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神舟十號觀後感

神舟十號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3-02 16:02:12

❶ 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後感

6月20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當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看,下面是太空授課觀後感:
太空授課觀後感:航天員老師真是全才!
太空授課教案組金聲老師介紹說,太空授課計劃其實在一年前就在籌備了,本想神舟九號的時候就進行,但神九升空時間較短,而且神九的主要任務是對接任務,所以太空授課計劃最終在神十實現。
從去年9月開始,太空授課教案組就開始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確定實驗計劃。今天在天宮一號中呈現的幾個實驗,都是經過反復推敲、精挑細選的。「實驗的選擇主要考慮到科普性、可視性、教育性和可實施性四個方面。最終確定演示失重環境中的力學原理和液體表面張力。」
金聲老師說,在航天史上,太空授課此前只進行過一次,是2007年美國宇航員芭芭拉·莫根進行的,那是為了完成1986年挑戰者號沒有完成的計劃。此次神十的太空授課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二次太空授課,也是收看人數最多的一次太空授課。
「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了。」金聲老師說,「太空授課的科普意義非常重大。在神十這樣重大的國家項目中,特意安排這樣的課程,可見國家對科普教育的重視。大家都知道,要往太空帶物品,不是斤斤計較,而是克克計較。但是這次為了進行太空教學,帶上天宮一號的『教具』總重量是2.9公斤。航天員的時間是分秒必爭的,但太空授課時間用了整整45分鍾。『聽說』和『親眼看見』是有很大不同的。孩子們看到失重環境中的各種奇妙現象,會對科學產生興趣,會用新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所以說,太空授課意義非凡。」金老師用十二個字總結: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感受。
課堂感受:「航天員真是全才」
師大附中高一年級錢學森班的毛思銳得到了珍貴的互動機會,她提出的「太空垃圾」問題得到了航天員的解答。
毛思銳覺得非常幸運,她說自己以前就對太空垃圾問題很關注。她曾經看過一個報道,說一個直徑10厘米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報廢一個航天器,有的太空垃圾還有放射性,所以危害很大。這次得到航天員王亞平的回答,毛思銳滿臉喜悅。她說,這堂課中奇妙的內容太多,最讓她感到神奇的是「水膜變成水球」,「我終於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花幾十萬美元去太空旅行了,太空真是神奇的地方!」
來自史家小學的四年級學生周不比說:「水膜實驗太有趣了!這個實驗跟魔術一樣,我覺得劉謙也變不出來這樣的魔術吧。」
人大附中一名高二女生問了水的回收利用問題,她說,自己一直很關注環保,所以對水的循環利用很關心。「今天太空授課的很多原理以前也學過,但沒有見過這么生動的實驗。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
太空授課地面課堂的主持教師,101中學的史藝老師介紹說,自己春節前就得到消息,知道有可能跟航天員合作講課。「心情特別激動,畢竟航天員對我們來說是既神秘又神聖的。」史老師專門為授課准備了紅色的正裝,她七歲的兒子不太明白什麼是太空授課,一直興奮地說:「媽媽要給航天員講課啦!」
史老師說,與航天員的接觸從3月份就開始了,老師們向航天員們介紹了學生的物理知識儲備情況,但並沒有對授課內容進行指導。「看到王亞平講課那麼有條理,實驗安排得那麼豐富,演示得那麼清楚,我覺得航天員真是全才!」!

