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影評轉文字

影評轉文字

發布時間: 2021-02-26 14:31:52

A. 求幾篇電影影評。(觀後感

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觀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後,驚嘆於斯皮爾博格深厚導演功力的同時,一些東西似乎壓在心頭,用一個誇張些的句子來說就是——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紅色電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記得小時候,一些電影,如《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厭的。更後來些,有了《大決戰》系列,更是讓人大呼過癮。同時,一種非常不好的觀念也油然而生,記得高中時,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說,「真希望現在有場戰爭,那樣咱可以大展拳腳」當時大家也隨聲附和。在我們戰爭題材的電影中,有領導人的英名決策,有戰士們的奮勇殺敵,有敵人的狼狽不堪,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們最困難的抗日戰爭時期,依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游刃有餘的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們的電影中至少缺乏了一個戰爭中必有的元素——殘酷。

從我們的老祖宗們開始,歷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當絕對的主角。在經典的古典戰爭名著《三國演義》中,如果從另一種層面考慮,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說。在主人公們談笑間牆壚灰飛湮滅的同時,是千萬生靈的塗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六齣祁山……哪一場不是數萬甚至十萬的死亡。記得有一段,諸葛亮把司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燒,我相信諸葛的腸胃應該是很好,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人間的修羅場。在我們的古典文學中,從來沒有一部是以一個士兵的角度來描寫一場戰爭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來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經有過兩次,戰士臨死時痛苦的喊著「媽媽!」,這大概是整部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鏡頭,在一個正常人臨死時,想到的一定會是自己最親的人。當然英雄在臨死時總會喊出些偉大的口號的,如《勇敢的心》中,華勒斯被行刑前那聲雄壯的「FREEDOM」。在我們的電影中,每一個戰士都是英雄,因為他們臨死時都會喊著「為了新中國,為了共產主義……」。

中國的文化傳統,與西方有著本質的差別,西方人從很早時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們心中人的生命、權利、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出現最多的大概是服從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忠、孝、仁、義,所有這些都是對別人的,自我這個概念,在傳統文化中,是被摒棄的。 有了這種文化傳統,我想就不難解釋,電影中為了什麼,什麼獻出生命言語了。

西方戰爭電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兄弟連》中的文特斯上尉等等,但英雄只是電影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拯》還是《兄》,其實是一種群像的塑造,他們是從不同的士兵的角度來反映這場戰爭,這些人人中有心腸軟弱,膽小萎縮的新兵,有經驗豐富,視殺人如家常便飯的老兵。無疑,這種手法使得兩部影視,對於戰爭的描寫有了種立體式的洞察。在我們的《大決戰》中,我們只看到了領導者的決勝千里,深謀遠慮,與士兵同甘共苦,而戰士們也都是一樣的英勇無畏,最多也只能算是兩個層面吧。

總言之,我們的戰爭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起著政治宣傳的作用,而美國戰爭片,則在揭示真實戰爭方面把我們遠遠甩在了後面。隨著國內的電影商業化逐漸普及,也許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兩種電影被觀眾接受的程度了。
望採納

B. 影評怎麼寫可以拿部電影舉例嗎

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影片的剪輯技巧、道具的作用、轉場流暢度等都可以進行評論。

例:《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

而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



(2)影評轉文字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論的。

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C. 怎樣把影評寫好

http://www.usstren.com/blog/user1/31/archives/2005/5039.shtml

怎樣寫影評》——周黎明看電影
《看電影》雜志2004第十期中刊登了周黎明的《怎樣寫影評》,特貼上來,比較長,您可以挑選你喜歡看的段落讀,希望可以供大家參考,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寫寫影評。有打錯字的地方請原諒,沒有太多的時間校對。。。。。。。。。

曾經有讀者問我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容易回答,也很難回答。說容易,愛怎麼寫就怎麼寫,我從來不認為寫影評有什麼N字方針:說難,寫影評跟看電影一樣,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很多東西只可意會。本文要說的,與其說是「怎麼寫影評」,不如說「我是怎麼寫影評的」。

寫影評,歸根結底就是把看完電影後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只要你看片時沒有睡著,你對所看影片都會有所感覺:即便是睡著,那也是一種反應,也許能證明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悶。影評沒有長度的限制(媒體會有),長的洋洋萬言,短的可以兩三句。有個英文電影論壇舉辦一句話影評比賽,結果有些獲勝者居然將評論濃縮成一個字。我最近編寫《西片碟中碟》這本歐美電影指南時深有感觸,寫短評絕對不比完整的評論輕松。

在成千上萬茶餘飯後發表觀後感的觀眾中,坐下來把想法變成文章的是少數,而媒體能採用的更少些。如果幾家有影響的媒體不約而同休用同一種文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影評就該這么寫。比如在美國,主流媒體的電影評論一般在一千字左右(譯成中文)。大約三分之二篇幅是描述劇情,剩餘的屬於評價,但評價的方式沒有固定程式。我最初寫影評時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落筆自然留下這種痕跡,我覺得無所謂好壞,只是一種風格而已。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藝評論傳統長期受壓制的緣故,我們對一些概念界定沒有西方那麼明晰,可是我們又非常喜歡條條框框。就說「影評」,什麼叫「影評」?狹義地看就是英文中的Film review」。這類文章是寫給看電影的人看的,不是給拍電影或研究電影的人看的,一般發表在主流媒體或影迷刊物。羅傑。艾伯特是惟一得過普利策獎的影評家,但他的文章非常淺顯,直白到像是拉家常。他很高產,每周可以有五篇評論,但都比較短,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700字。他的大眾路線使得他成為讀者最多的影評家,全美國有兩百多家報紙授權轉載,而且他每周還有一個電視欄目,每期半小時。跟他相反的如《紐約時報》的艾維斯。米切爾,喜歡賣弄辭藻,非把讀者搞得雲里霧里不罷休,不信大家可以看我翻他的《駭客帝國國2》評論。寶琳。凱爾可能是最有影響的美國影評家,她反電影評論提高到藝術的高度,從60年代到80年代未,她的評論是美國文化的一面旗幟。她的文筆有點像子君,有一種女性的優美,但觀點非常尖銳,有時很刻薄。

我們的影評范疇似乎要更廣一些,有些很感性的隨筆、藉助電影的抒情文字,英文中應屬於essay;有一些是理論研究,屬於論文性質,英文應該是film criticism或Film theory。習慣於其中某一類的讀者,往往會對其他類型看不慣——看慣隨筆的會嫌其他的沒有個性;看慣論文的自然會覺得沒有大量專業術語和腳注就等於沒有深度。在我所寫的長篇評論中,《人工智慧》和《公民凱恩》都超過一萬字,但前者其實很感性,而後者本來就是一篇論文,只不過我竭力迴避論文的風格。假設我把該用的術語全用上,並附上每句話的出處,估計某些學院派會心悅誠服,而該文則會喪失99%的讀者。這是我的局限,媒體多半認為是長處,而大學和研究院則視為「你還嫩點,需要改進」之處。

以前老一輩的評論很像我們中小學里上語文課,先來一段時代背影 ,接著是故事大綱,中心思想,最後是具體分析等等。作為一種寫法,這未嘗不可,但它不是金科玉律。我盡量迴避這種作繭自縛的寫法,害怕用一種形式把自己框死。通常看完一部影片後,我會想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也許是故事(如鋼琴家),也許是講故事的方式(如穆赫蘭道),也許是表演(如煞女),也許是攝影或置影(如吸血驚情四百年),也許根本沒有故事,表演等,只是純感受(如雷吉奧的生活三部曲)。一部影片可以談論的東西很多,但應該談論的是那感動自己的部分。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不會成為好影評。

影評人要不要文藝理論知識?以此為生者有理論基礎當然是好事,但是,在懂一點點理論和不懂理論之間,我寧願選擇不懂。當剛涉足文藝理論(以及相光的美學和哲學)時,很容易產生豁然開朗的大徹大悟,以為什麼事情全了如指掌,殊不知自己學的只是很多理論流派中的一種。每一種理論都有獨到之處,但推到極致都會變得荒廖。

對我來說,怎麼寫不重要,有本事寫成詩歌也無妨。重要的是寫的內容是否言之有物。說到這個「物」,裡面有太多奧秘。由於我們生長在一個「統一思想,統一口徑」的大環境中,很多讀者不由自主地尋找跟自己相同的觀點。一旦意見相左,便會做出激烈反響。顧小白很少寫review型的影評,但一旦出手一定很精彩,他對《雙雄》的評論也是如此。有網友不同意他的觀點,這也很正常,但這位網友顯然感情受到傷害,因為顧小白說了他偶像的壞話。真是不必,你有不同意見盡可以發表,在網路時代,已經沒有人能壟斷話語權;但只要沒有「高度統一」的政策,這個世界上就會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見,對一部電影的評論更是如此。如果一個人不能適應言論自由的環境,那他最好躲開這個環境或者自己創造一個言論統一的小環境。

《手機》引發的爭議表明,有這種心態的影迷在我國為數不少,首先是崔永元。作為一名該片的評論者,他犯下了兩個大忌:一是你必須看過影片後才有資格評論,否則你的觀點是空中樓閣;二是你可以用任何強烈的語言駁斥該片,如果覺得有誹謗之嫌,可以訴諸法律保護,但他暗示電影局應該禁映(原話是:我甚至不理解電影局為什麼能讓他通過還在全國放映)則是一種對電影業極為有害的思維。更可悲的是,在新浪網的調查中,高達40%的人同意他的觀點(也許只是同意他言論中的某一部分。)

讓我們來推理一下:如果崔永元是電影局審片官員,他必定會槍斃該片。如果這40%的網友中有人有權槍斃該片,那麼該片就不會問世。這么多人這么樂意剝奪公眾看某部影片的權力,同時又很多人叫嚷著沒好片看。你說這中間有沒有因果關系?能怪誰呢?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調查結果時,真是非常痛心:中國觀眾,我們只配沒電影看,因為我們動不動就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作品給禁了。可以想像,如果這40%的人可以一票否決的話,中國將從此沒有一部電影可以上映,也不會再有一部小說、一張報紙、一篇文章可以問世。要知道,世界上是沒有哪部電影是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認同和贊許的,如一個政客得到60%的民意認可,就算很受歡迎的了。如果一個人可以剝奪所有人的選擇權力,那麼任何形式的創造都可以休矣。

當然崔永元只是暗示了一下,而且他也不是審片官員,而且他也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所以我們的反應可能過火了。不過這種國民心態對於拍電影或寫影評都是一大障礙。十多年前的所謂影評,被淪為圈內說好話的宣傳;現在有些人為了駭世驚俗,故意跟大家唱反調,其實心態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迎合。真正的影評,最重要的是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感覺沒有對錯,感受一定有反對者,但感受有講道理和講歪理之分,有常態和奇特之分。寶琳。凱爾的觀點80%我都無法認同,她對於斯特里普脖子以下不會演戲的說法,相信大多數電影業人士都不會苟同,但她自有她的邏輯。我不必同意她的結論,但我欣賞她獨特的視角。

