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桃姐最佳影評

桃姐最佳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3-02 08:07:49

❶ 桃姐 影評

「我愛喵嗚」影視評論網站

❷ 如何評價劉德華的電影《桃姐》

在中國的電影界,一直有一種很奇怪的悖論:藝術價值極高的文藝片從來都是用來拿獎的,而不是用來稱霸電影市場的,好像它們是陽春白雪,而觀眾們是下里巴人,永遠無法在一個頻道上欣賞。

人文氣質的導演許鞍華通過塑造桃姐這樣一位平凡、普通、沒有社會地位與財富的小人物,表現出擁有無限真情與愛的人,是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愛戴的。人心中的善良與美好在付出與回報之間得以體現,並最終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尊重。

舉報/反饋

❸ 求桃姐的視聽語言分析。急求!

嗯😊多喝點豆漿就是矯情

❹ 求專業的<桃姐>影評,1200字,請懂文學編導的網友幫忙

桃姐的菜譜
在進影院看《桃姐》之前,我沒來得及吃晚餐,在路邊買了一塊栗子糕。那糕外層皮太硬,里層的糯香還算沒有散盡,然而也只能將就飽腹。影片開場不久,我那未被滿足的胃口,即刻被挑逗起來了。

桃姐是香港一位電影製片人Roger家的傭人,影片開頭便展示了她的好廚藝。少爺一頓飯,一條碩大的鮮魚蒸好,一隻海蟹悉心解好,蟹肉應是擺在蟹蓋內。桃姐並不同桌吃,Roger悠然地夾魚腹最肥美一塊肉,裹上香米飯,兀自吃起來。飯畢,桃姐又送上茶水、切好的水果。Roger仍是滿不在乎地享用著。並且他似乎還不滿意:「很久沒吃牛舌了,下回買些吧!」桃姐卻也不怕頂撞少爺,大約是覺得不健康,便說:「既然很久沒吃了,就別吃了唄!」Roger沒說話,臨出門前丟下一句:「要鹵的。」

這樣幾乎見不到「戲」的生活流電影,許鞍華極會操弄細節。譬如這頓飯之前,桃姐在菜市場選食材,與小販斤斤計較。一個賣蔬菜的鋪位老闆,看到桃姐遠遠走過來,便決定戲耍一下這個摳門的老太太,桃姐照往常一樣,走進店裡買蒜頭,她要戴上眼鏡,進冷庫逐粒去挑,老闆恭恭敬敬將桃姐請進冷庫,不久桃姐在冷庫里喊:「這里怎麼這么凍!」原來,老闆在桃姐進來前,故意調低了冷庫的溫度。

這影片開頭關於飯食的幾筆,老練地描畫了一個老傭人一生積攢下的習慣。為了主人家吃上、用上最好的東西,她會計算、極挑剔、萬分細致、小心翼翼。最重要的是,她將傭人這份職業看做天職,兢兢業業。少爺Roger的生活妥帖,便是她的大成功。

因這開場的飯菜,我索性將《桃姐》當一部飲食電影看了下去。看到最後,發現也並沒有多少曲解。

譬如,Roger想吃的鹵水牛舌,桃姐終於還是做了,一隻鐵鍋的特寫:下油,擱蒜、姜、八角、大料……然而剛做好,桃姐便中風、住院,隨後又進了養老院。Roger工作忙,但一有時間,便去看望桃姐——這便是這部影片所有的故事。但其中與飯食有關的部分,總是叫我動容。

某日,Roger的幾位老朋友到家裡打牌,一個朋友餓了,便去冰箱翻,桃姐中風前做的鹵水牛舌擺在冷凍室內,幾人便上鍋蒸熱,切片,吃得歡。吃著,便憶起他們兒時來Roger家做客,桃姐總要將一道道拿手菜向外端,蛋白蒸蟹、八寶鴨……大家興奮起來,給正在養老院里打麻將的桃姐打電話,桃姐依次喊出這些年輕人的名字,開心地笑。

而養老院的飯食就差很多,桃姐初來時,像幼兒園小朋友一般與一群老頭老太太們排排坐,飯碗里只是蔬菜、肉絲、飯,飽腹而已,色香味無存。桃姐在養老院沒了要照顧的主人,自己反而成了被照顧的,她也便忘棄原先的挑剔與計較,坐她旁邊的老太太問她飯菜味道如何,她只是說,還可以。葉德嫻在這兒將演戲功夫全擺了出來,她於大銀幕告訴各位,一個人失魂該如何表演——先前是一個自信而有尊嚴的老太太,鎮定自若,而初入養老院,桃姐看到許多言語怪異、行為神經質的老人,即刻變得戰戰兢兢,滿面的驚慌失措。

Roger的母親從美國回香港,也來看桃姐,且熬煮了燕窩帶去。桃姐此時在養老院的生活已經自如起來,與老人們交了朋友,身體也好了很多。她見到老主人,高興極了,也謙卑極了,見到那燕窩,更激動得不好意思。不過她喝了一口,便說:「煮這個該放些姜,不然會腥。」Roger的母親面色稍稍有些難看:「真的腥?」桃姐再喝:「真的腥。」Roger母親也喝:「不腥啊。」桃姐:「腥。」

