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婚禮一個葬禮影評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
對我來說,《肖申克的救贖》打動我的地方不僅於此。
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鯊堡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鯊堡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鯊堡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鯊堡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鯊堡,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人們一定會說「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練」雲雲。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盡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鯊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鯊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湯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可是他年輕幼稚不懂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諾頓和海利謀殺。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鯊堡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奸狂,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其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鯊堡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湯米被諾頓和海利謀殺之後,安迪拒絕為諾頓洗黑錢,諾頓就曾以此威脅。但博格斯最終也是因為欺負安迪,影響了諾頓和海利們的貪污而被打成廢人。
當然還有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鯊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鯊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為什麼要安排老布這樣一個人物呢?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絕大多數囚犯們的未來。他是不是也象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人的未來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們的主人公,他是一個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說是一個「Strong man」,而安迪則是一個「Great man」,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說,盡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准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裡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們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再比如建設監獄圖書館、教湯米識字和幫助他考試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幕,那個情節非常恰當地體現出,安迪的救贖確實對鯊堡眾囚頗有意義,而安迪也是一個真正的救贖者。特別是,當諾頓和海利們站在門外向安迪發出警告的時候,安迪卻面帶微笑地把留聲機的音量調到了最高——可怕的懲罰就在門外,但是安迪沒有退縮。這是真正的勇者!一個偉大的人!以至於我有這種感覺,安迪來到鯊堡壓根就不是作為囚犯去的,而是作為救贖者去的。
寫到這,可以回答以下問題了:《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如此打動我?又為什麼如此打動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對人性的摧殘。片中多處對此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提示。長的如老布這個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語,他在假釋後,不用向誰報告請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再有象其他犯人,對於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讓海利甘心請犯人喝啤酒,放歌劇給犯人聽,甚至每一個和獄方對話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們覺得安迪的所作所為真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對『institutionalizing』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而作者把所有我認為正確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點:
首先,對人生要保有希望,永遠不棄。前面說到了,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說:「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還有一個情節我也覺得說明了這一點,再進鯊堡的前幾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幾次毒打和輪奸,但是在這樣的黑暗生活下安迪並沒有沉淪,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安迪心中獲得救贖嚮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斷的給予著他希望。(連理想和希望都沒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不管他富可敵國還是貧無立錐。)
