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事影評
『壹』 愛情呼叫轉移觀後感
[愛情呼叫轉移觀後感]影片講述了一個荒誕的愛情故事:遭遇七年之癢的徐朗,因為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婚姻生活,與妻子離婚,愛情呼叫轉移觀後感。之後,徐朗巧遇愛情天使,天使給了他一部神秘手機,每按一鍵就會出現一位徐朗喜歡、但類型不同的美麗女人。於是徐朗開始了尋找女人、尋找愛情、尋找歸屬的征途,10次艷遇,10次選擇真愛的機會,男人飽嘗春色,也受盡折騰。直到再見前妻,看到了她的幸福新生活,他開始反思,明白了愛情的真諦,收獲了自己的幸福。男人一生中究竟要遇見多少個女人、經歷多少段感情,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愛,才會懂得珍惜手中的感情?影片中的女人們雖不完美,但卻都那麼真實,謹慎的、精明的、痴狂的、熱情的、多疑的、霸道的。她們渴望愛情,也懼怕愛情;她們懷疑男人,卻追逐男人;她們想得到,更怕失去;她們被愛傷害,因愛成長,仍然願意以愛情為信仰,在愛情的路上堅持守望。面對這些突如其來可愛的女人,徐朗或不能包容、或缺少勇氣、或沒有準備、或不夠真誠、或不願承擔責任,反正現實總不符合預期,天時地利人和里,好像總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他一次次的邂逅愛情,又一次次的與幸福擦肩。正如劇中天使對徐朗所說:"你有真正的去關心她們、了解她們嗎?愛情是把雙刃劍,一個女人最可愛的地方,也正是她最可怕的地方。如果真正愛一個人,就要去接受她的全部,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是天生已經為你准備好了的。"從來沒有完美的人或事,她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而他也總能遇到這些那些問題,上天雖然給了徐朗10個選擇,但是在接受與放棄之間,在患得患失之際,他也10次錯失了得到幸福的良機。因為沒有用心了解,因為沒有真正盡力融合,愛情勢必灰飛煙滅!影片雖荒誕但也不乏哲理,從徐朗和這些女人的身上,每個仍在尋愛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某段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都會感悟到什麼…每段愛情都危險,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真心愛過、傷過、恨過,而重傷難愈!於是,有的人夜夜笙歌,麻醉神經,絕望於生活;有的人輾轉求索,伴孤單而眠,至今仍然難逃落寞;更有甚者心死了,情難忘,不再尋覓愛情,只將遺憾深藏心底,成為過往!在通往彼岸的路上一定要困難重重、荊棘叢生嗎?我們要被傷幾次,才能迎來真愛?我們還能否有幸遇見真愛?就算真如影片所述,可以一而再、再而三,有心亦有力的重復人生精彩,真愛來臨,我們又能否把握?也許出現的愛情總是不對,愛我的,我不愛,我愛的,不愛我--無奈又可悲!誰都期待能夠擁有一份矢志不渝、天長地久的感情,可是身在其中,卻又不知如何才能讓愛情長久不轉移?我們追求愛情中酣暢淋漓的快感,卻又無法包容、接受完美背後的瑕疵和陽光底下的陰影,失望、孤寂當然也就在所難免,觀後感《愛情呼叫轉移觀後感》。也許只有過盡繁華、歷經滄桑,人才會頓悟吧,正如徐朗,不斷有艷遇,不斷在選擇,驀然回首失去的種種,如受當頭棒喝,發現當初輕易放棄的那些不能容忍的真實,才正是自己需要的生活。我們以為有些人得到很多,其實他們只是懂得殘缺的才是真實而長久的,感激珍惜正在擁有的一切而已。當一個人開始用一顆寬容體諒的心,真正重新審視自己曾經得到的和失去的,也許就會接近幸福了…其實我一直認為這是一部放給男孩子看的電影。尤其是在感情方面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或者事業剛剛起步的七十年代中後期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看的。