銳氣沮喪,內外震駭,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高宗、秦檜一天之內,連下十二道金牌(朱漆木牌上寫金字,有緊急軍機,由皇帝直接發出),迫令岳飛退兵。岳飛悲憤交集,慨嘆道:「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只得先揚言要渡河進攻,迷惑金軍,然後下令從郾城撤退。當地人民攔住岳飛馬,說:「我等頂香盆,運糧草,迎接官兵,金人都知道,將軍走後,我們還能活嗎?」岳飛悲痛流淚,取詔書給他們看,說:「我不得擅留!」岳飛下令,留兵五日,保護人民南撤。 七月間,岳飛軍退守鄂州,已收復的鄭州、潁昌、蔡州、淮寧等大片土地,又被金軍奪去。 韓世忠、劉光世、劉錡等軍紛紛從前線撤回。剛從臨安出發、領兵出泗上的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在宿州中金兵埋伏,軍潰。 以妥協苟安為國策的宋高宗,在大敵當前,不得不戰的形勢下,下令抗金,但目的仍在戰後求和,並無北上恢復的打算。六月間,順昌之戰時,樞密院頒下檄書,引錄高宗的話說:「本欲為民而吊伐,豈忍多殺以示威!誓與華夷,捐除首惡,期使南北,共享太平。」明白宣布戰爭只在「生擒兀術(宗弼)」,恢復南北「共享太平」的「和議」。高宗時刻擔心戰爭的勝利發展,影響和議,又時刻擔心將帥權大,威脅朝廷。他對張俊說:「你讀過郭子儀傳么?子儀總重兵處外,而心尊朝廷,或有詔至,即日就道。」又說:「若恃兵權之重而輕視朝廷,有命不即稟,非特子孫不能享福,自身也要有不測之禍。」岳飛始終反對苟安,堅持抗戰,以「直抵黃龍」為目標,越是作戰得勝,功高望重,越是觸犯高宗的大忌。兩種不同觀點的對立,日益尖銳,岳飛的「不測之禍」臨頭了。 一一四一年二月,宗弼統領的金兵從汴京再犯淮北,高宗命諸將合兵淮西,楊沂中與劉錡、王德等部在柘皋鎮大敗金兵,收復廬州。岳飛奉詔出援,兵行至舒、蘄間,金兵已敗退。岳飛還師。四月,秦檜和他的死黨參知政事王次翁、給事中范同等計議,以酬賞柘皋之捷為名,把韓世忠、張俊、岳飛召到臨安。高宗任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一舉收回了三大帥在外的兵權。張俊這時依附秦檜主和。韓、岳成為秦檜的大敵。 宗弼敗後,派密使告秦檜說:「你朝夕請和,岳飛卻正想圖河北,必殺岳飛,才可議和。」金軍明確提出殺岳飛為議和的條件。高宗、秦檜密謀實現這個條件求和。 七月間,秦檜黨羽、右諫議大夫萬俟禼首先上章彈劾岳飛。罪狀一是柘皋之役,遲遲不出兵;一是依據張俊的謠傳,說岳飛主張放序幕楚州。投降派使用倒打一耙的手段,把不佔和棄地的罪名強加給堅持抗戰的岳飛,請罷免岳飛的樞密副使。御史台官何鑄、羅汝楫等也交章彈劾,請求「速賜處分」。岳飛被罷官出朝。秦檜一夥隨後又夥同張俊收買岳飛部將王貴部下的副統制王俊,指使王俊誣告張憲與岳雲謀反,把張憲、岳雲逮捕下獄。岳飛這時住在廬山,秦檜派楊沂中到廬山把岳飛誘騙到臨安,以謀反罪名下獄。岳飛長嘆道:「我方知已落秦檜奸賊之手,使我為國忠心,一旦都休!」 岳飛被捕入獄。高宗、秦檜加緊向金朝求降。一一四一年十月,高宗派吏部侍郎魏良臣等使金,在宗弼面前「再三叩頭,哀求甚切」,宗弼才准議和。韓世忠連續上章反對和議,力陳秦檜誤國。韓世忠因此罷樞密使。 十一月,金朝派使臣蕭毅到「江南撫諭」,規定宋朝投降條款:東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關為界,京西割唐、鄧二州,陝西割商、秦二州之半。宋朝仍向金稱臣,貢納銀絹。 高宗投降成功,向金帝進誓表,寫道:「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金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金朝派使臣冊封高宗為宋國皇帝,規定宋國不得隨意更換宰相。在宋朝抗金大勝之後,高宗割去更多的土地,繼續充當金朝的藩臣。 高宗、秦檜如願以償地屈膝投降後,便又按照金朝的意旨,謀殺岳飛。岳飛和子岳雲、部將張憲等,在獄中遭受百般毒打逼供。秦檜、萬俟禼等始終找不到岳飛謀反的任何證據,但還是要以謀反罪處死。已被罷免樞密使的韓世忠去向秦檜質問,秦檜回答說:「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或許有)。」韓世忠憤慨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年)十二月,高宗、秦檜終於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殺了岳飛。岳雲、張憲被斬首。岳飛軍中一些官員被罷免。支持岳飛出兵的李若虛也被送往遠州羈管。金軍聽說岳飛死,擺酒祝賀。 岳飛自二十歲開始從軍,到三十九歲被害犧牲,在抗金的戰場上,英勇戰鬥了一生。當著廣大漢族人民同金朝女真貴族的矛盾,成為社會階級斗爭中主要矛盾的年代裡,岳飛的抗金活動,實質上是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為保衛南方人民免於遭受金朝的侵掠,作出了歷史的貢獻。 岳飛自詡(音許Xǔ)為宋朝的「忠臣」,他完全自覺地站到了保衛宋王朝的地主階級立場上。正由於此,他不惜一再去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也正由於此,他也不能依靠人民群眾把抗金斗爭進行到底;而當高宗發出金牌迫令退軍時,便不敢「擅留」,伏首受害。岳飛的悲劇在於:他既要反對高宗的妥協苟安,堅持抗金,又要效忠於高宗的南宋王朝,陷到了無法解決的矛盾之中,終不免於遭受迫害而失敗。 岳飛對抗金斗爭作出了貢獻,並且只是因為抗金獲勝而被投降派秦檜謀害的。岳飛被害犧牲,在廣大人民當中,引起了深厚的同情和懷念。投降派秦檜則永遠遭到人民的唾棄
