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藉觀後感
『壹』 鄧稼先觀後感
永遠的鞭策——觀電影《鄧稼先》所感(2011-10-17 21:37:55)轉載▼標簽: 鄧稼先觀後感教育
鄧稼先,一個舉世聞名、婦孺皆知的名字,一位值得我們永遠敬仰、悼念、學習的偉大物理學家。
懷揣著崇敬,夾雜著些許好奇,觀看了電影《鄧稼先》。
電影以倒敘的形式從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問鄧稼先是否願意參加國家放一個「大炮仗」的工作開始,為我們再現了鄧稼先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祖國無私奉獻,直至生命耗盡的二十八年。
電影給了我很多的感動,其中一些片段更是讓我記憶深刻,感觸頗多。
當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問他是否願意參加國家的一個需要嚴格保密、從此隱姓埋名的「大炮仗」計劃時,他沒有任何的猶豫,而是激動地說:國家終於要搞自己的核武器了!他這是時刻盼望著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啊!所以當問到他時,才會感到激動而沒有絲毫猶豫。
當然激動過後也有幾分憂慮,從此自己就不能照顧家裡,不能陪在家人身邊了。或許是心中愧疚吧,當女兒要求他帶她去動物園看老虎時,他卻答成去看老鼠。好笑嗎?一點都不,為國舍家是大義,但人之常情總不免惦記家人。捫心自問,換成是我們,要我們為大家作出如此大的犧牲,我們能毫不猶豫的答應嗎?他並不是不顧家,只是為了大家,只能舍小家!
回到工作中,國家下決心造原子彈了,但有的卻只是從蘇聯緊急抽調回來的留學生,以及從國內高等院校中找的一批學生和將軍口中的鈾濃縮工廠、原子彈裝配廠、核試驗基地。
如何開始?先得把這批學生帶成核專家。俗語有雲:說得容易,實際實行談何容易。但鄧稼先愣是毫無怨言地接下了這個困難重重的任務。
從此,他從家人和世人的視野中徹底消失,撲身於原子彈的研製。穿梭於研究所與實驗場之間。領導大家設計,親自下到實驗基地,檢查實驗的進行,觀察實驗。面對本該有的蘇聯援助,最後卻沒有,他毫不懈氣,帶領大家一點一點地摸索,不屈不撓。甚至於在一次實驗發生了問題時,不顧危險親自去檢查,看到殘片時他毫不猶豫的撿了起來。確認問題後才反應過來,這是帶有核輻射的極度危險品,慌忙地扔掉。慌忙很正常,捨身為國,真的毫無懼怕?說不怕,肯定不現實。人有著求生的本能。不過是在另一種堅定信念支撐下即使有著這樣的畏懼仍能勇往直前罷了。英雄也是人,不是神!
為了祖國,隱姓埋名,在艱苦的條件下默默奉獻著。但在動盪的文化大革命中,仍沒能倖免。一回到北京,見到同事在被批鬥,他上前解圍。同行的人無奈的告訴他,快回家看看,你家也被抄了。匆忙回到家,看著一片狼藉的家,以及坐在家中憔悴的妻子。他開玩笑說,還以為走錯門了。言語中多是無奈,卻仍無甚怨言。甚至於後來因為一次實驗的失敗,集體被要求反思莫須有問題、錯誤,遭受無仁道的對待。危急時刻,所幸同窗好友楊振寧回國,要求見他,才得以回北京避過一劫。如此情景,不免讓人覺得心酸,一個大物理學家,卻不得不以如此方式才得以逃過一劫。或許這也就是文革的無理所在了吧。旁人亦覺心酸,他作為當事人卻硬生生地給忍下來了,支撐他的無疑是那顆火熱的「中國心」,那份濃濃的愛國情。
回到北京見到同窗好友楊振寧,同窗問到這些年在幹嘛,卻只能以「家還在北京」搪塞。好友說起留學時的趣事,鄧稼先卻已難以記起了。對於好友的問題,在政治條件下,不能回答,卻又不能不答,最後只能艱難地含糊其辭。好友不停地製造話題,卻仍無話可說。小心翼翼地應付自己的好友,換誰都不會覺得好受。好友給他帶來一張田園唱片,很驚喜,笑笑,讓人覺得有幾分失落,自己都快忘了自己有這么個愛好了。
送好友走,好友說出了憋了很久的問題:外國流傳是美國人幫忙中國才造出了原子彈,是真的嗎?鄧稼先的表情很憋屈,然而卻不能回答,得先問國家的意思,對於這么個問題該怎麼回答。回到家,接到國務院的電話,總理指示據實回答:是中國人憑借自己的力量造出來的。他立即動手開始寫信,一臉寫滿的是激動。接到這個肯定回答的好友楊振寧同樣很激動,激動地哭了。可見前輩們對祖國的熱愛是何等的深沉。
