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辛亥革命觀後感2000字

辛亥革命觀後感2000字

發布時間: 2021-02-27 04:26:43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3000字

翻開中國近代史,有個強烈的感覺是代溝特別明顯。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整整四代人,就是整整四派。洋務派與傳統派剛剛論戰,維新派又與洋務派論戰,才論戰了一代人,革命派又找維新派論戰。社會思潮如此激進,以至任何早慧者大一圈生肖後馬上就淪為落伍者。曾國藩如此,康有為如此,嚴復、章太炎還是如此。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卻未能破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天演論」。

這便是中國近代革命的復雜性。清朝只有經過逐步升級的變革來輪番沖擊,才能最後毀滅。鴉片戰爭以來,國家任人宰割,中國人當初極力求索的不會是如何推翻清朝,而是如何使國家富強,直到出了個孫中山,人們才知道「扶清」與「滅洋」是矛盾的,推翻清朝才是強國的必由之路。這才把斗爭矛頭對准清朝,這才醞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且,人們這時要推翻的不是一個普通的王朝,而是一個末代王朝,即一口氣要消滅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這個歷史任務重不重?這場革命該不該復雜呢?

公元1857年,在許多中國最敏銳的思想家尚未認識到清朝須滅亡的時候,歐洲一位偉大人物卻看清了歷史的路標。他說:「中國的南方人(指太平天國)在反對外國人的斗爭中所表現的那種狂熱態度本身,顯然表明他們已覺悟到古老的中國遇到極大的危險;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作垂死的掙扎,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這位偉人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逝世十六年後,清朝滅亡。繼之而起的中華民國,正是整個亞洲第一個試圖走向共和的國家。

為了埋葬清朝,孫中山和他的同仁不知准備了多少年,戰斗過多少次。他的哲學是「知難行易」。這是從百折不撓的革命生涯中總結的心裡話。難的是找不到方法,看不到捷徑。「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孫中山心裡特別著急。武昌起義前,他親自領導或策劃了十多次起義,除一次發生在湖南,其餘皆發生在兩廣或西南邊陲,對大陸腹地形不成足夠的震撼。哪裡才是清朝統治的薄弱地區呢?哪裡才是清政權的罅隙呢?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不如在清政府看家護院的正規軍中發展革命黨。辛亥年,曾是湖廣總督林則徐禁煙試驗地、太平軍湘軍必爭之地、張之洞辦洋務根據地的武漢三鎮部分正規軍終於起義,革命頓時「九省通衢」。

還有四點可以佐證辛亥革命之艱難。一是暗殺問題。暗殺一度被革命黨人奉為時髦的辦法,而使革命在換湯不換葯的時局裡自欺欺人。秋瑾即是因徐錫麟行刺安徽巡撫案而暴露的。後來,宋教仁、廖仲愷、楊杏佛、李公朴、聞一多均死於暗殺。暗殺他們的人,也自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二是烈士問題。辛亥革命中,有人戰斗而死(如林覺民),有人就義而死(如秋瑾),有人暗殺而死(如宋教仁),有人折磨而死(如鄒容),有人蹈海而死(如陳天華)……死的類型多,本身說明了革命之艱巨。陳天華「難酬蹈海亦英雄」,尤其繼承譚嗣同慷慨赴死的精神。中國古來都是屍諫帝王,這是屍諫民眾的開始。可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東扒西竊了,軍閥們誰沒有辜負譚嗣同、陳天華呢?革命陣營里變異的軍閥、建設陣營里變質的腐敗分子,其本質都是烈士的叛徒!

