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的影評
Ⅰ 求兩小無猜的影評
法國電影「芳芳」(Fanfan 1993)中的亞歷懼怕愛情被情慾所吞噬,於是只能隔著牆壁窺視美艷的芳芳。要不是芳芳砸爛那面鏡子,他還站在愛情的對岸駐留。他們用日復一日的重新求愛保持愛情的溫度。藉此宣告了愛情不只是細水長流,不只是一蔬一飯間的淺笑低語,不只是溫柔的、美好的、單純的。它如暴風般席捲而來,鋪天蓋地的逼近,散播著瘋狂的瘟疫。你會看到它的翅膀與天空擦出火焰光芒,一路燃燒,勢不可擋,那熱度在半空中就燒幹了一場即將傾盆而下的大雨,形成了一張密網,拍打著你的心。在《第十二夜》中,伊利里亞公爵甫一出場就道出對愛之激情的渴望:「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彈奏下去吧;讓我無節制地食用,過量地食用,直到慾望作嘔,然後消失。」當人們唱著愛情溫柔的小夜曲時,卻忽略了它也是荊棘,罩著歡愉面具的魔鬼,粗暴地吞噬快樂,專橫地掠奪時間,野蠻地刺傷試圖靠近它的人們。
倫敦的一場相遇造就了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他在二十三歲的時候遇見了茉德•岡,短短九天的相處開啟了葉芝綿延一生的愛情之傷,也翻開了一章動人的愛情詩篇。一百多年後,戀人們還在從葉芝的詩中尋找愛情的福音。時代不停變化,戰車馬蹄的轟鳴都已掩入黃土,那份熾熱的狂戀留下的餘音卻仍舊在每個人的心中回盪、顫動。那時的葉芝不知道今後是否還會有幸重遇面前的女子,只能緊緊盯著她,渴望能把這副面容鐫刻進靈魂的最深處。狂熱的愛意將他幾乎焚燒成灰,化成一陣嘆息的煙塵。後來,葉芝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茉德•岡,卻未能得償所願。愛情的荊棘包裹著葉芝的心,刺出的鮮血流淌在他每部為茉德•岡所作的詩文中。茉德•岡曾說世界將感謝她沒有嫁給葉芝。這句近乎殘酷的話,道出了葉芝詩歌中那一直燃燒著的激情的真諦。
都說時間是愛情的致命傷,婚姻則是將其屍體保存的棺木,距離最終灑上一捧哀悼的黃土。這么說未免武斷,但瑣碎的生活確實磨鈍了愛情的光芒,讓它由璀璨的星星變為一塊普通的石頭。愛情變幻莫測的獰笑卻能將其本質剝離出生活的枷鎖。就像王爾德接受審判期間寫給戀人的信中所說:「歡樂隱藏了愛,但痛苦卻揭示出愛的本質。」強烈的愛讓他把監獄的酸苦水變成瓊漿,撫慰了他孤獨的傷口。他的哭泣與快樂同在。牢獄之災與流放就像一把火把他焚毀,灰燼中剩下一顆依舊嚮往愛的水晶之心。即使他的愛不斷傷害他,背棄他,他仍渴求愛,他無法要求世界接受他,但卻可以輕易推開愛的大門。那個男孩毀滅了他的生活,他卻因此更加愛他。哪怕這註定是出悲劇,他也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他得了愛的瘋病,你笑他、罵他,把他扔進地獄,愛情仍舊可以在他心中開出花朵。
「兩小無猜」(Jeux d'en fants 2003)就是這樣一個交織著痛苦與歡愉的愛情故事。它純粹、簡單,容不得瑕疵,從頭到尾充滿激情,註定燃燒至死。不要妄圖從中糾結出道德與倫理,面對已無感情的婚姻與伴侶,愛情是最殘忍的劊子手。它是「美麗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萬惡的聖人,庄嚴的奸徒,裝訂精美的邪惡之書」。曾經,安小姐一次次拋下為她赴湯蹈火的男人,撲向那隻大猩猩的懷抱,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寫下跨越世紀的瘋狂愛情宣言。在現實生活里,「金剛」無疑是一個童話,但是在愛情的瘋狂故事集中,它只是平常的一頁。
蘇菲和朱利安的初遇混合著恥辱與憤怒的情愫。蘇菲被同學欺負,說她是「波蘭豬」;朱利安拒絕接受母親身患重病的事實。一個小小的賭局讓所有難題變得迎刃而解,在生活的沙漠中開辟出一塊綠洲。他們比著做大膽的舉動,說驚世駭俗的話,做不符合年齡的事情。重病的母親跟朱利安打賭她會飛行,她贏了,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蘇菲和朱利安一生都在打賭,賭局讓他們親密,也成為了他們在愛情面前望而卻步的擋箭牌。因為在過於眩目的馬戲團焰火中,很容易掩藏心中的悸動與不安。賭局是小丑的戲服,色彩斑斕的衣服帶給人快樂,掩藏了油彩下的真實。
小朱利安在為母親的去世哭泣時,蘇菲帶著花環出現在墳墓上方,身披天堂的亮光,哼著「玫瑰人生」的曲調,為墓地吹來春天的芳香,驅散了死亡的陰霾。朱利安笑了,眼中還含著淚光。他幼小的心還不知道那股幸福的暖流來自何方。蘇菲向墳墓扔下一朵雛菊,播下了愛情的種子,這種子沿著生活神秘的河流,迂迴曲折,誰都看不到它將來會流向何方,長成什麼樣的大樹。自母親過世後,他們就睡在一張床上,各自睡在兩頭,這種親密的距離彷彿在預示他們永遠在愛情的追逐中咫尺天涯,在情感的兩極交互而過。而他們之後的愛情旅途中,也確實非愛即痛,非笑即哭。蘇菲不敢先說愛,害怕朱利安認為這只是場游戲;朱利安不敢表達內心的感情,兀自囚禁在自責與怯懦中,他依舊不明白心中的幸福暖流是愛,還是僅僅是荒唐的賭局帶來的快感。他只能追著汽車,讓愛情的告白淹沒在車輪的轟隆聲中。
當長大的蘇菲將內衣套在衣服外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學校里時,他們的關系進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以前他們是想成為成人的小孩,現在他們是永遠停留在童年的成人。這個賭局和其他任何一種賭博相同,讓人上癮,他們也和其他的賭徒一樣沾染了惡習——想贏的慾望超過了愛情。其實只要把對方擁抱入懷就能從此幸福美滿了,但是他們就偏要贏,偏要爭當愛情里的暴君,爭當上游,戰勝愛情。於是,蘇菲說他永遠傷不了她的心,他就偏要處心積慮地刺傷她的真心。他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脫下褲子,敢從疾馳的汽車下撿回了旋轉木馬盒;她敢站在狂嘯而來的火車前,敢從冰冷的河底撈出旋轉木馬盒;他們敢作敢為,他們無所不能,但卻沒有人敢說「我愛你」。他們的舉動越是瘋狂,就越是在愛情的面前懦弱地不敢抬頭正視。他們是這愛情舞台上的兩名笨拙的演員,說不出內心的台詞,只好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掩飾慌張;又像是被松枝刺傷腳趾的猛獸,用狂吼暴躁的聲音表達不出羞恥的隱痛。過重過於強烈的愛情,幾乎要將他們兩人壓得奄奄一息。
