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影評
① 一個追尋閃電的紀錄片,或者是追尋龍卷風的紀錄片,在線等,拜託大家了。。。。
BBC《美麗中國》、《行星地球》、《地球的力量》、《生命之源》《人腦漫遊》《超自然力量》......
《華氏911》
《帝企鵝日記 》
《 微觀世界》
《 帶攝影機的人1~3》
《遷徙的鳥》
《神經病人》
IMAX出品紀錄片《深海探奇》
《普通法西斯1~17》
希特勒紀錄片《意志的勝利》
大急救\《大急救》美國影評最佳紀錄片 1~15
《彩色第三帝國1~15》
《白色星球》
紀錄片《沙與海》
《裸遍世界1~3》
《攝氏零度 春光再現1~2》
《國球滄桑》
《永恆的敵人-獅子和鬣狗01~10》
《難以忽視的真相》
美國國家地理《鬼斧神工巴厘島》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狗兒真奇妙》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鋼鐵鯊魚》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澳洲動物探秘》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非洲大陸》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犯罪實驗》
Discover探索節目:
《花豹家族》 《大堡礁》《 龍在中國 》《卑斯邁戰艦》《登陸火星》《 暴龍》《 特種部隊》《 尼羅河 》《 戰艦指揮》《 武裝潛伏》《 與狼共舞》 《太空飛行器》 《認識兩性》《叢林海戰》《權力的誘惑》《地震》《非洲歷險》《西班牙之魂》《基因遺傳》《龍卷風》《埃及艷後》《冰河紀動物》《南極冰原》《奇峰動物》《時空大冒險》《世紀寶藏》 《熊之家族》《 找亞特蘭提斯》《訊雷直升機》《 真假摩西》《尋找日本艦隊》 《拿破崙》 《恐龍獵人》《夢幻帝國》(拜占庭)《 隱形戰機》 《煙火》《聖經女神》《木乃伊之謎》《 時空大冒險》《活佛轉世》《靈修少年》
② 請問誰有【美麗中國雲翔天邊】的影評
我能寫,估計你用不上了
③ 請提供一些經典紀錄片,比如BBC的《美麗中國》。。。
世界百部著名紀錄片:
《華氏911》
《帝企鵝日記 》
《 微觀世界》
《南京大屠殺》
《 帶攝影機的人1~3》
《遷徙的鳥》
《神經病人》
IMAX出品紀錄片《深海探奇》
《普通法西斯1~17》
希特勒紀錄片《意志的勝利》
大急救\《大急救》美國影評最佳紀錄片 1~15
《彩色第三帝國1~15》
《白色星球》
《潁州的孩子》
紀錄片《幼兒園》
紀錄片《龍脊》
紀錄片《英和白》
紀錄片《沙與海》
紀錄片《最後的山神》
賈樟柯電影展播之氣——《東》(上)(中)(下)
瘋狂英語(上)瘋狂英語(下)
《裸遍世界1~3》
《攝氏零度 春光再現1~2》
《老徐的影像日記1~2 》
《國球滄桑》
《回家的路有多長》(上)(下)
《犧牲》 集結號紀錄片
《 圓明園》
《永恆的敵人-獅子和鬣狗01~10》
大國崛起—1 海洋時代(葡萄牙,西班牙)
大國崛起—2小國大業(荷蘭)
大國崛起—3走向現代(英國)
大國崛起—4工業先聲(英國)
大國崛起—5激情歲月(法國)
大國崛起—6帝國春秋(德國)
大國崛起—7百年維新(日本)
大國崛起—8尋道圖強(俄國)
大國崛起—9風雲新途(蘇聯)
大國崛起—10新國新夢(美國)
大國崛起—11危局新政(美國)
大國崛起—12大道行思(結束篇)
《難以忽視的真相》
《故宮》
《台北故宮》
美國國家地理《鬼斧神工巴厘島》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狗兒真奇妙》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鋼鐵鯊魚》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澳洲動物探秘》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非洲大陸》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犯罪實驗》
Discover探索節目:
《花豹家族》 《大堡礁》《 龍在中國 》《卑斯邁戰艦》《登陸火星》《 暴龍》《 特種部隊》《 尼羅河 》《 戰艦指揮》《 武裝潛伏》《 與狼共舞》 《太空飛行器》 《認識兩性》《叢林海戰》《權力的誘惑》《地震》《非洲歷險》《西班牙之魂》《基因遺傳》《龍卷風》《埃及艷後》《冰河紀動物》《南極冰原》《奇峰動物》《時空大冒險》《世紀寶藏》 《熊之家族》《 找亞特蘭提斯》《訊雷直升機》《 真假摩西》《尋找日本艦隊》 《拿破崙》 《恐龍獵人》《夢幻帝國》(拜占庭)《 隱形戰機》 《煙火》《聖經女神》《木乃伊之謎》《 時空大冒險》《活佛轉世》《靈修少年》
再說長江1~33
北極傳說
[緣起]拍攝四年的張藝謀《英雄》紀錄片
《河之南》第一集:大河之源
《河之南》第二集:大河之民
《河之南》第三集:大河之都
《河之南》第四集:大河之魂
《河之南》第五集:大河之光
《河之南》第六集:大河之歌
《河之南》第七集:大河之藝
《河之南》第八集:大河之學
《河之南》第九集:大河之風
《河之南》第十集:大河之南
探索頻道精彩紀錄片:
《巨人之迷》1~5
《玉文化》第一集 美麗的石頭 第二集 神奇的技藝 第三集 神秘的巫術 第四集 神聖的王權第五集 庄嚴的禮儀第六集 不朽的祈願 第七集 世俗的趣味
《前世今生》
央視大型記錄片:《唐之韻》
第1集 千古唐詩 第2集 獨振新風 第3集 吳中四士 第4集 邊塞詩人(上) 第5集 邊塞詩人(下)第6集 山水詩人 第7集一代詩仙(上) 第8集 一代詩仙(下) 第9集 千秋詩聖(上) 第10集 千秋詩聖(下)第11集 大歷詩人 第12集 韓孟詩派 第13集新樂府派(上)第14集 新樂府派(中) 第15集 新樂府派(下) 第16集 別調獨彈 第17集 一代詩豪 第18集 風流才子 第19集 朦朧詩人 第20集唐末餘音
文革十年1966 文革十年1967 文革十年1968 文革十年1969 文革十年1970 文革十年1971文革十年1972 文革十年1973 文革十年1974 文革十年1975 文革十年1976
話說長江-01:源遠流長 02:巨川之源 03:金沙的江 04:四川盆地 05:岷江秀色 06:成都漫步 07:峨眉凌雲 08:宜賓到重慶 09:大足石刻 10:川江兩岸 11:壯麗的三峽 12:長江第一壩 13:荊江覽苦 14:洞庭水 岳陽樓 15:文武赤壁 16:廬山獨秀 17:瓷都景德鎮 18:九華山 19:飛紅滴翠 20:古城南京 21:揚州漫話 22:鎮江三山 23:太湖平原 24:黃浦江畔 25:走向大海