於是這部愛情喜劇賀歲片儼然成為他們眼裡一部很好的愛情教育片。就像是翻開了一部充滿迷情色彩的愛情詞典。看到的是頗多性格不同的女子在愛情方面的價值觀念,以及內心獨白,向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洞察她們表現各異的愛情觀念的天窗。所以年輕人從中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通過男主角徐朗展開的一場又一場短暫愛情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幻想著自己是這個艷福齊天的男人。看到徐朗在不同戀情不同女孩子前的表現,便不知不覺的產生了默契。在這種幾近發出笑聲的默契里,只是男人之間才共有明白的。我總覺得對於女生來講這也許只是一部愛情喜劇,無深究之內容。然而對於導演,這也許並不是針對女孩拍攝的影片。在影片的末尾,天使劉儀偉的再次出現,我想是導演設好的一個局,等待著男主角和觀眾來破。這是一個考驗,是檢驗男人在忠貞和慾望之間的選擇。天使對垂頭喪氣的徐朗說,要不再給你一部新的手機,剛到的貨,可以有幾百個按鈕,讓你摁到八十二歲都用不完。在人的心裡防線最薄弱的時候,是最容易被慾望控制,變得感性。然而徐朗的表現真的讓大家刮目相看,他通過十次不同艷遇,已經認識到愛情不在於多少,是不是美女,彼此心心相印才是最重要。於是他拒絕了天使的誘惑。因此才等來了真正的愛情。不知觀眾有沒有經受住考驗呢。事情往往是這樣子的。在你拚命的追逐想得到據為己有的時候往往不能如願,然而突然有一天任其自然發展順其自然規律,你想要得反而會迎面撲來,那是怎樣的一種喜悅。伴隨著這樣的喜悅在結尾陳奕迅的歌聲里,徐朗邂逅了一段屬於他的真正愛情。浪漫夜晚歌唱著美好的旋律,星光與煙花齊爭輝。此時人群中坐著這樣的一對即將展開美好戀情被愛情燃燒著了的人在被人們和美好的夜晚祝願著。星空下煙火作證。愛情終於呼叫轉移了。〔愛情呼叫轉移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貳』 《迷路的人》影評
始終看不夠法國女人的眼神。敏感,脆弱,迷惘,憂郁,萬千情愫,都燃燒於那一泓清澈的深潭,讓人慾罷不能,欲說還休。
走在巴黎街頭的時候,總能見到款款而行的法國女人。她們多半身材姣小,面容清瘦,常常是一襲紗巾朦朧著臉與肩,只留下雙眸婉轉,風情無限,意念總不由自主地隨之流連。
電影中的法國女人更是如此。凱瑟琳·德納芙的唯美,朱麗葉·比諾什的精緻,蘇菲·瑪索的激烈,伊莎貝拉·阿佳妮的詭異……卻都比不上伊曼紐爾·貝阿那不經意間的一瞥,只在目光接遇的瞬間,無論何種堅冰,都會融成繾綣。
昨晚看《烽火危情》(Strayed)。一場亂世中的情事,一顆被無情撕碎的心。貝阿飾演兩個年幼孩子的母親,失去了丈夫,又身逢法蘭西淪陷的亂世,於是惟有強作鎮定,只為給子女點滴依靠。然而畢竟是個柔弱女子,只能眼看著邂逅的少年郎一點一點入侵自己的內心。於是,在現實與往事的擠壓下,深藏的母性與愛欲終於噴薄而出,極短暫,卻極酣暢。偏偏隨之而來的便是少年的死訊,破碎的芳心又不知所終……
最難忘的依然是貝阿的眼神。一種是奔跑中的驀然回首,面對身邊驚恐萬狀的子女,母親和女人兩個角色如何能夠彼此交融?另一種是獨自伶仃時的凝望,想要宣洩和掩蓋的竟是同樣的情愫,冰火之間,撕裂的感覺真的好痛。
愈是柔弱的軀體愈能爆發出力量,愈是這種力量愈能攝人心魄。貝阿的眼神無聲地潛入內心深處,讓你有一種靠近的沖動:輕風拂過的星月夜啊,你所該做的只是把瘦削的香肩攬入懷中,讓她的淚水洇濕周遭,洇濕所有心情。
貝阿已不再年輕,她的眸子已沒有當年跌落人間的天使的清澈。可是,她的眼神里有了更多的內容,有了在柔弱中將你擊碎的力量。
她的芳名又譯作艾曼紐·琵雅,好美……
『叄』 電影幫幫我愛神影評誰知道啊
【愛神】是由王家衛、史蒂芬索德柏、安東尼奧尼
三位夢幻級導演,以性慾為題,所拍攝的三段式電
影。
夢幻組合,不代表合作出來的就是夢幻極品。
尤其看到安東尼奧尼執導的【欲】,一方面感動年
過九十、還要克服中風後遺症的大師,在晚年創作
欲依然這麼強烈;另方面卻不由得感嘆大師確實老
矣!