動盪的文化大革命終於過去了,科研環境也漸漸好轉了。鄧稼先成了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長,他的妻子卻是第一次踏入他工作的九院。妻子要來了,鄧稼先卻發愁了,沒地方住。警衛直言和他住一塊啊!他卻擔心自己住的地方也是院里大家討論工作的地方,怕與保密條款不符。是啊,他的工作室是保密的,嚴格保密,因此他在之中過了二十多年單身漢的生活。見到妻子,卻都已經老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給了祖國,給了人民,默默地貢獻了一生。擔心吃飯問題,警衛說到專家小食堂去打,他卻惦記著公私分明。
項目穩步進展著,他自己卻已經垮了。當年反應過來自己直接接觸了核物質時,他就知道自己會有這一天,他沒有料到的是這一天來的這樣快。躺在病床上,他心裡惦記著的仍然是核研究,甚至自己已經躺在床上不能動了,仍在口述著自己對於核研究的見解、計劃,惦記著我們不能落別人太多!
短短的100分鍾,再現了鄧稼先為祖國無私奉獻的二十八年。他對祖國的愛,化為了他二十八年的默默奉獻,無論祖國如何待他,都毫無怨言。祖國強大了,就是他最大的快樂。
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份愛國情操,讓我為之動容。看看今天身邊的一些人,嚮往國外,擠破了頭想要出國。當然我不反對出國留學,畢竟我們的科學技術確實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我們需要走出去,需要學習別人先進的技術、理論。然而,出國的留學生中真正學成回國的少之又少。有些人貪圖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卻還要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嚷嚷著科學無國界。科學真的是無國界嗎?即使科學是無國界的,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經常聽到人在說國外如何如何好,環境好,福利優。可是那些優越,哪一個不是建立在以天價出口科技產品,廉價進口高能耗低科技產品的基礎上的。或許出國的人會說那這也是全體國民的責任啊!但不要忘了,國家給了你為數不多的高等教育機會,投入巨大讓你接受優良的高等教育,難道為的就是讓你有一天用你所學到的知識為外國從養你的祖國那裡賺取巨額的利潤,然後再去為外國公民創造福利?老一輩科學家批評青年一代信仰缺失,我很贊同。真的,每天大家都在為了自己的那一點蠅頭小利而忙碌著。遺忘了很多很多!當然能者多為,平凡的我們做好本職工作就好。然而,自問,我們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嗎?
很佩服鄧稼先,佩服他能不畏艱辛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在艱苦的環境下從事著繁重的科研任務;佩服他對祖國無怨無悔,無論祖國如何對他,他仍毫無怨言;佩服他對祖國那份深深的愛、那顆火熱的中國心。
鄧稼先的一生,想了很久,卻無法找到合適的語句來概括,能想到的詞語,在他身上似乎都顯得很無力。他的一生,張愛萍將軍的悼詞給出了很好的概括,在此借用一下吧: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君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哀君早辭世,功勛澤人間。
如今給我們青年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我們總是很抗拒,很排斥。《鄧稼先》,一個偉人的傳記,給我們的,卻是最深沉的愛國主義教育;永遠鞭策著我們:記住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我們不能落後別人太多!
【作者來自:中國科技大學】
『貳』 觀看中國一分鍾觀後感
1997年7月1日,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門前,香港回歸倒計時牌上,當大大的零字出現的那一刻,十三億中國人的心中的愛國情感噴涌而出。香港,整整被英國佔用了一百年呀!
