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寵物影評
988年4月,日本東京的電影院同時貼出兩張電影海報,一張是宮崎駿的《龍貓》,另一張是高畑勲的《螢火蟲之墓》,上映日期赫然都是4月16日。觀眾傻眼了,宮崎駿和高畑勲都是吉卜力的主力干將,在同一天上映公司的兩部動畫,這不明擺著腦袋被夾了節奏么?難道剛成立時間不長的吉卜力,現在就起內訌了?
而此時在吉卜力的辦公室,一貫工作起來不要命的宮崎駿卻難得地放鬆了下來,他倒一杯茶給大自己幾歲的高畑勲,說道:「你猜,觀眾們是先笑了再哭呢,還是先哭後笑呢?」
幾天後兩部動畫同時上映。想著看吉卜力笑話的人卻驚訝的發現,很多人在看了其中的一部後,接著又買了另一部動畫的票。據統計,當時有40萬人次同時看了這兩部動畫,而他們普遍表示,兩部動畫看下來,一會兒想哭一會兒想笑,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
兩部動畫一起看,無論誰先誰後,都會讓觀眾格外體會到平靜生活的不易。其實兩部動畫放在一起不僅僅是一個宣傳噱頭,更是以《龍貓》的和平反襯《螢火蟲之墓》的戰爭,以《螢火蟲之墓》的殘酷凸顯《龍貓》的美好,將反戰這一主題表現地更加入木三分。但作為一個淚點相對較低的人,《螢火蟲之墓》對我來說實在過於殘酷,如此美好的生命就這樣被現實殘忍地撕裂毀滅,讓我很難再拾起勇氣看第二遍。而《龍貓》則恰恰相反,如此溫暖,如沐春風,我甚至忘了自己看過幾遍。
並不是要比較兩部動畫孰高孰低,而是對我而言,更喜歡平和的影像。生活是由涓涓細流匯成,戰爭這樣殘酷的驚濤駭浪,大多數人都沒經歷過,所以看《螢火蟲之墓》,更多是以獵奇的心態,迎接直接的悲劇力量沖擊,直到被沖擊地落荒而逃。《龍貓》魅力在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提取出的點點滴滴,不猛烈,卻沁人心脾,不知不覺見你就被這種溫和的力量潤物無聲了。我總是帶著笑開始看這部動畫,而到聽完歡快的片尾曲《我的鄰居龍貓》後,卻突然感覺眼角有淡淡的濕潤。
這部如夢如幻的作品自始至終洋溢著夏天的勃勃生機,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中都夾雜著河邊青草的氣息,清爽如風。它甚至沒有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因為它本身就如同站在樹端吹著塤的龍貓,是宮崎駿編織的一個關於童年的夢,這個夢,我們都曾做過。
《龍貓》中幾乎沒有什麼沖突,在宮崎駿的作品中算得上別具一格。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父親帶著兩個女兒來到鄉下的房子里,等待快要出院的母親。就這么簡單,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四歲和十二歲的小女孩展開的。打掃房子,上學,種樹,看望媽媽,迷路,或許,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在我們少年的暑假中也都做過。然而,也就是因為這些事情的似曾相識,才讓我們對兩個小女孩的故事感到親切又回味無窮。甚至連龍貓的出現都不令人驚訝,我們不是也曾夢到過么,有一個巨大且法力無邊的朋友,帶著我們在茂密的森林裡穿梭,在翠綠如茵的玉米地上空飛行。人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就是重溫以前的美夢,何況是童年時沒有任何雜質的純真的美夢。所以電影結束時,不要急著離開,長大之後,童年美好的夢早被我們遺忘,電影幫我們把它找了回來,閉上眼睛,是不是又聞到河邊的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宮崎駿說:「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里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可是恐怕現在被鋼筋水泥和電子玩具包裹的孩子們已經喪失了與精靈交流的能力。宮崎駿一直在作品中展現人類與自然的沖突,雖然《龍貓》里沒有對抗,只有田園般的美好,但他也在這里寄託了自己的理念:只有干凈如孩童般的心靈,才能毫無慾念地感受自然的美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所以他的作品中主角總是少年,這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有一顆少年般的心。