在描述中年夫妻貌合神離,男人從年輕女子的肉體
尋找出路,卻無法改變彼此關系的故事裡,讓人不
禁憶起他四十多年前的【情事】、【慾海含羞花】
那種對人際疏離的深刻觀察和深具原創力的表現手
法,似乎也隨著歲月的消蝕而落盡。
或許安東尼奧尼根本不適合短片形式,他著名的空
鏡頭及場面調度都需要時間沈澱意義,卻又受限於
身體狀況而不得不採短片創作模式。然而夫妻的貌
合神離只剩下浮面的爭吵,新關系也不過是場做愛
,加上聊備一格的海灘裸舞,沒有遺韻,欠缺風格
,因敬老尊賢而被擺在尾聲壓軸,有些尷尬。
史蒂芬索德柏的【夢】,描述小勞勃道尼飾演的廣
告人為工作壓力及夢中的女人所擾,但更有趣的是
當他滔滔不絕地描述夢境時,亞倫艾金飾演的心理
醫生心不在焉的反應。
故事本身不見得多精彩,但史蒂芬索德柏很聰明地
藉由心理醫生跟窗戶∕畫面外的互動,玩弄了懸疑
的技巧;一如他設計小勞勃道尼在開場的長篇大論
時,運用了黑色電影常見的打光、百葉窗、神秘女
性、黑白攝影,而讓人誤以為這個病人是個冷硬偵
探。游戲般地表現出他對好萊塢類型電影的綺想。
相較之下,還是王家衛導演的【手】最震懾人心。
整個情調上,雖然是【花樣年華】、【2046】的延
續,其情節、風格的完整,卻又可以自成獨立。而
且畫面內外空間的配置對應,比史蒂芬索德柏的
【夢】更多元,無論是隔壁房間的爭吵、嬌喘、或
是與電話那端的對話,透過准確的表演與場面調度
,成功地塑造出視覺上的封閉與聽覺上的穿越。手
的意象,也運用得很好,鞏俐兩次為張震手淫,地
位、情境的差異,從冶艷到傷感,張力都十分飽滿
。而王家衛過去用攝影機對女性旗袍的意淫,這回
終於由張震穿進旗袍的手臂,坦承他的戀物傾向。
兩名主角表現也都令人驚喜,鞏俐雖然至今尚未在
王家衛的長片正式擔綱,但兩次合作,終於找到了
與張藝謀結束銀幕關系後,一個迥然不同、深具韻
味的形象;而張震這次在念白、表演細節上的進步
,也讓人看到他逐步成熟的魅力。
【愛神】是基於對安東尼奧尼的敬意而拍(其他兩
位導演都曾公開表示過安氏對他們的啟發),但結
果呈現的不僅是年紀、國籍不同的導演對情慾的想
像,也殘酷地暴露出他們現下電影能量的消長。
『肆』 電影《雨中曲》的影評
《雨中曲》是音樂歌舞電影的傑作,也是一部關於好萊塢影壇秘密與艱辛的佳作。20年代末期開始了有聲電影,很多無聲電影明星遭遇到聲音考驗,也產生了淘汰與幕後的掩飾工作。本片故事背景就放在這個年代,對好萊塢這種工作場所造成的弊病提出批評及抗議。這部電影被公認為影史上最佳歌舞片。本片雖然沒有在奧斯卡角逐中贏得任何獎項,但並不影響它在影迷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是吉恩.凱利一個人在雨中邊舞邊唱的「雨中曲」,更是歌舞片中的經典,呈現出好萊塢影片在歌舞片類型中所能有的最高水準。可以說影片在詞曲與影物的水乳交溶、歌曲氣氛與舞蹈技藝的相互輝映方面,已臻化境。