C. 有沒有幼兒園老師的學習筆記,讀後感隨筆什麼的,!!!!
幼兒教師隨筆 愛是真正的老師 偶然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是最好的老師》,感覺不錯,文章是這樣的: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歲到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他們的未來。 「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們進行了交談,分析各種數據,最後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在監獄服刑的經歷。 「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布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經長大成人了。有的還在那裡住著,有的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原來的200個男孩中的180個取得了聯系。他們發現其中只有4人曾經進過監獄。 「為什麼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么好的成長記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後來他們被告知:有一個老師當年教過那些孩子…… 「通過進一步調查,他們發現75%的孩子都是一個婦女教過的。研究人員在一個「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個婦女。究竟那個婦女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為什麼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著那個婦女?研究人員迫切地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不知道,」婦女說,「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說:「我只是很愛那些孩子……」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情感、是一種平等關系、是整體接納、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這樣的愛才能夠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並深刻地影響他們。當孩子體會到我們的愛時,他們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給我們,即使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物質願望,他們依然會愛我們。因為,這時他們已經知道,他們擁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那就是遠比物質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實的愛。 我們在工作中,給予孩子無限的愛,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長的幸福,才能讓家長心存感激,也許我們在工作中有過份的舉止,有過激的言行,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給家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愛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只有對別人付出愛,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不要把愛的方式當作愛。而給他們真實的需要,真正的愛! 和孩子聊天的樂趣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所以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孩子們不少的興趣及他們心裡的想法。原本以為他們是快樂沒有煩惱的,聊天後卻發現他們幼小的心裡也有許多煩心事。 和孩子們聊天讓他們的普通話也有了進步,孩子們逐漸也喜歡和我聊天。通過聊天我知道了他們喜歡動畫片,知道他們喜歡聽故事,也知道了他們喜歡和班裡的誰是好朋友,及對父母的評論等。孩子們很能說,也很想說。但有時候是活動限制了他們,使他們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活動課中,孩子們自然也就說的少了。 多鼓勵少批評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孩子們之間肯定會有很多矛盾,因為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是小皇帝,而小班的孩子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的獨立性較差,但自私心理強。