朱利安用了四年報復甦菲的拒絕,蘇菲用十年報復朱利安的無情與退縮。就像朱利安說的那樣,他們是讓•拉辛筆下的悲劇人物,禁錮在循環不停的報復中品嘗愛情的苦果。在《伊菲革涅亞》中,阿迦門農為了遠征特洛伊,獻祭了女兒伊菲革涅亞。作為母親的克呂泰涅斯特拉懷恨在心,十年之後與情夫合謀殺了阿加門農。而他們的兒子俄瑞斯忒斯為了給父親報仇,又手刃了母親,一輩子被復仇女神追逐。相愛的人們被命運戲弄,只能互相殘害謀殺,羞辱折磨,百般凌辱。最後像心灰意冷的朱利安一樣,萬般無奈中投身入無聊的幸福人生。三十五歲的他已經是事業有成的居家男人,被住房貸款和毫無變化的工作包圍,在六十邁的限速下開著最高速二百多邁的標志汽車,一次次拿起電話卻不敢和十年未見面的父親說話。他一刻也沒有忘記過蘇菲,她已經是全國最著名球星的妻子,住豪宅開跑車,把朱利安和過去一股腦兒拋在了另外一個世界。他稱自己為男版的「卡蜜爾」,被羅丹拋棄,毀滅了才華,住進精神病院度過餘生。是的,沒有蘇菲的世界就是一個巨大而無趣的精神病院,每個人都沉悶無聊,沒有人能打動他愛的神經,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讓他發狂。除了蘇菲。他們兩人分開後,其實都可以擁有各自逍遙快活的人生,有一個愛著自己、包容自己、寵溺自己的伴侶。但他還是不能滿足。你不能怪罪人的貪婪,如果你曾見過天使起飛,星球旋轉的軌跡,磅礴呻吟的河流,爆裂噴發的天空,如果你曾發狂地愛上過什麼人,你就無法再次適應平靜安寧的生活。一切東西都失去了光芒,到處都是被愛情燃燒過後的痕跡,一片狼藉。
「你能在婚禮上弄哭新娘嗎?你難過時笑得出來嗎?你可以十年不說話么?」幾乎到達等待極限的朱利安質問著與曾經的自己一樣稚嫩的孩子,也質問著從未長大的自己。三十五歲的他依舊是孩子,卻沒法睜開眼睛就看到蘇菲向他微笑。然後,旋轉木馬盒的出現再次開啟了這場游戲。暗示命運的鏡頭俯看著朱利安將車開向蘇菲的家,看著他的心再次飛奔向她。當再次投入到游戲中,被一群警車追趕,疾速飛車在公路上時,「那種火山爆發的感覺比什麼感覺都棒,連嗑葯都比不上,勝過迷幻葯快樂丸,勝過星球大戰三部曲,勝過登陸月球和聖誕老人,勝過全世界的財富,勝過自由,勝過生命。」歡迎再次來到愛情的游樂場,享受纏綿的衷曲,歌唱無言的詩篇,擁吻生命,兩百倍的甜蜜!這根琴弦是那根琴弦的親密戀人,兩根琴弦再次合奏,驕傲地引吭高歌,從陰霾大地飛入雲霄。
他們用死亡的永遠相守報復命運的無常,報復讓他們分離的十四年光陰。他們從生命的手中,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與愛情。
Ⅱ 第五波影評:誰是外星人,誰是人類
《第五波》這部電影或許無緣內地,但在全球目前票房已累積超越1億美元,根據美國人拍電影的習慣,這部電影的第2部一定會開拍,但究竟會讓我們等待多久,暫時還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這部電影的女主一位1997年出生,年僅17歲(拍攝電影時的年齡),就能夠擔任如此大片的女一號,除了美麗的顏值,更多的是她演戲真的挺好。
不過好歸好,在中國媒體的報道里說這部電影《第五波》是取材於阿齊瓦·高斯曼的科幻小說系列,但這個信息是錯誤的。阿齊瓦·高斯曼是編劇,是製作人,但並不是小說的原作者,根據我在國外網站了解到的一些資料,《第五波》的原著是瑞克·楊西 Rick Yancey,在這方面國內的一些媒體不經審核,就冒冒然的發布信息,這種非真實報道如今的媒體是真的應該好好反省下了。
來說說影片給我們帶來的感覺吧,這《第五波》第一部的開畫沒有類似於《飢餓游戲》來的驚艷,也沒有太多的特效來支撐這部影片。總投資不足4千萬美元的電影,在美國屬於中小成本製作影片,或許製片人想小試牛刀,不敢投入太多的資金害怕收不回投資。但如今看來影片的票房除了在美國本地只獲得2千多萬票房外,其餘的都是來自海外的票房,或許美國人不愛看的故事,國外的卻喜歡看了。當然影片票房不是很高,除了在影片敘述上大家很期待的大場面大特效沒有蹤影外,大部分時候都是一些文戲。
雖然影片沒有很好的特效來支撐故事,但背景音樂在影片中銜接的都很到位。女主一開場時的緊張的心理配上緊張的音樂,讓觀眾瞬間入戲。只可惜這戲入的快,出的更快。我們會想不通女主怎麼就莫名其妙的跟艾文(影片中的外星人),認識不超過1天就上演了愛情動作片呢?
其實要挑毛病,肯定能挑出來,但我們要以一種期待第二部精彩故事到來的心態來看待第一部的開端。當年大表姐《飢餓游戲》是22歲,如今科洛·莫瑞茲年僅19歲就得到如此高的關注度,相信95後美國女星中,她將會一位不可取代的女星。
《第五波》接下來的2部如果順利開拍的話將會是《The Infinite Sea》無垠之海和《The Last Star》最後的星光。這三部曲的故事以外星人為題材,但卻更多的帶我們探討了人的情與義。作為國內尚無法拍出更優秀的科幻題材電影,我還是比較期待2017年第2部《無垠之海》能夠順利的和我們觀眾見面。當然也期待國內能夠引進這一部在美國媒體報道上多次推薦和報道的電影。
Ⅲ 孫楊奪冠觀後感200—300字
讓勝利來得更猛烈些吧!從來沒有這么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讓中國游泳振奮,讓中國男子游泳揚眉吐氣!
當孫楊以打破奧運會紀錄,領先對手一個多身位的優勢贏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後,他張開的手臂、揮舞的拳頭、大吼的聲音,都不足以讓等待了半個多世紀的中國游泳人感到盡興。
7月28日,孫楊讓「中國太陽」照耀倫敦水上中心,讓五星紅旗第一次為中國男子游泳選手而升起!
站在領獎台前,孫楊幾次在宣布冠軍名字前試圖邁上去,他等待得太久,中國男子游泳等待得太久了。在經過了半個世紀的前兩波起伏後,中國男子游泳的第三次浪潮終於伴隨著孫楊的奧運金牌而達到巔峰。
孫楊是幸運的,中國游泳是幸福的。
穆祥雄引領的蛙泳年代
上世紀50年代,穆祥雄曾經在國內引領過蛙泳狂潮。
當時,第一批中國游泳男選手到游泳強國匈牙利鍍金,那是中國游泳人的第一次文化啟蒙,在接受了先進的訓練理念後,中國游泳迅速出現了「井噴式的成績」:先是出生於香港的廣東蛙王戚雲烈在國際節游泳表演賽上以1分11秒6的成績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紀錄,隨後穆祥雄三破世界紀錄,據當年留學匈牙利的前中國游泳隊總教練陳運鵬透露:「當時世界排名前10位中國有5名運動員,在蛙泳項目中我們名列前茅,每年都有6-7人進入世界前25名。」
在這種氛圍的刺激下,每個周末國家游泳隊的測驗課,游泳館被來自四面八方的觀眾擠得座無虛席。當年,穆祥雄帶起了中國人的第一次游泳浪潮,人們見面的流行語是「我會游標準的穆式蛙泳技術」。
如果不是1956年奧運會,整裝待發的中國代表團因為政治原因臨時退賽,中國男子佔領世界最高點的時間也許會提前半個多世紀.然而,歷史沒有假設:中國游泳熱潮因為無緣奧運戛然而止,中國游泳,從此無緣世界賽場長達二十多年!
