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影評豆瓣影評
① 怎麼評價教父第一部
一個家族,兩代命運
在格局動盪的四十年代的美國,柯里昂家族是平民的保護神,更是黑手黨的首領。可「教父」柯里昂拒絕了與索洛索在毒品買賣上的合作,因此柯里昂家族成員先後被迫害。
直到「教父」柯里昂其中一個兒子麥克站了出來,為家庭成員復仇並成功帶領家族走出困境。
② 《教父》系列電影,到底講了什麼一直沒有看懂
40年代的美國,教父維托·唐·柯里昂(馬龍·白蘭度 飾)是黑手黨柯里昂家族的首領,帶領家族從事非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 因為拒絕了毒梟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紐約其他幾個黑手黨家族的矛盾激化。
聖誕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參謀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因為內奸的出賣,教父的大兒子遜尼被仇家殺害;小兒子麥克(阿爾·帕西諾 飾)也被卷了進來,失去愛妻。黑手黨家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白熱化。
在教父病故之後,麥克開始了醞釀已久的復仇。他派人刺殺了另兩個敵對家族的首領,並親自殺死了謀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奧。同時他也命人殺死了卡洛,為遜尼報了仇。仇敵盡數剪除。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沖進了家門,瘋狂地撕打麥克。邁克命人把她送進瘋人院。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③ 類似於《教父》這樣史詩般經典的電影還有哪些
類似於《教父》這樣的經典電影,還有這樣一些。
《指環王》系列。
《肖申克的救贖》也是影史上非常經典的電影,這部電影依然是豆瓣上評分最高的電影,很多人把這部電影視為經典電影。從我個人來看,我覺得這部電影也是特別經典的,和《教父》相比,它是毫不遜色的。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勵志的故事,主角在被冤枉的情況下,在監獄這種極端的環境下,依然心懷對自由的渴望,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肖申克對自由的追求也感動了我,他用他的行動告訴我,不論自己處在什麼艱難境地下,始終不能忘記對自由的追求。
④ 教父系列是一部被過分高估的電影嗎
教父豆瓣評分很高的好像排名第11,是很經典的一個電影。並沒有什麼過分高估,而是實實在在的好。
⑤ 求教父影評一千字
1972年發生了這么幾件歷史性的事。尼克松訪華了、慕尼黑慘案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完結了;還有就是,科波拉的《教父》上映了。 《教父》無疑一時成就了科波拉,而科波拉後來在談到《教父》時說道:「當派拉蒙公司向我提供這一機會時, 我開始看這本小說,只看了五十頁就看不下去了。我認為它只是一本流行的、聳人聽聞的小說。是那種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 他說的不是風涼話,確是大實話。可想而知,當科波拉出於經濟考慮而拍的時候多少有些不情願,然而我們知道即使他不拍,也會有人拍,我們不知道的只是它會不會依然是經典。 經典好比一個油田,有巨大的價值,不同在於,油田總有采完的那一天,而經典作品能在不同時代煥發出不同的價值。《教父》將在一代一代人的眼裡反復上映,兒子成了父親,女兒成了母親,對於其價值的認識也會有所偏差,這種差別不是「100個哈姆雷特式」的,只是社會發展而產生的認識差別。在《教父》上映的70年代這尤為明顯。