加彭:最後的伊甸園1~2
我們的留學生活の我的太陽
④ 任意一部關於地理的紀錄片的觀後感800字左右。
黑洞影評
200億高齡的宇宙,浩瀚無比,無奇不有,黑洞就是一個令所有天文學家感興趣卻又捉摸不透的天體。
黑洞的定義是:由一個只允許外部物質和輻射進入而不允許物質和輻射從中逃離的邊界即視界所規定的時空區域。乍一聽,確實很迷惑,再仔細點解釋就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就連光也不能逃脫。當恆星的半徑小到一定程度,小於史瓦西半徑時,就連垂直表面發射的光都無法逃逸了。這時恆星就變成了黑洞。說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無底洞,任何物質一旦掉進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於黑洞中的光無法逃逸,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然而,可以通過測量它對周圍天體的作用和影響來間接觀測或推測到它的存在。
那麼黑洞是怎麼出現的呢?黑洞(Black hole)是根據現代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而形成。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它產生的引力場是如此之強,以致於任何物質和輻射都無法逃逸,就連光也逃逸不出來。由於類似熱力學上完全不反射光線的黑體,故名為黑洞。
了解了黑洞這么多東西,我首先想到的是為之奮斗的眾多科學家,他們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來計算這些東西。歷史上第一個意識到一個緻密天體密度可以達到連光都無法逃逸的人是英國地理學家john michell,他在1783年寫給亨利·卡文迪許的一封信中提出這個想法,他認為一個和太陽同等質量的天體,如果半徑只有3公里,那麼這個天體是不可見的,因為光無法逃離天體表面。1796年,法國物理學家拉普拉斯曾預言:「一個質量如250個太陽,而直徑為地球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中最大的發光天體,卻不會被我們看見」。 黑洞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體積會縮小,甚至會爆炸。當英國物理學家史迪芬·霍金於1974年做此預言時,整個科學界為之震動。霍金的理論是受靈感支配的思維的飛躍,他結合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他發現黑洞周圍的引力場釋放出能量,同時消耗黑洞的能量和質量。當黑洞的質量越來越小時,它的溫度會越來越高。這樣,當黑洞損失質量時,它的溫度和發射率增加,因而它的質量損失得更快。這種「霍金輻射」對大多數黑洞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大黑洞輻射的比較慢,而小黑洞則以極高的速度輻射能量,直到黑洞的爆炸。
一直就對黑洞了解甚少,也沒有想過去了解它,但在馬克思課上看了關於黑洞的紀錄片,對黑洞了解了許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科學家們能夠早日探索到黑洞,幫我們更深的認識宇宙。
⑤ 《美麗中國》的影評
從雅克·貝漢《鳥的遷徙》開始,現代紀錄片對看慣央視大江大河的我們產生了一次心靈上的顛覆,記得當時看完DVD,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跳出來。後來經過一系列諸如《帝企鵝日記》的灌輸,又看到高清的《行星地球》時,依然讓我升級的目瞪口呆。
如果說BBC的《行星地球》產生了一次視覺上的震懾的話,那麼,《美麗中國》就是一次心靈上的清洗。
很多人覺得《美麗中國》確實養眼,但充其是娛樂,內容空虛、或者又狹隘的扯到政治上說外國人埋怨中國環境,這么說你真是被CCTV教育的很好。要不形容此紀錄片對白含糊不清,不足以表現中國博大芸芸,而且全篇都在描述動物……
一.國內外紀錄片的角度
對於這次記錄首先說一下拍記錄片的角度,紀錄片貫徹的宗旨就是客觀,客觀是紀錄片本質,我國很多紀錄片,尤其央視的格調與世界上其它國家迥然不同,其原因在於我們常常把紀錄片拍成宣傳片,當一個記錄輕飄飄的煽情與美化時它也變的不足為信甚至讓人反感,失去了呈現真實,揭露真相,記錄片也就變的沒有力量。
記錄片難拍重點不是技術,而是創作者的勇敢與關懷,理性的追求真相與探索心靈並且能夠打動世人內心的工程是艱巨的。
有人說《美麗中國》膚淺時,我們想一下《遷徙的鳥》,全片幾乎沒有什麼對白,但是震撼了全世界人的心,因為有太多看似簡單的事物卻被我們忽視了,紀錄片的工作就是用心來觀察周圍任何看的到的事物。就好像在中國,我們周圍有很多的窮人、沿街乞討乞丐,當他屈膝於你時,你可能和你女朋友厭惡的躲開了。但是各個論壇都在發什麼最震撼國人照片,這個時候你又被莫名其妙的感動了。這不是在說現代人的虛偽和被蒙蔽,而是在說一個好紀錄片不在於把一個事物詮釋的多麼全面與挖掘的多深,比方泱泱中國怎麼可能用6集就展示它的美?六萬集都不夠,而是如何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深入淺出的表現出來。就好比中國紀錄片拍長江,會用大量生硬考究的解說,樂此不疲的詳述著它的歷史與宏偉,這個如果給BBC,一個壯麗遊走的航拍就達到目的了。這里也有個技術問題,我們一拍就把直升機拍進去了。
所以說國內外記錄片的區別在於,成熟的記錄片應該是用鏡頭說話,而我們是了為解說詞的順理成章去拍那幾個鏡頭,更像是電視散文,失去了紀錄片發覺與探索的樂趣。
中國真正好的紀錄片其實誕生在民間的DV記錄。
二.定位
《美麗中國》遠離的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生活的在其間的人,從它們身上表現出中國幾千年根深蒂固的淳樸與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理念。這個定位是異常准確的,因為現代都市的人與生活中,中國的特質已經被湮滅了。
此次拍攝,很多事物是被第一次展現在鏡頭上的,諸如雲南洞穴中蝙蝠捉魚的場面、熊貓的求愛交配,有時候真的內心在質問,這真的是中國嘛?居然有太多的驚奇與陌生,我怎麼完全不知道不了解?也許是我無知,但是我敢肯定很多人看過劇集都要有此感。
最讓我感動的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鄂溫克婦女,她們在世代游牧中悉心照顧森林中的馴鹿
