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海戰的觀後感
⑴ 《黃海大戰 》讀後感怎麼寫
那一天,歷史老師給我們上了《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老師還給我們看了其中著名的《黃海海戰》的視頻,讓我很受觸動。
這一場戰爭發生在公元1894年,在中日雙方對峙了許久後,戰爭終於爆發了。愛國英雄鄧世昌率領他的「致遠」艦沖在前面,後來在日本艦隊的圍攻下,船身傾斜,艦上也沒有炮彈了。其中有一顆炮彈發射到敵艦上,竟然是空彈。鄧世昌對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為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己!」便率艦全速沖向敵方戰艦「吉野號」,日軍官兵大驚失色,連發魚雷,「致遠」艦中魚雷而沉,鄧世昌與全艦250官兵為國捐軀,黃海海戰失利了。
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就是清政府太腐敗了,這邊正激烈地打仗,慈禧太後卻在忙著籌備自己的六十大壽,把本來用來擴建北洋水師的錢去辦生日,這難道不是清政府腐敗的表現嗎?你看戰爭中居然還有幾發空彈,可見買炮彈時根本沒有去檢查。而且軍隊中還有人吸食鴉片,最後,只好簽訂了《馬關條約》。
看看我國現在的周邊環境:有許多外國勢力想通過「藏@獨」、「疆@獨」、「台@獨」來破壞我國蒸蒸日上的好狀態,所以我們要搞好祖國的建設,應對各種挑戰。我們本身也應如此:在現在這種好環境中學習,要把握機會,努力學習,將來才能好好報效祖國。
⑵ 誰能幫我寫一篇1500字關於甲午大海戰影片的觀後感,1054729689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走出電影演播廳,思緒仍久久不能平靜,一部反應清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海上激戰的電影,令我無限感慨。
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紀後期,慈禧太後掌權,中國閉關自守,國家落後,政府腐敗的背景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鐵甲艦隊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但是,最後甲午海戰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頁。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童年講起,基本尊重、還原歷史,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
看完影片,我思緒萬千。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卻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打的落花流水。與同事交流,我談到,看這樣的影片,太沉重,太壓抑。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科技落後,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清朝統治的腐敗無疑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於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增強自身力量上來。慈禧太後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北洋水師多年無錢置辦裝備。而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款,日本各界競相傾囊。 制度的差異,領導者的思想,致使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災難。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必將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富強,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落後就要挨打」,當我們看完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會想起這句話。這不僅僅是對一段歷史的總結,它更是告誡我們當代年輕人要發憤圖強,振興中華,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因為清政府的懦弱無能,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不計其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的落後局面不斷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國距離一個發達國家的標准還差得太遠太遠。作為我們新一代的青年,我們就應該立足於發揮自己的微薄力量,團結奮進,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首次從執政黨戰略的高度確立「文化強國」的發展戰略,這一政策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它的實現,需要每一個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雖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傾其所有,無私奉獻,用我們的全部力量去澆灌祖國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鋪路石,用我們的青春建設祖國,祖國一定會強大起來。因此,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
看完電影,我還被一種力量震撼著,那就是一個個英雄人物對祖國的摯愛。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少愛國志士,他們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說的。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提督丁汝昌,撕毀日軍的勸降書怒道:「目下我師雖難,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職也。」管帶劉步蟾信念堅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們與敵人猛烈對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但是那些愛國將士,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情到深處,我的淚水流下,為了那些英烈們,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聯想現實,在釣魚島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當我們看到影片最後,氣勢恢宏的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在鐵甲艦的殘骸旁破浪駛過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熱愛祖國,關心中國海軍發展的人們。一百多年前,洋務運動中興起的北洋水師迅速成軍,擁有世界一流的戰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今天,幾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嶄新而強大的海軍又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古老的東方。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動萬分!