故事描述表演歌舞雜耍出身的吉恩.凱利投身電影圈,有了更上一層樓的發展,然而跟他搭檔演出的女明星卻因嗓音奇差無比,只好由吉恩的女友戴比.雷諾茲作幕後配音。觀眾搞不清楚狀況,還對女明星敬佩有加,令她勝利沖昏了頭,不承認黛比的貢獻。結果在一次隨片登台的表演中,眾人設計讓女星出了大丑,黛比也反敗為勝。1927年,好萊塢的一個晚上。大明星唐在參加完一個影片的首映式後,陰差陽錯地與青年女子凱西相遇了。凱西對唐和唐演的影片都嗤之以鼻,而唐卻對嬌小聰慧的凱西萌生愛意。當時的好萊塢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有聲電影而進行著各種嘗試。輝煌電影公司也准備把唐和他影壇情侶琳娜主演的影片《決斗騎士》拍成有聲片。但有聲技術的不成熟讓《決斗騎士》一片慘敗。就在大家沮喪之際,百老匯歌舞演員出身的凱西卻提議,為什麼不拍歌舞片?這個主意讓大家興奮不已。不會唱不會跳的琳娜的說唱由凱西配音替代。片名已經改成《歌舞騎士》的《決斗騎士》加進了許多現代舞蹈,公映後,觀眾反應極為熱烈。當琳娜向觀眾致詞時,觀眾覺得她的聲音和影片的不一樣。觀眾大嘩,一致要求琳娜唱一首歌,唐要求凱西在幕後唱,琳娜在幕前假唱。「雨中曲」優美的旋律回盪在大廳,此時,唐拉開大幕,兩個歌者同時亮相,觀眾知道了誰是真正的明星……唐和凱西擁抱在了一起。
看完了這部電影以後,我終於了解到為什麼自1960年以來《雨中曲》便經常被列為影史十大佳片的名單之中;為什麼這部電影不僅屢次被聲譽卓著的英國「視與聽」雜志選為影史十大影片,而且是有史以來唯一被選入的歌舞片;為什麼即使是形象端正的勞勃瑞福在《法網神鷹》這部電影,看到電視播出《雨中曲》時,也忍不住跟著旋律、拿著雨傘,表演他不太發達卻難得一見的歌舞細胞;米亞法羅和伍迪艾倫尚未分手前,也在《愛與罪》演出一段甜蜜的情事,那就是叫外賣、然後躲在剪接室里,邊吃邊看《雨中曲》;為什麼就連三大男高音在美國聚頭演唱的時候,都不忘唱首《雨中曲》的主題曲「致敬」一下……
《雨中曲》這部電影的好,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在看網上的評論時就有這么一段話:「看了這么多年電影,心裡的最愛一直是它,每當陰雨連綿時,也總是提了一把黑傘,學著吉恩. 凱利踏上幾步,然後再深吸一口氣———生活真的是很美好啊!」
《雨中曲》是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男主角吉恩.凱利在片中表演的多場舞蹈,從設計到演出都只能用「嘆為觀止」四字來形容。除此之外,劇情本身也相當精彩,以流暢而有趣的手法介紹好萊塢從默片時代轉變為有聲片時代的片廠趣聞,使觀眾從娛樂之中了解電影發展史的這個重要階段。
『伍』 誰能幫我找一篇文學評論 重重有賞
請問你多大呀?要不我怎麼知道你適合什麼樣的呀!