龍貓在電影中只出現了四次,第一次是小梅鑽進樹洞時,第二次是姐妹兩個雨中站牌下等車時,第三次是院中的橡樹發芽時,第四次是小月尋找迷路的小梅時。它就像西方的孩子們心目中的聖誕老人一樣,並不頻繁地出現,而出現就為你帶來快樂。雖然再也回不到童年,但看完電影,在群星閃爍的夜晚,我們也會盼望,在遠處的樹梢上看到一隻吹著塤的龍貓,那是夢,也是快樂。
B. 電影《百萬寶貝》的中文影評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
當法蘭基培養瑪吉成為一名職業女拳擊手時,也許太多人會對她微笑。會為她欣喜並歡呼不止。
這是瑪吉的夢想,是她夢想中的人生。當她以女拳擊手的身份讓人恍惚地以為她就要實現夢想,讓人就快相信奇跡的存在時,卻被一個重拳狠狠地擊碎了所有的一切。
她想要一步步朝夢想邁進,當她慢慢接近夢想的時候,夢想卻又想更加遙遠的地方延伸過去。她為了得到更快的拳速,為了打倒更多的對手,為了站到更高的地方,為了有更多的人為她吶喊。她不斷努力,不斷追尋。可是,在那一瞬間,被一個以下流拳法著稱的對手以一記卑鄙的重拳給粉碎了。
然後,瑪吉的世界天旋地轉。本來以為的,人們的歡呼,教練的誇贊,閃亮的冠軍獎牌,都頃刻消失,不復存在。
當所有的夢想被打破之後,再與夢想無關。
也許生與死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一個不難以回答的問題。肯定,要活下去。為了他人,為了自己,為了希望,為了幸福,當然,也為了夢想。可是,當瑪吉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與很多人產生了分歧。
失敗之後,不僅是內心,她的身體也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她甚至都不能夠呼吸,要靠呼吸機器才能夠維持生命。她腿上的傷口愈加嚴重。醫生說,你的腿可能要切除。更為殘酷的是,在這病危的關頭,瑪吉的母親與弟弟妹妹來看望她,竟然只是為了她能在法律文件上簽字,用來取得她的所有財產。似乎在他們眼中,她的生死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財產,她的錢。
瑪吉把母親塞進自己嘴裡的鋼筆狠狠地吐了出來。她用惡毒的眼神望向母親。那是悲哀而絕望的眼神。原來,所有人站在利益面前,就會變得冷漠且自私。當然,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
可是有一個人,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不論是受傷前還是受傷後。他一直在她的左右。給她讀詩,與她談論夢想與希望。他們相視而笑,他們為活著而一直不停掙扎。
他是教練。是法蘭基。
如瑪吉所說,你讓我想到了我爸爸。
影片中彌漫的全部都是溫暖的親情。平日不苟言笑的教練與不停追逐夢想的年輕女拳擊手的濃濃親情。教練法蘭基從始至終都不能被女兒原諒。而瑪吉,是被漠然家庭疏離遺棄的孩子。
誠然,這個父親是愛女兒的。否則他不會在她受傷後整日地陪伴在她身旁。這個女兒也是愛父親的。否則她不會傷心地看著他在自己身旁,甚至說,你不用天天來陪我的。
在這個世界上,親情,是最無條件的,也是最飽滿而繁華的。是最深重的,也是最難以償還的。
而明顯,瑪吉的母親,對她並不是親情,她只不過是要盡一份養育的義務而已。法蘭基,瑪吉的教練,對於她,才是一份真正的親情。
這兩個並無血緣關系的兩個人,在這項看來有些暴力和血腥的拳擊運動中,結下了深厚的親情。這是平凡而朴實的親情,這是簡單而溫情的親情,這是讓人永遠都無法忘懷的親情,這是讓人拋開所有的親情。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
無關利益。無關未來。甚至,無關生死。
影片中不停傳入的呼吸機工作的聲音,不停插入瑪吉頭邊儀器顯示的那一條條波動的線條。那是瑪吉的生命。讓我們聽見看見瑪吉的生命。這樣的活著,其實比死去更加痛苦。
沒有人關心,沒有人注意,沒有人在乎。這樣的活,又有什麼意義。
瑪吉想死,可是法蘭基卻總是陪伴在她的左右。鼓勵著她,支撐著她。可是,她不想這樣猥瑣地懦弱地活下去。她告訴法蘭基自己想要死去。他並不允許。他不想讓她死去。
但當天晚上,他便看見瑪吉鮮血淋漓地自殺。
她的手不能動。她的腳不能動。她的全身都不能動。這樣,連死亡的權利都喪失的她,咬斷了自己的舌頭。
法蘭基望著她的嘴裡,脖子上,身上,全部都是不停噴湧出來的鮮血。是她在向自己求助。讓她死。讓她安靜地,永遠地,不需要再痛苦地活著的,不需要再為夢想拼搏的,長眠。於是,他便暗暗下了決定。
他去向神明禱告與懺悔,和神父交談後,他買好了針管與葯品,只想為她再做最後的一點事情,再為她盡最後的能夠做到的綿薄之力。
「許多人在死之前都會想,自己的夢想還沒有實現。而瑪吉,已經實現。」
這句話更讓法蘭基下了決心。是的,瑪吉雖然失掉了比賽,但她得到的,是拳擊迷的愛,是教練的愛,是自己對自己的愛。她得到了實現夢想的美麗過程,得到了夢想的全部實質,她已經走進了夢想的大門。這些,都比輸贏更加重要與寶貴,可以超越生死的極限。
