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的觀後感1000字
『壹』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要1000字左右啊...
該片我是在看過越獄之後才看到的,一直都沒找到好的機會來靜下來看,曾聽說該片乃男人必看之50部電影之一,看過之後,不然。其實應該是人生必看的50部電影之一!
觀影過程中無不驚嘆導演,編劇的才華,每個細小物件無不透出導演縝密的心思,聖經,小釘錘,老布的烏鴉,麗塔·海華絲的海報,監獄長辦公室懸掛的聖經等等。瑞德的旁白更是使得該片增色不少,每一句都發人深思。更有人說安迪不是人了,他所具有的冷靜,智慧,堅持,才華,勇氣已經超出了一個完人所該具有的,有雲:人無完人,安迪真不是一個人了么,按我看來,他真不是人,他在我心中已經成為信念的代名詞。
電影的梗概我不再多說,談談我留意到的幾個細節。
「另類」的安迪。入獄後的第一個晚上,那個被獄警打死的胖子,第二天早上別人都在談論誰輸誰贏的時候,安迪很另類的在詢問那個人的名字,其實他與其他人不同,正如之後他所說的「我是無辜的」,瑞德也跟著開玩笑的說「在這的人都是無辜的」,其實最後安迪知道也知道了他自己是無辜的。他是個「另類」,至少在肖申克監獄裡面。
老布和他的烏鴉。其實我覺得這是導演很著重想表達的地方,老布和安迪不同,可以說是截然相反,老布在監獄里四十多年了,可以說他已經完全屬於了肖申克,甚至在同意他出獄之前,他還把刀架在獄友的頸上,其實就我看來,釋放老布對於他而言是一件殘酷的事,就正如老布釋放他的烏鴉一樣,即使電影沒有說到我們也可以想見,那隻烏鴉是活不久的!而老布在暫住的旅店裡自殺了,其實看到這里真的不會難過,看到老不得留言了么,老布到此一游,真的這是解脫,是種能讓老布逃離的方法,看到這應該感到欣慰,老布釋然了。
麗塔·海華絲的海報。這張我們一直看見,一直遮住了真相的東西。
末日審判。掛在獄長保險箱上的那幅畫叫做末日審判,多諷刺的名字啊,最後獄長正是由於這裡面的東西得到了真正的「末日審判」。
《費加羅的婚禮》。感動於每個人都在專注聆聽的神情,音樂穿透了監獄的高牆,那是一種撼動人心的力量。
唯美的鏡頭。也許很多人對於片尾那個海邊唯美的鏡頭記憶猶新,那個鏡頭本來是剪輯掉得,但是由於種種努力留了下來,導演也許不想落入大團圓結局的俗套,但是我確信沒了這個鏡頭的話,很多人都會黯然神傷,至少會感到失落,不論是什麼原因我很感謝能留下來這個畫面。
...
信念!
這個詞沒有出現在影片里的任何一句話裡面,但是觀影過程中我置身其中一直就被這樣一股子力量所震撼著。面對同性戀「三姐妹」的百般糾纏,面對監獄里的非人待遇他不屈隱忍著;為獲得獄友的友誼,博得獄警和獄長的信任,他不斷堅持著;修建監獄圖書館,幫助獄友們通過成人考試,他不懈努力著...
被戲稱為600年才能挖通的地道,他只用了不到20年,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爬過骯臟的下水道,他終於逃出去了,他知道自己是無辜的,他的信念使他充滿希望,是盞不滅的燈,一直照耀著他。
在這個信仰匱乏的年代,也許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崇拜什麼,隨著年紀漸長,我們的信仰也越來越少,甚至失去信仰,不過《肖申克的救贖》卻給我帶來了一種信仰的力量!