汗。。。
『陸』 情事1998完整百度雲
1978 第3界選拔大會受歡迎獎
1979 MBC表演獎新人獎
1981 第7界韓國演劇電影藝術新人獎(《火鳥》)版
1984 第23界大半賞權 主演女演演員獎(《那年暖冬》)
1985 第21界韓國演劇電影藝術上電影部門 主演女演員獎(《那年暖冬》)
1986 韓國電影評論家協會獎 主演女演員獎(《那年暖冬》 )
1986 亞太影展 最佳女主角獎
2000 第37界白象藝術對象受歡迎獎
2001 第18界Best Dresser 最講究衣著獎
2003 第23界影評獎 最佳女主角(《丑聞》)
2008 MBC 演技大賞 最優秀女演員獎
電視作品
1993年 SBS 《你家的老公如何》
1995年 SBS 《魔鬼走了》
1997年 SBS 《蝸牛》(又名《情逝》)
1999年 MBC 《為你瘋狂》
2001年 SBS 《女王》(又名《俏女郎》)
2002年 KBS 《孤獨》
2005年 SBS 《愛情共感》
2006年 KBS 《偉大的遺產》
2008年 MBC 《伊甸園之東》
2009年 SBS 《自鳴鼓》
『柒』 提供一個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的影評,原創的
終於看了最近火爆到不行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院幾乎清一色全是年輕人,大部分是學生,或者有些像我一樣看似不老,實際上已經步入」後青春期」的觀眾。雖然年齡有些落差,但所有人的笑點和哭點出奇一致,因此我完全能理解為何這部看似平常的青春電影,竟能在四天創下破億的驚人票房。它沒有令人意料之外的情節,也沒有風花雪月浪漫到不行的求愛攻勢,有的只是一個幼稚男孩對一個女孩多年堅持的情感過程。
腦海中不斷出現柯景騰對沈佳宜說:『我就是幼稚,才會追你這麼久。』
就是這樣的幼稚,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從不再幼稚也不能幼稚的現實中,隨柯景騰進入另一個能隨心所欲的平行時空。
那裡,有我們曾經幼稚的青春;青春里,有與我們攜手共度的死黨;和死黨形影不離的歲月里,有我們共同心儀的男孩和一起追的女孩。我們深深喜歡的,其實是當時盡管傻氣到底也要理直氣壯幼稚的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樣傻氣,卻總在關鍵時刻心甘情願陪自己失落的同伴。
柯景騰的平行時空存放著我們摯愛的『青春』,當以為早已遠行的青春翩然出現在眼前,你不會以」好」或」不好」來看待,只會以」喜歡」或」不喜歡」等情感詞彙來描述。就像這部生動自然的青春紀實電影,它不僅是九把刀的青春,柯景騰的青春,沈佳宜的青春,它同時也是每個人的青春。
我的青春,雖不完美,但我很喜歡;也因為它並不完美,才更顯真實可愛。
在我眼中,『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如我的青春。
【最討厭的,其實最喜歡】
「口是心非」與」故作姿態」肯定是青春的共同寫照。
電影中的男孩與女孩看似迥然不同,實際上,他們的本質如出一轍。生性頑皮不愛念書的柯景騰,一開始老看用功乖巧的沈佳宜不順眼,他搞不懂為何所有死黨都追著沈佳宜跑,在他看來,沈佳宜不過長得比一般女生漂亮而已。沈佳宜重視形象,做事一板一眼的行徑,與他興之所至就在家赤裸的習慣簡直南轅北轍。沈佳宜覺得他幼稚,他覺得沈佳宜裝大人。