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一些小事動手,對他們進行友愛教育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對於活動不認真或接受能力差的幼兒,我們教師的態度是批評多,鼓勵少,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一種被關愛的情感。這樣,孩子們積極性會降低,以後也就更趕不上其他孩子了。不管孩子表現怎樣,他們都是純真的,不懂得受約束。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們更多的愛和關注,讓孩子對教師有一種愛,這樣才可以和孩子相處的更好。 被孩子們感動從這時開始 由於長期從事教學工作,落下了一上火嗓子就發疼、肩膀也酸疼的毛病,疼起來時我自己經常轉動一下脖子,捏捏捶捶那酸疼的肩膀。 一天,我到班內聽課,坐久了,下課後自己用書本在捶我發疼的肩膀,正在玩耍的曉雲看到了很高興地走過來給我捶肩膀,說:「老師,你肩膀疼嗎?我給你捶捶。」但孩子太小,小手太小,根本不會捶。這時,又一個男小朋友看見了,走過來說:「不是這樣捶,這樣捶不管用的。」又轉過身來用很甜的聲音說:「老師,我勁大,我會捶,我來給你捶捶吧,我爸爸下班後經常讓我捶,還表揚我捶得很好呢。」我聽了,開心地笑容掛在了臉上。這時,其他孩子也圍攏來,你一言,我一語:「老師,我會,我媽媽去棚里幹活很累,我也幫媽媽捶過。」「老師,我給你捶吧。」…… 我忽然發現孩子們是多麼可愛呀,感恩之心在他們的幼小的心裡已生根發芽,心裡一陣陣發熱,感覺肩膀已經不疼了,我被孩子們所感動,也從這時開始了…… 當媽媽 可可小朋友特別愛哭,每天早上入園,都要哭,哭的聲音特別大,不理她,她能哭一個多小時。 據了解,小可可入園時是班裡最小的,老師對她特別照顧,每天來幼兒園老師都會抱她一會,久而久之,她養成了早晨讓老師抱的習慣。來我們班後,由於其他孩子是新來的,所以我顧及不到抱她了,可是不抱她就哭,一哭就沒完沒了,怎麼辦?正巧我上課《布娃娃》,每個小朋友都從家裡帶來了一個布娃娃,小可可也帶了。上課時,我發現她很會抱布娃娃,特別是哄娃娃睡覺的樣子很可愛。離園時,我把她地娃娃留下了。第二天早晨我沒有抱她,她照舊哭。我說:「可可,從今天起,你就當媽媽了,你的娃娃等著你去抱她呢。」說著把布娃娃拿給她。她不哭了,看著娃娃。我又順勢誘導說:「你的娃娃一個晚上沒有看到你,可想你了,快親親她。」這一招還真靈,以後的每個早晨,我都會把娃娃給她抱著,一段時間過去了,她不抱娃娃也不哭了。 對特別的孩子,要有特別的教育。我想,這就是對「因人施教」教育原則的落實吧。 教師要有耐心、能容忍 「老師,趙國坤又拿我的彩筆了!」、「老師,趙國坤拽我的衣服了!」、「老師,趙國坤打我了!」。前一段時間我經常聽到小朋友們這樣的「小報告」,而對於趙國坤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對他所犯的這類小錯誤進行了批評教育,他當時也都很容易地接受了「老師,我不拿他的彩筆了。」、「老師,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會犯一些小錯誤。對這孩子屢犯屢教、屢教屢犯的行為,我真是傷透了腦筋。 靜下心細細想來,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當呢?幼兒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動作、行為往往比較沖動,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都不是有意犯錯的。另外,我們在兒童心理學課上學過,幼兒的長時記憶尚處在發展中。如果我們所講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就可能根本聽不懂老師的話,記不住那麼多的道理。再說,他也不一定能夠把一個情境中學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個情境之中,所以才會出現「屢教屢犯」的現象。 後來我便換了一種積極的教育方法,不再對他進行批評,而是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耐心地告訴他哪裡做得不合適了,應該怎樣做才對,並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復強化。 慢慢地,趙國坤小朋友的行為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所犯錯誤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小朋友們都願意跟他一起玩了。 有時候,老師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勵幼兒上進的動力呢! 珍惜孩子們的愛心 星期三下午大掃除,當我擦窗戶最上面的玻璃時,由於太高,必須放上兩張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裡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裡直發怵。 「老師,您小心點!」忽然一個孩子輕聲地說,接著全班幼兒一起說:「老師,您小心點呀!」並有幾個小朋友跑過來給我扶著下面的桌子:「老師,您不要怕,我們給
D. 讀《三吏》《三別》有感
