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傳家傳承觀後感

傳家傳承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28 16:14:35

⑴ 高中作文良好家風傳承。

總的開頭,敘述一下家風的來歷,然後點名自己的家風是什麼,並且是怎麼實施履行的,體現出真情,要有感染力。

⑵ 央視紀錄片《家風》觀後感500字

最近,紀錄片《家風》上下集在央視播出之後,引發了人們廣泛關注。這部紀錄片夾敘夾議,巧妙地將名物典故、風土人情和現代教育融為一體,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時代的公民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鑒。觀眾若悉心品味《家風》的文化內涵,逐步感受從「孕育」到「傳承」的生命氣息,反求諸己,躬身踐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講求修身之道,是活潑潑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 ,而不是虛無縹緲、莫可名狀的談玄說妙。 《家風》上集以「孕育」作為題目,向觀眾講述《曾國藩家書》中的平實道理,採用類似山水畫中的「平遠」透視法,突出儒家聖賢終身堅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務求平實,切忌好高騖遠。無論富足安康,還是顛沛流離,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孟子·離婁下》 )誠如片中陳述的那樣,曾國藩教育子侄家人,從不誘以功名利祿,而是告誡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礪意志,學以明理,報效國家。傳統社會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國藩在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里洞察到「萬物並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機,在鄉野村夫的生產活動中體會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深刻涵義。從孔子「多能鄙事」到漢儒躬耕自養,從吳與弼「手自簸谷」到顏元「甘艱苦勞動」 ,再到曾國藩寫信敦促家人種蔬養魚養豬,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實」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誠信經營,鑄就高尚情操。宋明以來, 「尊德性」與百姓日用緊密結合,產生了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求的民間儒學。民間儒者一方面能夠信守儒學的真精神和真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密切關注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況,不失時機地闡發儒家的道義進而滿足普通民眾的精神需求。民間儒學構成了增進民族心理認同和公共生活規則的基礎。由此產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當下呈現,自利利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聖人。時至今日,許多普通人依然記得「君子以成德為行」 、「聖人可學可至」 、 「人無信不立」等古訓,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聖賢品格。《家風》下集中講述了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方家葯鋪九齡堂」的職業操守,扶危濟困,施葯救人,誠信經營,惠及鄰里。方聯海是方家葯鋪第十二代傳人,身上擔荷著懸壺濟世、童叟無欺的家業。縱覽古今,無論是大宅門的「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還是川黔交界的禁售發水米的碑文,無不展示誠信經營的恆久魅力。
忠孝傳家久。 《家風》下集以「傳承」作為題目,通過采訪社會賢達、收集名人軼事、探求社會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導人們傳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片中的亮點之一就是京劇譚門第七代人物譚正岩的講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為先」作為訓誡後人的格言警句,培養兒孫的規矩意識,從生活細節入手,做一個有「家德」的人。長輩撫養晚輩,晚輩回報長輩。人倫情懷縈繞其間,無法割捨。孝道,不僅要求奉養長輩,而且強調尊敬長輩。從個體的心靈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體的反省與自覺,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撐,而不能將孝行流於形式,即所謂「忠者,其孝之本與! 」 ( 《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古人將這里的「忠」解釋為「敬」 。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應當是孝敬。片中,譚孝曾帶領譚正岩等人去看望譚元壽,接受家族傳統的熏陶—— 「孝和義,於家表現為相親相愛,尊老愛幼,於國那就是報效祖國,國比天大」 。兩千多年來,士人君子「移孝為忠」 ,使得家庭家族這個「小家」與國家興亡這個「大家」休戚與共,息息相關,開明的統治者「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將家庭倫理延伸到國家治理技藝,早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共識。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我們應當繼承其中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促進文化綜合創新。
廉潔奉公,警示後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維系家庭倫理。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中, 「熟人社會」勢必要求廣大成員廉潔奉公,更好地維護家族和國家的利益。毋庸諱言,古人遵循「學而優則仕」的教誨,認為躋身仕途可以光耀門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張「臨財毋苟得」 ,反對唯利是圖;主張「以義制利」 ,反對見利忘義;「以財發身」 ,反對為富不仁,賄賂營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潤屋,德潤身」的准則,當面對個體之利與個體之義發生沖突時,理應成全後者。正如孔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 《論語·述而》 )清末名臣曾國藩為教育後代,將其在雙峰荷葉堂所建的住宅命名為「八本堂」 ,教導子女「居官以不要錢為本」 。
傳承家風,挺立道德主體,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片中列舉了吳越王錢鏐的後人如何在《錢氏家訓》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僅在宋朝就出現了三百五十名進士,近代以來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將近兩百位院士。家訓猶如祖宅珍寶,亘古彌珍。在傳統社會中,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傳承延續的美好風尚。它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尋中國歷史和社會治理的演進軌跡時,我們不難發現,家風的孕育和傳承,不僅可以為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更能促成一個家庭、家族甚至地區的持續繁榮。家風不同於宗教誡命和國家法律。它不必藉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們更應正視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的時代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證。 「家風」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雲: 「上所化曰風,下所習為俗」 。 「風俗」不是強制灌輸,而是引領時尚,開啟風氣。曾國藩有言: 「風俗之於人之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御者也。 」這也正是《家風》這部紀錄片引發強烈反響的根源所在。