一個影評人的真本事不在於人雲亦雲,而在於發現別人疏忽的佳作,當《雌雄大盜》無人問津時,凱爾為它搖旗吶喊,說《指環王III》是優秀作品,沒有人會因此把你看成天才。(我沒有鼓勵大家故意唱反調)我覺得一個好的影評人,應該勇於推薦遺珠。介紹《指環王》是工作,但當你發現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導演帶領一班不會到處引起少女尖叫的演員拍出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那種快感是無與倫比的,而向大家介紹這樣的作品,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

D. 怎樣寫影評

http://www.usstren.com/blog/user1/31/archives/2005/5039.shtml

怎樣寫影評》——周黎明看電影
《看電影》雜志2004第十期中刊登了周黎明的《怎樣寫影評》,特貼上來,比較長,您可以挑選你喜歡看的段落讀,希望可以供大家參考,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寫寫影評。有打錯字的地方請原諒,沒有太多的時間校對。。。。。。。。。

曾經有讀者問我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容易回答,也很難回答。說容易,愛怎麼寫就怎麼寫,我從來不認為寫影評有什麼N字方針:說難,寫影評跟看電影一樣,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很多東西只可意會。本文要說的,與其說是「怎麼寫影評」,不如說「我是怎麼寫影評的」。

寫影評,歸根結底就是把看完電影後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只要你看片時沒有睡著,你對所看影片都會有所感覺:即便是睡著,那也是一種反應,也許能證明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悶。影評沒有長度的限制(媒體會有),長的洋洋萬言,短的可以兩三句。有個英文電影論壇舉辦一句話影評比賽,結果有些獲勝者居然將評論濃縮成一個字。我最近編寫《西片碟中碟》這本歐美電影指南時深有感觸,寫短評絕對不比完整的評論輕松。

在成千上萬茶餘飯後發表觀後感的觀眾中,坐下來把想法變成文章的是少數,而媒體能採用的更少些。如果幾家有影響的媒體不約而同休用同一種文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影評就該這么寫。比如在美國,主流媒體的電影評論一般在一千字左右(譯成中文)。大約三分之二篇幅是描述劇情,剩餘的屬於評價,但評價的方式沒有固定程式。我最初寫影評時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落筆自然留下這種痕跡,我覺得無所謂好壞,只是一種風格而已。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藝評論傳統長期受壓制的緣故,我們對一些概念界定沒有西方那麼明晰,可是我們又非常喜歡條條框框。就說「影評」,什麼叫「影評」?狹義地看就是英文中的Film review」。這類文章是寫給看電影的人看的,不是給拍電影或研究電影的人看的,一般發表在主流媒體或影迷刊物。羅傑。艾伯特是惟一得過普利策獎的影評家,但他的文章非常淺顯,直白到像是拉家常。他很高產,每周可以有五篇評論,但都比較短,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700字。他的大眾路線使得他成為讀者最多的影評家,全美國有兩百多家報紙授權轉載,而且他每周還有一個電視欄目,每期半小時。跟他相反的如《紐約時報》的艾維斯。米切爾,喜歡賣弄辭藻,非把讀者搞得雲里霧里不罷休,不信大家可以看我翻他的《駭客帝國國2》評論。寶琳。凱爾可能是最有影響的美國影評家,她反電影評論提高到藝術的高度,從60年代到80年代未,她的評論是美國文化的一面旗幟。她的文筆有點像子君,有一種女性的優美,但觀點非常尖銳,有時很刻薄。

我們的影評范疇似乎要更廣一些,有些很感性的隨筆、藉助電影的抒情文字,英文中應屬於essay;有一些是理論研究,屬於論文性質,英文應該是film criticism或Film theory。習慣於其中某一類的讀者,往往會對其他類型看不慣——看慣隨筆的會嫌其他的沒有個性;看慣論文的自然會覺得沒有大量專業術語和腳注就等於沒有深度。在我所寫的長篇評論中,《人工智慧》和《公民凱恩》都超過一萬字,但前者其實很感性,而後者本來就是一篇論文,只不過我竭力迴避論文的風格。假設我把該用的術語全用上,並附上每句話的出處,估計某些學院派會心悅誠服,而該文則會喪失99%的讀者。這是我的局限,媒體多半認為是長處,而大學和研究院則視為「你還嫩點,需要改進」之處。

以前老一輩的評論很像我們中小學里上語文課,先來一段時代背影 ,接著是故事大綱,中心思想,最後是具體分析等等。作為一種寫法,這未嘗不可,但它不是金科玉律。我盡量迴避這種作繭自縛的寫法,害怕用一種形式把自己框死。通常看完一部影片後,我會想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也許是故事(如鋼琴家),也許是講故事的方式(如穆赫蘭道),也許是表演(如煞女),也許是攝影或置影(如吸血驚情四百年),也許根本沒有故事,表演等,只是純感受(如雷吉奧的生活三部曲)。一部影片可以談論的東西很多,但應該談論的是那感動自己的部分。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不會成為好影評。

影評人要不要文藝理論知識?以此為生者有理論基礎當然是好事,但是,在懂一點點理論和不懂理論之間,我寧願選擇不懂。當剛涉足文藝理論(以及相光的美學和哲學)時,很容易產生豁然開朗的大徹大悟,以為什麼事情全了如指掌,殊不知自己學的只是很多理論流派中的一種。每一種理論都有獨到之處,但推到極致都會變得荒廖。

對我來說,怎麼寫不重要,有本事寫成詩歌也無妨。重要的是寫的內容是否言之有物。說到這個「物」,裡面有太多奧秘。由於我們生長在一個「統一思想,統一口徑」的大環境中,很多讀者不由自主地尋找跟自己相同的觀點。一旦意見相左,便會做出激烈反響。顧小白很少寫review型的影評,但一旦出手一定很精彩,他對《雙雄》的評論也是如此。有網友不同意他的觀點,這也很正常,但這位網友顯然感情受到傷害,因為顧小白說了他偶像的壞話。真是不必,你有不同意見盡可以發表,在網路時代,已經沒有人能壟斷話語權;但只要沒有「高度統一」的政策,這個世界上就會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見,對一部電影的評論更是如此。如果一個人不能適應言論自由的環境,那他最好躲開這個環境或者自己創造一個言論統一的小環境。

《手機》引發的爭議表明,有這種心態的影迷在我國為數不少,首先是崔永元。作為一名該片的評論者,他犯下了兩個大忌:一是你必須看過影片後才有資格評論,否則你的觀點是空中樓閣;二是你可以用任何強烈的語言駁斥該片,如果覺得有誹謗之嫌,可以訴諸法律保護,但他暗示電影局應該禁映(原話是:我甚至不理解電影局為什麼能讓他通過還在全國放映)則是一種對電影業極為有害的思維。更可悲的是,在新浪網的調查中,高達40%的人同意他的觀點(也許只是同意他言論中的某一部分。)

讓我們來推理一下:如果崔永元是電影局審片官員,他必定會槍斃該片。如果這40%的網友中有人有權槍斃該片,那麼該片就不會問世。這么多人這么樂意剝奪公眾看某部影片的權力,同時又很多人叫嚷著沒好片看。你說這中間有沒有因果關系?能怪誰呢?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調查結果時,真是非常痛心:中國觀眾,我們只配沒電影看,因為我們動不動就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作品給禁了。可以想像,如果這40%的人可以一票否決的話,中國將從此沒有一部電影可以上映,也不會再有一部小說、一張報紙、一篇文章可以問世。要知道,世界上是沒有哪部電影是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認同和贊許的,如一個政客得到60%的民意認可,就算很受歡迎的了。如果一個人可以剝奪所有人的選擇權力,那麼任何形式的創造都可以休矣。

當然崔永元只是暗示了一下,而且他也不是審片官員,而且他也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所以我們的反應可能過火了。不過這種國民心態對於拍電影或寫影評都是一大障礙。十多年前的所謂影評,被淪為圈內說好話的宣傳;現在有些人為了駭世驚俗,故意跟大家唱反調,其實心態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迎合。真正的影評,最重要的是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感覺沒有對錯,感受一定有反對者,但感受有講道理和講歪理之分,有常態和奇特之分。寶琳。凱爾的觀點80%我都無法認同,她對於斯特里普脖子以下不會演戲的說法,相信大多數電影業人士都不會苟同,但她自有她的邏輯。我不必同意她的結論,但我欣賞她獨特的視角。

一個影評人的真本事不在於人雲亦雲,而在於發現別人疏忽的佳作,當《雌雄大盜》無人問津時,凱爾為它搖旗吶喊,說《指環王III》是優秀作品,沒有人會因此把你看成天才。(我沒有鼓勵大家故意唱反調)我覺得一個好的影評人,應該勇於推薦遺珠。介紹《指環王》是工作,但當你發現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導演帶領一班不會到處引起少女尖叫的演員拍出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那種快感是無與倫比的,而向大家介紹這樣的作品,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

電影基礎知識
二、電影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影評寫作的角度
四、影評寫作要求

一、電影基礎知識

一、電影:由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放映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現代藝術。發明於19世紀末。1895年12月28日法國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次對觀眾放映,故將這一天定為世界電影誕生日。

二、電影的本性:

1.作為大眾文藝樣式的藝術觀賞性;

2.作為實現利潤、擴大再生產手段的商品性;

3.作為意識形態載體的工具性。

三、對電影事業的要求:1.體現個性力量的藝術創造性 2.適應時代與社會需要的思想性;3.實現經濟價值的功利性。

四、電影的兩大風格類型:

1.紀實風格:源於路易·盧米埃爾兄弟放映的《工廠大門》《嬰兒喝湯》《水澆園丁》等影片對生活的紀實。強調真實客觀地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

2.戲劇風格:源於美國用電影對舞台演出的紀錄,注重場面繁華、情節曲折、明星效應,形成好萊塢式電影風格,對故事片創作產生重大影響,成為電影市場中主要的影片樣式。(***98年3月9日對《泰坦尼克號》和美國電影的看法)。

五、電影主要表現手段:

蒙太奇:將片斷鏡頭加以組合,並與聲音配合,創造出特殊電影時空的結構方式。

英國梅里愛的發現與探索。美國格里菲斯在《一個國家的誕生》中成功的運用。蘇聯電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將蒙太奇上升為理論。「庫里肖夫實驗」,一個毫無表情的臉與喝湯、棺村、小孩的畫面連接,產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強調剪輯的作用。有多種表現手法,如鏡頭~、音響~、對比~、平行~、聲畫分立、聲畫對位等。蒙太奇極大地增強了電影的表現力。

長鏡頭:指對一個運動志面較長時間的連續不間斷地表現,保持運動著畫面的整體性。這是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反對蒙太奇造成的虛假而提出的一種電影閏美學理論。強調電影的照相本體屬性,強調生活的真實性。

二、電影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一、電影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1、從產生以來逐漸成為最普及、最重要的藝術樣式(電視只是傳輸方式的改進,其以聲畫為手段的表現特,質與電影一致),列寧說:「對於我們來說,在一切藝術樣式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影。」電影對人的行為、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現在人均每年看6次電影。

2、對人類文化信息傳輸方式的巨大變革,使人類進入影視文化(信息文化)的發展階段。西方學者認為人類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以語音為載體的口頭語言文化,以文字為載體的書面語文文化,以音像為載體的影視文化。

二、電影評論的作用:

