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雷戰觀後感
㈠ 地雷戰觀後感五十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抄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那就是《地雷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2年抗日時期最艱苦的年月,抗日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強盜斗爭的故事。
那一年趙家莊的民兵趙隊長剛學會了使用地雷的本領,當時的黃村還是鬼子一個重要的據點,鬼子還在黃村的周圍設了很多據點。弄得趙家莊人心惶惶,都逃進山裡了。
「我們」准備用地雷和敵人作戰,並准備搶敵人的槍。趙家莊聯合其他村子用地雷和鬼子作斗爭,並趁敵人被地雷炸的時候趁其不備搶了敵人的槍。這時,「我們」的地雷不夠用了,上級發了一些鐵雷,「我們」還造了石雷…,又給地雷的打法取了很多名字,如子母雷、連環雷、碎石雷…趙隊長還把碎石雷叫做天女散花。
㈡ 地雷戰讀後感500字
硝煙烽火起,日寇殘暴行,山河破碎,英雄奮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一個個神出鬼沒的地雷戰場。布下天羅地網,炸的敵人膽戰心驚,魂飛魄散!
故事從簡單的鐵雷、石雷、絆雷,發展到復雜多變的飛行雷、馬尾雷、防潮雷、子母連環雷、慢性自然雷等等;從單一的沿路埋雷發展到村村設下「地雷宴」,門上掛雷,草堆藏雷,人人佈雷,戶戶有雷,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炸得敵人風聲鶴唳,鬼哭狼嚎。日軍禁不住哀嘆:「石頭雷大大的厲害!」
印象中一個種頭發絲雷,其實來歷很簡單。當敵人吃夠了地雷的苦頭,就專門調來了工兵,用裝了10倍放大鏡的探雷圈找絆線,如果是繩子做的拉線,很容易就被敵人發現。於是我們就用毛發絲做拉線,敵人的放大鏡也沒有辦法;「掛雷」、「飛雷」,也都是普通拉弦地雷,不過是埋伏在高處罷了。至於一挖就響的雷,是將一真一假兩個雷連在一起,假雷放在上面,當敵人挖雷時,牽動真雷,自然一挖就響;至於回據點再炸的雷,是因為在地雷內部安裝一個小皮筋,當敵人要搞清地雷構造時,打開雷的同時皮筋松開引爆雷管……
反掃盪、反搶糧、救勞工、除漢奸、熱血兒女無畏無懼,傳奇地雷戰大發神威。故事中對人物的性格特點都是圍繞著勤勞、勇敢和智慧展開的。鬼子的貪得無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是啊,當電影拉下了帷幕後,我的心卻仍然此起彼伏。
㈢ 地雷戰觀後感
地雷戰觀後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製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蠍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製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並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後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蠍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裡。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㈣ 地雷戰觀後感800字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海陽地雷大顯神威,共斃傷敵人1025人,涌現出趙疃、文山後、小灘三個膠東特級模範爆炸村,並涌現出於化虎、趙守福、孫玉敏3名全國民兵英雄和13名膠東民兵英雄、99名膠東模範、11名膠東爆炸大王,不僅在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地雷戰興起的客觀條件。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槍支,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應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海陽民兵並沒有地雷,也沒有用雷打擊敵人的經驗。1943年春,縣人民武裝委員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縣武委會主任欒進階介紹了平度縣大澤山區民兵擺地雷陣殺傷敵人的經驗,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並發給各區數顆鐵制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積極行動起來,開始用地雷打擊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趙疃村民兵隊長趙同倫從區武委會先後領來了兩顆大地雷。回村後,他同趙守福等民兵湊在一起研究出拉線、絆線等幾種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趙同倫率領趙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棗埠頂附近埋設絆雷兩顆,炸死炸傷偽軍5名。文山後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敵人到河崖、寨頭、小紀一帶「掃盪」,指導員李樹梓和分隊長於化虎就帶領村爆炸組,在野虎山埋設地雷兩顆, 「掃盪」的敵人從小紀轉回來,剛走上野虎山便踏響了一顆地雷,四五個鬼子飛上了天空。敵人慌作一團,剛轉到前山坡,又踏響了另一顆地雷,又有3個敵人見了閻王。其餘的敵人嚇得膽顫心驚,逃回據點,一個多月沒敢出動。大山區葉家村民兵基幹隊長葉洪福在謝家村埋雷一顆,斃傷日偽軍5名;於鳳鳴曾兩次帶領民兵用地雷斃傷日軍3名、偽軍8名,並炸死副官和翻譯各1名,炸死戰馬1匹。
初期地雷戰的成功實踐,大大鼓舞了全縣民兵的抗日鬥志,地雷戰開始由點到面在全縣普遍展開。起初,地雷戰僅在靠近敵人據點的小紀、行村、大山等區開展,後來漸及全縣,榆山、龍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區一些村莊的民兵,把地雷戰成功地運用到反「掃盪」中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戰廣泛開展後,地雷供應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文山後村民兵於化虎、李樹梓、於希水、於進湖等爆炸骨幹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研究造雷問題。他們經過反復試驗,先後研製出了石雷、絆雷等多種雷。此後,趙疃、「五虎村」、欒家、夏澤等村民兵也創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民兵埋了70餘顆石雷,全部「開花」,一次炸死敵人17個。縣區武委會總結推廣其經驗後,全縣民兵普遍學習造石雷。
