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大象電影評論

大象電影評論

發布時間: 2021-02-28 14:35:18

⑴ 從視聽語言的角度分析一下《大象》這部影片拜託了各位 謝謝

也許特雷澤變成了愛麗絲只是個意外的誤譯。但Alex和Eric的行為似乎是難以避免的。 貝多芬在1810年4月27日創作了一首曲子,同年,這首曲子被他送給他的學生特雷澤·馬爾法蒂。1876年,曲子在經歷了馬爾法蒂的轉送和另一位德國音樂家之手後公布於眾。名字叫《致愛麗絲》。據考證,曲名是誤譯。 今天,人們已經無法知道這首曲子原來的名字。就像人們無法知道Alex和Eric原來的樣子。 電影的開始的是天空,固定畫框下時間以超過平日數倍的速度進行著,卻依然波瀾不驚。大片的雲朵彷彿水一樣的淌過去。不著痕跡。只是太陽沉了下去。 電影中手持機器的跟拍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攝影機的存在。電影的中心就是人。除了人還是人。 這一天。John開車載著酒醉的父親到學校等他的哥哥。Elias找到了一對模特准備他的攝影作品集。Michlle在幫老師整理閱覽室的圖書。這一天。醉酒的父親在車里等待兒子。年輕的情侶在一起等待報道。這一天。三個女孩在一起沒完沒了的抱怨。黑白毛色的小狗在金發少年面前高高躍起。這一天。有更多的學生在學校里過著平靜的生活。 范桑特在電影里陳列了數量多到讓人發指的運動長鏡頭。他似乎並不害怕觀眾在影片前半段時睡著。 影片前面的一大部分都讓人覺得如同電影開始的那個空鏡頭般波瀾不驚。影片的敘事結構復雜精巧同時充滿張力,不同人物的視角不斷重復敘述槍殺開始前的那段時間,絲毫不顯冗長的展示了一所普通高中和平常的一天。先是John,然後是Elias。人物一個一個的換,時間卻始終是一個時間。手持機器特寫人物頭部跟拍運動長鏡頭在這段時間中所佔的比例達到了無比巨大的程度。觀眾只能看清演員的臉甚至後腦勺。周圍的空間全是虛的。范桑特用這種極端的拍攝方法告訴大家。主體是人。是人。是人!人!人!每一個人的名字在屏幕上被打出。如果這是電影主角的待遇的話,那麼槍殺開始前觀眾已經記住了不下五個主角。范桑特也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訴人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性。他們有親人,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范桑特也特意渲染了「每一個個體」和「每一個個體」在生活中相遇甚至僅僅是擦肩時的瞬間。John在碰到Alex和Eric前逗狗的時候,Jordan和三個女孩擦肩而過的時候,攝影機的升格拍攝刻意個強調了人和人的相遇。而Elias給John拍照,同時Michlle從兩人身邊跑過的鏡頭,導演更是分別用三個人的視角拍攝三遍。這也是整個電影最讓人贊嘆的地方,這段過程中,影片敘事結構組合的復雜和巧妙讓人興奮不已。John,Elias,Michell是三條相交的線。也是敘事結構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是學習糟糕的金發少年。一個是熱愛攝影的英俊小伙。一個是不默默無聞惹人注意的普通女生。如果讓我打個牽強的比喻。我想我們可以說成績糟糕關心家人在房間里哭泣的John代表了少許的叛逆,內心的脆弱和對親情的渴望。為了攝影集放棄音樂會的Elias代表了對理想的追求。稍帶抱怨最終接受且熱心幫助老師的Michell代表了最普通和默默無聞的人們。這三個人曾經相遇。叛逆和理想是好朋友。理想為叛逆少年照出他的樣子,普通人低著頭從他們身邊默默跑過。默默無聞的人第一個死在槍下時,追求理想的人雖然同樣喪生卻在死前拍到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而看清了自己的少年,走出了學校。走向了安全且更加寬廣的天地。我們可以說整部電影里所有人物,其實都是指向這三個人。三個不停抱怨的女孩和陷入甜蜜愛情的情侶本質上和灰頭土臉的Michell是一樣的。自以為是的叛逆或者甜蜜下,其實依然是默默無聞的人。而校長則是他們的一個成年人的版本。那個黑人和Elias一樣,他想拯救大家,可是卻因此壯烈的死在了槍下。