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學觀後感
① 國學故事的讀後感
讀「三字經」「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之感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意思是,生養孩子,如果只是給他吃,給他穿,而沒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這是父母的過失。孩子上學後,老師如果不按照聖賢教誨嚴格督促、認真教育,就是犯了懶惰的過失。這兩句經文告訴我們,要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必須要重視家庭教育。孩子在上學以前,主要由父母進行教育,孩子在上學以後,大部分的時間也是在家庭中與父母親人在一起,父母既是孩子最親的親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和終生的老師。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難以用語言描述。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一個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孩子父母的優點和缺點。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有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父母以身作則,帶頭身體力行聖賢教誨,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學習和效仿。例如,如果想要孩子學會孝敬父母,那麼做父母的必須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這兩句經文還告訴我們,要教育好孩子,必須親師配合,必須父母和老師共同配合。父母教育孩子要尊敬師長,尊師重道,老師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學習聖賢的教誨,學校教育配合家庭教育,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和老師雙方都要盡責任,缺一不可。
從前有個小孩子,在學堂里看到別人的文具很好看,就擅自拿回家去。他的母親看見了這個文具,問他是從哪裡得來的。他說是拿同學的。他的母親聽說後,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誇他能幹。從此以後,他就經常拿同學的東西。小的時候是小偷小摸,長大以後就成了大偷大盜。終於被繩之以法。他這才醒悟到偷盜別人的東西是錯誤的,要承當法律責任。臨刑前,他的母親去看他,與他作最後的告別。他對母親說,我馬上就要死了,最後想吃媽媽一口奶。他的母親答應了。他就一口將母親的奶頭咬掉了。母親又痛又氣,說我養了你這么大,你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孩子說,你是養了我這么大,可是你沒有教育我,在我第一次偷別人東西的時候,你不僅沒有告訴我這是錯誤的,反而鼓勵我繼續偷人家的東西。你害得我犯了國法,罪該萬死。所以,我恨你。母親聽了,羞愧萬分,後悔莫及。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於始。就是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就立即糾正他,教育他,讓他改正。這才是父母應盡的職責。
另外,教育孩子,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親師配合:父母教育孩子尊師;老師教育孩子孝順父母
2.家庭教育是根本,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長;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
3.教育孩子,父母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正孩子身上的缺點,首先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
② 國學讀後感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亘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里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嚮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於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穿越兩千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讀了於丹的《論語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這位聖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時時傳遞出的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
我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裡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貧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
③ 國學教育觀後感
12月3日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加入北京市志願者聯合會入會儀式活動
【時間】2011年12月3日
【地點】地壇公園公益講壇(北門)
【參加人員】團市委領導、志聯中心領導、專家志願者、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會員及兄弟社團代表。
【儀式流程】
9:30—10:00國學會旗幟下集合、簽到、國學誦讀。
10:00—11:00入會儀式、宣誓、發言、合影
11:00—12:00午飯、參觀地壇公園裡面舉辦的北京冬季書市。
下午參觀北京市志願者聯合會總部(海淀黃庄地鐵站附近)
【相關說明】
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即將全面啟動「北京國學志願者培育計劃」及「北京國學志願者行動計劃」,歡迎大家聯系參與。
④ 國學經典 讀後感600
這幾天,徐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國學經典》這一本書,並且還給我們列印了這本書里比較好的名言,讓我們多背,讓這些名言永遠做我們的生活導航。我們通過多讀、多背,漸漸的了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句吧,我們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這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誠丹心,照汗青就是要為光照史冊留下最精彩的一頁。連起來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要為光照史冊留下一片赤誠丹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沒有一個能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所以活著要做一個能犧牲,有意氣的人。我們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樣的愛國。
還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張百歲」、「志小則易足,易則無由進」……一些能啟迪人心靈的諺語、名言都能讓人濫記於心。這才是讀詩、讀詞的最高境界—讀名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小學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范,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⑤ 怎麼寫國學經典觀後感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
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
我知
道了什麼是儒家風范,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
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得很。
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
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
博大精深的魅力。
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
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
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
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
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
善。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
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
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
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
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
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
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
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
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
活中尋找良師益友,
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
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
有許多的岔道,
我們有時會走錯
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
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
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
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
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
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
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