三是軍閥問題。辛亥革命得以階段性勝利的一大因素,固然是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身在海外抓錢袋子,面向國內抓筆桿子,從而部分的喚醒民眾,還有個更大的因素,向清朝繼八旗軍而起的最後衛戍勁旅——新軍,抓腦瓜子,抓槍桿子,使堡壘從內部攻破!然而相應的代價就是,由於軍隊不是創造性重建的,而脫胎於權力分化的舊陣營,則必然走向軍權失控、軍閥混戰,綿延二十年之久。

四是政黨問題。孫中山已經意識到,要使革命不變質,必須組建真正意義上的政黨。唯有政黨,才可以把先進分子的雄才大略轉化為步調一致的集體意志,以清理辛亥革命後給全中國留下的軍閥混戰的垃圾。可如何阻止黑影爬上黨內高位呢? 1925年12月24日,接孫中山班的年輕人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余邇來行動,已近於軍閥,尚能負革命之責耶?」蔣介石止不住自己的「行動」,他利用國民黨,利用軍閥混戰,獲得了最高權力。約二十年後,周恩來在國統區評蔣介石說:「全國的矛盾沖突愈大,他的權力愈大。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他會成為一個失敗者。」周恩來說對了。

辛亥革命派再一次陷入了歷史的二律背反。幸而,這次他們不是像前人那樣整體過時,而是明顯地分化。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真諦在於民主:民族主義打破少數滿洲貴族之專制;民權主義打破少數帝王官僚之專制;民生主義打破少數富翁闊佬之專制。面對中國由農業自足社會向商業交互社會轉型,面對是地主、資本家還是民眾將主宰中國的政權和財富,反革命的一方借機聚斂出「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與大小資本家一鼻孔出氣;革命的一方則將民生史觀向唯物史觀靠攏,將三民主義導向了旭日東升的新民主主義。

歷史地看,辛亥革命仍是一場半推半就的革命,半推半封建社會,半就半殖民地社會。繼清朝而起的民國,也就並未因辛亥革命的短促勝利而真正地走向共和,辛亥革命也就未能完成其「份內之事」。即使如此,孫中山等不及了,他盡早給辛亥革命派下達了「超負荷」的新指令:共同富裕。孫中山說,他的民生史觀「非反對資本,反對資本家耳」,明確指示了富民的方向。然而,連辛亥革命的「份內之事」都完不成,孫中山哪有歷史條件去履行「超負荷」的使命呢?他抱憾逝世了。宋慶齡,先生的夫人,緊緊注視著他的身後事,緊緊維護著他的指向,就像對他的愛那麼終生不渝。她倡導革命的一方共赴新民主主義的抉擇,為辛亥革命先驅們盡量減少了遺憾。

Ⅱ 求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1500字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是由電視劇轉過來的。我看這一部電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師讓我們在國慶回假期看一答部愛國電影並寫觀後感,爸爸媽媽也讓我了解一點中國歷史,所以我看了這部片。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新世紀電影城觀看了辛亥革命這一部愛國電影。剛剛進了新世紀電影城的六號放映廳,電影就已經開始放映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 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盪盪,不可阻擋!
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所以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將來為祖國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Ⅲ 求 電影《辛亥革命》的觀後感,要求2000到3000字!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作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前的中國曾經是大國、強國,但是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扎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巨的困難:擺脫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脫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巨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著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我們重視辛亥革命,是因為盡管1911年的革命有著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後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但都不能成功,說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

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脫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群眾,使他們創造奇跡。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中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

辛亥革命吸納了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他們獻身革命,同時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斷修正改變積貧積弱中國的想法。孫中山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與當時的志士仁人們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奪取革命果實而導致封建復辟,日本軍國主義提出企圖獨佔中國的「二十一條」加劇了中國主權淪喪。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黨人陷於苦悶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新的世界觀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人重新考慮中國的問題,科學地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認識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自覺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喚起人民,並將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終於使復興的理想得以實現,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巨變。

百年後的人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辛亥百年後的今天,社會上流行著一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為「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於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或者認為革命的設計「超越了中國的國情」,「搞君主立憲會更好些,政治局面會更穩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進主義思想的產物」,還是避免為好。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歡迎以溫和的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對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的人生經歷整體考察後即可看出: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但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並沒有開明到可以以和平請願的手段而推動立憲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了被認為是「激進」的革命道路,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步 平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長)

Ⅳ 求一篇辛亥革命視頻的觀後感!需要2000字!