感謝《甲午大海戰》這部能夠滌盪我們靈魂的影片,那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的再現,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在思想上重新有了思考。
⑶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一觀看了電影《甲午海戰》,一時間好像穿越了百餘年時光,回顧一番中國人被鞭打的歷史,頗有感觸。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端,直至一年後《馬關條約》的簽訂,隨著遼東半島被無情地割讓,三千萬兩白銀交付給了日本,中華民族面臨著史上最嚴峻的危機。
中國歷來地理位置就相對封閉,北部西伯利亞是荒蕪地區,西邊沙漠和高原阻隔著歐洲大陸的文明,南部的海峽難以穿越。中國因此不受干擾地享受著自己文明的發展,但也圈住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認知。清朝甚至「閉關鎖國」,不接納外來的先進的事物,卻固守著迂腐的觀念。封閉是可怕的,他盤踞在統治者的心裡,落後的只會更加落後。
那麼,中國人想過要改嗎?是的,曾經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北洋水師的成立是標志性的成功。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跡斑斑,那時的中國早就雜草叢生。科學技術的更新只是件華麗的衣裳,而中國的制度不改,又怎麼面向世界?官僚腐敗的現象不杜絕,又怎麼迎接外來侵略者的挑戰?慈禧愚昧至極,挪用海軍軍費只為建自己的頤和園,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滅亡相比,究竟哪個更重要?北洋海軍戰敗,天降大雪,頤和園里的那艘石頭做的精緻的船真是個極大的諷刺。
海上的戰爭是一扇門,敗了,就推開了中國受外來侵略者的凌辱,關上了統治者做的關於天朝的夢。
中國的夢早該醒了。敲碎夢境的,是日本這個極富野心的民族,他們用接近殘忍的方式獲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們譴責日本人的罪行,同時也悔恨當時中國的落後。歷史證明,落後,是要挨打的!
釣魚島問題曾一度被擱置,現在卻被日本再度拋出。無論這是國家利益的搶奪,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壞,還是醜陋的黨派政治斗爭,甲午海戰中日本竊據的釣魚島,21世紀的中國絕對不會有半步退讓!
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崛起,是龐大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中國可以與世界首腦平起平坐,是美國在稱霸道路上意識到了「中國威脅」。
如果說曾經的中國不夠強大,對抗外來侵略時失敗了,而現在日本再次顯現出這種佔有的野心的時候,中國用最堅決的語氣說不!因為我們有實力面對肆意的侵犯,也絲毫不畏懼!
「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命運。」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年後,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已成歷史。如今,人們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遺忘了百餘年前的奇恥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戰》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論》中的句子:「世間萬物,優勝者生存,民族國家也如此,今中華民族若不奮起,必將為人類歷史所淘汰。」
雖然早已在歷史書上了解過這段歷史,但當坐在電影院中直觀地感受那個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看著影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我的心無疑是沉重的——在課本上正正經經的方塊字背後,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鮮血、多少生命,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鮮血是怎麼流的、是為何而流的。
影片從一群懷揣強國之夢的少年講起,我的心也隨之起伏澎拜:
當他們在去英國的船上面對即將遠離的故土齊齊一跪時,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湧上,為他們的愛國赤誠而肅然起敬;當他們開著新式鐵甲船駛入中國領海時,那一刻,盡管我明知結局,卻依然像他們一樣的滿懷激動與興奮,彷彿看到了中國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邁氣勢……
然而,好景不長,正如片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所言「中國這個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個懶腰,我們以為他醒了,准備看他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但,過了一陣子,只見他坐了下來,喝口茶,吸口煙,打個哈欠又睡著了。」北洋水師這支當時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七年未添一艦、炮彈嚴重不足。李鴻章增添艦隊裝備的多次奏請,被慈禧太後一一駁回,而她用以修葺頤和園慶六十大壽的費用可購買足足20艘軍艦!與此同時,日本天皇卻是省吃儉用、捐出俸祿購買快速艦。更有甚者,北洋水師與日軍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北京頤和園內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堂堂大清的軍艦,竟成了為慈禧太後運送水果的私家貨船!命中日軍「松島」號彈葯庫的炮彈竟是臭彈!我憤懣於清政府的腐敗之風、人們的醉生夢死。