這段戲設計得有趣極了,意味也曲折:桃姐在老主人面前,將自己的地位自然地放到最低;然而面對烹調事,絕不放棄自己執拗的精緻與挑剔,直接將自己的位置擺到最高,便是老主人,也不願給面子——做飯做菜,只有自己最好。
這情節,含有桃姐一生的兩樣堅持:服侍主人,做最好的飯菜。然而這又是一件事:做傭人,便有傭人的樣子,便去做最好的傭人。

這傭人的標準是如何呢?桃姐自知身體不行,再不能服侍Roger,而Roger又遲遲不尋媳婦兒,這時她便考慮為少爺尋一個女傭,她在餐館里給許多應聘者做面試,標准便是她自己。譬如她問:「你知道哪裡能買到新鮮的紅杉魚嗎?少爺只吃活的海魚!」
氣走這一個,她又噎壞下一個:
「小姐,做飯要用什麼鍋?」應聘者很詫異:「做飯當然用電飯煲啦!」桃姐:「你難道不知道,瓦鍋煮出來的飯才最香嗎?」這種保姆,自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做,每個應聘者都匪夷所思這種仆佣存在的可能性。養老院的護士主任也忍不住笑桃姐:您這是在挑媳婦兒!
然而桃姐自己便是這樣精緻入微地幫佣下來,做了六十年,直到沒氣力。

Roger的回報,便是陪伴桃姐走過人生最後的路途。他常帶桃姐去濠軒餐廳吃飯,點一條桂花魚,為桃姐涮好筷子與勺子,並夾了魚腹最肥美一塊肉到桃姐碗里。桃姐會說,魚不錯。然而這哪有她自己做得好!桃姐在老人院的飯食味道不足,便要Roger給自己買豆腐乳,因為「很久沒吃了!」Roger學起了桃姐照顧自己的語氣:「既然很久沒吃了,就別吃了唄!」當然,終於還是買來,吃飯時,桃姐心滿意足地挑一塊,抹在飯上,好像這世上便沒有更好吃的東西。



桃姐病最重時,身體不能獨撐,Roger推她到公園散步,已經要在輪椅上為她綁上兩道安全帶。突然,從來不願向主人要東西的老太太,變了不懂事的小女孩,拚命向Roger喊:「我要吃燒鵝瀨粉!要吃燒鵝瀨粉!」喊了許多聲,大約神智已不清醒了,Roger不知如何是好,他聽見這呼喊時神情極苦痛,好像自己生命里最重的東西隨之而去了。

影片結尾,桃姐去世。信主的Roger一家為她辦葬禮,Roger對親友表達了對桃姐的感謝與愛,他說,有桃姐在他家,是神的恩賜。這就好像是飯前祈禱,那食物豐美,那水甘甜,而桃姐是這豐美與甘甜的主人。李安的《飲食男女》里,大酒店來請廚藝高深的老父親,但老人家不願出山,因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大概他覺得到死還捉摸吃的事兒,實在不像樣。許鞍華這出戲里拍的事情,平淡許多倍,但其中的人物,卻比戲劇性強的電影更執拗堅韌許多。而這執拗最直接就體現在吃食上,影片里一幕幕關於吃的戲,就像支撐這電影體形的魚骨,不管多肥美的肉,也都從這脈絡去伸展。


據《桃姐》的花絮紀錄片《無憾》中介紹,桃姐原名鍾春桃,祖籍台山,自小寄養在一個澳門家庭。生活最艱難時,遇到Roger的祖母,輾轉之下,被帶至香港,成為李家的小傭人。當時,她只有13歲。六十年過去,撫養李家五代人。
許鞍華拍桃姐,好像也就是拍自己。所說的無非是:人有一生,有一件事慢慢經營到底,何以再要有遺憾。

❺ 電影桃姐獲得了哪些獎項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桃姐》陳淑賢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桃姐》許鞍華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桃姐》劉德華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桃姐》葉德嫻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桃姐》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桃姐》葉德嫻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桃姐》
《桃姐》金馬獎 獲的最佳導演、男、女主角(22張)許鞍華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桃姐》劉德華 第15屆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15屆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電影《桃姐》(10.000歐元的獎學金)FICC Jury Award FICC評審團獎 第1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桃姐》 第1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華語十佳電影第一名:《桃姐》 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葉德嫻《桃姐》 第4屆沖繩國際電影節《桃姐》獲雙料大獎,分別為電影節「Peace 單元」的最高大獎「海人獎」、以及評委會特別獎「金石獅子獎」。 第9屆亞洲沃克電影獎最佳導演《桃姐》許鞍華 第9屆亞洲沃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9屆亞洲沃克電影獎最佳男配角《桃姐》秦沛 第14屆亞洲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1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1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桃姐》 提名獎項2011年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提名 劉德華《桃姐》 2011年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桃姐》 2011年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提名-陳淑賢《桃姐》 2011年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提名-鄺志良/韋淑芬《桃姐》 2012年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劉德華《桃姐》 2012年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秦沛《桃姐》 2012年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提名-秦海璐《桃姐》 電影大事記1. 代表香港地區出戰2012年「第84屆奧斯卡頒獎禮」角逐最佳外語片獎

