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觀後感
㈠ 新聞聯播觀後感500字
我在《東南商報》中國新聞版面上看到這么一則新聞,那是一張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矮小的男孩在馬路排水溝中低著頭專注地干著什麼.我的好奇心頓起,忙去瀏覽相關文章.《「公路邊寫作業的娃」感動網路》是這張照片文字標題.相關文中寫到:一條蜿蜒崎嶇的鄉村公路邊,一位小男孩佝僂著身子,以溝代凳子,以路沿為桌子,奮筆寫著作業.即使有車輛經過,他也不為所動,眉宇間透出的認真勁兒無不讓人為之動容並新生別樣情愫.當記者去采訪時,這名叫張豪的重慶鄉村三年級男生回答說:「在公路邊做作業是因為感覺外面比家裡亮,」張豪從小就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家裡僅有一盞日光燈,日子過得很清貧.看到這里,我覺得鼻子酸酸的.張豪在這么差的環境下,還這么努力學習太不容易了.和他相比,我簡直是生活在蜜罐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面對著一大堆學慣用品,卻不知道珍惜節約.還常常要求爸爸媽媽買這買那,哎,我太不懂事了!從現在開始,我也想小張豪那樣懂事,那樣重視學習.小張豪肯定比我更加明白學習的學習的重要性.因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只有知識才能創造財富.小張豪,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吧!
2009年1月16日晚7點左右,商丘市睢陽賓館,服務員盧振英在二樓服務台值班時,撿到了一個裝有18萬元的紙提袋.面對如此巨額的款項,她仍然沒有動心,在等不到失主的情況下,她提著紙袋,沿著樓層一間間房的尋找,最終在確認了失主身份的情況下,將巨款完完整整的歸還給了失主.感激的失主拿出1萬元要酬謝她,也被她堅決拒絕了.要知道,她一個月的工資僅僅為六、七百元,1萬元就相當於她1年的工資啊!
也許有人會說盧振英的行為很傻,當時又沒有人看見,如果把這筆錢留下來,或許她就不用在賓館打工了,或許她也可以當個小老闆,從此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但是「傻子」盧振英選擇了前者.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很朴實的一個念頭,促使她放棄了這意外之財.
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失主是自己,如果有人拾到了卻不歸還,那該是一種怎樣的焦急心痛啊!
看完這則新聞,我想到了很多東西……
其實在我們的祖國,像盧振英這樣的,或者類似於她的傻子還有許許多多.
就說軍人吧,他們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為了祖國的安寧,舍小家、保大家,在遙遠的北疆、孤獨的海島,鎮守國土……也許在他們的軍人生涯中,不會出現令人熱血沸騰的戰爭場面,但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譜寫了一曲新的戰歌!
還有我們英勇的警察,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戰爭,但是卻總有一些人鋌而走險,為了一已私利,窮凶極惡.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國家集體的利益不受侵犯,他們默默地行使著自己的職責,甚至為此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媽媽說,在我們的祖國,不僅只有這些「傻子」.各行各業,在那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中,到處都有這樣的人!消防員為了救火而犧牲,教師為了學生甘守清貧,工人為了企業付出心血、農民為了土地灌溉汗水……就連她自己,也是這其中的一員.
社會需要「傻子」!
我想,長大後,我一定也會是這樣一名「傻子」!
前幾天,有一則新聞吸引了國人的眼球:一幫到香港迪士尼樂園遊玩的中國人在園內有的當眾脫鞋歇腳,有的把座椅當床睡覺,有的隨地吐痰,更有的竟隨地大小便.國人的這些舉動讓外國遊人大跌眼鏡,有記者將這些醜陋的行為拍攝下來,發到網上,供人「欣賞」,這真是讓久居「禮儀之邦」的中國人好不尷尬!
說來也奇怪,隨地吐痰、亂丟垃圾、高聲喧嘩,這些在我們這個素有「禮儀之邦」美譽的國家都居然都是些司空見慣的事情!當有人在公園里隨地吐痰,沒有誰會覺得奇怪;當有人亂丟垃圾,沒有人會將之當作什麼新聞;當有人高聲喧嘩,沒有人會義憤填膺.我們周圍人的早已對此習以為常了.久居「禮儀之邦」的我們已將無禮之舉當作正常事,這實在讓人產生困惑?有句古話說得好: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則新聞讓人警醒的是,我們恐怕不是在「芝蘭之室」,久而久之人自香,而是身處一個無禮的環境,久而久之不聞其臭了.