這篇你參考參考。不行再說哦~~~~~~· 《三吏》、《三別》是安史之亂、玄宗出逃、肅宗靈武繼位後,杜甫奔赴靈武途中寫的一組詩。這組詩非常鮮明地表現出了杜甫的寫作風格與藝術特色。不妨以其中的《石壕吏》為例作一淺析。《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人稱杜甫為「現實主義大師」,這點在《石壕吏》一詩中表現得很突出。前六句都是眼見,講述了自己暮宿石壕村,遇到了戰爭時期的常事——抓壯丁。「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真實的情景,鮮明的對比。不用多說什麼,讀者完全可以從中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疾苦。從第七到第十六句,均是老婦的陳述。很直白,很淺顯,很容易理解,沒有一句冷僻的字句。但是,從老婦的陳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戰爭給這個人家帶來的苦難。三個兒子在鄴城戰死兩個,家中惟有衣服尚不齊整的兒媳以及還在哺乳的孫子,即便是這樣,年老力衰的老婦還是不得不被帶到河陽戰場「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官吏走了,老婦也被帶走了,夜依然恢復了平靜,能低聲哭泣的,只有那兒媳吧。其中凄苦可見一斑。「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尤其一個「獨」字,不由讓人產生一種蕭瑟、悲涼的感覺。確實,這就是戰爭帶給人民的感受。
全部都是作者本人以第三者的視角所看到的以及聽到的。他就是在講述這么一個事實,沒有一個字是作者自己的觀點或者評論。但是,任何一個讀者都絕對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寄予詩中的強烈的感情傾向。這從詩中的幾處對比很容易看出來,如「吏呼」與「婦啼」、「怒」與「苦」,「偷生」與「已矣」,還有一些感情色彩很濃的用字,如「一何」、「夜歸」、「急應」、「猶得」、「絕」、「獨」等等,無不表現出作者對於戰爭給人民帶來苦痛的強烈的譴責。
E. 讀《作文三百六十五計》有感
進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三十六計》裡面的內容可豐富了,每一個成語故事代表專一個計謀屬。我尤其喜歡《反客為主》這個故事,故事內容講的是:唐朝有個叛將,名叫仆固懷恩,他煽動吐蕃和回紇聯合出兵攻打唐朝。由於仆固懷恩的病死,吐蕃和回紇產生了矛盾,被郭子儀反客為主,用他的一萬精兵和回紇結盟,打敗了吐蕃的十萬大軍,取得了勝利。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深深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將被動變為主動,那成功的機會就多很多了。就拿我們班的學習來說吧,假如我們班人人都自覺學習,主動做好老師報置的作業,我們班的成績那能不提高呢?所以我要向郭子儀學習,學習他的軍事家頭腦。遇到有問題的時候,能夠化被動為主動,把握每一次別人給的機會,分清形勢,果斷採取行動,這樣成功才會離我們不遠。
F. 中國通史觀後感1~100集
中國的興衰成敗,五千年滄桑流變.自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勃興,仡今已有五千年.我們有過沉默,也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們奮進,輝煌使我們自信,屈辱使我們清醒。
在我們古中國,有著無數的英雄。
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築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築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築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
這些事,在當時的百姓眼裡,是一個苦不堪言的結果,都認為他是暴君,而在我們21世紀人的眼裡,則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遠古雖然已經逝去已久,而他們所創造的奇跡卻留了下來,他們的事跡都記在了人們的心裡。雖然他們可能當初並未意識到。
----讀《中國通史》有感
寬容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寬容不是膽小怕事,而是海納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學會寬容。
有句耳熟能詳的名句:「天空是廣闊的,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請用真摯的手,接過我手中的花。它,將在你心坎兒里散發出愛的芬芳。只要用熱情和希望去珍惜,這愛的芬芳就永遠在你的心房……寬容,在你身上嗎?
翻開《中國通史》,發現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秦穆公的一匹良馬被歧下三百多個鄉下人偷宰著吃了。秦國官吏捕捉到他們,打算嚴加懲處。秦穆公說,他不能因一條牲畜就使三百多人受到傷害。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酒,對身體會有害。賞他們酒喝,然後把他們全放了吧。後來,秦晉交戰,穆公的戰車陷入重圍,形勢十分險惡。這些鄉下人爭先恐後地沖上去與晉軍死戰,以報穆公的寬容之德。穆公脫險。
穆公的寬容,讓他在危急時刻救了自己。
容忍他人小的過失,他會以一技之長來感謝;釋放與你有大仇的人,他會以自己的性命來報答。只因報恩的情意在心底,總有一天會得到報答。由此看來,那些刻意尋找他人過錯,追尋仇人的人,豈不是太愚蠢了嗎?