當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後一縷硝煙,在百年後的最後一分鍾終於散盡,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當英國的國旗慢慢降下,中國的國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從此,香港不再是英國的殖民地,香港,你這漂泊多年的遊子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最後一分鍾,是緩緩上升的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樑」,從此,我們中國人民也站得更直了!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昏庸無能,我們已日漸落後,當我們還在使用大刀長矛時,西方列強早已使上槍炮。列強的步步緊逼,清政府無奈之下,割讓了香港、澳門等地方,做為外國的殖民地,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歷史,讓我們不堪回首。直到一九四九年我們建立了自己的新中國,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刮遍祖國大地,我們才漸漸地擺脫了落後貧窮,一步步強大起來。
為什麼時中國在近代史上那麼落後,為什麼外國人總來侵略中國?「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才不會被人欺負。如果說,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由我們父輩多少年來努力的結果,那麼我們,則更要發憤圖強,祖國未來的騰飛還要靠我們這些新世紀的少年兒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最後一分鍾,香港已經掀開歷史的新篇章,永遠告別了以前的屈辱歷史。而我們,在無限的未來時間,要靠我們的努力,爭取祖國更大的騰飛!
『叄』 《竊聽風雲》觀後感!!
「三個男人的悲慘世界」--------------------- 很少關注港產電影,就連大名鼎鼎的《無間道》都沒看過,希望各位港片影迷不要「拍磚」 呵呵,閑話不多說了,進入正題。 「三個男人的悲慘世界"為什麼我要對片子做這樣一種詮釋呢?相信看過它的朋友可能與我感同身受吧。【一再強調,不劇透!】其實片子內容很簡單,就是描述一個竊聽小組被委派調查一宗股票公司貪污黑幕。主演便是小組里的其中三人,老楊【古天樂飾】 小祥【吳彥祖飾】 還有組長【劉青雲飾】 老楊個性率直,脾氣暴躁 愛貪小便宜,生活 工作中規中矩,靠警局可憐的薪水養活一家老小,兒子患有先天性白血病,為其治病需要花費大量的醫葯費,而他自己也身患絕症,只有一年的時間了,生活中的重重壓力使得剛進中年的老楊滿頭白發。 小祥為人溫和,個性沉穩,與富家女子定下婚約。憑借自己的才能。婚後本可以享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姜還是老的辣,劉青雲飾演的組長用時下很流行的一個英文來形容他,那就是很"man」。做事不溫不火,為人鐵面無私。年近不惑的他同時背負著 信任 與 背叛 朋友 與 情敵 等各方面的精神壓力。對於他來說,人生這么多的岔路要讓他做出選擇,是比較困難的。 就是這樣的三個男人 命運把他們糾結在一起。一個在朋友和愛情面前經受著選擇,另一個在責任和友情之間選擇了後者,最後一個在死神和重重壓力的折磨下選擇了極端。 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哪個對? 哪個錯?去看看《竊聽風雲》好好體會一下。 另外,我覺得港片非常追求「原則性」【歡迎拍磚】,有道是無規矩不成方圓,就像是《竊聽風雲》的劇情也是在圍繞著原則說事,老楊和小祥違背了「原則」,組長則是在「原則」的面前不斷選擇。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提到,影片開始的鏡頭便是一片狼藉的街道,昏暗的路燈,還有幾只臟兮兮的老鼠,在垃圾堆里尋覓食物。注意!其實開頭這段鏡頭應該是導演刻意安排的,正好映射了影片的主題思想,昏暗的燈光,狼藉一片的街道,反映了殘酷黑暗的現實社會。而三位主人公正像是這幾只老鼠,各自在昏暗中尋找自己想要的食物,但又不知道它有沒有毒,吃了會不會死,就連他們的工作 也像老鼠一樣「見不得光」。
『肆』 變形金剛3觀後感500字 !!!!!!!!!!!!!!!!!!!!
