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致命距離影評

致命距離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2-27 03:53:22

⑴ 致命的吸引力的影片評價

導演阿德復里安.萊恩將這個制簡單的故事拍得生動緊湊,情節感人。在那個流行濫交的年代,有力地提出了外遇危險的警號。邁克爾.道格拉斯、格倫.克洛斯、安妮.阿徹的三角關系塑造得相當成功,尤其出道時一向以「大地之母形象見長的格倫.克洛斯突然改變戲路扮演邪惡兇狠的偏執狂女子,效果出奇的強烈,有不少評論將她的角色解讀為開始肆虐正常夫妻關系的「艾滋病,並非無的放矢。
該影片IMDb評分6.9/10 ,豆瓣評分6.8/10 。

⑵ 致命游戲 影評

FINCHER是個出了名無視觀眾智商的導演。從《七宗罪》到《搏擊俱樂部 》,他挖了大大小小無數個坑,大家就跟著往下跳,並且跳得心甘情願,跳得樂此不疲。每次當你興奮得以為你已然通曉了真相,他又來個180度的大反轉,猛地給你一悶棍,一臉的壞笑:」你丫還嫩了點」。最難得的是為了那恍然大悟後的驚喜,觀眾們竟也期待著被涮。不過這部《the game》確實有些馬失前蹄。
嘗試著理解編劇的思路,大概是想要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NICK親眼見證了父親的死亡,潛意識里一直隱現著童年時父親自殺的陰影。這個童年時陰霾的記憶影響了NICK的婚姻關系,兄弟情誼,還有行事風格,弟弟想要幫他走出來,便雇請了某個神通廣大神機妙算無所不能的組織布下了這天羅地網。
首先容我來感嘆一下這個CRS組織的神機妙算。設置的一道道未卜先知的關卡不算,單說那最後的一跳,一棟大樓四個方向,他怎麼就掐算得出尼克會從那個角度撲出來,不偏不倚砸得恰到好處,豈一個精準了得。那麼小的一個氣墊,他又是怎麼得知風朝哪一個方向吹,稍有差池,我們親愛的NICK就不知被斜拋到哪去了,真是如有神助,活見鬼了。
再說精神承受能力的問題,這幫傢伙尺度未免也太大了吧,電梯事故,被丟到墨西哥這些不在話下,把人反鎖在車里丟進大海,他們就料定了NICK會那麼冷靜,還會隨身攜帶個門把手,簡直就是魔術師玩水底逃生,堪稱骨灰級別的惡作劇。感慨NICK的和善,換作是我,如果有人放個圖釘在你椅子上,等你破口大罵的時候跳出來喊「SURPISE!」,早就毫不猶豫的還他精準的一拳。另一方面,你不得不折服於那些惡作劇的想像力。中西美術的張勇老師曾給我們炫耀當年的經歷。一早醒來,發現校園的樹上掛了一圈的自行車,那叫一個飛揚跋扈放肆的青春。想想現在,想像力的匱乏,惡作劇都不上檔次。
故事很多情節設置的令人費解,邏輯上也值得商榷。硬生生的把那些突兀的戲碼砸給了來不及反應的觀眾。不過電影本來就是製造不可能的,再離奇的情節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就主題而言,應該是想表達聖經里的那句話,「我之前是盲的,現在我能看清一切」,這原應是一場對迷失靈魂的救贖。但是拍出來的效果卻是比較作,有些值得挖掘的東西表現得相當膚淺,比如兩兄弟之間的感情,父親對NICK的影響,都可以成為懸疑背後的原動力和推動力。但是電影的展開把這些可能性都抹殺了,編劇暗含了一個邏輯即無論過程怎樣,只要最後的最後尼克縱身一跳,只是簡單的重現父親當年的情境,那麼一切都能迎刃而解,NICK就此過上幸福的日子,多麼天真浪漫的想法阿。
從心理學上講,佛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創傷都與童年遭遇有關,生命的初期最深的烙印源於父親和母親的形象,基因也好,性格也好,這種影響都是根深蒂固,不可磨滅的。童年的經歷對我們的人格鑄型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也許一輩子都生活在童年所形成的諸多模式中而渾然不覺。或者為童年所喪失的所缺乏的需要的滿足所牽制而精疲力竭。表面上看來我們是自由的,實際上我們總在相似的情景中,不自覺地經歷著同樣的開始和結束的過程。NICK的成年生活中不斷地遭遇分離、磨難和冷漠,關於父親最後的畫面總是不時地在腦海里「情境再現」,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作「強迫性重復」,當然,這種再現並不是主觀願意的,它是一個潛意識過程。 在他的潛意識里試圖通過再現當年的創傷,以期創造機會修復它。然而這種企圖往往是無效的,它不僅不能真正有意義地修復創傷,反而使人不斷地再經歷創傷。
事實上,不僅要經由那些讓我們痛苦的症狀,在精神分析中,更重要的事要去了解、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深層的心理需求和沖突,卸除掉在長期生活中鑄就的銅牆鐵壁般的自我防禦體系,然後輕裝上陣,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之境。而影片中根本就沒有解開關於父親的那個結,NICK曾試圖向女管家探詢,可也只是不尷不尬,不生不熟的輕描淡寫。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步父親的後塵,正說明了他還沒有解開那個結。莫名其妙大團圓的結局,是慶祝他終於找到了禍首,還是慶祝他的大難不死?他真的被救贖了嗎?他果真重生了嗎?刻意的讓主角復活,導演一定很得意「看,你的死也是被我算計好了的。」死也由不得你,這種復活在我看來更有一番悲涼。如果沒有最後五分鍾的狗尾續貂,這部影片給人的思考也許會更深沉。
其實這個片子給我最深的感慨是「信任」二字。當你連自己眼睛看到的都無法相信,當你一無所有,當你無力抗爭,第一個或許也是唯一一個想到的會是誰呢?
在海底最危急的時刻,NICK倏忽間的冷靜,他告訴自己「it』s just a game」是的,一切的一切,最後的最後,JUST A GAME……