每每回憶起當年的遺憾,穆祥雄都是欷歔不已,在他青春年華、競技狀態最好的時候,他錯過了奧運會。
蔣丞稷、曾啟亮、吳鵬、張琳的波紋效應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女子游泳「五朵金花」大放異彩的時候,中國男子只有個別幾人能夠參加奧運會,而且無人能夠進入決賽。男選手甚至用「人種論」解釋自己的艱難處境:身體素質先天不如歐美選手,所以成績不好在所難免。
1996年,上海名將蔣丞稷在男子50米自由泳和100米蝶泳兩次闖入決賽,兩次名列第四名,這是中國男子游泳的最大突破!讓當時的他和國人喜出望外。實際上,蔣丞稷經常後悔,自己把目標定得太低了。「我和教練當時想,能進入決賽就是勝利。沒想到,在兩個決賽中,我和銅牌選手的差距非常微弱,只有0秒04和0秒07,如果我之前能夠再大膽一點,有再高一點的目標、決心和更好准備的話,我最終的名次可能會有所不同。按說我的教練在當時的執教水平已經非常高了,」如今身為上海體育局官員的蔣丞稷說。
「如果我能有現在年輕一代運動員的機會,可以出國訓練的話,也許我能創造更好成績,中國男子游泳的突破也許會來得更早一些!」蔣丞稷說。
1998年珀斯世錦賽,廣東蛙泳曾啟亮以100米蛙泳銀牌的成績讓國人振奮不已,可惜他在悉尼奧運會上沒有再次上演神奇時刻。
中國男子再次陷入沉寂,直到2002年釜山亞運會,以吳鵬為代表的新一代中國男子泳將力克亞洲霸主日本隊,2005年世錦賽,吳鵬再次收獲獎牌,發出了巨龍即將夢醒的號角聲。
2007年墨爾本世錦賽,吳鵬在男子200米蝶泳中成為距離美國「菲魚」菲爾普斯最近的人,收獲銀牌,眼看北京奧運會步步臨近,吳鵬成了中國男子游泳的領軍人物,國人對他的奧運之旅充滿期盼。
真正在北京奧運會上實現中國游泳突破的是北京名將張琳,他在400米自由泳中名列亞軍,距離韓國冠軍朴泰桓只有0秒58。這是中國男子游泳在北京奧運會的唯一獎牌。此後,張琳在2009年羅馬世錦賽上創造了8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摘取金牌,成為中國男子第一人。吳鵬則以微弱的差距名列第四,無緣獎牌。
恭迎「孫楊時代」
孫楊多次表示自己生逢其時。首先他出生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父母有條件從小按照冠軍食譜來喂養,讓他有了堪比歐美人的身體素質。其次,他的教練朱志根是資深名帥,培養出吳鵬、陳樺等多位名將,經過近10年的精心打磨,孫楊這塊璞玉具備了「藝術品」的初步規模,進入了北京奧運會1500米自由泳決賽,並在2009年世錦賽獲得這個項目的銅牌。孫楊還有幸與吳鵬同組,有幸見證了鵬哥世錦賽銀牌壯舉,有幸見證了張琳的輝煌戰績,這些都讓他燃起了對勝利的渴望和追求。
孫楊是在復制張琳獲得成功的留洋之路後取得了質的飛躍。2010年廣州亞運會,他在1500米中游出了逼近最古老的世界紀錄;2011年,他的三個單項占據世界排名第一,在上海世錦賽上贏得800米和1500米兩枚金牌!
倫敦奧運會,孫楊用實力說話,以強有力的後程能力拖垮對手,贏得400米自由泳金牌,成為第一個站上奧運冠軍領獎台的中國男選手!
近兩年發誓不再哭的孫楊忍不住又落淚了,為他這些年的艱苦訓練、為教練帶病上陣的堅持、為父母多年來的支持和復出、更為中國男子游泳終於可以挺直腰板,告別沉寂而落淚。
穆祥雄可以不再遺憾,蔣丞稷、曾啟亮、吳鵬和張琳的一次次沖擊,都鑄就了孫楊今日為中國男子游泳帶來的第三次浪潮。
2000——3000字的
Ⅳ 哪位能幫我找到《翠堤春曉》的影評啊
很多年以來,我一直堅持著元旦觀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習慣.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當我第一次聽到《春之聲》,《藍色多瑙河》,〈溜冰圓舞曲〉這些節奏明快,旋律優美的圓舞曲作品,就被它們感動得想要落淚。每次聆聽,無論在任何場所,都有一種身在夢中的感覺。當然,對那些偉大的作曲家,更是敬若神明。在圓舞曲作曲家中,最愛的當然要數施特勞斯。喜歡施特勞斯,就喜歡了和他有關的一切,喜歡一本叫做<圓舞曲之王〉的施特勞斯傳記,而電影〈翠堤春曉》就是一部反映奧地利偉大的圓舞曲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藝術生活的傳記影片,我當然不能錯過了.施特勞斯家族真是音樂史上的奇跡,他們一家僅十九世紀就出了四位著名的圓舞曲作曲家。父親老約翰以《拉德茨基進行曲》最為出名。他與長子小約翰在很多方面都是對立的。他希望小約翰長大以後成為一名銀行家,堅決反對兒子學習音樂;而小約翰則自幼迷戀音樂,學習演奏和作曲,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寫出了第一首圓舞曲,十九歲組建了自己的樂隊,進行商業演出。老約翰在奧地利革命爆發時,寫下了《拉德茨基進行曲》,作為保守黨的隊歌;而小約翰則為革命陣營創作了《革命進行曲》。施家的另外兩個兒子愛德華和約瑟夫也是著名的作曲家。當然小約翰在這個家族中是最有影響的。他一生(1825—1899)共創作了141首波爾卡,170首圓舞曲,還有16部輕歌劇。在小約翰之前的那個年代,圓舞曲作為一種民間舞蹈音樂形式,為貴族階層所不齒,一直難登大雅之堂,小約翰通過自己大量優美的圓舞曲作品和遍及世界各地的演出,提升了圓舞曲的社會地位,並使之風靡世界,經百年而不衰。所以被譽為「圓舞曲之王」。施特勞斯家族偉大的創作使後世出現了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一舉世矚目的音樂盛會。〈翠堤春曉〉作為施特勞斯的傳記影片,我們可以從中聽到他那些優美迷人的音樂作品——包括:《春之聲》《我愛上了維也納》《那時光即將來臨》《革命進行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家生活〉,《當我們年輕時》《藍色多瑙河》《蝙蝠》等。這部電影是從小約翰因為上班時間寫作圓舞曲被老闆開除開始的。約翰自組樂團於酒店中演奏,得到歌唱家卡拉的賞識,並推薦於伯爵官邸發表華爾茲新曲,結果一鳴驚人。影片最妙之處在於其中演繹的每部作品的創作緣起——當奧國發生革命,約翰譜下《革命進行曲》,與卡拉同乘馬車往維也納森林避難。美如仙境的情景,在小鳥的啁啾和馬蹄的的聲中,醞釀出優美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那情景,那旋律即使在終場後還縈繞於心。