❻ 求《桃姐》電影觀後感600字

關於看電影,久違了。
聽說《桃姐》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故事,榮獲了第四十八屆金馬獎三大獎項,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金像獎除了最佳男、女主角獎外,還獲得最佳劇本獎。
是一部好片,不會錯過我要看的。

電影中朴實的畫面,樸素的人物,沒有刻意煽情的眼淚,講述桃姐在羅生家做傭人幾十年,在她步入黃昏,走進老人院,走向末日之前的經過。桃姐是幸運的,羅生和他的家人知道感恩,知道對一個孤寡老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羅生在眾人面前叫桃姐為干媽,挽著手陪桃姐看電影請吃飯,家人也給桃姐送燕窩等等細節,讓我看到了人性的閃光點。

在桃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現實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老齡化的社會,丁克家庭,生老病死,親情淡漠,殘酷的現實如何去面對,不得不引起我對生命的思考,對社會機制的反思。

我常聽一些人說,我們老了就去養老院。養老院是老人們最終的歸宿嗎?
我曾親眼目睹養老院的生活。一位是我的後奶奶,爺爺過世了,奶奶自己要求進養老院,我們小輩看在曾經照顧我爺爺十幾年的情分上,每周輪換去看望她。四人一間居室,每人一個大櫃,其中一人才五十多歲,為了兒子結婚騰出房子,自己住進了養老院,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這些人每天的生活內容就是打牌打麻將看電視。後來奶奶患了老年痴呆,漸漸地不認識我們了,一次不知顧忌地吃完了一大串香蕉引發了又拉又吐,於是,我們接回家中,雇了保姆專職伺候奶奶,直到過世。養老院不是慈善機構,人欺負人的事情常有發生。

還有一位是遠親的姑姑,姑父過世後,一個人獨過。在生活無法自理的情況下被兒子送進了養老院。我去看她時,她語無倫次,目光獃痴,嘴裡反復念叨著她女兒的名字......沒有生活質量的活著,苟延喘息地活著,睹之傷感,年輕人是無法感受人近黃昏的悲涼境遇,尤其是看到養老院里那些木然的,吃力挪動著的老人,老無所依這種悲情的畫面讓我聯想不已,世風日下,親情一文不值!人老了只是包袱而已,養老院難道就是暮日老人的寄放所嗎?!父母把兒女含辛茹苦當心肝寶貝地撫養大,就該如此下場嗎?親情責任、感恩奉獻,平等尊嚴何在呢?或許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有著壓抑和無奈,有著這樣或那樣無法調和的問題。

幾年前,朋友的父母賣了小洋樓得了一大筆錢,這老兩口的子女都在國外,他們不想打擾兒女的生活,住進了高級養老院,每月6000元生活費,有營養師和保健醫生。靠房款的錢可以吃住好多年了,如果花完之後,將由子女支付。這種情況只是少數而已。

我記住了《桃姐》影片中的一段話:「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死有時。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艱難,然後才懂得如何去安慰別人。」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說,每個人的晚年歸宿何在?在末日之前誰會溫暖你啊?!