在世界各地比中國發達的國家和比中國落後的國家到處貼滿了用中文寫的「請勿隨地吐痰」「不要亂扔垃圾」「請排隊」「請保持安靜」「便後請沖水」.遊客來自世界各國,而這些文字只用中文寫,這說明這些標語是給中國人看的.因為似乎只有中國人才會有大量的人或不少的人隨地吐痰、亂丟垃圾、公共場所大聲說話、插隊、不沖廁所.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久居一個環境中讓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失去了判斷力,現在是到了重新審視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禮貌規范的時候了.當不正常的變成正常,當醜陋的變成習慣時,那就不是某幾個人的素質 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和民族的悲哀了.
㈡ 走向共和2003觀後感500
長達五十九集的《走向共和》昨天終於看完了,我能欣賞到這樣好的電視劇首先要感謝三哥鴻德的推薦,這段時間因為既要熟悉新車又打羽毛球,體力和精力消耗很大,雖然我非常愛看這部連戲劇,有時也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應該講我的欣賞效果不是很好,但即使是這樣我也認為這是一部多年來難得一見的非常好的電視作品。
如果說到《走向共和》後我最大的反應是什麼。我會毫不猶疑的回答就是「氣憤」。坦率的講我從慈禧「辛醜事件」之後要「立憲」開始我氣憤的心情一直沒有平靜不下來,我在這里也不和誰去爭論慈禧是真立憲還是假立憲,我生氣的是一個封建社會的皇太後在二十世紀初都能要立憲,都能廢除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可是一百年過去了我們還有些人在說「議會制度不符合中國國情」我們可以想一想從二十世紀初到今天已經整整一百年了.
《走向共和》這部電視連續劇是從「甲午戰爭」開始的,由此可以看到真正讓我們這個東方大國感到震撼和恥辱的不是鴉片戰爭和火燒圓明園,而是我們的近鄰日本的崛起。「甲午戰爭」後的滿清皇朝的慈禧和光緒實事求是分析出是日本先進的君主立憲制度戰勝了自己的封建專制制度,應該講慈禧和光緒能有這樣的一個認識就非常的不簡單。這部連續劇也就由此展開了「專制」「立憲」和「共和」三股勢力相互爭斗的大舞台。
這部電視劇里有一段話給我印象很深,我忘了是誰講的:「英國的君主立憲是國家拿錢給這些舊官僚,讓他們同意了國家立憲的主張,而日本是全體國民都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同意國家實行君主立憲,所以這兩個國家能夠順利的從封建君主制過渡到現在的君主立憲制度。」(我在這里插一句話,我覺得日本這個民族在民族的危機感,責任感,榮譽感,在工作中的務實和進取精神很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現在從《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我們可以看到,從甲午戰爭到今天這一百多年的歷程中我們的國家要實現真正的共和或者立憲不知道要他們艱難多少倍,我們一定要有耐心。
中國的民主之路的確是困難重重,但有困難我們就是我們不實行民主的理由了嗎?在這部電視劇里有一段孫中山和宋教仁去鄉下拉選票時和一個私塾老先生的對話給我印象很深,一開始這個私塾老先生對於在中國搞民選表示不理解,認為中國人現在根本不懂什麼是民主。
孫中山對老先生說:「小孩不識字就可以是不讓他們上學的理由了嗎」老先生說:「不對不對,正因為他們不識字所以他們更應當上學」孫中山說:「同理,中國人民主意識差,所以就更要實行民主」應該講這段對話是這部連續劇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如果中國實現了民主,就把民主視同洪水猛獸,他們老成持重的認為中國真要給了民主肯定社會大亂。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縱向的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國都可以實現全體國民民選國會議員。