自從開展地雷戰以來,出來「掃盪」的敵人屢受挫折,不敢輕舉妄動。各級黨組織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發動群眾「抗捐」、「抗糧」,切斷敵人的供養之源,使敵人據點里糧斷草盡。被困的敵人又惡虎般地竄出來「掃盪」。盆子山區的民兵就聯合起來跟敵人進行斗爭。
趙疃、文山後、小灘村適宜打游擊戰,這三個村地雷戰也開展的最為活躍。敵人幾次要到內地「掃盪」,都被他們掐住了喉嚨,打得狼狽不堪。三個村因此而被膠東軍區譽為「特等模範爆炸村」。當時,趙疃的趙同倫、趙守福,文山後的於化虎、李樹梓,小灘村的孫玉敏最為有名。孫玉敏雖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卻是一員殺敵虎將。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莊去送情報,還隻身深入虎穴,瓦解出當漢奸的舅父張賢斌。她曾教會了四十多名婦女埋雷、造雷。他們在雷坑裡埋上一些石子、銅錢、碎鍋鐵之類的東西,使地雷的殺傷力倍增。趙疃民兵創造了空中絆雷,專炸敵人的指揮官和騎兵。這樣,不僅打了「蛇頭」,還對瓦解偽軍起了一定的作用。當時,整個盆子山區成了廣大民兵開展麻雀戰和地雷戰的用武之地。敵人每次出動都以大批的傷亡而敗退。
海陽地雷戰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運用靈活的地雷戰,配合八路軍作戰,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生死爭奪,使日軍防不勝防,聞雷喪膽,海陽民兵因此而名聲大震,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1943年冬,300多日偽軍到趙疃村北的東村莊一帶搶糧。趙疃民兵聞訊後,便埋伏於附近的仗子山上,並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陣。敵人走到離趙疃二三里遠時,突然向西轉去。這時,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隊長趙同倫果斷命令「麻雀組打槍,土炮手點炮,把敵人引過來!」頓時,槍炮齊鳴,人人喊殺。日偽軍立即向民兵撲去。民兵們機警地轉到雷區方向,繼續打冷槍,敵人又朝民兵撲過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陣,炸死炸傷敵人15人。
狡猾的敵人吃過幾次苦頭後,便想出了一些對付地雷的辦法。他們遇見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圍撒個圈,以防接觸;遇見了「絆雷」,他們就遠遠地用鐵鉤子勾出來。為了防止敵人排雷,我們又研究出「子母連環雷」,敵人起出母雷,子雷跟著爆炸;敵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們就研究出「拉雷」,把群眾讓過去,專炸鬼子的大隊人馬,;敵人無規律的走,他們就實施「飛行爆炸」。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先後製造和改進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餘種雷,使敵人防不勝防,屢遭雷轟。那時,趙疃、文山後、小灘是開展地雷戰最活躍的村莊,是膠東軍區有名的「特等模範爆炸村」。他們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敵人的交通線和進攻地段上,敵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頭、山嶺、海灘和莊稼地也難逃挨炸。有一次,敵人出洞到文山後,發現路上埋著地雷,仍然依照舊例,用鐵鉤子把地雷釣好,然後急忙卧倒,可是一釣卻是假的,真雷卻在敵人卧倒處爆炸了,漢奸隊長和幾個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為了對付敵人的掃雷組,民兵們又四處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跡,把雷埋在沒有新土的地方,使敵人上當受騙。當敵人發現沒有新土的地方設有地雷的秘密後,民兵們又在新土處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寫著「打倒日本鬼」的標語,敵人一見,必然氣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為了麻疲敵人,民兵們還研究了一種在地雷腹中自動點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來的地雷,小心謹慎地帶回去研究,忽然轟的一聲,地雷爆炸了,把屋子裡的敵人炸得粉身碎骨。日偽軍走到那裡,地雷就響在那裡,敵人每次「掃盪」均遭殺傷。當時在群眾中曾流傳著一首歌謠:「海陽的鐵西瓜,威名傳天下。轟隆隆,轟隆隆,炸的鬼子開了花。」
為了避免踏雷,敵人又想出了一條更毒辣的手段,這就是讓老百姓在前面開路。有一次,敵人要出來搶糧,就從駐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強迫他們牽著牲口在前面踏雷開路,敵人尾隨在後面。為了不傷害無故的群眾,民兵發明了一種「長藤雷」,等前面的群眾走過以後,埋伏在旁邊的民兵迅速扯動長線,隨著幾聲巨響,敵人被炸的血肉橫飛,而老百姓卻安然無恙。
由於敵人連遭打擊,兵力損傷很大。為了苟延殘喘,便將其外圍的日偽軍全部集中在行村據點內,強迫周圍的群眾往裡面給養。趙守福、於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東山、鵬化庄、南泊子等村,發動群眾掐斷敵人的供給,並組織他們建立武裝,學習埋雷技術。據點里的敵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車從青島往這邊運輸。我民兵就在敵人汽車經過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毀了跑在前面的一輛汽車,其餘三輛汽車慌忙掉頭逃走。民兵們一擁而上,從車上卸下許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繳了區委會。