作曲與歌唱的琴瑟之合終於使他們相愛了,與卡拉難舍的真情則以施特勞斯悠揚深沉的男中音《當我們年輕時》表白:我們年輕時候,在美麗的五月之晨,你說過你愛我,我們年輕時候… …送別卡拉後,河水悠悠、落寞離情與朝陽初醒的清新美景感染下,《藍色多瑙河》的旋律暢流而出……。 除了優美的音樂,還有出色的攝影。有一個鏡頭,給我印象最深 。就是,當嫉妒的男爵來向施夫人傳達小約翰和卡拉相愛的真相,並要她「象野獸一樣爭斗」的場面時,畫面始終只有兩個人影,男爵在黑暗中可怕的面孔,波蒂仰著臉,光線全部集中在她的臉上,使她顯得那麼優雅又無助。雖然是黑白片,可是約瑟夫.魯頓伯格在本片中以高超的攝影技巧,將許多動人的場面拍得美不勝收。終於,《翠堤春曉》這部電影獲得了1939年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當然,還有演員出色的表演。影片中的施特勞斯氣質高雅,風度翩翩,笑容迷人,眼神勾魂;女高音卡拉兼備了天使的面容和歌喉,當她如鳥鳴般婉轉的花腔在大廳流轉時,觀者已經迷醉了;妻子波蒂的形象柔弱,可愛,善良,寬容,她隱忍的痛苦讓人心碎… 除此以外,還有絕妙的對白。當第一次見到施特勞斯時,勢力的出版商三次都沒有記住年輕的作曲家的名字,最後,小約翰生氣地告訴他自己叫魯道夫,然後,當主人向大家介紹施特勞斯時,出版商大叫,「啊,他是個騙子,他告訴我他叫魯道夫!」…初次與卡拉獨處一室,小約翰的腳踩著了卡拉的長裙,他難為情地說,「抱歉,我被纏住了」,而卡拉則一語雙關,「這么快啊!…
Ⅳ 欲求:《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影評 註:不是觀後感...... 謝謝
身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演講。政客欲征服民眾,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可撥動萬眾心弦,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可驅懦夫昂揚赴死。幾乎每位政治家都有彪炳史冊的演講事跡,孔明「罵死王朗」,拿破崙有「蒙特諾特戰役演講」,金博士有「我有一個夢想」,麥克阿瑟之「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另外還有畫了一個圈的「南方談話」等等。身為領袖,「跟他們談笑風生」是必備技巧。
《國王的演講》開篇破題,上來就是一場「(未來)國王的演講」。寥寥幾筆,將主要人物定格在畫板上。在直播間里,專業播音員用矜貴的手勢操持精緻的器具,漱口、開嗓,躊躇滿志如一方之主;真正的尊貴王爺卻正瑟縮在妻子身邊,惶然四顧,絕望得像個沒有溫書、自知考試要交白卷的小孩子;賢惠的王妃輕吻丈夫臉頰,無聲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主教和工作人員各自道出鼓勵話語。但一切鼓勵與溫情統統作廢,公爵張口結舌,演砸了一場原本輕而易舉的演講。
其實,王室的成員不過是些演員。套用某朝代某老演員的廣告語:「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國王要做的並不復雜。君主立憲制度之下,他無需直抵前線冒著彈雨鼓舞士氣,無需振臂高呼、口若懸河,甚至無需直面千萬雙灼灼眼目,賴現代科技所賜,他只要在麥克風之前,聲情並茂地(設若乾巴枯燥,大概也能敷衍過去)念完幾頁幕僚草擬的演講稿,便可交差大吉。然而就這么點「紅領巾廣播站」的小學生播音員都能完成的任務,恰是喬治六世的死穴。
他做不到幾乎所有人能做到的事:順暢地侃侃而談。一應雄心、激情、溫柔、憤懣、焦切……都被這痼疾桎梏,牢牢封鎖在痙攣的兩唇中。胸襟里盡有驚濤拍岸,也全被這無形堤壩攔截。
官家有疾。然,疾不在腠理,而在膏肓之間。正如萊昂納爾所說:沒有先天性的口吃。口吃折射了內心的怯懦,而口舌不便,更加劇了自卑與木訥,惡性循環十數年,無葯可救。
綳得過緊的琴弦,是無法奏出任何樂曲的。國王他,其實是個可憐人。
他的眼神總是帶著憂傷、膽怯。他不快樂。
片中大部分關於國王的鏡頭,總是將他委委屈屈地擱在畫面下角。這場戲沒有反派,國王要打敗的是自己。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斗爭。
喬治六世,可憐、可嘆、可欽、可感。
在影片開始十分鍾後,時為約克郡公爵的伯蒂,穿著黑色燕尾服走進育兒室。父親雖滿心憂煩,對女兒仍溫存不減:先是學著企鵝的模樣走了幾步,然後為兩位小郡主講睡前故事:
「從前有兩位小公主: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她們的爸爸是一隻企鵝,因為他被一個邪惡的巫婆詛咒了。這對他來說太不方便啦,因為他喜歡抱著他的公主們……巫婆讓他們去南極,如果不能飛,這可是很長的一段路。他一頭鑽進水裡,只為了能在午飯前趕到,他還讓一個過路的擺渡者帶他過去,他成功地回到了宮殿里,給了廚師、媽媽一個大驚喜。小女孩們在廚房,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和吻。在那個吻之後,你們猜他變成了什麼?」
故事到這里,所有人都會跟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一起神往地笑著,脫口而出:「他變成了一個帥帥的王子!」
但企鵝公爵給出的答案是:「他變成了一個短尾巴的信天翁。」
在公主們失望地「哦」了一聲之後,企鵝爸爸張開雙臂,解釋說:「這下他有了很大的翅膀,可以抱著他的兩個小寶貝了!」
然後,他略顯笨拙地膝行到小郡主們面前,緊緊地摟住她們,在公爵夫人的微笑注視下,將慈父的親吻降落在女孩們金黃的卷發中。
——信天翁是鳥類中翼展最寬的,張開翅膀,可達3米以上。
這個「企鵝變信天翁」的故事,初聽來只為烘托王室一家親的美好氛圍,以及伯蒂的外冷內熱。終篇之後會發現,此故事提綱挈領地喻意了全片:王子殿下英俊儒雅、儀表堂堂,卻偏生有這上不得檯面的毛病,真有如天降詛咒;「抱著他的公主們」,亦即守護他的臣民;帶挈他前行的「擺渡者」,自然就是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至於「成功回到宮殿里,給了廚師和媽媽一個驚喜」,「驚喜」當指他完成了對他來說最艱難卻又最重要的聖誕演講;廚師,可理解為首相丘吉爾——治大國如烹小鮮嘛。(此處或是過度闡述)
故事結局最耐人尋味:「驚喜」過後怎樣?笨拙企鵝是否就此脫胎換骨,變成完美王子?錯!沒看電影之前,大概所有人都會認為:最終萊昂納爾醫好了國王的口吃。其實,伯蒂的口吃始終未能治好。但是他完成了「聖誕演說」,並因此化成具有更堅強翅膀的「信天翁」——雖然還是禽類。
二、萊昂納爾