當慈禧下達「可以開戰,但不可先開炮」的荒唐懿旨並導致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之時,當清政府面對侵略者的不平等條約一味求和之時,當看著海軍為守所謂的「禮」而錯失一次次戰機之時,我胸中恨鐵不成鋼之氣久久難以平復……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鄧世昌駕駛著「致遠」號義無反顧地撞向日本「吉野」號時,當愛犬「太陽」咬著他的披風隨他一同沉入大海時,當劉步蟾等人拒絕投降、親手炸沉軍艦並自刎殉國時,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自己的犧牲堅守了中國人的愛國信仰,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警醒國人「國難興邦」。
走出電影院,在觀影時迸發而出的情感已漸漸退去,但很多烙在心裡的畫面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不禁反思:那場艱苦的、恥辱的、悲慘的,壯烈的戰役所傳承的民族信仰與堅持,我們身上還剩下多少?當我們國家的領土與主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致遠」——「到達遠方」,是希望我們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⑷ 1894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晚上看了《甲午大海戰》的預告片,還有關於甲午戰爭的《軍情解碼》,重溫了那段中華民族的滔天奇恥、曠爍大辱。
想到那場悲慘的戰爭,兩眼不時地泛著淚花,為犧牲的英雄而感動,為中華的浩劫而傷痛。
真的很害怕甲午的慘劇會再次上演,雖然如今和平是主流,大街小巷都在看著溫馨的家庭劇、愛情劇,但戰爭陰雲卻一直未散去。
甲午海戰,中國戰敗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丁汝昌戰術指揮的重大失誤,保守而一沉不變的戰術在面對與時俱進的日本艦隊時,是那麼不堪一擊。根本原因則是政府的腐朽以及戰略思想的落後。
政府的腐朽自不必提,戰略思想的落後卻很致命。中國一直信奉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處處擺著禮儀之邦的謙恭姿態,害怕鄰居們哪怕一點點的誤解。我認為這種思想是極其可悲且愚蠢的,完全是沽名釣譽。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話擱在幾百年前的冷兵器時代,那是沒有錯的。你想先犯我,帶領著大軍前來攻打,我大關城門堅壁清野,你不一定能奈何我,我則可以從容的組織反擊。
但在熱兵器時代,情況就變了。法西斯德國行那不義之舉,有幾個國家在師出有名後成功反擊的?日本的勝利更是源於他們一直信奉著先下手為強的思想。可悲那清政府,在組建北洋海軍之後,本可以輕松拿下日本,腐朽的王朝卻從未考慮過,以至於養虎為患,終成大禍。而日本,將海軍當做謀利的工具,擴張速度何其壯觀。
在21世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就是亡國的催命符!
因為21世紀的海戰比之甲午海戰更要殘酷血腥一萬倍!這是個攻擊手段遠遠超過防禦手段的年代,一枚導彈就能報廢一條軍艦,勝負就在於誰准備充分,誰率先發動。戰爭的結果是其中一方片甲不留,另一方卻毫發無損。老美四處撒播戰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相比之,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被偷襲還能有一半的軍艦得以返港是何等的幸運,而這種狀況不可能出現在21世紀。
真希望天朝能硬一把啊,把那個阻礙中國發展的絆腳石狠狠的砸碎,小日本得以自傲的不就是聯合艦隊那四十幾條驅逐艦嗎?咱們百枚導彈過去,愛國者能攔截幾顆?
這個時代,當是「人慾犯我,我先犯人,且致其於死地」!
⑸ 觀看《黃海大戰》的讀後感400字
小孩子們應該自己寫
⑹ 甲午海戰觀後感,500字
甲午戰爭觀後感
唐劉暉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戰爭》的片子,這是一部關於我們和日本的海戰片。看完後,它時時震撼著我的心靈。
這外片子講的是我們和日本鬼子在海上折斗爭,當時我們中國人里有很多貪生怕死的小人,一開始就有一個官,一看到日本軍艦就抱頭鼠竄,獨自一人跑到後艙躲起來中。幸虧一個炮手很勇敢,他雖然知道私自放炮會砍頭,但是為了同伴,他還是毅然的開炮打跑了小日本,而且還扯下了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為那些做官的感到恥辱,看到這,我心中充滿了憤怒。
鄧世昌(鄧小平)當時率領的「濟遠號」和「廣乙號」一塌返回中國時,在途中遇到了日本鬼子,只因當時慈禧太後貪圖享樂榮華富貴,用掉了上千兩銀子,讓我們都沒有足夠的錢去造軍艦上的炮彈,可是我們是不屈的中國人,沒有了炮彈,我們還有槍……但是,日本人的兩個魚雷,船就被炸沉了……
這就是電影的結尾,雖然很悲劇,但是它展現了我們中國人的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今日的中國已經變強大,但是我們的釣魚島卻離開了我們。我們不能讓小日本這樣繼續下去,加油,中國人!!******************************************************************
很高興為您解答!
祝天天開心,學習進步!如果不明白,請再問;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點擊本頁面中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請在客戶端上評價點「滿意」 , 謝謝!