⑶ 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

[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2011年2月13日,我們去沃爾瑪3F新開的銀都電影大世界觀看了兔年第三部電影《致命伴旅》,太精彩了!是劇情/驚悚片,由好萊塢安吉莉娜·朱莉和約翰尼·德普主演,劇情環環相扣,一路緊張迭盪起伏,,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到了影片的最後才知真正的結局。【劇情簡介】《致命伴旅》講述了一個國際刑警去海邊度假時,邂逅了一位美麗的神秘女子。在短暫的美好時光後,女子卻突然失蹤。這個偶然出現在他生命中,後來又神秘消失的女子被證實是一名罪犯。可在追捕過程中,一場更加險惡的陰謀也在悄悄展開。朱莉在《致命伴旅》中飾演一名國際刑警,在追捕與自己有過情史的罪犯過程中,讓德普扮演的美國遊客捲入陰謀。影片翻拍自2005年法國驚悚片《逃之夭夭》(Anthony Zimmer),原定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擔當主演,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換角風波後,男主角曾從最先的克魯斯換成了薩姆·沃辛頓,但最終製作方又把目光鎖定在了約翰尼·德普身上。該片導演是德國的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這是他繼憑《竊聽風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之後,進軍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這不是一部簡簡單單的翻拍之作,朱莉和德普在本片產生的化學反應足以讓看過原版的觀眾同樣對本片感到不可思議。--《娛樂周刊》《致命伴旅》雖然沒有差到讓人崩潰,但它那跳躍式前進的劇情對本片的打擊是致命的。--《娛樂周刊》【影片看點】朱莉&德普夢幻組合氣場十足安吉麗娜·朱莉配約翰尼·德普,這是怎樣的一個組合,也許只能用"性感、夢幻"兩個詞來形容了,雖然德普在片中沒有《濃情巧克力》中的瀟灑,又不似《加勒比海盜》中古怪,而是個十足痴情的憨男,但渾身上下依舊充滿不可抵擋的魅力;而朱莉則放下女中豪傑的身段,變身優雅女郎,尤其是她在片中造型多變、風情萬種,無論緊身短裙還是黑色禮服均是高貴優雅又不失性感,更有紅唇睡袍的致命誘惑;愛家出名的約翰尼·德普近年很少在大銀幕與女明星有肌膚之親,但因為《致命伴旅》主題建構在"性與謊言"之上,潔身自愛的他免不了被安排和朱莉來段養眼的激情戲碼,被美色電暈的德普就算被追殺圍剿也不悔陷入愛情騙局,最後還死心蹋地的對朱莉深情告白說:"我一點都不後悔親吻了你",一語道出他在片中為愛痴狂的純情表現,不過,我們應該相信德普嗎?也許他只是用表相欺騙了我們。德普和朱莉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吸金猛將,單只是2010年,由德普主演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在全球收獲了逾10億美元,而朱莉的上一部作品《特工紹特》也賺取了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如果你想看看離開蒂姆·波頓的德普和不再大打出手的朱莉如何擦出愛火,《致命伴旅》剛好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局中局&謎中謎希式懸疑一路到底《致命伴旅》迷局開場,一路吸引觀眾直到揭開懸念,有著典型的希區柯克式架構,畢竟,懸疑片的觀影快感就在於謎底揭曉的那一刻,在這方面,影片做得還是比較到位,《致命伴旅》翻拍自2005年蘇菲·瑪索和伊萬·阿達勒聯袂主演的法國驚悚片《逃之夭夭》,既然能被好萊塢相中,自然是原作劇本有特色,影片獨特之處在於"愛情計中計",約翰尼·德普就好像希區柯克名作《謎中謎》的奧黛麗·赫本,無端捲入各路人馬追殺,偏偏又有著"明知道險路勿近,偏要勇往前行"的一片痴情。