這些生靈也都有了它們自己的名字,然而過這種生活的鄂溫克人只有30個了,幾乎所有的族人都放棄了森林生活,搬進了現代省事的鋼筋水泥房子里。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學校,說不出是同情還是羨慕。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保護了大量野生動物和原始的自然生態,那裡的人們貼靠著大地,向著伽拉薩山朝聖,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護關愛這片聖靈之土與萬物生靈,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人與自然那麼融洽,他們可能在你眼中是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清透,比你更了解腳下的土地。說白了人那才活的像個人本來該有的生活,城市人活的都像個奴隸,而且還津津樂道。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後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說:此物種已經瀕臨滅絕,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環境帶已經嚴重縮減。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現的物種除了蝦米小魚都感覺都已經所剩無幾了,然而這也是事實,當然BBC總也不忘討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經採取措施……對問題擔憂的同時也賦予了希望。
片子闡述了一個空前發展和人口爆炸社會下,環境的面臨的重大危機與壓力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是全人類當今最大的問題,放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成立。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思考留給大眾,我國號稱大型紀錄片常常把觀念框死,灌輸其形式而非客觀展現。西方傳媒幾十年依舊包羅萬象,我們感覺剛一上就黔驢技窮。
三.失落的世界
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境危機、還有文化危機,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麼?我們還在拿著四大發明找著大國的優越,其實這種心態就像個虛空的外殼脆弱不堪,文化內核早已塌陷,禁不起半點指點,當安東尼奧尼等一系列電影人把鏡頭對准中國時,驚起層巒疊嶂的罪名,尤其改革開放後,原因外國人他們沒有把鏡頭對准拔地而起的高樓,現在看來我們真應該感謝這些人給我們記錄了寶貴的影像,當央視把鏡頭對准日新月異的時候,國際影人才找到了真正的中國!不在深圳、不在上海,在小巷胡同、竹林深處,在香格里拉的密林,在風乾的樓蘭,一些我國的影像紀錄者聽起來就生畏的地方。當我們民族信仰出現危機的時候,要感謝BBC這樣的攝制組讓現代人看到信仰在何處,就是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捨的村民,當國家危難時,開賓士寶馬的都跑了,這些人會堅守到最後一刻。我們身後是冰冷的高樓,他們身後是聖潔的雪山。
我們跑的太快,遺失了很多東西,物質讓我們作繭自縛,軀體被附著的不透氣後,魂靈腐蝕的很快。
四.如何說教
中國人很含蓄,但是到說教別人時就變的很直白,西方人很直白,但是到了說教的時候就變的很含蓄。
諄諄教導可以用在中國古代,那時候人的誘惑少,可以平靜下來,但是放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這種不痛不癢細水長流的嘮叨,很輕易的被人以為蒼蠅蚊子煽打開來。所以當今倘若想讓人反思就需要刺激他。
你能說《難以忽視的真相》不說教嘛?但是它把說教留在了最後,首先向你拋出各種驚人數據,對你狂轟濫炸,深深把你刺激了,當你擔憂與思索的同時,之前的客觀記錄對說教部分起到了推波助瀾也水到渠成,煞費苦心的一方面讓你了解真相,另一方面就為了結尾那幾句教你如何做起。《醫療內幕》通過美國與其它西方國家醫療體系的對比,讓人產生巨大的落差之餘會質疑與探討與自密切相關問題。
環保紀錄片說教是必須的,只要把信息從灌入轉變為引導的時候它就會成功。所以這個模式大概是打你個巴掌再給你個紅棗。《美麗中國》是先給你一籮筐紅棗然後在給你記嘴巴。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眾多文明的源頭,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領略了神聖的恢宏之餘更多是對人類自我作踐,導致古老文明、現代文明危在旦夕帶來的震撼。
大體是,好看嘛?我們說好看,美嘛?美!馬上滅絕了,見不到了!由此我們心裡一沉,引發出反省,最後他也要給出你希望。
比如講到金先生捕鳥給上海有錢人吃,然後展現了他嫻熟的捕鳥技藝,當我們心裡低估怎麼炫耀起捕鳥的時候,原來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護著,捕鳥是為了給鳥體檢,然後放生。
其實這種轉變我在生活中也看到,之前麻雀被捕殺過度,如今成群飛舞,而且在我家院子里的麻雀都不怕人,人對動物的觀點多少在進步。節目完結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一味發展雖然導致中國自然環境的毀滅,而有計劃的生態旅遊將為野生動物帶來無限裨益,中國高速發展的後果造成對資源、生存空間以及環境質量的巨大壓力,然而這些問題也同樣考驗著我們,如果說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有能力解決如此大范圍的環境問題,那個這個國家必非中國莫屬。
說明了,這不單是中國問題,也是個世界問題與我們人類文化的問題。
五.技術
當鏡頭從高空俯視中國大陸時,隆隆作響,這樣的鏡頭實屬厚重磅礴,當今的影像製作,除了要立場新穎,技術也尤為重要,尤其自身格局大的紀錄片,格局大就是不同於拍個體人的日常生活,或者簡單的訪談,倘若拍自然、拍太空或者拍故宮之類,沒有昂硬的技術支持、精緻的畫面,要想吸引現代人去看個紀錄片,真的很難。這個不止需要資金人力物理,更需要創作者的勇氣和艱辛,深入腹地,尋尋覓覓,紀錄片的拍攝也是一場探險。