❷ 神州十號作文

「各號注意,1分鍾准備,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點火」。聽著洪亮的倒計時,我的心激動得一直不能停下來,終於神舟十號起飛了,在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在13億中國人的期望中順利地起飛了。
我和爸爸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望著屏幕,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經過四次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目標飛行器與火箭分離)等步驟,神舟十號終於進入對接軌道,它將與在*個月之前發射的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
聽爸爸說,神舟十號只是一個步驟,一個中國建立太空站目標的必要步驟。神舟十號一個小型簡易空間實驗室,以交會對接技術為核心任務,由於在軌時間較長,也將承擔一些觀測等方面的任務。預計中國在2015年前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那時他們重點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等關鍵技術,同時開展一定的科學應用,2020年前後發射的中國空間站定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我們想想看,南極咱們有3個站了,北極咱們要有一個站了,深海咱們7千米深潛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製中,可能和俄羅斯聯合搞吧……一個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這都是為子孫後代爭奪未來的生存空間!所以神舟十號的發射成功,是為中國之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中國將在這些基礎上更加進步,繁榮。
神舟十號意義非凡,這是中國人飛天夢想的繼續延伸。「神舟十號」已成為另一個象徵,表明中國通過幾十年經濟繁榮的財富積累,國力提升,能集中力量發展航天事業,在一度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領域開始縮小差距。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在人類探索太空的事業中,中國理當有自己的貢獻。中國航天技術進一步發展,獲益的是全球。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同時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更多科學知識,將來有機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篇二:神舟十號飛天觀後感

神舟十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進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現、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任務。
我為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做為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強國!

篇三:神舟十號觀後感作文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點火,起飛,脫離大氣層……一切都那麼順利。這次神舟十號的任務是和天宮一號對接,它一定能完成祖國交給它的任務的!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中國,上個世紀初還是一個落後的國家,經常被其他國家欺負,被別人搶了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是我們的國家卻有一群頂天立地不屈不饒的人,他們有著梅花一樣堅強的精神。哦,是他們創造出了現在的中國;是他們決定了中國的未來;也是他們幫助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國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國家,但現在,神舟十號發射了,神州十號空間成功交會對接,接下來還有神舟十一號……中國發射了那麼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創造出完美的奇跡!作為中國人,我深深地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
航天員王亞平阿姨是我們的「太空老師」。讓我們中小學生了解了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州十號空間交會對接,預示著我國為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徵著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體現了我國科技的發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祝願遠在太空的宇航員叔叔阿姨們能夠凱旋歸來!

篇四:神舟十號空間交會對接觀後感

2013年6月17點38分神舟十號一飛沖天,肩負著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的重大任務,代表著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太空夢。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將於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飛向太空。
神十將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這將是此次任務的一大亮點。專家介紹,科普教育是航天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載人航天這個平台向中小學生揭示太空微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現象和規律,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熱情,也可以為未來充分利用空間站資源進行科普活動積累經驗。實際上,這也是世界各國太空活動的重要內容。此外,看似簡單的太空授課需要天地通信鏈路的支持,也對3名航天員之間的協同配合提出了挑戰。
無論是從嫦娥、神舟系列的的發射,還是北斗衛星的組網等等,都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所以神十的發射,我覺得是充滿了自信的,這樣的事實證明,只要我們自己想做,並且認真地去做了,就絕對會成功的。這就在另一個方面對我們折射出這樣的一個事實在現實社會中你努力了認真去做了付出了就會得到回報的,雖然這個回報可能和你自己預期的實際目標會有很大的出入,也或許即使你自己做出了努力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神十」的另一重大意義在於它承載了中國著手發射空間站的關鍵任務。2011年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其實就是一個空間站雛形,其主要使命在於檢測「神十」和定於今年稍後發射的「神十」系列飛船能否與其對接,以及航天員是否能短暫管理空間站。現在,「神十」已經完成了自動對接任務,只要預計在6月24日由航天員完成的手動對接任務也成功,就標志著中國已經掌握了不同航天器之間對接的關鍵技術,並將朝向建設中國自身的空間站跨出一大步。
人們會以美國的成功例子說明,中國的航天技術只要能夠成功轉為民用,它對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換言之,只要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是為了科技的發展,謀求人類的幸福,而不是為了稱霸太空,其巨額投資應能獲得更巨額的回報。
可是我想說的是:進軍太空固然是長久之計,眼光是長遠的 ,但現在中國還有一億的貧困人口,這正常嗎?這問題要怎麼協調是值得深思的,會不會太快了?看看那些農民看到神十升天時是什麼心情,無非是看一下熱鬧,下次聊天拉下劉洋上天的家常,如果是他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那種心情肯定是不能比的。