做為軟性大不列顛形象宣傳片,《國王的演講》鑄起了一尊完美的英倫紳士標本: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
萊昂納爾的年紀,當是六十尚不足,五十頗有餘。他已經到了永不會覺得尷尬和別扭的年紀,一對冷靜雙眸洞悉世事,始終雲淡風輕、寵辱不驚,讓人對之如坐春風。
萊昂納爾與伯蒂的交鋒,則是貫徹全片的美妙二重奏。兩人就像一對反義詞:地位一尊一賤,態度一張一弛,情緒一明一晦。然而,尊者常露荏弱之態,賤者並無卑微之心。萊昂納爾不卑不亢、泰然自若,伯蒂拘謹矜持、暴躁不安。草頭郎中對一國之主不諂媚,九五之尊對草頭郎中亦不輕蔑。
科林與拉什的對手戲,真如一發之上,懸千鈞之力。
三、愛德華
愛德華八世對歷史的貢獻:一則韻事,一隻「溫莎結」。
有多少女人曾為這位「多情國王」的故事心旌搖曳?我也是到很久之後,才明白「不愛江山愛美人」其實不是褒義詞。尤其值彼江山風雨飄搖之時,國賴明君,這份本應扛起的責任容不得推諉。他對那個女人多情,便是對自己的國家無情。
——曾身為喬治六世和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擔任私人秘書的拉塞爾斯,對王儲愛德華給出這樣的評價:「他放肆地追求酒精和女人,而且自私。他以後可能不適合佩戴英國的王冠……他的性格變幻莫測、很不成熟,在精神、道德和美學等方面,停留在一個17歲男孩的水平;他對事情適當或不適當的唯一衡量標准就是:我能逃脫嗎?」
秘書所下考語,多半是真。有一種「多情漢」實則是世間極自私的人——楊過就是明例,情之一字遮天蔽日,於是他什麼也看不見了,宇宙核心只座落在他的愛情上。
電影中的愛德華八世,做為喬治六世的襯托,是位輕率任性的浮華男子。華利斯夫人舉筵,伯蒂不得不攜妻亮相。在黝暗狹窄的酒窖中,弟弟追在兄長身後結結巴巴地探討國事,而哥哥焦慮的只是找不到情人想要的佳釀。這一場戲劇化得有些過分,不過也完成了對愛德華和華利斯的塑造任務。
第一眼看到蓋-皮爾斯飾演的王儲,那猶豫不決的、陰柔的嘴型、埋藏情慾的法令紋,立覺「對的!這就是愛德華」;而辛普森夫人雖只出場兩次,亦形神兼具:老辣、虛榮、男性化、洋洋得意、野心勃勃。
四、國王
舊王交卸,新王接任。伯蒂被推上王座。在華美宮室的朦朧光線中,喬治六世的背影顯得孤獨。有弧度的鏡頭,略微誇張地聚焦在他哆嗦的臉肉和嘴唇上。
所有的畫面,都強調了伯蒂此際的孤獨。他其實始終是那個卑怯、懦弱的孩子。捏著講稿,嘴巴開合如涸澤中的魚,一徑憋得面白唇青。暈眩中視線越過面無表情瞪視他的人群,落在牆上懸掛的先祖的畫像上。新逝的老父盛裝挺立畫框中,威嚴冰冷的目光審視不爭氣的次子。
——偌大一份家業,靠個「無話兒」之輩來接任,先祖泉下有知,只怕也要嘆息國運不濟。
在萊昂納爾面前,虛弱恐懼的伯蒂爆發了出來。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
伯蒂與妻女觀看希特勒演講一場戲,意味更為深遠。
先來看看史料記載:希特勒曾專門在一位精通肢體語言的專家的指導下,設計演講手勢,並常常對著鏡子和相機反復排練著,以求達到最震撼人心的效果。當時一個追隨者說:「為了取得男女老少的無條件的信任,希特勒使用了符咒。」波蘭記者阿克塞爾海斯特回憶:「從他的演講中我們聽到了被壓抑的激情和愛意,表達這一切的是愛的語言,他的叫喊充滿著憎恨和情慾,他的話語充盈著暴力和殘忍。所有的語調和聲音都受神秘的本能支配;它們如同被壓抑太久的邪惡沖動。」
希特勒把語言暴力發揮到了極致,不論是敵人還是朋友,他紛紛將他們挑落馬下。馮.米勒教授回想起某暴動中希特勒的演講時說:「在我整整一生中,除了那一次,我再也想不起來,在幾分鍾或者幾秒鍾內能讓群眾態度轉變如此神速的情景。」奧匈帝國最後一位皇帝的兒子奧托.馮.哈布斯堡在一次觀察後說:「跟他站在一起的共產黨人,在開口之前,就被他打動了,他是個有某種磁性的天才。」作為將領的布勞希奇說:「我和這個人爭辯的時候,感覺就像是要窒息了,我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埃哈德.米爾希說:「在他面前我就像是做錯算術題的小男孩。」憑這樣的本事,希特勒不無驕傲的說:「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並且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
說回電影:畫面中滔滔不絕演講的那人,就是挑起世界戰爭的公眾之敵。但他的演說技巧與得到的效果,無可挑剔。伯蒂當有且恨且妒的一念閃現,但他目光隨即平和堅毅下來:正義與邪惡之分野,不靠口才來劃分。
引用某影評的話(我覺得我不可能總結得比這句還好):有的人也許言辭流利,擅於煽動,但卻可能是惡魔;那些羞澀木訥甚至笨拙的人,卻可能有一顆善良勇敢的心。
五、國王的演講
最後一場戲,當然就是那場華彩樂章:聖誕演講。就像爐火上燉著的一壺水,雖然火苗始終溫文,然不知不覺中水溫已至沸點。一道道窄門敞開,賢妻良友隨侍在側,盛裝的國王面沉如水,如赴戰場。
最後的舞台是小小的密閉的直播間。在伯蒂第一次閱讀的時候,萊昂納爾的動作便是推開窗子。這一點在最後的「聖誕演講」中得到呼應。
所有的起承轉合,其實俱在意料之中:最後關頭,我們都知道國王和治療師要說一句溫情脈脈的表白。果然,國王至誠道謝,而萊昂納爾的最後一句話則是:忘掉其他一切,對我說,對我這個朋友說。三次紅燈閃爍在伯蒂面上,照應了影片開初他的失敗。在艱澀地起頭之後,為隱蔽口吃而頻繁做出的停頓,反而益顯凝重沉痛,具有別樣的力量。
間中也有幾次,國王險些結巴起來,全賴萊昂納爾的眼神與無聲手勢。但他漸入佳境,漸入佳境。咬字吐音,從未如此勇敢與堅定。要抵抗強權,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演講,為臣民亦為自己。
穿插出現在伯蒂演講畫面中的幾組人,幾乎回顧了全片情節,像協奏的器樂,令這一曲更調和與雄壯,更具有深度厚度:曾領教了約克公爵那糟糕透頂的演說的工廠工人,如今聽得全神貫注、如痴如醉;曾多次鼓舞喬治六世的主教與首相,庄肅端坐,想必堅定了抗戰之心;獨處小室、守著孤燈的王太後,嘴邊逐漸浮起微笑,自是對兒子的贊許與自豪;在遙遠的精緻公館中躲清閑的愛德華與華利斯,表情復雜難言,華利斯發上綁著花紋發帶,浮誇突兀得像個時裝雜志上的假人;大衛則滿面陰沉,是否在被弟弟打動的同時也嫉妒了他的感召力?倚靠著他的華利斯幾乎是立刻察覺到他的異樣情緒,伸手撫慰——當然,若無這等機敏,也不能俘虜君主之心(短短幾秒鍾的鏡頭,道出無數弦外之音)。
最後,萊昂納爾垂下雙臂,肅立聆聽,他知道不必再指揮協助,喬治六世已脫胎換骨,真正的國王在這小小格子間中誕生。