一、在電影文化方面 70年代,傳統好萊塢電影相繼失勢,類型片變得累人,觀眾變得挑剔,當然觀眾一直很挑剔,但很難找到比70年代的美國觀眾更挑剔的觀眾了,美國大片的本土票房被歐洲的甩在了後面,看慣了傳統類型片的美利堅人民就像養叼了的狗,一般菜飯懶得再碰了。同時,緩慢起步的電視逐步開始與高雅的電影展開奪食,而電視偏有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老邁臃腫的電影本已沒有老虎的威嚴,反倒還沾染了病貓的衰頹。在這雙重壓力之下,好萊塢電影人借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東風,走起革新之路。在路上累死,總比在原地困死好,再者,按照好萊塢電影的慣例,路上總能發生好事,這在現實中應驗了。 順應民意天命,新好萊塢電影運動在這時興起,從電影技術的革新,到產業鏈的添新,更重要的是一些年輕人走出電影學院立志要像大西洋對岸的讓•呂克•戈達爾和弗朗索瓦•特呂弗們看齊寫與眾不同的故事、拍自己的東西,這其中就有33歲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作為新好萊塢電影運動的代表作,「《教父》是對經典的強盜類型片的復甦, 然而也為這種經典類型注入一些新的出人意料的曲折和變化。」 2 這些曲折和變化表現在對黑幫家族傳神細致的描述中——當美國觀眾看著這批黑手黨兇殘得如此優雅時,不免不雅的張開雙嘴輕微的嘆一句「我的上帝呀」。 其次,這種在大時代背景下更替的家族史詩是傳統強盜片不設想的,西部牛仔在西裝革履的黑手黨的逼視下不免有些不堪一擊。 最後,《教父》客觀冷峻的視角,模糊了善惡的界限,其暴力程度也值得大書一番,可是科波拉說:「如果有人認為這部影片宣揚了暴力,那絕非出自我的本意。事實上, 影片里只有極少的真正暴力場面, 而且非常短暫。」我們不知道科波拉是裝傻,還是充愣,事實告訴我們,作為一部電影《教父》始終在沉浸在一種仇殺、報復的環境里,往往一個血腥場面伴隨著長時間的累加鋪墊,直至傾囊而出,即使現在看慣電影里飈滿血漿,《教父》相比之依然叫人坐立不安。 《教父》也因此成為新好萊塢電影的代表作和排頭兵,為日後的黑幫題材電影立下了標尺,是他們不斷學習的榜樣和始終抄襲的對象。
二、在社會文化層面。 60到70年代的美國時值越戰越戰越不利,深陷泥淖,難以自拔;總統肯尼迪步了林肯後塵遭人暗殺;歐洲各思潮和新浪潮電影一樣飄揚過海不遠萬里來威脅北美大陸;對人權的重視和追求演變成示威活動,一堆堆爛事堆著沒人管的時候,尼克松很榮欣成為了第一位遭彈劾的總統……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美國政府失去民心,對外對內都沒有好的對策,人民總是處在憤懣之中,人民的憤怒往往伴隨著犯罪活動的猖獗,暴力、販毒、詐騙、賭博像發作的牛皮蘚,四處竄生蔓延…… 一大批反映社會黑暗的影片得以出現,傳統好萊塢中光輝的美國形象顯得衰退沒有影響力,《教父》也是出於這樣的形勢之下。 黑手黨串通政府官員,行凶作惡,總能逃過制裁;如巴爾扎克所言:「在巨大的財富背後,都隱藏著罪惡。」人們為了金錢和權力廝殺拚鬥,直至獻血流盡,千瘡百孔,我們得到信息是正義往往可以被金錢收購,黑白一色,人們在這之中看到了平時想要表達又無從說起的一部分。 雖然科波拉在後來的日子裡談到《教父》的很多話不像是真的,然而千真萬確的是他又說:「在《教父》的結尾, 邁克爾謀害了那麼多人, 卻矢口否認,關上了門。我用這樣的場面對他進行嚴正的譴責。可惜, 很多人顯然未能領會這點。如果說, 我想進行的譴責被角色的魅力所淹沒, 我願借《教父》二集的機會來彌補這一不足之處。」可是很多人不相信,他們更願意把一切轉嫁到政府上面,而那些分度翩翩的西西里人只不過是其象徵和代表,不可恨,反可愛,即使幾分鍾之前還對怒吼的槍管驚恐不已。 而使無數青年來到美國,努力奮發的美國夢是否破碎?象徵垮掉一代的文學家克魯亞克剛剛去世,而他的思想確得到了保留和傳承,美國夢的光鮮亮麗何在?電影的最後,在談及接手家族事業的時候,在這次促膝長談中,老教父維克多•科里昂不僅面授機宜,而且向兒子麥克傾訴了自己的願望,「這一輩子, 我從沒向誰道過歉。可我原來想的是, 等到了你那個時代, 你會成為一個真正操控局面的大人物———科里昂議員, 科里昂州長。時間不多了, 邁克, 時間不多了。」有人將此作為兩代人美國夢的交接,然而從之後兩集中,我們得知,世事無力,麥克和他的父親一樣只是越陷越深,沒能找到終點的那一天。美國夢,從西西里逃到紐約,從一個小工千難萬險成就了一番事業,然而至死都沒有把自己洗刷清白,人們說到科里昂家族時只想像到黑手黨家族的恐怖。美國夢就在眼前咫尺之遙,又遠在天邊,美國帶個人的幻想總是無比真實,觸手可及的背後是永遠無法到達,可是人們總歸會認識到這一點,於是,美國夢碎不再唐突。
馬龍•白蘭度說過,大工業每時每刻都在殺人——汽車、吸煙和污染。自70年代以來一切未有改觀,美國社會可能已經從泥淖中翻身,不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數十年難得一遇的經濟危機成了新的隱患,工業社會的末端,種種問題依舊謀殺著人民的生命。
望採納 !!!