敵人陸路運糧失敗,又改從海上運糧。輪船開到何家村以南,那兒沒有碼頭,船靠不上岸,日軍便叫偽軍下水扛糧。趙守福、於化虎等通過調查,摸請了敵人下水扛糧的往返路線,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敵人往返的路上,等敵人扛著糧食靠近岸邊時,水下的連環雷一齊爆炸,敵人大批倒斃在水中,民兵們趁機把糧食搶走了。以後敵人改用飛機運糧,但狼多肉少,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軍那邊丟。但飛機飛的太低要挨打,飛的太高又投的不準,投了三次東西,結果只丟進「西寺」一包罐頭,其餘的全掉在圍牆外邊,倒成了民兵們的慰勞品。被困守的敵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擾「五虎村」,陷入地雷陣,五小時走了不足五華里,踏響地雷20多顆,炸死30多人。同年被膠東軍區授予「戰斗模範村」光榮稱號。
1945年5月,日偽軍2000餘人占據了盆子山區。海陽民兵對敵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5月18日,行村據點的敵人偷襲趙疃。趙同倫、趙守福等預先獲取了這一情報,即率民兵在村裡擺下地雷陣。敵人闖進村北的樹林里,碰響了絆雷;轉而撲向十字街口,又踏響「箱子雷」,共斃傷日偽軍16名,炸死戰馬1匹。同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入「五虎村」, 從上午10點到下午3點,走了還不足5里路,踏響地雷20多顆。26日下午,索格庄據點日偽軍600餘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爆炸組速擺地雷阻敵。偽軍200餘人先抵村西,接連踏響三顆地雷,不敢挪步。日軍200餘人隨後趕到,在村西北頭踏響一顆地雷,在河邊踏響連環雷,死傷甚重。敵軍四周皆布有地雷,進退兩難,只得抬著40多個死傷者繞路逃到夼里、孫家夼村據點。5月下旬,日偽軍在孫家夼村、夼里村安設據點,對民兵活動和群眾安全威脅很大。大山區作戰指揮部抽調葉家、修家、代格庄、槐家泊等村的20幾名爆炸能手,由區武委會主任於東山率領,夜間摸上黃山頂埋設地雷。此後,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設地雷,敵人天天挨炸,死傷累累。
㈤ 《地雷戰》的觀後感如何寫
我昨天觀看了革命電影《地雷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電影里講述日本入侵一個村莊,人們奮起反抗,用地雷消滅侵略者的故事。當時日本人帶著先進的裝備,成群結隊的入侵,而村莊的老百姓連支槍也沒有,他們運用自己的智慧,自製各種地雷,與日本鬼子展開多場周旋,打敗侵略者。這是一場強與弱的戰斗,天空中彌漫著陣陣的血腥味,一幅幅血流成河的場面展現在我的眼前,震撼我幼小的心靈。我不禁贊嘆他們一戰到底,不怕犧牲,永不放棄的精神。革命先輩是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
《地雷戰》是1962——01——01年上映的,是一部很老的抗日電影,但是一部很有教育性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2年抗日時期最艱苦的年月,抗日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強盜斗爭的故事。
抗戰時期,膠東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村等,經常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襲擊或掃盪,當時的黃村還是鬼子一個重要的據點,鬼子還在黃村的周圍設了很多據點。弄得趙家莊人心惶惶,都逃進山裡了。區武會的雷主任和趙家莊的民兵趙隊長剛學會了使用地雷的本領。於是大家都開始使用地雷來和鬼子作戰。因為上級發給地雷不夠用,所以我們發明了石雷…,又給地雷的打法取了很多名字,如子母雷、連環雷、碎石雷…趙隊長還把碎石雷叫做天女散花。
有一次,日本人想出了一個狠毒的辦法,讓老百姓先去踏地雷,就從駐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強迫他們牽著牲口在前面踏雷開路,敵人跟在後面。為了不傷害群眾,我們發明了「長藤雷」,前面的群眾走後,埋伏的民兵迅速引爆地雷,就這樣,敵人被炸,老百姓卻安然無恙。
之後,敵人陸地運糧也被地雷炸。海上運糧被民兵發現,民兵又用水雷炸。空中運糧矮了怕被攻擊,高了又不能運,運來的大部分都投到民兵那裡去了。從此以後,日軍天天被炸,死傷無數。最後,民兵們終於獲得了勝利。
電影結束了可我還沉浸在鬼子被炸的情景里,《地雷戰》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勇氣,明白了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知識寶庫的大門始終是向我們敞開的!
前進吧,努力吧,每一位中華兒女,讓我們共同攜手創建一個和諧、安居樂業的中國吧!
㈥ 求電影《地雷戰》觀後感,600字左右
地雷戰的觀後感
昨天我在電影院看了地雷戰。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我的思緒,仍沉浸在下午觀看影片的一幕幕場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村民們頂烈日、冒嚴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場景。我彷彿聽見了村民們在高喊:「響了一個,又響了一個!」我彷彿又看見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製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蠍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製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並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後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蠍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裡。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㈦ 電影《地雷戰》觀後感1500字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海陽地雷大顯神威,共斃傷敵人1025人,涌現出趙疃、文山後、小灘三個膠東特級模範爆炸村,並涌現出於化虎、趙守福、孫玉敏3名全國民兵英雄和13名膠東民兵英雄、99名膠東模範、11名膠東爆炸大王,不僅在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地雷戰興起的客觀條件。