篇五:高中生觀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作文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全部過程。
神舟十號奔向太空,這是中國邁出意義非凡的一大步,同時也是繼「天宮一號」、「神舟九號」等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之後,向全世界再次證明了中國實現全面載人航天飛行能力。
根據了解,「神舟十號」只是中國發展太空空間站的一個目標飛行器,但並不時真正意義上的空間站,它只是一個雛形——一個重**多的空間實驗室的雛形。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飛船撤離並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營軌道。
「神舟十號」為中國構建太空空間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們回顧一下國際太空站的歷程。
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了國際空間站的新構想;1993年,經過將近十餘年的探索和無數次重新設計,終於開始著手建設太空站;1994年,准備階段開始,在此期間,太空梭與「和平」號太空航進行了9次對接;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成功;2001年,命運號實驗艙與團結號節點艙對接,探索號氣閘艙安裝完成;2008年,哥倫布號實驗艙安裝完成,開始安裝希望號實驗艙;2010年,安裝寧靜號節點艙。
從國際太空站的艱辛歷程可以看出,「神舟十號」只是中國向太空邁出的一小步,但是這絕對是意義巨大的一步。
中國載人航天是深謀遠慮的,每一步都經過無數次計算和測試,確保萬無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可以說,中國航天技術是借鑒前人的技術而自主創新的。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著落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這八大系統是中國經過長達**多年的摸索才總結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辛酸。
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葯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十天宮一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將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說過:只有對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才可能具備更好的開發能力。目前,中國正在朝著這樣的目標進發。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台,為人類探索做出貢獻。
作為一名高二化學生的我,同時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中國在載人航天事業技術上的發展,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要為祖國的繁榮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❸ 寫一篇觀看(神州十號太空授課)的觀後感

神十的太空之旅,三位航天員任務分工有差異,聶海勝是指令長,他和張曉光兩名男航天員互為備份,他們都具有飛船駕駛、組合體管理、手動交會對接、以及應急情況下的處置能力。而王亞平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擔任這堂太空物理課的主講。其實,這堂課不是光有主講就能完成的,三位航天員都得參與。

這次太空授課的分工,是結合他們每個人在此次飛行中所承擔的角色,以及個人的性格特點,作出的決定。聶海勝作為這次飛行任務的指令長,他在整個過程中一方面要配合王亞平做一些演示,更重要是天地之間要有一個始終暢通的聯系通道,就是說,一旦有問題的時候,如果指令長發現了問題,要給地面通報;地面發現問題,必要時也要給他通報。那麼他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角色。

二號航行員張曉光在此次授課過程中,他主要負責攝像,這堂課大家能看到的圖像清不清楚,主要取決於張曉光的水平發揮。張曉光他對攝像本身在地面就比較感興趣,拍照,攝像,他有這方面的特長。另外,這40分鍾的攝像工作,主要是靠手持攝像機來完成的,而且他是處在失重的情況下。可以想像,這是一個非常累的工作。為什麼不找一個固定機位來演示呢?這在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在艙內的展示平台的選擇,不是想選哪塊就能選的,而要根據艙內的布局和現有的條件,來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但艙內的空間又非常有限。所以,這堂課,對擔任攝像的航天員,提出了非常高的體力和技術要求,而這些,正是張曉光所擅長的。

最後來說為什麼說王亞平是最適合的主講人?王亞平屬於比較隨和的人。而且,相對而言,女性更耐心、更細致一些。王亞平是作為一個女航天員,從形象到她的表述,都比較適合作主講。