❼ 電影桃姐影評題目和 寫作1000字

看罷影片《桃姐》的第一感受是:真情守護是悲涼現實人生的最美好出口。繼而深感這部包含著愛、尊重以及尊嚴的影片來的是時候,曾有部老片里有過這樣一句台詞:「愛是清晨和黃昏的星辰」,似乎可以解釋為對情感缺失現象蔓延的含蓄提醒。
富了口袋,癟了真情,當真心實意已稀缺為奢侈品,人們內心深處大多趨於乾涸冰冷、倦怠疲憊。在現實中即便是血緣親情也可能淡薄成陌路,更何況非親主僕?然而,如果徹底舍棄了這種真情實意,生命又有什麼意義?《桃姐》的出現恰如一場及時的綿綿春雨,在無聲無息間流淌進現代人干癟而空虛的內心世界,讓許多重口味和小清新都顯得無趣又乏味。
就整體而言,影片的敘事手法平實而自然,如似水流年般地再現了現實生活的一面,人類真情的一面,某個沉痛話題也能表述的舉重若輕,頗有四兩撥千斤之效。可以說,影片拍得剋制收斂,不煽情不刻意不矯情不做作,很多問題點到為止,卻處處能打到人類情感的七寸,這體現了主創人員對生活的觀察、積累、梳理和白描的功力。影片的運鏡在流暢之餘也頗有深意,很多場景於不經意間存有留白,意味綿長。
該片的英文片名叫做《A Simple Life》,簡單生活,即便再復雜的經歷似乎都能簡化為一句概括,特別是事關生死的,但凡生物最終都殊途同歸,只是其中的細節與滋味各不相同罷了。要將簡單的生活拍得好看有趣、餘味繞梁,需要導演擁有極其扎實的功底,陳淑賢的劇本經過許鞍華的消化與外化後,呈現出了許氏慣有的質朴溫暖,讓那些與生命對話、與生死對話、與生活對話、與傳統情感對話的沉重都具有春風化雨般的魅力。
的確,這一回許導再次發揮了她的強項,聚焦了小人物的生活現狀,她讓沒有血緣關系卻情同母子的情感呈現得真實自如,頗有深遠的存在感,令觀眾不斷意識到,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情,而非著力營造、刻意堆砌。從片中也可以看出許導想探討傳統人際關系的意思,經由該片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也令老外了解到了什麼是中國傳統式的親情。
影片的細節部分果真屬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很多都是在慣常的匆忙中易於遺忘的,許導重拾了這些「人間俗事」,並令其如涓涓細流般潤入觀眾心田,並各取所需地留駐了動人的瞬間。如果看得夠仔細,會發現每一處鏡頭都彷彿浸著人物的心緒,每一個眼角眉梢側目凝神都是生活的本真。這種細膩貼近總會牽動有生活經歷的觀眾的心,從而產生極大的共鳴,較為年輕的觀眾或許會在桃姐身上看到喂養過自己的故人的影子,在Roger身上看到自己或朋友的影子。
就表演層面而言,葉德嫻的演技已經到了忘我無我的境地,她於舉手投足談笑回眸間,塑造出了一個知分寸、守本分、真善良、很寬厚的桃姐,也再現了一個為家庭服務近60年的堪比家人的忠僕形象。有兩處,葉德嫻僅僅用表情就說明了人物內心的萬水千山,如第一次聽到少爺Roger在眾人面前認她是干媽時,再如從養老院回家收拾舊物,最後離開家門時回頭看的那一眼,這其中的感受幾乎難以用言語來表達。劉德華的表演也較他以往內斂,這個內斂恰好地表現出了富家少爺Roger的內心變化,他和葉德嫻所產生的互動效果,令片中母子間的情感交流顯得尤為真切,且相映成趣。如兩人關於眼光高的話題,再如Roger帶桃姐看電影首映,散場後於街頭攜手散步,一路聊著有趣的話題,Roger將桃姐護在人行道內側,鏡頭追隨著他們的背影,不遠不近,這一幕彷彿人生中溫馨而短暫的驛站。
不可否認,影片具有很深刻的現實意義,也涉及了一些社會問題甚至是業內現狀,參與這部分表演的諸多名人配角們在將笑聲帶給觀眾的同時,也將思索帶給了觀眾。

❽ 電影<桃姐>觀後感

[電影<桃姐>觀後感]今晚看了電影《桃姐》,突然感觸,電影觀後感。一部電影,100個人看,有個個人觀點,因為經歷的不同、家境的不同看完後所領悟的也不同。別人看到的是描述港人最懷念的那種像一家人似的"主僕"關系。而我領悟的是這世界的道德和孝道。電影中女主角桃姐是一個沒有兒女的傭人,養大了少爺羅傑(劉德華),等到了桃姐年邁了,劉德華反過頭來照顧桃姐。這難道不是所謂的道德和孝道嗎,知恩圖報。然而電影中我看到了香港老年人的悲哀,一個養老院,住滿了年邁的老人。其中一部分老人沒有兒子來看他們,只是每個月給錢養老院然後就不管他們。還有全家移民了,剩下老人在養老院,幾年沒人來看。 當今社會確實存在很多這樣的例子,這也就是道德和教育問題了。年輕人不贍養年邁的父母,讓老人流浪外面,ZF的養老政策和醫療政策又不好。每天在微博看到了這社會的很多不公平,ZF卻無心去拯救這個社會,這一切都得歸於教育問題。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可以用10年的時間來培養我,為什麼我們不能在他們年邁的時候抽幾年的時間來照顧他們呢?結婚生子最終的目的還不就是等自己老了的時候有人來照顧自己嗎?要不然生個蛋還能吃,養條狗還能搖尾巴。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如果每一個爸爸都能在爺爺老了的時候做到孝順,我相信等孩子長大後也會這樣對你的。在醫院工作了4年了,也見到很多「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例子,確實讓人心酸。缺乏親情的我特別孝順,記得讀初中那時,我爺爺78歲中風了,左腳走不了路,觀後感《電影觀後感》。開始就是我晚上幫我爺爺洗澡、擦背、穿衣服。後來病重了需要兩個人幫忙了,就是我伯父是我叔叔兩個,有時候我還要去幫忙。那時候爺爺已經有老年痴呆了,脾氣也不好,老是講粗話。就這樣服侍了2年多,直到了我上來廣州讀書。就這樣過了6年,那年暑假回去14天後,爺爺就走了,享年84歲。也許就是這樣我伯父和叔叔他們的孝順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現在的80後和90後很多也都成家立業了,也為了父母了。我們此時此刻要做的就是孝順,好好對待自己年邁的父母,他們已經辛苦一輩子了,也開始老了,慢慢的也開始糊塗了,也開始像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了。所以我們要細心照顧好他們的晚年生活,這也是回報的時候了,要像小時候他們照顧我們那樣。也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個好榜樣,將來我們老了,孩子也會像你現在這樣孝順的。還有在外工作的年輕人要常回家看看,父母無非就是想多看看自己的孩子一眼。有些人在外工作,或是嫁人了,一年只回去一次,假如自己的父母還能活20年,也就是20次,一次回去10天,也就是200天跟自己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多麼心酸的數字。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PS:感覺自己書讀的太少了,表達能力有限,詞窮。