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槍支,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應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海陽民兵並沒有地雷,也沒有用雷打擊敵人的經驗。1943年春,縣人民武裝委員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縣武委會主任欒進階介紹了平度縣大澤山區民兵擺地雷陣殺傷敵人的經驗,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並發給各區數顆鐵制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積極行動起來,開始用地雷打擊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趙疃村民兵隊長趙同倫從區武委會先後領來了兩顆大地雷。回村後,他同趙守福等民兵湊在一起研究出拉線、絆線等幾種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趙同倫率領趙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棗埠頂附近埋設絆雷兩顆,炸死炸傷偽軍5名。文山後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敵人到河崖、寨頭、小紀一帶「掃盪」,指導員李樹梓和分隊長於化虎就帶領村爆炸組,在野虎山埋設地雷兩顆, 「掃盪」的敵人從小紀轉回來,剛走上野虎山便踏響了一顆地雷,四五個鬼子飛上了天空。敵人慌作一團,剛轉到前山坡,又踏響了另一顆地雷,又有3個敵人見了閻王。其餘的敵人嚇得膽顫心驚,逃回據點,一個多月沒敢出動。大山區葉家村民兵基幹隊長葉洪福在謝家村埋雷一顆,斃傷日偽軍5名;於鳳鳴曾兩次帶領民兵用地雷斃傷日軍3名、偽軍8名,並炸死副官和翻譯各1名,炸死戰馬1匹。
初期地雷戰的成功實踐,大大鼓舞了全縣民兵的抗日鬥志,地雷戰開始由點到面在全縣普遍展開。起初,地雷戰僅在靠近敵人據點的小紀、行村、大山等區開展,後來漸及全縣,榆山、龍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區一些村莊的民兵,把地雷戰成功地運用到反「掃盪」中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戰廣泛開展後,地雷供應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文山後村民兵於化虎、李樹梓、於希水、於進湖等爆炸骨幹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研究造雷問題。他們經過反復試驗,先後研製出了石雷、絆雷等多種雷。此後,趙疃、「五虎村」、欒家、夏澤等村民兵也創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民兵埋了70餘顆石雷,全部「開花」,一次炸死敵人17個。縣區武委會總結推廣其經驗後,全縣民兵普遍學習造石雷。
自從開展地雷戰以來,出來「掃盪」的敵人屢受挫折,不敢輕舉妄動。各級黨組織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發動群眾「抗捐」、「抗糧」,切斷敵人的供養之源,使敵人據點里糧斷草盡。被困的敵人又惡虎般地竄出來「掃盪」。盆子山區的民兵就聯合起來跟敵人進行斗爭。
趙疃、文山後、小灘村適宜打游擊戰,這三個村地雷戰也開展的最為活躍。敵人幾次要到內地「掃盪」,都被他們掐住了喉嚨,打得狼狽不堪。三個村因此而被膠東軍區譽為「特等模範爆炸村」。當時,趙疃的趙同倫、趙守福,文山後的於化虎、李樹梓,小灘村的孫玉敏最為有名。孫玉敏雖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卻是一員殺敵虎將。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莊去送情報,還隻身深入虎穴,瓦解出當漢奸的舅父張賢斌。她曾教會了四十多名婦女埋雷、造雷。他們在雷坑裡埋上一些石子、銅錢、碎鍋鐵之類的東西,使地雷的殺傷力倍增。趙疃民兵創造了空中絆雷,專炸敵人的指揮官和騎兵。這樣,不僅打了「蛇頭」,還對瓦解偽軍起了一定的作用。當時,整個盆子山區成了廣大民兵開展麻雀戰和地雷戰的用武之地。敵人每次出動都以大批的傷亡而敗退。
海陽地雷戰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運用靈活的地雷戰,配合八路軍作戰,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生死爭奪,使日軍防不勝防,聞雷喪膽,海陽民兵因此而名聲大震,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1943年冬,300多日偽軍到趙疃村北的東村莊一帶搶糧。趙疃民兵聞訊後,便埋伏於附近的仗子山上,並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陣。敵人走到離趙疃二三里遠時,突然向西轉去。這時,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隊長趙同倫果斷命令「麻雀組打槍,土炮手點炮,把敵人引過來!」頓時,槍炮齊鳴,人人喊殺。日偽軍立即向民兵撲去。民兵們機警地轉到雷區方向,繼續打冷槍,敵人又朝民兵撲過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陣,炸死炸傷敵人15人。
狡猾的敵人吃過幾次苦頭後,便想出了一些對付地雷的辦法。他們遇見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圍撒個圈,以防接觸;遇見了「絆雷」,他們就遠遠地用鐵鉤子勾出來。為了防止敵人排雷,我們又研究出「子母連環雷」,敵人起出母雷,子雷跟著爆炸;敵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們就研究出「拉雷」,把群眾讓過去,專炸鬼子的大隊人馬,;敵人無規律的走,他們就實施「飛行爆炸」。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先後製造和改進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餘種雷,使敵人防不勝防,屢遭雷轟。那時,趙疃、文山後、小灘是開展地雷戰最活躍的村莊,是膠東軍區有名的「特等模範爆炸村」。他們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敵人的交通線和進攻地段上,敵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頭、山嶺、海灘和莊稼地也難逃挨炸。有一次,敵人出洞到文山後,發現路上埋著地雷,仍然依照舊例,用鐵鉤子把地雷釣好,然後急忙卧倒,可是一釣卻是假的,真雷卻在敵人卧倒處爆炸了,漢奸隊長和幾個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為了對付敵人的掃雷組,民兵們又四處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跡,把雷埋在沒有新土的地方,使敵人上當受騙。當敵人發現沒有新土的地方設有地雷的秘密後,民兵們又在新土處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寫著「打倒日本鬼」的標語,敵人一見,必然氣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為了麻疲敵人,民兵們還研究了一種在地雷腹中自動點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來的地雷,小心謹慎地帶回去研究,忽然轟的一聲,地雷爆炸了,把屋子裡的敵人炸得粉身碎骨。日偽軍走到那裡,地雷就響在那裡,敵人每次「掃盪」均遭殺傷。當時在群眾中曾流傳著一首歌謠:「海陽的鐵西瓜,威名傳天下。轟隆隆,轟隆隆,炸的鬼子開了花。」