1、影評是一種科學的活動,是電影藝術與觀眾的橋梁,是實現電影三重價值(藝術的、社會的、經濟的)的重要手段。國外影評主要作用於票房價值,中國影評側重於社會性,形成中國特有的、最廣泛的群眾影評浪潮,形成中國文藝評論獨特景觀。

2、影評本身是一門藝術,有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思辯能力、寫作能力。從寫作學的要求看,影評寫作需要信息處理能力,也是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能力的綜合運用。許多人從影評起家,走上專業文化工作道路。上海市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97年高考語文中有一道小作文題,要求學生寫影評,題目是《推薦一部影視劇》,15分,這一舉措使學校掀起起電影熱,97年的《文匯電影時報》和98年2月11日《新民晚報》對此作了報道。國外文科大學一般都有電影課程。今年,東南大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求大學生觀看百部優秀影視片。最近,北師大為大學生設立電影院,結合放映的影片請專家給學生講評。

三、影評寫作的角度 一、思想評論: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而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見《銀海珠光》)。

2.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現實題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對你說》的評論重在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大寫的人》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

3.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貶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如評《甲午風雲》的《透過甲午的硝煙》不是泛泛而談「落後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系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評《南京大屠殺》的評論《城的斷想》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

二、人物評論。

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收錄在《銀海珠光》中的評《背起爸爸上學》的4篇人物評論各有特色。《細節描寫與宏偉意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論。《在炮火中升騰的雪蓮》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裡、逐層深化的評析。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幹,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的《一團寂寞的火》改變了單純著眼於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贊頌,而更多地溶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學評論(樣式、風格、審美特性等)

1.藝術樣式評論。如《不庄不諧 笑從何來》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屏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紀了優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紅河谷:動人心魄的視覺交響樂》就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

2.藝術風格評論。如《充滿詩情的戰場寫意》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斗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較大爭議的《紅色戀人》,《詩電影的意象美》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給予肯定。

3.審美特性評論。《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棗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的文章《「小鬼」為什麼逗人喜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

四、電影特性的評論。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等方面的評論。試舉例如下:

1. 電影語言評論。《<紅高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

2. 電影結構評論。《復合交融 巧織經緯棗<平津戰役>的結構藝術》。

3. 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誇張、象徵、擬人等,如《<開天闢地>中的象徵手法賞析》。

4. 電影節奏評論。《滿懷深情的韻律美棗談電影<周恩來>的節奏藝術》

5. 電影懸念評論。《懸念迭設扣人心弦棗談美國片<碟中碟>的懸念技巧》

6、電影音響評論。《摹聲會音皆有情棗<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音響》

7. 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何偏愛紅色》《在「形式」中強化「意味」》。

8. 電影細節評論。《耐人尋味的「納銀密賬」》、《一串閃光的項鏈》。

9. 電影表演評論。《眼之魅》

10.電影音樂評論。

以上評論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交*、兼容的。評論的視角可以是復合的,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的評一個人,評一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照分析,也可以就幾部影片或某一類影片中同類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種創作傾向進行評論。如《憂患意識與英雄主義》對美國影片普遍性的主題的分析;「新時期軍人銀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員為什麼不能長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為什麼走紅」等論題是綜合某類影片創作傾向選的。

電影評論的文體樣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用書信體、對活體、問答體、隨感錄。近年也有散文體,散文體多以抒發情感為主,輕靈活潑、文筆優美,但一般缺少嚴密的論證,較少邏輯力量,理論色彩較單薄,在影評百花園中應當允許各種文體樣式存在。

四、影評寫作要求

一、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

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

二、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目前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介,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系,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

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

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
四、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黃河絕戀》主要情節與場景

1.海空大戰。先聲奪人,以快節奏的戰斗場面調動觀眾情緒。
迫降遇險。繼續以驚險場面吸引觀眾,小孩救人;懸崖墜機;小孩被炸。

7.黑子家中。三炮唱歌,見花花捉蠍治傷;歐文見花花紅肚兜,引出閃回鏡頭:日寇毒氣殺人,哥哥出窗被槍殺。

8.山寨受困。過河被民團俘;獄中歐文「光榮的投降」與黑子「只要有一口氣絕不停止抵抗」的爭論;三炮對寨主談「外人、親人、仇人」的關系。三炮看黑子,「趙家害得我喪了男兒身」;閃回:械鬥。

9.刑場脫險。刑場行刑在即,安潔救人,鬼子槍殺安潔――寨主夢醒(內心斗爭);安潔出窗奔刑場,拉手榴彈威脅父親,救人。

10.古廟棲身。花花放蠍子咬日本軍官;古廟,東方文化神秘氣氛,營造相愛氛圍;歐文學漢語「我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我是ANGIEL的最好最好的朋友」,「YES」。群山夕照,古烽火台上「你們……都有許多愛」,初步理解,相愛的開始。

11.屈辱回憶。黑子夜訪寨主,曉以大義(講述安潔的不幸,促使寨主轉變);蘆葦叢中,安潔痛苦回憶;波爾明白「一個弱女子寧可放棄生命,不能放棄人的尊嚴」。

16.祭奠忠魂。一張張照片――小孩、花花、父親、黑子、安潔的照片放入激流中,「讓生命還歸黃河」,信天游的葉哨響起,閃回:匕首、手榴彈、黃河留影……

評論角度

一、評主題:1、抗日斗爭,揭露日寇罪行,歌頌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懷、崇高人性;2、生命價值與民族命運;3、對和平和期呼喚與社會的發展的期望;4、在人類之愛基礎上不同文化觀念的撞擊與交融。

二、人物評論:1、單一人物;2、某類人物;3、對比性人物;4、從人物關系評析,如中外、父女、民族與宗族等關系入手。

三、場景細節:幾次爭論;手榴彈的出現;小刀的運用;幾個人物對死的選擇;照片的作用。

四、懸念設置:人物命運為主線,將人物經常處於生死關頭,環環緊扣。

五、矛盾沖突:1、進步與反動、民族解放與法西斯專制;2、東西方觀念;3、宗族。

六、敘事線索:三種時態,現在時著眼於戰爭與和平的對比,調節情緒、深化主題,給作者一個自由的敘述時空;過去時表現矛盾沖突與情節發展的主線;過去完成時重點在揭露日寇罪惡。

七、情節與節奏:戰斗高潮與抒情段落的設置;緊張與舒緩情緒的起伏;鏡頭節奏快與慢的轉換。

八、中外影片比較:與《拯救大兵雷恩》相比,同是以回憶形式講述拯救生命與回歸家園,但《黃河絕戀》避開為什麼救人的爭論,避免說教,容納更多內涵;多種矛盾沖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鮮明個性;戰爭與愛情兩條線索推進,更富有抒情色彩。

九、與《紅河谷》比較:文明沖突的合理性;敘事特色強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對比中展現性格的發展,注意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有很多人認為看電影就看電影唄,評什麼?論什麼?但事實上,在你寫影評的同時,也是讓自己回溯在這一個半小時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爛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員,他們又是用什麼眼光來看?沒人願意製造一部人人唾棄的大爛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爛片是否有可取之處,是否製片.導演.演員們用著不同的想法來拍攝?

這些,當你開始用心寫影評時,你的思路會愈來愈清明,想的范圍愈來愈廣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體會,也能將你的體會帶給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評中,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文筆進步了,看電影時能看到更多的細微末節,能感動到心靈的深處,那麼,你成功了

當然,沒人是一蹴可磯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學創作者外),當我自己回顧一開始寫的文章,也覺得自己的文筆生澀,眼光不夠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發現自己很自然的就長篇大論了起來,當然,現在依然不夠好

最好的一句話是----

「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

不是一定要中規中矩的寫影評,正面.反面.側面的見解都是很獨到
化簡為繁,化繁為簡,字字都是精采

E. 影評怎麼寫

怎樣寫影評》——周黎明看電影
《看電影》雜志2004第十期中刊登了周黎明的《怎樣寫影評》,特貼上來,比較長,您可以挑選你喜歡看的段落讀,希望可以供大家參考,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寫寫影評。有打錯字的地方請原諒,沒有太多的時間校對。。。。。。。。。

曾經有讀者問我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容易回答,也很難回答。說容易,愛怎麼寫就怎麼寫,我從來不認為寫影評有什麼N字方針:說難,寫影評跟看電影一樣,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很多東西只可意會。本文要說的,與其說是「怎麼寫影評」,不如說「我是怎麼寫影評的」。

寫影評,歸根結底就是把看完電影後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只要你看片時沒有睡著,你對所看影片都會有所感覺:即便是睡著,那也是一種反應,也許能證明這部影片不是一般的悶。影評沒有長度的限制(媒體會有),長的洋洋萬言,短的可以兩三句。有個英文電影論壇舉辦一句話影評比賽,結果有些獲勝者居然將評論濃縮成一個字。我最近編寫《西片碟中碟》這本歐美電影指南時深有感觸,寫短評絕對不比完整的評論輕松。

在成千上萬茶餘飯後發表觀後感的觀眾中,坐下來把想法變成文章的是少數,而媒體能採用的更少些。如果幾家有影響的媒體不約而同休用同一種文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影評就該這么寫。比如在美國,主流媒體的電影評論一般在一千字左右(譯成中文)。大約三分之二篇幅是描述劇情,剩餘的屬於評價,但評價的方式沒有固定程式。我最初寫影評時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落筆自然留下這種痕跡,我覺得無所謂好壞,只是一種風格而已。

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文藝評論傳統長期受壓制的緣故,我們對一些概念界定沒有西方那麼明晰,可是我們又非常喜歡條條框框。就說「影評」,什麼叫「影評」?狹義地看就是英文中的Film review」。這類文章是寫給看電影的人看的,不是給拍電影或研究電影的人看的,一般發表在主流媒體或影迷刊物。羅傑。艾伯特是惟一得過普利策獎的影評家,但他的文章非常淺顯,直白到像是拉家常。他很高產,每周可以有五篇評論,但都比較短,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700字。他的大眾路線使得他成為讀者最多的影評家,全美國有兩百多家報紙授權轉載,而且他每周還有一個電視欄目,每期半小時。跟他相反的如《紐約時報》的艾維斯。米切爾,喜歡賣弄辭藻,非把讀者搞得雲里霧里不罷休,不信大家可以看我翻他的《駭客帝國國2》評論。寶琳。凱爾可能是最有影響的美國影評家,她反電影評論提高到藝術的高度,從60年代到80年代未,她的評論是美國文化的一面旗幟。她的文筆有點像子君,有一種女性的優美,但觀點非常尖銳,有時很刻薄。

我們的影評范疇似乎要更廣一些,有些很感性的隨筆、藉助電影的抒情文字,英文中應屬於essay;有一些是理論研究,屬於論文性質,英文應該是film criticism或Film theory。習慣於其中某一類的讀者,往往會對其他類型看不慣——看慣隨筆的會嫌其他的沒有個性;看慣論文的自然會覺得沒有大量專業術語和腳注就等於沒有深度。在我所寫的長篇評論中,《人工智慧》和《公民凱恩》都超過一萬字,但前者其實很感性,而後者本來就是一篇論文,只不過我竭力迴避論文的風格。假設我把該用的術語全用上,並附上每句話的出處,估計某些學院派會心悅誠服,而該文則會喪失99%的讀者。這是我的局限,媒體多半認為是長處,而大學和研究院則視為「你還嫩點,需要改進」之處。