❹ 神州十號升空觀後感500字

「各號注意,1分鍾准備,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點火」。聽著洪亮的倒計時,我的心激動得一直不能停下來,終於神舟十號起飛了,在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在13億中國人的期望中順利地起飛了。
我和爸爸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望著屏幕,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經過四次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目標飛行器與火箭分離)等步驟,神舟十號終於進入對接軌道,它將與在*個月之前發射的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
聽爸爸說,神舟十號只是一個步驟,一個中國建立太空站目標的必要步驟。神舟十號一個小型簡易空間實驗室,以交會對接技術為核心任務,由於在軌時間較長,也將承擔一些觀測等方面的任務。預計中國在2015年前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那時他們重點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等關鍵技術,同時開展一定的科學應用,2020年前後發射的中國空間站定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我們想想看,南極咱們有3個站了,北極咱們要有一個站了,深海咱們7千米深潛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製中,可能和俄羅斯聯合搞吧……一個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這都是為子孫後代爭奪未來的生存空間!所以神舟十號的發射成功,是為中國之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中國將在這些基礎上更加進步,繁榮。
神舟十號意義非凡,這是中國人飛天夢想的繼續延伸。「神舟十號」已成為另一個象徵,表明中國通過幾十年經濟繁榮的財富積累,國力提升,能集中力量發展航天事業,在一度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領域開始縮小差距。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在人類探索太空的事業中,中國理當有自己的貢獻。中國航天技術進一步發展,獲益的是全球。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同時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更多科學知識,將來有機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篇二:神舟十號飛天觀後感

神舟十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進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現、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任務。
我為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做為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強國!

篇三:神舟十號觀後感作文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點火,起飛,脫離大氣層……一切都那麼順利。這次神舟十號的任務是和天宮一號對接,它一定能完成祖國交給它的任務的!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中國,上個世紀初還是一個落後的國家,經常被其他國家欺負,被別人搶了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是我們的國家卻有一群頂天立地不屈不饒的人,他們有著梅花一樣堅強的精神。哦,是他們創造出了現在的中國;是他們決定了中國的未來;也是他們幫助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國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國家,但現在,神舟十號發射了,神州十號空間成功交會對接,接下來還有神舟十一號……中國發射了那麼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創造出完美的奇跡!作為中國人,我深深地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
航天員王亞平阿姨是我們的「太空老師」。讓我們中小學生了解了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州十號空間交會對接,預示著我國為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徵著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體現了我國科技的發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祝願遠在太空的宇航員叔叔阿姨們能夠凱旋歸來!

篇四:神舟十號空間交會對接觀後感

2013年6月17點38分神舟十號一飛沖天,肩負著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的重大任務,代表著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太空夢。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將於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飛向太空。
神十將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這將是此次任務的一大亮點。專家介紹,科普教育是航天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載人航天這個平台向中小學生揭示太空微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現象和規律,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熱情,也可以為未來充分利用空間站資源進行科普活動積累經驗。實際上,這也是世界各國太空活動的重要內容。此外,看似簡單的太空授課需要天地通信鏈路的支持,也對3名航天員之間的協同配合提出了挑戰。
無論是從嫦娥、神舟系列的的發射,還是北斗衛星的組網等等,都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所以神十的發射,我覺得是充滿了自信的,這樣的事實證明,只要我們自己想做,並且認真地去做了,就絕對會成功的。這就在另一個方面對我們折射出這樣的一個事實在現實社會中你努力了認真去做了付出了就會得到回報的,雖然這個回報可能和你自己預期的實際目標會有很大的出入,也或許即使你自己做出了努力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神十」的另一重大意義在於它承載了中國著手發射空間站的關鍵任務。2011年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其實就是一個空間站雛形,其主要使命在於檢測「神十」和定於今年稍後發射的「神十」系列飛船能否與其對接,以及航天員是否能短暫管理空間站。現在,「神十」已經完成了自動對接任務,只要預計在6月24日由航天員完成的手動對接任務也成功,就標志著中國已經掌握了不同航天器之間對接的關鍵技術,並將朝向建設中國自身的空間站跨出一大步。
人們會以美國的成功例子說明,中國的航天技術只要能夠成功轉為民用,它對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換言之,只要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是為了科技的發展,謀求人類的幸福,而不是為了稱霸太空,其巨額投資應能獲得更巨額的回報。
可是我想說的是:進軍太空固然是長久之計,眼光是長遠的 ,但現在中國還有一億的貧困人口,這正常嗎?這問題要怎麼協調是值得深思的,會不會太快了?看看那些農民看到神十升天時是什麼心情,無非是看一下熱鬧,下次聊天拉下劉洋上天的家常,如果是他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那種心情肯定是不能比的。