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安迪首次面對海利時;面對莫格斯們的侮辱時;特別是為犯人們播放歌劇時,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對著生死考驗,但他毫無懼色,沒有勇氣怎能做到!(有理想而無勇氣,那這理想幾乎等同於無。)
第三,要有堅持行動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書中的小榔頭,用近20年時間鑿出一個逃向自由的隧道,沒有毅力是絕對不行的。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也是片中著墨較多的反映這一點的情節。(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夢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動的智慧。這一點不必多說,相信看完全片,你會在心裡贊一聲安迪的才華和智慧。他的計劃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贖並處罰諾頓與海利們,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氣、有毅力,卻沒有智慧,那最終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結束的時候,我清晰的記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紀念艾倫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贖》編導弗蘭克.德拉邦特的經紀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於AIDS的並發症。生前的他和無數的女人在一起過,也有過子女,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有結婚,據說他的慾望強到離開伊藤猛鬼就沒法活的地步,我想這也是他過於混亂的的生活才會死於艾滋吧。
1994年的奧斯卡太強了,《低俗小說》、《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如此之多的強片。《阿甘正傳》最終成為最佳影片,但如果讓我選擇得獎者,我更鍾意《肖》片。因為,我認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體現了美國的社會特點和美國人的價值理念,換句話說,它更像一部美國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體制化」(institutionalizing)問題,對於中國社會更有意義。我對影片中的那段話,「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極有共鳴——這個可怕的過程正是我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救贖對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❷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英文觀後感
男女主角在3個不同的婚禮現場相遇,然後在第4個他們自己的婚禮中結婚。最後,在一場葬禮後分手。 人的相遇總是不期而遇的,讓我們來不及去綵排,所以,過程中總會有很多讓彼此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以為平淡就好,可是怎麼沒去想過平淡背後隱藏的暴風雨。感情總是太脆弱,經不起一點折騰。
❸ 求影片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的影評
你很2.。。。忽悠一群傻子給你寫影評·
❹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好看不
曾經有一位英國影評家說過,英國電影越英國,外國人就越傾向於喜歡。《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可以說正是這樣一個故事。電影圍繞著一群性情古怪的英國人展開,他們的故事由休·格蘭特扮演的查爾斯娓娓道來。這群朋友一直在婚禮和葬禮上見面,通過這些不同的場合,影片向我們精確地展示了英國社會的細節。雖然有人批評說,本片表現的是一個旅遊者的觀點,把英國看作是一個有著不尋常的禮節和古怪貴族的國家,但也有人並不贊同,並且聲明只有英國人才能理解為什麼自己的上流社會要坐著破破爛爛的豪華轎車去參加一個盛大的婚禮。
前面曾經說過,英國喜劇的幽默主要集中在語言上,而《貴在真誠》、《四個婚禮一個葬禮》正是充分彰顯此類特質的影片。在這些故事中,編劇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貴在真誠》有王爾德這樣的戲劇大師,而站在《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背後的人正是英國喜劇界的資深編劇里查德·科蒂斯。他十分擅長為性格古怪的主角們製造尷尬場景,然後讓這些人冷汗直流地面對困境。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主線是查爾斯與美國人嘉莉的愛情,穿插其中的是構思巧妙、各有特色的婚禮和葬禮場面,其中最令人捧腹的應該是第二次婚禮,通過這次婚禮,科蒂斯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在面對人生危機時,英國人的最佳處理方式。
1994年,當《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票房和口碑都大獲成功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奇跡,包括電影幕後的最大功臣,編劇里查德·科蒂斯。但科蒂斯後來的編劇作品,從《諾丁山》、《BJ單身日記》再到他的導演處女作《真愛至上》都一路長紅,這除了說明觀眾對於探索英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永遠樂此不疲之外,也見證了科蒂斯本人將英國式的自嘲和自傲完美結合的能力。
《諾丁山》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都重復了許多相同的喜劇元素——英美人之間一離一合的羅曼史,一群瘋瘋癲癲的朋友,並且遵循了類似的感情路線,在時間跨度上也比較接近。雖然在拍攝電影《諾丁山》其間,曾謠傳朱麗婭·羅伯茨和休·格蘭特互相不和,但在電影成品里,兩人之間卻建立起了一種可信的化學反應,光芒四射的好萊塢明星安娜·斯科特與平凡的英國書店老闆威廉·薩克都顯得非常可愛。還有更值得稱贊的是兩部影片中的配角,他們穿插在故事中,有時比主角更加光彩。
可以說《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是英國喜劇的代表作之一.
❺ 美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7.4分,這片子幾乎每一個情節,都是無意中的反傳統。
因為你沒有看見第一對夫妻平平淡淡,子孫滿堂的生活。沒有看到第三對婚禮女主前夫的老朽和庸碌。沒有看到葬禮上馬修催然淚下的愛情祭文。也沒有看到裡面每個角色對婚姻,對愛情的思考, 包括新任神父憨豆的戰戰兢兢,死去之前大鬍子的"婚姻拯救無話可說"理論。
