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觀後感
『壹』 人與自然觀後感500字
人與自然觀後感
從古至今,環境和人類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美好的環境能給我們愉悅的心情。而惡劣的環境卻會給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也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沒錯,環境永遠是人類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是地球的表層,由空氣、水和岩石(包括土壤)構成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在這三個圈的交匯處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這四個圈在太陽能的作用下,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使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
據科學測定,人體血液中的60多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殼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十分相似。這表明人是環境的產物。人類與環境的關系,還表現在人體的物質和環境中的物質進行著交換的關系。比如,人體通過新陳代謝,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喝清潔的水,吃豐富的食物,來維持人體的發育、生長和遺傳,這就使人體的物質和環境中的物質進行著交換。如果這種平衡關系破壞了,將會危害人體健康。
人類為了生存、發展,要向環境索取資源。早期,由於人口稀少,人類對環境沒有什麼明顯影響和損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自然條件主宰著人類的命運。到了"刀耕火種"時代,人類為了養活自己並生存、發展下去,開始毀林開荒,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環境。於是,出現了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但因當時生產力水平低,對環境的影響還不大。
而到了產業革命時期,人類學會使用機器以後,生產力大大提高,對環境的影響也就增大了。到本世紀,人類利用、改造環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規模逐漸擴大,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據估算,現代農業獲得的農產品可供養五十億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產生的綠色植物及其供養的動物,只能供給一千萬人的食物。由此可見,人類已在環境中逐漸處於主導地位。但是,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隨著出現在人類面前。大氣嚴重污染,水的資源空前短缺,森林慘遭毀滅,可耕地不斷減少,大批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處在危機之中。日益惡化的環境向人類提出:保護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是當今最緊迫的問題。
近200年來,人類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種工業化設施也迅速崛起。各種各樣的能源都被人們近乎完全的利用。我們在享受一樣樣科學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時,有沒有想過,科技的發展對環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現代科技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最大影響可以說就是全球變暖了。有人曾經統計過: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攝氏度而在上個世紀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大約攀升了0.6 攝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凍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10天左右。20世紀90年代是自19世紀中期開始溫度記錄工作以來最溫暖的十年,在記錄上最熱的幾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上面這一串觸目驚心的數據恰恰反映了科技發展的不恰當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影響。
環境的日益惡劣當然不只全球變暖這么一件。沙塵暴也是人類不愛護環境的產物。沙塵暴是乾旱地區特有的一種災害性天氣。強烈的沙塵暴的風力可達12級以上,沙塵暴產生的強風能摧毀建築物、樹木等,造成人員傷亡,颳走農田表層沃土,使農作物根系外露,通常以風沙流的形式淹沒農田、渠道、房屋、道路、草場等,使北方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弱化;惡劣的能見度可造成機場關閉及引發各種交通事故。2001年4月上旬寧夏、內蒙古出現強沙塵暴,有2.5萬頭(只)牲畜丟失或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5億元。 2002年4月5-9日,內蒙古、河北及遼寧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強沙塵暴,致使內蒙古9人死亡,1.5萬頭(只)牲畜丟失或死亡。2004年3月26—28日,沙塵暴造成錫林郭勒盟 5000多隻牲畜走失或死亡,蘇尼特左旗22人走失;造成全國1200多架次航班延誤。
比沙塵暴還要恐怖的污染比比皆是。白色污染就是其中一樣。白色污染指的是廢棄塑料及其製品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塑料不易降解,影響環境的美觀,所含成分有潛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裝材料多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的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丟棄在環境中的廢舊包裝塑料,不僅影響市容和自然景觀,產生"視覺污染",而且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還會造成潛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增塑劑和添加劑的滲出會導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燒會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等等。
當然,科技發展也不是一無是處。科學力量就像一把雙刃劍,一不留神便會傷及自己。我們要合理使用各種各樣的資源,不讓資源枯竭的慘狀提早降臨。環境永遠是一切的本錢,環境惡化直接影響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我們人類和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一旦環境惡化我們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這唯一的家園,請保護好這珍貴的美好的環境!