『貳』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左右
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寫些什麼,也許是折服於主人公安迪的聰慧,也許是感慨於他的堅持,也許僅僅是想寫些什麼而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不管是哪種理由有一點卻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確打動了我。
電影中一共出現兩派人物:以安迪為代表的囚犯和以諾頓為代表的掌權派。兩者有利益的交疊也有地位角色的沖突。拋開其他因素不說僅從兩派代表人物自身特點來說,就存在很強的可比性。
首先從安迪的個人品質來說,在許多方面他的行為都堪稱典範:無論是剛入獄時面對不公的命運時候的理智,還是和獄警哈德利打交道時的冷靜,不管是遭遇姐妹花騷擾時的勇敢的反抗,還是為達目的堅持不懈的那種自信……不可否認他所作的一切極其平常,但正是彼時彼刻的這種從容豁達真地打動了我。設身處地的考慮他所面對的一切,我不敢說我能做得和他一樣好。他為目標而痴狂,為理想而奮斗,用執著的奮斗續寫了一首不屈的歌。
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好品質也不可否認,他作為故事的講述者,安迪的朋友,一個在監獄里能夠得到違禁品的善良的人。如果不考慮他的個人歷史(謀殺犯),不考慮他所處的具體環境(監獄),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和善的老人。兩個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純朴,善良。
說起掌權派的代表人物:獄警哈德利和典獄長諾頓。前者象徵冷漠,暴力,和絕對的服從。是統治者的冷血工具。後者象徵貪婪,自私,和殘暴。是邪惡的化身。地位的相對優越讓他們習慣於用武力壓制一切,掌握一切。
從安迪入獄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權都已不復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對的是所有的不公正:遭受沒有理由的責打,吃掉難以下咽的飯菜,進行簡單的重復的洗衣工作,體會單調乏味足以讓人窒息的禁閉……
掌權者披著一幅仁慈的偽裝,卻肆意的踐踏著囚犯的一切。
囚犯因為獲罪而入獄,卻表現出善良的本性,掌權者身為官吏卻毫無憐憫之心,強烈的對比讓人不得不對當時的現實反思。也許影片正是想通過這樣的地位的沖突和角色行為的沖突來對現實社會進行強烈批判。我記得安迪的一句台詞:「我在外邊心直口快做一個正直的人,而在裡面我卻不得不做一個壞蛋。」這句台詞不僅是主人公對現實強烈不滿的表現,更是對現實無情的諷刺。
也許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也許監獄的確如此真實,也許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正在重復著這種不公。但所有的一切僅僅只存在於假設之中,現實的所有也因為假設的存在而把真相隱藏。只給我們一個「或許是真」的假象,讓我們猜測,讓我們想像讓我們體會那更深層的含義……
『叄』 求《肖申克的救贖》1000字觀後感
在監獄里,安迪是個另類人物。他深知這個世界是悖謬、黑白顛倒的,知道自己是無罪的,但是,他並沒有太多的怨恨,而是平靜地接受監獄的懲罰,獄前獄後的生活落差也並沒有讓他精神崩潰,焦慮不安,而是極其冷靜地面對眼前的一切。無論是面對「姐妹花」的騷擾,還是監獄制度的殘暴,他都表現得平靜、寬容和忍耐。如他的好朋友瑞德所說,他在院子里很悠閑地散步,就像在公園里一樣。面對這樣一個人物,我們不禁感到疑惑:是什麼讓他在一個泯滅人性的場所保持如此的沉靜和逍遙?進一步說,是什麼讓他超然於這樣的人性惡匯集的空間而成為特立獨行的人?我以為,這是因為他始終生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是現實的世俗世界。另一個理想的希望世界。重要的是,在兩個世界中,理性是平衡現實與理想的重要支撐點。作為社會人,安迪能夠憑借理性、通過自主自律的觀念倡導一種合理的、更對自己負責的生活方式。在監獄中,他能夠適應其中的日常生活,完成固定的工作,按時吃飯休息、放風。同時,他能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用從瑞德那裡搞來的小鐵鋤雕刻石頭;他也能夠沉靜在《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天籟之音中,盡管違反獄規被監禁兩周。影片充分利用了這極短的音樂時間來渲染和烘托安迪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我們知道「電影里的音樂不僅僅起藝術的作用,它還能使畫面給人以生動自然的印象;音樂給畫面以氣氛,並使畫面彷彿具有第三種空間感。」在此,音樂具有的審美表現功能解構了監獄中殘酷的專制和道德的缺席。當犯人都被這美妙的音樂打動,回頭看擴音器時,影片向我們展示了在監獄權力體制的壓抑下,人們有一種從垂死的、慣例的制度形式中使生命經驗恢復的熱望。從另一個角度講,安迪從來都是生活在對人自由潛能的渴望中,希望生活在現實之外的另一個美好空間中。「雖然我們沒有翅膀,但是我們不能放棄飛翔的夢想。」這是他生存的箴言。因此,影片的吊詭之處在於,在現實世界面前,安迪只是把理性作為安身立命的工具,而真正屬於他的世界卻是一個充滿想像的自由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才是他真正渴望的真實世界,這才是安迪實現拯救與逍遙的真義所在