那天晚上,法蘭基來到瑪吉的病床前,告訴她,我會替你摘掉呼吸器,然後給你注射。然後你會長眠。
可以感受到的心痛不止。那一刻,瑪吉流下了淚水。是開心或是悲痛的淚水,都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法蘭基給予她的,是最獨一無二的,最豐盈濃烈的,愛。所以,他不會再讓她受苦。
他拔掉了瑪吉脖頸上呼吸機的管子,給她注射了大量的胰島素,讓她在最暖最沉的愛中長眠,讓她在夢想的大門之後沉睡。他親吻了她安然失去呼吸的臉龐,望著儀器上的線條變成長長的一條直線。然後,他帶著所有的空洞的悲傷與痛苦離開了醫院。
可是,瑪吉,終於得到解脫。
而法蘭基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更多的拳擊手需要他的教導和訓練。他知道,他要給予他們,最好的,愛。
好運,法蘭基。
晚安,瑪吉。祝你,有個甜美的好夢。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Million Dollar Baby》
C. 最近有啥電影好看求影評[兔子
閨蜜 影院才看的 還不錯 票價 75 左右 用美團 買票 打三折 團購
D. 推薦幾部不錯的寵物類的電影
南極大冒險來
燒防犬
導盲犬小自Q
狗狗心事
貓狗大戰
雪地狂奔
神犬也瘋狂1——飛狗巴迪
神犬也瘋狂2——金牌接球員
神犬也瘋狂3——世界盃
神犬也瘋狂4
神犬也瘋狂5
神犬小夥伴
雪狗兄弟
新靈犬萊西
小豬貝貝
小豬進城
101斑點狗
帝企鵝日記
搶錢袋鼠
虎兄虎弟
加菲貓
E. 求一篇關於動物的電影或者電視節目的觀後感(800字)
電影 大明猩 講述以個 動物猩猩 靈靈 與 一個 小女孩的 故事~~~
過年看西遊降魔的首映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這個電影的宣傳,當時就被3D特技吸引了,但是苦等半年多看到的電影真是讓人失望。
剛看完迫不及待地來了。
首先相信電腦前的你和我一樣以為這又是一個反映人與動物之間愛與信任的電影。如果這樣想我只能說,圖樣圖森破。
不過你非要這么理解也可以,但是最重要的是,主角是那個討債人!!他深刻地表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愛和關心,不離不棄。
這個電影一開始的時候,徐嬌幼稚的表演和那句我要成立太陽馬戲團,瞬間讓我有走進了兒童影院的錯覺,想必身邊的人也很後悔沒有把自己家的小孩子帶來= =、
徐嬌扮演的薇薇是猩猩靈靈的馴獸師,但是她對待動物十分冷酷無情沒耐心,比如開始訓練雷霆的時候,只會對著他大喊大叫並且拿鞭子抽他把他鎖起來,當討債人來的時候,她只顧著把靈靈照顧好關起來,卻完全不顧雷霆的安慰,活該最後被雷霆打啊(大快人心)。
而她對於靈靈更是讓我費解,這特么的影片到底誰是主角?後來一想,我明白了,這主角不也可以是[反面]的么?這么一想就通了啊!!!
首先是來到韓國之後,她對靈靈不聞不問,只知道賺錢,天天想著還債(這奇葩討債人後面講),因為她不跟著靈靈,才導致了那天在球場的混亂,而她見到幾乎九死一生的靈靈,只有謾罵和責怪,一點點的關心都沒有,當時我就震驚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一樣的,額,怪癖?習慣?反應?不知道該怎麼講了,就是說比如說我看到電視里說一個人骨折了什麼的,我就會非常感同身受。在開始看到靈靈十字韌帶有病的時候,我看電影過程中都覺得膝蓋很別扭,並且一直懸著一顆心。
後面當這個只愛錢財無盡索取的薇薇終於發現靈靈的病後,她只是坐著發呆,不陪靈靈也不安慰他,就會大喊大叫然後跑回家坐著繼續發呆(摔!
後來她承認自己其實不懂猩猩說什麼,天真無邪的鹵煮以為這個時候劇情應該是她決定不讓靈靈上場,並且開始關心它!結果棒子編劇再一次鄙視了鹵煮的智商。薇薇依然讓靈靈上場。
在休息室中靈靈因為疼痛而躺著輸液並且打了麻葯睡過去,這個%……&¥%(鹵煮實在不會罵人啊)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女主,坐在電視前看到了在512地震中靈靈救她的感人畫面,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天真幼稚的鹵煮又一次以為聖母之光要發散了,特么的,棒子編劇徹徹底底把鹵煮的智商鄙視成了負數!!
她居然沖過去把大猩猩搖醒,說你站起來你可以的你不會讓我失望的!!!WTF!!!十字韌帶斷裂啊!很!疼!啊!好!不!好!
後面猩猩居然站起來了,然後還上場了,結果她還是死木頭人一樣,就會揮舞鞭子讓它跑!!絕對的後媽!有!木!有!
=============================================
這里插播真正的主角,討債人!