《辛亥革命》觀後感以前,辛亥革命這個名詞總是在歷史書中看到或是在新聞中聽到。至於對它的了解也只是從歷史老師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這個名詞在我腦中很平面,沒有立體、鮮活的感覺。但是《辛亥革命》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電影,它兼顧藝術欣賞性和歷史的客觀性鮮活的展現了辛亥革命這段歷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孫中山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回顧歷史,1911年前後,那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政權搖搖欲墜,人民深受壓迫。革命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是改變命運,更好的生活;對於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來說是歷史賦予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他們要為天下人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 《黃花崗烈士序》中寫道:「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而含悲,風雲因而變色。」林覺民、方聲洞、喻培倫等七十二烈士為了革命一個一個倒下,我不禁想問:為什麼要革命呢?犧牲了那麼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進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對革命者的選擇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其實,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也不想這樣。只是1911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說是要讓大清帝國變成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朝廷在組織內閣的時候過半數都是皇族和滿人。讓人看不到一點兒清政府推行憲政的誠意。所以孫中山等人要革命。只有革命才能改變命運,才能為天下人謀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孫中山為什麼要將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使得他復辟帝制,竊取革命果實。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為孫中山希望中華民國這個共和體制的政體可以完整,所以他承諾將臨時大總統之位讓給令清帝退位的人。雖然說孫中山不該讓位於一個滿腦子封建思想的軍閥,但看了《辛亥革命》之後,我理解了孫中山此舉的無奈。但孫中山這樣做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的生活境遇,但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此後發生的兩次帝制復辟都沒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湯湯,不可阻擋,順其者昌,逆其者亡。

Ⅳ 跪求辛亥革命觀後感,2500字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作為21世紀的中國人,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很難說有完全徹底的。所謂徹底,只能說是基本徹底。自沉階級革命成功的結果足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剝削制度的更替,並不需要新舊完全徹底決裂,他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協、融合、並存。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貴族頭銜,此即革命不徹底的明顯例子。
辛亥革命作為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其成就遠遜於西歐、北美的資產階級革命,但在徹底鏟除封建帝制這一點上,遠勝於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不僅趕跑了清朝皇帝,還是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從此永絕。從民元到民六,其間雖經袁世凱帝制自為、張勛復辟,但只不過是兩場短暫的鬧劇,並沒有使民國中斷,更沒有像法蘭西那樣出現兩次帝國、三次共和國的波折。所以說,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歡迎以溫和的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對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的人生經歷整體考察後即可看出: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但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並沒有開明到可以以和平請願的手段而推動立憲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了被認為是「激進」的革命道路,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Ⅵ 辛亥革命觀後感800字急用。。。。