被黑人救出的那個吻過John其實和John一樣,他們給予別人愛,自己卻同樣無助脆弱,甚至不知道自己從就在邊上的窗子里逃出。在說清了這些人同時,范桑特告訴了我們愛的意義。也正是這些人一次次的擦身,支撐起了影片前半段繁復龐大的骨架。三次拍攝在拍照時的三人相遇。兩次拍攝在閱覽室時的兩人相遇。兩次拍攝三個女孩和那個男孩在過道里的相遇。這些人的一次次錯身讓整個影片的結構異常的讓人興奮。 這個過程中,范桑特一直在強調,你生活中的每一個不起眼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主題是校園槍殺,但是槍殺直到最後小半部分才初現端倪。人們在Alex被同學用奶油砸了以後大多隻會認為這是個可憐的軟柿子。更不會知道,他在食堂里用小本記錄的,其實是一套詳細的殺人計劃。 影片前半部分掩飾的太好,這平靜的日子實在不像會出什麼事。人們可能在John走出校園,碰到兩個「裝束奇怪」的人時才開始疑惑。而Michell抬頭時聽到的那一聲槍械上膛的聲音。又被范桑特的閃回用一個鎖門的聲音成功的掩飾了。Alex在房間彈琴,《致愛麗絲》的音樂響起。鏡頭三次掠過牆上的鮮紅的塗鴉。琴聲一直沒有間斷,可以聽的出彈的並不嫻熟,但卻沒有停下的意思,尤其當鏡頭對准了床上玩電腦游戲的Eric縱深推近的時候,鋼琴在一旁響的異常堅決。而當鏡頭切到屏幕時,音樂又回到舒緩優美。而他們所玩的電腦游戲似乎也和我們平日里接觸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不同,你的敵人是一群完全沒有反抗能力的人。Eric就在這樣在音樂下,殺死一個又一個手無寸鐵甚至不會逃命的人。 然後電影的主題開始顯露。希特勒的頭像,手舉納粹旗幟的人們,送來的包裹里拿出的不是一把玩具。充足的彈葯,周密的計劃。大家終於明白了槍殺即將開始。大家還知道兩個人是GAY。如果回顧之前學校討論時大家對同性戀問題的不理解。不知道算不算為兩人的行為找的一個牽強的理由。 和父親道別時Alex臉上閃過不易察覺的失落,但是這沒能阻止什麼。 「我們在學校一點也不開心」「最重要的是開心」Alex這樣說。「對」Eric這樣說。 Eric頭上的頭巾和電腦游戲中左下角的那個如此相似。而Alex反帶的鴨舌帽讓我想到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里的霍爾頓·考爾菲德。叛逆的霍爾頓變成了走向極端的Alex。帽子也從紅色變成了黑色。 如我一開始的猜測,Michell第一個被殺死。然後一個一個的繼續。鏡頭依然是手持機器特寫頭部,周圍的一切包括那些被槍殺的人全部虛掉。那些之前還是「主角」的人,成了模糊的遠處一個個倒下的身影。 那個黑人是個奇怪的角色,甚至讓我一度產生了他的名字叫「大象」這樣的想法。 Eric最後被Alex殺死,特寫中的臉轟然倒下。Alex走進空洞的鏡頭。 電影最後的留白充滿張力。我開始以為那隻是一個調整節奏的空鏡頭。一直在等待一個最後的交代。而看到打出的字幕時。我悵然若失。 整部影片交代了的人物里。范桑特終於沒有全部殺死,他讓其中的兩個倖免於難。就是一頭金發的John和曾經在John哭泣時吻了他的那個女孩。這兩個人也出現在電影的海報上。這也許就是范桑特的態度,愛帶來的力量。我在想,如果也有人給Alex一個吻。那麼是不是大家都能活下來? 故事脫胎於1994年震驚全美的科倫拜恩校園槍案。兩名學生帶著一身的自動武器沖進學校,在殺死十二名學生和一名老師後兩名學生飲彈自盡。電影的很多細節還原了當時的新聞。比如其中一名學生喝下死去同學喝剩的飲料這一畫面就曾被學校監視器拍下。在這個基礎上導演添加了很多元素。同性戀,校園暴力,槍支泛濫,毒品。這部平靜的電影里包含了太多不能讓人平靜的元素。 而本片的片名也由此而來,「大象」一詞來自愛爾蘭作家Bernard MacLaverty關於「問題出現但是不去解決」的一個比喻,他說,「這就彷彿你屋裡有頭大象,它是如此巨大,以至於你不可能無視它的存在,但是,大家卻都默契的從不談論它,一起漠視它,很快就習慣了它的這種存在。」而這樣的漠視甚至是歧視終究會讓問題激化,哪怕是溫順如大象一般,暴怒後也會產生無法想像的巨大威力。 同性戀,校園暴力,槍支泛濫,毒品。這部平靜的電影里包含了太多不能讓人平靜的元素。而范桑特一如當年的貝多芬,將這樣一部電影,獻給他的學生。獻給所有的人們。