說到底,德普和朱莉的身份之謎始終是懸疑劇情的重點,當然,最後還會套用"變臉"公式來破解謎局,不過,兩位巨星的氣場顯然蓋過了這一切,觀影快感究竟是來自於最後的揭曉謎底還是對俊男美女愛情歸宿的關心,就看你的個人感受了。歐陸之旅相伴威尼斯美景盡收眼底從大衛·里恩的《艷陽天》到伍迪·艾倫的《人人都說我愛你》,再到《偷天換日》、《皇家賭場》,歐洲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一向都是導演們最鍾愛的外景地,這里不僅僅是談情說愛的浪漫之地,亦是華麗動作戲的秀場,不過在大多數電影是浮光掠影或者蜻蜓點水,當這座性感的城市迎來了德普與朱莉這兩位頂級性感"致命"男女,一座古城的現代魅力才得以真正彰顯出來。《致命伴旅》從法國巴黎出發,歐鐵行駛在風景如畫的歐陸平原,約翰尼·德普邂逅了神秘冷艷的女郎安吉麗娜·朱莉,隨後朱莉精心設局在美輪美奐的水城威尼斯色誘德普,還主動玩起老公老婆游戲,一步步讓他掉入復雜的跨國犯罪陷阱,最後成為警界與黑道追殺的通緝犯。片中出現了眾多威尼斯的經典地標性建築,比如主角們乘遊艇兜風時,鏡頭中出現的是宏偉的里亞托橋、聖馬可廣場,安康聖母教堂,還有威尼斯最受歡迎的奢華觀光酒店丹涅利宮酒店均在其中。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還能領略到義大利獨特的地中海式風光。索尼億元投資精心打造動作升級既然是重金翻拍,就必須要是升級版,何況這又是一部好萊塢重新包裝的歐洲電影,無論是卡司還是場面都要超越原版,顯然,原版的奇情故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雖然整部影片主打的是"愛情"主題,但還是揉入了不少驚險動作的成分,由於索尼哥倫比亞公司斥資一億美金的大手筆翻拍,自然令視覺效果得以升級,而威尼斯水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是打造"快艇追逐"的絕佳場所,於是《致命伴旅》中你可以看到朱莉駕船躲避黑幫槍林彈雨、冒險救出德普的動作戲橋段,當然,再炫目的動作,最終都是為了愛情,觀後感《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此外,如果你是007系列的影迷,也許還有個意外的小驚喜,第四代邦德的扮演者提摩西·道爾頓也在片中客串了一角,有意思的是,他這次的身份成了手下有很多情報員的特工頭子Jones,從James到Jones,一音之別,身份不同,手下也不似007那般干練,尤其下令開火的橋段,更是帶出淡淡的喜感。《竊聽風暴》金獎導演進軍好萊塢說起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的名字,既不容易記,又感覺很陌生,不過提到斬獲第79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德國影片《竊聽風暴》,相信影迷再熟悉不過,要知道,這可是弗洛里安的長片處女作,當年不僅橫掃當年的德國電影獎,更是獲得歐洲電影獎的青睞,當然,奧斯卡小金人的分量才是最足的,好萊塢投資商敢於把《致命伴旅》這樣量級的大製作交給一個德國導演手中,自然是相中了他的才華橫溢。在《致命伴旅》中,開場依舊可以看到特工監聽的戲份,不過完全已經沒有了《竊聽風暴》中厚重的歷史背景,這部"貓鼠游戲"般的商業片也成為弗洛里安進軍好萊塢的頭炮作品。重現經典時代明星風采近年歐洲電影當紅,西班牙、法國、瑞典等國的影片先後受到好萊塢青睞,《死亡錄像》被翻拍為《隔離區》後,《生人勿近》也被《科洛弗檔案》導演馬特·里夫斯翻拍成美版,《遊客》同樣也追隨這股歐洲電影翻拍潮,影片翻拍自2008年根據帕翠西亞·康瓦的暢銷小說改編的法國驚悚片《逃之夭夭》,蘇菲·瑪索與伊萬·阿達勒的組合則變成了約翰尼·德普與安吉麗娜·朱莉。