這貨在被雷霆打後,雖然是想通過雷霆賺錢,但他的確給了雷霆自由和尊重,並且弄懂雷霆的習性,知道他怕熱,而雷霆在他面前也的確十分聽話。
這貨很奇葩,討債的吧,還能讓債主去韓國……
影片最後被驅逐出境的他還是回到韓國動物園找雷霆,兩個生物之間再次閃現出愛與善良的光輝><
是他讓我感受到人和動物要相互信任,只要尊重動物動物也會信任你。
雷霆只不過比靈靈有個性罷了。
他只是受到薇薇不公平對待所以嫉妒罷了。
他需要的只是溫柔地指引而不是大吼大叫地鞭打罷了。
-------------------------------------------------------------------------------
而反觀回到中國的薇薇,靈靈在發東西的時候偷吃了一點,她又是大喊大叫還追著打!拜託啊,這又不是爛俗的古裝愛情言情小說,猩猩也不是她發泄憤怒撒嬌的男盆友!!!
其實我真不知道這個電影想表現什麼:
身殘志堅越挫越勇的大猩猩靈靈?
懷才不遇知恩圖報的大猩猩雷霆?
充滿愛心與耐心當不成壞人很有喜劇天分的討債人?
浪子回頭幡然醒悟勇於擔當的經紀人?
冷酷無情大喊大叫只會揮鞭子只想著錢一味索取地趙薇薇?
哦,也可能是那個從小學起就留土鱉地瓜頭的中日棒球總裁吧。
F. 關於狗的電影觀後感
[關於狗的電影觀後感]從小我就怕狗,上小學的時候,沒有家長送,跟鄰居家的一個女孩一起走路去學校,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就繞小道,路上經常竄出一條狗來,汪汪汪叫,彷彿要撲上來要我一口似地,太嚇人了,關於狗的電影觀後感。最經典的一次,她正吃一個大蘋果,竄出來一條大狗,從背後把前爪搭在她肩上,兩腳站立,我嚇個半死,她也很害怕,但是她還是很淡定的扔了那個蘋果,狗就去放下前爪叼蘋果去了,她肩上留下了的那兩個黑黑的爪印在班裡引起了一陣小轟動。但是萬幸的是我在小路上走了五年,沒有被狗咬到。上了高中以後就不怎麼怕了,狗這種東西,你越怕他他就越猖狂,叫的就越凶,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所以,我就鼓起勇氣,撿個石頭或者樹枝之類的,嚇唬嚇唬他,故作鎮定的走開,但是總是覺得狗在跟著我,不敢回頭,觀後感《關於狗的電影觀後感》。今天下午英語課看了關於狗的電影,我不得不說,電影里狗太丑了。我不喜歡狗,但也說不上討厭,有些電影的狗狗確實討人喜歡,比福利拜金狗里的吉娃娃,她萌萌的小身材讓我不由的想到,這種狗生來就是讓人疼的,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想保護她。叢林大反攻里的臘腸跟菲菲,都是很討喜的角色。但是這個電影的狗,都是長的又不好看,毛那麼長,臟不兮兮的狗,而且還挑食,飯菜不吃,非得吃狗糧!特別是電影的最後,那麼多狗在街上狂奔,讓我有種惡心加恐懼的感覺,讓我更加覺得這些狗就該被關起來,被**。中間有一段狗在旅店失控的情節,這充分說明了狗的性格是野的,是可怕的。電影情節十分荒謬,兩個無家可歸的孤兒無意中發現了一大間荒廢的旅館,就把他做成了流浪狗的收容所,他們的誠意感動了政府,政府把旅店改成了寵物服務中心。試問兩個孤兒哪兒來的錢,有那些閑情逸致還是拯救一下自己吧,與其拯救這些阿貓阿狗,還不如關心一下我們身邊的需要幫助的人。
G.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動物世界)影評
人與獸性的角逐
文/夢里詩書
《動物世界》並不是一部關乎動物的電影,其所一展的是人在毫無法律道德約束下弱肉強食的角逐,雖然電影不乏濫用特效的無用之筆,但在船這一封閉環境中,頗具想像力的構思令本自簡石頭剪刀布單的游戲即顯得張力十足,更成為了由此去洞悉人性善惡的介質。
據聞《動物世界》是根據日漫改編的,個人雖然沒有看過原版動畫,但就電影來說這確實是一部足以讓人對原版動漫提起興致的作品,其故事主要講述了李易峰飾演的男主鄭開司,生活上不但要面對家庭愛情的重壓,同時因為被好友所騙,還背上了巨額債務。迫於雙重壓力的鄭開司無奈登上了一艘封閉的輪渡參加游戲,只要在游戲中勝出,他不僅能還清債務,同時也能幫助家人。
封閉空間下的人性實驗,這種類型電影其實很多,且《動物世界》里以石頭剪刀布為基礎的游戲也並不復雜,但電影構思上則透過巧妙的設定,將這種孩子的游戲作為了去揭露人性陰暗的工具,更何況被組織者組織起來的是一群毫無底線的亡命之徒?!一場爾虞我詐,人性淪喪的博弈就在這一游戲中的展開,構建起了其所預的「動物世界」。
電影在鞭撻如獸性般丑惡的同時,也展現著人性善的美好,在這樣的一個極端環境下,作為男主的鄭開司,電影給他設定的主角光環除了智力的加持,就是在這一「動物世界」里人性的光芒,面對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種種黑暗,他對自我的堅守,對善良的篤信,成為了電影打動人心的內核。
然而也正是在對男主內心演變以聚焦的過程中,電影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在《動物世界》里鄭開司大腦中不斷閃現的小丑形象,本是其非常不錯的構思立意,既體現了男主人公思想的不斷演變,也代表著他對丑惡的反抗,但過多的重復這一情節,反而使電影顯得浮誇炫技,這同樣也體現在電影前段其實完全沒有意義的飆車上,這些耗費了大量經費堆砌的視效,在電影中實則成為了一把雙刃劍。
人之所以有別於動物,就在於我們的人性,如果放大化的去看《動物世界》,電影所隱射的又何嘗不正是我們的現實生活,人與獸性的角逐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而你又是否又能如同鄭開司那樣去堅守住人性的本能?