歷盡艱險,伯蒂終順利完成最後一個詞:「勝利」。始終抓緊座椅扶手的王後,欣慰地與女兒互望,面頰上有恰如其分的一滴熱淚。那滴淚只星光似的一閃。大功告成後,萊昂納爾與國王相視微笑。萊昂納爾並未恭喜,只微笑道一句:「你在w上仍有些打結」。這輕描淡寫的一句,掩蓋胸中感慨與喜悅的澎湃波濤,簡直有謝安的「小兒輩已破賊」的妙處。
完成之後又如何呢?緊閉的門次第敞開了。伯蒂終於微笑著走出昂首闊步的國王的步伐;悲欣交集的賢妻悄聲道:「我知道你會很棒。」首相與主教誠摯祝賀;國王攜眷走上陽台,領取民眾的掌聲與喝彩。溫柔舒緩的鋼琴,交替流轉在國王與萊昂堅毅面容上。一切美好如童話。最童話的結局字幕是: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毋庸置疑,《國王的演講》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就像是無可挑剔的美人:穠纖適中,修短合度,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由國民性決定,英倫影像總有一種克制的情緒,沒有歡呼夾雜狂吼,也鮮少眼含熱淚地相擁,畫面與音樂均委婉而素凈,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這便是:一片幽情冷處濃。
六:歷史
上個月恰巧買到一本法國記者貝特朗-梅耶-斯塔布萊所寫的《伊麗莎白二世時期的白金漢宮生活》。無論在民主國家、封建國家、君主立憲還是社會主義,宮闈秘辛都隱在層層簾幕之後。不過賴有大膽卷簾人,我們也隨之窺探一二。該書中一些段落提及了喬治六世和他的王後。講伯蒂的不多,對王後大加頌揚。我姑且把這些段落人肉搬運到這里,做為注腳:
幼時:喬治六世的綽號叫「Bertie」,此人用喝酒來增加力氣,他的雙腿夾著鋼制夾板,因為他的雙膝外翻。他進入會客廳時,僕人都伸出胳膊來推他,他總是哭著進去。
粗心的國王:某天,喬治六世不留心給一個人授銜兩次,到了「第二輪」授獎的時候,國王覺察到:「您看來非常不安哪!」
可愛的王後:一名老僕人說:「第一次碰見王後,人們都不注意她矮小的身材(王後只有1.55米)和豐腴的體形。因為大家都被她的熱情和魅力吸引了……她非常喜歡微笑。」
她是一個有頭腦而又善於逗樂的人,從結婚到喬治六世登上王位的13年中,她的性格要服從王室的庄嚴與新位置帶來的挑戰。在出訪活動中,約克公爵夫人能讓事事都變得容易。她的玩笑能讓最害羞的人捧腹大笑,在舞會上她對舞技平平的舞伴說:「加油!太棒了,你至少還沒把我的王冠碰掉嘛!」她對份內的事情一點也不厭惡,人們贊美說:「她要是戴上了一枚新寶石,就高興得彷彿剛剛發現愉快地度過一個美妙的下午的新方式。」公爵夫人如此自如,丈夫羨慕不已,因為他嚴重的口吃的確是個不小的缺陷。
1936年12月10日,愛德華八世遜位,約克公爵被即將落在自己和妻子身上的責任震驚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12月10日,這位新國王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授予妻子一枚嘉德勛章。他在登基演說中講道:「沒有妻子在我身邊,沒有她對我的幫助與支持,我是擔負不起身上的重擔的。」當時人們稱呼她「聯合王後」,時年36歲。在戰爭中,她盡其所能鼓舞英軍士氣,丘吉爾稱她為「二戰中最勇敢的女人」。
和丘吉爾一樣,她也將重樹英國精神。從倫敦遭到轟炸開始,王後就堅持不懈地視察被炸街道,鼓舞士氣,安慰群眾,語言得體。在倫敦戰役進行得最慘烈的1940年9月13日,幾枚炸彈擊中了白金漢宮,當時王後的一句話家喻戶曉:「我很慶幸遭到了轟炸,因為轟炸才使我能面對面地與東區(倫敦在空襲中受創最嚴重的一個區)人民接觸。」
《泰晤士報》一名著名編輯說:「她將普通生活的美德在高貴生活中加以發揚。她拉近王室與百姓的距離,使王室顯得自然,也遠遠沒有前幾代王室那麼嚴厲。」伊麗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博斯-萊昂選擇了陽光、生活與幸福,她是英國王室的支柱之一。
Ⅵ 愛國立志的讀後感(要新一點的書最好是《哈利波特》)和電影《鐵人》的觀後感
.【哈利波特】
我與故事打了十年交道,還從未見過這樣的書。一拿起來就放不下手,彷彿它有魔力,全套不到兩個月就看完了。
我喜歡這個神秘的故事,不得不追著往下讀。它確實使你感到驚奇。每章末尾都帶著問題,使你牽腸掛肚。
書中的小哈利波特幾次從伏地魔手中大難不死,被人們看成怪胎。但他一直都認為自己只是個平凡的小孩兒。直到他十一歲,收到來自一個魔法學校的入取通知書,他的人生才有了巨大的轉變。
文章作者羅琳也許和一般的作家文筆一樣,但可真正吸引人的,是讓我們在一個不道德的時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故事對個人的責任、勇敢、忠誠和忍耐等性進行了探索,並贊揚了這些品質。
哈利那勇敢、堅強,遇到困難不屈服的品質令我十分欽佩。我想,有千千萬萬的青少年都和我一樣。想想自己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困難就畏難卻步,總習慣躲在爸爸媽媽溫暖的懷里。比起哈利,我真是無地自容。雖然在家,他受德思禮夫婦的打罵,被比他強幾倍的表哥欺負;在學校,被不喜歡他總想讓他出醜的斯內普教授刁難,被可怕、恐怖的伏地魔追逐------但他仍然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一切。
他還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為自己的學院爭光;也有著很強的正義感,喜歡打抱不平,當他為了追回朋友納威的記憶球而跳上自己從未騎過的飛天掃帚去追馬爾福時,我看到了;當他真心為自己的好朋友羅恩當上級長而高興時,我看到了他對朋友的深厚友誼;當他為了不讓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擔心,而獨自忍受傷疤的疼痛時,我看到了他對親情的珍惜以及為他人著想的可貴精神。他對友情的忠誠,他在妒忌者面前的紳士風度,他對待挫折的積極態度,他在困難面前的毫不氣餒,讓我深深為此折服。
哈利·波特,你是個英雄,是我心中永遠的英雄!
更多更詳細請到:http://..com/question/75643908.html?si=1
1.《中國人史綱》讀後感
以前,我總是洋洋得意的對人說,如果我家財萬貫的話,我一定會報考歷史專業的.這樣說的原因是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實是有理想的,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實很酷.