以前老一輩的評論很像我們中小學里上語文課,先來一段時代背影 ,接著是故事大綱,中心思想,最後是具體分析等等。作為一種寫法,這未嘗不可,但它不是金科玉律。我盡量迴避這種作繭自縛的寫法,害怕用一種形式把自己框死。通常看完一部影片後,我會想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也許是故事(如鋼琴家),也許是講故事的方式(如穆赫蘭道),也許是表演(如煞女),也許是攝影或置影(如吸血驚情四百年),也許根本沒有故事,表演等,只是純感受(如雷吉奧的生活三部曲)。一部影片可以談論的東西很多,但應該談論的是那感動自己的部分。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不會成為好影評。

影評人要不要文藝理論知識?以此為生者有理論基礎當然是好事,但是,在懂一點點理論和不懂理論之間,我寧願選擇不懂。當剛涉足文藝理論(以及相光的美學和哲學)時,很容易產生豁然開朗的大徹大悟,以為什麼事情全了如指掌,殊不知自己學的只是很多理論流派中的一種。每一種理論都有獨到之處,但推到極致都會變得荒廖。

對我來說,怎麼寫不重要,有本事寫成詩歌也無妨。重要的是寫的內容是否言之有物。說到這個「物」,裡面有太多奧秘。由於我們生長在一個「統一思想,統一口徑」的大環境中,很多讀者不由自主地尋找跟自己相同的觀點。一旦意見相左,便會做出激烈反響。顧小白很少寫review型的影評,但一旦出手一定很精彩,他對《雙雄》的評論也是如此。有網友不同意他的觀點,這也很正常,但這位網友顯然感情受到傷害,因為顧小白說了他偶像的壞話。真是不必,你有不同意見盡可以發表,在網路時代,已經沒有人能壟斷話語權;但只要沒有「高度統一」的政策,這個世界上就會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見,對一部電影的評論更是如此。如果一個人不能適應言論自由的環境,那他最好躲開這個環境或者自己創造一個言論統一的小環境。

《手機》引發的爭議表明,有這種心態的影迷在我國為數不少,首先是崔永元。作為一名該片的評論者,他犯下了兩個大忌:一是你必須看過影片後才有資格評論,否則你的觀點是空中樓閣;二是你可以用任何強烈的語言駁斥該片,如果覺得有誹謗之嫌,可以訴諸法律保護,但他暗示電影局應該禁映(原話是:我甚至不理解電影局為什麼能讓他通過還在全國放映)則是一種對電影業極為有害的思維。更可悲的是,在新浪網的調查中,高達40%的人同意他的觀點(也許只是同意他言論中的某一部分。)

F. 《第10放映室》恭賀2012每一集的影評文字你有么

第10放映室 2011歲末檔(春季篇)
2011年,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喜憂參半的年份.喜的是電影市場繼續保持了連續多年的增長.雖然截止節目播出時尚未公布官方數據.但年度票房達到130億人民幣幾乎毫無懸念.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這次130高地攻堅戰最後的勝利是付出了慘痛代價的.根據電影局的備案和審批數據.2011年全年拍攝並獲准公映的國產電影超過了600部.但最後能夠在影院公映並被我們的觀眾所消費的電影其總數不超過180部.在這些最後默默消失的電影中.既有諸如<碧羅雪山>這樣的藝術佳作因為期市場價值不被認可而無人發行.也有大批質量低劣的電影作品.因為期缺乏商業性和藝術性而無人問津.在130高地上飄揚的勝利旗幟下面.我們也要看到那些被市場所犧牲的不合時宜者.以及註定被忽視的那些死不足惜的墊腳石.
在2011年整體的電影創作形態中出現了令人驚喜的趨勢.從年初上映的<武林外傳><>將愛情進行到底>到<觀音山><刀見笑><鋼的琴>以及年底的<失戀33天>等這些影片都在市場和口碑方面獲得了足夠的關注度,更有影片在票房和口碑方面獲得了雙重認可.這些國產電影的共同趨勢就是開始認真地尊重市場尊重觀眾尊重電影本身最後它們也都獲得了市場和的尊重.對於長期以來一直在高票房低口碑的泥潭中掙扎的國產電影來說這些電影的出現終於給我們的觀眾點亮了一絲希望之光.2011年還有一個趨勢也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娛樂產品我們的年輕觀眾終於開始用手裡的電影票來表達.自己的鮮明態度了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重視年輕觀眾群體的意見和態度並開始產生某種具有積極意義的轉變.這些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消費力的青年觀眾終於以一人一票的權力迫使那些電影生產者開始傾聽他們的聲音.過去是你們拍什麼我們看什麼.但是從現在開始是我們要看什麼你們就拍什麼.
作為2010年賀歲檔的延續1月份共有10部中外電影公映,雖然<讓子彈飛>和<非誠勿擾2>可以說在2010年賀歲檔呼風喚雨但1月份公映的新片中仍然有<創戰紀><新少林寺>以及每年一部的<喜洋洋與灰太狼>獲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
<納尼亞傳奇3>
作為納尼亞傳奇系列的第3部<納尼亞傳奇3黎明中踏浪號>在國內受歡迎的程度明顯不如前兩部.但本片憑借3D電影這塊金字招牌以及隨之而來的高票價最後還是在國內市場上取得了1.2億票房的成績.對於很多3D電影愛好者來說這種後期轉制的3D電影將會成為他們在新一年中揮之不去的惡夢.納尼亞傳奇系列小說共七本,分別為<魔法師的外甥><獅子女巫和衣櫃><能說話的馬與男孩><凱斯賓王子><黎明踏浪者號的遠航><銀椅>以及<最後之戰>.由於這七本小說在故事上並沒有嚴格的先後順序因此已經公映的三部納尼亞傳奇電影分別是<獅子女巫和衣櫃><凱斯賓王子>和本片<黎明踏浪者號的遠航>.
在第三部中除了三個越長越殘的主角外就沒剩下什麼了.那些被刻意安排進電影里賣萌的動物角色也都缺乏辨識度和趣味性.整個電影故事的水準和智商都開始向下滑落.劇情離跌宕起伏的標准相關甚遠而糟糕的後期轉制3D效果也讓此片的觀影體驗糟糕到了一定程度.的畫面和模糊的字幕加上單調乏味的劇情.令那些一直掙扎著想看回票錢的觀眾最後不得不舉手投降只接昏迷過去.
<創戰紀>
<創戰紀>的英文原名如果直接翻譯過來就是 遺產.這個略顯喪氣的名字是因為本片是1982年<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續集.故事設定和人物設定都是直接延續了當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1982年IT天才凱文.弗林創建了英康公司將人類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可是在輝煌的時代開創不久後凱文就神秘失蹤.在此之後凱文年幼的兒子薩姆繼承了父親的位置,但是卻被公司的野心家剝奪了實際控制權.本片故事直接從28年後開始.薩姆得知一間荒廢已久的工作室內竟傳來父親的訊息.薩姆前去探查.結果竟進入一個全數字化的虛擬世界.
作為一部完全依靠震憾的視聽效果支撐起來的電影,此片三大賣點IMAX,3D和杜比7.1音效.全部都是技術層面的.這樣一部幾乎完全以各種異形日光類目管作為主角的電影,賣的就是視覺特效的噱頭.如果誇張一點說這個片子就是為IMAX銀幕准備的.如果不看IMAX那麼它最大的消費價值就消失了.此片另一個賣點就是它是國內第一部公映的採用杜比7.1環繞聲標准影片.全球第一部採用杜比7.1的電影是<玩具總動員3>但受到當時國內放映條件的限制.引進公映的版本還是傳統的5.1標准版本.和傳統的5.1系統具有的左 中 右低頻效果左環繞右環繞相比7.1系統新增了左後環繞和右後環繞.這兩個新增的後環繞區間可以增強聲音在影院中360度流轉方向性.對於<創戰紀>這種非常依賴視聽效果的電影來說這種音效上的增強確實起到了加分的作用.在飛碟大戰飛車大戰幾個段落中環繞聲效果的改變還是比較明顯的.
<新少林寺>
作為一部由少林寺釋永信擔任總監制的電影雖然此片叫<新少林寺>但它在故事層面和精神層面都和之前我們所熟知的那部<.少林寺>沒有一點關系.雖然此片最後票房成績達到了2.2億人民幣.雖然此片導演是陳木勝,雖然本片主演有劉德華成龍和謝霆峰.但它仍然是一部從頭到腳都充斥著平庸的電影.法國導演特呂弗曾經說過蹩腳電影之所以充斥著暴力是因為導演沒有能力藉助樸素而節制的手法表達強烈的情感.對於<新少林寺>這部電影來說這就是對它最准確的評價.作為一部為少林寺旅遊開發集團特別定製的廣告電影,整部電影看下來真的就真剩下平庸二字.故事 人物 場面 動作 情感所有該有的元素它都有,觀眾也不能輕易說它就是爛片,但它就是沒什麼意思.
電影不能只靠誠意賣錢.但賣錢不能沒有誠意.本片編劇和導演雖然一直很想告訴觀眾本片的主旨是: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但最後觀眾卻只能從凌亂的敘事和毫無節制的暴力展示中看出此片混亂的價值觀.而且,從一部電影的角度出發在2011年出現這樣一部充斥著上世紀80年代港片庸俗橋段的電影,真不知道這些電影主創是對自己太有信心還是對我們的觀眾太過蔑視.這種對於內地市場觀眾缺乏尊重的行為即將在2011年的電影市場上受到觀眾的迎頭痛擊.
<喜羊羊與灰太狼>
作為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的第三部電影版.此系列擺明了要湊齊一套十二生肖才肯暫告一段落.對於一部主要面向兒童觀眾的FLASH動畫去苛求它的製作技術是毫無意義的.由於成功的市場推廣,現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已經成為了過年期間電影院里的一道例行招牌菜.從多家長帶著孩子去電影院看喜羊羊的架勢很有當年春晚剛剛興起時的勢頭.感覺過年不看春晚就和沒吃餃子一樣不是個滋味.
本片最後票房約1.4億人民幣.這個票房數字連續三年都基本穩定在這個區間.說明<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電影的觀眾群體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群體.而且已經養成了固定觀影消費的習慣.對於這樣一個已成品牌的電影系列來說如果提高製作技術質量提升故事品質擴大觀影人群將會是它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

<武林外傳>電影版
在同名電視情景喜劇熱播了五年之後<武林外傳>電影版終於登上的銀幕.在這五年之中,姚晨 閆妮 沙溢等演員.都已經憑借這部熱門電視劇所打造的知名度先後登上了大銀幕.並成為國內炙手可熱的一二線明星.在電視劇導演尚敬和編劇寧財神的號召下電視劇的原班人馬終於再次聚集在了大銀幕上,以不到2000萬的製作成本最後獲得了約2億票房的成績.造就了2011年國產電影的第一個市場奇跡.同名電視劇作為一部情景喜劇並沒有一個嚴格的故事范疇.而是每集獨立成章.而對於時間只能限制在2個小時之內的電影來說,故事就成為決定影片好看程度最重要的因素.
七俠鎮來了一位自稱富商的人叫裴志誠.此人為了尋求財富藉助後台之力想方設法以拆遷釘子戶的理由來收購七俠鎮整個河西地區.所有的房地產資源.在奸商裴志誠的陰謀之下.整個七俠鎮河西地區已經民不聊生.為了實現自己獨霸七俠鎮房地產市場的陰謀.裴志誠不惜用高價請來了頂尖殺手姬無力來為他掃清眼前一切障礙.姬無力決定為了更多的錢財繼續大開殺戒.且為了報當年的殺兄之仇.要血洗同福客棧.同福客棧的伙計們面對這樣的挑戰又一次團結在余掌櫃的周圍開始為七俠鎮和自己的未來大戰姬無力.對於電影觀眾來說打開電視看電視是美事兒.但花錢坐進電影院看到的還是電視劇就會覺得有點虧.雖然電影版<武林外傳>在視聽層面盡可能地進行了升級但在最基本的故事層面觀眾們看到的還是熟悉的電視劇感覺.不過對於這樣的部從熱門電視劇改編過來的電影它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延伸電視劇所打造出來的產業鏈.在電影環節再掙一筆錢.而對於那些期待在電影院里看到它的觀眾來說,也很少會有人懷有過高的期望值.作為一個生產目的和觀眾訴求都非常明確的電影產品電影版<武林外傳>可以說在滿足觀眾需求方面做到了合格.再去對它的藝術追求去做過多的苛求最後只能讓大家都覺得擰巴.