變形金剛3》觀後感
今天上午,我高興地來到大華影院看《變形金剛3》。
故事是這版樣的:變形金剛的檢權查官員把擎天柱他們當做禍星驅逐出地球,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叛亂的御天敵一夥人離開地球,回到塞伯坦星球。汽車人走後,御天敵要佔領地球。在這關鍵時刻,擎天柱他們回來了,御天敵啟動太空橋要穿送塞伯坦,擎天柱便開始阻止,經過激烈的戰斗,最終擎天柱他們勝利了,可被御天敵殘忍地砍去了一隻手臂。
我喜歡變形金剛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電影里的人物特別「帥」。我想製造出和變形金剛一樣的機器人,這已成為我的夢想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電影裡面的故事很精彩、非常吸引人,特別是汽車人與他們的敵人們展開交鋒的時候,我都替他們捏了一把汗;不僅如此,變形金剛都有豐富的感情,而不是單純的機器人。
這部電影還告訴我們要學習汽車人珍惜友情的品質,在朋友遇難時就應該拔刀相助;不要學習檢查官員,為了自己的利益,傷害曾經對自己多麼信任的朋友。 回答者: 1214448995 | 一級 | 2011-8-23 17:37
『伍』 擺渡人讀後感
1、《擺渡人》讀後感範文一
《擺渡人》讀過的最完美,最震撼人心的小說,主人公倫迪和催斯坦作為彼此的擺渡人,在這個過程中,由把靈魂擺渡到天國,再因為愛再把靈魂擺渡到人間,這個過程讓讀者感受到了所有人性完美的東西:信任,忠於職守,堅毅,勇敢,遵守規則,純潔真摯的愛。在倫迪回到尋找崔斯坦的過程中:執著,更深沉的愛,堅強,憐憫,犧牲自我,超越自我,更震撼人。
小說的情節暗喻人生一樣是一個不斷成長,蛻變,豐富,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經歷各種考驗,始終堅持一顆向善之心……誰是我的擺渡人?今生我又能夠憑我平凡的生命擺渡誰?在人生這個不斷逃離苦難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有幸作為一名小教師,期望學生們的困惑與迷惘我去點悟,我成人的世俗與世故更願意他們來擺渡。
2、《擺渡人》讀後感範文二
有人說海誓山盟、天荒地老很俗,對是很俗,可是當感情來臨的時候俗與不俗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所謂荒原可是是迪倫不願應對的世界的一個投影,她厭惡登山、厭惡泥濘,可是當她失去崔斯坦時,即使應對魔鬼的兇殘,即使命懸一線,她卻義無反顧。 伊萊扎說任何一扇門都能夠到達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可是可悲的是千萬年以來卻禁錮了無數的靈魂,包括那位勇敢的德國兵。
克萊爾·麥克福爾想告訴我們的是: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怯懦,來自對未知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自我的人生,僅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能抵達完美的彼岸。
真正的救贖,來自自我成長與非凡的勇氣。
(5)狼藉觀後感擴展閱讀: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Claire Mcfall)創作的小說,作者從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嚮往。 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
這本書巧妙、驚人的故事情節與小說中所展示的多重主題密切相關,愛情、救贖和家這幾個主題相互交融,引領讀者以自己的心靈與小說中感人至深的真情相互碰撞,迸發出靈魂深處的火花。
多重主題與豐富的內涵或許是《擺渡人》被認為是一本靈魂治癒小說的核心原因,解讀《擺渡人》中的多重主題,可以揭示小說背後蘊涵豐富的人性內涵,引導人們重新思索人生,同時也給讀者的靈魂注入了一種無形的力量。
『陸』 擺渡人觀後感500字以上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擺渡人。當我們遭遇困惑時,總是他先出手相救,帶領著你,追逐著光明。