篇五:高中生觀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作文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全部過程。
神舟十號奔向太空,這是中國邁出意義非凡的一大步,同時也是繼「天宮一號」、「神舟九號」等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之後,向全世界再次證明了中國實現全面載人航天飛行能力。
根據了解,「神舟十號」只是中國發展太空空間站的一個目標飛行器,但並不時真正意義上的空間站,它只是一個雛形——一個重**多的空間實驗室的雛形。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飛船撤離並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營軌道。
「神舟十號」為中國構建太空空間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們回顧一下國際太空站的歷程。
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了國際空間站的新構想;1993年,經過將近十餘年的探索和無數次重新設計,終於開始著手建設太空站;1994年,准備階段開始,在此期間,太空梭與「和平」號太空航進行了9次對接;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成功;2001年,命運號實驗艙與團結號節點艙對接,探索號氣閘艙安裝完成;2008年,哥倫布號實驗艙安裝完成,開始安裝希望號實驗艙;2010年,安裝寧靜號節點艙。
從國際太空站的艱辛歷程可以看出,「神舟十號」只是中國向太空邁出的一小步,但是這絕對是意義巨大的一步。
中國載人航天是深謀遠慮的,每一步都經過無數次計算和測試,確保萬無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可以說,中國航天技術是借鑒前人的技術而自主創新的。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著落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這八大系統是中國經過長達**多年的摸索才總結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辛酸。
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葯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十天宮一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將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說過:只有對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才可能具備更好的開發能力。目前,中國正在朝著這樣的目標進發。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台,為人類探索做出貢獻。
作為一名高二化學生的我,同時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中國在載人航天事業技術上的發展,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要為祖國的繁榮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❺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後感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在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大家進行了太空授課。整個授課持續時間約為40分鍾,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則擔任攝像師。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一種嘗試,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觀看後心中感觸頗深。我也一樣。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鍾的時間內,可愛的航天員們為我們展示了五個實驗,主要是讓為了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環境物體運動的特別,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並且對質量、重量、牛頓定律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觀看後我覺得特別有趣。 第一個實驗是測量質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所製成的質量測量儀。到底該如何測量呢?我仔細觀看了實驗,並且聽了解說。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主要步驟是:將支架固定後,在擺軸的前端我們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後鬆手。如果是在地球上,這時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說小球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中你猜怎麼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靜止不動了!想要它動該怎麼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的道具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之一——陀螺。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呢?首先把靜止的陀螺懸浮在空中,然後給它一個干擾力,這時笨笨的陀螺就會開始做翻滾運動,軸向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若是先讓陀螺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而是向前行動。真是有趣啊。聽說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呢!原來,小小的陀螺背後也蘊藏著這么豐厚的知識啊! 第四個實驗是水膜實驗。這根我們所說的面膜差太多了。在這里我們可用到兩個道具——一金屬圈,一個水袋。首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接著,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跡的時刻到了!抽出後的金屬圈上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於——失重! 第五個實驗是水球試驗,也就是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而紅色會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終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其實航天員聶海勝也向我們展示了懸空打坐、量體重等一系列的實驗,令人同樣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我相信,能夠讓神十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 。