一開始,許多該原著書迷對朱莉很不買帳,認為她的外型太異國風情,與書中那個短發干練的主人翁大相徑庭。原著作者康瓦也坦承她的第一人選是朱迪·福斯特,可惜朱迪婉拒此片。不過導演馮·多納斯馬則認為,自己沒有理由拒絕朱莉,"她演過很多動作片,但其實她很女性化,溫柔而且聰明,我想將影片拍得輕松和充滿娛樂性。"誠然,朱莉與德普的加盟給影片增加了很多關注度和娛樂度,但對於這兩個演員的選擇,馮·多納斯馬有著自己的初衷,"人們常說這個時代已經再也找不到像格蕾絲·凱利或加里·格蘭特這樣的演員,但我對此並不認同。在我眼裡,約翰尼·德普和亨弗萊·鮑嘉一樣出色,安吉麗娜·朱莉比麗塔·海華斯更有魅力,他們只是沒有像老演員一樣經歷那個黃金時代。如今各種大製作的類型片中掩蓋了他們作為演員的天賦,因此我想通過這樣一部電影吧他們的才華展示出來。"為了呈現導演希望達到的這種效果,兩位演員也都非常努力。朱莉認為,《遊客》的感覺接近於《捉賊記》和《西北偏北》這一類的影片,而為了演活片中那位受過教育、舉止優雅的英國女人,她還專門去上了儀態課,"可能因為我是美國人,習慣用快速的時間和方式去辦事,然而片中那卻是個優雅的英國人,所以我的拍子也要變慢一點。"同樣難倒兩位大明星的還有一場跳舞戲,朱莉說,"我和約翰尼都跳得不好,上了多次舞蹈課程也常跳錯。那場戲導演要求拍得嚴肅和優雅,所以對我來說挑戰性很高。"導演則透露,"起初德普要求只是站在轉盤上,我請求他去學跳舞,並找到很好的排舞老師安排每周練習,他開始被大家的努力打動,結果效果非常好。"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所以伊利斯愛上了亞歷山大--一個壞男人,監守自盜地偷走了黑幫老大的七億四千萬英鎊,被十四個國家通緝,耍的各國特工團團轉,也讓他最愛的女人團團轉。伊利斯不是普通的性感女郎,她是蘇格蘭的精英特工,設下粉色陷阱來套住那隻狡猾的狐狸,沒有人可以拒絕她,但她卻失職了,因為她愛上了那個壞男人。她已經兩年沒有見過他了,只是偶爾會收到一隻神出鬼沒的信封。為了見到愛人,不喜歡受人擺布的她也只好踏上了去威尼斯的快車。他讓她找一個替罪羊!好吧,她選擇了弗蘭克,一個平凡拘謹的數學老師,規矩地抽著電子煙,看到漂亮女郎會手足無措。不過他是一個好男人,任勞任怨地聽從她任性的指派,不去追究她的小秘密。在威尼斯的豪華酒店,壞男人亞歷山大如同魔法師一樣留下了一衣櫥的華麗禮服和珠寶--每個女人都會為這份小禮物心動的,所以好男人弗蘭克只能乖乖地去睡沙發,在夢里與邂逅的神秘女郎送上一個吻。壞男人亞歷山大惹了大麻煩,蘇格蘭要抓住他,黑手黨要殺了他,於是遇到禍水的好男人弗蘭克遭了殃,笨拙地穿著條紋睡衣在威尼斯屋頂玩跑酷,被不明所以的警察塞進拘留所,還在半夜同黑手黨來了一次驚魂的水上追逐,但他卻沒有對讓他遇到這一切的伊利斯抱怨一句。"我沒有後悔吻了你。"看著弗蘭克無辜的表情,伊利斯後悔了,她讓他離開,可是他又回來了,穿上筆挺的晚禮服,笨拙但是堅定地邀請她跳上一曲。那神秘的情書又來了,壞男人亞歷山大邀伊利斯來到了一座優雅的豪宅,可是她在這里只看到了心狠手辣的黑手黨。蘇格蘭為了抓住壞男人亞歷山大花了八百萬英鎊,抓狂的特工寧可犧牲伊利斯也要抓住他,他會出現的,他不會拋棄她。所以,他來了,好男人弗蘭克站在了黑手黨面前,堅持說自己是壞男人亞歷山大,要他們放了心愛的女人伊利斯。最後一刻,特工們還是沒有浪費納稅人的鈔票,救下了這對情人。他驚喜地看著她:"你說你愛我。""是的!""亞歷山大呢?"伊利斯柔腸百轉:"我也愛他!".他微笑著打開了只有一個人能夠打開的保險櫃。"那麼現在你可以愛我一個人了!"天吶!好男人和壞男人就是一個人。無關劇情,無關演技,在這個情人節里,伊利斯得到了一個最完美的情人!沒有女人會拒絕Johnny Depp,無論他是在搞怪還是滿臉無辜地看著你。〔觀電影《致命伴旅》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⑷ 關於致命旅客的影評哪兒有,比較專業點兒的