『貳』 沃土中原的讀後感三百字
美麗的中原,我的家。自小在中原長大的我,對中原的了解,或許僅僅局限於耳濡目染,但《美麗中國—沃土中原》讓我跳出局限,感受中原的富饒與發展。
紀錄片作為「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的電影電視藝術形式」,其手段在於對真實素材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其目的在於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鏡頭首先帶我們領略了熱鬧的北京城,而後來到首都的大後方—華北平原。華北平原的富饒緣自黃河帶來的肥沃泥沙。雖然中國有很多區域的環境有待治理,很多生物瀕臨滅絕,但被譽為「中國的脊樑」的秦嶺,森林裡依然如施過魔法般孕育著神奇的生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還有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上百隻被譽為「吉祥鳥」的美麗朱䴉。鏡頭一掃,遛鳥打拳的老人,救助猛禽的少年,無一不顯示著中國人致力於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望。中國人也擅長從自然界中學的長處,象形拳就是其中之一,在鶴、猴、蛇等動物身上尋找著師法天然的武術奧秘。中華傳統醫學,利用可入葯的動植物治病救人,循和諧之理,孕長生之道。 人間天堂九寨溝,以其秀美宜人的風景聞名天下。中原大地良好的生態區讓美景得以保存完好。春節作為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節日,在中原地區隆重慶祝,舞龍舞獅隨處可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人們新的願望,並為之努力著。
故宮、天壇、鳥巢等別致的建築群記錄著中國人漫長的足跡,中國珍稀的生物種群的故事則與中國人的生命軌跡息息相關。中華大地是文明的發源地,道法自然,生靈同性的樸素自然觀,根植在中原大地上
『叄』 450字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肆』 地理中國《江山多嬌,沃土中國》2016觀後感
《地理中國》觀後感
——山水長安 冰湖神話
太白山,秦嶺山脈的主峰.它,雄偉俊秀,風光綺麗,千百年來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吟詠感嘆.尤其是山頂上那個橢圓形的湖泊———大爺海,如同一隻幽藍的天眼,向塵世間拋出一個個足以令人動心的眼神.在山下,在寶雞,在陝西民間對其神秘的猜測經年不斷.
有一個傳說,在天上玉皇大帝讓他的兒子們下凡來到太白山上修煉,被太白山那錦綉的風景所吸引住了,於是便不願意離去,就化為一個個湖泊,從此以高山相伴.相傳大爺海就是玉皇大帝的大兒子變的.
大爺海東、南、西三面高聳著山,北面為山谷.大爺海周長約為300米,以此推算面積約為13000平方米,它的最深處是18米,有23萬立方米的儲水量.在大爺海的背後崖壁上有一個巨大的洞穴,難道那就是傳說中的水晶宮嗎?
洞內常年有冰,寒氣逼人,好像一個"天然冰庫".在洞內有許多冰錐、冰筍、冰旗琳琅滿目,景象萬千,這就是大爺海的源頭——水晶宮.它裡面之所以有那麽多的冰體,是因為他正好處於背陰的山坡,常年沒有陽光的照射,而岩石中滲出的水滴,到了這里,就化成了冰錐、冰筍.一部分的水化成了冰錐、冰筍的奇觀,更多的則形成一條地下暗河,在侵蝕岩石的同時,也注入了下方湛藍的湖泊——大爺海.
在神奇的世界中,蘊含著那麼多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這是大自然的恩賜,送給我們那麽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在著神秘的世界中,到底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神秘景觀?讓我們慢慢的來破解大自然中的神奇密碼吧!
『伍』 美麗中國記錄片觀後感600字
觀《美麗中國》有感
又看了一遍《美麗中國》,再次感慨萬千,不得不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冰清玉潔的雪山,雄奇秀麗的山川,一望無際的草原,詩情畫意的湖泊,波瀾壯闊的大海,層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機靈可愛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威風凜凜的東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頂鶴,珍貴稀有的揚子鱷,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的內容涵蓋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域: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一遺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樂、畫面、解說詞配合得簡直是令人無可挑剔。尤其是裡面的解說詞,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時而俏皮,時而深沉,不經意間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啟迪著我們的思想。《美麗中國》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為優秀的紀錄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國的魅力所吸引,還有為國家今後的發展的擔憂,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史時間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十三多億的人口,五十六個名族,各型各色的傳統生活方式。雖然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及環境保護問題,但還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中國有寬廣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溫差可以從灼熱高溫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國有雲霧迷茫的叢林庇護者稀有動物,一望無際的曠野草原及豐饒的熱帶海洋。
而如今的中國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環境問題?令人矚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中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中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中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著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