為什麼一百年過去了我們卻連敢提都不敢提,我們再橫向的想一想現在世界上除了幾個富的流油的中東國家以及朝鮮,越南,古巴外所有的國家都可以民選國會議員或者總統。連爆炸不斷地伊拉克和阿富汗都可以搞民選。我們要民選真的就這么難。我想在這里向這些視民選為洪水猛獸的人問一下,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中國不能搞民選。難道是我們中國人的素質就這樣差嗎。我想答案肯定不會在這里。
《走向共和》給我的第二個感觸是從戊戌變法到現在我們國家這一百多年的歷史都是軍人和槍桿子在左右著歷史的進程,這也不能不說是我們民族的一個悲哀。從《走向共和》這部連續劇可以看到袁世凱為什麼在歷史發生巨變過程中可以「翻手雲,復手雨」就是他牢牢地掌握著北洋軍。
在這個歷史劇變的大舞台上有那麼多人,有那麼多的變革路線但他們都由於沒有軍隊而功虧於潰。首先是滿清王朝,我們可以講滿清王朝經過了太平天國以後已經沒有了自己掌握的軍隊,之所以它還能延續幾十年就是此時出了個慈禧這樣鐵腕人物,所以慈禧一死滿清就很快退出了歷史舞台。武昌起義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三國時期魏蜀吳再一次出現在我們中華大地,袁世凱代表曹操占據著北方,黎元洪代表劉備占據著湖廣,孫中山代表孫權占據著江東。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巧合,在這三派勢力里最先退出歷史舞台的是孫中山,為什麼那,就是他沒有自己的軍隊。袁世凱掌握著北洋軍我們就不說了,黎元洪這個從床底下拉出來的「武昌起義的英雄」為什麼能長時間站在歷史舞台上就是他有一支由香帥張之洞創建的「南洋軍」。我們仔細回顧一下從滿清到今天我們國家的歷史就被這些軍人肆意的蹂躪著。由此可見一個國家只有發展到「軍隊只有屬於國家」才算真正的進步了。
《走向共和》給我的第三個感觸是一個社會的新聞輿論的自由程度是反映這個社會進步的晴雨表,在《走向共和》這部電視連續劇里,田沫這個新聞記者佔了很大的份額,這也是這部電視劇非常成功的一個方面,在這部電視劇里是報紙把袁世凱的心腹趙炳坤彈劾下了台,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社會的進步。現今社會讓我感到滿意的就是網路的普及和發展,這讓新聞輿論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也使當權者他們不得不有所收斂。
《阿凡達》觀後感
看過《阿凡達》有幾天了,一直沒有動筆寫點什麼,不是不想寫,除工作忙沒有時間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人,只要不是以挑刺為職業的人,剛看完《阿凡達
》心情肯定是激動的,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溢美之辭全部用盡估計都不足以表達自己的
心情,所以,先讓自己冷靜了幾天,要不然腦子一熱,指不定說出什麼來呢,君不見陸
川,把「下跪」都說出來了。
這年頭,大師很多,凡是能拍幾部能看得過去,叫座或叫好能挨一個邊的,都可
以稱為大師了,所以如果把詹姆斯.卡梅隆稱做大師都覺得委曲了,於是,網友們都稱他
為「卡神」以示崇拜。稱為「神」,且不是自稱,世間唯卡梅隆一人了。
這些天人人皆議《阿凡達》,見面打招呼都是:噯,看阿凡達了嗎?如果一方說沒有,
另一方若看過,肯定會說,趕緊看吧,好看,值得一看。說起講得什麼?因人而異了,
有人說,是一部釘子/戶反/抗bao力chai遷的故事,也有人說,是一部愛情童話,還有人說,是部科幻戰爭大片。到底是什麼片,去了電影院看完就知道了,不過不知道也正常,大部分人是被震撼得「暈菜」了。
《阿凡達》的故事情節是好萊塢一貫的風格,簡潔而緊湊。其實僅此一點就夠中國的「大師」們學習了,中國導演擅長講故事,擅長把電影拍成電視劇,其實能把電影拍成90分鍾電視劇讓觀眾看明白,觀眾就應該感恩戴德了,更多的導演是一個人在那跳大神般自彈自唱,故弄玄虛,陶醉得全然不顧觀眾死活,觀眾如果不懂,那是你們素質不行,欣賞水平不行,電影是一種藝術嘛,不是隨便拎個人就能看懂的,誰叫你們「不懂外語,沒有能力,還不神秘」來著?