⑵ 美國電影《大象》的觀後感,1000字左右,用專業的電影視角評析,順帶解說為什麼叫《大象》,要現寫的

是科德的學生吧

⑶ 頂樓的大象的影片評價

《頂樓大象》刻畫的是集執著、中毒、記憶、失去和愛等復雜情感於一身的三個版30多歲的男人,在權表面看起來近乎完美的生活下所隱藏的不安和劇烈的暗涌。這是一部赤裸裸地展現男性這種動物想法和思維方式的電影,該片把跨越20即將步入40、30多歲的男人們內心深處特有的恐懼和孤獨用一場場親熱戲表達出來,想掙脫慾望的束縛卻又時刻被捆綁住,電影將男人這種自私而無奈的矛盾心理描繪得很到位。該片破格的影像和感性的風格也得到了很多海外優秀電影節的認可(鄂東網 評) 。
《頂樓的大象》中主演們上演的大膽情慾戲和性愛場面,引起不少網民興趣,但是由於情色片在韓國早已風頭不再,該片上映後的票房口碑均一般(新浪網 評) 。

⑷ 大象的影片評價

《大象》:青春不殘酷
《大象》是加斯·范·桑特確立新風格的代表作,2003年在戛納斬獲大獎,題材的敏感性和形式的先鋒色彩都是它加分的地方。如今看來,它依然像是一個精緻傳神的小品,震撼之外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
大象之形
青春的色彩就是鮮亮,《大象》也是這樣。全片沒有太多陰暗的色調,基本上是在秋日艷陽普照的狀態下,校園風景宜人,教室窗明幾凈。即使如影片首尾處的雲天一色,被過濾的色彩暗淡卻依然純凈。從色彩的調性上看本片,沖淡中透露出一點張揚,很適合青春的眼光和心思。
《大象》採用的非線性敘述結構,從效果上看顯得非常隨意,同一時空的多視角再現也充滿了游戲感。開篇不久,帥哥Nathan與黑人小伙Benny在玩橄欖球,然後繞操場跑圈的卷發女孩Michelle進入鏡頭,仰頭望天,天空中(畫外音)響起了貝多芬的《月光》(雀斑殺手Alex此時正在家中彈奏此曲)。在一個場景中交代三個人物的出場,又通過一個隱藏的人物糾結三人的命運(全部被殺手所殺),來鋪墊後來的震撼,這樣的安排與其說是匠心,不如說是游戲。
還有一處很明顯的三重視角的時空交錯。要離開教學樓的金發少年John,進入大樓的攝影愛好者Elias,兩人在走廊相遇,卷發女孩Michelle從他們身旁匆匆跑過。這個鏡頭以三個人為視點各自跟拍了一次,除了增加觀賞趣味很難說有什麼揭示主題的太多意義,但它強化了觀眾的宿命意識,出來的萬事大吉,進去的一命嗚呼,一次次的演示給你看,直到你抓狂。
《大象》的長鏡頭,在靜觀人物的同時略帶主觀,有時候跟著人物走出老遠,很有意味。帥哥Nathan從球場回教學大樓,鏡頭就在後面不動聲色地跟著。直到他拐下山坡,要進入大樓,鏡頭停了下來,像是不忍心讓他進去,卻只能無可奈何地停在原地,猶豫著,然後還是跟了進去。
大象之神
雀斑殺手Alex受到了帥哥Nathan的欺負,忍受似乎是他唯一的選擇。這個典型的弱勢個體的受氣包形象,彈得一手還不錯的鋼琴,有一個還能談得來的朋友(Eric),絕對是個平凡的有點猥瑣的男孩。這樣的男孩到處都是。
不需要苦大仇深,讓所謂的時代背景、社會現象、意識形態統統見鬼去,青春承載不了那麼多清醒的認識。於是鏡頭中出現了電腦上的殺人游戲、隨意點入的賣槍網站、電視畫面中的法西斯,但這些都構不成主題,充其量只是背景,它們似乎影響了Eric和Alex,又不過是些熟視無睹的東西。
輕才是青春的主題。想想自己的青春期,有沒有在憋屈和憤怒的時候,想過擁有一把槍。那些被人們內心放大的「少年的愁」,大到可以去殺人,但在《大象》甚至是有些刻意的客觀和冷靜里,無非是一種青春的輕。
大象之外
電影如果能帶給人們感動,它就是有誠意的;如果再能帶出一些思考,它就是智慧的;如果還能傳遞出一種詩意,那它就是完美的。往往是觀眾激動了、思辨了,卻落得餘味空空。因為詩意的電影太容易變成造作,所以沒什麼人敢輕易標榜。
格斯范桑特是個起伏不定的導演,也許是青春期過長的緣故,因此描畫青春躁動的主旨一直未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從《蓋瑞》發端,經由《大象》、《最後的日子》構成的所謂「死亡三部曲」,及至《滑板公園》,他所崇尚的極端的「極簡主義」所營造出的奇異風格——極度簡約的畫面、故事、音樂等,但決不簡陋。