*******************************************************************
⑺ 甲午海戰觀後感150字以上
在中華民族悠久而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有許多令人驕傲的事情,也有一些讓人悲憤的事件。1894年發生在威海衛、劉公島一帶的甲午海戰就是一段令中華子孫痛心疾首的恥辱歷史。
「故壘蕭條大樹凋,高衙依舊俯寒潮。英名左鄧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英勇抗擊日寇的我北洋水師將士們的錚錚鐵骨。在光緒二十年,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面遭遇日本艦隊來犯,雙方艦隊接火,拉開了甲午戰爭的序幕。此戰我以10艘艦對敵艦12艘。戰斗異常慘烈,定遠和其姐妹艦鎮遠艦在陷入敵艦的重圍之中,仍然堅持戰斗,定遠艦右翼總兵劉步蟾和鎮遠艦左翼總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戰愈勇,命中松島,日本旗艦被擊中起火,完全喪失了指揮和作戰能力。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臨危不懼,決定除掉敵艦主力吉野艦,陳金揆果斷開足馬力,直沖吉野艦,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將士全部殉難。鄧世昌「大將怒沉舟」的悲壯故事,給後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是這場海戰慘敗的重要原因,但清軍將士誓死保衛我疆土的獻身精神是不能忘記的。在戰時,日軍大將曾送去勸降書,提督丁汝昌看罷怒道:「目下我師雖難,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職也。」並與敵人更加猛烈對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存。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甲午海戰記錄著清王朝的腐朽無能和中國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氣節!如今,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我們要牢牢記住,落後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負,就要有一個強的國家,把國家建設的無比強大,上下一心富國強民,這樣才能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才能有幸福安康的日子過,這也就是我們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
⑻ 甲午海戰觀後感不少於1000字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000字
詩曰:
割地難償債,債高到極天。
行籌無萬數,納幣一千年。
--題記
1877年,年輕無為的光緒帝勵精圖治,決定振興中華,可是由於西太後慈禧的「垂簾聽政」,使強盛的大清帝國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時,在日本,明治天皇開始親政,他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發動了著名的「明治維新」,使弱小的日本強大起來。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擴張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終於是日本發動了黃海大戰。
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戰中,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無情地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鄧世昌命令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號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部下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他的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這一幕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起敬。
這是多麼悲壯的一幕。在甲午戰爭中,雖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奮戰,但仍因為不少官員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還逼迫清政府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主義簽訂了《馬關條約》。
我悲憤,悲憤政府的無能,悲憤軍隊腐敗;我嘆息,嘆息日本的改革,嘆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釣魚島被奪,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無能,哭泣失敗的變法!
從清代「甲午事件」,聯想到現代的「釣魚島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國真的這么弱嗎?其實,中國也不弱。從1949年以來,在這60多年來,中國各代領導人,鞠躬盡瘁,「三彈」的研製成功,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澳門香港的順利回歸,經濟的改革,航母的出現……這些都證明了中國的實力,都證明了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中!
如果真讓日本再藐視我們下去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可見祖國的未來都寄託在我們身上。
但是如今,美利堅和日本人聯合起來,私自違背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膽大妄為地將「侵略之魔爪」伸向我們那聖神的領土。我們不可以像清朝那樣軟弱,我們要扞衛我們的領土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革命先輩們將千千萬萬戰士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交付我們手中,我們怎能辜負他們的期望!我皺了皺眉頭,心裡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五千年英雄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找回來,重振我們中華少年的雄威!讓藐視我們的外國人大跌眼鏡!讓中華少年自強不息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努力吧,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自強不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1894年的甲午海戰距今已經118年了,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就在人們漸漸忘卻國仇家恨的時候,《甲午大海戰》再一次為過著幸福安定盛會哦的我們敲醒了警鍾——勿忘國恥,落後就要挨打。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知道一個國家的地位是多麼重要的,富國是匹夫有責的,此外我們也應該學習那個時代的人的精神,為國家不僅努力學習,並且盡忠報國!
在1867年,李鴻章上書,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學堂,由洋人講授西洋海軍知識。小鄧世昌年小志不小,前來報考,講話有主見,不畏權貴,得劉步蟾兄妹相助,一鳴驚人。
1877年,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
在那裡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先進的知識,四年後,鄧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學凱旋,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
少年學子在英留學習期間,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以加速他同樣是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而當時的中國,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當我們看到李宗棠大人在船上看到從西方學習回來的人出列報到說畢業於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時,他流淚了,由此看得出他對國家的熱愛,以及多年的無奈,此時他看到希望!然而另一方面,影片中不斷使用對比手法,中日兩國各執政人在面對形勢變化時所表現出的不同態度,也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政治是多麼腐朽。終於,甲午戰爭爆發!
此時中國的戰船竟被遣到為太後運鮮果仍未歸!
海面上炮聲隆隆,水柱沖天,在這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中,日本的快速炮顯出絕對優勢,而中國海軍的炮彈卻經常命中敵艦而不炸!看得人是種種心酸忿恨。即使不再往下看,學過歷史的我們都已經知道,甲午戰爭,我們敗了,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影片中,李鴻章屈辱地踏上碼頭,昔日威風的總理大臣如今卻低頭俯首的哀求對手,卻不知日本早已破譯了中國的電報密碼!而且自己的國力也早就空虛,打不下去了!