❾ 《桃姐》觀後感,原創,低調點、、、、

電影《桃姐》觀後感
電影桃姐內地未上影之前,葉德嫻已經在多個影展奪得影後,上星期有機會去睇完之後,唯一感覺就是,Deanie姐獲獎真是實至名歸,成部戲幾乎靠她一個人撐了起來。在電影里,Deanie姐演的是一個傭人桃姐,一生照顧華仔所在的家庭60年,任勞任怨,格守自己做為一個傭人的本份,連吃飯都是等主人吃完後才一個人呆在廚房裡吃,並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資格老而跟主人同桌吃飯。桃姐一生都低調做人,不願輕易接受別人對她的幫助和賞賜。電影裡面沒有太多刻意煽情的情節,更多的是一種近乎平鋪直述的一個個生活故事,桃姐中風,在病床上連吃飯都成問題,但她卻不願開口求人幫助,出院後,第一次去到老人院,對於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桃姐無要求換一間更好的養老院。而是默默重新學習適應。過年了,其他院友都走了,桃姐寧願獨自一人留在養老院也不願麻煩別人,她期待和華仔一齊外出回家散心的日子但又願意開口,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在門口響遠處張望。電影好現實,而且現實得來還令人心痛,過節了,一大群"善長人仕"聯群結隊來養老院慰問,又唱歌又發禮物,但攝像機一離開,歌手臉上不屑的表情,禮物又被收回,一句冰冷的話語:"禮物中要羅去其他地方繼續做道具",實在另人心寒。片中一位年僅40的婦女,因為無力夠買昂貴的機器,而不得不住入養老院。為的只是方便治療,而這些不也正是現實社會的真實反映嗎?
睇完桃姐另外一個感觸就是,桃姐的身份雖然是一個傭人,但類似的角色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例如我們的父母,中國的社會觀念和外國不一樣,我們的父母退休後幾乎都都從事著和桃姐一樣的工作,幫年輕的一代照顧BB,買菜煮飯。而我地卻覺得這一切都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忽視父母的需要,往往自以為事,直頭理開才像片中的華仔一樣,連最簡單的洗衣機都不會用。
如果講對電影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個人認為只有兩點,第一、導演可能擔心題材的問題,於是就請來佐一大堆明星就配角、跑龍套,徐克、洪金寶、寧浩、黃秋生。眾星捧月固然好,但一定程度上也稍弱的電影的可觀性,第二,就是華哥身上了,華哥當了幾十年的偶像,在電影里依然無法放下偶像的身份,同葉德嫻的表演對比之下,真是高下立見。

一直期待的金馬獎多項獎項獲得影片《桃姐》終於在3月8日問世內地。很倉促的約了好友去電影院。觀影前,我對於這部電影的了解僅止步於它的獎項,這片子是什麼類型,除了劉德華影片還有誰,我都全然不知。甚至我們是在影片開場7分鍾之後才匆匆忙忙的跑進電影院。那個時候,劉德華正在拿著飯碗吃桃姐做好的飯菜。

看完整部電影,身邊多愁善感的姑娘已經開始抹淚了。我並沒有哭,也沒有覺得故事有多溫情多感人,只是覺得整個電影所闡述的故事太現實,以至於我要慢慢回味,一絲一毫的摸索才能想明白在某個瞬間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從一開始,故事便發生在市井小巷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僕人身上,在世家做了一輩子僕人,耳融目染有主人一家對生活質量的保證,有對自身干凈利索的要求。也有面對自己身份的自知之明與自卑。從一個小人物到一個相似的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現狀。導演巧妙的利用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將整個社會現狀通過桃姐這個鮮明的角色展現在觀眾眼前。

影片從桃姐這個特殊的身份入手,圍繞療養院及院里的老人們將故事展開。桃姐與其他老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她膝下無子,從進入主人家開始乃至到療養院,與劉德華的扮演者Roger的階級身份永遠是主僕。但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從習慣到失去,從擁有到回憶,從親眼目睹別人的逝去,Roger漸漸以感恩回報的方式為桃姐安度晚年付出了許多感情與金錢。於是桃姐這個原本卑微渺小的角色從一個看著大家族四代人成長的老僕人,慢慢發光發亮,變成了猶如一家親的「干媽」。