歷史是酷的,我卻是淺薄的.歷史並非全是鮮衣怒馬繁華似錦,它事實上如此殘酷,戰爭和暴政將它塗抹得血跡斑斑.這斑斑血跡又迷惘了眾生的眼睛,在穿越歷史重重迷霧之後卻對猙獰的暴徒流露出頂禮膜拜的眼神.原來顛倒眾生的,並非只有傾國傾城的美女.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會將朱元璋這個熱愛殺人的混蛋描述成恩澤天下的聖主,就像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人們會賦予項羽這個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並崇拜了幽幽數千年.項羽一把大火燒掉了咸陽,不但給後世的暴徒們開了一個以焚燒故都來章顯自己蓋世武功的惡劣先例,而且燒盡了保存在咸陽的記錄著春秋戰國以來璀璨學術思想的珍貴典籍.而同樣是因焚燒羅馬城而聞名的尼羅,卻遺臭千古.相形之下的差別和痛心,我不知怎樣才能言語.
不要說造成黃金時代學術典籍遺失的罪魁應是焚書坑儒的始皇贏政,那本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書的原因上儒生建議贏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這本是儒家阿諛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這個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漢.法家的李斯作出細致分析之後建議」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所不去者,醫葯卜筮種樹之書……」是為焚書.可見焚書焚的多是民間非科學方面的書籍,而秦朝所設為數眾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諸子百家的典籍.事實上,按當時的條件,民間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書么?藏書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政府行為.
而坑儒的原因則是兩個道士為贏政尋仙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毀謗贏政後逃之夭夭.始皇勃然大怒,坑殺相關四百六十於人.這其中大抵是些方術之士,不過因為贏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陽言論蠱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跡於被坑殺之列.
因為這兩個原因,儒者們窮盡所有能夠想到的惡毒詞彙加諸於始皇贏政的身上.古人說三人成虎.儒者們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毀謗始皇,毀了兩千年,終是迷惘住了後人的眼睛,把贏政變成集天下惡毒為一身的大妖怪.
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個朝代都有,而贏政所做的開創性的事業卻只在於秦朝.不用螯述從小學課本就介紹的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光算贏政所建立的政治體制這一項,其後兩千年的中國帝王便從未有能超越,統統因襲下來.」始皇帝」這一稱謂,真的是名副其實.
我到是覺得,相對於項羽,贏政到是更能擔當英雄這一稱號,更應該獲得國人的尊敬.戲劇中的霸王,演義中的關羽趙雲,都只能當作文藝形象來欣賞,萬不該將其與歷史真實人物混為一談.只可惜大多數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別人的臆想之上.怎能冀望用迷茫的眼睛看見一個真實的世界?
和科學一樣,讀史讓我們接近世界本來的樣子.
而我呢,喜歡事物本來的面貌.不論它是好是丑.
因為啊,我總堅信,真正的完美,總是包含了殘缺於其中.
2.《紅岩讀後感》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 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於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3.《太行山上》讀後感
最近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此書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太行山上》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書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本書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比較著名的如《毛澤東語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一切獻給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新兒女英雄傳》、《苦菜花》、《紅岩》、《星星之火》等。新中國的文學史上,有一句行話叫「三紅一創,山青保林」,指的是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八部長篇小說:《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山鄉巨變》、《青春之歌》、《保衛延安》、《林海雪原》,它們與寫於四十年代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主要寫於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的早晨》構成了「紅色文學經典」,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成長壯大的歷史中方方面面的社會生活。
4.《祖國在我心中》讀後感:
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只有我們健康成長,祖國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我們蘇州歷史悠久,英才輩出,在《祖國在我心中》這本書里,記載著38位先賢、英雄、名人,其中大多數是蘇州人,最起碼,也是在蘇州任過職的人,雖然文章很短,但是都描繪出了先賢們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讀了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教育:例如,「憂患自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充分表現出以祖國命運和天下為已任的高度歷史責任感。例如,「君子以自強不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充分表達了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例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坦盪盪」表達了民族的浩然正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上這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里。堅定的愛國志向,遠大的革命理想,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少年成才的基礎,我們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才能有學習文化知識的強大動力,才能有正確的人生方向,發奮圖強,努力成才,報效祖國,造福人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所說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激勵了幾代人,也深深激勵著我,因此,我下定決心,不怕困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也為我們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蘇州增添一分榮耀。祖國在我心中 同學們,少年朋友們: 你們好! 我們的祖國地域廣大。有巍峨峻拔的高原,並且修造了與天空最近的鐵路,有長年保衛祖國的長城,一起一伏,一直延伸到天邊,有水平如鏡的西湖,它美麗的景象,悠久的歷史,讓很多人贊不絕口,留連忘返。這錦綉山河,是龍的故土,是民族的搖籃,也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從最早的甲骨文到現在的方塊字;從最早的用竹子寫字到現在用鉛筆、圓珠筆、毛筆、鋼筆…寫字;從最早的用手抓吃飯到現在用筷子來吃飯;從最早…… 光榮的歷史,已經過去了,美好的未來由我們來掌握。時代的接力棒要靠我們來相傳,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響亮的回答。 生命屬於我們,我們要更好得使用它,決不能白白糟蹋它。我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垠的價值。我要珍惜時間,不虛度年華。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的舉手發言。作業要講究「精」字,不要亂七八糟。看電視要選擇地看,不要什麼都看。看課外書要講究「三餘」,比如可以在下雨天看書……看的時候,要多動腦筋,要把書看懂,遇到好的詞句,要把他記在腦子里。我要使自己的生命過得有意義。生命在於付出,在於給予,在於為別人著想。在學校里,為老師著想老師辛辛苦苦地為我們備課,因此,弄得口乾舌噪,我們應該上課認真的聽,積極舉手,讓老師少費一點勁;為同學著想,如果同學有什麼困難,我會主動的去幫忙,解決困難;為班級著想,我不會為班級扣分,應該要為班級爭分;為學校著想,我不會亂扔垃圾,不會破壞公物,為學校爭光.在家裡,為父母著想,我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壞事,讓爸爸媽媽安心;為鄰居著想,如果鄰居有困難,我會主動的去幫忙。 有志者,事竟成。少年強,中國強。同學們,我們是中華少年,我們有責任使祖國強大,我們會刻苦學習,讓祖國強大起來。親愛的祖國,放心吧!中華少年正向您走來。 歲月悠悠,祖國已經度過了第59個特別的國慶節,每一個國慶節,都讓我們中國人深深的想起祖國經過的滄桑,經過的屈辱。在戰場上,戰士們流淌的鮮血在我們的記憶中流動。在一頁頁白紙上,銘刻著一隻只可惡的豺狼在中國人的土地上對中國的侮辱和慘烈的廝殺。他們霸佔了我們中華的土地,在我們的國土上放肆。中國人,我們奮斗,我們自強不息,在鬼子強盜的手上贏得了歷史的輝煌,贏得了戰爭和和平的勝利! 在中國歷史上,第1937頁里,深深的烙著一個充滿悲慘和充滿慘烈的印——南京大屠殺。這個印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的中華兒女,多少的中華子孫。也不知道中國母親的身上流了多少的鮮血,這一堆堆鮮紅的熱血中又不知蘊含了多少中國人的滄桑和智慧。那一種種殘暴的行為是多麼的令人氣憤!松井石根這個元兇是日本人的恥辱,也是中國人民的仇恨。中國人,不要再讓鬼子的雙手再次伸進中國的黃土,不要再讓中國人的生命在鬼子手上斷送! 在中華領土的天空里,第2003片雲朵上,演繹的是一場精彩的航天經歷,楊利偉叔叔在航天的傳奇故事上譜寫了中國航天故事的第一頁,終於在太空上留下的第一個完完整整、真真正正的中國人腳印。他承載著中國人百年的飛天夢想,在宇宙間真正的踏上中華的成就之路!中國人,我們心中的中國龍已經騰飛了! 中華兒女,流金歲月、滄桑巨變。此刻,中華的歷史已是輝煌!