G. 一部命運的悲劇——清代傳奇劇十醋記觀後感
[一部命運的悲劇——清代傳奇劇十醋記觀後感]清代傳奇劇《滿床笏》因全劇三十六齣中含有《醋表》、《醋義》、《醋成》、《醋感》、《醋授》、《醋功》、《醋錦》、《醋阻》、《醋致》、《醋慨》十齣,故又名《十醋記》,一部命運的悲劇——清代傳奇劇十醋記觀後感。我最早接觸「滿床笏」這個詞還是通過《紅樓夢》當中那首著名的《好了歌》註: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當時我對這個典故還不太了解,直到上大學後接觸到了中國戲曲才知道它講的是唐代郭子儀大壽時家中七子八婿堆笏滿床的故事。遺憾的是很久以來一直沒能欣賞到《滿床笏》的舞台演出,直到今年五月看了蘇州昆劇院排演的崑曲《滿床笏》:龔壽、納妾、跪門、求子、後納這五折後才使我進一步了解了這個亦喜亦悲的故事,於是便有了這篇遲到的評論。 節度使龔敬不惑之年仍乏嗣無後,妻子師氏聰明干練,對家裡的事情可謂舉重若輕,對丈夫也同樣「家規嚴緊」,別說是丈夫找別的女人,就連家裡的丫鬟都不許他多看一眼,管的我們這位堂堂的節度使大人對於家裡的大事小事是樣樣唯命是從,似乎倒也省心。可唯獨乏嗣之事一直是龔敬心裡的一快心病,有心納妾以延續香火——又不敢向夫人提起,只得偷偷地命中軍去找一個女人,想待日後生米煮成熟飯了再跟夫人慢慢說。 龔敬四十大壽這天中軍告訴他「事情辦妥了」。龔敬自然怕惹來「河東獅吼」,加上自己剛好又有重要公事要做,於是就把這個找來的女人先安置在前院廂房,自己先離開了。然而畢竟紙里包不住火,沒多久師氏夫人就發現了藏在廂房裡的秘密。原來這個女人名叫肖氏,因家中貧寒無錢交納官糧情願被無奈的父親賣給別人做妾。師氏夫人同情她的遭遇,也考慮到自己的處境,便很得體地贈給了肖氏銀兩打發她回家去了。等龔敬回來發現肖氏不見了才知道事情已經敗露,只得「跪門」向夫人請罪。丈夫服軟了,聰明的師氏夫人自然是見好就收——饒了他。其實師氏何嘗不知道丈夫偷著納妾是因為什麼,因為「無後之事」也同樣困擾著師氏。無奈的她只得拜佛求子。 不久龔敬又接到了肖氏父親的來信,原來別人聽說肖氏曾被節度使買去因而都不敢再上門求娶,因此希望龔敬再收下肖氏,而此時龔敬也正對肖氏念念不忘。面對眼下這個局面師氏似乎感到了事情的嚴重,雖然表面上仍然禁止丈夫納妾,但最終還是把肖氏偷偷接進了門,並最終親自把自己的丈夫推進了洞房…… 全劇演到這里就結束了,然而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沒有隨著大幕的落下而散去。對於故事本身無論是龔敬懾於禮法的「懼內」還是師氏作為一個優秀女人的聰明干練,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無論是龔敬還是師氏,他們身上都有「軟肋」。龔敬的「軟肋」是「懼內」而師氏的「軟肋」則是「無後」,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們二人的所謂「軟肋」其實也是有本質區別的。 龔敬的「軟肋」是相對的,充其量只是他的個人行為,是他的性格以及生活習慣等等個人因素所至。而在他的背後卻站著禮教、法律以及輿論的後盾。 《滿床笏》講的是唐代的故事,而唐代的法律是禮、法合一的,並由此歸定了夫妻雙方的各項義務、權利、許可權等。記載唐代法律的《唐律疏議》對於夫妻關系的規定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夫尊妻卑」一種是「敬妻」,其中「夫尊妻卑」的思想在唐代法律上表現得十分具體,例如視妻為「卑幼」強調「從夫」、「夫為婦天」等相關法律內容。而「敬妻」思想的法律大多是針對丈夫的,以約束其行為。應該說唐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妻子在家庭內的地位但這些規定在實際執行中往往加以變通使用,具有限制性。所以唐代法律及其執行中所表現出來的夫妻間的性別秩序是以「夫尊妻卑」為實質以「敬妻」思想為輔助。(相關內容參見北京大學崔碧茹《唐代法律中的夫妻之間性別秩序研究》)因此可以說在禮和法兩方面龔敬是佔了絕對的優勢,觀後感《一部命運的悲劇——清代傳奇劇十醋記觀後感》。 