這個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老無所依」,當一個人慢慢走向衰老,對於自己的身體無法掌控,力不從心之時,無人陪伴左右會是怎樣一種心情。療養院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壓抑,即使影片中會穿插著引人發笑的片段,但笑也是那麼讓人疲憊。覺得整個氣氛都被行將就木的人們帶出一種絕望的黑白色。面對老人院里簡陋的設備,毫無隔音效果的隔板房間,以及連假牙都可以錯帶的衛生條件。這樣的養老院其實真真實實在我們身邊,甚至比影片中描繪的還要差很多。或許電影想要以Roger的角色極力展現出社會溫情的一面,呼籲大家懂得感恩,關愛老人。但我所理解的,更多是對於父母和自己年邁時深刻的思索。

電影里有一個老人的女兒幾次三番因為哥哥不交養老院的費用與母親吵架。老人卻有偏有向一心只想著不孝的兒子。最後老人忽然逝世,女兒辦理手續時悲痛欲絕,泣涕漣漣,而兒子卻始終未露面。我不想去評價這個女兒的做法,因為相信所有人都不難理解她的行為。不過我身邊有一位年近50的阿姨,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母親患有老年痴呆,一生偏心於姐姐和小兒子,而她卻在母親無意識的情況下跑前忙後端屎端尿的伺候老母親。別人贊美她孝順,同時也為她不平母親對於孩子的不公待遇,而她也只是淺淺一笑。其實我要說的很簡單,父母只有一對,無論如何,生養都是恩情,足夠你用生命來奉養他們終年。我們都有為人父母之時,或許年輕難以理解,但當親身體會那種骨肉至親的情感,就能完全理解自己父母對於子女的恩情。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後悔都來不及。

相信看過《桃姐》的人都對療養院的老人「校長」印象深刻,這個人嚴謹認真,一生立於講台之上,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老人,從筆直的腰板直到影片最後力不從心的衰老形象,讓我為之揪心。有人說離現實越近就越讓人敬畏。這部片子的確太現實,讓我在許多個情節里浮想聯翩,比如會不禁想起自己的父親,他曾說過,將來不用我管,他帶著母親去養老院。當時覺得是句玩笑話,也並沒往心裡去。現在突然回想起來,覺得特別心酸。父親一生倒與「校長」有很多相似之處,想到父親老去的樣子,高大偉岸的身軀也將佝僂下去,內心便抑制不住的難過。

桃姐最後離開,是Roger選擇了斷葯自然死亡。並且放棄了對桃姐的看護。事實上很多人到最後用葯物營養來維持生命都是毫無意義的,僅僅是讓心臟跳動,而意識早已離開肉體了。最後劉德華眼中泛著的淚花讓人驚嘆他的演技之強悍。那一個不舍的,感激的,傷心的眼神,將對桃姐所有的感情淋漓盡致的展現。最後一個回頭,黯然離開。

桃姐是一個堅強的形象,她中風不需要人扶,努力做恢復運動康復身體,她要強的性格鑄就了她獨立的人格,所以她被人們記住。與Roger的一生,互相在最需要彼此的時候幫助對方,讓彼此知道對方並不孤獨。我想,無論是來自家庭的親情也好,還是來自社會的關愛也罷。這個世界有年輕的新生命,也有老去的年邁人。他們都需要人文主義關懷和幫助。無論高低貴賤,無論貧富美醜,都有被愛的權利。

最後,用影片中未說完的一句話原版來作為結束語,出自《傳道書》。凡事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舍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本片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港片,面對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環境,觀影的感受自然不同,這也無可厚非。在看到葉德嫻時,面對她不斷的變化,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這固然是生活和表演的真實,但也解釋了她為什麼可以連摘影後桂冠。看她的表演,自然而又熟悉,這些只有面對自己的奶奶時才有的真實感,在她的呵護下才感覺到桃姐對羅傑的那種愛。而華仔的表演也是完全看不到演的痕跡了。在觀眾看來,羅傑就是羅傑,他不是劉德華,你在看時也會完全投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就像是我自己在其中一樣,原汁原味的港片在大陸上映,唯一不足的就是老大在裡面自己配音,雖然有點讓內地觀眾有點不太舒服,有待改進,但是老大的普通話說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呵呵……

華仔的演技決對是金馬獎評委說的那樣洗盡鉛華、脫胎換骨。華仔用最貼近生活的方式、最真實的感情去演繹羅傑。的確放下許多包袱和光環。看了之後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沒有了以前的影子。作為一個劉德華的影迷,我自認不是那種身上裝有文藝細胞的潮人。也許會為了一部文藝類型的電影居然會有別人想像不到激情,但對於劉德華的表演我終究還是舒心的為之贊嘆。還記得從【暗戰】開始,老大的減法式演出已經大為讓我贊嘆和驚訝。不在像以前的「華弟」和「混混」瀟灑式演出,而在【桃姐】中的極致生活化,或者說與之融為一體式的表演模式終於也能有菱有角的淡然呈現於我的眼前。

何謂減法式?許鞍華導演說:「那是要你拋棄自己演員的身份,因為你演的是一個普通人!」老大說:「我一直可以,因為我原本就是個普通人!」

看完電影,他們問我,能不能感受到什麼,我說不多,但是我相信有些人能感受的更多,就是那些真正有過相同經歷的人能夠真正明白那份情,而我說實話沒有過這種經歷,而從小到大家裡的老人都還在,所以我可能不能真正感受到面對自己親人離去的悲傷和無奈。但是,不可否認,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但因為《桃姐》這部真的是用心做的電影,所以我完全能夠融入到裡面的角色,所以我能夠感受到那份情,以及讓我自己思考了我身邊的桃姐是誰。或者說有一天我自己成為那個「桃姐」我又會怎麼樣呢?