歷史就這樣把中國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李鴻章顫抖地在條約上簽下恥辱為名字,將中國的遼東半島,台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銀二億五千萬兩……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影片中也有體現:政府腐敗,慈禧對自己統治地位過度的維護,還有對自己壽宴浪費了本來可以買可以快速移動的戰船的大量資金,安度晚年的同時,卻置國家大事,萬民不顧,此外官場有惡習,官員貪污製造軍用的資金並聚眾賭博玩樂,還有挪用軍費修頤和園等;戰前准備不足,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避戰求和的心態,仍有逆轉戰局的機會,但統治者放棄了。
他們不敢再戰,只怕惹惱了日本人,守護自己安逸的窩也會難了等等。
但總的一條教訓:落後了就要挨打!
首先,我們要發展我們的經濟,民富則國強,加強國防建設,強軍則興國,搞好我們的文化建設,團結統一,一致對外。
前些日子,排行榜首條一直是關於釣魚島爭端的消息。
但是對於砸日貨不買日貨的活動我認為這是不理智的,因為這些日貨的大部分出產製造就在我們中國,這樣做就相當於砸自己的飯碗,失業不是更多,損失大的的還是我們。
所以我們應該理智處理這戲問題,即使我們對日本以前傷害我們同胞的行為很憤怒。
況且現在的我們已不是一百多年前腐朽沒落的舊中國了,可以直起腰板堅決扞衛我們領土的主權。
我們一直堅持的剛柔並濟的外交策略充分體現了一個打過的風度和情操,愛好和平,但是我們不畏懼戰爭,如果必須通過戰爭獲得和平和尊嚴,新時代的我們也一樣會敢用生命保衛我們的祖國和人民。
因此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歷史,了解國情,國家的形勢,爭取在未來做一個國家棟梁!
⑼ 要一篇甲午戰爭大海戰觀後感,500——600字!要寫出愛國之情,抒發的情感! ! !!
銘記歷史振興中華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1894年的甲午海戰距今已經118年了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就在人們漸漸忘卻國仇家恨的時候《甲午大海戰》再一次為過著幸福安定盛會哦的我們敲醒了警鍾——勿忘國恥落後就要挨打。 在1867年李鴻章上書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學堂由洋人講授西洋海軍知識。小鄧世昌年小志不小前來報考得劉步蟾兄妹相助一鳴驚人。1877年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在那裡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四年後鄧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學凱旋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少年學子在英留學習期間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以加速他同樣是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 而當時的中國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統治者。影片中不斷使用對比手法中日兩國各執政人在面對形勢變化時所表現出的不同態度也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政治是多麼腐朽。終於甲午戰爭爆發此時中國的戰船竟被遣到為太後運鮮果仍未歸海面上炮聲隆隆水柱沖天在這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中日本的快速炮顯出絕對優勢而中國海軍的炮彈卻經常命中敵艦而不炸 看得人是種種心酸忿恨。即使不再往下看學過歷史的我們都已經知道甲午戰爭我們敗了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影片中李鴻章屈辱地踏上碼頭昔日威風的總理大臣如今卻低頭俯首的哀求對手卻不知日本早已破譯了中國的電報密碼而且自己的國力也早就空虛打不下去了歷史就這樣把中國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李鴻章顫抖地在條約上簽下恥辱為名字將中國的遼東半島台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銀二億五千萬兩…… 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影片中也有體現政府腐敗官場有惡習、挪用軍費修頤和園等戰前准備不足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避戰求和的心態仍有逆轉戰局的機會但統治者放棄了。他們不敢再戰只怕惹惱了日本人守護自己安逸的窩也會難了等等。但總的一條教訓落後了就要挨打 首先我們要發展我們的經濟民富則國強加強國防建設強軍則興國搞好我們的文化建設團結統一一致對外。 最近這些日子打開新聞頁排行榜首條一直是關於釣魚島爭端的消息。我們已不是一百多年前腐朽沒落的就中國了可以直起腰板堅決捍衛我們領土的主權。我們一直堅持的剛柔並濟的外交策略充分體現了一個打過的風度和情操愛好和平但是我們不畏懼戰爭如果必須通過戰爭獲得和平和尊嚴新時代的我們也一樣會敢用生命保衛我們的祖國和人民。
其實個人覺得豆瓣上的影評很好,給你連接,自己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