但愛情往往從偏見開始。互看不順眼,就是彼此關注的起點。
看著這樣的他們,感覺似曾相識。
青春的時候,男孩總喜歡直白表露自己的喜好,電影中以逗趣的方式呈現男孩們對性的渴望,毫無遮掩的對白,一如喜歡裸體的柯景騰率真至極的性格。女孩則恰好相反,總是比同齡男孩更顯成熟,總是對男孩的幼稚行徑不以為然,總是習慣隱藏自己真正的感受。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成熟的女孩有時也會像孩子一樣需要保護,而幼稚的男孩有時也會像大人般為女孩承擔。
一次意外交集,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異中,那點小小的同,為彼此打開了心門。
我喜歡沈佳宜勇敢挺身而出,與大家一起反抗教官搜同學書包那一段。後來,她和幾個大男生被罰在教室走廊外半蹲,從未被處罰過的她,哭得梨花帶雨,頻頻說丟臉,但那一刻的她,不只外表美,心更美,真正成為柯景騰心中的」完美女神」。
他們雖然如此不同,卻擁有不畏強權,堅持維護正義的相同價值觀。
這樣的他們,其實很像。
所以,以為最討厭的,換個角度,看見了隱藏的另一面,就成了最喜歡。
喜歡與討厭,都必須投注情感,當主觀的偏見遇上客觀的事件,最初的」偏見」轉為日後長久喜歡的」偏執」。那種一旦喜歡,就會一直喜歡下去的心態,長大以後的我看來依舊倍感動容。
一段感情的初衷,不都是不問為什麼,也說不出愛你的原因,就決定一直喜歡下去嗎?真正令我們忍不住回頭看的,是曾經和柯景騰一樣,純粹喜歡一個女孩(男孩)到底的十幾歲的自己吧。
【最難忘的,原來最簡單】
我經常在想,為什麼關於」青春」的電影,總是樂此不疲拍個不停,而所有觀眾,包括我自己,再看了無數青春電影之後,下一部出現時,依舊照樣買單。也許我們都需要在不斷往前走的人生中,不斷回顧心中最美好的地方,好讓我們在越來越殘酷的現實中,依然保有簡單快樂與自由感受的權利。
如果問我電影中最難忘的是什麼?出現在我腦海中的都是些鮮明的小細節,像是柯景騰和沈佳宜打賭,他輸了以後,願賭服輸理了平頭,沒輸的沈佳宜也若無其事梳了馬尾來上課。我喜歡兩人之間不著痕跡,只有彼此心知肚明的的默契。
不說喜歡,卻在意你說的任何一句話,這才是打從心底的喜歡。
兩人分離多年以後,九二一大地震成為銜接彼此的橋梁。電話里的他們像往常一樣輕松聊天,悄悄藏起傷害,彷佛不曾斷線。
如果真心且深深喜歡一個人,無論你們之間曾有多大的裂痕,危難之際,她依然會是你第一個想關心的人。
」愛」的關鍵從來不是在一起與否,而是心理位置。所以,初戀情人永遠是後來戀人的」隱形情敵」。
沒想到,電影最後的笑點,竟成為我最大的哭點。
沈佳宜婚宴上,大夥起鬨吻新娘,新郎開出的條件是想怎麼吻新娘就得先怎麼吻新郎。只見柯景景騰二話不說沖向新郎,嘴對嘴吻了好久。鏡推沈佳宜錯愕之際,微笑泛淚的臉龐。那一刻,她終於懂得這個喜歡她多年的男孩對她的感情,即使從前不曾在一起,往後也不可能在一起,他始終想更靠近她一些。
她是他美好的初戀,也是他永遠的青春。
如果沒有這些無悔的青春情事,就不會有後來更懂愛的他們。
如此愛過與被愛的人生,將帶著情感的溫暖厚度,守護彼此塵埃落定的人生。
這樣的他們,讓我覺得:有愛,真好!