《擺渡人》中,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里經常受到同學及老師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而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忍無可忍,無比痛苦。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拚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的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但後來迪倫才知道自己是唯一沒有逃出來的人。而眼前卻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不到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叫崔斯坦,他似乎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而是特意在此等候。
命運交纏的起點,崔斯坦就是迪倫的擺渡人。讓他們穿過荒原,路途上驚悚、恐怖。卻迎來了痛苦的離別,終於再次相遇,並一起重回了人間。
在這本書中,擺渡人就是附送死去的人去天堂,就像黑暗裡的一束光芒,為我們照亮前進的大路。這篇故事耐人尋味,不但透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擺渡人,他幫助我們追逐著夢想,也許在人生道路上就會有書上方言中的瘴煙重重,也會有懸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測的黑水。然而在這些困難後,似乎還隱藏著隨時會把你拉下水的惡魔,他們陰險狡詐,貪婪無比。讓你迷失在自我的隱蔽世界。就在這時,你的擺渡人從光明的一點中走了出來,他扶起你,幫助你跨過坎坷,並尋求光明。
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白自的擺渡人來引領自己,在將要溺水時獲救,在深陷泥濘被扯出來,在不知道方向時被指引。但是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如果我們感到天空都在哭泣,如何能體會到陽光其實依然燦爛呢?猶如書中所描述的,方圓的風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的是我們內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而狂風大作;你微笑,身邊便是燦爛暖陽。所以或許擺渡人其實就是另外一個自己。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如果命運是一片陰森的森林,如果命運是一片沸騰的沼澤,誰又是你的擺渡人?是你遠在天邊的知己,還是勇敢面對的自我。
『柒』 你看過《八佰》這部電影嗎有什麼觀後感
看過,被愛國精神所感動,那時候的愛國情懷真的是頗深,也表示會銘記歷史。
『捌』 看完港囧觀後感
就觸動最深的三個點來說吧。第一個是愛情或者婚姻。徐與楊這對「才子佳人」有緣無分,每每「距離小於一米」就引發災難,而徐與蔡偶然地就KISS成功了,一步一步地成家、"待「子——好像我們生活中也經常這樣,有心栽花總是敗給無心插柳。這當然是從徐的角度出發,對蔡而言,則是一個默默付出得到回報的過程——連最後徐的覺悟也是,蔡其實是贏家。當然不是說楊輸了,或許楊就根本就沒有參加這場比賽。當然蔡的境遇最後也可以變成另外一種——徐與楊舊情復燃,徐毅然拋棄老婆、拋棄事業,和夢中情人一起去巴黎過理想的人生——蔡最後悲劇收尾。所以這就看編劇的走向了。想起馬原在書中說的,故事的確要先有結局。若是後一種故事那麼前期校園的鋪墊徐和楊一定也要改,不能總是錯過;並且要把楊多著墨一些,變得更加正面一點——相對的,蔡的性格中必然要有不識大體、絮叨瑣碎等等負面、消極的因素。這樣才能帶動觀眾的感情,內心支持徐的不負責任的做法。當然,作為大眾媒體應該宣揚真善美,就算是為了徐不淪為「渣男」,也要選第一種!
第二點是葛明輝。說來慚愧,還是不久前才看過《買兇拍人》這部經典作品。裡面葛明輝的表演太贊了,最喜歡他那種樂呵呵但內心掙扎無奈的表情了(我果然有惡趣味)。這次在電影里似乎沒有這類鏡頭呢,開頭嚴肅後頭猙獰,不過他裝腔作勢地說國語還有飛車那裡還是表演得很到位。開始還以為是警察的他最後身份仍然是殺手,也算是對之前經典的阿Bart形象的致敬了。
最後一點,說的也是全片最後的情節——那個高空玻璃拉鋸戰。這個設定很精彩,高空玻璃也給足了發揮生死攸關、緊張刺激的戲的空間。一直納悶站在邊緣的蔡怎麼能回去的我,萬萬沒想到是二人一起走到中間互換了位置。後來徐沖上去抱著蔡一起要登陸那裡我也沒有料到,還想著徐決定為蔡犧牲會不會好一點......也是為了帶動觀眾情緒吧,不直接摔,非要在DV帶上掛一會兒......那個油漆桶的梗也是醉了,是為了繪制一幅二人沉浸在法國風光的畫面......只能說整個下來我給高空玻璃這個設定打9分,其他1分。轉自紅衣狼藉
『玖』 觀後感(熱愛家鄉的電影)