建議你去豆瓣看看

⑸ 《致命魔術》的影評。

劇情解謎
1、波登和法隆是雙胞胎兄弟,波登對研究新魔術著迷,是他執意要打新結,而害死了安吉爾的妻子,法隆則理智,他出現在安吉爾妻子的葬禮,並誠實地說自己不知道打了什麼結,因為結是波登打的。 2、波登曾經讓Tesla幫他做「瞬間轉移機器」,但不成功(片中有交代),後來被安吉爾威脅時就叫安吉爾去找Tesla,他以為安吉爾只會白跑一趟。另一種解釋,波登寫下Tesla只是亂寫的,因為他也去過Tesla不成功的那場表演,但是沒想到真的會造一個復制機出來。 3、被絞死的是波登,他愛Olivia,最後活下來的是法隆,他愛Sara,最後法隆在向安吉爾敘述真相的時候,說I love Sara時放的是他與Sara在一起的鏡頭,說He loves Ophelia時,放的是波登與Sara吵架的鏡頭,可見被絞死的是波登。 4、Sara知道波登雙胞胎的秘密,她對這種三人生活感到疑惑恐懼並難以忍受,後來她發覺兩人之一喜歡上了Olivia,而她不能搞清楚到底這個人是不是自己丈夫,甚至她覺得說不愛她的人就是她一直深愛的丈夫波登,心灰意冷的她想約Oliviar出來說出真相,但後者沒出現,最後Sara崩潰自殺了。(其實那個說不愛他的人是波登,當Sara問他do you love me的時候,他說not for today,他當時說的實話) 5、關於安吉爾,在妻子死後,一心報仇,變得更加偏執狂熱,一心想表演最神奇的魔術,把妻子為他起的藝名(大師丹頓)發揚光大。安吉爾極度自私狹隘高傲自大,片中有一段說安吉爾利用替身表演「瞬間轉移」,他不滿自己是掉到台底的那個,而替身卻站到台前,接受觀眾歡呼(他還在台下隔著木檔板向看不見他的觀眾鞠躬),後來更加提出來要和替身出場順序對調,他想最後站出來接受觀眾的歡呼。這里說明了安吉爾的自私自我,不能容下別人,不能與人分享榮譽(正好與波登兄弟的同心協力、互相信任、自我犧牲形成了鮮明對比,並為後來安吉爾如何對待自己復製品作了鋪墊)。 6、安吉爾知道機器會成功復制自己,並從箱子走出來,也很清楚自己性格不能容忍另一個自己同時存在,還有為了機器出差錯而為自己帶來痛苦,所以他先准備了手槍,再走進機器,等復制的自己一出現,便想都不想就斃了他。這是他第一次親身使用機器,原版自己殺了復制自己。 7、安吉爾找到Cutter ,並約了經紀人一齊試看錶演,這是安吉爾第二次用機器,這次,安吉爾的原版死了,復制安吉爾A活了下來。(這時關於原版安吉爾是怎樣死的原片的確沒有明說,是不是淹死的還不好說,只可以肯定說原版安吉爾在機器里通電後就直接掉下台下的機關里,復制安吉爾A在經紀人面前現身,並確定復制出來的自己保留著原來的一切記憶和能力。事後,復制安吉爾A便安心地處理掉機關里被控制著的原版安吉爾。) 8、安吉爾在確信機器的可靠後,便有了後來的表演。因為Cutter曾說過溺水的感覺像回家,於是復制安吉爾A便選擇了溺斃這種方式來處理自己的肉身。過程是:安吉爾在台上通電,掉到台下水箱溺斃,同時,復制安吉爾在另一處生成,這樣循環地……並不是說每次用機器都多出了一個新的安吉爾,而是每次一個安吉爾就分身成了兩個人,一個人掉入水缸,另一個出現在高台上。但分身出的安吉爾不知道溺死的感覺,因而就有勇氣一次一次地重新站到台上,准備掉水裡,迎接新生。(試想你自己就是安吉爾,你的感覺就是站到台上,通電,莫名其妙地出現在櫃子里,然後是下次表演,站到台上,通電……這樣循環下去,沒有一點痛苦)。 9、由此至終都只有一個安吉爾,後來安吉爾在通電前就發覺了法隆沖到了後台,於是分身後他故意沒有出現,這樣就造成了安吉爾溺死的假象,法隆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不明真相的Cutter還真以為波登會什麼「瞬間移動」,把水箱移到安吉爾台下,於是便有了開頭Cutter在法庭上指控波登一幕。(這個地方原版寫得是波登,按照我後來的理解以及兄弟兩個的性格,我覺得應該是法隆。而且注意法隆去後台的時候摘掉了帽子和鬍子,大家以為是波登。在監獄的時候最後見面潔絲,以及波登兄弟最後見面的時候都說明了監獄里的是法隆。)