<將愛情進行到底>
本片是1998年電視劇版的電影版續集.由原班人馬打造.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楊崢與文慧結婚多年.雖然在物質生活層面楊崢已經兌現了當年對文慧的承諾,但是在精神方面卻漸行漸遠.終於在一次聚會後楊崢第一次離家出走.第地個故事講述的是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12年後大家在上海組織同學聚會,在聚會上他們在同學們的慫恿下又一次走進了對方生活中.第三個故事還是試圖探討人生的不同可能性.在一個深夜裡楊崢接到了文慧的越洋電話.楊崢下定決心前往法國去尋找文慧.然而在法國的波爾多車站.楊崢才發現文慧來接的並不是自己.而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在美麗的波爾多葡萄庄園里楊崢逐漸發現了文慧生活的真相.對於這樣一部發生在平等宇宙中超長MV,我們不必再去苛求什麼,90年代還在上大學的那些人.在12年之後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消費主力,錢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是最在乎的事情了,他們開始在乎那些一旦失去就再也無法回頭的事情了.比如愛情 比如夢想 比如青春.那些蜂擁而至的觀眾們看的是電影想的卻是自己悄然逝去的那些時光.對於這種能夠觸摸到中國觀眾內心隱秘慾望的電影,它像不像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觀眾.終於可以在電影院里擁有一次集體懷舊的機會.
由於2011年農歷春節和西方情人節恰好重合2月12日公映的<將愛情進行到底>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個爆發性的票房成績.經過兩天的預熱後,在2月14日情人節這一天此片單日票房7000萬,創下了單片單日票房紀錄.相比本片約2000萬左右的製作成本,最後<將愛情進行到底>獲得了約2億的票房的成績,成功塑出了2011年度第二個國產電影的票房神話.

<我知女人心>
作為第一部內地的好萊塢授權翻拍電影,<我知女人心>翻拍了梅爾吉布森10年前主演的電影<男人百分百>,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工整的翻拍電影,以至於把原片故事的一些缺陷也照搬了過來.
影片講述了某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孫子剛因一次意外事故得到了一種特異功能,能聽到女人的心聲,人產業角度來說這次<我知女人心>的翻拍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嘗試,授翻拍是我們向成熟產為體系的借鑒,以市場換經驗和成長,而抄襲則是企圖趁亂撈一把,翻拍和抄襲是完全同的概念.這是得益於好萊塢成熟的劇本機制.翻拍的<我知女人心>在同檔期電影中保證了較高的娛樂性.無論故事節奏,人物還是細節,橋段.雖然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電影中部分情節不夠落地.但對於都市浪漫愛情喜劇來說.本片在中國同類型電影中還是做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準.

<神奇俠侶>
這部電影是一部讓觀眾感到困惑的電影,因為實在無法理解它究竟想干什麼.從點子的角度來說<神奇俠侶>中隱居山村的超能力夫婦炯炯俠和香香俠這個點子似乎還有點意思.但是一個聽起來似乎還有點意思的點子是不足以支撐起一部電影的.而這個片兒就是把一個勉強可以拍成短片的點子當成寶,生生靠灌水把一個短片給抻成了一部長片.結果就是這個片子無論哪個角度來看都平淡如水.對於買票的觀眾來說,如此漫不經心的一部電影簡直就是一種赤裸裸的蔑視,而觀眾對於這種電影的回應也非常簡單:你們是不是以前掙錢太容易了,那您放心,從2011年開始,中國電影觀眾的錢不會那麼好掙了,你的電影不給力觀眾就用錢包投票去看好的電影唄.

<青蜂俠>
作為一部好萊塢出品的爆米花電影,它的娛樂性已經有一個很成熟的套路了.好萊塢電影能夠在世界各地欺負當地小混混這么多年是有原因的.其秘訣就在於成熟的類型化敘事.和領先的電影技術能力.成熟的故事保證了觀眾對這個電影產品不會有根本性的不滿,而領先的電影技術能力而保證的感官刺激和視聽享受層面.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再簡單不過,講述了帶著面具的青蜂俠懲惡揚善的故事.對於新閱片無數的影迷來說,自然裡面一切都是俗套的,但對於過年只想去樂呵一下的觀眾來說,就算裡面沒有金光閃閃的天才創意但它起碼有娛樂質量的基本保證.更何況影片里還有咱們的周傑倫.換句話說,觀眾要是能夠正確對待自己觀景期望值,那麼這個片還是尚可一看的.當然,不必IMAX,也不必3D,想捧場的同學普通版半價看這部電影.就算給周傑倫面子了.

<致命伴侶>
影片<致命伴侶>在2011年引進片中算是非常平庸的一部,整體質量也不至於有多差.但它最致命的問題就是乏味.因為約翰.尼德普和安吉麗娜.朱莉兩大明星主演所以本片的製作上尚可,但整個故事堪稱稱稀爛.毫無邏輯,完全浪費了兩個大明星和諸多跑龍套的明星臉
.<致使伴侶>的故事聽起來很簡單, 安吉麗娜.朱莉的愛人是一個逃犯,**認為他要對740萬的壞賬負責,而且這個男人還偷了黑幫老大的二十個億.於是**和黑手黨都想通過跟蹤安吉麗娜.朱莉來抓到她的愛人.於是安吉麗娜.朱莉為了擺脫跟蹤就隨便在火車上找了個路人甲來冒充自己的男人,混淆兩邊的視線,最後卻發現自己對這個路人甲產生了感情,
當你認為劇情在這里開始峰迴路轉的時候你就徹底錯了
你以為這是一部懸疑片然後它開始起愛情路線
你以為它是愛情片它就偏不走尋常路開始跟你玩警匪情節
你以為它是警匪片它就突然虛晃一招回到愛情片的套路
當你終於認為這是一部愛情片的時候<無間道>的情節又出現了
,最後電影用一個令人崩潰無比的結局徹底擊敗了觀眾.
本片馮.多納斯馬憑借處女作<竊聽風暴>掛心技驚四座,然後就真的得獎四座而且被投資商驚為天人.但在<致命伴侶>中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連故事都講不利索的菜鳥.簡直讓人難以置信.這個片子的最大受益者可能就是威尼斯旅遊局了.因為全片看下來唯一讓觀眾能夠留下映像的就是水城威尼斯的美景.

<關鍵第四號>
看過本片的觀眾才能明白,片名中的這個第4號其實是在通知觀眾,這其實是一個加倍2的電影.外星人丹尼樂以及與自己有著相同命運的孩子們為了躲避侵略他們星的茅迦人的而逃到地球,在劇情上如此科幻苦情版的一個校園青春片很難不讓我們聯想到同樣苦情悲催的影片<暮光之城>,不過和<暮光之城裡>越長越歪的吸血鬼男主角相比,<關鍵第4號>中的男主角憑借雙手自帶手電筒的超能力以及俊俏的外表還是在觀眾心目中能夠略勝一籌的.華納公司憑借8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年年大賣業績喜人.賣了電影賣DVD,賣了DVD還賣藍光.賣了藍光還賣周邊.眼看著整個系列終於要完結了,還把最後一部電影拆成兩部賣.好萊塢各大公司看著華納公司翻著花樣從這棵搖錢樹上賺錢自然是各種羨慕嫉妒恨,於是尋找下一個<哈利波特>系列就成為了各電影公司的重中之重.夢工廠在這股跟岡大潮中病急亂投醫.照著<哈利波特>系列的核心元素,魔法,學校和三角亂抓葯,結果就挑中了這套漫畫.<關鍵第4號>.在電影<關鍵第4號>里,魔法被替換成了看起來更炫的外星超能力.學校加倍變成兩所,三角關系也加倍變成兩組人物.就連哈利波特腦門上的疤都升級成男主角腿上的疤,而且本著加量不加價的原則一次就理工了仨.當然,這么亂抓葯的結果就是造就了這么一部加倍二的電影.
三月份作為一個傳統的市場淡季卻在2011年迎來了一個不正常的火爆.3月份共有22部電影公映.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國產中小成本電影.無論藝術質量還是商業品質都整體低下.考慮到絕大多數電影都會選擇周2或都末公映,等於在3月份的每個周末6\7部電影在影院里扎堆上映.其中自然不乏影院一日游的電影.

<觀音山>
<觀音山>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導演李玉的個人最佳作品.和她之前的三部電影<今年夏天><紅顏><蘋果>相比.由於攝影,剪輯,音樂等製作環節的全面提升和幫助.<觀音山>成功地在導演個人表達和市場商業需求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在3月份擁護的電影市場上.本片憑借成功的市場營銷和相對優秀的電影品質,最後獲得了約7000萬元的票房成績.是近年來國產文藝片中最好的市場表現.
但是出色的票房表現並不意味著<觀音山>這部電影在品質上做到了一種質的跨越.這部電影仍然存在著種咱遺憾.只是在中國電影的大環境下,在一堆爭先恐後奔向視覺奇觀故事越講越飛的國產電影中<觀音山>這部走心的電影因為期難得的真誠和主題滿足了部分觀眾對於國產電影如何反映當下社會以及人性情感的種種期待從而成就了它的口碑.由於市場策略的需求<觀音山>被包裝成了一部講述殘酷青春的電影,但實際上這部電影的主題和青春成長並無太大關系.它講述的還是一個宏大而永恆的主題生死與信仰.只是這個宏大的主題因為電影故事層面的無力而顯得有些虛弱.最後只做到了淺嘗輒止.留下了諸多遺憾. <觀音山>的故事並不復雜三個處於青春迷茫期的年青人.一個正經歷喪子之痛的中年京劇演員.四個人因為租房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並在共同的經歷中相互認同試圖完成對彼此的救贖.這樣一個天然具有強烈戲劇化沖突的故事導演李玉卻刻意地放棄了大部分可能的戲劇沖突,而是將影片的重點放在描述人物的狀態並試圖以此營造一種情緒來影響觀眾.
<觀音山>作為一部非常情緒化的影片它其實更加需要一個故事邏輯和人物性格都相對完整的故事作為載體.這部電影才能承載導演試圖表達的情緒.但是<觀音山>在故事層面令人困惑的留下了許多空白.有一些屬於故事結構中刻意為之的留白這一點可能會對部分觀景經驗並不豐富的觀眾留下困擾.而有一些則屬於明顯的拼接針腳.不管這些針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些片段式的劇情導致了影片情緒的跳躍和不連貫。以至於這部主打情緒的電影到了結尾因為無法繼續靠劇情張力和人物塑造來把電影的情緒傳遞給觀眾,導演不得不親自站出來藉助角色的對話來完成影片主題的表達.對於這種以塑人物為主表現人們社會生活並加以提煉從中表達一的主題思想.並試圖觸動觀眾內心的劇情影片.敘事技巧並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累贅.而是幫助靈魂自由飛翔的翅膀.地球重力永遠會是羈絆飛翔的因素之一.但只要靈魂還需要肉體,那麼自由飛翔的前提就不能無視重力而是要藉助翅膀去戰勝種種阻撓.