⑶ 央視《家風》觀後感

最近,紀錄片《家風》上下集在央視播出之後,引發了人們廣泛關注。這部紀錄片夾敘夾議,巧妙地將名物典故、風土人情和現代教育融為一體,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時代的公民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鑒。觀眾若悉心品味《家風》的文化內涵,逐步感受從「孕育」到「傳承」的生命氣息,反求諸己,躬身踐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講求修身之道,是活潑潑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 ,而不是虛無縹緲、莫可名狀的談玄說妙。 《家風》上集以「孕育」作為題目,向觀眾講述《曾國藩家書》中的平實道理,採用類似山水畫中的「平遠」透視法,突出儒家聖賢終身堅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務求平實,切忌好高騖遠。無論富足安康,還是顛沛流離,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孟子·離婁下》 )誠如片中陳述的那樣,曾國藩教育子侄家人,從不誘以功名利祿,而是告誡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礪意志,學以明理,報效國家。傳統社會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國藩在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里洞察到「萬物並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機,在鄉野村夫的生產活動中體會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深刻涵義。從孔子「多能鄙事」到漢儒躬耕自養,從吳與弼「手自簸谷」到顏元「甘艱苦勞動」 ,再到曾國藩寫信敦促家人種蔬養魚養豬,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實」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誠信經營,鑄就高尚情操。宋明以來, 「尊德性」與百姓日用緊密結合,產生了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求的民間儒學。民間儒者一方面能夠信守儒學的真精神和真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密切關注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況,不失時機地闡發儒家的道義進而滿足普通民眾的精神需求。民間儒學構成了增進民族心理認同和公共生活規則的基礎。由此產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當下呈現,自利利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聖人。時至今日,許多普通人依然記得「君子以成德為行」 、「聖人可學可至」 、 「人無信不立」等古訓,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聖賢品格。《家風》下集中講述了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方家葯鋪九齡堂」的職業操守,扶危濟困,施葯救人,誠信經營,惠及鄰里。方聯海是方家葯鋪第十二代傳人,身上擔荷著懸壺濟世、童叟無欺的家業。縱覽古今,無論是大宅門的「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還是川黔交界的禁售發水米的碑文,無不展示誠信經營的恆久魅力。

忠孝傳家久。 《家風》下集以「傳承」作為題目,通過采訪社會賢達、收集名人軼事、探求社會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導人們傳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片中的亮點之一就是京劇譚門第七代人物譚正岩的講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為先」作為訓誡後人的格言警句,培養兒孫的規矩意識,從生活細節入手,做一個有「家德」的人。長輩撫養晚輩,晚輩回報長輩。人倫情懷縈繞其間,無法割捨。孝道,不僅要求奉養長輩,而且強調尊敬長輩。從個體的心靈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體的反省與自覺,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撐,而不能將孝行流於形式,即所謂「忠者,其孝之本與! 」 ( 《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古人將這里的「忠」解釋為「敬」 。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應當是孝敬。片中,譚孝曾帶領譚正岩等人去看望譚元壽,接受家族傳統的熏陶—— 「孝和義,於家表現為相親相愛,尊老愛幼,於國那就是報效祖國,國比天大」 。兩千多年來,士人君子「移孝為忠」 ,使得家庭家族這個「小家」與國家興亡這個「大家」休戚與共,息息相關,開明的統治者「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將家庭倫理延伸到國家治理技藝,早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共識。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我們應當繼承其中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促進文化綜合創新。

廉潔奉公,警示後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維系家庭倫理。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中, 「熟人社會」勢必要求廣大成員廉潔奉公,更好地維護家族和國家的利益。毋庸諱言,古人遵循「學而優則仕」的教誨,認為躋身仕途可以光耀門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張「臨財毋苟得」 ,反對唯利是圖;主張「以義制利」 ,反對見利忘義;「以財發身」 ,反對為富不仁,賄賂營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潤屋,德潤身」的准則,當面對個體之利與個體之義發生沖突時,理應成全後者。正如孔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 《論語·述而》 )清末名臣曾國藩為教育後代,將其在雙峰荷葉堂所建的住宅命名為「八本堂」 ,教導子女「居官以不要錢為本」 。