❻ 求影片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的影評
電影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愛情故事,堆砌營造,卻推出一部清新雋永的浪漫愛情電影,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是劇中四場婚禮花了不少心思設計場面,各具特色的鋪排,不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會給人重復感,且因有趣的拍攝手法而印象深刻,其中以第二段婚禮最為可笑。無疑,劇本出色、婚禮場面控製得揮酒自如,是本片成功之處。至於選角得宜,各人物性格獨特,為影片添上幾分姿采,令觀眾大呼過癮,不過當中描寫男女關系的意識則不敢恭維,男的風流倜儻,女的較之更甚,這是否反映現今的愛情生活荒唐一面呢?本純屬典型英式電影,內容上沿著愛情路線走,但可能由於劇中幽默場面的影響,而忘了電影背後的含意。總之在體會平常不同的愛情故事之餘,也一嘗真情流露的一刻,舊日的傳統思想,認為婚姻是庄嚴而神聖的,可是對90年代的年青人來說,它只不過是一種儀式,但本片始終肯定了婚姻的意義,這是可喜的。至於其中的一場葬禮,卻起著特殊作用,從而加深男主角對婚姻的看法,使結構更完整。 影片中男主人公都是好色之徒,在婚禮上查爾斯常常會遇到幾位女士,而這些女士都曾經和他有過關系。可是當他和凱莉在咖啡館聊天時,才知道自己小巫見大巫了。正因為如此,他們都似乎羞於談論愛情。這兩位情場老手在愛情的欲言又止和羞怯,讓她們錯過一次次機會,就算是在對方結婚前,他們也難以啟齒向對方傾訴。兩個人的感情最終在雨里相互坦誠起來。坦誠才能夠面對愛情。這一點是影片對愛情的最好註解。
❼ 試比較肖申克的救贖與亡命天涯,主要是讓寫影評的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
對我來說,《肖申克的救贖》打動我的地方不僅於此。
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鯊堡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鯊堡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鯊堡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鯊堡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鯊堡,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人們一定會說「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練」雲雲。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盡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鯊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鯊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湯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可是他年輕幼稚不懂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諾頓和海利謀殺。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鯊堡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奸狂,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其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鯊堡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湯米被諾頓和海利謀殺之後,安迪拒絕為諾頓洗黑錢,諾頓就曾以此威脅。但博格斯最終也是因為欺負安迪,影響了諾頓和海利們的貪污而被打成廢人。
當然還有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鯊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鯊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為什麼要安排老布這樣一個人物呢?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絕大多數囚犯們的未來。他是不是也象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人的未來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們的主人公,他是一個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說是一個「Strong man」,而安迪則是一個「Great man」,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說,盡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准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裡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們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再比如建設監獄圖書館、教湯米識字和幫助他考試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幕,那個情節非常恰當地體現出,安迪的救贖確實對鯊堡眾囚頗有意義,而安迪也是一個真正的救贖者。特別是,當諾頓和海利們站在門外向安迪發出警告的時候,安迪卻面帶微笑地把留聲機的音量調到了最高——可怕的懲罰就在門外,但是安迪沒有退縮。這是真正的勇者!一個偉大的人!以至於我有這種感覺,安迪來到鯊堡壓根就不是作為囚犯去的,而是作為救贖者去的。
寫到這,可以回答以下問題了:《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如此打動我?又為什麼如此打動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對人性的摧殘。片中多處對此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提示。長的如老布這個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語,他在假釋後,不用向誰報告請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再有象其他犯人,對於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讓海利甘心請犯人喝啤酒,放歌劇給犯人聽,甚至每一個和獄方對話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們覺得安迪的所作所為真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對『institutionalizing』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而作者把所有我認為正確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點:
首先,對人生要保有希望,永遠不棄。前面說到了,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說:「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還有一個情節我也覺得說明了這一點,再進鯊堡的前幾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幾次毒打和輪奸,但是在這樣的黑暗生活下安迪並沒有沉淪,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安迪心中獲得救贖嚮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斷的給予著他希望。(連理想和希望都沒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不管他富可敵國還是貧無立錐。)
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安迪首次面對海利時;面對莫格斯們的侮辱時;特別是為犯人們播放歌劇時,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對著生死考驗,但他毫無懼色,沒有勇氣怎能做到!(有理想而無勇氣,那這理想幾乎等同於無。)
第三,要有堅持行動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書中的小榔頭,用近20年時間鑿出一個逃向自由的隧道,沒有毅力是絕對不行的。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也是片中著墨較多的反映這一點的情節。(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夢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動的智慧。這一點不必多說,相信看完全片,你會在心裡贊一聲安迪的才華和智慧。他的計劃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贖並處罰諾頓與海利們,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氣、有毅力,卻沒有智慧,那最終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1994年的奧斯卡太強了,《低俗小說》、《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如此之多的強片。《阿甘正傳》最終成為最佳影片,但如果讓我選擇得獎者,我更鍾意《肖》片。因為,我認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體現了美國的社會特點和美國人的價值理念,換句話說,它更像一部美國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體制化」(institutionalizing)問題,對於中國社會更有意義。我對影片中的那段話,「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極有共鳴——這個可怕的過程正是我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救贖對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亡命天涯》應該是哈里森·福特和湯米·李·瓊斯到現在為止的唯一一次合作吧!湯米·李·瓊斯因出演這部戲中的執法官傑拉德一角,還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而福特只是在自己的電影生涯中又多了一部即叫好又叫座的普通影片而已。在2001年發行的《亡命天涯》特別版DVD的花絮中,導演安德魯·戴維斯打電話給福特,說:
「hi,哈里森,我現在在製作那部電影的DVD!」
福特問:「哪部電影?」
"......THE FUGITIVE"
「哦!那是部好電影
是的,我們都知道對哈里森·福特來說影響他演藝生涯最重要的角色是漢·索羅和印第安那·瓊斯,而不是《亡命天涯》中那個倒霉的醫生;妻子被人謀殺,自己又被冤枉並且被判處死刑,如果不是路上幾個貨真價實的重犯搞事,也許就真的掛了。
在本片的表演中我覺的福特的演出算是中規中矩,很好的完成了任務。金保醫生這個角色的成功並不是建立在福特演技之上,而是依靠出色的劇本和導演恰到好處地把握劇情的基礎之上而成就的。影片中設置了多處情節來表現金保醫生的正直、善良、智慧的品質,像救出押送自己的警察,並且在醫院門口向其他警察提醒他的傷情,以及在醫院中救了差點被耽誤治療的重傷男孩,在這個情節上我被深深的感動了,金保醫生在為男孩診斷的時候,充分地表現了一個醫生的高超技術、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而且這還是他在自己還處於極度危險的情況下做出的行為。我覺的這些在劇本上的為表現人物性格而設置的情節並不需要演員花費多大的精力來表現,導演只要找到一個在觀眾心中已經形成模式化的英雄形象的演員來演這個角色,就能取得成功了。而哈里森·福特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在我的印象中哈里森·福特好像還真沒演過什麼壞人。想想看,美國觀眾在看到星球大戰和奪寶奇兵中的英雄出場的時候,就已經覺的很興奮了。有了劇本的幫助和觀眾的認同,福特已經註定了在這部影片中沒有了多大的發揮餘地了!
相對於哈里森·福特來說,湯米·李·瓊斯的角色是有較大難度的。劇中的傑拉德執法官作風強悍、鐵面無私、初中有細而又略帶神經質,這簡直就是為湯米·李·瓊斯量身定做的一樣!湯米·李·瓊斯無疑是個表演天才,這個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人,竟然在表演領域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表演天賦!湯米·李·瓊斯已經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和嘎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就差一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也許現在還當導演的他,會成為又一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呢?
我有時想要是《亡命天涯》中哈里森·福特和湯米·李·瓊斯兩個人調換一下角色會是個什麼效果!一定挺搞笑的。
因為時代的原因,《亡命天涯》這部稀鬆平常的好萊塢驚險片,在中國電影史上和中國影迷的心中有了特殊的地位。也讓我們認識了兩位不同風格,不同味道的電影巨星!