【那些屬於我們的青春符碼】
電影中出現的青春符碼,也是我的青春符碼。
每周六必看的『玫瑰之夜』,方芳芳與彭恰恰美女野獸配的主持風格,總會產生奇妙火花,我懷念主持人深入訪問歌手,能好好聽歌的年代。張學友熱賣一百萬張的『吻別』卡帶,我也聽過不下百次,每首歌幾乎倒背如流,情竇初開的少女時代,還幻想過無數次吻別的浪漫。
大學新生舞會上必放的『第一支舞』,依然有一聽前奏,時光就能瞬間倒流的神效。當年黃舒駿風靡大街小巷的『戀愛癥候群』,精準傳達出愛情的魔力,以及戀愛中人如中毒般迷戀對方的心境。
當時我們都不知道這些平凡日常竟會成為日後難忘的內心風景,也只有在電影重現的此刻,我才清楚看見雲淡風輕的往事,原來一直在心底安靜陪伴。就像那些愛過的人,以及被愛過的自己,其實從未消失,繼續留在平行時空,相依相伴。
我們擁有的,其實比我們所知的更多。
然後我想起兩句簡單卻意謂深長的台詞。
沈佳宜:『謝謝你喜歡我。』
柯景騰:『我也很喜歡當年那個喜歡你的我。』
我認為這就是『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最佳註解。
相信不管多少年,我們依舊會深深喜歡青春光時那個無論如何都要偏執去愛的自己。九把刀:『有愛才會有意志力』,我深有同感。如果你曾花幾年的時間去愛一個人,不管最後能否修成正果,你一定能在愛她(他)的過程中,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因曾為一個人不顧一切的付出,才會有後來更堅定去愛的自己。
擁有愛的意志力,就擁有了生命的無限可能。
這真是一部很有愛的電影,也因為那些充滿愛的回憶,讓它從眾多電影中脫影而出,成為關於『青春』的另一頁美好印記。
『捌』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一對一》
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在前些天日子橫掃美國奧斯卡,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國際影片。
韓國電影的逐步崛起,要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說起,期間人才濟濟,金基德,朴贊郁,羅弘珍,李滄東,洪尚秀等諸多優質的電影導演撐起了韓國文化輸出的門面。
這次的獲獎可以稱得上是韓國電影蜚聲國際的高光時刻。
對於影壇來說,這是一次打破慣例的勝利。這是一次涵蓋包容與自由的電影評選。
在文常應試中,往年的經驗來看,考到韓國電影人的概率不大,但經此一役,明年不論是卷面抑或是與老師的當面交流,儲備些韓國影人作品是必要的。
按照近年獲獎及重要程度,咱們首要聊聊偏冷門的洪尚秀,洪尚秀是一個憂傷的愛情專家,他像是韓國的伍迪艾倫,精通情事的表象與陰暗面,專注於挖掘男女之愛的本質。他最新的作品《逃走的女人》獲得柏林金熊提名,且斬獲了銀熊講——最佳導演,他善於敘事結構的鋪排,在他展示生活的過程中,殘忍的讓觀眾去領略愛情在時間中變質。
如果說洪尚秀的電影偏向小資,略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朴贊郁便以故事著稱,觀影節奏傾向觀眾,他的復仇三部曲,我要復仇,親切的金子,老男孩,近年火熱的小姐及其成名作共同警備區都以優質的故事見長,觀眾足以在其暴力美學中難以自拔。
與其相似的還有羅弘珍,他的電影是韓國商業片的典範,黃海,哭聲,追擊者,是我認為其較為優秀的片子。順道也了解一下韓國除了宋康昊外還值得關注崔岷植,河正宇。
金基德在我看來其實與李滄東又異曲同工之妙,一個從東方的宗教里領悟禪意,一個在西方的信仰中問詢世界與人的真相。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必看的。可以在李滄東的作品上多下點功夫,密陽,燃燒,薄荷糖,他的電影如詩般的娓娓道來,卻是發人深饋的隆隆之聲。
韓國影業的崛起,除卻經濟原因,還有一大特徵是韓國影人在艱難的試探電影的底線,直至做到今日總統文在寅公開發文為其慶祝,這樣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仿效,找到自己的目標,拋卻雜念,堅持往下走下去,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你自己有所心得的韓國影片。
『玖』 求向左走向右走的電影影評
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評杜琪峰的新作「向左走向右走「[影評]
如果可以讓徐靜蕾代替梁詠琪在杜琪峰的新作「向左走向右走」中用她略帶沙啞的聲音冷靜而暖昧地念「他們彼此深信/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是不是會更有味道一點呢?