《阿凡達》作為一部商業巨片是超級成功的,因為使觀眾花錢看了電影後感覺物超所值,而不是看了某國產大片後追悔莫及。《阿凡達》讓我們享受了兩個半小時的夢幻之旅,在銀幕前,自己彷彿重回孩提時光,夢想乘著想像力的翅膀翱翔在一個絢爛唯美的世界。
我想用一句話來評價《阿凡達》她讓我們重拾了本屬於自己但確被遺忘的兩顆心,一顆是童真之心,另一顆是悲憫之心
㈣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一部耐人尋味、令人深思、發人深省的巨著,它通過兩個家庭悲歡離合、血淚愛恨,展現了二十世紀二十五年裡,中國現代史中共產黨和國民黨這兩大政黨的成長、發展、合作和斗爭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演繹出令人撕心裂肺的父子、母女、兄弟、師生、同學、戀人間的親情、愛情和友情。成功塑造了瞿恩、瞿霞、楊立青、楊立仁、楊立華、董建昌等一個個為了拯救中國、為了理想和信念而出生入死、執著追求的英雄或梟雄的形象,向世人闡述了理想和信仰是決定人生道路的根本,是奮鬥力量的源泉這一深刻的哲理。 理想和信仰是這部劇的第一主題,在那個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危亡非常年代,無數的中華熱血青年,為尋求救國救亡的道路,背井離鄉、出生入死,追尋革命的真理。楊瞿兩家的兒女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來到黃埔。在這里他們接受到了不同的教育,遇到了不同的導師,受到了不同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觀,樹立了不同的理想,接受了不同的信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片中的主角個個都有極高的理想和信仰,無論信仰什麼主義,無論在何種危急、復雜的狀態下,他們紛爭的只有主義的不同,道路的不同,他們堅持的是各為其主,而沒有個人的恩怨,沒有人格的貶低和污辱。他們有思想、有氣質、有高亢的愛國熱情,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執著地追求國家與民族的獨立自主、民主自由,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潮流,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棟梁。
劇中主人公楊立青在1925年來到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的廣州時,遇到了兩個導師。一個導師是屬於理想主義的共產黨人瞿恩,另一個導師是現實主義的職業軍人董建昌,董建昌和瞿恩,他們不僅代表著兩個黨派,更是兩種人生態度。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都對楊立青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瞿恩是那個年代優秀共產黨員的化身,是集大成者。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周恩來、瞿秋白的影子,可以看到共產黨人從幼稚到成熟的成長過程。他信仰的是理想和浪漫,並為了信仰而活著。正如瞿恩的那句名言所說:理想有兩種,一種是我實現了我的理想,另一種是理想通過我而實現。瞿恩自己屬於後者。在他那短暫的一生中為實現他的理想,表現出了執著的追求和無畏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連他的敵人都不得不尊敬他,不敢不尊敬他\"。
董建昌信仰的是功利和現實,追求的是生存和利益。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宋希廉、程潛的影子。他遇事總是先衡量利弊得失,順勢而動,變幻無常。
楊立青在人生道路上還遇到了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就是自己的親哥哥楊立仁。楊立仁是國民黨右派的化身,他標榜的是維護國家利益,而實際維護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官僚買辦階級的利益,是自己家族、親人的利益。立青與立仁各自秉持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家\"與\"國\"的理念,他們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共產黨人為全民族勞苦大眾謀解放,謀平等,往往需要背叛自己的家族、親人,舍小家而顧大國。國民黨人要維護自己集團、家族、親人的即得利益,為不被勞苦大眾奪去,斷然揮舞屠刀屠殺友人。一個是為民眾甘願犧牲個人,一個是為個人甘願犧牲民眾。但楊立仁的信仰之路越走越窄,並最終淪落到理想破碎的悲慘地步,被歷史所淘汰。