❽ 求休.格蘭特的影評
休·格蘭特是一位具有英國貴族氣質的英國男星,相信他的風度翩翩的紳仕風范令全球女性著迷。在就讀牛津大學英文系時他愛上演戲,並參與戲劇系製作的《特權》,該片成為他的銀幕處女作。畢業後和友人組成劇團,頗獲好評。1984年休·格蘭特正式在電影中露臉,在1987 年以《墨利斯的情人》一片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男 演員,在1994年演出《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受到各方注意,也讓他成功打入好萊塢的市場,同時也得到英國皇家學院獎的最佳男主角,令他成為熱門。1999年他又和朱麗婭·羅伯茨一起主演了《諾丁山》,更是令他大紅,成為當紅小生。但休·格蘭特其實早就厭倦「害羞小生」形象。邁入四十不惑年紀的他,卻老是被要求演出同類型角色、在鏡頭前面裝出臉紅心跳的小男生模樣,讓他覺得自己始終在原地打轉、毫無進步。所以當《BJ單身日記》的導演拿劇本給他,邀請他擔綱演出時,他只有一個條件:「除了純情男外,一切好說!」而《BJ單身日記》原著作者海倫費汀獲知休·格蘭特將演出花心上司時,則是忍不住開心的告訴周遭好友,「休·格蘭特終於要現出原形啦!」2002年休·格蘭特出演了影片《關於一個男孩》,也頗受好評。
1982年 22歲便參加電影《牛津之愛》的演出,也是他的處女作,這部電影的風格不同於一般,是「牛津影片基金」的創業之作,導演約翰史勒辛格(John Schlesinger )和大製片大衛普特南(David Puttnam)都是牛津大出身,且參加的演員,全是沒沒無聞輩,且幾乎都是牛津大學的學生、畢業生。他就像一家人一樣,片子在輕松、無拘無束的氣氛下拍成的 休葛蘭飾演一位因愛情破滅而走上絕路的貴族青年愛德利安,該片以牛津大學為舞台,描寫發生在一群對化妝舞會和戲劇演出興趣勃勃的年青人之間的愛情故事,這部青春電影雖然是預算極低的手工電影,但成績卻不同凡響,到處贏得好評。而休葛蘭也因為這次電影的演出,迷上戲劇。 1984年 參與電視《大地的盡頭》及BBC製作的《偵探》迷你影集,但並不是扮演重要角色。 1986年 休葛蘭參加舞台劇《An lnsoector Calls》在Royal Exchange劇場公演,演活了欠缺責任感的懦弱男子艾利克,〈時代雜志〉贊賞他是一位「替灰暗作品投下諷刺和新鮮之光的出演員」。 1987年 《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本片是休葛蘭奠定巨星地位的紀念代表作,也算是商業演出正處女作,本片主要描寫同性戀和階級問題,導演相當忠於原著,能夠確實掌握作者的精神。這部片是導演詹姆斯艾佛利和製片伊斯麥馬詮合作二十五年的念作品。本書為了遵照作者的意思,一直到他死後1971年才出版,這部作器詳細地描寫男主角—同性戀者墨利斯的苦惱及喜悅,以及1900年代初期的英國,當它公諸於世時,引起了世界性的大暢銷。休葛蘭和飾演墨利斯的詹姆斯威比,兩人同時獲得威尼斯影展的最佳男主角。 1988年 《天倫夢醒》(The Dawning)的導演是英國名匠勞勃奈茲,他很喜歡詹姆斯艾佛利片中的演,所以,起用了才剛拍完「墨利斯」不久的休葛蘭,飾演女主角南西的男友,這是一場演技大競賽,各人無尺使出渾身解數來詮釋劇中人物,休葛蘭雖然不是主角,但他那獨一無二的苦笑,是非常吸引人的。 《孟加拉之夜》(The Night Bengali),導演尼可拉克羅茲在70年代原是舞台演員,到了80年代開始導,這次集合一流工作人員及資深演員及和新銳演員共同演,影片雖然朴實無華,卻是一部充滿安閑、然情調的好片。休葛蘭正是此片的主角。 《白蛇傳說》的導演是鼎鼎大名的肯羅素,在此片到處可看他獨樹一幟的風格,且許多鏡頭是集合了從前作品仿作而成,顯得彰片熱鬧且趣味橫生,是一部充滿了童心的作品,若是為了想看休葛蘭而去租這只錄影帶的人,將會有許多發現。 《浪漫騎士》一片中,休葛蘭這回扮演的是中世紀的騎士,有很多擊劍和騎馬的鏡頭,且參加演出的尚有許多大巨頭人物,所以一不留神,可能會看漏某人的精采演出。 1989年 《春光奏鳴曲》(lmpromptu)是百老匯導演詹姆斯拉賓首埶導演筒的作品。許多引人注目的演員陣容全都劇集在這部片,蕭邦一角原本預定由《喬治的戀人》中的派丁金飾演,但後來還是決定由休葛蘭來詮釋。 1992年 《鑰匙孔的愛》(Bitter Moon),本片的導演是大名鼎鼎、新聞不斷的羅曼波蘭斯基,本片是根據巴斯卡布魯克納的小說〈Lunes de Eiel〉為架構,演員除了休葛蘭外,還有《燃燒情人》、《午夜心鎖》的彼得柯尤特及羅曼波蘭斯基的老婆艾曼紐席格娜《驚狂記》,以及《窗外有情天》的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等。 1993年 《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是導演詹姆斯艾佛利、製片伊斯梅爾詮、編劇露絲普洛兒賈瓦拉這著名的鐵三角又再度合作的影片,由安東尼霍普金斯艾瑪湯普遜精采演,休葛蘭在片中的戲份並不是很多,他飾演達林頓公爵的侄兒,後來從軍死於戰場。 1994年 《小妖女》(即《相約在今生》)(Sirens),本片的背景在1930年代,以一幅「十字架上的維納斯」受到極大的非議,畫中描述一名裸女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休葛蘭飾演牛津畢業生安東尼坎平,前往林賽位於藍山的的美麗家園,說服畫家將那幅畫搬走......。 《今生的新娘》(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是一部在倫敦拍攝的典型英國片,卻很不典型地在美國掀起了一陣狂潮。 1995年 《山丘上的情人》是休葛蘭前往好萊塢發展前,在母國演出的最後一部作品,仍然是一部以紳士模樣,迷人的笑容再度征服全球影迷的心。 《九月懷胎》(Nine Monthes)今年,休葛蘭就是為了這部片,到洛杉磯來舉行記者會時,因召妓而被捕,當時他三十四歲,使得《山丘山的情人》延後在台上。在《九月懷胎》中他在戲里升格為准爸爸,與《你是我今生的新娘》的女主角安蒂麥克朵薇再度合作。是探討現婚姻的男女新關系,仍是走輕松喜劇的路線。 星座:處女座
代表作:《苦月亮》、《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長日將盡》、《四個 婚禮與一個葬禮》、《理智與情感》、《布里吉特.瓊斯的日記》
所獲獎項:《莫里斯的情人》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四個婚禮 與一個葬禮》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休·格蘭特1960年9月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他在牛津大學學習文學。198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學校戲劇系製作的影片《牛津 之愛》的演出,因其出色的演技而走進影壇。一開始,他只出演了一些電視劇,他的表演才能卻令圈內人十分贊賞。1987年,他的第二部影片 《莫里斯的情人》獲得了巨大成功。格蘭特在片中飾演一位同性戀者,他的出色演出使他獲得了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