❻ 天宮課堂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 觀後感

6月20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當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看,下面是太空授課觀後感:
太空授課觀後感:航天員老師真是全才!
太空授課教案組金聲老師介紹說,太空授課計劃其實在一年前就在籌備了,本想神舟九號的時候就進行,但神九升空時間較短,而且神九的主要任務是對接任務,所以太空授課計劃最終在神十實現。
從去年9月開始,太空授課教案組就開始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確定實驗計劃。今天在天宮一號中呈現的幾個實驗,都是經過反復推敲、精挑細選的。「實驗的選擇主要考慮到科普性、可視性、教育性和可實施性四個方面。最終確定演示失重環境中的力學原理和液體表面張力。」
金聲老師說,在航天史上,太空授課此前只進行過一次,是2007年美國宇航員芭芭拉·莫根進行的,那是為了完成1986年挑戰者號沒有完成的計劃。此次神十的太空授課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二次太空授課,也是收看人數最多的一次太空授課。
「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了。」金聲老師說,「太空授課的科普意義非常重大。在神十這樣重大的國家項目中,特意安排這樣的課程,可見國家對科普教育的重視。大家都知道,要往太空帶物品,不是斤斤計較,而是克克計較。但是這次為了進行太空教學,帶上天宮一號的『教具』總重量是2.9公斤。航天員的時間是分秒必爭的,但太空授課時間用了整整45分鍾。『聽說』和『親眼看見』是有很大不同的。孩子們看到失重環境中的各種奇妙現象,會對科學產生興趣,會用新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所以說,太空授課意義非凡。」金老師用十二個字總結: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感受。
課堂感受:「航天員真是全才」
師大附中高一年級錢學森班的毛思銳得到了珍貴的互動機會,她提出的「太空垃圾」問題得到了航天員的解答。
毛思銳覺得非常幸運,她說自己以前就對太空垃圾問題很關注。她曾經看過一個報道,說一個直徑10厘米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報廢一個航天器,有的太空垃圾還有放射性,所以危害很大。這次得到航天員王亞平的回答,毛思銳滿臉喜悅。她說,這堂課中奇妙的內容太多,最讓她感到神奇的是「水膜變成水球」,「我終於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花幾十萬美元去太空旅行了,太空真是神奇的地方!」
來自史家小學的四年級學生周不比說:「水膜實驗太有趣了!這個實驗跟魔術一樣,我覺得劉謙也變不出來這樣的魔術吧。」
人大附中一名高二女生問了水的回收利用問題,她說,自己一直很關注環保,所以對水的循環利用很關心。「今天太空授課的很多原理以前也學過,但沒有見過這么生動的實驗。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
太空授課地面課堂的主持教師,101中學的史藝老師介紹說,自己春節前就得到消息,知道有可能跟航天員合作講課。「心情特別激動,畢竟航天員對我們來說是既神秘又神聖的。」史老師專門為授課准備了紅色的正裝,她七歲的兒子不太明白什麼是太空授課,一直興奮地說:「媽媽要給航天員講課啦!」
史老師說,與航天員的接觸從3月份就開始了,老師們向航天員們介紹了學生的物理知識儲備情況,但並沒有對授課內容進行指導。「看到王亞平講課那麼有條理,實驗安排得那麼豐富,演示得那麼清楚,我覺得航天員真是全才!」

❼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後評論100字以上

太空授課觀後感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在神十飛船中舉行,內我們全班同學都在學容校的演播大廳里觀看了這次太空授課,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在太空世界就已經和地面上大不同了,那麼,在太陽系、銀河系、宇宙中還會有多少顛覆我們在地面上的既有思想觀點呢?或許是整個顛覆也未可知。 所以,我們要有這個觀點,既要堅持原則,又不可頑固不化,不知變化。 切不可一意孤行,固執己見,不思進取,頑冥不化。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❽ 神舟十一號的觀後感400字

我和爸爸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望著屏幕,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經過四次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目標飛行器與火箭分離)等步驟,神舟十號終於進入對接軌道,它將與在*個月之前發射的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

聽爸爸說,神舟十號只是一個步驟,一個中國建立太空站目標的必要步驟。神舟十號一個小型簡易空間實驗室,以交會對接技術為核心任務,由於在軌時間較長,也將承擔一些觀測等方面的任務。預計中國在2015年前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那時他們重點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等關鍵技術,同時開展一定的科學應用,2020年前後發射的中國空間站定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我們想想看,南極咱們有3個站了,北極咱們要有一個站了,深海咱們7千米深潛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製中,可能和俄羅斯聯合搞吧……一個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這都是為子孫後代爭奪未來的生存空間!所以神舟十號的發射成功,是為中國之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中國將在這些基礎上更加進步,繁榮。

神舟十號意義非凡,這是中國人飛天夢想的繼續延伸。「神舟十號」已成為另一個象徵,表明中國通過幾十年經濟繁榮的財富積累,國力提升,能集中力量發展航天事業,在一度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領域開始縮小差距。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在人類探索太空的事業中,中國理當有自己的貢獻。中國航天技術進一步發展,獲益的是全球。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同時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更多科學知識,將來有機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❾ 神舟十號觀後感150字

,,你就說上面的實驗好就行了唄 還怕不夠150字?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