為了不同的信仰,黃埔的同學們按照\"鋼刀歸鋼刀,同學歸同學\"的信條,或同壕奮戰、馳騁疆場,或刀槍相對、血肉橫飛,展現出\"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俠肝義膽。
瞿恩和楊立華之間的愛情,楊立青與瞿霞之間的愛情,以及林娥與瞿恩、楊立青之間的愛情,無不受到理想和信仰的影響和制約,為了信仰,他們可以相親相愛、協手並肩,為了信仰,他們可以斷然絕裂、分道揚鑣。
在物質化的今天,在和平的年代裡,在價值觀多元取向的現實社會里,還要不要理想和信仰?要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和信仰?很多人是迷茫的。其實人都是有信仰的,不是信仰什麼宗教,就是信仰什麼主義,沒有信仰的人只能是白痴。現在很多人說我沒有什麼信仰,但他們信奉的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遵循的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追求的是\"功名利祿,紙醉金迷\",其實他們信仰的就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所以才出現豪富揮金如土,貪官囤金如山、紈絝暴殄天物、小兒不知何為幸福的怪象。
信仰是不能強求的。信仰的產生和形成,取決於客觀環境的熏染和影響,取決於自身的感知和悟性,需要教化和引導。楊家三兄弟同在一個家庭中生長,他們卻加入了不同的黨派。楊立青、范希亮、湯慕禹、穆震方同在一個校園學習,接受相同的教程,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理想是有階段性、有層次的。古人講:\"道不同不以為謀。\"國共兩黨在救國救亡、爭取民主自由、國家獨立自主方面具有共同的理想,所以才有國共兩次合作。而在國內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方面就有了根本的利害沖突,所以才有了\"四、一二\"大屠殺,才有了動天地、泣鬼神的解放戰爭。楊瞿兩家人的恩恩怨怨無不與這理想的分合密切相關。
看完在大結局,關閉電視機,我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在黑暗中探索,在酷刑下煎熬,在槍林彈雨中沖殺出來的。是他們在漫長的歲月里憑借真理和奮斗,依靠堅定的信念和無悔追求的奪得的。我們應該永遠牢記列寧的教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仰,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㈤ 涉警輿情觀後感
以一個實際的例子說明問題。
「村民送不作為錦旗被拘」輿情熱點分析
一、事件輿情概況:
據報道,8 月 10 日,四川三台縣百頃鎮居民馮勇軍因給該縣環保局送「不作為」錦旗
被刑事拘留,引發社會關注。19 日,該縣公安局回應稱:「我們公安機關認為,他的人數、
規模以及其他行為是遊行示威的行為,這種行為未申請,違反了遊行示威法以及相關規定。
1、快速反應:事件發生後官方要第一時間組織宣傳等相關部門在媒體發布權威信息,
公布事件真相,引導社會輿論,牢牢把握涉警輿情話語主動權,防止輿論誤導和負面炒作。
2、及時撫慰:事發後,政府不僅要與涉事民眾互相溝通,回應民眾訴求,而且要盡量
滿足涉事民眾的合理訴求,及時撫慰事件受害方。政府只有通過平等對話誠懇交流、才能知
民所需,因勢利導,以安民心、以平名怨。
3、妥善處理:盡快妥善處理事件,及時公布處理結果,持續回應事件中暴露的社會問
題,並將網民情緒和言論引到理性建設性的軌道上來,平息輿論危機。
4、權威評論:由權威人士或相關組織機構的新聞發言人,在發布、澄清相關事實的基
礎上,對突發事件的發生、處理及影響等方面進行評價或發表意見,代表政府及社會責任主
體對突發事件處置的立場和觀點。通過事實信息和意見引導的有機結合,形成強勢的正面傳
播效應。深圳市
5、第三方引導: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可以組織熟悉情況,掌握政策的專家學者針對
公眾關心的問題,通過嘉賓訪談或直接發帖等形式進行闡釋說明,講清道理,澄清事實,駁
斥謬論;實踐證明:第三方威信越大,信源的可信度越高,說服效果越好;第三方發聲規模
越大,聲勢越大,影響也越大。
㈥ 作文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一):
這天我觀看了《閃閃的紅星》,感觸很深。
這部影片講的是十歲的小男孩潘冬子一心想參加紅軍的故事。潘冬子的爸爸媽媽都是共產黨員。之後,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被兇狠的敵人活活燒死了。小冬子卻十分堅強勇敢,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忙紅軍除掉了大漢奸胡漢三。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試問,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那些革命戰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雖然我們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但是我們不能放鬆,因為祖國的將來只能靠我們。所以,從此刻開始,好好學習,長大了要為其他人創造幸福生活。