此後,格蘭特在《春光奏鳴曲》中塑造了音樂家肖邦的形象;在《苦月亮》、《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和《長日將盡》中,他又再次塑造了 典型的英國貴族紳士的形象,被人們稱為「天生的貴族」。1994年,《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這部小製作的英國喜劇影片在美國引起了巨大轟動 ,好萊塢的技術電影受到了英國電影自然風格的沖擊。格蘭特也因此大受好萊塢青睞,成為真正的國際明星。傳統的英國影片《山丘上的情人 》和新拍的影片《懷胎九月》都獲得了成功。尤其是與影後艾瑪.湯普森合作的《理智與情感》這部名著電影更是廣受好評。格蘭特再次扮演了 一位憂郁而帶有反抗精神的貴族青年,並因此又名聲大振。而在好萊塢拍的幾部影片中,格蘭特的風采被高科技與高情節化所掩蓋。《浮華暫 借問》與《活死人檔案》中格蘭特的表演依然不俗,然而卻並未引起大眾關注。
1999年,格蘭特與全球女演員片酬第一的朱麗婭羅伯 茨搭檔出演愛情喜劇《新娘百分百》,溫柔深情的書店老闆形象再次大獲成功。在2001年的《布里吉特·瓊斯的日記》中,他又一改「純情男」形 象,飾演了一位花花公子。
代表作品:
2002 About a Boy 男孩軼事/非關男孩/單親插班生
2001 Bridget Jones's Diary BJ單身日記
2000 Small Time Crooks 貧賤夫妻百事吉
1999 Mickey Blue Eyes 求婚腦震盪/黑幫女婿
1999 Notting Hill 新娘百分百/諾丁山/摘星奇緣
1996 Extreme Measures 活死人檔案
1995 Restoration 浮華暫借問
1995 Sense and Sensibility 理性與感性
1995 Nine Months 九月懷胎
1995 Englishman Who Went Up a Hill But Came Down a Mountain, The 山丘上的情人
1995 Awfully Big Adventure, An 藝海奇緣
1994 Sirens 相約在今生
1994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1993 Night Train to Venice 去威尼斯的夜行列車
1993 Remains of the Day, The 告別有情天(長日將盡)
1992 Bitter Moon 苦月亮
1991 Impromptu 春光奏鳴曲
1990 Big Man, The
1988 Dawning, The 天倫夢醒
1988 Nocturnes
1988 Nuit Bengali, La 孟加拉之夜
1988 Lair of the White Worm, The 白蟲的謊言
1987 Maurice 莫里斯的情人
1987 Remando al viento
1987 White Mischief 白蛇傳說
1982 Privileged 牛津之愛
❾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 對我來說,《肖申克的救贖》打動我的地方不僅於此。 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鯊堡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鯊堡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鯊堡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鯊堡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鯊堡,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人們一定會說「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練」雲雲。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盡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鯊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鯊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湯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可是他年輕幼稚不懂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諾頓和海利謀殺。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鯊堡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奸狂,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其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鯊堡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湯米被諾頓和海利謀殺之後,安迪拒絕為諾頓洗黑錢,諾頓就曾以此威脅。但博格斯最終也是因為欺負安迪,影響了諾頓和海利們的貪污而被打成廢人。 當然還有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鯊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鯊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為什麼要安排老布這樣一個人物呢?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絕大多數囚犯們的未來。