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
㈠ 肖申克的救贖定位效應800字左右
讀後感之家:《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字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會來救你。
——題記
我不是一個影迷,但對《肖申克的救贖》卻近似瘋狂般的迷戀,那是故事背後精神的洗禮。
影片講述了一個被誣陷謀殺自己妻子與其情夫的銀行家安迪被終身監禁在肖申克監獄里,他非凡的氣質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並逐漸與他結為好朋友。安迪總是以一種沉默冷靜的方式全力維護自己作為正常人應該擁有的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以他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卒們安全的逃稅,幫典獄長洗黑錢,以此來換取他們對囚犯、對自己輕微的寬松。他為爭取獄內圖書的擴建不厭其煩的給州長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後來,他從一個新來的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殺的真相後便向典獄長申訴,然而典獄長不但拒絕了他的要求,甚至暗中殺了那個知情人,只為了留住安迪,滿足他對金錢無休止的貪欲。安迪最終走上了一條自救的道路——天時地利,安迪成功的穿過自己十九年挖成的秘密通道來到自己嚮往的世界。
希望只會給予那些心懷希望的人,安迪說過:「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他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告訴我們:人生終有兩件最重要的是,它們可以在我們最難熬無助時支撐我們堅強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來到大學,常會有迷茫,有時看到身邊同學瀟灑的生活著,每天睡到自然醒,隨意上課,隨意玩耍,沒有對自己的約束。而自己雖然嚴於律己,每天在為自己的目標奮斗,卻沒有成就感。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從安迪的故事中,堅定自己的夢想。這就是我沉迷此影片的原因,它帶給我的,是心靈的震撼和啟迪。
人生並非平坦,社會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環境的差異,縱不能成為放棄希望、放棄信念的借口。起點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變它。有些鳥兒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㈡ 跪求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一篇,要求800字 從心理學角度去寫~~『跪求
每個人都曾經有過期待,但每個人也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變得習慣。當習慣了,究竟是改變還是不改變?
被冤入獄的銀行家安迪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19年後終於逃離了「肖申克監獄」,也逃離了這個有形建築中的「無形體制」——《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從1994年流傳至今的影片,依然讓人回味。
影片並沒有告訴人們答案,但在影片中,有人在改變,也有人在習慣。不能說哪種就是最好的選擇,只是不同的人做出的不同選擇。影片中的「肖申克監獄」隱喻著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對於在監獄里呆了50年的老托馬斯來說,改變意味著毀滅;但對於年輕而富於激情的安迪來說,改變則是一種救贖。
習慣這個東西,對於已經習慣的人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尚存一絲改變信念的人來說,似乎有些「可怕」。因為這個時候,要面對的「敵人」就是自己。外界的壓力是強加的,可以接受或者不接受,但是習慣,卻已滲透到自己身體甚至骨子裡。如果要改變習慣,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對於芸芸眾生,這是何其艱難的一件事。
習慣意味著熟悉、意味著安全、意味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但也意味著重復、意味著枯燥、意味著缺乏創新、意味著缺少激情……習慣無所謂好與壞,只是在於人們的需求。對於需要安全的人來說,習慣就是「天使」;對於需要激情的人來說,習慣就是「魔鬼」。而天使與魔鬼,往往只存在於一念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斯蒂芬•金這位懸疑大師也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只是在於自己怎麼去做。不管結果怎麼樣,這個過程很重要。
當然,如果安迪逃跑失敗,一切又會像從前一樣,等待他的或許是更為殘酷的懲罰。但是,如果沒有嘗試,又有誰會知道還有另外一種生活呢?