如刀的歲月,註定要在每個人的臉上刻上印痕的,有時甚至會在心頭留下無法治癒的創傷,悲歡離合本來就是人生的內容,誰也躲不了。櫛風沐雨之後,一片狼藉之中掩藏的有時是淡定和從容,這樣的人生不夠精彩但卻是大多數人能夠擁有的真實。《歲月神偷》把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如清洌的泉水淌過我們的心頭,悲傷、快樂、無奈和希望都在其中。 舊香港的風情,配以同樣懷舊的音樂,竟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如痴如夢般迷失在光影交錯之間。影片給人最大的安慰便是它不矯情,沒有嘩眾取寵的露骨的商業氣味,只是講述那個特定時代的普通人的故事,姿態很低,立意卻很高,平凡之中擁有著動人的力量。電影講述的是香港,盡管當時的社會特徵和內地不盡相同,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本質卻是一樣的,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能觸動很多人的情懷。對於今日的香港電影而言,其實不僅僅是香港本土人會緬懷昔日的榮光,感喟時下的沒落。作為內地的觀眾,特別是從錄像廳時代過來的人,同樣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因為香港電影的開放兼容恣意宣洩的特徵曾經給了我們無數驚奇和感動。身處內地的影迷也許更能從一個「旁觀者」的位置,領略出香港電影興衰榮辱的別樣滋味。在見慣不驚的黑幫片、警匪片、甚至三級片等等類型片已經無法再像當年一樣激起內地觀眾心中的波瀾時,如《歲月神偷》這樣的清新之作未嘗不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 對於熟悉和喜愛港片的人而言,任達華、吳君如以及秦沛等人無一不是香港電影符號性的人物,當他們出現在這樣的作品中時,以往他們所飾演的忠姦邪惡嬉笑怒罵等角色形象都模糊了,此時留給觀眾的只是親切和溫暖,我們會突然發現這些曾經帶給我們無數快樂的演員和我們一樣都將會在無情的歲月中漸漸老去。特別是像任達華這樣一個早年靠三級片起家的演員,憑借著不懈的努力,終於贏得了今日的地位和尊敬,影片中他悲從中來潸然淚下的表情誰說不是他自己的人生感觸呢?歲月讓演員磨練演技,讓演員獲得成功,也偷去他們的風華正茂和青春年少,每個人都一樣,如同任達華兩鬢的霜華。任達華從容了,吳君如從容了,演片無數的秦沛更是從容了,但願香港電影也能更從容不迫而不是急功近利,至少還有不少像羅啟銳這樣擅於從生活之中提煉精神素養的編導,這或許就是希望。 和所有香港言情電影一樣,《歲月神偷》是免不了有一些俗套的情節的,比如羅進一和芳菲的生死戀,但是這種純愛的俗套似乎是必備的,盡管影片真正打動人的不是這段愛情,至少它不無聊不討厭,至少它起到潤色羅進一這個人物的作用,至少它加深了影片的唯美感。影片真正動人的是長幼親情和面對艱難歲月,普通人身上那沒有豪言壯語的隱忍和頑強,這種情懷和精神不是香港人獨有的,我們的上一輩人身上同樣具有,所有的普通勞動者都有。一生風雨兩鬢霜華的身後,卻是清貧但不失溫暖的窩,人人都是從這樣窩里出來的,哪怕後來變成了鳳凰。 《歲月神偷》的巧妙之處是於平凡之間見真情,於歡樂之中掩憂傷。影片的前半段集中展示了外埠到港的小人物家庭鄰里之間平常但不無快樂的生活,在家常里短之中處處透著生活的睿智和幽默,給觀者平添了不少樂趣。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台風成了影片快樂和憂傷兩種基調的分水嶺,也預示著生活的風雨逐漸襲來,果不其然,愛人遠走他國,長子身患絕症,丈夫積勞而終,而幼子也在這歲月的砥礪中漸漸長大。所謂「一半是『難』一半是『佳』」的生活對每個人都一樣,誰都必須經歷,從來沒有人能一生快樂,也沒有人苦難一世,總有些東西失去,總有些東西回來。 對於經歷了的磨礪的人,生活之中從來就是「難佳」相伴悲欣交集的。特別是對於下層小人物而言,要求從來不會高,只求一室安身,贏得妻賢子孝家庭和睦便是最大的欣慰。但是這樣的最平常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被滿足的,只因歲月無情,人生難料,悲歡離合和酸甜苦辣本來就是人人需要面對的。活著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往小了說得讓自己不忍飢挨餓,往大了說得養家活口,在物質豐富但生活壓力卻增加的今天,每個人都需要打拚,只為了一個溫暖的家和一個有希望的未來,以逝去的歲月換取一種經歷和感受成了人生的全部。有些東西我們還不曾體會到,但是有些東西已經近在眼前,還有些東西卻已經深深地刻在心裡,被偷走的是歲月,但偷不走的卻是這些記憶,當然還有希望。 