⑹ 愛殺的影評評價

關於《愛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美人林青霞的魅力,那會比她被徐克打造成無法脫逃的女扮男裝形象還要早上十年。距離她出道時的驚為天人亦不算遠(1973年《窗外》、1978年《金玉良緣紅樓夢》),芳華絕代,不可方物。張國柱即張震的父親,後來在楊德昌電影中幾次出演經典的父親角色,但要領略他的表演風范,還得首推《愛殺》。出演路易的英俊小生是秦祥林,1980年,他剛與林青霞在美國舊金山宣布訂婚,在影片里是以特別客串身份出現。此外葉德嫻、許鞍華等人還出任配角,值得一瞧。
譚家明的許多作品都有一個可算靈魂人物——一個處於中心,被其他人圍繞的女主角。《雪兒》里的鍾楚紅、《最後勝利》里的李麗珍、《烈火青春》里的夏文汐、《殺手蝴蝶夢》里的王祖賢,從出場造型到一顰一笑,無不魅力驚人。經典段落包括鍾楚紅義無反顧跳向蔚藍大海,往前遊走;李麗珍跟李殿朗在舞廳里對唱《人在旅途灑淚時》;夏文汐含情脈脈的眼神、歌舞伎表演和雙層巴士上的激情等等。
不同於張國柱由愛生殺的猙獰詭異,《愛殺》里過目不忘的角色自然是林青霞,她優雅從容,甚至還真空上陣,毫不在意凸點,放今天這早就被媒體爆炒。只可惜《愛殺》走的是過於偏向實驗手法的路線,試圖從台灣轉移到香港發展的林青霞,並沒有馬上被觀眾認可。
簡單說,影片就是愛情與殘殺。IVY(林青霞飾演)和傅柱中(張國柱飾演)相戀,愛得火熱。他們能在美國相會是由於柱中的妹妹JOY鬧自殺。 JOY想追隨愛人路易(秦祥林飾演),但路易對她沒有感覺,反倒對IVY有些意思。帶著死亡氣息的JOY 走上了絕路,這讓哥哥柱中陷入崩潰狀態,這對兄妹間好像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回到香港後傅柱中性情大變,殺妻分屍之後離境赴美。他不顧一切地想重見 IVY,為此更是殘忍地虐殺了IVY的所有室友,然後宿命般地死在她面前。
走在香港新浪潮前沿的譚家明,大膽學習法國前衛導演戈達爾,充滿著大量魅惑的畫面場景和夢囈般的故事情節。人物處於畫面中間、正對著鏡頭,而一般港片處理二人對話都是正打反打,追求效率。講究人物站位的嚴謹構圖,四人相見的一場戲。一些意有所指的空曠背景,IVY和傅柱中後來出現時,身邊不會出現其他閑雜路人。帶有神秘寓意的藝術作品,幾場室內戲的場景尤為突出。這些另闢蹊徑的手法都是有跡可尋。《愛殺》走的是實驗路線,跟初出茅廬的張叔平大有關系。當時他沒啥名頭,在美術指導上卻功不可沒。多年後的今天看來,這一點依然相當突出。
譚家明還在《愛殺》里插入了許多帶有象徵意義的畫面,比如開頭IVY走向寸草不生的荒蕪沙漠,對准陌生都市的空鏡頭,中間坐過山車的天旋地暈,歡愛時彷彿走上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這些都跟兩個人的愛情建立起模糊曖昧的對等關系。照理影片把場景設置在香港並無不可,但選擇在美國發生,遂有了些不同意義。雖然舊金山華人族裔眾多,但與香港遠隔著大洋,還是有著無數不同。俗說漂泊的人們沒有根,缺乏存在感,IVY抓不住生命中的愛情,原因正在於此。
看《愛殺》,紅與藍兩種顏色的對比從頭到尾始終存在。色調上來說,紅與藍對應著暖與冷,同時對應著愛與殺的行為。再到片頭出字幕時的方式,林青霞名字打紅色,張國柱名字打藍色,直接說明了這兩個主線人物的性格特徵。後面的演職員人名也是一紅一藍,交替出現,很是新穎。
IVY(林青霞)熱情,感受著正常愛戀的悲喜;傅柱中(張國柱)憂郁,深陷於精神病症的疾苦。紅與藍的色彩,這無處不在的對比導致影片出現許多可以形成對應的東西:舊金山與香港、都市與荒漠。開頭自殺畫面帶來的沖擊,很快轉化為前面所說的強烈色彩對比,中間還蘊藏著可怕的情感力量。
譚家明很快加入一種色彩作為調和,那就是白色。以關鍵的舊金山重逢一段為例(結尾天台一段也可作為例證),IVY和傅柱中相遇。IVY身穿白色連衣裙,正要開車門鎖,一輛紅色的車。此前與路易表示內心擔憂時,她還身披紅色。傅柱中突然出現,一身白色。他們再次開車前行,黑夜降至。紅色的餐桌布,白色的背景,一個大大的、黑色的「纏」字。突然傅柱中獻出一枚婚戒,爆發出瘋狂的愛意,大表真心。情意尚在的IVY關切詢問,他卻露出陰冷駭人的眼神,面容扭曲。紅色的地板,藍色的打光。傅柱中講述著IVY想探知的事情,鎮靜地講起變態的虐殺細節,如同他之所以那樣做完全是被迫的。畏懼的IVY逃跑,又是一片藍色背景。紅、白、藍三者在這里反復出現,各不相同,適合做番分析筆記。
說了這么多優點和亮點,《愛殺》卻有著多數人認為的致命命門。它的故事經不起嚴格推敲,後半段完全是放任自流。在已成娛樂化的香港電影中,觀眾會在意人物行為動機的合理性,卻不會耗費更多時間在揣測導演的手法用意上。
帶著懸念、暗藏殺機的故事迅速展開,這一大半要歸功於開頭JOY血淋淋的決然割腕。JOY的自盡是純粹的:沒有愛,寧毋死。由副線人物JOY 帶出主線人物傅柱中,由妹妹及哥哥,也算尋常。兄妹倆的不協調關系,在突然見面的一場戲上暴露無遺。 JOY的佔有欲導致她排斥著哥哥的戀人IVY,但她失去了控制事態的可能,只有把好惡寫臉上。這個瀕臨死亡的灰色人物,也將故事導入一場驚世駭俗的無動機殺人事件,形成一道魔障。
傅柱中匪夷所思地完成一場屠戮,只因他是可憐的精神病患者(腦袋裡有聲音,要炸掉一樣)?他神經錯亂地尋求自我毀滅,只因跟JOY一樣的動機(沒有愛,寧毋死)?我能給出的答案就是這些設問。林青霞IVY對他避不可及,傅柱中卻要抓住一絲希望。千帆盡過,皆非心中所屬,只有在充滿形式感的自戕中終結一切。有人提出這執刀一刺的電光一瞬像極了《名劍》結尾。事實上我的疑問出現在倒地後的無頭屍體上,猛然嚇了一跳。後驚覺只是白色床單蒙頭,不由罵了聲干。這種跟導演直接較勁的暢快感,在今天的香港電影幾乎是見不著了。譚家明「有佳句卻無佳章」的光輝之處,也在於此。