⑥ 為什麼《教父》是男人必看的電影
《教父》系列電影反映的是男人對家庭的責任,對自己喜愛的女人感情,對自己後輩的關心,對朋友的態度,以及對叛徒的冷酷。
從劇本角度,電影改變自美國作家馬里奧·普左與1969年寫的暢銷小說改編。小說本身就是美國歷史上頭號的暢銷作品。導演在拍攝電影時就是拿著原作小說,在每一頁上進行修改,最終改成小說劇本的。導演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因電影《巴頓將軍》獲得1970年的奧斯卡最佳編劇獎。
1972年接手拍攝《教父》時,製片方派拉蒙電影公司對他還不放心,還安排了一個副導演,每天暗中監視他的工作。他在休息上廁所的時候還聽到有的工作人員在背後議論他,說「真不知道他在干什麼」。但是當影片上映時所有的負面品論都得到了應有的否定。而科波拉也由此名聲大噪。之後有相繼拍攝了《教父》系列的續集、《現代啟示錄》、《驚情四百年》等極有影響力的作品。
在演員方面,主演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都是沒有最優秀的男演員。他們的演技,對角色的把握都是鑽石級的。
劇情上,電影中的角色性格各異,而且彼此間有著明顯的性格沖突。這使劇情發展的更加撲朔迷離,跟吸引觀眾的注意。
總之,《教父》系列影片不論作為犯罪片還是黑幫電影都是數一數二的佳作,所以綜上所述教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男人必看電影,分分鍾教你怎麼做人,怎麼在這烏煙瘴氣的社會立足。
拓展內容:
電影男主角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1924年4月3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美國影視演員。
1950年,主演影片《男兒本色》。1951年,出演《慾望號街車》,獲得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53年,出演《凱撒大帝》,榮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54年,出演《碼頭風雲》獲得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72年,出演《教父》,再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四名。2004年7月1日,馬龍·白蘭度在洛杉磯一家醫院逝世。
⑦ 電影《教父》都說是一部十分不錯的電影,這部劇好在哪裡
《教父》自1972年至今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這樣的一部史詩巨作,對電影史的意義根本無需贅述,即使影片的時間長達三個小時,故事結構龐大,人物關系紛亂復雜,很多人都願意翻來覆去的看它,並把它奉為經典。
庫布里克說:看到第十遍,我才相信教父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那麼,《教父》一片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它如此的迷人?彷彿擁有著強大的魔力,不僅被譽為是「男人的聖經」,甚至成為了一種高度濃縮的文化符號。
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兩個場面不停的切換,一邊純潔的嬰兒受洗,一邊開展著血腥的殺戮。嬰兒的啼哭與槍聲砰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奇的刺殺,一舉消滅五大家族的首腦,卻又有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守護與殺戮,聖潔與罪惡,在同一時間,不停的交織著。神父問:「麥克,你相信神造世界嗎?」「你相信耶穌是唯一的神子嗎?」「你相信聖靈和教會嗎?」麥克::「我相信」回答始終如一,此時,麥克完成了雙重的身份轉變,成為真正意義的教父,也正式的,與過去的自己告別。你註定的,要接受自己的命運,接受這場輪回,麥克。
神聖的光輝里,鮮血紛飛。任何一個背叛家族的人,都要受到懲罰。麥克果斷的處決了自己姐姐的丈夫,做錯了事,就要為家族償命。你的孩子既然已經有了教父,那你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最後,麥克的姐姐過來找他,瘋狂的質問為何殺死自己的丈夫,麥克冷峻的,命令人把她帶走,並且找醫生過來。他已經是新一代的教父了。他不想讓妻子知道他的做的事情,但是,他已經無法回頭了。電影的尾聲,妻子默默的注視著麥克,接受著元老們的祝福。柯里昂閣下!