《歲月神偷》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小人物生活的一個縮影,但其中的平常人家的生活氣息和底層民眾的拼搏精神卻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每個城市和鄉村都有過或者正在上演著這樣的悲喜劇,影片中的那十年風霜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無堅不摧的是時光,但經歷了生活磨難的人同樣也能變得堅強和從容,能把生命偷走的是歲月,但能把生活守住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正是:悲歡離合,原是個中滋味;歷經風雨,方知人生真義。 2. 電影用鏡頭語言來講述一段故事,一部成功的電影作品必用朴實而生動的鏡頭來完成對人性升華,導演所賦予電影的思想,是電影中對人性的體現。〈暖〉,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導演應用大量的遠景鏡頭和特寫鏡頭完成了對三個不同人物的展現,暖的純朴,啞巴的善良和我的不守承諾,使影片在一種淡淡的憂傷中完成對人性的探索。影片講述了我「井河」在離開家鄉10年後一次回家的經歷,偶然遇見了自己10年前曾經喜歡過的女孩子_暖,暖的意外出現,是井河開始回憶他們在10年前的故事....。片子用回憶來展示他們的過去,使影片在回憶與現實中來回穿插。把觀眾帶入了那優美的故事中。在影片中,優美的景別是整個影片的最大特點。首先,大量遠景的使用使影片前後相呼應。影片剛開始呈現在觀眾眼中的就是一個朴實的小山村,小山村在整個遠景鏡頭中是那麼渺小,就想井河對家鄉的記憶一樣,時間已經讓他淡化了這里的一切;當回憶中他考上大學全村人都為他送行的的時候,導演再次使用大遠景來把小山村展示給觀眾,與井河回小山村相呼應。其次就是鏡頭把人物內心的變化和細微的情感變化展現了出來。井河把糖遞給暖的孩子的時候,孩很自然地把一另顆糖給了她爸爸,然後啞巴又將糖強行送到了 暖的嘴裡,這些看似平淡的鏡頭,卻展現出了孩子的善良和啞巴對暖的關心;回憶中小武生給暖畫眉,淡黃色的光籠罩著暖,導演特寫了暖的眼睛,那雙大眼睛閃動出暖對小武生的愛慕;井河告訴小女孩以後帶她去坐火車,小女孩幼稚的話語和手勢告訴啞巴:『叔叔說要帶我去坐火車』,啞巴的表情沖斥著一股怨氣,一股憤怒,因為孩子的話傷害了啞巴的自尊心,這也表明著啞巴最生活的態度,他會努力讓自己的孩子見識到外面的世界;當送信員把井河的信送到小山村的時候,暖把信撕成碎塊,隨水流而去,表現出這時候的暖已經明白了她個井河之間的差距,第二次啞巴把井河的信撕掉,啞巴的迷茫了,接著導演把鏡頭轉向小山村。最後,特寫鏡頭帶有很強的暗喻性當孩子穿著雙大大的皮鞋從樓梯上走下,導演用特寫鏡頭讓觀眾看到了孩子與鞋的不相符合,也讓觀眾回想起了過去井河對暖的承諾,井河承諾以後要給暖買雙皮鞋,當觀眾看到小腳與大鞋的不相符時候,也就在告訴著觀眾暖與井河的差別;井河把他母親的那條紅絲帶送給暖,紅絲帶在千架上掉落在地,紅色在色彩中代表著危險,是危險的提示信號,然後接下來的那場婚禮,顯眼的紅色把整個畫面籠罩,以及兩個人盪鞦韆的時候導演對鞦韆架上那幾處特寫,似乎那場意外就成了必然。 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具很獨特的特點;啞巴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每次對暖都是那麼的拚命,第一次在暖放學回家的路上,啞巴拚命追著暖,等追到暖家裡的時候,導演讓觀眾看到他破舊的草帽中那些個鴨蛋,雖然已經有一個破碎,但是無疑啞巴是想把鴨蛋送給暖,還有就是當郵遞員把井河的信送來的時候,導演又讓觀眾看見那個狼狽不堪的啞巴,拿著信拚命向暖跑去的神情;最後就是影片結束的時候啞巴的動作,雖然也許觀眾沒有看懂,但是啞巴的神情一次又一次敲打著觀眾的眼眶,啞巴的女兒說的那句話,『我爸讓你帶我和我媽走』,把啞巴的善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地確,畫外音中說的一樣,啞巴是幸運的.... 暖是一個擁有美好幻想的農村女孩形象,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她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了小武生的身上,她一直相信小武生會來接她去城裡,井河和暖跑去看戲曲考試,當暖看到縣級戲曲考試的時候,毅然離開了那裡,這兩組的鏡頭把一個農村女孩對外界的渴望展現了出來,井河違背了自己的誓言,忘記了她,但是她沒有一絲對井河的怨恨,反而和井河一起回憶過去的美好,因為只有在過去,她感覺她們才是平等的,這也把她的善良體現了出來,她也是一個善良的人。【暖】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