⑺ 急求<<殺戮時刻>> 影評

很久很久以前,ALIEN非常喜歡北京電視台的《環球影視》(注一)欄目,每期必看,並且最為關注其中一個「top 10」的小單元,相反對於之後的什麼北美電影票房排行榜倒沒什麼興趣。顧名思義,這個單元就是評選十大什麼片十大什麼片的集合,其時作為一隻業余級別的狂熱影迷,對於各種媒介上的電影類排行榜它都是相當信任的。與這張帖子有關的是其中的一期「十大法庭片」,最終排在榜首的就是這部根據真實事件及同名原著改編,由Joel Schumacher(喬爾·舒馬赫)執導,Matthew McConaughey(馬修·麥可康納赫)、Kevin Spacey(凱文·斯派西)、Samuel Jackson(塞繆爾·傑克遜)、Sandra Bullock(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1997年美國暑期熱門影片「a time to kill」。並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幕後解說員的台詞中有這么一句:辯護律師最後那一段感人肺腑的演講甚至改變了美國憲法的第一(或第五吧,此處他記不太清了)修正案。不過奇怪的是,多年後她為此而反復查對了美聯邦憲法這兩條修正案的文本,卻並沒有找到任何一處有可能是由於那一段台詞或者這部電影而改變的痕跡。另外想想也不大可能,在美國要修改憲法,只有憲法修正案一條路可行,通過前面的一些案例大家都可以知道,這樣的途徑非常困難,它不僅要在國會的參、眾兩議院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還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由四分之三之上的州議會批准,你一部電影,無論在上世紀的某個夏天「熱」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好像也不大可能可以有如此重大的影響,難道說的只是州憲法?唉,由於手頭缺少這一個案件的具體資料,考證自然無從談起,在此暫且按下不表。

這的確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法律題材影片,探討了道德良知與司法公正之間的兩難抉擇。案情本身並不十分復雜,美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上,對於有色人種的歧視思想依然存在,因迫害黑人而臭名昭著的3K黨的殘余勢力仍然在四處秘密地進行活動,並隨時伺機死灰復燃。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這天鎮上突然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惡性刑事案件,兩個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白人青年男子綁架了一位年僅12歲的黑人小女孩,不僅用各種殘酷的、非常的刑罰加諸其身,還令人發指地對之施以輪奸,最後殘忍地將她從近十米高的橋上拋進下面的小溪中。這個小女孩最終盡管奇跡般地大難不死,卻已永遠地失去了作母親的能力。更為嚴重的是,在當地種族偏見依然根深蒂固的情況下,兩個嫌犯甚至很可能會被無罪釋放,或者只是判處十分輕微的刑罰!這是受害者的父親Carl Lee Hailey(Samuel Jackson飾)絕對無法接受的,於是最終他鋌而走險,在警察局長提嫌犯進入法庭之前,於眾人眼前用機槍射殺了兩人,並且「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警長也被子彈擊中腿部而導致終身殘疾……

應該說,案情的真實情況十分明朗,由於現場有多位直接目擊證人,因此應該並不會在法庭上出現控辯雙方各執一詞,將案情真相兩極分化的情況。Kevin Spacey詮釋的公訴人Rufus Buckley經驗豐富、手段老辣,不僅所挑選的陪審員中十有八九都帶有深刻的種族偏見,而且也准確地把握住了被告「濫用私刑」的犯罪事實來進行攻擊,而沒有在兩位死者究竟是否有罪這樣的次要問題上大做文章、白費力氣。因為眾所周知,無論一位嫌犯有多麼嚴重的罪行,任何集體或個人都無權擅自直接地剝奪其生命。美國聯邦憲法第5修正案對此有明文規定:(任何人)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生命、自由或財產;到了有「第二次制憲」之稱的第14條修正案中,又一次重申了這一規則(注二)。所以,兩名受害人是否「罪有應得」根本就無關緊要,重要的只是被告「濫用私刑」這一事實。