傳承家風,挺立道德主體,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片中列舉了吳越王錢鏐的後人如何在《錢氏家訓》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僅在宋朝就出現了三百五十名進士,近代以來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將近兩百位院士。家訓猶如祖宅珍寶,亘古彌珍。在傳統社會中,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傳承延續的美好風尚。它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尋中國歷史和社會治理的演進軌跡時,我們不難發現,家風的孕育和傳承,不僅可以為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更能促成一個家庭、家族甚至地區的持續繁榮。家風不同於宗教誡命和國家法律。它不必藉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們更應正視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的時代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證。 「家風」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雲: 「上所化曰風,下所習為俗」 。 「風俗」不是強制灌輸,而是引領時尚,開啟風氣。曾國藩有言: 「風俗之於人之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御者也。 」這也正是《家風》這部紀錄片引發強烈反響的根源所在。

⑷ 如何傳承好家風 作文600字

關於家風。2014年新春期間,中央電視台派出幾十路記者在各地進行「家風是什麼」海采,眾說紛紜。同學們有什麼樣的家風呢?

家風的形成,無關家庭貧富,也無關父母文化程度,關涉的是父母德行素養。一個知識分子,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差強人意;一對文盲父母,卻可能培育出良善品德的孩子。作家老舍曾寫道: 「我真正的老師,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學校育人一課缺失時,常是父母來補齊。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倫理,對於很多人來說,家風甚至影響了他的一生。

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因此,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重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與溝通,雙管齊下,目標一致,才能使「家風」建設落到實處。

在家裡是家風,在社會上是社會風氣,在學校里是校風,在班級里班風,家風佔主導位置。我們希望校園是踐行良好家風的校園,是踐行良好校風的校園。

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詩禮傳家的內涵會隨時代變化,但核心價值不改。現代社會被分割為小的家庭單元,弘揚好的傳統家教可潛移默化傳達社會規范,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根據市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我校以傳承好家風,培育好家風,弘揚「賢文化」共築「中國夢」為主線,開展「好家風」培育系列活動,如:舉辦「好家風給我的教育」徵文演講比賽活動,從校園向社會傳遞積極向上、立德樹人的正能量。

⑸ 徵文作品要緊緊圍繞家國情懷,突出「愛國傳家、奉獻傳家、敬業傳家、文化傳承,可以寫些什麼題目

保護中國傳統抄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在這里我們可以認識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築……,我最喜歡的有:中國剪紙、中國戲曲、中國皮影等等。

中國的剪紙文化非常有趣、好玩。我們可以剪出花鳥魚蟲、梅蘭竹菊。我見過剪出的花鳥魚蟲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我還見過剪出的梅蘭竹菊,看著這些花花草草感覺就能聞到花香。

中國的戲曲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我都聽過的戲曲有:豫劇、京劇、黃梅戲、崑曲等等。我剛剛聽到這些戲曲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們在唱些什麼,後來媽媽說:那戲曲里都在講述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

中國的皮影戲就更美了。我看過武松打虎、美猴王、三打白骨精。這些皮影戲做工精良、惟妙惟肖,一根根絲線牽著皮影的手腳一上一下,特別好看、好玩。

這就是中國美麗的傳統文化,我歡迎五洲四海的遊客常來中國玩,我們也要保護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⑹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作文700字左右

古往今來,不論是達官貴族還是王侯將相,能世代相傳經久不衰的家族,必是有嚴格的家風家訓之家。自古以,老祖宗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忠孝傳家、勤儉持家、尊老愛幼、明事知禮……這些,是家風家訓的永恆主題,家風家訓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家風家訓,讓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給兒女們無窮的正能量。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裡隨時隨地用言傳身教所傳遞出來的一份信念。如何言傳聲教呢?孝敬長輩,爺爺奶奶家離我們較遠,但逢年過節及爺爺奶奶生日爸爸媽媽總會專程帶禮物回家陪他們,最近爺爺身體不適住院,爸爸很忙,是媽媽一個人照顧我們全家老小,每天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學,還要陪侍爺爺輸液、送飯。爺爺奶奶很過意不去,說太辛苦媽媽啦,爸爸工作很忙,但進門就會做家務,很體貼媽媽,但媽媽從不說累,總是笑眯眯的,她是我們家的福星,也是我和弟弟最好的榜樣。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還要求我做到起居有節,守時守信,做一個對自己有擔當的人;公眾場合吃飯要用公筷,在家吃飯要小聲交談,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一粒糧食;零用錢自己保管,平常做家務有獎,但是媽媽要求零用錢不能亂花,要做到勤儉節約從小事做起。不論在哪兒,遇到長輩先問好,遇事請求時,要謙恭有禮。
家訓是什麼?家訓是老祖宗給我們留的規矩,我們能世代傳承並發揚光大。黎明即起,庭堂內外打掃整潔;到了黃昏查看門戶。一粥一飯,當想著來之不易;凡事先要准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餐具質朴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里種的蔬菜,也勝於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這些道理粗淺易行,但在當下來看確是漸行漸遠,我要緊記這些家訓,嚴於律行,世代傳承。
家風、家訓是家長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對子孫的教誨。這不僅是一個家族的道德規范,更是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承!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