紀錄片《辛亥革命》觀後感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作為21世紀的中國人,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很難說有完全徹底的。所謂徹底,只能說是基本徹底。自沉階級革命成功的結果足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剝削制度的更替,並不需要新舊完全徹底決裂,他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協、融合、並存。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貴族頭銜,此即革命不徹底的明顯例子。
辛亥革命作為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其成就遠遜於西歐、北美的資產階級革命,但在徹底鏟除封建帝制這一點上,遠勝於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不僅趕跑了清朝皇帝,還是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從此永絕。從民元到民六,其間雖經袁世凱帝制自為、張勛復辟,但只不過是兩場短暫的鬧劇,並沒有使民國中斷,更沒有像法蘭西那樣出現兩次帝國、三次共和國的波折。所以說,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歡迎以溫和的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對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的人生經歷整體考察後即可看出: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但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並沒有開明到可以以和平請願的手段而推動立憲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了被認為是「激進」的革命道路,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Ⅶ 關於 辛亥革命 的感想 (2000字左右) 要求見解獨特,不要人雲亦雲.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辛亥革命作為一場近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引人關注的事件,讓人不得不有所感觸.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場相對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來,是成功的革命事件,這為以後的新文化運動、對國民性進行改造的思想觀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義、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都創造了較寬松的社會環境,是對舊有的社會體制的改觀,是對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壓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國人帶來了一點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詬病的,辛亥革命是場不徹底的革命,對舊有的社會提出病症,卻沒有好的葯方來治癒,對舊有的社會批判改造不徹底,新社會的思路不清晰、觀念不明確,沒呈現出良好的一貫性、完整性、規范性,這從孫中山被憲政議會選為大總統不久,就在袁世凱恫嚇加利誘的威脅中竊取了革命果實可以作證。雖然領導辛亥革命的國民黨也有綱領目標,但它政治適應性差和社會基礎不牢固,導致了它的失敗,以至於隨後提出的新三民主義,也無法挽回其政治命運的毀滅走勢。歷史註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的新中國建立這段時期是新舊交替的時期,不是決定歷史局面的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表現尤其與眾不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在吸取了歷史教訓,當然也有辛亥革命以來的教訓,對舊有的社會進行徹底的改造,並實施了新的措施,並取得了根本性的效果。不是簡單的由『槍桿里出政權』里逐步在軍隊基層建立起黨的組織,取得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進一步取得政治的領導權,更是發動經濟領域的土地革命,和發動群眾的社會運動。這三點就是毛澤東提出的三大路線,前一點是主線、重點,這和辛亥革命一樣,始終是決定中國政治命運走向的關鍵,社會進程也是主要圍繞政治斗爭進行,矛盾體現在政治上非常激烈,生死存亡,休戚相關。後二點是要說的。土地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不僅涉及經濟,更是設計政治、社會,也是辛亥革命不徹底、沒涉及的要害。發動群眾也不僅是幫助解決生活困難、促進生產發展,更是響應人的心聲、渴望,提高人的覺悟、文化的一項公共事業活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社會人權的一種體現,其意義可想而知,要有多大就有多大。而發動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在這三方面,要不是沒做,要不做了沒做好做到,要不做到做好是只有少數個人受益,沒有根本性的社會效果。相比較來,共產黨做了,還做得好,效果都是徹底地有效果。把最決定的事情做成和實現了,哪怕是從窮鄉僻壤里的山溝里走出來的,也能打敗有美援,有軍事優勢,受到國際認可的現政權。
繼續說的話,就是建國初期共產黨還在做和這三大事情有關聯的事情,土地革命徹底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實行人民民主專政,這些都讓建國沒幾年的中國就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尤其是行使國家職能的政府、突出共產黨地位的黨委、代表各民族、各階層、各領域的人大制度以及一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因為有廣泛的代表意義和極大的參與熱情,完全彌補了這種四足鼎立的先天嚴重不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忽略這種不足的存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這和辛亥革命初期的政治的脆弱和不成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這點來看,也可以說建國後還是在沿著解決辛亥革命以來諸多社會發展問題道路上前行,只不過社會發展的軌跡在變化中,側重點和形式都有所改變。經濟作為社會進程的主旋律更加突出了,當老革命遇到新問題,舊經驗也沒法解決時,人民公社、農業學大寨、大躍進失效後,自我懷疑湧上心頭,又開始懷戀老路,『三反』『五類』等政治運動抬頭,又受到三年困難的刺激,越發暈頭轉向,不知路在何方,盡管探索還在,可終究發生了不該發生的文化大革命,社會發展進程停滯的同時還有破壞。反思的辦法是,以前做得對、做得好、做成功的因為還是不徹底,還得做下去;沒做對的、沒做好的、做得不成功的,那就到有經驗的國外去取經,不受政治意識的限制。經過撥亂反正後,改革開放有了最初的思路。經濟作為主戰場,成為先鋒、先頭部隊,走在前面,土地革命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代替,企業工資分配有獎金了,原則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改革開放三十年後,成果豐碩,溫飽已經解決,小康有所期盼,在生存以外的訴求開始不斷高漲,社會進程的主幹道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掃除一切心理束縛、精神枷鎖、思想包袱,提倡自覺、自主、自尊、自信、自強的中國特色的民主意識在萌芽中茁壯成長。今天,嚴格地說,仍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使命當中,辛亥革命以來所賦予的歷史任務還未完成,新型的現代化社會局面仍有待實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還應該作為勉勵,來激發動力和奮勁,鞭策成方向和目標。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