有時候常常面對匪夷所思的鏡頭就想人家是怎麼拍的,為什麼可以在雪山白峰之間平穩的穿梭,拍一年四季的變化得是如何漫長的等待。《遷徙的鳥》膠片就長達460公里,最後剪出來也就一個多小時,所以在技術的保障下人家真實嘔心瀝血啊,比技術更為重要的是紀錄片創作的精神,團隊意識,冒險、豁的出去同時也耐得住性子。
cctv聯合攝制,央視真會給自己粉金。可能那幾個很模糊的鏡頭由於未能實地拍攝是央視提供的。
整個西亞、中華文明的神聖源頭喜馬拉雅,再過30年,山巒的冰雪將消融
六.自然紀錄片-本質的復興
從弗拉哈迪開始,紀錄片就帶有關注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如今我們看到幾十年前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彷彿凝視遠古,觀摩化石。弗拉哈迪從那時起就尊重人類各異的文化傳統,表現他們的智慧與尊嚴,關注人們的情感和命運。如今自然紀錄片再一次興起,是否是一種本質的復興?《美麗中國》與《行星地球》同樣讓人對波瀾壯闊的自然產生震撼與敬畏,但《美麗中國》更多了種人文關懷,對古老的喪志殆盡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的了解,而可能用不了多久這些人們的生活也只能在這珍貴的影像中找到,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境審視,就像《第十一個小時》里講,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消失的資源幾百萬年會重生,太陽依舊、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把自然與人分開來講是不負責任的,當五花八門的記錄片奪人眼球時,西藏雪山上的人與氂牛往往脫穎而出的吸引著人,這說明人類本來的潔凈的精神在對現代文明、現代文化進行的最後一次召喚。我們樂意聽到看到,證明著我們也依存嚮往。
七.原味的中國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整個系列看下來你會更加了解你居住的土地,以及生活幾千年的人和生物,雖然他們的習俗、信仰越來越鮮為人知,好在今天被記錄了下來,用節目里的話說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原味的中國,一個數個世紀以來傳送著的土地。
⑥ BBC 美麗中國 Wild China 總共有多少集
BBC 美麗中國 ,應該就6集
你說的2集應該是這個:
BBC拍過部《地球脈動》Planet Earth含蓋了各國美景
生態紀錄片權威大師-戴維艾汀堡祿爵士
帶您深入體驗 您所熟悉卻又陌生的地球
『我們每隔幾年都會看到一套精彩絕倫的影集,使其它節目相形見拙。
這套大製作影集的每一秒鍾都讓人賞心悅目…很不可思議…』 每日鏡報影評
『棒得超過你的要求…從水底的海象,鳥類堆積如山到雪豹的攻擊模式無所不有
…終極品味…』衛報影評
本影集由得過多項大獎的「藍色星球」原班人馬拍攝製作,這是對地球空前絕後的禮贊,擁抱地球上的不可思議的美景和自然生物。 「地球脈動」對地球生物多元性,做了一次權威性的觀察。
以空前絕後的大預算拍攝和製作四年, 「地球脈動」擴展了自然史電視的領域。
動用高畫質攝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攝影機,以及細膩的空中和衛星畫面,使我們這個影集能夠捕捉到最神奇的畫面。
這一套驚人的電視經驗結合罕見的動作,無法想像的規模,極難到達的地點
還有跟地球上最可愛,最野蠻,最難得一見的動物的親密時刻。從最高的山到最深的河,這套暢銷影集要帶你看四季變化的挑戰,還要到環境最惡劣的棲息地看一些動物每天如何掙扎求生。准備贊嘆地球的美麗吧。
第一集:兩極之間 From Pole To Pole
第二集:雄偉高山 Mountains
第三集:淡水資源 Freshwater
第四集:洞穴迷宮 Caves
第五集:奇幻沙漠 Desert
第六集:冰封世界 Frozen
第七集:遼闊平原 Plains
第八集:季節森林 Forest
第九集:富饒叢林 Jungle
第十集:多樣淺海 Shallow Seas
第十一集:無垠深海 Ocean Deep, Ocean Wide
特別收錄: 地球脈動-迎向未來
跟地球脈動影集搭配的這部紀錄片將探討瀕臨絕種動物,棲息地以及人類最終的未來。繼續追蹤破天荒影集「地球脈動」所提出的環境議題,追問為什麼有這么多物種受到威脅以及將來要怎麼保護它們?
《地球脈動》電視界的首度創舉
動物行為
狼獵食馴鹿:狼群追逐獵物的速度之快,使得拍攝小組難以從陸上捕捉它們獵食的畫面—但透過一種全新系統穩定空中攝影機,拍攝小組終於得以首度從直升機上追蹤獵食全程。
雪豹獵食喜馬拉雅山的螺角山羊:在攝影小組成功拍攝到畫面之前,從沒有人以長鏡頭拍到雪豹在野外的特寫鏡頭。之前唯一的影像是以遙控攝影機拍攝而成。《地球脈動》將播出各種行為的完整呈現,包括母豹與小豹的親昵畫面。
金雕趁著蓑羽鶴在喜馬拉雅山脈遷徙途中,攫住它們的翅膀。
落基山脈的北美灰熊帶著新生小熊從洞穴中爬出,此外還有北美灰熊吃蛾的罕見畫面。
首見以低照度攝影機捕捉到極樂鳥的影像。其中還包括藍極樂鳥在野外阿珍貴鏡頭。
節目中將介紹泰國新品種的墨西哥麗脂鯉。
沙漠獅在納米比沙漠獵殺劍羚—首次從陸、空兩方面進行拍攝。
粉紅江豚在亞馬孫河趕魚,並在求偶時以石頭當作」禮物」—這是目前唯一已知野生海豚也會使用工具。
一百多尾雨傘旗魚成群獵食。能看到一尾旗魚已屬難能,同時看到一百多尾更是不易。
食蟹的彌猴在水裡游泳。
成群的獵犬—首度從空中拍攝它們精彩的捕獵行為。
新的地點
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地處偏遠的康卡爾斯地島,這里的繁殖地擁有世界密度最高的北極熊。
隆冬中覆滿白雪的戈壁沙漠。
世界最深的豎穴—墨西哥的燕子洞。
馬拉威湖底—這里住著電魚,它們會像鯊魚一樣成群獵食。
深入湖的冰層底下—世界最大湖,貝加爾湖每年有五個月湖面凍結。《地球脈動》攝影機首度深入冰層底下,揭開一個更像海洋而非湖泊的世界。
首度以高畫質攝影機拍攝到拉秋古拉洞穴內部的畫面—這是世界最美的洞穴系統之一,直到1986年才被發現。
首度拍攝到埃佛勒斯峰的高畫質空拍鏡頭。
獨家深入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侖山脈,這里擁有地球上最多的世界最高峰。
委內瑞拉的德布伊斯高地 —這個遺世獨立的高原激發了柯南道爾創作出小說」失落的世界」
⑦ 《美麗中國》的影評