⑸ 如何評價電影《大象》

今天又回味了一遍這部電影。還是很不錯。

其實為什麼Alex把Eric也射殺了,是因為前面版一分鍾的鋪墊,權影片一段部分是他在尋找獵物,但是確一無所獲,Alex一直是一個內心急躁的人。

這個部分應該算是影片最戲劇化的情節了。

浴室kiss也只是young teen之間的行為吧。eric還是alex有問說have you ever kiss someone,因為都沒有,那麼就互相親吻吧。我很喜歡這一幕。

⑹ 電影《大象》表達了什麼

大象其實是一個象徵意義的元素。象徵著不受控制狂野粗暴,與青少年時期難以控制的叛逆危險思想相吻合。告誡家長提高警惕。關注未成年健康成長。

⑺ 求電影《大象》的故事梗概

影片根據1999年震驚世界的美國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案改編,講述了在美版國一所普通中學發生的一場權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的事情。約翰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艾利亞喜歡攝影,在校園內外拍一些人物和風景照片回到學校自己洗印,米雪兒受人冷落,心情低落,到校圖書館幫助做工;喬丹剛剛交了一個新女朋友凱麗,被尼科爾等女孩子議論紛紛;而此時的埃里克和阿萊克斯由於經常受到別人欺負,無意間通過互聯網買到了槍,他倆在家裡午睡之後,決定到校園里大開殺戒,他們經過簡單策劃之後,身穿美軍野戰裝走進了教學樓,孩子們的命運被改變了,慘劇在這個陰雲密布的下午發生了。

⑻ 你認為電影《大象》表達了什麼

這個影片看似平靜,實則讓人心裡總是泛著莫可名狀的感慨,或者叫悲戚。晴朗、時光、躁動、命運,陷入了形而上的糾結里。可是,生者的生活總要繼續的。或許我們應該抬起頭,仰望天空。晴和雨,都有。

⑼ 從視聽語言的角度分析一下《大象》這部影片

也許特雷澤變成了愛麗絲只是個意外的誤譯。但Alex和Eric的行為似乎是難以避免的。

貝多芬在1810年4月27日創作了一首曲子,同年,這首曲子被他送給他的學生特雷澤·馬爾法蒂。1876年,曲子在經歷了馬爾法蒂的轉送和另一位德國音樂家之手後公布於眾。名字叫《致愛麗絲》。據考證,曲名是誤譯。

今天,人們已經無法知道這首曲子原來的名字。就像人們無法知道Alex和Eric原來的樣子。

電影的開始的是天空,固定畫框下時間以超過平日數倍的速度進行著,卻依然波瀾不驚。大片的雲朵彷彿水一樣的淌過去。不著痕跡。只是太陽沉了下去。

電影中手持機器的跟拍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攝影機的存在。電影的中心就是人。除了人還是人。

這一天。John開車載著酒醉的父親到學校等他的哥哥。Elias找到了一對模特准備他的攝影作品集。Michlle在幫老師整理閱覽室的圖書。這一天。醉酒的父親在車里等待兒子。年輕的情侶在一起等待報道。這一天。三個女孩在一起沒完沒了的抱怨。黑白毛色的小狗在金發少年面前高高躍起。這一天。有更多的學生在學校里過著平靜的生活。