因此,習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習慣了「習慣」。或許正如影片台詞所說的:「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㈢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
讀後感之家:《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字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會來救你。
——題記
我不是一個影迷,但對《肖申克的救贖》卻近似瘋狂般的迷戀,那是故事背後精神的洗禮。
影片講述了一個被誣陷謀殺自己妻子與其情夫的銀行家安迪被終身監禁在肖申克監獄里,他非凡的氣質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並逐漸與他結為好朋友。安迪總是以一種沉默冷靜的方式全力維護自己作為正常人應該擁有的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以他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卒們安全的逃稅,幫典獄長洗黑錢,以此來換取他們對囚犯、對自己輕微的寬松。他為爭取獄內圖書的擴建不厭其煩的給州長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後來,他從一個新來的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殺的真相後便向典獄長申訴,然而典獄長不但拒絕了他的要求,甚至暗中殺了那個知情人,只為了留住安迪,滿足他對金錢無休止的貪欲。安迪最終走上了一條自救的道路——天時地利,安迪成功的穿過自己十九年挖成的秘密通道來到自己嚮往的世界。
希望只會給予那些心懷希望的人,安迪說過:「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他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告訴我們:人生終有兩件最重要的是,它們可以在我們最難熬無助時支撐我們堅強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來到大學,常會有迷茫,有時看到身邊同學瀟灑的生活著,每天睡到自然醒,隨意上課,隨意玩耍,沒有對自己的約束。而自己雖然嚴於律己,每天在為自己的目標奮斗,卻沒有成就感。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從安迪的故事中,堅定自己的夢想。這就是我沉迷此影片的原因,它帶給我的,是心靈的震撼和啟迪。
人生並非平坦,社會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環境的差異,縱不能成為放棄希望、放棄信念的借口。起點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變它。有些鳥兒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摘自讀後感之家》
㈣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字,,
自由。不僅僅是身體的自由,還包括精神上的自由。安迪為獄友們爭取來了冰鎮啤酒,自己卻不喝,只是躺在屋頂上沉思微笑。有人認為這段是安迪在自我實現,自我滿足,說得好像安迪在精神自慰,我認為這段表達的是安迪渴望精神的自由,雖然他是犯人,他有許多行動上的限制,但是他拒絕心靈上的被監禁,他尋求一切可以釋放自己心靈的機會。當安迪不顧一切在監獄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時,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怒,沐浴著我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陽光。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凈無比。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尤其是瑞德看安迪的信和最後的敘述,那最後的排比,實在是太棒了,那麼自然平實,卻又那樣的鼓舞人心,突然,我感到擁有自由是多麼美好而幸福的事,我甚至不需要其他,只要給我一個背包,一張單程車票,一個人踏上那未知的前途。我們是如此幸福,因為我們能自己行走,自己抉擇,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歌唱,自由的自由著。這樣的我們是不應該煩惱的,因為擁有人生最寶貴的東西,自由,路就在腳下,無論平坦還是崎嶇,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向生活的目標前進。
最後,就是友誼。影片中沒有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有的就是監獄中男人的友誼。安迪和瑞德的那種友誼置放在高牆之下,似乎比我們紛繁俗世中的友情來得更加純粹和干凈。他們都是內斂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想這也預示著這部電影並不比其他的好萊塢電影以悲劇結束,而是以安迪和瑞德兩個人在外面世界的重遇而結束。
影片的結尾:湛藍的天空下是蔚藍的廣闊的大海,沙灘邊是一條小船,兩個老朋友終於在陽光明媚的海濱相逢,彼此都很愉悅地相互微笑著„„
當我們在絕望的谷底,上帝在哪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一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周圍的環境而活還是為了自己而活。
㈤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要1000字左右啊...
該片我是在看過越獄之後才看到的,一直都沒找到好的機會來靜下來看,曾聽說該片乃男人必看之50部電影之一,看過之後,不然。其實應該是人生必看的50部電影之一!