為了避免踏雷,敵人又想出了一條更毒辣的手段,這就是讓老百姓在前面開路。有一次,敵人要出來搶糧,就從駐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強迫他們牽著牲口在前面踏雷開路,敵人尾隨在後面。為了不傷害無故的群眾,民兵發明了一種「長藤雷」,等前面的群眾走過以後,埋伏在旁邊的民兵迅速扯動長線,隨著幾聲巨響,敵人被炸的血肉橫飛,而老百姓卻安然無恙。
由於敵人連遭打擊,兵力損傷很大。為了苟延殘喘,便將其外圍的日偽軍全部集中在行村據點內,強迫周圍的群眾往裡面給養。趙守福、於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東山、鵬化庄、南泊子等村,發動群眾掐斷敵人的供給,並組織他們建立武裝,學習埋雷技術。據點里的敵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車從青島往這邊運輸。我民兵就在敵人汽車經過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毀了跑在前面的一輛汽車,其餘三輛汽車慌忙掉頭逃走。民兵們一擁而上,從車上卸下許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繳了區委會。
敵人陸路運糧失敗,又改從海上運糧。輪船開到何家村以南,那兒沒有碼頭,船靠不上岸,日軍便叫偽軍下水扛糧。趙守福、於化虎等通過調查,摸請了敵人下水扛糧的往返路線,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敵人往返的路上,等敵人扛著糧食靠近岸邊時,水下的連環雷一齊爆炸,敵人大批倒斃在水中,民兵們趁機把糧食搶走了。以後敵人改用飛機運糧,但狼多肉少,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軍那邊丟。但飛機飛的太低要挨打,飛的太高又投的不準,投了三次東西,結果只丟進「西寺」一包罐頭,其餘的全掉在圍牆外邊,倒成了民兵們的慰勞品。被困守的敵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擾「五虎村」,陷入地雷陣,五小時走了不足五華里,踏響地雷20多顆,炸死30多人。同年被膠東軍區授予「戰斗模範村」光榮稱號。
1945年5月,日偽軍2000餘人占據了盆子山區。海陽民兵對敵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5月18日,行村據點的敵人偷襲趙疃。趙同倫、趙守福等預先獲取了這一情報,即率民兵在村裡擺下地雷陣。敵人闖進村北的樹林里,碰響了絆雷;轉而撲向十字街口,又踏響「箱子雷」,共斃傷日偽軍16名,炸死戰馬1匹。同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入「五虎村」, 從上午10點到下午3點,走了還不足5里路,踏響地雷20多顆。26日下午,索格庄據點日偽軍600餘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爆炸組速擺地雷阻敵。偽軍200餘人先抵村西,接連踏響三顆地雷,不敢挪步。日軍200餘人隨後趕到,在村西北頭踏響一顆地雷,在河邊踏響連環雷,死傷甚重。敵軍四周皆布有地雷,進退兩難,只得抬著40多個死傷者繞路逃到夼里、孫家夼村據點。5月下旬,日偽軍在孫家夼村、夼里村安設據點,對民兵活動和群眾安全威脅很大。大山區作戰指揮部抽調葉家、修家、代格庄、槐家泊等村的20幾名爆炸能手,由區武委會主任於東山率領,夜間摸上黃山頂埋設地雷。此後,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設地雷,敵人天天挨炸,死傷累累。
地雷戰的觀後感
國慶節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盤電影《地雷戰》的VCD光碟。回到家裡,我就迫不及待的在電視上放了起來。整整一個下午,我在反復的看著這部電影。電影那緊張動人的情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我的思緒,仍沉浸在下午觀看影片的一幕幕場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村民們頂烈日、冒嚴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場景。我彷彿聽見了村民們在高喊:「響了一個,又響了一個!」我彷彿又看見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製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蠍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製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並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後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蠍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裡。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㈧ <地雷戰>觀後感怎麼寫
地雷戰