范桑特在電影里陳列了數量多到讓人發指的運動長鏡頭。他似乎並不害怕觀眾在影片前半段時睡著。

影片前面的一大部分都讓人覺得如同電影開始的那個空鏡頭般波瀾不驚。影片的敘事結構復雜精巧同時充滿張力,不同人物的視角不斷重復敘述槍殺開始前的那段時間,絲毫不顯冗長的展示了一所普通高中和平常的一天。先是John,然後是Elias。人物一個一個的換,時間卻始終是一個時間。手持機器特寫人物頭部跟拍運動長鏡頭在這段時間中所佔的比例達到了無比巨大的程度。觀眾只能看清演員的臉甚至後腦勺。周圍的空間全是虛的。范桑特用這種極端的拍攝方法告訴大家。主體是人。是人。是人!人!人!每一個人的名字在屏幕上被打出。如果這是電影主角的待遇的話,那麼槍殺開始前觀眾已經記住了不下五個主角。范桑特也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訴人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性。他們有親人,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范桑特也特意渲染了「每一個個體」和「每一個個體」在生活中相遇甚至僅僅是擦肩時的瞬間。John在碰到Alex和Eric前逗狗的時候,Jordan和三個女孩擦肩而過的時候,攝影機的升格拍攝刻意個強調了人和人的相遇。而Elias給John拍照,同時Michlle從兩人身邊跑過的鏡頭,導演更是分別用三個人的視角拍攝三遍。這也是整個電影最讓人贊嘆的地方,這段過程中,影片敘事結構組合的復雜和巧妙讓人興奮不已。John,Elias,Michell是三條相交的線。也是敘事結構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是學習糟糕的金發少年。一個是熱愛攝影的英俊小伙。一個是不默默無聞惹人注意的普通女生。如果讓我打個牽強的比喻。我想我們可以說成績糟糕關心家人在房間里哭泣的John代表了少許的叛逆,內心的脆弱和對親情的渴望。為了攝影集放棄音樂會的Elias代表了對理想的追求。稍帶抱怨最終接受且熱心幫助老師的Michell代表了最普通和默默無聞的人們。這三個人曾經相遇。叛逆和理想是好朋友。理想為叛逆少年照出他的樣子,普通人低著頭從他們身邊默默跑過。默默無聞的人第一個死在槍下時,追求理想的人雖然同樣喪生卻在死前拍到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而看清了自己的少年,走出了學校。走向了安全且更加寬廣的天地。我們可以說整部電影里所有人物,其實都是指向這三個人。三個不停抱怨的女孩和陷入甜蜜愛情的情侶本質上和灰頭土臉的Michell是一樣的。自以為是的叛逆或者甜蜜下,其實依然是默默無聞的人。而校長則是他們的一個成年人的版本。那個黑人和Elias一樣,他想拯救大家,可是卻因此壯烈的死在了槍下。被黑人救出的那個吻過John其實和John一樣,他們給予別人愛,自己卻同樣無助脆弱,甚至不知道自己從就在邊上的窗子里逃出。在說清了這些人同時,范桑特告訴了我們愛的意義。也正是這些人一次次的擦身,支撐起了影片前半段繁復龐大的骨架。三次拍攝在拍照時的三人相遇。兩次拍攝在閱覽室時的兩人相遇。兩次拍攝三個女孩和那個男孩在過道里的相遇。這些人的一次次錯身讓整個影片的結構異常的讓人興奮。
這個過程中,范桑特一直在強調,你生活中的每一個不起眼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主題是校園槍殺,但是槍殺直到最後小半部分才初現端倪。人們在Alex被同學用奶油砸了以後大多隻會認為這是個可憐的軟柿子。更不會知道,他在食堂里用小本記錄的,其實是一套詳細的殺人計劃。

影片前半部分掩飾的太好,這平靜的日子實在不像會出什麼事。人們可能在John走出校園,碰到兩個「裝束奇怪」的人時才開始疑惑。而Michell抬頭時聽到的那一聲槍械上膛的聲音。又被范桑特的閃回用一個鎖門的聲音成功的掩飾了。Alex在房間彈琴,《致愛麗絲》的音樂響起。鏡頭三次掠過牆上的鮮紅的塗鴉。琴聲一直沒有間斷,可以聽的出彈的並不嫻熟,但卻沒有停下的意思,尤其當鏡頭對准了床上玩電腦游戲的Eric縱深推近的時候,鋼琴在一旁響的異常堅決。而當鏡頭切到屏幕時,音樂又回到舒緩優美。而他們所玩的電腦游戲似乎也和我們平日里接觸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不同,你的敵人是一群完全沒有反抗能力的人。Eric就在這樣在音樂下,殺死一個又一個手無寸鐵甚至不會逃命的人。