這樣的女人,要過盡千帆,要憂郁迷濛,要一頭栽進城市化的深淵才好吧。
去年底,杜琪峰在「機動部隊」中用近乎怪誕的詭異手法將後工業化時代的人性矛盾表現得比較到位,在整個影片中一直將混亂誇張激烈的劇情演繹到了最後。畫面也恰到好處地有了更多的張力和想像空間。
於是有理由期待他在根據幾米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改編的電影中能有更好的表現。幾米,這個在台灣以其憂傷沉鬱得近乎悲劇的漫畫而一夜成名天下知的有點偏執有點GAY的老男人,在拒絕用鮮艷龐雜的色彩去組織畫面的同時,極力用通俗的文字配合著畫面去陳述一個平凡生命里可能出現的略帶悲劇意味的故事,有淺淺的憂傷或者痛不欲生的別離作為主題,在千百萬人中間篩選出一個絕無僅有的特例,去陰差陽錯,去節外生枝,去永不再來。
開場的畫面依然很美,讓人一不小心就掉入了視覺的圈套。在表現城市化、現代化過程中人性的掙扎和憂郁方向,杜琪峰可算是輕車熟路,攝影的語言總能一步到位,畫面的層層推進可以拿來做攝影師的進階教程來研習。可是劇情,到底是中國人做的東西,晃晃悠悠就泄了底,如果硬要跟幾米的原作去比較,難免要吃幾只蒼蠅。
心情不好可以去看中國戲劇,不管情勢多危急,前路多險阻,必定他鄉遇故知峰迴路轉,必定冤案得雪刀下留人,必定好事多磨千里嬋娟,看的人雖然緊張,為男女主角掬心兼之以捏一把汗,可深諳中國式劇情的人就不怎麼著急,反正不管怎麼樣到最後總是皆大歡喜大快人心。有那麼一次盡管一不小心把梁山泊與祝英台那點破事演得有點過頭,可還是可以補救,總有最後的好事者救場,人生幾十年總會草草收場,可他們僥幸,來世可以化蝶,仍然雙宿雙飛,人間天上,好不逍遙。
中國文人的圓滑與機巧,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學的,這一層最後的功夫,不比華佗差。
不知道杜琪峰中了哪門子的邪,徑直走上了這樣討好的道路,完全歪曲了幾米的意思,這樣的劇情伸展,要讓人鼓足了勇氣仍看不下去。臨時拽來了配角,節外生枝玩起了第三者插足;無中生有的浮冒情事還要回溯到十三年前,總不是因為劇情豐富以及主角對白的需要吧?最令人忍不住的是,臨到最後要收尾了,男女主角在地震之後的東倒西歪中仍屹立不倒,從殘破的余牆中猛然會唔,震盡、灰飛,象從硝煙散盡的戰場上大難不死辛苦重逢一樣,熱情擁抱,甚至要更緊一點。
可這樣的電影是香港製造的,商業性的作品要有市場,得有人急急忙忙地以各種途徑去捧場。不能違背大多數人的心意,如果弄得觀影的院內舉座青衫濕透,幾日之內為此事耿耿於懷情緒低落,不利於家庭和睦戀人團結;更不能打擊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底層民眾對完美故事的期待,由此,這樣的結果也並非是不可以接受的吧。
如果真要曲高和寡一點,要做到遠離群眾,讓孟京輝弄一場話劇,讓兩個人在舞台上呢呢喃喃自怨自艾;或者把王家衛、梁朝偉們抓來,再來一次「如果有再多一張船票,你會和我一起走嗎?」之類煽情的話;然後再輔之以杜可風在「春光乍泄」中的的畫面構成和表現,是不是會更為美麗一點呢?
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誠然。始終不能原諒的是,為什麼擦肩而過要改成皆大歡喜呢?退而求其次地把重逢的希望留在第幾個十三年後,有一點點的懸念和驚喜可以期待,多好!
原汁原味的第一道菜不能太好,否則遲早要倒胃口。愛情要美麗,但不能沒有懸念,不能失去胃口,不能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