開放分類: 中國、游戲、軍事、抗戰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海陽地雷大顯神威,共斃傷敵人1025人,涌現出趙疃、文山後、小灘三個膠東特級模範爆炸村,並涌現出於化虎、趙守福、孫玉敏3名全國民兵英雄和13名膠東民兵英雄、99名膠東模範、11名膠東爆炸大王,不僅在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地雷戰興起的客觀條件。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槍支,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應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海陽民兵並沒有地雷,也沒有用雷打擊敵人的經驗。1943年春,縣人民武裝委員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縣武委會主任欒進階介紹了平度縣大澤山區民兵擺地雷陣殺傷敵人的經驗,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並發給各區數顆鐵制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積極行動起來,開始用地雷打擊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趙疃村民兵隊長趙同倫從區武委會先後領來了兩顆大地雷。回村後,他同趙守福等民兵湊在一起研究出拉線、絆線等幾種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趙同倫率領趙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棗埠頂附近埋設絆雷兩顆,炸死炸傷偽軍5名。文山後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敵人到河崖、寨頭、小紀一帶「掃盪」,指導員李樹梓和分隊長於化虎就帶領村爆炸組,在野虎山埋設地雷兩顆, 「掃盪」的敵人從小紀轉回來,剛走上野虎山便踏響了一顆地雷,四五個鬼子飛上了天空。敵人慌作一團,剛轉到前山坡,又踏響了另一顆地雷,又有3個敵人見了閻王。其餘的敵人嚇得膽顫心驚,逃回據點,一個多月沒敢出動。大山區葉家村民兵基幹隊長葉洪福在謝家村埋雷一顆,斃傷日偽軍5名;於鳳鳴曾兩次帶領民兵用地雷斃傷日軍3名、偽軍8名,並炸死副官和翻譯各1名,炸死戰馬1匹。
初期地雷戰的成功實踐,大大鼓舞了全縣民兵的抗日鬥志,地雷戰開始由點到面在全縣普遍展開。起初,地雷戰僅在靠近敵人據點的小紀、行村、大山等區開展,後來漸及全縣,榆山、龍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區一些村莊的民兵,把地雷戰成功地運用到反「掃盪」中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戰廣泛開展後,地雷供應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文山後村民兵於化虎、李樹梓、於希水、於進湖等爆炸骨幹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研究造雷問題。他們經過反復試驗,先後研製出了石雷、絆雷等多種雷。此後,趙疃、「五虎村」、欒家、夏澤等村民兵也創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民兵埋了70餘顆石雷,全部「開花」,一次炸死敵人17個。縣區武委會總結推廣其經驗後,全縣民兵普遍學習造石雷。
自從開展地雷戰以來,出來「掃盪」的敵人屢受挫折,不敢輕舉妄動。各級黨組織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發動群眾「抗捐」、「抗糧」,切斷敵人的供養之源,使敵人據點里糧斷草盡。被困的敵人又惡虎般地竄出來「掃盪」。盆子山區的民兵就聯合起來跟敵人進行斗爭。
趙疃、文山後、小灘村適宜打游擊戰,這三個村地雷戰也開展的最為活躍。敵人幾次要到內地「掃盪」,都被他們掐住了喉嚨,打得狼狽不堪。三個村因此而被膠東軍區譽為「特等模範爆炸村」。當時,趙疃的趙同倫、趙守福,文山後的於化虎、李樹梓,小灘村的孫玉敏最為有名。孫玉敏雖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卻是一員殺敵虎將。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莊去送情報,還隻身深入虎穴,瓦解出當漢奸的舅父張賢斌。她曾教會了四十多名婦女埋雷、造雷。他們在雷坑裡埋上一些石子、銅錢、碎鍋鐵之類的東西,使地雷的殺傷力倍增。趙疃民兵創造了空中絆雷,專炸敵人的指揮官和騎兵。這樣,不僅打了「蛇頭」,還對瓦解偽軍起了一定的作用。當時,整個盆子山區成了廣大民兵開展麻雀戰和地雷戰的用武之地。敵人每次出動都以大批的傷亡而敗退。
海陽地雷戰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運用靈活的地雷戰,配合八路軍作戰,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生死爭奪,使日軍防不勝防,聞雷喪膽,海陽民兵因此而名聲大震,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1943年冬,300多日偽軍到趙疃村北的東村莊一帶搶糧。趙疃民兵聞訊後,便埋伏於附近的仗子山上,並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陣。敵人走到離趙疃二三里遠時,突然向西轉去。這時,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隊長趙同倫果斷命令「麻雀組打槍,土炮手點炮,把敵人引過來!」頓時,槍炮齊鳴,人人喊殺。日偽軍立即向民兵撲去。民兵們機警地轉到雷區方向,繼續打冷槍,敵人又朝民兵撲過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陣,炸死炸傷敵人15人。
狡猾的敵人吃過幾次苦頭後,便想出了一些對付地雷的辦法。他們遇見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圍撒個圈,以防接觸;遇見了「絆雷」,他們就遠遠地用鐵鉤子勾出來。為了防止敵人排雷,我們又研究出「子母連環雷」,敵人起出母雷,子雷跟著爆炸;敵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們就研究出「拉雷」,把群眾讓過去,專炸鬼子的大隊人馬,;敵人無規律的走,他們就實施「飛行爆炸」。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先後製造和改進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餘種雷,使敵人防不勝防,屢遭雷轟。那時,趙疃、文山後、小灘是開展地雷戰最活躍的村莊,是膠東軍區有名的「特等模範爆炸村」。他們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敵人的交通線和進攻地段上,敵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頭、山嶺、海灘和莊稼地也難逃挨炸。