H. 電影the million pound note的影評
《百萬英鎊》是一部老掉牙的電影,1953年拍攝,1958年就譯制到了中國。電影講的也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一個美國人亞當斯陰差陽錯來到英國,身無分文。正好有兩個英國富豪在打賭,給了他一張百萬面值的鈔票,要求他不動用這筆錢而在倫敦生存30天,看他是否能生存下去。說到底,這張鈔票不過是一個符號而已,因為亞當斯必須在30天後原封不動把它還回去。但是,英格蘭銀行確認鈔票是真的。故事由此展開。當亞當斯是一文不名的窮小子時,遇到的是白眼和鄙夷,而當他拿出這張鈔票後,很快變成了倫敦名人。亞當斯靠著這張鈔票的符號價值,不但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還賺了20萬英鎊。
《百萬英鎊》的原作者是馬克·吐溫。這位諷刺小說的高手,在這篇作品中把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寫得淋漓盡致。但是,馬克·吐溫可能沒有想到,他這篇作品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可以得到另一種解釋,即「馬太效應」的管理學意義。所謂「馬太效應」,來自《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人們一般用這段話描述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現象,常用它來感嘆社會的不公。但實際上,「馬太效應」反映出了管理的一個基本法則,即資源向高效率者傾斜。《聖經》的這段話,原本就是對做生意的總結。對能賺錢的,還要給他更多的錢;而對不能賺錢的,就要把他手裡的錢收回來。
管理實際上就是一個「兩極分化」過程。不管我們對「兩極分化」在情感上多麼深惡痛絕,現實中的管理者誰也不能繞過「兩極分化」的考驗。資金也好,市場份額也好,管理中的物流、財流,甚至包括人流,都是向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方向流動。管理的本質,是同市場的本質是一致的,就是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資源。如果擱置倫理學上的考慮不論,那麼,管理就是「取貧補富」的過程(至於財富如何在社會中再分配,不是企業家更不是管理者的事)。所以,企業高層必須弄清楚一個道理,在管理中,你是「劫貧濟富」,還是「劫富濟貧」?如果是前者,那你還算明白高管的責任所在;如果是後者,那你只適合當傳教士式的慈善家或者當羅賓漢式的俠客。
電影里的亞當斯,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問題。如果他不能用這張百萬英鎊的鈔票帶來效益,那就是一個失敗者。哪怕他違反諾言把這張鈔票兌現分給同他一樣的窮人也是一樣。管理者面對所有者的資產,只有增值的義務,沒有縮水的權利。當一個億萬富翁從事慈善事業時,他的角色已經轉變。代理人同委託人的身份是不一樣的。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企業高管忘掉自己代理人身份而把自己當作所有者的現象,這只會導致管理錯位。
電影中的亞當斯,因為有了這張鈔票,從而有了在商場縱橫捭闔的資本。現實中的經營活動,往往也同初始條件有關。於是,有許多人在困境中往往怨天尤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由於沒有「貴人相助」,缺乏起步資金。但是,仔細思考一下電影的安排,有些很有意思的細節。
馬克·吐溫給亞當斯在小說中安排的背景,是一個熟練的操盤手。小說中亞當斯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我正給舊金山的一個礦業經紀人打工,把證券交易所的門檻摸得清清楚楚。我是隻身混世界,除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一身清白,就再也沒什麼可依靠的了;不過,這反倒讓我腳踏實地,不做那沒影兒的發財夢,死心塌地奔自己的前程。」如果沒有這一背景,我們很難想像,假定是一個沒有任何證券和金融知識的流浪漢,即使給了他這張鈔票,他能用這張鈔票來干什麼?