許多人說好,而且推薦。看了,是很好,但僅僅是技術上的好。鏡頭里,中國很美,美得讓人非常的遺憾——為什麼,這樣的片子不是我們自己拍的呢?為什麼決定資金去向的部門要很SB地把錢花在那些無聊的主旋律上,花在央視的類似垃圾上,用很SB的方式灌輸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要愛國,多拍幾部這種片子,不是比什麼口號都管用嗎?!如今只能在BBC的片子里感慨中國之美。
這種感慨早在看日本的《野鳥歲時記》時就很強烈,日本四季里的鳥,風物與北方家鄉幾多相似,看起來那麼親切。或許類似的片子,也就是單純欣賞與贊嘆國土之美的片子仍將不被鼓勵,因為它是去政治化的,與土地上管理國家的人們沒有關系。
回到BBC的該片,主要問題在於鏡頭後面的見識,簡單說,就是解說很成問題,充分暴露出視角的差異:即,這不是我們的文化眼中的故鄉風物,這是旁觀者的獵奇之眼,他看到了美,但缺乏理解。據說是一個系列,我只看過陽朔那集和長城那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長城為線索的內容里,因為長城是作為文化存在的,對文化的陌生與缺乏尊重,就會格外清晰的暴露,而不像面對野生動物和自然風光時可以很容易守住價值中立的立場。
陽朔那一集里,最扎眼的是引用了一句俗語「四條腿的,除了桌子不吃;長翅膀的,除了飛機不吃」來戲謔中國人的好吃,把野生動物都吃光了。這個立場作為閑談是無所謂的,但如果我們把BBC的該片視為嚴肅作品,就不太合適了,畢竟,吃什麼不是一種文化嗎?憑什麼歐洲人說韓國人吃狗肉很殘忍很不人道,而他們鬥牛就很文明呢?輕易論斷人,有時只是見識短的表現。這讓片子顯得不那麼嚴肅了,對野生動物保護來說,最大敵人是工業化生產方式等等,老外們並不能輕易免責,當然,這就沒意思了,不如引用幾句怪話好玩,畢竟,片子只是逗人開心的。
長城部分的問題大致如下——1,在記錄了鄂溫克人溫情的生活後,解說來了一句:很難想像,長城就是來防禦這些人的。首先,長城是歷史上東方的農耕文明所選擇的應對游牧文明的辦法,用今天溫情的北方生活畫捲去質疑長城背後歷代統治者的意圖,鏡頭後面的主觀批判意圖實在太明顯了,只能說,和國內的類似作品一樣弱智。2,隨後介紹蒙古族生活,解說提到,長城是防禦騎兵的等等,似乎表明,拍攝者是知道長城作用的,但之後在介紹西部的長城時,又對為什麼在這么荒涼地方建築長城表示疑惑,這反映出2個方面的缺陷,一是對生態環境的演變茫然無知,今日荒涼之地,昔日可能是豐美草原,游牧與農耕文明爭奪拉鋸的地區本身就生態脆弱容易荒漠化;二是對游牧民族騎兵的機動能力根本不理解,毫無軍事常識。以上表明,鏡頭顯然並不願意理解長城所代表的文明,但卻很願意評價它。3,對於蠶、絲綢的解說,顯得過於玩笑,再次暴露該片其實只是給老外解悶的東西,並非嚴肅作品。而且顯然有意淡化了絲綢屬於漢族文化的貢獻這一事實。絲綢之路上其他民族的歷史貢獻主要是流通環節上的。這並非苛求。BBC在面對這塊土地上的文化時,如果過於迴避漢族的角色,顯然並非尊重文化與尊重歷史的態度。不過是遵從今日西方的政治正確以及呵護其文化優越感的一次弱智行為。我原以為類似這種片子,BBC會配備一支熟悉中國文化的中英學者顧問小組,但就片子看,鏡頭背後的文化視野和潛在的分析框架完全是外刊駐華記者的水平,也就是說,基本採取簡單的二元對立立場,在面對、處理文化領域問題時,這是最沒文化的表現。
所以,這僅僅是一部向西方遊客推介中國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很不錯的旅遊宣傳片而已。而這部片子竟然是中英合作的,顯然,從上可見,中方沒有任何影響鏡頭立場的能力,至少,不是作為一個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來參與的,至多是商業上的合作者,充其量,提供了拍攝方便而已,因為在國內拍攝這樣的片子沒有政府方面合作是不可能的。而中國觀眾對它的褒獎,過於輕率了,至少是降低了對BBC的專業要求,呵呵。當然也可以這樣引申一下,畢竟,BBC也不是常有機會面對另一個依然活著的不屬於西方的文明。這就是拍攝本片與拍攝其他地區的類似片子的不同,因此,這是對BBC的一次考驗。事實證明,BBC的攝制組成員在文化上對中國的態度,其實與百年前他們的祖先比,並無根本上的變化:中國依然是一個吃許多古怪食物、因為一個不可思議的夢而搞出了四大發明的國家,所謂創造所謂古代的知識產權,呵呵,他們留給央視去拍了。當然,他們也依然採取弱化漢族抬高少數族裔的立場,這固然與今日國內的民族政策失當之處有關,但必須看到,這也是老牌殖民者對殖民地的一貫策略。
然而中國觀眾的悲哀在於我們沒有選擇,只有借著BBC的眼睛在壯麗山河面前驚艷,並想到一個詞——熱愛。為此,我也會集齊這套碟。BBC留給央視拍的,央視並沒有表現出拍攝的沖動,而是為了自己獲得了一次與BBC合作的機會而樂得花枝亂顫。從這個角度上說,或許BBC沒想到要殖民,他只是從他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已,每個人看世界不是都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的嗎,而央視卻等著被殖民呢,他們做到了不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其實從本質上說現在的世界是現實的世界 我們世界一般來說可以分解成物質和精神 歷史緩緩的來到了21世紀 我們世界完全變成了由貨幣、等值交換、自由貿易等構成的物質世界和由平等、博愛、自由自我等所構成的精神部分所主導 人類的歷史長河像潮汐一樣 各種文明一浪又一浪的沖向前台 又一次又一次的被回收進混沌的海洋 現在的世界所有的基礎似乎都是西方文化所來 而這也正像是代表現代化的工業企業一樣 強者愈強 弱者愈弱 在這一輪平靜的戰爭中 人類漸漸的從鬆散的個體和部落 逐步接受了同一種生活方式 而這種生活方式的悲哀之處卻在於它的終點只會是唯一 我們無法說西方的制度不好 反之它的確有很好的構造 只是當判斷事物正確與否的標准都化為同一種取向時 我們有一天會驚奇的發現在人類追求自由的努力中我們又一次被統治 而且是一種對原有自己的徹底否定 文化輸出就是一種價值觀 世界的價值現在用一種物質的眼光來評價
⑧ 為什麼說《西遊伏妖》是一部爛片(西遊伏妖篇)影評
第一,是以小鮮肉為主演,沒有自己特色的演技,就光靠臉。第二,完全靠演員的專知名度來打的廣告,這樣的屬電影能好誰信??國內經典的電影永遠是幾個好演員在裡面演而已,而不是一大幫明星插堆。第三,這樣的劇情隨便拿本好看的武俠小說來改編都比這精彩百倍。第四,國內的幾毛錢特效就別拿出來賣弄了,都看速度與激情8去了。第五..........不堪入目。曾經很喜歡徐導的武俠電影,如今看他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隨波逐流沒有堅守自己的本質這是最大敗筆。試問一下,中國還有好電影嗎?還有好導演嗎?還能不能讓觀眾只想著看國外大片?