然而禮法天平的傾斜似乎並沒有使龔敬增加自信的砝碼。四十大壽這天,前來慶賀的同僚都被夫人的幾句話擋在了門外,而他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傳聲筒」在那裡「是,是,是……」地重復夫人的話。龔敬所處的年代可不是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的年代,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的節度使,他周圍的人會怎麼看他,怎麼說他?也許會像古天樂、張柏芝演的《河東獅吼》其中那個經典動作那樣——我們鄙視你!當然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測。 然而事實上《滿床笏》中確實有著某種輿論壓力。例如一開場蒼頭就說道:「四十無後當納妾……」。也正是這句無憑無據的閑話幾乎成了龔敬夫婦命運的轉折。龔敬因為這句話為自己找到了納妾的「理論基礎」,而師氏也因為這句話將要失去自己在家裡甚至在丈夫心裡的地位。與前面提到的龔敬的「軟肋」是相對的不同,師氏的「軟肋」則是絕對的,從而進一步決定了籠罩在她身上的悲劇性命運。 師氏其實是個聰明干練而且善良的女人,這些通過「龔壽」、「納妾」兩場都可以看出。但是在這里我們又要回到前面重復多次的矛盾「無後」上來。「無後」是她的軟肋,更是一副懸在她頭上的——「雙刀」。一把是來自禮教與社會的,其結果是給她造成了巨大的輿論壓力,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而另一把則來自她的丈夫,其結果是直接導致自己在家庭甚至自己丈夫心中的地位的動搖。 應當注意到的是師氏一開始對於來自丈夫的這一威脅還是應對自如的。例如她放走肖氏的做法就做的有禮有節,並且巧妙地利用了丈夫的懼內而占據主動,在丈夫發現事情敗露後又成功地以欺瞞妻房和趁人之危之名將矛盾轉移至丈夫身上,可謂步步為營。而對於無後一事,師氏同樣採取了轉移矛盾的方法開始拜佛。其實之所以我認為她這樣做也是轉移矛盾是因為在中國特別是民間很早就有積德行善將會得子的說法,因此我說師氏此時的做法也是一種巧妙地化解矛盾的方式。然而事情並不像師氏預期得那樣風平浪靜,因為沒過多久肖氏的父親就來信說無人敢娶肖氏,而龔敬又對其念念不忘。此時肖氏感到了強烈地不安。因此她決定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把肖氏偷偷接來。在她看來這樣做無論是龔敬還是肖氏都會念她的好,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然而我認為正是從這一刻起才正是其悲劇性命運的開始。 之所以認為師氏這個決定是其悲劇性命運的開始是因為:首先,她這樣做破了例,突破了其一貫的禁止丈夫納妾的原則。允許龔敬納妾說明她對「雙刀」的威懾屈服了。第二,這個口子一開其地位也必將產生動搖。這一點她自己也應該意識到了,所以最後「納妾」一場當她把丈夫推進洞房後自己似乎也有些恍惚了。第三,師氏允許丈夫納妾實際上是把對女人的選擇權交給了丈夫。這一夜她親手把自己的丈夫推給了別的女人而以後還有多少次?等待她的命運又將是什麼?難道這樣做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這樣的社會她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會有翻盤的可能嗎?對於這一切此時的師氏自己也不知道,回想起自己以往的生活她對自己的前途是茫然的。在舞台上師氏的動作明顯是恍惚的而這也正是她此時心情的生動表現。 其實無論師氏還是肖氏在那個社會決定她們命運的是什麼?我覺得就是生孩子。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無論是爵位的承襲還是財富的繼承一般是講求嫡長子繼承的。師氏夫人多年來一直無後,而肖氏能否生子誰都不可預測。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師氏其實是在做著一場幾乎沒有贏的希望的賭博。