<刀見笑>
在3月份公映的諸多國產電影中<刀見笑>可能不會是票房最好的.也不會是口碑最好的,但它一定是會引起最多爭議的一部電影,做為一部在影像風格和敘事手法上都極具風格化的電影<刀見笑>不會讓所有觀眾都喜歡但對於急切尋找新鮮血液的中國電影來說它出現的意義已經遠大於其可能帶來的票房利潤.本片導演烏樂善雖然是第一次執導商業類型影片.但他在進入電影行業之前就已經是中國最成功的廣告導演之一.正是因為這種從業經歷,烏爾善對於本片的視覺風格把握具有一種非常鮮明的個人印記.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中國電影所帶給觀眾的視覺經驗.片中的人物造型雖然因為成本的限制並沒有做到多麼表現,但基本符合人物背景的.殺豬匠少三兩和鐵匠唐胖子以及眾多人物的造型雖然在部分觀眾看起來會顯得有些臟,但這實際上應該是導演所房間追求的.對於一部成本上受到諸多限制的低成本電影來說,這種人物造型除了受到導演美學的限制外還應該受到了製作成本的限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作為一部視覺元素非常豐滿的古裝片它的製作成本據說只有六七百萬人民幣.這點令諸多業內人士都感到驚訝.對於正在迫切尋找新導演的中國電影行業來說,導演烏爾善無疑用此片令人驚訝的成本控制體現了他身上的商業潛能.

<洛杉磯之戰>
2011年夏天,無數隕石突然墜落地球.導致12個國家的沿海城市全部毀滅,原來,這些隕石其實被一群神秘的外星人操縱.外星人憑借隕石著陸地球展開殘酷無情的屠殺破壞.作為電影中被摧毀次數最多的國家,美國這次自然也難倖免.隨著入侵者的增多美國只有西太平洋的洛杉磯暫未淪陷.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始在洛杉磯和入侵地球的外星人展開殊死屠殺.
對於戰爭片愛好者來說<洛杉磯之戰>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雖然故事中的故事主線是海軍陸戰隊和外星人作戰,但實際上它並沒有什麼科幻元素.邪惡外星人就是個噱頭.其本質仍然是孤軍小隊死戰到底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徵兵廣告.縮水版的<黑鷹墜落>加<獨立日>.對於國內觀眾來說看<洛杉磯之戰>完全就是一種隔岸觀火騎馬打伏的消費體驗.因為洛杉磯離大部分中國觀眾的真實生活實在太遙遠.外星壞蛋就算把洛杉磯炸成衣香齏粉中國觀眾也不會有任何心靈深處的悸動.不過一定會有相當數量的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忍不住會想什麼時候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在中國電影里和外星人大戰一次呢.
<單身男女>
作為最後一個一直固守香港本土市場的香港導演,杜其峰也終於開始向內地市場進軍了. <單身男女>就是杜其峰在內地市場試水的一部作品,相比他以往的經典電影<暗戰><槍火><大隻佬>等<單身男女>更像是一個小心翼翼的小品.而杜其峰這種謹慎也在內地市場上獲得了良好的回報.本片最後票房約9700萬.離億元俱樂部就只有一步之遙.對於一部都市浪漫愛情片來說,這個票房成績已經算是2011年上半年最好的市場表現了.
讓觀眾嫉妒是時尚愛情故事層面的基本要求.於是此類型影片中有錢帥哥愛上灰姑娘.還特別忠貞不二,趕著打著都不走.顯然是令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心生嫉妒的不二法寶. <單身男女>不但繼續延續了這種設定而且還變本加厲,弄出了兩個有錢帥哥為爭奪同一個姑娘的芳心展開了財力魅力想像力上的大比拼.這個強化版的套路無疑給嫉妒滋長.提供的肥沃的土壤,同時也為我們的觀眾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單身男女>在情節上有著過多的巧合和高度的假定性.這就造成了故事始終在一種夢幻般的完美形態下展開.而詭異的是這愛情童話並不觸及什麼愛情本質的思考,因為一般的愛情故事都是要在主人公面對愛情的取捨之間傳達某種愛情觀的.而<單身男女>最後造成的局面是無論如何取捨都是合情合理的.無非是在兩個好男人之間根據自己的心情隨機選擇一個.從這種故事設定我們可以明顯看,這是一部針對女性群體的商業娛樂電影.所有的核心元素都緊緊的圍繞著女性觀眾的消費心理而展開.

G. 誰能幫我找一些影評專業用語.

說到編導` 影評寫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也是最能體現專業水準的一個環節` 所以` 寫好影評無疑是每一個學習編導專業的學生所必須的` 影評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那麼如何寫好影評當然也就是每一個剛剛接觸編導專業最想知道的` 下面我就如何寫編導專業考試影評來簡單分析和講解一下`
影評也就是所謂的影視評論` 既然是評論` 首先我們就要清楚` 影評寫作是一種評論性的文章` 也就和咱平時寫作文的議論文差不多` 影評寫作肯定是有題材的`或一部影片或一段文字` 那麼你不訪這樣來理解影評` 看完一部影片`你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專業評論員`而不是普通觀眾`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評論員寫的文章是立足於專業之上的評論性文章`而觀眾只是從最直觀的感覺上來談論自己的感受`寫出的文章叫觀後感` 所以`每當寫影評之前` 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當作是一大師` 用你所知道的專業知識來解析這部電影`盡量把你所學的專業知識都用上` 當然` 這里需要強調` 所謂的盡量運用你的專業知識並不是把你所學的所知道的都往上擺`往上堆` 所以說` 就一定要講究策略` 那我們就需要做到合理並且充分地利用這些零散的小知識` 比如用一些專業性的詞彙` 各種蒙太奇` 淡入淡出` 格里爾遜` 過渡暴光` 深焦距等等各種各樣的`但要記住並不是把這些專業詞彙堆上去就完事兒了` 首先必須得是影片里運用到或者出現過的` 其次對這些專業手法還得解說或者是分析一下` 最後提醒一點` 不要盲目堆砌這些詞彙` 否則整個文章效果便會有些過猶不及`甚至適得其反` 一篇影評只需要從某一個或兩個角度來入手` 因為考場影評是有時間限制的` 實際上也就是限制了你的寫作字數` 那麼你就要抓住你最拿手的來寫` 其實也就是你看完片後印象最深的來寫` 把一個點寫透了遠比你這也想寫一點` 那也想寫一點` 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展示出來` 到最後難免也就會造成你的文章泛泛而談` 沒有一點鮮明的觀點` 這樣的文章在分數上顯然也是會大打折扣的`
接下來` 就影評的大致結構來講解一下` 首先還是給大家一個常見的影評提綱`
題目: 孵化童真
-評電影<小小孵蛋>
題目是給老師的第一印象` 題目擬好了顯然對你的文章的整體評分是有很大好處的` 上面給的題目是最基本的模塊` 大致就那個格式` 當然可以創新` 越新穎越好` 但切忌過於做作` 一般題目就基本上固定了你文章接下來要寫的內容` 題目其實就是一個主題` 基本代表了你的觀點` 所以` 我覺得花上寶貴的十分鍾來想個好題目都是值得的`
第一段:由導演李虹拍攝的電影<小小孵蛋>主要講述了一個叫"小小"的主人翁和雞蛋的故事`
第一段主要是介紹你所看的影片` 大致介紹下就行了` 主要包含導演` 主演` 獲過什麼獎項` 片中人物角色` 簡單的劇情等` 不要太長` 一帶而過` 所以提醒大家`在看片的時候` 之前出現的片名導演主演等都用筆記下來` 養成一邊看一邊記的好習慣` 各種元素細節都是筆記所要記下來的` 這樣便可以為你接下來的寫作提供回憶影片的線索` 也可以避免遺漏` 所以`這是很必要的`
第二段:該片的最大特點即短小` 通過對主人翁"小小"與雞蛋之間的故事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善良小孩子童年裡的願望` 那麼導演又是如何通過短短的三分鍾來完成這一完整的故事的呢 其拍攝與剪輯手段無疑是整個影片的最大亮點` 影片完全可以用"精湛"這個詞來形容` 那麼導演是如何來達到"精湛"這一效果的呢
第二段主要就是要對影片的拍攝上來介紹了` 在這一段里就可以提出對該片的看法了` 評論的基本步調也要在這一段確定` 到底是准備贊揚還是批評` 最後提出自己的一個觀點` 如我第二段所提到的"精湛"便是我的觀點` 接下來的事就很明確了` 具體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那麼就需要選取影片中的具體元素來分析了` 聲音和畫面永遠是必不可少的兩大元素`
第三段:該片的短小促成了該片"精"的一大特點` 三分鍾的電影長度足以說明一切` 當然`更重要的是它在這三分鍾里完成了一個完整且主題深刻的故事`那麼導演是如何做到如此的"精"先從影片的藝術手法上來看` 除了第一個長鏡頭以外` 其餘鏡頭基本上都很短小` 無疑`這一切對蒙太奇這一手段的運用的要求就很高了` 事實也證明影片的各種蒙太奇手段都運用的恰倒好處`如隱喻蒙太奇` 另外從拍攝手法上來看` 運用象徵意義極強的特寫鏡頭來轉場也是該片不可忽視的一大亮點`蒙太奇的充分利用加上拍攝目的性強的特點使得整個影片在敘述上的時間大大縮短` 最終使得"精"字得以完美展現出來`
這一段就是在對"精"字進行分析` 也就是在證明你的"精湛"觀點里的"精"字 `很明顯`接下來一段就輪到"湛"了` 注意:第三段只是框架` 裡面還需要加入更細致的細節來說明` 記得當你提出一個小的觀點之後` 一定要加以解說` 並且在影片中找出相應的例子來證明你的觀點` 最後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其拍攝手法的作用`如:該記錄片中最大特點便是跟拍試的長鏡頭多(這是提出的一個小觀點)`在拍攝小張過鐵索橋的時候` 隨著鐵索橋的晃動`由於是手提試跟拍`鏡頭也隨之晃動(這是舉片中的一例子)` 這樣便使得整個影片的拍攝顯得更為真實和貼切(這便是最後的自己的感受和拍攝手法所起到的作用)`這樣才能算完成了一個點` 而具體分析的段落里就是由這樣一個點一個點來組合而成的`
第四段:該片的各種技術手法手段的運用可謂是獨巨匠心` 典型而不覺老套` 這是因為各種手法手段在導演手中處理的恰倒好處` 發揮的淋漓盡致` 如汽車急馳而過畫面和聲音的升格技術` 瞬間把人帶入緊張的氣憤` 當然影片所要表達的意思也讓人身臨其境地理解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可以讓觀眾理解這部影片的關鍵所在` 絕佳的藝術表現手法加上奇特的技術讓整個影片達到了"精湛"的效果`
其實第四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 同屬一個部分`都是在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只是每一段都自己的側重點` 要說的也就是第三段所講到的` 當然在以後的寫作上` 並不一定就要兩段` 三段`四段其實也是可以的` 最主要是要層次分明` 針對性要強` 不要這一句那一句` 一點中心都有` 要深入去談` 談的越透徹越好` 這都是與平時個人的專業水平來決定的` 所以`每個人都量力而行` 不要能理解的談` 不理解的也談` 那樣顯然就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來了`
第五段:該片色調上採取了暗黃的色調` 使得整個影片像一張張泛黃的童年照片 `讓人泛起童年的回憶` 影片的"精湛"使人驚嘆不已`然而正是導演精深的技藝才造就了這一精湛的電影`主人翁"小小"最後雖然沒有用雞蛋孵化出那一隻只可愛的小雞` 但他卻用童真孵化出一個善良的自己`一個美好的童年`
第五段也是結尾段` 這一段主要是對整個文章的一個歸納總結` 起到呼應`扣題的作用` 同時`在這一段里也可以結合電影內容就主題進行一下深化` 最後別忘記了結合影片來說一番套話` 贊揚也好` 批評也好` 總之最好不要模稜兩可` 當然這是需要你在寫之前就要定下來的` 可以採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的基本步調` 這樣便可以使你的文章層次分明且讓人感覺你這個人的思維很廣闊` 可以辨證地來看待事物` 這也是可以為你加分的`
以上是本人藝考時所碰到的一部叫<小小孵蛋>影片所寫的一篇影評` 只扣了4分` 個人覺得如果這影評拿到重慶郵電`成都理工這樣的學校去`得分不會很高` 因為什麼因為這篇影評里所評的超過了我自己的能力` 有點堆砌專業的嫌疑` 但為什麼我還是要這樣寫 因為有的學校` 他看你還能說出幾個專業的東西來` 分析的也還過得去` 就讓你過了` 當然這些學校肯定不會是好學校` 所以`當我們在考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時` 那些專業傳統強校` 我們還是要本本分分地去寫` 不要想走捷徑` 捷徑就是:把自己當作是一專業的評論員(這樣至少不會偏出寫作范圍)然後把自己所知道的專業知識和你在影片里所看到的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內容上你就不會有太大問題)`最後發揮自己的想像盡可能給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 至於如何理解這個增添色彩` 請不要理解為把你的文章寫的多麼華麗` 永遠記住`你寫的是影評` 是需要專業的知識加上專業的術語和專業性的語言來完成的` 何為這些專業的 我想至於專業知識`專業術語我不必再解釋` 那麼我就這個專業性的語言來大致解釋下` 既然說到了影評是屬於評論性的文章` 那麼語言必然也需要評論性的語言` 例如:"所謂"就屬於評論性的詞語` 它所代替的就是一般文章裡面的引號` 又如` 文章里盡量多一些"如果那麼"的句子` "如果"是你的一個觀點` "那麼"就是你對這一觀點的評論` 還有既然是評論` 自己的觀點就不要模稜兩可` 你必須得評出自己一個觀點` 當然這不是讓你就去一味地諷刺或贊揚` 辨證地思想是無論何時都得具備的` 等等` 這些都是要大家經常去寫`經常去看長期積累而來的` 在這里我也就不多說了`
最後關於這篇文章我說幾句` 影評可能對於每一個初學者來說`都是想迫切掌握的` 然而現在又總是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關這方面的講解` 在這里我所講到的都是本人根據多場實戰考試總結得來的` 我也是學生` 所以難免在理解上會有一些偏差` 所以` 對於這篇講解性文章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取其精華`舍其糟粕` 若實在沒有可取的地方`還希望在下面留下寶貴意見` 以便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H. 電影賞析 要文字 100分求 回答就給分