⑨ 《西遊伏妖篇》 這會跟美人魚一樣成為一部大爛片嗎
想要明白周的西遊伏妖系列電影來由,先從周如何走上「神壇」說起。
封神分水嶺:《大話西遊》成網路文化現 象
1992年,《唐伯虎點秋香》在內地公映, 這是第一部正式進入內地市場的周星馳電 影。觀眾原本准備看鞏俐重演經典電影 《三笑》,卻意外接觸了來自香港的「無厘 頭」文化。不適應的人沒看完就立刻退場, 也有人很喜歡。《唐伯虎點秋香》票房不 錯,進入了1993年上海十大賣座影片的行 列。不過當時內地媒體還不太能欣賞周星 馳,有報章如此評論:「影片嚴重脫離生活 實際,內容虛假荒誕,演員表演膚淺,人 物形象完全失真,令人惡心的鏡頭比比皆 是,缺乏應有的美感。」
1994年,《大話西遊》打算和西安電影制 片廠合拍。一向出產藝術片的西影廠並不 喜歡這個劇本,但考慮到周星馳的商業號 召力,仍然與其合作。當時的副廠長張子 恩覺得這部電影不能代表西影廠的藝術追 求,只能算「文化垃圾」。
《大話西遊》上映後的商業成績並不算 好。香港觀眾普遍認為這部電影凌亂難 懂,最後香港票房為2532萬港元,在周星 馳作品中屬中下成績。台灣地區片商也大 倒苦水,說「賠得很慘,以後對周星馳都沒 有信心」。收入最少的是內地,觀眾反應冷 淡,不乏中途退場者,有些地方的電影院 乾脆沒要電影下半部的拷貝。
沒有人知道,一場狂歡正在慘淡中醞釀。 據《大話西遊寶典》一書考證,最早給 《大話西遊》好評的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學 生。1996年,結束影院蕭條放映的《大話 西遊》將拷貝傳到了北京電影學院,立刻 博得滿堂喝彩,習慣了傳統電影表達的學 生初遇無厘頭和時空穿梭,驚為天人。他 們開始四處尋找劇本,背誦電影台詞,研 究月光寶盒的意義。有人開始通過盜版 VCD反復觀看揣摩電影。
真正在傳播中發揮作用的是清華大學的理 科男。1996年進校的清華計算機系學生肖 剛回憶,水木清華BBS當時文藝氣氛濃 重,經常會出現一些關於生僻文藝片的影 評。1997年國慶以後,他發現有人在水木 清華貼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曾經有一份真 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 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月光寶盒是 寶物,你把它扔掉會污染環境。」直到有人 告訴肖剛那是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的 台詞,他才明白過來。肖剛很快到夜市買 了盜版碟,和幾個同學一起到有光碟機的北 京同學家中觀看。看完電影後,學生們為 周星馳所折服,他們認為電影中的經典台 詞還有很多,於是一到周末大家就集中起 來看盜版碟,一起記下台詞。幾個人分工 明確,有人負責按播放和暫停鍵,有人負 責聽,有人負責速記,記下來的台詞都要 被傳到BBS上去。這種貼台詞行為甚至是 有江湖競爭的,好幾撥人都在做這件事, 一開始學生們比拼的是量,看誰貼得多, 後來則變成聽寫劇本,還有人把台詞以外 的場景、動作都一並記進去。
清華學生對《大話西遊》的痴迷令他們「流 竄」到其他高校論壇繼續貼台詞,普及《大 話西遊》。據肖剛回憶:「到1998年底,如 果還有北京的學生說不知道這些台詞,很 容易就被當成怪物。」
來自清華瘋狂的普及最終讓《大話西遊》 成為了校園里的儀式和符號。學生們在校 園論壇里都用至尊寶、紫霞、菩提老祖等 網名,導致大家起名必須要加上復雜的前 綴和編號,例如「3號樓拎熱水瓶的紫霞」。 大學生最流行的說話方式,是把《大話西 游》台詞嵌進生活里的每個場景。教室外 忽然打雷,要喊:「打雷啦!下雨啦!收衣 服啊!」被索取物品時會不厭其煩地背 誦:「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話 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
1999年是《大話西遊》網上討論的繁榮 期,鼎盛時網上有四五十個關於《大話西 游》的網站。2000年6月,即將畢業的中 國人民大學學生用集體觀看《大話西遊》 的方式作為畢業典禮。這是所謂「集體回 憶」和「一代人情意結」,就像羅大佑之於80 年代、金庸之於90年代初期的大學校園。
黃袍加身:「後現代主義解構」
2000年,張立憲(現《讀庫》主編)等人 編著了一本《大話西遊寶典》,這本書里 搜集了網上關於《大話西遊》的小說(可 視作「同人文」)、影評、周星馳電影的文 化分析,甚至包括各主演的明星檔案。最 讓編者們自豪的是他們找到了給周星馳配 音的石班瑜,給他做了一次認真的人物專 訪。在今天來看,這更像一本純真痴狂的 粉絲剪貼本,後來成為著名媒體人的劉 春,和專欄作家連岳,都有文章被收錄其 中。該書首印兩萬冊被一搶而空,各地書 店都出現了脫銷的情況。
在序言中,張立憲寫道:「有人以老一代的 口味說新的一代是受《大話西遊》毒害的 一代人,而這些受《大話西遊》毒害的新 人則做出了這樣的回答:『……我們比前一輩 更智慧,人類在不斷地更新自己,我們有 生命力,因為我們是新的。當我們年老的 時候,希望可以看到一個經我們手整理後 的美麗中國……』」
關於《大話西遊》的評價能夠引出「智 慧」和「美麗中國」這樣的詞,如何評判周星 馳,在世紀之交是判斷兩代人不同價值觀 的重要指標。
2001年《中華讀書報》采訪了北大學生 後,這樣解釋《大話西遊》的流行:「學生 們由於在中學受老師的影響,有一定的語 言模式,進入大學後又不可能直接把成年 人的社會語言拿來用,於是就出現了這個 語言缺乏的過程。他們急於找到一種可以 表達自己、表達大學新生活的語言……《大 話西遊》戲謔的、荒謬的語言就在此時與 學生們一拍即?合。」
另一種常見的解讀是把周星馳的流行和網 絡時代連在一起:「周星馳隨心所欲的說 話、行為方式,也正好符合網路人群的審 美標准:自由至上。同時電影中宣揚的無 等級社會,比如唐僧為師不尊,正好契合 當今網路的生存狀況,沒有權力話語,每 個人都是傳播者,同時又是受眾。」而在更 多的網路影評中,年輕人更看重電影中的 情感元素:小人物的奮斗和對愛情的忠 誠。