看罷影片《桃姐》的第一感受是:真情守護是悲涼現實人生的最美好出口。繼而深感這部包含著愛、尊重以及尊嚴的影片來的正是時候。富了口袋,癟了真情,當真心已稀缺為奢侈品,人們內心深處大多趨於乾涸冰冷、怠慢疲憊。在現實中即便是血緣親情也可能淡薄成陌路,更何況非親主僕?然而,如果徹底舍棄了這種真情實意,生命又有什麼意義?《桃姐》的出現恰如一場及時的綿綿春雨,在無聲無息間流淌進現代人干癟而空虛的內心世界,深深滋潤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一段兩年的平靜生活,濃縮成120分鍾的精華,表現的是人一生的一個過程,笑有時,哭有時,生有時,死有時。一切都得經歷,不管是否傷痛,誰都逃不掉的就是人生。

知道《桃姐》緣於三個多月前的4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這部由許鞍華執導、劉德華主演的小成本電影,一口氣拿下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爾後又得知這部電影還讓女主角葉德嫻問鼎201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便暗生傾慕,心嚮往之,欲睹《桃姐》豐采。
觀影前曾粗略看過國內的一些影評訪談,大概都是推崇《桃姐》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之類,各路媒體故作一副慈祥仁愛的菩薩模樣,油滑世故之下掬一把辛酸淚,以示與威尼斯的洋人同一境界。但兩個小時電影看完,雖然心中難免感傷,卻沒有一點流淚的慾望。也許《桃姐》拍的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是不會讓你流淚的,因為生活里的眼淚在每個人的心中,看不到,也拭不去。
《桃姐》根據真人故事改編,講述葉德嫻飾演的傭人桃姐,照顧劉德華飾演的傑少祖孫四代,最後終於患上中風,傑少出資將桃姐送進養老院,偶爾探視,最後陪伴桃姐終老。
故事很平淡,沒有洶涌跌宕的戲劇沖突,也沒有感人肺腑的情感宣洩,六十五歲的女導演許鞍華,用一貫克製冷靜的執導手法,細膩無痕的將故事娓娓展開,如同沉默寡言的長者,偶爾跟你講述一段陳年往事,言辭淡然客觀,甚至略顯笨拙,但卻真實真誠,讓你沉思嚮往。好的故事原來未必是炮製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讓你去忘乎本能的接受,而是拾起一些可以共鳴的過往,讓你心生一段屬於自己的感情。
我看《桃姐》,並未因傑少和桃姐的主僕情而多生旖旎感觸,卻有種冷靜切膚的感同身受。桃姐自小照顧傑少,忠心耿耿,在傑少做心臟搭橋手術時期更是悉心照料,無微不至,傑少一直心存感激,更何況父母長居國外,又中年單身,桃姐是他身邊唯一親人,所以當桃姐老年中風時,家境頗豐的傑少就出資將桃姐送入養老院,讓她至少有地方可以安度晚年。這些情感,並非主流空洞的一味鼓吹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愛,而是更近乎於一種情感補償。桃姐對待傑少,始終恪守舊時僕人的忠誠和責任,雖然關心愛護,但卻謹慎謙卑,不忘謝辭。而傑少對待桃姐,則是力所能及的補償和義務。傑少在桃姐中風後,在醫院表現出一絲淡淡的不耐煩,略帶愧疚的提出將生活不能自理的桃姐送進養老院,情節略近殘酷,但觀者置身處地,卻也無可奈何,最後桃姐病危,傑少囑咐醫生幾句,未等訣別,便踏上僕僕征塵,繼續生計奔波,真實的讓人心疼。
《桃姐》讓我感慨和沉思的是人將老去時的唏噓和無奈。置身物慾橫流的大都市,猶能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冷漠,每個人都需要為最終的歸宿而未雨綢繆,不僅要儲備老無所依時的暖屋便車、錦衣玉食,更應修身養性,有所追求,抵禦那韶華湮滅時的絕望空洞和無盡空虛。
以前看香港電影,只關注過杜琪峰,對許鞍華了解不多,看她短發矍鑠,粗笑豪邁,以為又一個故作個性的闊家巾幗,誰知拍出來的電影竟如此細膩溫婉,恬靜淡然,清新脫俗,自成一家。後又得知如此一位堪稱大師的名導,居然家境窘迫,與老母偏居香港北角,更無端被昏庸眾人冠以「票房毒葯」,常常無片可拍,真令人唏噓不已,但世事,豈非大多如此?
末了談談劉德華吧,年過半百的劉天王,雖然早已是娛樂圈鏡前幕後的大鱷,但至今仍甩不掉偶像頭銜,實可謂香港娛樂圈最無奈的奇跡。他在《桃姐》里的表演,真實自然,不露痕跡,無愧影帝稱號,但偶像就是偶像,舉手投足,都有著小人物 「傑少」本不該具備的迷人魅力。或許這樣的偶像,即使無奈,卻更值得尊重和珍惜,因為被人當作偶像擁愛了三十多年,絕非成為偶像那麼容易。