『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
這是一抄部優秀的電影,我自己覺得比看書更感動人,演員也演得很好,很生動,的確是一部好電影.
在美國這樣一個崇尚民主,平等,自由,寬容的國家,也還是存在肖申克監獄這樣黑暗的地方,也存在司法和枉法判決,但作為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得怎樣,首先得有本領,掌握一門絕技,如安迪對銀行,稅收,投資等十分精通,從而在絕境中盡可能得到一些相對來說好一點的處境,同時也為自己的前途,理想的創造提供更多的希望和條件.
有毅力,有堅持不放棄的精神,有可能獲得光明.
『伍』 高懸賞《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左右
網路一下《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範文很多的,把它們從網頁上復制粘貼下來自己再組織一下不就行了!
『陸』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一千字。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里,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里,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
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肖申克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沖動。在監獄里,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在影片中,有人在改變,也有人在習慣。影片中的「肖申克監獄」隱喻著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對於在監獄里呆了50年的老托馬斯來說,改變意味著毀滅;但對於年輕而富於激情的安迪來說,改變則是一種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斯蒂芬金這位懸疑大師也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只是在於自己怎麼去做。不管結果怎麼樣,這個過程很重要。
在牢獄題材電影中突破了類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
該片觸及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和當下的不可迴避困境。電影的結構比原小說更精當,台詞比原小說更有節奏感,更加有所推敲錘煉、也更有深意,人物形象比原小說更鮮活有力。導演以豐富、機巧的藝術文本,將自由精神高揚在天地之間。
(6)肖申克的救贖的觀後感1000字擴展閱讀: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柒』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字,,
自由。不僅僅是身體的自由,還包括精神上的自由。安迪為獄友們爭取來了冰鎮啤酒,自己卻不喝,只是躺在屋頂上沉思微笑。有人認為這段是安迪在自我實現,自我滿足,說得好像安迪在精神自慰,我認為這段表達的是安迪渴望精神的自由,雖然他是犯人,他有許多行動上的限制,但是他拒絕心靈上的被監禁,他尋求一切可以釋放自己心靈的機會。當安迪不顧一切在監獄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時,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怒,沐浴著我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陽光。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凈無比。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尤其是瑞德看安迪的信和最後的敘述,那最後的排比,實在是太棒了,那麼自然平實,卻又那樣的鼓舞人心,突然,我感到擁有自由是多麼美好而幸福的事,我甚至不需要其他,只要給我一個背包,一張單程車票,一個人踏上那未知的前途。我們是如此幸福,因為我們能自己行走,自己抉擇,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歌唱,自由的自由著。這樣的我們是不應該煩惱的,因為擁有人生最寶貴的東西,自由,路就在腳下,無論平坦還是崎嶇,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向生活的目標前進。
最後,就是友誼。影片中沒有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有的就是監獄中男人的友誼。安迪和瑞德的那種友誼置放在高牆之下,似乎比我們紛繁俗世中的友情來得更加純粹和干凈。他們都是內斂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想這也預示著這部電影並不比其他的好萊塢電影以悲劇結束,而是以安迪和瑞德兩個人在外面世界的重遇而結束。
影片的結尾:湛藍的天空下是蔚藍的廣闊的大海,沙灘邊是一條小船,兩個老朋友終於在陽光明媚的海濱相逢,彼此都很愉悅地相互微笑著„„
當我們在絕望的谷底,上帝在哪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一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周圍的環境而活還是為了自己而活。