相比之下,被告一方雖然得到了許多新聞媒體以及民權組織的輿論支持,包括受傷的警長在內的大多數良知尚存的民眾也都對他表示理解和同情,但案件本身鐵的事實依然對他們極其不利。由Matthew扮演的男主角,辯護律師Jake Tyler Brigance幾乎是在以「義務勞動」的方式在努力工作,雖然並沒有像Gregory Peck(格里高利·派克)在「to kill a mockingbird」(《殺死一隻知更鳥》)中飾演的Atticash Finch律師那樣被當地人冠上「為黑鬼辯護」的帽子,但他的一位同樣在「義務勞動」的助手,主張廢除死刑的漂亮法學院實習生Ellen Roark(Sandra Bullock飾)卻遭到了當地3K黨殘余分子的攻擊險些喪命。在法庭上,試圖向陪審團證明被告在案發時精神失常,但卻被公訴人強有力的攻擊駁倒;雖然業已殘廢的警長在出庭作證時表明了自己對被告一方的理解和支持,但這依然遠遠不能改變陪審團對於此案的立場。最終,在作結案陳詞時,他只好孤注一擲,不再在被告是否的確濫用私刑這一個問題上做徒勞的掙扎,而是嘗試利用人們與生俱來的道德感與正義感來感化陪審團和法官。他用沉重、緩慢的語調來向陪審團描述兩名死者生前對被告幼女那慘無人道的滔天罪行,強調了判決罪名成立後將會出現的嚴重後果:3K黨從此死灰復燃,在此居住的黑人居民甚至所有的少數族裔從此再無立足之地,甚至有可能會引發一場大規模的群眾暴亂和集體破壞,更強調了早在1939年Frank Capra(弗蘭克·卡普拉)執導的經典政治題材諷刺劇「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中,James Stewart(詹姆斯·史都華)飾演的男主角Jefferson Smith所強調的一點:任何人,都不應該做出違背自己良心的判斷!

早在幾百年前,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在其所著的《倫理學》一書中,提出了「自然正義」的觀念,認為在政治正義中,既有自然的正義,也有法律的正義,前者與後者不同,它不是國家設計出來的,而是從自然中發現的,具有永恆性、普世性和至高性。他的思想到羅馬偉大的法律家Cicero那裡,就變成與理性融為一體的自然法的觀念:「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確的理性,它與自然和諧一致,它散播至所有的人,且恆古不變、萬世長存,它以其命令召喚人們履行義務,以其禁令約束人們為非做歹。……(這種法律)是一種永恆不變的法,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有效。」(注三)這樣一種自然正義以及自然法的觀念,幾百年來對於整個西方社會的法律制度體系都產生了極其巨大和深遠的影響,廣大民眾也普遍地在法治基礎上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國家制訂的法律,絕對不能夠違背一個正常人最為基本的良知和倫理道德!

二戰時期,為追捕國內的反法西斯進步人士,德國納粹政府出台了一條這樣的法律,規定執法人員在抓捕疑犯的過程中,如果嫌犯企圖逃跑,則「擁有不予警告直接射殺的權利」!二戰結束後,一位丈夫因此喪生的寡婦,在律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將當時開槍的那個蓋世太保告上了法庭,而他為自己辯護的最根本,也是最為有力的證據,就是當時的這條法律賦予了他這么做的權利。相信大家都明白,如果承認納粹政府在戰時所頒布的這條法律,那麼要將被告定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在休庭討論多天之後,法庭認定,戰時納粹政府所頒布的這條法律,違背了一個人最為基本的倫理道德和最根本的正義感,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人,都絕不會去執行這樣的「法律」!

人們常常為法律的鐵面無私而津津樂道,其實這也正是它的局限所在,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做到永遠盡善盡美,隨著時間、地點、人文環境的不斷變遷,原本看來完美無缺的條款就有可能「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鐵案如山」也可能變成「千古奇冤」,所以在面對每一個案件時,都應當根據其實際情況具體分析,來作出最為合體的判斷。

影片的結尾處,法庭中的情景觀眾已經無從得知,鏡頭轉向了法庭之外,3K黨徒身穿「傳統服裝」,高舉著「上帝是白人」之類的標語牌在不斷地向法庭施加壓力;因為不能進入法庭內進行報道,浩浩盪盪的新聞傳媒大軍也都在烈日之下苦苦等候。可以說,至此,這個案件已經發展成了半個政治案件,在美國,涉及少數族裔,特別是黑人的種族問題在一百多年以來都一直是最為敏感和脆弱的一顆定時炸彈,許多原本十分單純的法律問題,一旦涉及種族,就會變得空前復雜和棘手。這個案件也不例外,它牽掛著無數人包括電視機前一隻ALIEN(注四)的心。終於,法庭中跑出了一個黑人小女孩,她就是最開始時那個受盡了折磨的可憐少女。只見她臉上浮現出燦爛動人的微笑,手舞足蹈地向圍觀的人群高聲歡呼著:「他無罪!他無罪!」

他無罪!他無罪!

注一:准確地說是叫《聯想環球影視》,與《天士力佳片有約》一樣,但ALIEN依然不想在Internet上為其做廣告,所以都將那幾個字刪去;

注二:之所以重申,是因為《權利法案》主要來說是針對聯邦政府的,對州及地方政府缺乏約束力,所以在第14條修正案中明確了「任何一州」的限制范圍;

注三:以上一段引自《美國憲政歷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第3章:《美國憲法的英國普通法淵源》,任東來著,為適應上下文銜接ALIEN略有改動;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