修改答復如下,增加《千與千尋》,《逃之夭夭》,《阿甘正傳的》
見2.,3.,4.

1. 關於《肖申克的救贖》

未看這部片子之前,聽朋友說,這片子是《越獄》的電影版。

剛看完,感觸頗深。我想,如果說《越獄》是對生的渴望,那《肖申克的救贖》更多的便是對生的思考了。

我想,朋友所認為的這部片子與《越獄》的關系,只是因為兩者都是以越獄為主題罷。只是,作為兩個多小時時長的電影,註定它給人咀嚼的蘊味要深刻得多.

《越獄》是上學期看的連續劇,印象中,那時候對社會這個無形的監獄感觸很大。有形的監獄與無形的監獄,到底哪個才能讓人找到安全的歸宿?~

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子里,彷彿已找到了答案。

當在監獄里生活了50年的博斯獲假釋時,面對陌生的世界,他惶恐迷茫,「我不喜歡這地方,它令我太焦累」——世界變化得直快,或許,監獄才能給人一種安全?對於監獄,「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日子久了,你開始依賴它們。」博斯最終選擇了解脫,當看到他上吊時畫面固定了的那一幕,留給生的人又是怎樣的一種思考與無奈呢?「不再有痛苦的感覺了」——這是他離別前最後一句的感恩。或許,就像瑞德說的——「他應該死在這里(監獄)」。
影史上真正的無冕之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看一部電影的話,那就應該看《肖申克的救贖》。
人人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其實,電影更能改變人的命運,特別是陷入低潮中的人,《肖申克的救贖》公認是史上最能改變一個人的電影,沒有誰能否認這一點。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許多無奈和困難,甚至是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無法自控的現實,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活下去呢?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答案,讓芸芸眾生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人一些真切的舉動,給我們力量和勇氣。
《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雖然它在奧斯卡敗給了當時另外一部偉大的影片《阿甘正傳》,但我依然認為它是最有現實意義的電影,最能告訴我們如何活的快樂生活的勇氣。它告訴我們,面臨災難,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氣和堅強才是最大的救贖。
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是殺害妻子以及妻子情夫的兇手,盡管這些是強加在他身上的冤獄,但他卻無力改變這一切。他也從此開始了他漫漫的監獄生涯。故事一開始就將他定位在一個被飛來橫禍強加於身的人,在監獄裡面,安迪要面對變態的性騷擾,更要面對監獄長和獄警的殘暴,他始終保持著低調,他彷彿很無力的承擔著這一切。漸漸的他利用他銀行家的特長幫監獄其他人做帳,以至於最後幫監獄長以及其他監獄的管理人員做帳,逃稅,只道他最後成功越獄,獲得自由和新生。
故事情節彷彿有些老套,但卻表現如此有張力,情節安排緊湊,以至於倒最後當他成功越獄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他每天用一個小鋤頭挖一點土,然後第二天早上把土放在口袋裡面,散步放風的時候再把土悄悄的撒在地上,每次土不能多,不然就會被發現。安迪要忍受怎樣的煎熬,他也知道這樣做太慢,他縝密的思維和強大的意志讓我為他嘆服,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是否能做到呢?我會不會因為太過於心切而導致失敗呢?
除了這些,在獲取圖書館經費問題上,讓我看到了安迪的執著和樂觀。他為了監獄的圖書館,一次次的給州長寫信,他不知道寫了多少封信,最後終於如願以償。這份執著和毅力,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電影對於生活習慣和人的惰性給予了深刻的批判,當老人離開監獄的時候,他什麼都不會做,最後他終於上吊自殺了。是的,是社會造成了他的悲劇,但是他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
電影一次次的用一個普通人的執著和堅強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希望,只要堅強,我們就會得到很多,盡管我們不得不失去很多,面對災難,面對不公,堅強是最好的註解,勇氣是最好的救贖。安迪最後把監獄長的錢騙光,監獄長的賬本也被送到了檢察官手裡,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審判。
生活存在於細節中,當最後安迪准備好一切的時候,我當時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帶上監獄長的皮鞋,最後只倒他出現在銀行,只有擦亮的皮鞋和西裝革履才能讓他如此輕松的提走如此大額的現金而不被懷疑,安迪永遠是安迪,冷靜,執著,信心,樂觀,只有他才能戰勝生活,獲得新生,我們何嘗又不是呢?
每次當我沮喪無奈的時候,我都會看這部電影,每次看我總能從那裡獲取勇氣,因為我知道,我沒有面對安迪承受的那麼多災難,我沒有理由放棄勇氣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贖,就有希望。這部電影,用普通人也普通的情節展示了一個偉大人物的偉大內心世界,也告訴生活中的每個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氣才是最大的救贖。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安迪,引用尼採的那句話說:那些不能將我置於死地的東西,只會讓我變得更加有力量!

2. 關於《千與千尋》
2001年出品

導 演:宮崎駿

·第七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第五十二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國際動畫電影協會動畫片大獎

·第二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

《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獻給曾經有過10歲和即將進入10歲的觀眾的一部影片,它以現代的日本社會作為舞台,講述了10歲的小女孩千尋為了拯救雙親,在神靈世界中經歷了友愛、成長、修行的冒險過程後,終於回到了人類世界的故事。

佛教說,入世的生活是物質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千與千尋》正是藉由小女孩千尋的經歷,在積極探索一條入世的道路。千尋由一個物質世界跌入一個對於她來說全然陌生和充滿著困境的神靈的世界,「回歸」將是一切努力的終極目標,取勝的魔法只有一句話——「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尋最終發現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她於是努力以成長的主題去實現自己對世界的懷疑與期待。

「在萬物重生的早晨,來到靜寂無聲的窗前,一切歸零之後漸漸充實,不再去追尋海的彼岸,耀眼的寶物一直就在這里,在我身上就可以發現。」

宮崎駿沒有迪斯尼那麼花哨,他甚至有些落伍,直到現在,他還堅持用手工繪畫而不是電腦繪圖來完成自己的卡通片。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說是一部電影,用什麼去打動別人,這就是人文。所以,宮崎駿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個人,而不是一個個沒有知覺的卡通。

電影的力量在於動人,卡通的力量在於純真,宮崎駿掌握了這些力量,他取得了理所當然的勝利。

——《新聞晚報》

這是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鬥的冒險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義和邪惡的斗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里如何生存。學習人類的友愛,發揮人本身的智慧,最終千尋回到了人類社會,但這並非因為她徹底打敗了惡勢力,而是由於她挖掘出了自身蘊涵的生命力的緣故。現在的日本社會越來越曖昧,好惡難辨,用動畫世界裡的人物來講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這就是我製作電影時所考慮的。