然後電影的主題開始顯露。希特勒的頭像,手舉納粹旗幟的人們,送來的包裹里拿出的不是一把玩具。充足的彈葯,周密的計劃。大家終於明白了槍殺即將開始。大家還知道兩個人是GAY。如果回顧之前學校討論時大家對同性戀問題的不理解。不知道算不算為兩人的行為找的一個牽強的理由。

和父親道別時Alex臉上閃過不易察覺的失落,但是這沒能阻止什麼。

「我們在學校一點也不開心」「最重要的是開心」Alex這樣說。「對」Eric這樣說。

Eric頭上的頭巾和電腦游戲中左下角的那個如此相似。而Alex反帶的鴨舌帽讓我想到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里的霍爾頓·考爾菲德。叛逆的霍爾頓變成了走向極端的Alex。帽子也從紅色變成了黑色。

如我一開始的猜測,Michell第一個被殺死。然後一個一個的繼續。鏡頭依然是手持機器特寫頭部,周圍的一切包括那些被槍殺的人全部虛掉。那些之前還是「主角」的人,成了模糊的遠處一個個倒下的身影。

那個黑人是個奇怪的角色,甚至讓我一度產生了他的名字叫「大象」這樣的想法。

Eric最後被Alex殺死,特寫中的臉轟然倒下。Alex走進空洞的鏡頭。

電影最後的留白充滿張力。我開始以為那隻是一個調整節奏的空鏡頭。一直在等待一個最後的交代。而看到打出的字幕時。我悵然若失。

整部影片交代了的人物里。范桑特終於沒有全部殺死,他讓其中的兩個倖免於難。就是一頭金發的John和曾經在John哭泣時吻了他的那個女孩。這兩個人也出現在電影的海報上。這也許就是范桑特的態度,愛帶來的力量。我在想,如果也有人給Alex一個吻。那麼是不是大家都能活下來?
故事脫胎於1994年震驚全美的科倫拜恩校園槍案。兩名學生帶著一身的自動武器沖進學校,在殺死十二名學生和一名老師後兩名學生飲彈自盡。電影的很多細節還原了當時的新聞。比如其中一名學生喝下死去同學喝剩的飲料這一畫面就曾被學校監視器拍下。在這個基礎上導演添加了很多元素。同性戀,校園暴力,槍支泛濫,毒品。這部平靜的電影里包含了太多不能讓人平靜的元素。
而本片的片名也由此而來,「大象」一詞來自愛爾蘭作家Bernard MacLaverty關於「問題出現但是不去解決」的一個比喻,他說,「這就彷彿你屋裡有頭大象,它是如此巨大,以至於你不可能無視它的存在,但是,大家卻都默契的從不談論它,一起漠視它,很快就習慣了它的這種存在。」而這樣的漠視甚至是歧視終究會讓問題激化,哪怕是溫順如大象一般,暴怒後也會產生無法想像的巨大威力。
同性戀,校園暴力,槍支泛濫,毒品。這部平靜的電影里包含了太多不能讓人平靜的元素。而范桑特一如當年的貝多芬,將這樣一部電影,獻給他的學生。獻給所有的人們。







⑽ 微電影《大象》觀後感

在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觀賞這部電影,肯定會對《大象》的名字產生疑問。明明講述的是校園槍擊事件,為什麼會冠上這樣一個讓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報上出現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和E房間牆壁上出現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無大象的身影。關於片名的一種說法是導演參考了1989年BBC攝制的描寫愛爾蘭政治暴力的電影《大象》,認為這兩部影片在故事和風格上有相像之處。另一種說法則是從大象這種動物的天性出發。而我則更傾向於後者。大象作為一種比喻,它代表著集溫順和暴躁於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險的,它有可能就靜卧在哪裡甚至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發就具有毀滅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來好像特指的是兩個殺手A和E——他們在校園里只是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二人,卻製造了這場悲劇性的震驚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間爆發的大象。使他們爆發的原因,可能是同學對他們的欺負,可能是他們對於納粹的形象和暴力電子游戲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戀情。但是細細想來,難道同樣的悲劇就沒有可能出自於其他人之手嗎?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面臨拘留管制的J;由於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為了友情和愛情分配不公問題而爭執不休,採用極端方式催吐減肥的三個女生;在露營時有過性行為並有可能導致懷孕的C和她的男朋友N;以及未被明確說明的其他一些人,難道就不會成為悲劇的製造者么?我們習慣於忽視,就像大象出現在起居室,人們要麼假裝它不可能在那兒,要麼以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毀滅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可能成為他們毀滅美好的理由——大象無處不在。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