在商業運營中,起步資金是必須的,但不是全部。如果自己沒有本事,即使白送給你「第一桶金」,你也不會讓它產生效益。許多經營失敗者,不是沒有第一桶金,而是把金子使喚成了白銅。俗語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就是說的這個道理。蘋果砸在牛頓頭上,能夠砸出萬有引力定律來。但如果是砸在別人頭上,充其量是砸出一個包而已。所以,凡是商業競爭中的失敗者,都有必要反問:上帝為什麼不眷顧自己?
上帝之所以眷顧亞當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很誠實。馬克·吐溫在小說中,選擇這位鈔票的持有者頗費了一番腦筋。他開出的條件是「有頭腦、特誠實」。然而,這樣的人是稀缺資源。兩位富翁在人選上犯了難。「他們檢閱著一張張經過窗前的臉。有的雖然老實,卻不夠聰明;有的夠聰明,卻不夠老實;還有不少又聰明又老實的,可人窮得不徹底;等到個赤貧的,又不是外地人——總是不能盡如人意。」最後看到了亞當斯,總算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假如亞當斯是個騙子,那麼,這張鈔票可能會被用來作為騙術的道具。然而,這個電影就無法按原來的構思演下去,諷刺喜劇片就會變成破案懸念片。現實中的經營者,有不少人都是馬基雅維里的信徒,或者是韓非式權術的傳人。這些人往往能奏效一時,但無法堅持久遠。有些經營者,推崇的是「厚黑學」。他們忘了一點,玩權術者,最終會被權術套住;行騙術者,最終會被揭開騙局。尚未套牢、尚未揭穿者,不過是時候未到而已。由於誠信比欺騙費勁,所以,欺騙往往會在短期內比誠信有更大的收益。一旦在經營中開始玩權術和騙術,就會產生一種類似吸毒式的成癮魔力,直到最後破產。所以,從長遠看,只有建立信譽,才是經營的正道。這在經濟學研究重復博弈問題中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
錢能生錢,這是誰都知道的。但是,不是誰都能做到這一點。電影中的亞當斯,拿上標志財力的鈔票,一開始僅僅是用它作為自己生活消費賒賬的信用保證。而鈔票本身並不能用來付賬,這樣,遲早會出問題。亞當斯一開始也為此而困惑。但很快,他的職業訓練和技能就派上了用場。他開始用自己已經形成的聲望和信譽,從經營陷入困境的朋友那兒接手了礦山招股。憑借他的證券和股票經營知識,他引導著股市的走向。這裡面沒有暗盤交易和內幕消息,而是正常的「借力打力」。
如何使自己掌握的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用,這是值得每個管理者認真思考的。迄今還有不少管理者,一談起別人的興旺發達,往往把眼光盯在最初資本上,而不是盯在資本運作上。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把台灣的崛起,歸因於當初從大陸運過海峽的那些黃金上。不妨設想一下,電影中的亞當斯把這張鈔票像寶貝一樣地供奉起來,小心翼翼地看著它。那麼,它就不是資源,甚至還會變成負擔。如何用自己最擅長的本領,把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這正是管理者的本職。如果只是追求投資而不關注資本的合理使用,恰好反映出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錯位。
作者:劉文瑞
I. 跪求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影評~
和大部分人一樣,看完片子後是無止境的感動,哭腫了雙眼,甚至連聲音都變啞了。
在沒看片子之前就看了下面的影評,心中對影片有了那麼一點抗拒。我承認,我是一個俗人,我喜歡看的是有著happy ending的大眾片,而不是這樣一部賺人眼淚的悲情(?)片。但出於對狗的喜愛,我最終還是選擇了觀看。
不出我的所料,影片是以平淡的方式來敘述這個故事,沒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劇情,有的只是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溫情片段。
有人說八公會忽然去撿球是因為主人忽視了它,這只是它討好主人的一種方式而已,與什麼預感主人會離開無關。可我卻更願意相信,這是八公與主人間的微妙聯系。為什麼它會那麼反常,不願意送主人去車站,甚至對著他不停地吠叫,更令人驚訝的是,訓練了那麼久都不肯去撿球的它,居然主動將球送至主人的手中,並乖乖地將球撿回。
「等有一天它會給你撿球的時候,一定有什麼特殊的理由」
是的,八公感覺到了。它感覺到他的主人這一去或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所以它用它,一隻狗所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挽留它的主人。