觀影過程中無不驚嘆導演,編劇的才華,每個細小物件無不透出導演縝密的心思,聖經,小釘錘,老布的烏鴉,麗塔·海華絲的海報,監獄長辦公室懸掛的聖經等等。瑞德的旁白更是使得該片增色不少,每一句都發人深思。更有人說安迪不是人了,他所具有的冷靜,智慧,堅持,才華,勇氣已經超出了一個完人所該具有的,有雲:人無完人,安迪真不是一個人了么,按我看來,他真不是人,他在我心中已經成為信念的代名詞。
電影的梗概我不再多說,談談我留意到的幾個細節。
「另類」的安迪。入獄後的第一個晚上,那個被獄警打死的胖子,第二天早上別人都在談論誰輸誰贏的時候,安迪很另類的在詢問那個人的名字,其實他與其他人不同,正如之後他所說的「我是無辜的」,瑞德也跟著開玩笑的說「在這的人都是無辜的」,其實最後安迪知道也知道了他自己是無辜的。他是個「另類」,至少在肖申克監獄裡面。
老布和他的烏鴉。其實我覺得這是導演很著重想表達的地方,老布和安迪不同,可以說是截然相反,老布在監獄里四十多年了,可以說他已經完全屬於了肖申克,甚至在同意他出獄之前,他還把刀架在獄友的頸上,其實就我看來,釋放老布對於他而言是一件殘酷的事,就正如老布釋放他的烏鴉一樣,即使電影沒有說到我們也可以想見,那隻烏鴉是活不久的!而老布在暫住的旅店裡自殺了,其實看到這里真的不會難過,看到老不得留言了么,老布到此一游,真的這是解脫,是種能讓老布逃離的方法,看到這應該感到欣慰,老布釋然了。
麗塔·海華絲的海報。這張我們一直看見,一直遮住了真相的東西。
末日審判。掛在獄長保險箱上的那幅畫叫做末日審判,多諷刺的名字啊,最後獄長正是由於這裡面的東西得到了真正的「末日審判」。
《費加羅的婚禮》。感動於每個人都在專注聆聽的神情,音樂穿透了監獄的高牆,那是一種撼動人心的力量。
唯美的鏡頭。也許很多人對於片尾那個海邊唯美的鏡頭記憶猶新,那個鏡頭本來是剪輯掉得,但是由於種種努力留了下來,導演也許不想落入大團圓結局的俗套,但是我確信沒了這個鏡頭的話,很多人都會黯然神傷,至少會感到失落,不論是什麼原因我很感謝能留下來這個畫面。
...
信念!
這個詞沒有出現在影片里的任何一句話裡面,但是觀影過程中我置身其中一直就被這樣一股子力量所震撼著。面對同性戀「三姐妹」的百般糾纏,面對監獄里的非人待遇他不屈隱忍著;為獲得獄友的友誼,博得獄警和獄長的信任,他不斷堅持著;修建監獄圖書館,幫助獄友們通過成人考試,他不懈努力著...
被戲稱為600年才能挖通的地道,他只用了不到20年,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爬過骯臟的下水道,他終於逃出去了,他知道自己是無辜的,他的信念使他充滿希望,是盞不滅的燈,一直照耀著他。
在這個信仰匱乏的年代,也許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崇拜什麼,隨著年紀漸長,我們的信仰也越來越少,甚至失去信仰,不過《肖申克的救贖》卻給我帶來了一種信仰的力量!