這股潮流中,一些學院派知識分子亦大方 表達對周星馳的喜愛,更復雜的解讀隨之 而來。2000年6月,北大東門的文藝青年 坐標「雕刻時光」咖啡館舉行了一場名 為「《大話西遊》為何會受當代年輕人喜 歡」的座談,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 (時年56歲)和六個30歲不到的年輕人一 起聊周星馳。他提到了解構這個概念:「首 先解構了師徒關系,第二個解構了人神關 系,第三個解構了時空關系,第四個解構 了生死關系。而沒有被解構的一個是愛 情,另一個是信仰。」
後來頻頻被提及的「《大話西遊》是後現代 主義解構」的觀點在此時已經基本成熟。一 篇名為《從周星馳現象看後現代文化》的 文章中,從西方的後現代主義思潮寫到周 星馳的後現代主義形象,洋洋灑灑儼然學 術論文。不過,後來周星馳接受楊瀾訪 問,直接表示自己不懂復雜的理論:「很多 事情我都不知道」,「他們看到了我看不到 的東西」。
2001年,周星馳登上北京大學講堂和學生 交流。媒體也跟進報道了「無厘頭文化的流 行」,海量的媒體和網路討論中,對周星馳 的「過度解讀」顯而易見。有個笑話這樣 說:「周星馳上了一趟網,終於知道《大話 西遊》的含義是什麼了。」
慢慢跌下「神壇」
細心的星粉會發現,從少林足球開始,那些周的搞笑元素就流於浮誇了,是為搞笑而去搞笑。到了功夫,簡直就是
不知所雲。這種浮誇一直在,到西遊伏魔、美人魚一直都是。就是看看特技多過搞笑。與1996年之前的周的電影比,為什麼為前後差別這么大?正因為一部片子編劇相當重要,周的經典片的編劇都是別人給他寫好的,而從少林足球開始他單干之後,他自己參與編劇,風格突變也就在所難免,因為他18歲就出來電視台打拚,文化修養十分有限,能自己做主了自然就加上自己想當然的東西,也許他的能力只合適做演員,不能得干好編劇和導演,所以顯得很吃力,平均幾年才出一部電影。即使這樣,50多歲的他已然滿頭白發,看西遊伏妖做為他西遊三部曲第三部,大量粘貼網路句子還拉上徐克執導,可見他越來越力不從心。只是當年他還在演,他的個人魅力撐著,大夥兒出於對他的狂熱喜愛,順勢接受了他的電影。等到周自己抽身而出後,不再出演,專做編劇導演,雖然幾年才出一個片子,但越來越多的人會慢慢醒悟。等了幾年,等來等去只等到一部爛片。這已經不是原來的周星馳,人們認為他老了,其實正當壯年的他其實未老,只是他太自負,不再願低下頭接受別人的劇本,也不願再做一線演員,而要做高高在上的老闆和導演。慢慢的,他開始跌下「神壇」----正如他所說:我只是個演員。當然現在他不是個演員了,只是個導演。
說到周星馳,我想諸位不可避免的就會想到其電影的「無厘頭」的風格。這種風格基本貫穿了周星馳早中期的電影的始末,並在其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於說到「無厘頭」大家馬上就會條件反射般的聯想到周星馳。而無厘頭電影雖非是周星馳的首創,但卻是由周星馳的電影,而被人真正所熟知的一種電影類型。「無厘頭」也是周星馳喜劇電影中呈現喜劇效果的一種常用手段。「而無厘頭」這個詞彙,最早是來自廣東佛山等地方的粵語中的俗語,其基本含義是指某一事件或行為沒有來由,即某一個人說話做事沒有目的性、中心性和邏輯性,通俗來講,就是胡言亂語,瘋言瘋語。所以在周星馳電影中,周星馳往往扮演的就是看起來有些瘋瘋癲癲乃至於癲狂的小人物。周星馳的電 影里大量傳播一種反英雄情緒,我就是小人物,消解英雄,對龐大數量的普通大眾來說,這很容易引起共鳴。本來喜劇演員本身就是個丑角,類似馬戲團里的小丑做些翻跟頭,摔跤,或是做鬼臉,自己打自己臉詐作瘋癲以取悅觀眾的事,所以周有錢,做老闆之後不再願做喜劇演員就是這原因。
周的「無厘頭」的風格喜劇電影本來無可厚非,但他錯就錯在對西遊記的變味的改編上,他的西遊三部曲,大話西遊、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不止是對西遊記原著的不尊重,特別是對唐僧這個中國歷史上作出極大貢獻的聖僧(唐僧對中國的佛教乃至世界的佛教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唐僧即玄奘法師從天竺取經和翻譯佛經對全世界佛教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唐朝佛教的興盛與玄奘法師從印度取來的佛經是分不開的,況且法師把取來的佛經翻譯成中文;後來才有了中國大唐時期佛教的大興。在唐朝時期佛教後來又東傳朝鮮、日本,北傳蒙古、俄羅斯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玄奘法師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人稱三藏聖師 具菩薩果位,佛教法相宗創始人,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創立宗主。據史料記載玄奘法師臨終前預知時至,集眾徒弟准備後事,作睡佛卧狀,第五日中夜,徒弟問「和尚定生彌勒菩薩前不?」答曰。「決定得生」。言已氣絕。迄經兩個月身體面色依然如平常深睡一般。皇帝下敕葬於白鹿原四十里中白塔,後又因白塔太近燭帝城,又令改葬於樊川。一挖出棺,眾人咸嘆神異。因為經久埋痤,法師竟然色相如初。史上六祖大師是肉身不腐,玄奘法師也是一位肉身菩薩啊。)
周的西遊三部曲特別是對唐僧是非常的不尊重的,可以說是在黑暗化,妖魔化的黑這位聖僧的。如果說黑他的三個小說虛構的徒弟,因為是子虛無有的人,沒人會覺得難受,但是黑這個現實中真正存在的聖僧,就太過分了。央視版《西遊記》不敢黑,因為人家尊重原著,因為原著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吳承恩不敢黑,因為他知道玄奘法師是真正的聖僧,他只敢虛構出他的三個徒弟出來,作為法師的護法,保唐僧去取經成功。整部西遊記以一個修行人,去除貪嗔痴三大心魔,轉貪嗔痴為戒定慧,戰勝外魔,終成正果取回真經的故事。寫的是本心,一心向佛之心(唐僧),克服心猿(孫悟空等徒弟)意馬(白龍馬),戰勝外魔(九九八十一難妖魔鬼怪)終成正果的故事。師徒四人如同一個整體,唐僧身為師傅是正心善念的代表,孫悟空是打殺外魔的利器,但也要止殺(克服心猿),不然與魔何異?所以孫悟空有緊箍咒的圈是無法摘下來的,也說明他與唐僧本是一體兩面,唐僧念緊箍咒就是在降服自己的心魔(孫悟空)就好比和尚要把向外跑的心拉回來,就要不停的念咒一樣,讓心放在咒上,就能得到定就不會被外界所迷惑了。因為歷史上唐僧取經只有他自己一人,所謂的孫悟空三徒都是他心魔代表,以小說形式來外顯修飾而已。豬八戒好色性貪(貪)孫悟空好殺性頑(嗔)沙和尚好狠性凶(痴)。貪嗔痴三毒,是修行之人要降服的三頭惡龍,其實就是他心中的心魔,能降服內心,才能戰勝外魔,終成正果。所以吳承恩並沒有黑唐僧,也沒有黑西遊,因為唐僧西遊本是個很殊勝的佛事,影響世界千萬年的大事,他可不敢黑。所以那些看了周的西遊三部曲說是最能體現出原著的暗黑本質的人,都是自以為是,都是被周影響曲解西遊,因為西遊原著根本沒有黑暗性質,如果你能看出黑暗來,說明你的內心是暗黑的,才會如此曲解西遊。