——本片導演 宮崎駿

《哈利·波特》和《千與千尋》都是很流行的幻想文學作品,都很受歡迎,但從想像力這點來看,前者不如後者。日本漫畫家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非常好,把孩童時期的想像力都發揮出來了。如果比較兩部作品,可用搭積木來做比,有一堆各色的積木,《哈利·波特》很好地使用這些積木搭了一座非常好的建築物,而《千與千尋》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創造了另一套積木。

——評論人 楊 鵬

10歲的小女孩千尋和父母一起在森林裡迷了路,走過了一條神秘的隧道之後進入了一個小鎮。奇怪的是整個鎮子里一個人也沒有,千尋的父母看到有一處店鋪里存放著大量新鮮的食物,按捺不住誘惑便瘋狂地吃了起來。千尋卻感覺這里令她很不安,看到父母只顧著吃,她只得自己到別處轉悠轉悠。

天色漸暗,千尋忽然看到鎮子里有很多幽靈和妖怪出現,嚇得趕緊去找她的父母,誰知她看到父母竟然因為貪婪而變成了豬。無助的千尋只能逃跑,可她驚奇地發現自己的身體竟開始變成透明,就快要消失了。

這時,少年白龍出現了,他救了千尋,並告訴她這個鎮子是精靈棲息的世界,人類是不許進入的。一旦人類不幸進來了,想要生存下去必須遵守兩個條件:第一條是要為掌管鎮中大浴場的魔女湯婆婆工作;第二條是要被她剝奪名字。少年告訴她自己曾經叫白龍,如今被稱為白。千尋也被奪去一字,叫做千。

為了不被變成動物,孤獨的千在大浴場里拚命地工作,在這里,她還認識了很多朋友:指導她工作的小玲、負責煲洗澡水的鍋爐爺爺、煤炭屎鬼、入侵浴場搗亂的無顏以及各式各樣的客人等,每日都遇上超乎想像的奇幻事情,令她對生活有很多新體驗。

一天,千發現一條受了重傷的小白龍,並發現它其實是少年白龍的化身。因為他受湯婆婆的指使,偷了湯婆婆的死對頭兼孿生姐姐錢婆婆的寶物而遭錢婆婆追殺。錢婆婆為此還一氣之下把湯婆婆寵愛的孩子和僕人變成了小白鼠和小鳥。為了救白龍,千與湯婆婆進行了一項交易,她幫湯婆婆救回兒子,並要求湯婆婆把她的父母變回人類。湯婆婆答應後,千便拿著白龍偷來的寶物去找錢婆婆,並歸還了寶物,白龍也向錢婆婆道了歉。實際上,錢婆婆遠不像想像中那麼可怕,反倒是個通情達理的老太太,所以一切都很順利。

最後,湯婆婆終於放千尋和她的父母離開小鎮,回到人類世界。千尋的父母全然忘了小鎮的事情,而千尋卻還若有所思地回過頭去,看著身後,回想著不久前那些驚險離奇的事情……

與宮崎駿共話《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是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又一次巨大的成功,它不但創下日本國內票房的最高紀錄,而且還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最高榮譽,據說本片在美國上映後同樣引來一片贊賞聲,更是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強勁口碑,許多人驚呼:「迪斯尼拜倒在宮崎駿的腳下!」據全美各種統計,《千與千尋》成為美國歷史上首部獲得全美影評100%贊好的電影。這一切不僅是對宮崎駿的肯定,也是對動畫片地位的肯定。

以下是對宮崎駿的訪談,它可以讓我們進入宮崎駿大師的內心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創作和心路歷程。

問:這部電影的創作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何以會想到創作這樣一部動畫片?

宮崎駿:《千與千尋》是我為5位小朋友而創作的。這5位小朋友是我朋友的女兒,都在10歲左右,每逢夏季,她們都會到我山邊的小屋來。有時我想,我們製作過不少關於小孩子的電影,卻沒有一出是為10歲女孩而製作的,大概也該為她們做點什麼吧。

問:你怎麼去了解10歲女孩喜歡些什麼呢?

宮崎駿:為了創作這樣一個故事,我看過好些時下女孩所看的漫畫——都是些俗不可耐的浪漫愛情故事。我深信這絕不是一個10歲女孩所渴求的。難道我們就不能創作一些能引起她們共鳴的故事嗎?

問:能夠引發這么多人的喜愛和共鳴,《千與千尋》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宮崎駿:《千與千尋》有別於其他故事,也有別於我過往的創作。以往,我筆下的主角都是我所喜愛的,但這次我刻意將千尋塑造成一個平凡的人物,一個毫不起眼的日本女孩。我要讓每個10歲的女孩都從千尋那兒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可人兒,也沒有特別之處,而她那怯懦的性格和沒精打採的神態,甚至會惹人生厭。最初創造這個角色時,我還真有點替她擔心呢;但到故事將近完結時,我卻深信她會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3. 關於《逃之夭夭》
弗朗索瓦就是安東尼·齊默,只是整了容,以另一種身份在女友身邊.但是後來女友沒有揭穿他,兩人一起逃之夭夭了.

安東尼·齊默(Anthony Zimmer)是個天才的洗錢高手,作案多年,一直逍遙法外,沒人知道他的真實面目,更別說抓到他了。除了受到警方通緝外,他也是俄國黑幫的眼中釘。在所有想要抓到安東尼的人當中,只有專門負責金融案件的海關警察阿卡爾曼(薩米·弗雷飾)掌握了安東尼的唯一弱點:他美麗迷人、鮮為人知的女友吉雅拉(蘇菲·瑪素飾)。

弗朗索瓦(伊萬·阿達勒飾)是個剛遭女友拋棄的普通男人,打算去法國南部的藍色海岸散心度假。在南下的火車上,弗朗索瓦邂逅了神秘而美麗的吉雅拉,旋即被這個風情萬種的美女所深深吸引。這位熱情大膽的美女建議兩人一起共度周末,弗朗索瓦立刻欣然同意,他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好運氣,整件事如同一場童話般的美夢。

可惜美夢總是醒得太快,吉雅拉突然無故失蹤,弗朗索瓦一下子由天堂墮入了地獄。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吉雅拉重新回到他的懷抱,但是事情遠非他所想的那麼簡單……
當齊默以弗朗索瓦的身份與女友吉雅拉周旋時,我仔細揣測他的心理,發現其中有許多秘而不宣的快樂。這種快樂來自用陌生眼光對熟悉事物進行重新審視時的新鮮感,來自破壞某種道德戒律時的刺激感。說穿了,《逃之夭夭》是一個男人偷窺自己女友的故事,這種偷窺不是通過陽台上的高倍望遠鏡進行的,而是通過另外一個堂而皇之的身份(名叫弗朗索瓦的男人)進行的,因此相比前者,後者要盡情盡興得多。

有一種說法,聲稱電影的發明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偷窺慾望。明亮的銀幕上是靚麗的男女明星,黑洞洞的台下坐滿面目晦暗的觀眾,這樣的場景最符合窺視心理的發生機制。不管這種說法是否適合每一部電影,至少《逃之夭夭》是這樣的。在《逃之夭夭》里,所有的觀眾都可以跟隨齊默的目光,把蘇菲•瑪索的美麗盡收眼底。懸念曝光,雖然少了猜謎的樂趣,但那種窺視的快樂,卻是翻倍的。我甚至猜想,《逃之夭夭》在法國的高票房,恐怕大部分是回頭客們的貢獻。

用車廂里吉雅拉試圖勾引弗朗索瓦的一場戲作例子。未知謎底前,你看到的是一個不露聲色、手段高明的漂亮女人,和一個心猿意馬卻強作鎮靜的男人;然而謎底揭開後,還是那些動作那些台詞,你對人物的印象卻截然相反:一個自以為得計的女人和一個洋洋得意、一切盡在掌握的男人。

對於齊默來說,他在這場游戲里的雙重身份為他帶來了雙重收獲,他既可以作為陌生男人,享受他和吉雅拉的一段嶄新關系,甚至憑借自己的出色表現,令吉雅拉再次愛上自己。又可以作為吉雅拉的舊男友,欣賞她對自己的忠貞不渝(吉雅拉不止一次在關鍵時刻,強調自己愛的人是齊默)。而且可以在真相大白時,將吉雅拉對兩個男人的愛集中在他一人身上。這是何等榮耀。只是在這種時候,萬一有人問,齊默所做的一切,對吉雅拉是否公平,那就大煞風景了。不過在這樣一部男性主導的電影里,如此擔心純屬多餘,因為就連吉雅拉自己都不曾記得為自己抱不平,她一心想的都是,這樣優秀的男人是多麼值得女人犧牲了自己去愛啊。

4.關於《阿甘正傳的》
導演:羅伯特·澤梅基斯 Zemeckis·Robert
主演:湯姆·漢克斯 Hanks·Tom
加里·西尼斯 Sinise·Gary
羅賓·懷特 Wright·Robim
薩莉·菲爾德 Field·Sally

獲1995年第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六項大獎。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
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 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 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 接見。
在大學畢業後,阿甘又應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裡, 他有了兩個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長官鄧 ·泰勒上尉。
這時,珍妮已經墮落,過著放盪的生活。甘一直愛 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在戰爭結束後,甘作為英雄 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在一次和平集會上,甘又遇 見了珍妮,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說到就要做 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
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結識了許多美國的名人。他告 發了水門事件的竊聽者,作為美國乒乓球隊的一員到了 中國,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勞。貓王和約翰·列儂這兩 位音樂巨星也是通過與他的交往而創作了許多風靡一時 的歌曲。最後,甘通過捕蝦成了一名企業家。為了紀念
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並把公司的一半 股份給了布巴的母親,自己去做一名園丁。甘經歷了世 界風雲變幻的各個歷史時期,但無論何時,無論何處, 無論和誰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純朴而善良。
在隱居生活中,他時常思念珍妮。而這時的珍妮早 已誤入歧途, 陷於絕望之中。 終於有一天,珍妮回來 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 入了阿甘的懷抱,之後又在黎明悄然離去。醒來的甘木 然坐在門前的長椅上,然後突然開始奔跑。他跑步橫越
了美國,又一次成了名人。 在奔跑了許久之後,甘停了下來,開始回自己的故 鄉。在途中, 他收到了珍妮的信。 他又一次見到了珍
妮,還有一個小男孩,那是他的兒子。這時的珍妮已經 得了一種不治之症。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鄉,一 起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已到了上學的年齡。甘 送兒子上了校車,坐在公共汽車站的長椅上,回憶起了 他一生的遭遇。

《阿甘正傳》評析: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 逐中,影片《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 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 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 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 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影片改編 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 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 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 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
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 化道德的象徵。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 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 形象,而珍妮則成了墮落的象徵。這與原著有著極大的 出入。對於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
情和善意的態度來表現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 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影片對傳統道德觀念 的宣揚和體現。使影片變得易為人們所接受,導演高超 的編排技巧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 片的內容為影片商業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證,而導演藝術 上的處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 所在。《阿甘正傳》成了美國當年最為賣座的電影之一。 湯姆·漢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朴實自然。他以 在此片中的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這已 是他連續獲得的第二個影帝金像。《阿甘正傳》的成功, 也使湯姆·漢克斯成了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對 湯姆·漢克斯來說,那兩年是他演藝生涯中最為幸運的 一段日子。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