有一次,敵人出洞到文山後,發現路上埋著地雷,仍然依照舊例,用鐵鉤子把地雷釣好,然後急忙卧倒,可是一釣卻是假的,真雷卻在敵人卧倒處爆炸了,漢奸隊長和幾個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為了對付敵人的掃雷組,民兵們又四處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跡,把雷埋在沒有新土的地方,使敵人上當受騙。當敵人發現沒有新土的地方設有地雷的秘密後,民兵們又在新土處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寫著「打倒日本鬼」的標語,敵人一見,必然氣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為了麻疲敵人,民兵們還研究了一種在地雷腹中自動點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來的地雷,小心謹慎地帶回去研究,忽然轟的一聲,地雷爆炸了,把屋子裡的敵人炸得粉身碎骨。日偽軍走到那裡,地雷就響在那裡,敵人每次「掃盪」均遭殺傷。當時在群眾中曾流傳著一首歌謠:「海陽的鐵西瓜,威名傳天下。轟隆隆,轟隆隆,炸的鬼子開了花。」
為了避免踏雷,敵人又想出了一條更毒辣的手段,這就是讓老百姓在前面開路。有一次,敵人要出來搶糧,就從駐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強迫他們牽著牲口在前面踏雷開路,敵人尾隨在後面。為了不傷害無故的群眾,民兵發明了一種「長藤雷」,等前面的群眾走過以後,埋伏在旁邊的民兵迅速扯動長線,隨著幾聲巨響,敵人被炸的血肉橫飛,而老百姓卻安然無恙。
由於敵人連遭打擊,兵力損傷很大。為了苟延殘喘,便將其外圍的日偽軍全部集中在行村據點內,強迫周圍的群眾往裡面給養。趙守福、於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東山、鵬化庄、南泊子等村,發動群眾掐斷敵人的供給,並組織他們建立武裝,學習埋雷技術。據點里的敵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車從青島往這邊運輸。我民兵就在敵人汽車經過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毀了跑在前面的一輛汽車,其餘三輛汽車慌忙掉頭逃走。民兵們一擁而上,從車上卸下許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繳了區委會。
敵人陸路運糧失敗,又改從海上運糧。輪船開到何家村以南,那兒沒有碼頭,船靠不上岸,日軍便叫偽軍下水扛糧。趙守福、於化虎等通過調查,摸請了敵人下水扛糧的往返路線,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敵人往返的路上,等敵人扛著糧食靠近岸邊時,水下的連環雷一齊爆炸,敵人大批倒斃在水中,民兵們趁機把糧食搶走了。以後敵人改用飛機運糧,但狼多肉少,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軍那邊丟。但飛機飛的太低要挨打,飛的太高又投的不準,投了三次東西,結果只丟進「西寺」一包罐頭,其餘的全掉在圍牆外邊,倒成了民兵們的慰勞品。被困守的敵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擾「五虎村」,陷入地雷陣,五小時走了不足五華里,踏響地雷20多顆,炸死30多人。同年被膠東軍區授予「戰斗模範村」光榮稱號。
1945年5月,日偽軍2000餘人占據了盆子山區。海陽民兵對敵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5月18日,行村據點的敵人偷襲趙疃。趙同倫、趙守福等預先獲取了這一情報,即率民兵在村裡擺下地雷陣。敵人闖進村北的樹林里,碰響了絆雷;轉而撲向十字街口,又踏響「箱子雷」,共斃傷日偽軍16名,炸死戰馬1匹。同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入「五虎村」, 從上午10點到下午3點,走了還不足5里路,踏響地雷20多顆。26日下午,索格庄據點日偽軍600餘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爆炸組速擺地雷阻敵。偽軍200餘人先抵村西,接連踏響三顆地雷,不敢挪步。日軍200餘人隨後趕到,在村西北頭踏響一顆地雷,在河邊踏響連環雷,死傷甚重。敵軍四周皆布有地雷,進退兩難,只得抬著40多個死傷者繞路逃到夼里、孫家夼村據點。5月下旬,日偽軍在孫家夼村、夼里村安設據點,對民兵活動和群眾安全威脅很大。大山區作戰指揮部抽調葉家、修家、代格庄、槐家泊等村的20幾名爆炸能手,由區武委會主任於東山率領,夜間摸上黃山頂埋設地雷。此後,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設地雷,敵人天天挨炸,死傷累累。
日偽軍在多次挨炸後,總結出了一條經驗:走小路,不走大路;走水路,不走旱路。這倒是使鬼子減少了挨炸的機會,但這條經驗很快就失效,民兵們在小路、水路上也埋上了地雷,鬼子照樣挨炸。小灘村南有一條河,是行村日偽軍到萊陽穴坊庄據點的必經之地。敵人為避地雷,便在水中走。小灘村民兵孫藻訓、孫玉敏、孫春旭等,做了九顆水雷,瞅准敵人將到時,迅速將雷埋在河中里。日偽軍涉水過河,九顆水雷全部爆炸。6月初,孫家夼據點300多日偽軍到行村搬運物資,行至趙疃村東集前埠嘴下,陷入趙疃民兵布下的「長蛇雷陣」,在長達二里的路上,地雷連續轟鳴,敵人左躲右閃,也未能躲開雷陣,被斃傷30多人。
6月的一天中午,日偽軍集中一個營的兵力襲擊了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一面派人向附近的部隊報告,一面指揮民兵用土槍土炮把敵人誘進河套的地雷區,炸得敵人蒙頭轉向,扭頭向西南方向的山上爬,沒想到被埋伏在那裡的我軍主力十六團所狙擊,敵人不得不逼上野虎山,又遭到縣獨立營的襲擊,向東北逃竄,被埋伏在那裡的文山西巷民兵打了回來。當敵人第二次被擠進河套時,地雷接連不斷地開了花,日偽軍死傷70多人,俘虜30多人。
在盆子山區人民開展反「掃盪」的105天中,海陽民兵共配合部隊埋雷2500多顆,炸死炸傷日偽軍200多人。7月,膠東武委會在海陽縣高家召開反「掃盪」斗爭經驗總結大會。大會總結推廣了海陽縣「五虎村」、盆子山區人民聯防抗敵的斗爭經驗。同時,授予趙守福、於化虎、孫玉敏、於晉江、趙同倫、紀常勝、紀中勝、陳桂香、紀彥、紀洪福、欒恆悅、隋良萱、冷世竹等13人為膠東民兵英雄。
海陽地雷戰有力地支援了膠東其它地區的抗戰。海陽民兵不僅在海陽境內大顯身手,而且還奉上級武委會之命,多次組織遠征爆炸隊,到周邊縣配合當地部隊作戰,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關地區的抗戰,從而推動了整個膠東地區的抗戰,為膠東地區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43年冬,趙守福、於化虎、趙同倫、欒恆月等60餘人,組成膠東爆炸隊,開赴萊陽,在萊陽城外布下地雷,日偽軍被封鎖的不敢出動。同年,縣武委會主任欒晉階等在小紀區笤帚夼村集合民兵50人,夜入萊陽五尺渡,襲擊了趙保原的聯絡點,俘敵6人。撤離時布下地雷,被敵人全部踏響。1945年5月6日,各路日偽軍集結萊陽城,趙守福奉命帶領遠征爆炸隊奔赴萊陽城及東漩河一帶,埋設地雷20顆,斃傷敵人20餘名。