『捌』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00字]在肖申克的監獄里,高聳的圍牆,陰暗的環境,苛刻的管理,獄霸的暴力,無時無刻不在敲打和吞噬著人們的靈魂,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00字。肖申克就是這樣一個沒有人性、沒有希望的世界。這里沒有生氣,沒有人性的關懷,就好像一潭死水,沒有變化,這里的人們如行屍走肉一般日復一日地生活。就如影片中的典獄長說的「把你們的精神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軀體交給我。」如瑞德的話說,「這些圍牆很有趣的,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時間久了,你開始離不開它們,那就是被體制化了。」老布一樣在監獄中待了五十年,出去以後反而不能適應外面的生活,對自己感到絕望,最後不得已上吊自殺。瑞德和老布都曾經想到過要再次犯罪,這樣他們就可以再回去那個熟悉的地方,可以再向以前那樣繼續生活。習慣的枷鎖已經悄悄地套住生活的頭顱,而忽視了生活的其他色彩,人無法適應生活的改變。電影中有兩個觸動人心靈的畫面。一個是1949年的春天,重修工廠屋頂後,「一群在工廠上面裝修的罪犯,早上十點坐在屋頂上,享受著清涼的啤酒和肖申克最嚴密的保護,這種事在肖申克從未發生,我們坐著喝著啤酒,陽光灑在肩頭,覺得是個自由人(free man),感覺就像在裝修自己家的屋頂,我們就像造物主。」安迪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朋友們爭取到一點點的幸福,露出笑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同時瑞德他們真正第一次感到了自由的快樂和美好。第二次是安迪播放了別人捐贈的唱片,而這而這個唱片的音樂深深觸動了人們的心靈,使肖申克的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自由,透過瑞德的視角道出,「我到今天也沒明白,這兩個義大利女人在唱著什麼,事實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東西不說更好。我想那是如此的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美得讓你心痛。我告訴你,那音樂飛翔比在這個灰暗地方的任何一個人夢想的都要高遠,像一隻美麗的小鳥,飛進了我們這灰色的鳥籠,讓這些圍牆都消失了,觀後感《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00字》。在那一刻,每個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但是,這令典獄長很憤怒,安迪被關禁閉兩周,當被放出來以後,別人問他是否值得時,他卻說是他最美好的時光,因為有莫扎特先生的陪伴。在頭腦中,在心中,「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他們不能把它從你這邊奪走。」在肖申克的人,好像一切被剝奪的了,心靈好像被掏空,只剩下軀殼。自己什麼也沒有,但是心中藏有的希望,自由是任何人奪不走的。「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用石頭圍成,有些東西,在內心不能到達、不能觸摸的,屬於你。(安迪語)」這就是「hope(希望)」。在這里,音樂使得這些長期封閉在狹小世界裡的人沖破了艱難的束縛,體驗到了自由的感覺,音樂、希望、自由是連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體。通過瑞德的三次假釋的審查,可以清晰地看出安迪對瑞德的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在一點一滴中形成的。第一次,「你因被判終身監禁已在此二十年,你感到後悔嗎?」「是的,絕對有,先生。我是說,我得到了教訓,我敢說我已經完全改變了,我不再危害社會。這是神的真理。」結果,瑞德沒有合格。第二次,「你覺得自己被改造了嗎?」「是的,先生。毫無疑問,老實說我已改過,我不再危害社會,上帝可以作證,真的改變了。」可以看出,回答和第一次如出一轍,結果可想而知並沒有通過。而在第三次,可以看到瑞德真正的變化,「你因終身監禁被關了40年了,你覺得你已改過了嗎?」「改過?讓我想想,我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沒有一天我不感到後悔的,不是因為我在監獄,或者你認為我該這樣,我回首過往,一個年輕的愚蠢的孩子犯了大罪,我想和他談談,我想和他講講道理,告訴他做人道理,但已經不能了,那孩子已無影無蹤,只剩下這個老人,我得這樣生活下去。」從這可以看出,瑞德的回答已和前兩次有著很大的區別,並不是說表面上的話,而是真正地從內心認識到了當年所犯下的錯誤,懷有對自由的嚮往。最後,瑞德假釋出獄了,但是他常常感到對於社會的不適應,甚至想重新回到肖申克中,而安迪的一封信改變了瑞德的想法。安迪對瑞德說「希望是件好事,也許是世間最好的事,好的事情從不會逝去。」瑞德改變了,在去尋找安迪的路上,心情激動,感受到了自己是一個自由人,重新擁抱生活,開啟新的人生旅程。瑞德曾說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最後他在重新啟程的同時,也擁有了希望,「我希望我能成功越過邊界,我希望看見我的朋友,和他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我夢中那樣的藍,我希望……」當兩個老朋友相遇時,他們在廣闊的天空下,蔚藍的大海邊盡情地擁抱,這時,他們獲得了新生,朝著未知的結局,開始了漫長的旅途。安迪在拯救了自己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的朋友,共同向著新的生活邁進。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毛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人教班周祥