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左右
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寫些什麼,也許是折服於主人公安迪的聰慧,也許是感慨於他的堅持,也許僅僅是想寫些什麼而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不管是哪種理由有一點卻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確打動了我。
電影中一共出現兩派人物:以安迪為代表的囚犯和以諾頓為代表的掌權派。兩者有利益的交疊也有地位角色的沖突。拋開其他因素不說僅從兩派代表人物自身特點來說,就存在很強的可比性。
首先從安迪的個人品質來說,在許多方面他的行為都堪稱典範:無論是剛入獄時面對不公的命運時候的理智,還是和獄警哈德利打交道時的冷靜,不管是遭遇姐妹花騷擾時的勇敢的反抗,還是為達目的堅持不懈的那種自信……不可否認他所作的一切極其平常,但正是彼時彼刻的這種從容豁達真地打動了我。設身處地的考慮他所面對的一切,我不敢說我能做得和他一樣好。他為目標而痴狂,為理想而奮斗,用執著的奮斗續寫了一首不屈的歌。
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好品質也不可否認,他作為故事的講述者,安迪的朋友,一個在監獄里能夠得到違禁品的善良的人。如果不考慮他的個人歷史(謀殺犯),不考慮他所處的具體環境(監獄),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和善的老人。兩個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純朴,善良。
說起掌權派的代表人物:獄警哈德利和典獄長諾頓。前者象徵冷漠,暴力,和絕對的服從。是統治者的冷血工具。後者象徵貪婪,自私,和殘暴。是邪惡的化身。地位的相對優越讓他們習慣於用武力壓制一切,掌握一切。
從安迪入獄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權都已不復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對的是所有的不公正:遭受沒有理由的責打,吃掉難以下咽的飯菜,進行簡單的重復的洗衣工作,體會單調乏味足以讓人窒息的禁閉……
掌權者披著一幅仁慈的偽裝,卻肆意的踐踏著囚犯的一切。
囚犯因為獲罪而入獄,卻表現出善良的本性,掌權者身為官吏卻毫無憐憫之心,強烈的對比讓人不得不對當時的現實反思。也許影片正是想通過這樣的地位的沖突和角色行為的沖突來對現實社會進行強烈批判。我記得安迪的一句台詞:「我在外邊心直口快做一個正直的人,而在裡面我卻不得不做一個壞蛋。」這句台詞不僅是主人公對現實強烈不滿的表現,更是對現實無情的諷刺。
也許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也許監獄的確如此真實,也許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正在重復著這種不公。但所有的一切僅僅只存在於假設之中,現實的所有也因為假設的存在而把真相隱藏。只給我們一個「或許是真」的假象,讓我們猜測,讓我們想像讓我們體會那更深層的含義……
㈦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人教班周祥
學號:08429144
國慶假期,利用晚間的時間,認認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贖》看了一遍。這部拍攝在十幾年前的美國電影給我的感受遠遠的超過了我的預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豐富,也更能明白許多非直觀性的電影內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開始學著去懂得「希望與生活」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融洽在一起的這組關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認為這只是一場悲劇,一次冤案,一次花費了一生的代價,用去了未來無數可能的機會的莫須有的「救贖」。當看到那個知曉真相的年輕罪犯出現,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實際,聯想到瑞德說的整個監獄除了他之外都是無罪的類似於玩笑話的時候,我想這實在是一場開的有點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認為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代價最大的一次「救贖」——用時間,用著可能創造無數未知的未來的時間去救贖,去贖罪。無論是從影片本身,還是以我個人的閱歷,用盡自由與未來為代價,我想,我是承擔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從一個高高在上的銀行家,到一個完全沒有自由的囚犯,開始我猜想或許是瑞德說的體制問題,他被誣陷為殺妻,被判處無期。一個前途無限的身份,轉眼到了暗無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與瑞德的也是不謀而合的——他一定會是最難承受監獄第一晚的那一個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看上去體質弱些,更主要的是因為身份的變化太大。然而,瑞德輸了,我也輸了,輸的很徹底。他不僅不是最初的那個,而且似乎他反而成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個,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個。起初,我是很難知曉他的希望,他的精神來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漸進行,直到結局慢慢到來。
十年,二十年,以我現在的年齡也僅僅是經歷過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認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給了一個紅章,一個瑞德申請假釋駁回的紅章。不知道來自何方的勇氣,不知道從哪裡到來的希望:刻棋子,教「學生」,辦圖書館,幫忙洗黑錢,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時間堅持挖出了一條瑞德認為需要六百年時間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壓力」,「時間」,這是安迪認為堅持挖的最關鍵的東西,他也確實如此過。這在影片臨近結尾時通過瑞德點出的生存根本,這影響著同一間房內瑞德與布克斯不同歸宿的關鍵,這被安迪說成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的哲理成為了表面的點睛處。