最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都在看什麼?看電影的原因總是千奇百怪的,淺層次的是打發時間,消遣,或者約會只用。那這么一來一定要找些輕松的片子來看才好,或者奔著大片的噱頭就了,因為這種情況下看電影的目的一定不是在電影本身。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再深一點的層次是一種嘗試,當我們通過別人,雜志,或者其他的媒體聽說一部片子好的時候,我們總是想看看到底是不是如他們說的那麼好。尤其是那個人,那本雜志等是你喜歡的認同的,這樣你會在某個空閑欣賞一下然後做出自己的評價。
更深一點的,我們看電影其實就是在找我們自己,找我們內心的自己或者期望中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現實中的自己。人生難得遇到一部與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好片子。年少的時候我們應該喜歡看愛情片,因為憧憬美好的愛情,但是年歲增長,愛情已經不在是生命的主題曲,我們開始為了自己的生計而奔波,這個時候你才開始深切的體會到什麼是生活,它是有艱難困苦組成,安定平淡就是幸福甜蜜的代名詞。歲月已經經不起我們折騰了。
許鞍華作為一個女性導演,幾乎是把生活這種東西用母性的視角娓娓道來,用一種隱忍的方式。當年她獲獎的片子《天水圍的日與夜》其實講述了一段慘淡的生活,中年獨身的母親,一個人在超市做著工,供應自己的兒子上學,早年自己供弟弟妹妹上學,他們都出息了,自己卻還在苦苦掙扎。想想很可憐。但是導演並沒有這么拍。她鏡頭下的女主角是很樂觀的,臉上時時掛著笑容,而且還主動幫助別人。生活縱然艱難,但是卻也樂觀。
如果換做別人我不知道會用什麼角度描述這樣的人的生活,但是寫到這里,我想起了內地電視劇導演滕華濤的《裸婚時代》和《蝸居》這兩部電視劇,主題非常鮮明,而今的生活要把咱們年輕人逼瘋了!多艱難的歲月!多困苦的人生!能給我們點活路嗎?!表現的歇斯底里,但是細細看看有這么慘嗎?尤其是和許鞍華的人生比起來。人生的每個階段也許都會有不同的追求,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會不安於現狀,好好奮斗,努力前進。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滿足。海藻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外地小姑娘,不是富二代,能力也一般,就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在宋思明眼裡她是個小年輕。想想看,海藻父母健康,有姐妹,還有個愛自己的男友,這樣的生活就很好了,可是,海藻這個普通的女孩卻還是想追求比自己的實力還要高的生活。但是這樣的生活不屬於她。
都市的人,有時候想一想其實就像是生活在懸崖邊上,你千萬別往前想,總是要著要那,你的心態稍一不平衡,就容易掉下,而不是爬上來!裁員,生老病死,福禍所依....這些就夠讓人受的了,還要什麼呢?
而《桃姐》這部電影,講的又是這樣一個非常接近生活的故事。我看簡介的時候上面說是一個少爺照顧傭人的故事,我還期待是少爺怎麼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顧桃姐呢,我以為劉德華會把葉德嫻接回家,然後悉心照顧,無微不至...但是這樣看看,矯情泛濫。
華仔不是有錢不少爺,開著豪車穿著西服如韓劇台劇中少爺的形象,得得瑟瑟,他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人,背著個書包,做著自己喜歡的職業。僅此而已,更加接近生活,華仔的表現真的很好,只有這樣性格的人才會這樣的對待桃姐,不管華仔是不是特別有錢,但是他總是盡力為之,不遺餘力照顧桃姐。
而桃姐的表演更是到位,她雖然扮演的是個傭人,但是在故事中她確實與華仔情同母子,更重要的是,桃姐通過她的表演,透露出她對羅傑一家的忠誠,雖為僕人,但是卻把她服務的這個家當做自己的家,處處為羅傑著想。養老院不是個什麼好地方,一群快走不動的老人,處處需要人照顧,怎麼能夠好的起來?桃姐不適應,但是卻不想麻煩羅傑,桃姐總是為別人著想。看這部電影會讓你想起你的未來,你的父母的未來,你將來會怎麼對待你的家人,當你父母老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怎麼樣照顧他。
生活我認為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往低了看,看到生活的不易和艱辛,生命不僅僅是我們的,我們還與很多的人相關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們的伴侶孩子,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工作,這一系列的關聯,任何人出現任何閃失都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困擾,一想到這些,我們就感覺到只要大家平平安安的就是幸福。也就是常言道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另一個層次就是往高了看,因為作為社會人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都是有活在這個社會的價值,我們活著,與周遭的人有關聯,而且還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可以做的更好,更優秀,那我們就要好好努力!但是記得保持一顆淡定,感恩的心。這樣我們才更能接近生活的真諦。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