學號:08429144
國慶假期,利用晚間的時間,認認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贖》看了一遍。這部拍攝在十幾年前的美國電影給我的感受遠遠的超過了我的預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豐富,也更能明白許多非直觀性的電影內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開始學著去懂得「希望與生活」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融洽在一起的這組關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認為這只是一場悲劇,一次冤案,一次花費了一生的代價,用去了未來無數可能的機會的莫須有的「救贖」。當看到那個知曉真相的年輕罪犯出現,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實際,聯想到瑞德說的整個監獄除了他之外都是無罪的類似於玩笑話的時候,我想這實在是一場開的有點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認為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代價最大的一次「救贖」——用時間,用著可能創造無數未知的未來的時間去救贖,去贖罪。無論是從影片本身,還是以我個人的閱歷,用盡自由與未來為代價,我想,我是承擔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從一個高高在上的銀行家,到一個完全沒有自由的囚犯,開始我猜想或許是瑞德說的體制問題,他被誣陷為殺妻,被判處無期。一個前途無限的身份,轉眼到了暗無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與瑞德的也是不謀而合的——他一定會是最難承受監獄第一晚的那一個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看上去體質弱些,更主要的是因為身份的變化太大。然而,瑞德輸了,我也輸了,輸的很徹底。他不僅不是最初的那個,而且似乎他反而成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個,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個。起初,我是很難知曉他的希望,他的精神來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漸進行,直到結局慢慢到來。
十年,二十年,以我現在的年齡也僅僅是經歷過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認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給了一個紅章,一個瑞德申請假釋駁回的紅章。不知道來自何方的勇氣,不知道從哪裡到來的希望:刻棋子,教「學生」,辦圖書館,幫忙洗黑錢,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時間堅持挖出了一條瑞德認為需要六百年時間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壓力」,「時間」,這是安迪認為堅持挖的最關鍵的東西,他也確實如此過。這在影片臨近結尾時通過瑞德點出的生存根本,這影響著同一間房內瑞德與布克斯不同歸宿的關鍵,這被安迪說成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的哲理成為了表面的點睛處。
在這部時長達二個小時的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當然不止幾個,而是特別豐富的。而最後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過主要是安迪,瑞德,與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標,理想來講,他們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卻也都給了我很深的感悟與觸動。
很多的時候,我是不怎麼愛看電影的,因為我覺得電影讓人不像人了。幾十年的光陰,在電影里,只是兩個多小時而已,每一個十年只是換來了一個紅章。我其實是害怕這種生活的。而也正是這兩個小時,這些略微的苦難讓我都不怎麼願意堅持下去,何況安迪他們面對的是真實的二十年。沒有自由,掩蓋著希望,前方彷彿沒有多少的盼頭,我很難想像這種比貧窮,挫折更深沉的東西。