在這部時長達二個小時的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當然不止幾個,而是特別豐富的。而最後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過主要是安迪,瑞德,與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標,理想來講,他們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卻也都給了我很深的感悟與觸動。
很多的時候,我是不怎麼愛看電影的,因為我覺得電影讓人不像人了。幾十年的光陰,在電影里,只是兩個多小時而已,每一個十年只是換來了一個紅章。我其實是害怕這種生活的。而也正是這兩個小時,這些略微的苦難讓我都不怎麼願意堅持下去,何況安迪他們面對的是真實的二十年。沒有自由,掩蓋著希望,前方彷彿沒有多少的盼頭,我很難想像這種比貧窮,挫折更深沉的東西。
典獄長對安迪說,讀《聖經》能獲得救贖,信上帝能獲得庇護。然而罪人還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實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說他多麼偉大,一定要辯稱上帝多麼萬能,倒不如去實實在在感謝一個人,感謝一個真實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這個運輸車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帶來的那把小錘子,或許故事是需要改寫的。正如結尾處安迪迎著閃電用石頭砸出那個洞,錘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裡砸出了這么一個洞,一個關於希望的洞罷了。
看完全集,我才開始懂得二十年並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監獄里呆著的時間。以他向州議會申請圖書館資金的毅力,若是他用來辯解自己,或者說用來說明自己的無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沒有,他沒有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後才慢慢的開始明了:他是為了對妻子贖罪,一次他認為需要的,一場用盡他的青春與未來的對愛的救贖。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獄長的不是那個洗黑錢的典獄長,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頓的那顆橡樹下面。僅在開篇的時候驚鴻一現的安迪的妻子,其實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贖的對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與未來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遲來的愛,贖的是一世難以再來的情。二十年後,當安迪認為他會結束這種一定空間救贖的時候,他還是要囑托他的朋友——瑞德,去當年他與妻子歡樂的故地看看。也或許,瑞德在那裡才獲得的自由才是本應該屬於安迪自己要獲得的自由。
全集看完,不免有著一些遺憾。盡管安迪一直在救贖,但是最後關頭他畢竟還是逃避了。他自己沒有勇氣守著橡樹,沒有勇氣在當年的家呆著,帶著因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發,他也只是選擇了去到那個沒有「回憶」的太平洋海邊。或許有人會說他還是囑託了瑞德去了啊,但是畢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實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靈魂。最終的救贖也是通過他,通過最後瑞德與安迪的見面才完成的。但是現實呢?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靈魂與肉體分離,做到在心靈深處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夠有幾個人呢?
在觀看影評的時候我才發現,最後安迪與瑞德的相會是製片人加上去的,而不是小說原著中就有的。而恰恰是這加上去的神來之筆,為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環與永恆的魅力。
人的一輩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獄長」肯定是會有的。但是這種來自自己的心底,來自靈魂,來自愛的救贖又會有多少呢?從這個角度能講,其實安迪是幸福的。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一部美國電影能引起這么多非美國這個國家,這個種族的人群的共鳴的原因之一吧。畢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個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歡的石頭一樣:每一顆都不盡相同,每一顆又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贖的不僅是二十年,而其實應該是一種心靈,一種靈魂,一種很難言明卻又實實在在的永恆。壓力與時間,給安迪的不僅不是枷鎖,很大程度上,它們其實正是給了他一種不朽與輝煌。
原本,我是認為生命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沒有什麼會成為誰的唯一與永恆。但是我錯了,我錯了太離譜,也錯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盡我們的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間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電影的最後,當兩個在囹圄之中呆了幾十年的人擁抱到了一起,當他們還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時候,這個時間點不知道我們是該為他們慶幸還是悲哀......
不管這電影還有什麼偉大之處,也不管多少的影評家會如何從所謂的專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評,我只想說,在這個時刻,我是願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給安迪,給安迪的妻子,給有愛,能愛與被愛著的一切生命。用對待上帝的虔誠為他們由衷的喝彩。
有愛,有一切!
有愛,人人都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