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劇中另一個命運悲慘的女人——肖氏。肖氏可以說自始至終沒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先是被父親賣了換錢,後又被人買了做妾以傳宗接代。但卻從沒有人替她考慮。這也許就是當時女性的命運:不爭取權利,就被權利征服。 《滿床笏》是喜劇,不假。因為他講的是郭子儀榮華富貴至極的故事,在以前它曾是讀書人的一個美麗的夢想。說它是悲劇,也不假。因為不要忘了《滿床笏》還有另外一個看似奇怪名字《十醋記》,它同樣講了節度使龔敬納妾的風波。現在很多介紹《十醋記》的文章提到這個名字時往往都愛說師氏夫人「善妒」愛「吃醋」。的確,師氏善妒不假而這份嫉妒背後也許正是師氏內心深深地無力和強烈地不安。說到無力,她既無力改變自身無子的事實更無力改變社會禮法制度,說到不安則同樣來自家庭來自社會,而這一切便構成了她的悲劇性命運。醋是酸的,然而比醋更酸的也許是無奈的心酸。不知當龔敬與肖氏共度春宵之時,可曾了解門外師氏夫人的心酸。 2011年6月初稿,9月底10月初修改
H. 2017年《感動中國》,以感動中國觀後感為主題寫一篇習作,習作字數不少於450字
每當我談論起老一輩革命家的時候,有時會有人岔開話題,說:「那都是過內去的事情了,有什麼談論的呢容?」真的是過去的事情嗎?沒有談論的必要嗎?非也。記得我小時候,因為這些老一輩大部分健在,無需回憶,也沒有傳講的必要。大家講得最多的就是李唐王朝的故事,特別是那些李唐王朝的大英雄。什麼薛仁貴,什麼秦瓊、單雄信、羅通、尉遲恭、程咬金、郭子儀,等等等等。
I. 中華十德與國學第一單元禮德篇讀後感。
作為炎黃子孫,我挑一盞蠟黃的燈,拂去粒粒纖塵,驕傲地翻開德的典籍,追根溯源,如數家珍。走進先賢的世界,我昂起頭,當之無愧的縱情歌頌著……
中國是德的國度,是德的故鄉。五千年了,我依然愛這土地,愛這歷史悠悠的煙雲,愛這亘古不變的美德與情懷。
人生在世,何以安身立命?一技在身不如一個「德」字。德,便是安身立命的堡壘。人無德不立,家無德不寧,業無德不興,國無德不存。中華十德即「忠、孝、仁、智、信、禮、義、勤、勇、廉」。
孔融讓梨、蘇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戶曉,孔融小小年紀便用行動詮釋了「禮」的內涵。沒有糧食,便挖鼠洞食草籽,渴了,便嚙雪止渴;冷了,便以羊毛取暖;累了,便撫摸著漢朝旄節,告訴自己「忠」是什麼,並肯用19年時光去實踐。與蘇武同行,我找到了「忠」的真諦。
要論重情重義,那非關羽莫屬。自年輕時投奔劉備,對劉備便極其忠誠,即使白馬被擒,身在曹營,也仍不忘舊恩,終復歸劉備。他七尺男兒,滿腔熱血,手揮青龍偃月刀書寫「義」的經典傳奇。與他同時期的軍師諸葛亮也是一代英傑,他是神仙的化身,是智慧的帷幄者,是忠誠的代言人。
郭子儀注重修養身心,有勇有謀,在宦官專權、互相傾軋的唐王朝內部,他文武雙全、忠君愛國、赤膽忠心、處處以大局為重,對人對事忍辱負重,素淡謙恭、居功不傲。他的德行與素養是「君子」二字最美的注腳。
桃李滿天下的孔子周遊列國,講求仁政;千古仁君趙禎也是一代「勤」的典範,造就了古代中國一世繁華;漢文帝劉恆曾親嘗湯葯,以孝心感化天下人;宋詞大家晏殊誠實中直,足以流傳千古……
中華五千年,名不虛傳的文明古國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溫潤如玉的君子,他們知禮儀、懂文明、重修養、以德立命、以國立心,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真男兒!他們追根溯源、破舊立新,將深愛的已融入血液的中華傳統美德代代傳承,連綿成我們的血脈,鑄造出我們的錚錚鐵骨。他們是有根的真正中國人!
13億華夏兒女的德行與情懷結成火紅的中國結,高高地掛在天空之中,日月同輝。
J. 豫劇打金枝觀後感
好像要爺爺奶奶們寫作文啊 哈哈哈 年輕人有幾個看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