典獄長對安迪說,讀《聖經》能獲得救贖,信上帝能獲得庇護。然而罪人還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實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說他多麼偉大,一定要辯稱上帝多麼萬能,倒不如去實實在在感謝一個人,感謝一個真實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這個運輸車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帶來的那把小錘子,或許故事是需要改寫的。正如結尾處安迪迎著閃電用石頭砸出那個洞,錘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裡砸出了這么一個洞,一個關於希望的洞罷了。
看完全集,我才開始懂得二十年並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監獄里呆著的時間。以他向州議會申請圖書館資金的毅力,若是他用來辯解自己,或者說用來說明自己的無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沒有,他沒有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後才慢慢的開始明了:他是為了對妻子贖罪,一次他認為需要的,一場用盡他的青春與未來的對愛的救贖。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獄長的不是那個洗黑錢的典獄長,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頓的那顆橡樹下面。僅在開篇的時候驚鴻一現的安迪的妻子,其實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贖的對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與未來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遲來的愛,贖的是一世難以再來的情。二十年後,當安迪認為他會結束這種一定空間救贖的時候,他還是要囑托他的朋友——瑞德,去當年他與妻子歡樂的故地看看。也或許,瑞德在那裡才獲得的自由才是本應該屬於安迪自己要獲得的自由。
全集看完,不免有著一些遺憾。盡管安迪一直在救贖,但是最後關頭他畢竟還是逃避了。他自己沒有勇氣守著橡樹,沒有勇氣在當年的家呆著,帶著因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發,他也只是選擇了去到那個沒有「回憶」的太平洋海邊。或許有人會說他還是囑託了瑞德去了啊,但是畢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實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靈魂。最終的救贖也是通過他,通過最後瑞德與安迪的見面才完成的。但是現實呢?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靈魂與肉體分離,做到在心靈深處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夠有幾個人呢?
在觀看影評的時候我才發現,最後安迪與瑞德的相會是製片人加上去的,而不是小說原著中就有的。而恰恰是這加上去的神來之筆,為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環與永恆的魅力。
人的一輩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獄長」肯定是會有的。但是這種來自自己的心底,來自靈魂,來自愛的救贖又會有多少呢?從這個角度能講,其實安迪是幸福的。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一部美國電影能引起這么多非美國這個國家,這個種族的人群的共鳴的原因之一吧。畢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個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歡的石頭一樣:每一顆都不盡相同,每一顆又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贖的不僅是二十年,而其實應該是一種心靈,一種靈魂,一種很難言明卻又實實在在的永恆。壓力與時間,給安迪的不僅不是枷鎖,很大程度上,它們其實正是給了他一種不朽與輝煌。
原本,我是認為生命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沒有什麼會成為誰的唯一與永恆。但是我錯了,我錯了太離譜,也錯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盡我們的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間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電影的最後,當兩個在囹圄之中呆了幾十年的人擁抱到了一起,當他們還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時候,這個時間點不知道我們是該為他們慶幸還是悲哀......
不管這電影還有什麼偉大之處,也不管多少的影評家會如何從所謂的專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評,我只想說,在這個時刻,我是願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給安迪,給安迪的妻子,給有愛,能愛與被愛著的一切生命。用對待上帝的虔誠為他們由衷的喝彩。
有愛,有一切!
有愛,人人都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