遺憾的是,老教授沒能懂得八公反常的原因,他只是為八公的第一次撿球而異常興奮。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八公撿球,但也是最後一次。最終,老教授還是踏上了啟程的列車,卻再也不能搭乘上那輛回程的列車。
老教授走了,但八公不明白,它還是像往常一樣,在同樣的時間,來到車站,在同樣的位置上,等待著老教授的歸來。
雖然它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歸,但是在每天的那個時刻,八公總會蹲坐在老地方,等待他的主人像往常一樣,在五點零五的時刻,推開車站的大門,親切地叫它「八公」,並慈愛地摸摸它的頭。
可是,對不起,八公,你的主人永遠不會回來了。
我難以置信,一隻狗可以忠誠到用它的一生來等待他的主人。
你可知,十年是什麼樣的概念,它或許只佔取你人生的幾分之一,但十年,是狗的一生!它用它的一生,向所有人詮釋了什麼是忠誠,什麼是愛。
當十年後教授的妻子歸來,她看到八公的一霎那,她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當她哽咽地對八公說「你居然還在等」「我陪你等下一班車」時,我的眼淚,瞬間落下。
最令我動容的是影片的最後,八公知道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卻在風雪之中毅然選擇走向車站。依舊是那個位置,它趴在那兒,有些疲憊的,緩緩地閉上了自己的雙眼,恍然間,它彷彿看見了他的主人就像十年前一樣,推開車站的大門,對它說「八公,我們回家」……真好,八公,你終於等到他了。
寫這么長長的影評不為什麼,只是被感動了,真的很好,在這個年代,還能有這么一部影片,能觸動我的心靈。
再加一段話:
其實在影片中還有使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話。那是老教授的外孫問她外婆「外公是在哪裡發現八公的?」時,老教授妻子的回答「實際上是八公發現外公的」。
不知是什麼原因,這句話讓我發愣了很久。
茫茫人海中,唯獨發現了你,這是一種怎樣的緣分在牽扯著他們走進彼此的世界。
這部影片,我不敢再看第二遍,我怕我會再次淚流滿面。只要一想起影片,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八公在車站門口苦苦等待的鏡頭,就算這樣,我的眼眶也總會在回想中逐漸濕潤。
下面各位的回復,我都一條一條認真的看過,很多人的話都讓我再次感動。
有位網友說「如果我離開了,希望不要再等我,我會很難過」,或許我實在是個感性的人,看到這句話居然也濕了眼眶。
我想,如果可以,每條狗狗都會等待著它離開的主人。可是,我們何德何能,要它們用一生來等待。有那麼一句話「你的狗也許不是你的全部,而對於你的狗,你就是它的全部」,或許這句話,便能很好地解釋它們的行為。
影片中還有很多感人溫馨的畫面,我無法一一描述,但希望每個觀看完影片的人,都能心存一份感動,更加真誠地對待你的寵物,因為他們只有你。
J. 求 電影《鳥人》影評 字數八百
誰瘋了:《Birdy》
煩一個人是有原因的。我一直煩尼古拉斯•凱奇。不管他演什麼,我都看不下去。所以這部《Birdy》,遲遲才看。
在《Birdy》里,尼古拉斯•凱奇出演Birdy唯一的朋友艾爾。艾爾在電影里有兩個基本造型:一個是在越戰前,他是一個快樂荒唐的小青年;第二是在越戰中,他的臉被炸碎了,出境時始終包著大半邊臉。這結果有二:一我看完了片子,二我終於發現他的討厭之處了:一是他的臉,二是憂傷的眼神,他那聞名於世的憂傷眼神只堪「如喪考妣」四個字來形容,看一眼,就他媽想上去跺幾腳才過癮——敢跟我家艾爾•帕西諾比電眼,靠,也配。
好在他即不憂傷,也不常露臉,所以我認為《Birdy》是尼古拉斯•凱奇演的最好的電影。演Birdy的演員身材很好,身體語言也很豐富,好看。導演也很好,特別是那幾個飛鳥視角的鏡頭,特別漂亮。當然,最好的是劇本。
劇本的好,好在改編自同名小說。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劇本,很少會出大問題。說到底,電影是藝術,需要文學基礎。所以張藝謀的電影,只要好好的改編小說,問題都不很大,一旦沒了好劇本,他就等同於一個MTV導演了。當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改編壞了,但《布拉格之戀》的壞和《十面埋伏》的壞,還不在一個檔次上。
劇本的好,好的很玄乎,最後一個鏡頭才呈現出來的。影片結束前5秒,Birdy從屋頂飛身而下,我以為就這樣結束了,心想這他媽的算什麼破電影?!但結果是還有一個鏡頭:Birdy安穩的站在下一階屋頂,抬頭問趕來的艾爾:what?讓我評選電影十佳結尾,《Birdy》絕對算一個。試想這樣一個結局:Birdy飛身而下,艾爾大叫一聲奔過去往樓下看,發現Birdy血肉模糊的摔爛在地面上——這他媽算是一個什麼電影呢?