書房門被助手慢慢的關閉,只留下了妻子復雜的眼神。門關了,畫面全黑,沒有退路,再也回不到過去,一切都斷絕,只有前方黑暗的巔峰。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第二代教父,麥克的時代。
⑧ 經典黑幫電影《教父》,得到如此高的評價是否有一點失實
我猜,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也沒預料到,一部1972年的電影,在45年後,回仍然能給世人答帶來影響力。
看完第一遍,我就理解了大眾對它的評價,為什麼說教父是男人的聖經?甚至有人把它當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我們的正義和戒律,是黑手黨內部的底線與守則。」
老教父的正直和公平,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黑社會里的一股清流,這才是整部電影的關鍵點,也是一切矛盾的激發點。
有些人錯以為,教父是一部紀錄片,認為它沒有感情。
但是,男人的故事就是這樣的深沉。他沒有絢麗的朝陽,他有的只是真實,就是腳踏實地。
教父的本質是一個老男人和他的天下的故事。
所謂天下其實就是自我,就是男人的內心的樣子,這里蘊含著他自身獨特的感受,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獨特的處理事情的方式。但是,與此同時,天下也是一個男人的家、一片領地、也是一個他所建立的國度吧。
⑨ 豆瓣評分9.8以上的電影,你都看過哪些
教父都說男人都要看一遍教父,那為什麼教父的評價會這么高呢?那是因為教父的劇本寫的很好,故事情節也很緊湊,拍攝手法又獨具特色,演員陣容也很強大: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等,幾個影帝在裡面,另外,教父的構圖,美術都是超越了時代,在當時很少電影會有教父那樣的藝術感,也真真正正的提現了一個成熟男人的魅力。
⑩ 教父三部曲的影評
在《教父》這部電影面前,我不得不懷疑自己的鑒賞能力。因為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給我的最深印象似乎是情節繁冗——電影耗時長、出場人物多,自己恰恰對其背景又缺乏理解,簡直令人看得疲勞。再飽受大片刺激的刺激後,還真很難耐下性子突然去接受這樣一部所謂的經典。重看《教父》的打算早已萌生,卻總擔心靜不下心來走一次那3個多小時的流程,所以一直不敢輕易重溫。對於情節,我早已不存在好奇,因為三部《教父》都領教了,還能留下多少懸念。所以這次重溫是純粹的欣賞,感到自己要好好審視一下教父的出眾之處,再次仔細看看大師馬龍·白蘭度、埃爾·帕西諾的表演。
浪漫主義黑幫史詩——《教父》
這個「浪漫主義」頭銜我之前很難理解,至少電影中的仇殺和血腥場景也沒少出現。在這種浪漫與寫實之間,自己也本不了解其界定的出發點。後來,馬丁·斯克塞斯的《Good Fellow》給了我一個鮮明的比對。《Good Fellow》告訴我,現實中的黑幫其實是十分粗鄙的,而這種東西拍成電影簡直讓我看不下去。反觀《教父》,它是裝點得如此富麗堂皇的電影。在片中,維托·科里昂實際是黑幫老大,但他冠上了教父這個身份,而且這絕不單單是名號上的區別。我相信電影所要描寫的不再是那種尋釁滋事的黑幫組織的殺戮和戰爭游戲,而轉向了科里昂家族的人物命運這個話題。他們如同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一個特殊階層,這個階層在新生都市的紛亂逐鹿中產生(如同《紐約黑幫》所描述的背景)。作為後來的倖存者掌握了強大的權勢和財力,觸手伸及各方各面,甚至還能充當平民的保護神,看似強大無比。但實際上,家族的生存始終是一個艱難的問題,他們不僅要參與黑幫間的明爭暗鬥,在從社會的黑暗代表努力轉向社會主流的道路中更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在時代的發展中舉步維艱。這就像一場不可逆轉的悲劇,無數的槍殺洗底,甚至包括對自己的親友手下,讓人簡直有些麻木了,這場悲劇就是從《教父》第一部開始。馬里奧·皮左和科波拉的對一切的詮釋是戲劇化的,在科里昂家族的經營中,產生了激烈的叛亂掙扎,涉及政府、親信及各方各面,又加入了細膩的感情戲成分,取材對一部電影來說太宏大了。對比其它的黑幫題材,別人通常只能挖出一小塊題材來拍一部電影,而《教父》這個題材如果引申出去,卻完全可以超越「黑幫」這個主題,映射到更廣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