他是不是也象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人的未來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們的主人公,他是一個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說是一個「Strong man」,而安迪則是一個「Great man」,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說,盡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准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裡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們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再比如建設監獄圖書館、教湯米識字和幫助他考試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幕,那個情節非常恰當地體現出,安迪的救贖確實對鯊堡眾囚頗有意義,而安迪也是一個真正的救贖者。特別是,當諾頓和海利們站在門外向安迪發出警告的時候,安迪卻面帶微笑地把留聲機的音量調到了最高——可怕的懲罰就在門外,但是安迪沒有退縮。這是真正的勇者!一個偉大的人!以至於我有這種感覺,安迪來到鯊堡壓根就不是作為囚犯去的,而是作為救贖者去的。 寫到這,可以回答以下問題了:《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如此打動我?又為什麼如此打動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對人性的摧殘。片中多處對此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提示。長的如老布這個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語,他在假釋後,不用向誰報告請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再有象其他犯人,對於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讓海利甘心請犯人喝啤酒,放歌劇給犯人聽,甚至每一個和獄方對話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們覺得安迪的所作所為真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對『institutionalizing』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而作者把所有我認為正確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點:
首先,對人生要保有希望,永遠不棄。前面說到了,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說:「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還有一個情節我也覺得說明了這一點,再進鯊堡的前幾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幾次毒打和輪奸,但是在這樣的黑暗生活下安迪並沒有沉淪,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安迪心中獲得救贖嚮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斷的給予著他希望。(連理想和希望都沒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不管他富可敵國還是貧無立錐。)
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安迪首次面對海利時;面對莫格斯們的侮辱時;特別是為犯人們播放歌劇時,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對著生死考驗,但他毫無懼色,沒有勇氣怎能做到!(有理想而無勇氣,那這理想幾乎等同於無。)
第三,要有堅持行動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書中的小榔頭,用近20年時間鑿出一個逃向自由的隧道,沒有毅力是絕對不行的。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也是片中著墨較多的反映這一點的情節。(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夢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動的智慧。這一點不必多說,相信看完全片,你會在心裡贊一聲安迪的才華和智慧。他的計劃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贖並處罰諾頓與海利們,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氣、有毅力,卻沒有智慧,那最終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1994年的奧斯卡太強了,《低俗小說》、《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如此之多的強片。《阿甘正傳》最終成為最佳影片,但如果讓我選擇得獎者,我更鍾意《肖》片。因為,我認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體現了美國的社會特點和美國人的價值理念,換句話說,它更像一部美國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體制化」(institutionalizing)問題,對於中國社會更有意義。我對影片中的那段話,「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極有共鳴——這個可怕的過程正是我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救贖對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❿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英文影評
這里全抄都襲是這個片子的英文影評: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9831/user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