1944年10月,膠東軍區調文山後村民兵隊長、爆炸大王於化虎5名爆炸隊員,到煙濰線開展地雷戰,歷時四個多月。他們在黃縣(今龍口市)、蓬萊一帶,教給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術。一次,於化虎等在蓬萊城附近埋雷20多顆,斃傷日偽軍28人。1945年1月,膠東區武委會派於鳳鳴帶領4人爆炸組,再赴蓬萊執行任務。在十餘天中,於鳳鳴等教部隊民兵600多人學習爆炸技術,並布雷封鎖大辛店據點,斃傷敵人40多人,受到膠東武委會的通令嘉獎。
1945年5月初,趙同倫受膠東軍區委派,帶領趙炳昆等5名爆炸隊員,扛著膠東軍區授予的「膠東遠征爆炸隊」的大旗,到膠濟鐵路沿線的藍村一帶,配合西海獨立團作戰,並向部隊幹部、戰士傳授爆炸技術。同部隊一起實驗用地雷加炸葯,爆破敵人鐵路3次,炸毀鐵路50多米,致使敵人的鐵路運輸長期中斷。
由於海陽民兵工作突出,特別是地雷戰戰果輝煌,因而獲得了不少殊榮。1943年冬,山東省軍區政治部授予海陽「民兵工作模範縣」光榮稱號。1945年6月,膠東區武委會授予海陽縣「戰斗模範縣」光榮稱號。
----------------------------------------------------------------------------------------------
游戲《地雷戰》
《地雷戰》是西山居繼《劍俠情緣》之後推出的又一個精品,於98年3月上市。其製作源起於1996年發生在日本光榮公司天津分公司的「提督的決斷」 事件。為了抵禦在游戲軟體業內國外有不良傾向者的文化侵略,西山居製作了這款愛國主義題材的游戲。其首發式是在南京市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和天津市南開大學(抗戰時期曾被日本鬼子夷為平地)同時舉行的。
《地雷戰》是一款戰棋游戲,戰斗採用回合制。但是,《地雷戰》並不等同於一般戰棋類游戲。一般戰棋類游戲的戰斗方式主要為兩大類:普通攻擊與法術(策略)。《地雷戰》中,普通攻擊和戰術(相當於類似游戲中的法術或策略)也是基本的戰斗手段,但僅靠這兩種手段過關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模擬了當時的真實情況,即敵我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極大懸殊性。為了消滅武裝到牙齒的日本鬼子,玩家必須藉助於地雷這一特殊武器,特別是初中期我方力量還很薄弱的時候。所以,在整個《地雷戰》的策劃中,一直是把地雷作為游戲的一個主體部分來設計的,為了突出這一主體,對戰術和物品等還作了某種程度的淡化。
游戲以一種藝術化的手法,把許多耳熟能詳的抗日英雄人物如朱老忠、李向陽、雨來等聚集一堂,讓我們重新回到了那一段烽火連天、豪氣干雲的歷史年代。日本鬼子的窮凶極惡,中華英雄兒女的睿智果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游戲採取回合制戰略游戲的玩法,更是老少皆宜,堪稱寓教於樂的典範。《地雷戰》的音樂有些是通過人們熟悉的抗戰旋律改編而來的,使人一下就感覺到回到了那烽火連天的年代。不同的場景由不同的背景音樂來烘托對應的氣氛,既有慷慨激昂的戰斗場面,又有輕松愉快的休息間隙。
游戲作者作為本故事的主人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派往敵占區平陽縣的一位游擊大隊長,隻身一人發展自己的隊伍,打擊日本侵略軍和漢奸、偽軍、消滅日偽政權,最後完全佔佔領平陽縣。總計40分鍾的過場影片精彩紛呈,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
㈨ 紅色電影地雷戰,觀後感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當電影里傳來堅定、雄壯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熱血沸騰,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抗戰時期……
《地道戰》這部影片講述了1942~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盪」,冀中人民團結一心,利用結合了冀中人民智慧與力量的地道戰來消滅日本侵略軍的故事。面對日本侵略軍「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他們毫不畏懼,利用百里長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把鬼子打得驚慌逃竄、片甲不留。
小小的屏幕牽動著我的心,時而激動緊張、時而放鬆開懷。印象最深刻的是冀中人民用牆上的小眼兒左打一槍,右放一炮,鬼子們在十字路口竄來跑去,我們捧腹大笑。此刻,我恨不得鑽進屏幕,親手扛起槍,把鬼子打個稀巴爛!
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著的神兵充滿了智慧。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機智勇猛,贏得勝利?是他們必勝的信心,是他們機智的頭腦,是他們團結的力量。雖然他們沒有高科技的武器,但他們有最「聰明」 的「土」辦法——地道。他們有共同的民族魂——愛國情。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會為捍衛自己的尊嚴而不屈奮斗;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和殘忍,只要團結堅持就一定能勝利!
這部影片充分反應了抗日人民的機智與勇敢。就說那地道入口吧,竟能想出在灶台下這個點子,他們的聰明真是太令人佩服了。不僅如此,他們的勇敢更是顯而易見,能一下子冒出地道英勇射擊。雖然敵人隨時可能發現他們的舉動並擊中他們,可他們沒有一個人感到害怕,仍堅持作戰。盡管中國現在已經沒有戰爭,可象《地道戰》影片反映的人民的智慧被用在了科學研究上,用在了航天事業上,用在了保家衛國的准備工作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外國侵略我們的祖國,我們一定會用高科技擊敗他們,我相信,象《地道戰》那樣與敵人鬥智斗勇的故事仍會上演!
㈩ 看地雷戰電影有感50字
《地雷戰》是1962——01——01年上映的,是一部很老的抗日電影,但是一部很有教育性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2年抗日時期最艱苦的年月,抗日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強盜斗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