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
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
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
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
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艷持得更久。
通過學習《國學》
,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
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
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
心去對待;
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
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
育要講禮貌,
尊敬長輩等。
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
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
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
在你
看不清前方時,
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
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好好地擁有它,
記住它。
讓它來凈化我們的心靈,
讓它來
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
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⑥ 觀看國學之感恩懂禮行善篇觀後感
最近學校為我們辦了一個電視節目,名字是《國學大課堂》。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今天的節目。第一次節目主要說的是:一位年近五旬的老人,為了孩子讀書,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走鋼絲。但是那孩子卻不知道,也體會不到父親的用心良苦。總是大手大腳的花錢,一直都是這樣。一直到高三的一天,他回到了老家。他的媽媽接到一個電話,是他的班主任打來的。班主任說,這個學期的學費沒有交。但是,學費早就已經交了。母親覺得很奇怪,便去問兒子。兒子卻說,那些錢早就花掉了。當時母親聽了非常生氣,拉著兒子到了山頂。當兒子看到自己的父親時非常驚訝,他知道了父親資金的來源,發誓不再亂花錢,並且好好學習。可是沒過多久他就堅持不住了。父親發現了他的變化,決定讓他走鋼絲。當他艱難的走到對岸時,他深刻的體會到父親掙錢很不容易。他開始好好學習,考上了大學。看了這次的《國學大課堂》,我特別的感動。我甚至明白、體會到了全天下父母的用心良苦。以前,我總是認為父母掙錢非常容易,就好像天上掉餡餅一樣。經常嚷著要買東西,也經常這樣大手大腳的花錢,不會理財。不過,自從看了《國學大課堂》後,我改變了這樣的想法。現在我知道了,父母掙錢很不容易,他們掙錢是希望我們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們握過的每一張鈔票,它們的背後是父母的汗水和努力。但我們以前卻不懂得珍惜,從來沒有想過它們是怎麼得來的,現在我懂得了,父母用努力換來的成果一定要珍惜。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將湧泉相報。」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報效祖國,以最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父母養育我們,我們感恩生命是一種回報,我們熱愛生活是一種回報,我們認真學習是一種回報,我們建設祖國是一種回報。讓我們從小學會感激,讓感恩永在心間。
⑦ 給我寫一篇國學讀後感
關於國學的讀後感
中華民族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燦爛歷史,而國學經典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讀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後,讓我受益良多:
寬 容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有些摩擦,在這時,我們如果與之相持不下,則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僅會越來越差,甚至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反之,若我們各自退後一步,寬以待人,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韓信忍一時的胯下之辱,最後卻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我們寬容對待他人人,別人也同樣會寬容對待你。
毅 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大事者必有毅力,無毅力者則一事無成。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終,才會有所成就。就如孔子讀《易》一書。當時的書都是用竹簡編成,翻閱不易,耗時頗多,但孔子不怕困難將這部書三遍,都有不同的收獲。這件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惜 時
「讀書不覺已早春,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為中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時間也就成了我們學習的強有力的保障。我們青春正茂、朝氣蓬勃,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造成「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放會讀書遲」的遺憾。
節 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應從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
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
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總之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是我們黨不斷取得事業勝利的法寶。經過歷史的積淀,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已經成為一種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徵。
讀了《國學經典誦讀》,我知道了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應繼承中華民族寬以待人、有毅力、珍惜時間、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並將其發揚廣大。這既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
⑧ 國學經典的讀後感怎麼寫
國學的天空是一部國人都應該看並且能看懂的書。
提到國學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們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古代中國的文化歷史。
對於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謂必修;出世者則與老莊相伴。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孟子認為「思誠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
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於無形。莊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於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何必執著?何不逍遙自得,與道同游。
儒道兩家亦頗有淵源,孔子多次問禮於老聃。而在百家爭鳴後,唯有儒道兩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緣,大有說頭。
兩者既有對立,也有互補。在不同時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對中國歷史起過很大的作用。在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之實施正是對道家之學的借鑒。而武帝時期,重用儒生也是國家要強盛的一種思想需要,正所謂不立不破。
對於中國的士人來說,儒家之學可立偉業,道家之學養天年。兩家之學為中國讀書之人提供了兩條可以選擇的路,此路不通還有一條,眾人又何樂不為呢?
當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總是很宏偉的。在現實的打擊下,理想破滅了,心靈需要慰藉。這就找到道家之學。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道家仍可存在發展。當然也和起清靜無為,與世無爭有關。
⑨ 讀完余秋雨國學的讀後感
輕輕翻開國學書,孔子、老子、墨子的畫像映入眼簾, 勾起了我對歷史的追憶, 對生命的思索。 這里有四書: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這里有五經: 《詩》、《書》、《禮》、《易》、《春秋》; 這里有《國語》、《左傳》、《資治通鑒》; 這里有' 莊子' 、' 老子' 、' 韓非子'; 更有《楚辭》、《李太白集》; 還有《三字經》、《千字文》、《朱子家訓》。 從'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到'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從' 天無私覆, 地無私載' 到' 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一本國學經典完美的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遠流 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繼承、發展, 最終形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
讀讀這些經典的語句就知道,「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關於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祖先早就歸納在國學中了,而且到現代也一樣的適用,不僅現在而且在以後綿長的歲月里也一樣適用。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讓這些指導我們人生的哲理從我們身邊白白溜走,然後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別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