5.鐵人 觀後感
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跡,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讓人感觸很多。
那個時代,也許物質很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里缺點什麼。呵~我甚至在想,我怎麼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影片裡面刻畫的那個「劉思成」的角色,跟鐵人的人生選擇是截然不同的。他最終吃不了苦,當了逃兵。只是他的兒子成了新一代的勞模。在當時的人看來,那人的舉動真的是太讓人憤慨了。怎麼可以那樣?但是今天再來看,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那麼高,不可能人人成為英雄。劉思成,他也想堅持,也曾經真實地努力過,但是最終還是受不了,所以放棄了。作為一個書生,身體條件不適應,最終放棄,對他來說,一輩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了。在那個年代,曾經真實努力過的人,我覺得都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去學習。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緲小。相反的,我覺得導演很厲害,把人性裡面一些真實的東西放到了電影裡面,而不是一味地樹立下面的形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中國電影的進步?
我覺得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如何,估計是編劇編出來的吧。不過我覺得寫得很好。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表現了出來;把一個共產黨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在21世紀的今天,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今天,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我們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卻了國家,忘卻了民族,眼裡面只有自己,只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在這種時刻,真的應該反思了。
青年一代,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那樣,才不會出現那麼多學生沉迷網路不可自拔,有那麼多的學生脆弱地走上輕生,基本犯罪的迷途。人,活著,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貴的,可是怎麼樣才能活出意義來,不枉這世上幾十年,真的值得我們深思啊!
一部歌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斗的電影《鐵人》,將在近期在全國上映。該片以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在審查過程中獲得了普遍好評,被中宣部列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影片。我公司已經為全體職工購買電影票,做好該影片的觀看工作。 為充分發揮影片《鐵人》對廣大職工的宣傳教育作用,處工會要求各級工會組織要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組織職工觀看電影《鐵人》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弘揚「鐵人精神」,努力增強廣大職工戰勝眼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大力宣傳「鐵人精神」,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擴大社會影響。通過組織觀看影片,引導職工把學「鐵人」與學身邊的勞模結合起來,把發揚工人階級敢於爭先的品質與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承老一代勞模艱苦奮斗的精神與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活動結合起來,自覺地把自身命運與企業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進一步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更快發展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啦。
Ⅶ 感動中國2013觀後感(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4年級)
1、頒獎詞----【林俊德:縱死終令汗竹香】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從事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製作了鍾表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參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數據。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沖鋒……
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沖鋒。
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2、頒獎詞----【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3、頒獎詞----【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 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獻器官被稱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這個願望被稱為「最美遺願」。
4、頒獎詞----【陳家順:動人以行不以言】為鄉親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
陳家順,54歲,男。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
雲南沾益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陳家順擔任副局長後,積極組織家鄉農民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並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摸清農民工工作、吃住、工資待遇、勞動時間等情況,陳家順從2007年9月起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和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當過操作員、倉庫保管員,養過豬,干過裝卸工,當過民辦學校教師。幾年來,他「卧底」考察了義烏市及周邊縣市的許多家企業,為農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況良好的企業信息。
在調解各類用工糾紛時,他總是挺身而出,為農民工利益據理力爭。4年來,共為農民工調解各類糾紛780餘起,挽回損失180萬余元。在農民工遇到困難時,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多次協調企業墊付農民工車費、伙食費、醫葯費等共7萬多元。
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當地民工和社會各界的稱贊,陳家順被人們譽為「卧底局長」、「民工局長」。
5、頒獎詞----【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粗糙的手支起課桌,寬厚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朴,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
高淑珍的兒子王利國4歲那年得了類風濕,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裡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
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的家裡響起了讀書聲。
這個學校一開就是14年。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高淑珍和女兒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的,自行車已經接不過來,她一咬牙,買了輛舊麵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顛壞了,就一直抱在懷里。後來,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都住在家裡,免費吃住讀書。
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畝水田,稻穀就是孩子們的口糧。但是歉收的時候,讓每個孩子吃飽並不輕松。為了多掙幾個錢,她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 一些日用品去趕集,一騎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時候下大雪沒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裡頭歡喜, 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
高淑珍愛心小院的故事見諸媒體後,引起強烈反響。愛心小院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捐助,還有不少志願者從各地趕來實行愛心接力。有的志願者已經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多時間,上海一家醫院為小院的10個孩子實行了治療手術。
6、頒獎詞----【張麗莉:冰雪為容玉作胎】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綵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張麗莉,女,28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
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2006年,她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
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捲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後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後,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
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像她知道真相的後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後一定會幸福的。」
有人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
7、頒獎詞----【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發。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
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歲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長期惡劣環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濕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常頂替戰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卧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聲痛哭。
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
8、頒獎詞----【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別離】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壇又一壇,都是滿滿的鄉愁。
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高秉涵生於山東菏澤,13歲已經成為「小學兵」,在「南逃」路上幾乎丟掉半條命,輾轉抵達台灣之後,他又成了孤兒流落於台北街頭。他流過浪,做過小販,幾經周折考上了台灣「國防學院」法律系,畢業後成為金門駐軍軍事法庭的法官。
他審的第一個案子是金門逃兵案,一個士兵在值崗時冒險抱一隻輪胎穿越金門海峽想游回廈門的家,但是沒能成功,被判處死刑。一個想要回家孝敬母親的人怎麼會有死罪?為什麼一段淺淺的海峽會讓骨肉同胞分為兩個世界?身為法官的高秉涵無能為力,但他的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1973年,高秉涵退出軍界,成為一名掛牌律師。1979年,離家31年後,高秉涵寫的第一封家書,由台灣至歐洲、經美國寄到中國,又經北京、廣州、遼源,歷時三個多月,於母親葬禮的當天抵達親人的手中。
兩岸開放後,他開始奔波於大陸和台灣之間,義務為台灣老兵尋親提供支持,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
9、頒獎詞----【周月華 艾起:清香傳得天心在】她背起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裡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裡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
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後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
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裡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葯品采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 ,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於正式掛牌營業了。
「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
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葯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後,無論上山涉水,刮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後背將她背到病人家裡。「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
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沒有他,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華說道,「他是我這輩子的第二條左腿。」「我背著她走了18年。我說過要背她一輩子,就要實現這個諾言,永遠都不放棄。」周月華的丈夫艾起說。
10、頒獎詞----【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 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於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
羅陽1982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他擔任中航工業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於解決問題,採取多種措施推動研製進度,創造了新機研製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2012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製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據,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出現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護人員檢查。
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幹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幹成,而且還能幹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頒獎詞----【特別致敬:公安部湄公河「105案」專案組】不抓回糯康,誓不撤兵!歷時7個月跨國追捕,13名中國籍船員的亡靈得以安息。這背後是「105案」專案組全體民警忘我的日夜奔波。跨越距離和生死,他們用正義和膽識捍衛中國法治權威和中華兒女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