小冬子聰明勇敢,志氣高,敢作敢為……這些都是他的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用這些優點來改掉自己的缺點,從而取長補短,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和困難等著我們,我們要向冬子那樣,不向困難低頭,以堅強的毅力去打敗它。
觀後感作文(二):
這天,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叫《紙飛機》,它講述的是一個叫亮亮的孩子在沒有爸爸媽媽照顧的狀況下戰勝困難的故事。
亮亮的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媽媽和他住在一個工地上,家裡生活條件十分不好,母子倆相依為命。之後,亮亮的媽媽因為染上了毒癮,被送到了借毒所,亮亮只能一個人獨自生活,沒人給他做飯,沒人給他洗衣服,沒人送他上學,更沒人帶他玩,家裡所有的事都由他自已做。老師和同學們明白了這件事後都來幫忙他,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雖然亮亮沒有爸爸媽媽的照顧,但是他得到了教師和同學們的的關愛。
這件事使我懂得,大家生活學習都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忙,每個人都要有愛心,誰有困難大家都要一齊來幫忙他,這樣,哪怕你遠離親人也不會失去愛。我與亮亮相比是多麼幸福阿!我生活在一個和睦的家庭里,什麼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做好,讓我一心學習,而我有時還不珍惜,自已的事情還不能自已做。爸爸也常對我說:你此刻是三年級的學生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該自已完成了,可我自理潛力總是較差,做什麼事情動作都很慢,就是改不掉,有時上課注意力還不集中。我決心向亮亮學習,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把自已不好的習慣都改掉。
㈦ 新聞聯播觀後感
通過抄觀看新聞聯播,我越來越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俗話說弱國無外交,看看現在的中國,我們的領導人每去一國訪問,必然會獲得最隆重的歡迎儀式,海外僑胞們對領導人們的到來也都歡欣鼓舞,十分激動,我們的領導們再外國元首們面前從來都是不卑不亢,盡顯大國風范。另外,我們國家能有今天的繁榮昌盛也離不開領導人們的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他們舍小家而顧大家,為了能讓我們國家更加強大,常常出國訪問,卻不給自己留下和家人們團聚的時間,管理這么一個大國,我們的領導人們太辛苦了。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㈧ 《搜索》觀後感
看完搜索後,覺得導演在傳達一中信息:在這樣弱肉強食的社會中,人們內心的真善美被壓縮在一個很小的角落,不斷被貪婪、自私、恐懼所佔領。影片故事是由一場公交車上墨鏡姐姐不讓座引發的悲劇。故事由這一導火索牽扯到了婚姻、愛情、事業、輿論,這些與社會人息息相關的社會熱點話題。
記者楊若兮在裡面表現的是超乎常人一般的嗅覺,立即將這件事情擴大、惡性化。這不僅讓癌症晚期的葉藍秋背上了鋪天而來的社會輿論壓力,還被老闆的女人誤以為是小三。這裡面的楊若兮已經是為了自己能夠獲取成功不惜誤導社會大眾的視線和判斷。她作為一名媒體人缺不能客觀的評價這件事,相反一味的博人眼球、贏得圍觀去片面、負面的報導,誇大整件事情的嚴重性,已經喪失了她作為一名媒體人的職業操守和做人的准則。
另一人物楊守成則是讓我厭惡的第二個人。他不思進取,作為男人竟然被女人養著,空有一副好皮相。為了賺取葉藍秋的一百萬,表現出的諂媚和討好,想想就讓人覺得惡心。他的良知不止是否還存在,雖然他不知道葉藍秋已經生命垂危。最後他才發現自己愛上了葉藍秋,個人認為他配不上這樣的女子,也不配獲得葉藍秋的愛。
再有一個就是社會大眾。這群人,當然自己也包含在其中,很可憐。不知道事情真相就可以隨便去發表評論,到哪裡都免不了被人當槍使。事情不用心去看,看到的永遠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大家都知道葉藍秋正處在身患癌症晚期的深深傷痛中,又怎麼忍心去責備這樣一個弱女子。當一個人的生命快要完結的時候,需要多大的勇氣去承受,去和這個世界「say
goodbye」。
這是真的原創