就是這個結尾的好。它指出Birdy沒瘋,也沒偏執狂,他始終很清醒。人人都以為他瘋了,艾爾也差不多認為,連我都差不多認為他瘋了。但導演在最後一個鏡頭交待清楚,他很正常。但如果他很清醒,那他一直神叨叨的做鳥狀,算是怎麼回事呢?再明顯不過了,就是一個本能的反抗。
艾爾和Birdy曾是一對快樂年輕人。艾爾樂天,荒唐,冒失,而Birdy更溫和,靦腆,內向。Birdy愛鳥,很正常,他只是個大孩子而已。他最愛的鳥,並非老鷹夜梟之類的,而是一隻柔軟的小黃鳥。這是人物性格的外化,體現他的溫柔,敏感,內向的性格,和這小鳥一樣。
接下來有兩場戲,至關重要,一場是他們在街頭追狗,一場是小黃鳥差點被貓吃了。
追狗這一場,是艾爾和Birdy為了弄點錢,幫著一個混混追街上的狗,街上晃悠著的狗們被圍捕後,全都被送到一個屠場電死,血淋淋的剝下皮,然後被砍碎賣掉。鏡頭很血腥。兩個孩子又怕又驚又怒。初看之下覺得很怪,幹嘛寫這么一場十三不靠的戲,跟鳥也沒關系,跟什麼都沒關系。緊接著這一個場,就是一隻貓溜進屋子,差點把小鳥咬死了。
等看完了翻過頭再看,就看出來了這兩場的用途了。當時整個社會氣氛,就像個一個大屠場,街上的孩子們像狗一樣被圍獵、被追逐、最後被送去一批批的死掉,Birdy最早本能的感受到這隱約的恐怖,因為他最柔弱,也最敏感。整個影片里,Birdy在越南戰場只有一場戲,是以一個鳥的視角來的,先是低空飛行,越過屍體和戰火,最後高高的飛起來,把極端恐懼的Birdy扔在滿是戰火和屍體的人間地獄里。回憶到這里,Birdy哭了。
而艾爾,在戰爭中毀了臉,他憤怒,打架,怒罵,他知道自己被毀了,但不確信是被誰或者被什麼。他不斷的和Birdy談話,Birdy始終不開口。直到艾爾說出以下這些話:「birdy,我倆都完了。我們從未掌握過我們自己的生命……我覺得我們像沒人要的狗,記得嗎?……當炮彈打倒我臉上,我能聞到肉燒焦的味道,我不能觸摸傷口,什麼不知道自己的長相了,這些綳帶下還是不是我,或者變成軍隊屠夫的長相……Shit!他們的世界有什麼好!我們就呆在這不走了,你是對的,我們就藏在這不跟任何人說話,常常發瘋,爬上牆!吐口水!拿屎丟他們!」
這番話後,Birdy突然開口說話了。艾爾之前說了那麼多,Birdy都不理他,因為他覺得艾爾說的都是廢話,自己沒話跟他說。這段話一出,說出了核心,所以Birdy說話了。Birdy在大多數時候,沒有台詞,只靠肢體語言表達內心。他內心深處的創傷和他真實的想法,是由艾爾的口一步步說出來。
Birdy在醫院里的種種行為,並不是發瘋,而是無聲的抗議,是譴責:人的世界太他媽荒謬了,老子沒話跟你們說,不但不說話,人我也不當了。所以他日夜看著那扇窗,日日夜夜想飛離這荒唐的人世。
Birdy想當一隻鳥,這希望越是無望,也就越是反襯出這個世界的癲狂。兩個孩子的少年時光,全都在血光里、在死亡里、在戰爭里被毀掉了。所以當艾爾出發去越南時,Birdy的小黃鳥一頭撞在玻璃上自殺了。孩子們的好時光死了,一去不復返了,希望破滅了,一切都被毀掉了。
所以,最後的結尾,當然必須是那樣的,否則,Birdy就真成了瘋子。但事實是,瘋掉的是這個世界,而不是這兩個孩子。
《Birdy》和其它反越戰電影有很大不同,比如《生於7月4日》。要我說,更深刻。它不是依靠展現戰爭的殘酷場面,或者戰後歸來的失落,來譴責越戰的,在《Birdy》里戰爭場面就那麼三四個鏡頭。它的立足點在戰爭對人精神層面的摧毀。它不是理智的、思辨的,而是強烈的、本能的。這就是《Birdy》的深刻之處。它摧毀的不是人的信仰,不是國家榮譽,不是民主,不是理智,不是這些行而上的東西,而是直指人的心靈,這心靈創傷一點癒合的可能性都沒有。所以《Birdy》的主角birdy不是一個侃侃而談的社會批判者,而只是一個敏感柔軟如一隻小鳥的大男孩。他沒有說什麼大道理,甚至很少講話,但他的情感曾是完整的,飽滿的。他愛風,愛大海,愛過山車,愛剛出殼的雛鳥,愛自由。但戰爭毀了一切。
比較《生於7月四日》,同樣是講一個青年的越戰噩夢,《Birdy》這種拋離了理智的思考,直接入手展現心靈創傷的手法,明顯更勝一籌。另外,看了太多戰爭里的人和事,我成了一個無條件反戰者。戰爭的結果永遠是負數,還沒處補償,是純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