正因為當年周的大話西遊影響力太大,所以他黑唐僧的罪過也就越大,所以他一樣得到了現世報,他的現世報就是也一樣被人黑,他被向華強動員整個和他相關的娛樂圈子裡的明星黑他,搞得眾叛親離,以前的合作夥伴,明星們都與他反目為仇,就連跟了他十幾年的女朋友離開他後都成為仇敵,50出頭就白發蒼蒼形同老者,孑然一身,個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可不止止是人品差,太看重錢就造成的,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黑了聖僧得了現世報。現在西遊三部曲黑得更變本加厲,這種果報最終地點是地獄了。所以做明星,有的時候是不可不注意,有的事可為,有些事不可為,特別是香港這么信神佛的社會,他竟然如此放肆,難道他不懂得尊重聖人嗎?或者他沒有看過西遊原著?難道聖人是可以用來開玩笑的嗎?下面貼下六小齡童的:反對觀音和唐僧接吻擁抱
文學是平面的,成為影視劇作品後便是立體的了。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也不是胡說,名著的改編是有一個底線的,主要情節和這些角色的人物基本性格不能變。我參加的央視版《西遊記》也有改編,唐僧師徒路經女兒國,女兒國國王愛上了唐僧,親臨禪房深表愛慕之心,唐僧一看愣了神:啊,太美了!隨後他額頭上直冒冷汗,但馬上眼睛一閉,「阿彌陀佛」,理智戰勝了情感。這些小說里沒有的情節就叫改編,但是我們有一個原則:忠於原著,慎於翻新。最後結尾時,唐僧頭也不回的上路了,女兒國國王眼淚汪汪的相送。如果你設想唐僧和女兒國國王有一夜情呢?那別說孫悟空、豬八戒了,恐怕連沙和尚也不幹了。所以我覺得這都不是可以探討的問題了,不在百花齊放之列。我們是研究和溝通如何來改編世界名著,而不是商討孫悟空能否結婚生子,唐僧有否有浪漫愛情,豬八戒究竟是否大色鬼,沙和尚可能會有一妻多妾之無聊事,如果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對愛情的忠貞超過了對取經的堅定,這根本違反了這部文學名著的本意了。唐僧原型玄奘法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佛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玄奘精神一直被尊敬和推崇,所以我希望改編者一定筆下留情,千萬不要拿先祖的名著去開涮或戲說,甚至惡搞,要防止一些影視劇作品為了商業利益或一時的所謂收視率,滿足少數人的樂趣而喪失藝德和人格。
記得有一次我去小學做講座,一位小同學問我:「孫悟空一共有多少個女朋友?」我無言以對。《西遊記》這部舉世聞名的神話小說,成書四百多年來深受海內外讀者的歡迎,世界各國不同文字的《西遊記》大約有一百多種版本。2004年農歷猴年,也是小說作者、文學大師吳承恩先生誕辰五百周年,江蘇淮安楚州政府,為了表彰我們家族四代人為中國西遊文化的發展和猴王精神的弘揚,出巨資在「吳承恩故居」旁建造了一座2700多平方米的「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啟功先生題字)。館內展出的三百五十多件文物都是我們捐贈的。我認為,孫悟空是中華民族偶像型的神話人物,不要認為神話就可以說胡話,改編也並非亂編。一部好作品不是迎合一時的所謂潮流,而是跨越時空,由時間來證明的。
中國獨一無二的猴戲表演藝術獨樹一幟,自成體系,我們歡迎眾多國家來關注我們的文學作品,但反對類似唐僧與悟空談情說愛,或者觀音和唐僧接吻擁抱。
九月底,38集電視連續劇《吳承恩與<西遊記>》就要開拍,我主演吳承恩和孫悟空二個人物,告訴世人:吳承恩是如何寫?為什麼寫?為什麼只有他能寫成《西遊記》?同時,電影《西遊記》也會在明年開拍,可謂中國「西遊記年」。
謝謝大家的支持!
昨天的《北京晨報》刊登了對我們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李培森的采訪,他表示「拍攝名著需要注意,一是門檻要高,不能誰想拍都能拍,必須有實力,萬一把《水滸》拍成黑社會就沒法看了,建議國家應該成立一個四大名著審查小組,就像現在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審查小組一樣。二是不能過於市場化,當年央視拍四大名著不是為了賺錢,教育性藝術性是排在第一位,公司行為肯定是要利潤,但是也要考慮名著的影響力大,為了錢失去其藝術魅力就錯了。三是不能戲說,適當藝術加工很必要,但是孫悟空變得貧嘴滑舌、完全無厘頭,那就不是孫悟空了。」對李主任的觀點我很贊同,早在九十年代中期我就說過中國的世界名著不多,國家要立法保護,現在廣電部的領導也開始重視這件事,陸續槍斃了一些戲說名著題材的電視劇,我認為今後還是要更加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百花齊放不是對原著精髓變味的改編,希望網民朋友都來關注探討這個現象。
近期,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吳承恩與<西遊記>》上,在此對所有給我寫信的觀眾表示感謝,我會在完成這部戲後再給大家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